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负荷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负荷特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负荷预测是从已知的用电需求出发,考虑政治、经济、气候等相关因素,对未来的用电需求做出的预测。负荷预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对未来需求量(功率)的预测和未来用电量(能量)的预测。电力需求量的预测决定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新增容量的大小;电能预测决定发电设备的类型(如调峰机组、基荷机组等)。
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同时确定各供电区、各规划年供用电量、供用电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
2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2.1单耗法
按照国家安排的产品产量、产值计划和用电单耗确定需电量。单耗法分"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两种。采用"单耗法"预测负荷前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产品单耗或产值单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规律是产品单耗逐年上升,产值单耗逐年下降。单耗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比较笼统,很难反映现代经济、政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2.2趋势外推法
当电力负荷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且无明显的季节波动,又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趋势模型y=f(t)。当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能够延伸到未来时,赋予变量t所需要的值,可以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这就是趋势外推法。
应用趋势外推法有两个假设条件:①假设负荷没有跳跃式变化;②假定负荷的发展因素也决定负荷未来的发展,其条件是不变或变化不大。选择合适的趋势模型是应用趋势外推法的重要环节,图形识别法和差分法是选择趋势模型的两种基本方法。
外推法有线性趋势预测法、对数趋势预测法、二次曲线趋势预测法、指数曲线趋势预测法、生长曲线趋势预测法。趋势外推法的优点是:只需要历史数据、所需的数据量较少。缺点是:如果负荷出现变动,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2.3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结合弹性系数得到规划期末的总用电量。弹性系数法是从宏观上确定电力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速度,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和用电需求的重要参数。该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计算。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
2.4回归分析法
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回归预测模型。其中,线性回归用于中期负荷预测。优点是: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在中、短期预测使用。缺点是:①规划水平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很难详细统计;②用回归分析法只能测算出综合用电负荷的发展水平,无法测算出各供电区的负荷发展水平,也就无法进行具体的电网建设规划。
2.5时间序列法
就是根据负荷的历史资料,设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这个数学模型一方面来描述电力负荷这个随机变量变化过程的统计规律性;另一方面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再确立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时间序列法主要有自回归AR(p)、滑动平均MA(q)和自回归与滑动平均ARMA(p,q)等。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所需历史数据少、工作量少。缺点是:没有考虑负荷变化的因素,只致力于数据的拟合,对规律性的处理不足,只适用于负荷变化比较均匀的短期预测的情况。
2.6灰色模型法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预测技术,可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某个时期内起作用的规律,建立负荷预测的模型。分为普通灰色系统模型和最优化灰色模型两种。
普通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指数增长模型,当电力负荷严格按指数规律持续增长时,此法有预测精度高、所需样本数据少、计算简便、可检验等优点;缺点是对于具有波动性变化的电力负荷,其预测误差较大,不符合实际需要。而最优化灰色模型可以把有起伏的原始数据序列变换成规律性增强的成指数递增变化的序列,大大提高预测精度和灰色模型法的适用范围。灰色模型法适用于短期负荷预测。灰色预测的优点:要求负荷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缺点:一是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灰度越大,预测精度越差;二是不太适合于电力系统的长期后推若干年的预测。
2.7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具有反馈性、匿名性和统计性的特点。德尔菲法的优点是:①可以加快预测速度和节约预测费用;②可以获得各种不同但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③适用于长期预测,在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尤为适用。缺点是:①对于分地区的负荷预测则可能不可靠;②专家的意见有时可能不完整或不切实际。
2.8专家系统法
专家系统预测法是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每小时的负荷和天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负荷预测。实践证明,精确的负荷预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融合人类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就会需要专家系统这样的技术。专家系统法,是对人类的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2.9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预测技术,可以模仿人脑做智能化处理,对大量非结构性、非确定性规律具有自适应功能。ANN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比应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更为适宜。因为,短期负荷变化可以认为是一个平稳随机过程。而长期负荷预测可能会因政治、经济等大的转折导致其模型的数学基础的破坏。优点是:①可以模仿人脑的智能化处理;②对大量非结构性、非精确性规律具有自适应功能;③具有信息记忆、自主学习、知识推理和优化计算的特点。缺点是:①初始值的确定无法利用已有的系统信息,易陷于局部极小的状态;②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通常较慢,对突发事件的适应性差。
2.10优选组合预测法
优选组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几种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中选取适当的权重加权平均;二是指在几种预测方法中进行比较,选择拟和度最佳或标准偏差最小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对于组合预测方法也必需注意到,组合预测是在单个预测模型不能完全正确地描述预测量的变化规律时发挥作用。一个能够完全反映实际发展规律的模型进行预测完全可能比用组合预测方法预测效果好。该方法的优点是:优选组合了多种单一预测模型的信息,考虑的影响信息也比较全面,因而能够有效地改善预测效果。缺点是:①权重的确定比较困难;②不可能将所有在未来起作用的因素全包含在模型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预测精度的提高。
2.11小波分析预测技术
小波分析是一种时域-频域分析法,它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并且能根据信号频率高低自动调节采样的疏密,它容易捕捉和分析微弱信号以及信号、图像的任意细小部分。其优点是:能对不同的频率成分采用逐渐精细的采样步长,从而可以聚集到信号的任意细节,尤其是对奇异信号很敏感,能很好的处理微弱或突变的信号,其目标是将一个信号的信息转化成小波系数,从而能够方便地加以处理、储存、传递、分析或被用于重建原始信号。这些优点决定了小波分析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负荷预测问题的研究。
电力负荷特点范文2
【关键词】 产妇心理;剖宫产;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4-02
自然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而健康的过程,是女性一种本能行为。但是,由于许多因素,胎儿急性宫内窘破,脐带脱垂等因素,必须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是最常见的手段。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护理人员要认真掌握剖宫产术产妇的心理特点。采用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心理状态最佳。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生理活动。突发心理变化,影响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力。影响疾病预后。护士应该仔细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加强医患沟通,解除产妇的心理压力。顺利完成手术。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病人300例,实施精心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将手术前后患者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住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300例,年龄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6±3.1.)岁,孕龄为35-41周。
1.2 护理方法
1.2.1 手术前心理与护理 剖宫产产妇个人素质不一样,接受手术心理反应也不一样。产妇住院后,做剖宫产手术时,最常见心理反应焦虑和恐惧,表现有担心疼痛,担心费用多经济负担重,担心身体健康恢复问题,担心医生医疗水平,担心自己怕留后遗症。担心婴儿健康。担心麻醉致植物人。患者心理想通过各种渠道,找责任心强,技术高超的医生实施手术。以获得心理安全感。
护理人员手术前探试过程中,就要给产妇精神安慰,高血压病人,给予降压镇静药物,消除不应该有的顾虑和担心,解除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介绍医院相关先进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高超技术,使产妇相信诊断准确性,详细讲解,医院先进麻醉设备,精湛的麻醉技术,避免手术带来疼痛和痛苦,具有先进的急救措施和抢救应急手段,能避免手术风险和手术后遗症。消除患者悲观、疑虑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鼓励同病室手术后产妇,讲解自己经历并劝导产妇,讲诉手术前后感受和手术前后感受,使产妇消除不良心理。
1.2.2 手术过程中心理问题及护理 产妇入手术间,恐惧感加剧,使血压上升,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敏感。医护人员言行影响产妇情绪,手术中神志清醒产妇,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安慰。手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话题,避免使产妇认为医生护士对手术不重视、不认真工作,失去信任感。手术过程中不主动配合。影响手术效果。
1.2.3 手术后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家属产生心理、生理刺激,产妇身体受到创伤,患者、健康状况和素质不同,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患者心理关系到剖宫产手术成功,手术后产妇健康恢复有重要意义。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对症梳导、安慰。对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患者对医护有信任感、安全感、亲切感。医护注意自己言行。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减少产妇心理应激反应。产妇顺利恢复健康有意义。
产妇手术后胃肠胀气、留置导尿、缺乏母乳喂养经验,容易烦躁、紧张。有饥饿感,增加烦躁心理。耐心细致向产妇介绍过早进食危害,取得产妇理解和配合。产妇怕切口疼痛拒绝喂奶,怕没有乳汁喂养婴儿。产后面临压力,身体和生理上的。出现产后抑郁。
护理人员在剖宫产顺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和家属手术成功。告知婴儿性别、健康发育情况,应用母乳喂养好处。取得家属配合,鼓励产妇战胜疼痛,让产妇看到婴儿,产妇心情愉快。指导产妇正确喂奶姿势。向产妇家属介绍婴儿喂养护理知识,早喂养,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消除不必要的心理顾虑。向产妇耐心讲解区分生理性宫缩与疼痛,详细讲解生理疼痛原因、持续时间、个体差异、作用,学会分散和转移疼痛。
2 结 果
本组资料我们依据产妇手术后烦躁、焦虑、疼痛、对护理人员要求做好心理护理。299例积极配合。1例出现手术中低血压。经过抢救治疗,病情缓解。做好剖宫产产妇心理护理,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对尽早母乳喂养积极作用。
3 讨 论
自然分娩是健康过程,是女性自然生理过程。由于一些因素,行剖宫产术。必须结束分娩。医疗模式的变革。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单是简单的操作。根据病人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心理干预。产妇在不同时期都以轻松健康的心理接受治疗。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护理的完整性,连续性。缓解恐惧。焦虑,紧张不良情绪。心态放松、愉快手术。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安全感。建立相互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认真学习,以人为本护理信念,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手术顺利完成。产妇婴儿安全。产妇有良好的心态,有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出院后强调在2年内避免妊娠和生育。确保产妇和婴儿按时来院随访。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及途径,积极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身心状态。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应该具备医学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耐心、细致、宽容心理素质及敏锐观察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是护理质量提高,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谢金婵,张燕.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前病人心理反应影响的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05期.
[2] 张巧云.剖宫产产妇心理特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01期.
[3] 张月琴,王凤玲.剖宫产26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22期.
[4] 刘凤英.600例剖宫产术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0期.
电力负荷特点范文3
关键词: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施工监理要点
复合桥面混凝土铺装的防水层,随着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早期损坏所带来的通病,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愿就曾经监理过的复合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防水层施工经历,总结出相应的复合桥面防水层的特点和施工防水层监理工作要点,以期盼从监理角度方出发,有效改善目前复合桥面的防水层施工现状,使防水层起到防水作用,同时保证桥面沥青铺装层与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粘结,防止渗水,提高抗滑能力、及抵抗震动变形的功能性要求。
1 复合桥面防水层的重要性
由于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早期损坏基本上是由于水危害造成的水损坏,其主要原因在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基本上是由不同的施工承包商进行分别施工的,相对应的施工技术要求因不同责任主体而分离衔接不到位,从而造成质量控制出现了脱节现象。由于桥面防水层施工时的不规范、完善形成的破坏、漏空脱离,路面表层水渗入,更直接影响二者之间的粘结。桥面水泥混凝土表面的凹陷部分在通车使用过程中易形成积水,难以排除,在高温时易造成水汽,使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脱离,直接导致沥青面层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脱离,无粘结,形成含水夹层。最终沥青铺装层的局部早期破坏、龟裂、坑槽形成,经推移作用之后形成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大面、整体脱离损坏。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成为一个单独的受力层次,加速了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破坏。
2 复合桥面混凝土铺装的防水层自身特点
复合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防水层由于工程所占施工投资比例很小,往往只占到桥梁整体投资费用的千分之五都不到,又在工程接近完工时才做此项工程,施工管理上存在轻视的漏洞,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足,监理工程师不易发现,相应的报验程序、检测方法的不健全,再加上受到施工工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易造成对防水层工程的施工的忽视。虽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在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之中将桥面防水层施工单列为一项分项工程,但所列的防水层实测项目存在现场检测手段未完善的现实情况,容易造成重视原材料的试验结果而忽略现场施工工艺控制的实际情况。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中也未将复合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防水层施工列为旁站项目,从而形成整体上给人一种对复合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上铺设的防水层重视不足的现实,所以易在此处形成薄弱环节。但防水层本身的重要性及使用性直接影响到了桥面通行的耐久性及桥面使用的寿命,因此该结构层所占的地位极其重要,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 复合桥面混凝土铺装防水层的作用及特性
桥面防水层施工的作用主要为两方面,其目的是通过桥面防水层的施工,使复合桥面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两者之间有效结合,最终克服水的危害,保障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延长桥梁、桥面的使用寿命以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作用一方面是起封闭桥面表面,隔绝路面水下渗,保护混凝土粱体免受外界水害侵蚀;另一方面是桥面粘结层作用。把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复合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牢固的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其本身应具有的特性为: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时候,具有耐高温180°不流淌,低温-20°不脆裂、抗碾压、抗剪能力强,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粘结牢固。
4 复合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防水层的施工监理要点
4.1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复合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表面处理尤为关键。混凝土铺装层表面要平整,但不要求光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混凝土刷毛这一道施工工艺,进行处理好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混凝土表层净浆。即在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后,水泥混凝土初凝后至未终凝的时间间隔内,采用钢丝刷或刷毛机进行表面浮浆处理。要求刷毛的效果要达到水泥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的碎石均匀外漏。无混凝土表层浮浆。使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表面无浮浆,与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合表面粗糙。为了使复合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平整度不受刷毛影响,刷毛深度控制以清除表层浮浆为目的,因此在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时适当将桥面标高提高2mm~3mm左右,确保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施工厚度。另外采取刷毛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避免桥面混凝土铺装层表层裂缝的产生,使复合桥面的水泥混凝土层达到表面平整、粗糙。经过刷毛处理后的二者界面的嵌锁力和接触面积都有很好的改善。
在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前,将在桥面上残余的水泥混凝土、砂浆及附着物清理干净。对防撞墙或防撞护栏基础施工之后残余的铁丝、钢筋、模板及密封模板时所用的杂物清理干净,尤其对已完成的水泥凝土桥面铺装层上残留的油污要进行重点清理,并对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局部突出处进行铣刨,除去过高的突出部分,以确保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平整、干净、无杂物、无油污。采用人工清扫为主,利用鼓风机进行彻底清理干燥防水层施工基面。基面清扫完毕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以防止在防水层的施工过程形成不良介质的夹层。
4.2复核桥面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前进行交通方案制定
复合桥面应将所进行施工的桥面两侧进行交通封闭,制定好交通方案。由于桥面防水层施工时屑于交叉作业的阶段,通行要求特殊。可以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方式,做好交通隔离指挥,现场加强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布设、限速标志的安设。确保施工作业不扰,保障施工作业的质量、安全。
4.3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的施工
清洁防水层的基面之后,对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的洒布机车进行清洁,做到车辆轮胎干净,无粘结杂物、异物、轮胎干燥,如预计在水性沥青基涂料表面干燥前会下雨则不应进行防水层的施工。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在气温15°以上,表层干燥时间的参考值一般在3h左右,在此期间,对涂料的撒布时应注严禁随意踩踏未干的防水层,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的施工方式为冷喷,分2~3层喷洒。必须等施工的下层防水层彻底干燥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喷洒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无结块等不良现象。喷洒时应对防撞护栏或防撞护栏基础进行局部封挡,以防止影响防撞墙或防撞护栏混凝土的外观。喷洒时监理工程师要安排进行现场旁站,并做好相应的旁站记录,内容要求包括涂料的用料数量、撒布遍数、观感、撒布的起始时间、表层干燥的时间等相关内容。在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桥面部分施工结束后,应对防撞墙或防撞护栏的基部进行人工涂刷防水层涂料,涂刷的高度要求为高出沥青混凝土面层2cm~3cm,范围为全桥。时间要求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表面干燥前进行涂刷,对结合部位要做重点观测检查,不得有疏漏或涂刷不到位的情况。防水层厚度按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喷洒,建议采用按材料用量推算,一般情况下,不少于2kg/m2。在防水层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的运输、搅拌及使用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沥青基防水涂料造成二次污染和环境污染。对桥梁设置有泄水孔的尤其要做好泄水孔的防渗、防流失的处理措施,避免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在液态时流动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桥梁梁体侧面的外观等。以及减少或避免二次处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4.4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的养护
对于沥青基防水涂料在涂层彻底干燥之前,禁止通行任何车辆。施工放行后可在其上开行10t以下的轮式汽车,汽车在桥面防水层上行驶应匀速前进,严禁在桥面防水层上掉头、打弯、倒车、急刹车等,其余车辆禁止通行以防止破坏桥面防水层结构。
4.5复合桥面混凝土防水层内业资料
从监理方面讲,此项工程内业资料个人认为非常关键,除应做好监理旁站工作和现场施工记录外,要求在内业资料表格中应体现出施工中的翔实的检测数据。具体应记录清楚当天施工天气、气温是否有降水过程、喷涂时间、总用量、平方米数、干燥时间、观感等方面做出详细记录并由监理工程师及时予以签认相关资料。
电力负荷特点范文4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整体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近两年时间内134例年龄较大的急腹症就诊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对照组64例。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式,对照组在病情观察上加大全面护理力度,对其进行整体干预。结果 对照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65.6%,实验组及其家人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在95.7%;对照组并发症几率在28.1%,实验组为4.3%。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患者治疗后承受疼痛程度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急腹症的老年人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关键词 ] 老年;急腹症;就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25-02
急腹症是一种腹部疾病,常见病情表现为急性胆道感染、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溃疡穿孔等,严重时还会引起胆石症、宫外孕破裂、胰腺炎以及泌尿结石等[1]。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临床上的病症在反应时间上要长于年轻患者,这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疼痛的感知反应时间延长引起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急腹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就诊时除了腹痛之外,其它体征并不明显。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后承受的疼痛,提高治疗质量。本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就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展开对比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时间内入住我院治疗的13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59~78岁之间,男性平均年龄比女性偏高,总体平均年龄为67岁。这些患者在就诊后均使用B超、X线、CT等方式确诊。在这13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胆囊炎患者34例、阑尾炎引发穿孔患者8例、消化道穿孔患者31例、泌尿结石患者61例。按照随机分组,将这13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实验组70例。两组由于是采用随机方式分组,一般而言具有可比性,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传统护理,对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并在两组患者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整体护理不能够采用对年轻患者护理的模式,应注重老年人特点,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整体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病情观察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这类人群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较低,因此护理过程不能只根据病人描述作出判断,应该结合观察与深入询问来作出评估。询问应将重点放在病人病史、治疗史方面,详细了解患者在发病前后用药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体检,保障病情评估科学合理[2]。只有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才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保障护理的准确性,让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得到最适合的护理。
1.2.2血压测量 老年人的血压要略高于年轻人。例如,在血压测量结果为14.7~9.3kPa时,这项看上去标准的数值对于急腹症老年患者而言已经是低血压状态,若没有及时发现极易引发患者晕厥、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问题。护理过程需要严谨对待,让患者在体征异常时及时得到救治。
1.2.3腹部护理 急腹症治疗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在方面严格控制,由于是腹部急症,护理时要确保动作的轻柔,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的不敏感性,对疼痛感知能力不足,过重的操作容易让患者病情加重而不自知。另外,护理需要对患者腹痛情况详细观察与记录,包含腹痛程度、时间状态、位置等方面,且腹痛时是否有呕吐物产生也是了解病情的有效方法。呕吐物的颜色与呕吐的程度与时间都是判断病情的标准。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时,可以同时观察有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的有无和强弱。按时按压患者腹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胀及腹肌紧张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障治疗效果。另外,护理人员应准确告知患者家属急腹症容易引发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不适,要立即与护士联系,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1.2.4心理护理 加强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如年轻人,由于这类患者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加上自身身体状况较差,容易在治疗后产生焦虑以及恐惧情绪。这种状态是由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差引起的,严重时还会表现为拒绝治疗的悲观状态。对于这类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应从自身态度以及操作来改善。在态度上,应对老年患者笑脸相迎,言语温暖体贴,不应表露出厌烦、嫌弃的感情状态,操作上动作轻柔、熟练稳健,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请家属做好经济与精神支持工作,这样才能够让老年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疾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1.2.5针灸护理 对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老年急腹症患者,行中医针灸护理常规。多选用对患者曲池穴、足三里、合谷、内关等中医穴位进行中度乃至重度刺激,以强化腹部机能,提高急腹症治疗效果。
1.2.6中医疗法 根据中医中“通则不痛”的观点,急腹症是由“六腑不通”引起的,因此,“通”成为了中医治疗急腹症的重点内容。对于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可采用中药护理方式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以此来祛除体内病邪,让患者脏腑生理机能逐渐恢复[1]。
1.3 效果评定
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绝大多数都没有强烈的感受到治疗带来的疼痛,并且患者心情能够保持在预先期望的状态,很少出现抵触治疗的情况。而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老年患者在护理中情绪易出现波动,肺部感染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切口感染率较高,治疗时间延长[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传统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两种方式进行对照,能够发现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急腹症患者治疗后的有利影响。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5.7%,对照组为65.6%,对照组并发症几率在28.1%,实验组为4.3%,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承受疼痛程度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护理的过程需要建立在敏锐的观察之上,对于老年人急腹症急诊患者的观察要把握好患者年龄状况,对测量数据的分析需要结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状况进行,以保障数据运用到治疗中的有效程度。观察病情能够保障救治机率,为治疗后病情的缓解提供有力保障。老年患者的急腹症整体护理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工作来展开,通过积极主动的服务与高超的护理水平让老年患者感受到病情治愈的希望,让其不会在治疗后产生抵触情绪。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分组对常规传统护理方式与整体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方面的有效程度。实验组在病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力度加强,对患者在心理状态、生命体征、腹部反映等方面的观察更为深入,相较传统一般护理而言虽然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多,但对患者病情的缓解有很大效用。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在一般护理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后护理的满意程度并不太高,可见一般护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例如让患者感受到的治疗后的疼痛、治疗后有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等情况;而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式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较高,虽然没有达到完全满意的状态,但相对于一般护理而言有很大改进,且切口感染情况极少,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腹症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后承受的疼痛,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对于急腹症患者预后改善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参考文献]
[1] 甘志锋.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3.
[2] 张书丽,雷丽芳.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分析与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4):119.
电力负荷特点范文5
一、高考前复习的主要特点和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更隐蔽顽固 需要定点突破
虽然经过了详尽而全面的新课教学,还经过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反复,学生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更隐蔽、更顽固从而也更难解决,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的瓶颈. 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寻找和研究这些顽固性的问题,寻求有效的突破方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再上一层楼.
(二)学过的知识方法零散 需要整体把握
在新课教学到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于知识内容及其应用挖掘得很深、很细,学习了大量的推论性知识和解题方法. 但正因为这样,使人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很多很杂很零散,没有整体感. 如果说,以前的学习是从薄到厚,那么,高考前的复习需要实现从厚到薄;以前的学结出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方法,高考前的复习需要回归基本方法.
(三)直面高考 需要复习更有针对性
从某种角度讲,整个高中的教学,都是为了高考,但在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第一轮复习,我们更注重于让学生全面掌握、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应对高考成了直接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直面高考,适应高考,才可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2009年开始的浙江省自主命题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试题,有如下鲜明的特点: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教学指导意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基本素养. 考前复习必须针对这些特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四)偏于解题训练 需要完善知识基础
当今高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是,在新课之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解题教学,期望通过讲练题目,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时间的解题训练,学生能熟知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但也因为如此,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可能被应用所绑架而趋于片面甚至机械,对于解题中不常用的知识趋于淡忘. 为此,考前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以全面准确地了解高考要求的知识内容.
高考前的教学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任务,如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心理焦虑,需要教师调适;经常考试,学生发挥易失常,需要教师指导应试技能等. 下面只讨论基于前述四个特点和任务的教学策略.
二、高考前复习的若干策略
(一)找准症结 攻克顽固性问题
经过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之后学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都是错误原因十分隐蔽和顽固的问题. 有一些问题表面上很简单,但有很多学生出错,有些问题讲练过多遍,学生仍然不会. 对这些问题,教师再次从理论上做分析,同样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头脑中一定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找准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纠正错误.
学生错误的原因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寻找.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真实,而应该透过学生的真实想法分析错误原因. 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与学生对话,从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例1 如图1,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水平面上,B的上表面水平而粗糙. 用向右的水平力作用在B上,A、B均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对A的摩擦力向左
B. B对A的摩擦力向右
C. B对A的摩擦力为零
D. 稍微增大F但B仍静止,B对地面的摩擦力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基本也十分简单的有关静摩擦力的题目,答案是CD. 但高三的一次考试中,很多学生选了BD. 对于学生错选B,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以前多次分析过:如果A还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不管这个摩擦力是向左还是向右,它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询问知道,学生认为:在F作用下,B将向右运动一点,这样B对A、对地都有向右的摩擦力. 教师意识到,学生说的是刚加上力F瞬间的情况,这时各接触面的形变如图2,B确实对A有向右的摩擦力. 了解了学生错误的原因,也就有了纠正的方法,教师只要问学生,A、B能静止于图2的状态吗?学生马上就知道,最终A、B应静止于图3的状态,这时B对A没有摩擦力. 不破除学生的错误观点,就不能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观点.
(二)回归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厚实应试基础
高考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考查. 浙江省这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选择题,几乎都是直接考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而不是它们在复杂情境中的综合应用. 所以,考前复习首先应着力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知识本身,而不能只一味地练习情境复杂、关系巧妙的难题.
在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中,为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为了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推论,需要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用于一些典型情况得到的结论. 但如果学习只停留于这一“繁”、“多”的阶段,学生将只能用各种具体的结论解决对应的具体问题. 高考前的复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多种多样的结论和推论重新归结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灵活,从而能将其运用于各种新情境之中.
例2 对电势能概念理解的深化过程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由能量守恒定律推知电势能的存在,得到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的结论.
在随后的应用中,我们会分析各种具体情况. 如离场源正电荷越近,试探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试探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离场源负电荷越近,试探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小,试探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再如正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减小;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增大;负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增大;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减小.
在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教师应该顺势使学生对电势能概念的理解提高到更加基本、更加本质的层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通过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守恒.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点,就能用它解决各种情况中电势能的变化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大都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各种复习资料的介绍,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题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尤其是把物理规律在一些具体情况中的结论,当做解题方法使用. 确实,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解决熟悉的问题. 但是,这些方法总是与具体题型相联系的,并不能用它们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所以,高考前复习,应该回归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本身决定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结合问题的具体条件,能解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适用范围内的所有问题.
(三)保证学生思考机会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高考历来重视考查能力,《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规定:“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
应该说,所有物理教师在主观上都是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
例3 (2009年浙江理综第24题 )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 在xOy平面内有与y轴平行的匀强电场,在半径为R的圆内还有与xO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 在圆的左边放置一带电微粒发射装置,它沿x轴正方向发射出一束具有相同质量m、电荷量q(q>0)和初速度v的带电微粒. 发射时,这束带电微粒分布在0<y<2R的区间内.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从A点射出的带电微粒平行于x轴从C点进入有磁场区域,并从坐标原点O沿y轴负方向离开,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请指出这束带电微粒与x轴相交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3)若这束带电微粒初速度变为2v,那么它们与x轴相交的区域又在哪里?并说明理由.
这里只讨论第(2)小题的求解. 通常教师会向学生讲授如下两种解法.
方法一:作出从不同点入射的带电微粒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的轨迹,如图5中虚线半圆,它的圆心在O点,所以所有微粒都从O点射出.
学生能听懂这种解法. 但学生的问题是:“怎么想到作圆周运动的圆心的轨迹?”这正是需要直觉思维或灵感的地方. 教师直接讲解了,就剥夺了学生直觉地发现的机会,也剥夺了提高直觉思维能力的机会.
方法二:写出磁场边界的方程和圆轨迹的方程
x2+(y-R)2=R2 .
(x+Rsinθ)2+(y-Rcosθ)2=R2 .
解出两组解:(0,0)和(-Rsinθ,R(1+cosθ)). 第一组解说明所有微粒都通过原点.
学生能听懂这个解题思路. 但有些学生反映:“我也列出了这两个方程,就是解不出. ”有些学生反映:“我只得到第二个解. ”(求解过程漏了一个解). 这里教师以为解方程是数学的事而直接给出了答案,但事实上,这正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大好机会.
很多教师以为只有让学生学会求解尽可能多的题目,才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加上越临近高考,教学时间越发紧张,教师手头又有大量的模拟考试题. 于是教师就倾向于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大量的题目. 但是,正如例3的分析所看到的,这样做反而是剥夺了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于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的思考机会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投入于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之中,才谈得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实际情境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特别提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
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重要特色之一. 例如2014年高考浙江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第15、16、17、23、24、25都是有实际背景的题目,还有第21、22题,本身就是考查实验的实际问题.
例4 (2012年浙江理科综合第17题)功率为10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W的白炽灯相当. 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 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
A. 8×108kW・h B. 8×1010kW・h
C. 8×1011kW・h D. 8×1013kW・h
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我国的家庭人口和家庭照明用电时间模型.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假设平均每户家庭有3个人,平均每户每天照明用电5小时. 这样,一年节省的电能为
DE=365×■×2×(60-10)×10-3×5kw・h
=7.9×1010 kW・h.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核心是从实际情境中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从而把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联系. 只有让学生分析、解决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才能培养这种能力.
(五)着眼实验素养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先看下面两个实验题,它们代表着教师对高考实验试题的两种理解.
例5 (某地模拟考试题)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
A. 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约为2Ω )
B. 电压表V1(0~2V,内阻RV1=4000Ω )
C. 电压表V2(0~2V,内阻RV2约为3500Ω )
D. 电流表A(0~3A,内阻RA=0.1Ω)
E. 电阻箱R1(0~9999Ω)
F. 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G. 电键和导线若干
该小组根据以上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应该读取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电动势和内阻的表达式.
本题答案是,先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U1、U2,再闭合S2,读出电压表V1的示数U1′,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E=■ r=(■-1)RV1
本题貌似是实验题,实际上只是以实验为背景的理论题,因为它只考虑了实验方法在原理上的可行性,而没有考虑电表读数误差对测量准确度的限制. 要用内阻有4000Ω的电压表去测量只有几欧姆的电源内阻,正如用常用的弹簧秤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重量,是不可能的.
例6 (2012年浙江理科综合第21题)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7甲所示.
(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7乙所示. 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填“A”或“B”).
本题以让学生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方式,通过考查实验素养来衡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是浙江省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主要特色.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学科,通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 实验素养与实验的实践性相关,体现为能够从实验实施、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问题,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能够规范地获取数据、记录数据,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处理数据得到结论,能够正确地分析误差,能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等方面.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把实验复习的内容落实于实验素养上,不能只从理论上分析实验问题;其次,依据实验素养的实践性,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习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形成从实验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提高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新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直接向学生讲授内容,因为课本中的练习较为简单,往往是忽略不做或课内完成. 复习教学,教师基本上是讲授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几乎不用课本. 这样,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使用课本的机会并不多.
这种主要依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有如下的不良影响. 第一,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得来的知识不够确切,也无法重复巩固. 第二,经过反复的解题应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它的应用方式相联系而可能变得片面,而且对知识的了解也会变得不系统. 第三,不利于发展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考试的内容一定在课本内容范围之内,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一定与课本中的阐述一致. 实验试题考查的实验方法与课本中介绍的方法相同. 并且有些题取材于课本,甚至其中的叙述方式也与课本相同. 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第14题中的B、C、D三个选项,都由课本中对应的句子稍作改变而来. 第15题是由选修3-2第五章第5节中“思考与讨论”改编而来.
电力负荷特点范文6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高乳酸血症 卒中样发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5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53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例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以卒中样发作为主,有时伴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每次均为急性起病,经过治疗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头颅MRI提示以皮质受损为主,病灶起自左侧颞叶,每次发病的病损部位按逆时针方向发展,新的病灶总是累及从未发病的部位。但确诊仍需肌肉活检。现报告如下。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例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以卒中样发作为主,有时伴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每次均为急性起病,经过治疗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头颅MRI提示以皮质受损为主,病灶起自左侧颞叶,每次发病的病损部位按逆时针方向发展,新的病灶总是累及从未发病的部位。但确诊仍需肌肉活检。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病历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头痛1年,发作性右肢抽搐14天,右侧肢体无力3天”于2011年9月18日入院。患者头痛间断性发作1年,于半月前起出现前额部胀痛,持续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神志恍惚,言语混乱,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1.46×109/L,中性79%,淋巴13%。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正常,墨汁及抗酸染色阴性。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病后第2天,患者出现发作性右侧手、脚麻木,每次持续10余秒钟缓解,每天发作数次,伴急躁、反应迟钝、话多。遂复查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仍正常。查头颅MRI示左侧颞、顶叶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当地医院以“病毒性脑炎”治疗10余天,症状不见好转。12天前患者于清晨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尿失禁。复查头颅MR I示双侧额叶、右侧颞叶白质内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既往左侧颞、顶叶异常信号已经消失 。外院给予抗病毒、抗癫痫、抗感染、脱水等治疗2天,患者发作完全控制。1周前患者于行走过程中突然出现偏盲、视物不清,检查发现有阅读困难,只能读单字,不能整句阅读。3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发作性左手及左下肢强直、抽搐,每次持续约1分钟,发作间隔数小时不等。复查头颅MRI示右侧顶枕叶大片状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沟变浅,脑组织饱满;左侧小脑长T2异常信号。既往史:患者自幼体型瘦弱,少动且易疲劳。父母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神情、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反应迟钝,表情欣快,理解力差,记忆力减退,尤以近记忆力减退明显,阅读不连贯,计算力、书写、听写检查不合作。双手、足细长,弓形足,右手指及右足抽动。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吸吮反射(+),右侧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血肌酸激酶18453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488U/L、乳酸脱氢酶986U/L(均明显高于正常);血乳酸耐力试验:运动时、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增高。头颅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示大脑异常信号区域见明显乳酸峰,N2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脑部PET检查见左侧额叶、右侧顶叶、双侧颞叶放射性分布稀疏区及左侧顶枕叶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右侧股四头肌活检示:部分肌纤维出现破碎改变,其内含有紫红色细颗粒样物质以及个别嗜酸性胞浆体,个别肌纤维有核内移;在MGT染色发现含有颗粒的肌纤维呈典型和不典型的破碎红纤维(RRF);油红O(ORO)染色显示部分肌纤维内脂肪滴轻-中度增多,其中在RRF内增多最显著;糖原染色(PAS)显示个别肌纤维轻度深染;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也可见部分破碎蓝染肌纤维,个别小血管出现深染。诊断:MELAS。予多种维生素及复合辅酶、辅酶Q10、丙戊酸钠等治疗18天后,患者右手、下肢抽搐消失,阅读、语言功能、反应能力均有改善,住院22天好转出院。
患者,女,18岁。因“头痛1年,发作性右肢抽搐14天,右侧肢体无力3天”于2011年9月18日入院。患者头痛间断性发作1年,于半月前起出现前额部胀痛,持续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神志恍惚,言语混乱,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1.46×109/L,中性79%,淋巴13%。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正常,墨汁及抗酸染色阴性。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病后第2天,患者出现发作性右侧手、脚麻木,每次持续10余秒钟缓解,每天发作数次,伴急躁、反应迟钝、话多。遂复查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仍正常。查头颅MRI示左侧颞、顶叶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当地医院以“病毒性脑炎”治疗10余天,症状不见好转。12天前患者于清晨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尿失禁。复查头颅MR I示双侧额叶、右侧颞叶白质内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既往左侧颞、顶叶异常信号已经消失 。外院给予抗病毒、抗癫痫、抗感染、脱水等治疗2天,患者发作完全控制。1周前患者于行走过程中突然出现偏盲、视物不清,检查发现有阅读困难,只能读单字,不能整句阅读。3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发作性左手及左下肢强直、抽搐,每次持续约1分钟,发作间隔数小时不等。复查头颅MRI示右侧顶枕叶大片状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沟变浅,脑组织饱满;左侧小脑长T2异常信号。既往史:患者自幼体型瘦弱,少动且易疲劳。父母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神情、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反应迟钝,表情欣快,理解力差,记忆力减退,尤以近记忆力减退明显,阅读不连贯,计算力、书写、听写检查不合作。双手、足细长,弓形足,右手指及右足抽动。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吸吮反射(+),右侧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血肌酸激酶18453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488U/L、乳酸脱氢酶986U/L(均明显高于正常);血乳酸耐力试验:运动时、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增高。头颅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示大脑异常信号区域见明显乳酸峰,N2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脑部PET检查见左侧额叶、右侧顶叶、双侧颞叶放射性分布稀疏区及左侧顶枕叶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右侧股四头肌活检示:部分肌纤维出现破碎改变,其内含有紫红色细颗粒样物质以及个别嗜酸性胞浆体,个别肌纤维有核内移;在MGT染色发现含有颗粒的肌纤维呈典型和不典型的破碎红纤维(RRF);油红O(ORO)染色显示部分肌纤维内脂肪滴轻-中度增多,其中在RRF内增多最显著;糖原染色(PAS)显示个别肌纤维轻度深染;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也可见部分破碎蓝染肌纤维,个别小血管出现深染。诊断:MELAS。予多种维生素及复合辅酶、辅酶Q10、丙戊酸钠等治疗18天后,患者右手、下肢抽搐消失,阅读、语言功能、反应能力均有改善,住院22天好转出院。
讨 论
讨 论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因线粒体DNA发生缺失或突变,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属于母系遗传病[1]。其中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该病具有高度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患者通常在15岁之前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有肌无力、易疲劳、阵发性头痛等,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痴呆,以及骨骼肌乳酸过多,标志着神经功能的迅速恶化[2]。约80%的MELAS患者在CT上表现为脑梗死样低密度影,但病灶分布不符合动脉供血分布区[3];MRI上则表现为大脑半球皮质和皮质下广泛长T2信号,病灶与动脉供血分布不符,深部白质多不受累,且头部MRA多正常,体现了MELAS与动脉栓塞的区别[4]。MELAS患者肌肉活检可见RRF,这是线粒体异常增生的表现。本例患者自童年起就有易疲劳现象,较同龄人明显不爱活动。此次发病以阵发性头痛和癫痫发作为首发临床表现,逐渐出现言语障碍、精神症状、右侧肢体无力等卒中样发作征象,临床表现以卒中样发作为主,影像学上以大脑皮质受损为主,且不符合血管分布,这是该病与脑炎和脑血管病的主要鉴别点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5],除了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外,影像学表现亦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半个月内先后数次发病,影像学检查显示自侧左颞叶起病,以大脑皮质异常信号为特点,每次发病的病变部位按逆时针方向发展,从左侧颞叶受损到双侧额叶受损再到右侧顶枕叶受损,新的病灶总是累及从未发病的部位,并且随着临床症状的恢复,影像学上的病灶可以完全恢复。这一MELAS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应该引起临床注意。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因线粒体DNA发生缺失或突变,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属于母系遗传病[1]。其中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该病具有高度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患者通常在15岁之前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有肌无力、易疲劳、阵发性头痛等,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痴呆,以及骨骼肌乳酸过多,标志着神经功能的迅速恶化[2]。约80%的MELAS患者在CT上表现为脑梗死样低密度影,但病灶分布不符合动脉供血分布区[3];MRI上则表现为大脑半球皮质和皮质下广泛长T2信号,病灶与动脉供血分布不符,深部白质多不受累,且头部MRA多正常,体现了MELAS与动脉栓塞的区别[4]。MELAS患者肌肉活检可见RRF,这是线粒体异常增生的表现。本例患者自童年起就有易疲劳现象,较同龄人明显不爱活动。此次发病以阵发性头痛和癫痫发作为首发临床表现,逐渐出现言语障碍、精神症状、右侧肢体无力等卒中样发作征象,临床表现以卒中样发作为主,影像学上以大脑皮质受损为主,且不符合血管分布,这是该病与脑炎和脑血管病的主要鉴别点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5],除了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外,影像学表现亦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半个月内先后数次发病,影像学检查显示自侧左颞叶起病,以大脑皮质异常信号为特点,每次发病的病变部位按逆时针方向发展,从左侧颞叶受损到双侧额叶受损再到右侧顶枕叶受损,新的病灶总是累及从未发病的部位,并且随着临床症状的恢复,影像学上的病灶可以完全恢复。这一MELAS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应该引起临床注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白亚辉,任传成.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脑肌病[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471.
1 白亚辉,任传成.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脑肌病[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471.
2 三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1).
2 三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1).
3 以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1).
3 以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1).
4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3).
4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3).
5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