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利、问题、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而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是新形势下衡量“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因而,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效益衰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成为真正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和解决“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

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蚕田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初步缓解了部分农业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市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落后,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灌区由于工程标准低,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减少,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大为降低;而零星的灌溉点片,由于缺少水源工程和供水设施,大部分成为“望天田”。由此导致我市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再者,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要以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2.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研究表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产品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

我市的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棉花、蚕茧、花生、水果及其它经济作物。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不小污染,很多地方因为水利设施不到位无法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及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合理发展“绿色经济”、“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我市农田水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桐城市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真正认识到城乡水利统一管理体制是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水行政管理职能的重大改革,从指导思想、工作领域、工作方式、队伍建设到与之相应的组织行为、服务手段、管理办法和管理观念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在投资、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几个方面实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

(三)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 效益审计 思路方法 探索创新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惠农政策的目标要求,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地方审计机关开展了对本区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效益审计,在探索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反映带有普遍性问题、提出有利于顶层设计建议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发展,为今后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下面以沈阳市某区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审计为例进行实践探究。

一、深入实际,创新审计方法

(一)以了解项目建设背景为切入点,审查立项、设计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该区域地处辽宁省沈阳市北郊,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由于受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所限,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西北部是全区水稻主产区域之一,灌区末级固定渠道(即农渠)为土渠,增加了渗透量,且极易产生脱坡,急需对农渠进行修建;中西部区域主要以种植中草药、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对水资源要求较高,采用喷灌和滴灌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在个别街村,由于田间作业路跨斗渠的农桥是当地农民通往田间作业的必经之路,农桥急需改建。因此,针对上述实际情况,该区于2012年、2013年连续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二)深入项目现场,调查了解项目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项目共涉及三个乡镇街、8个自然村,改善灌溉总面积21695亩,总投资2551.17万元,建设内容为:在西北部的水稻主产区域修建U型槽农渠衬砌514条,总长116.45千米,受益灌溉总面积16900亩;在中西部区域的中草药、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项目区发展固定式喷灌4000亩、发展大棚滴灌795亩;在个别街村改建农桥1座。经调查了解得知,项目建设存在项目资金整合不到位、财务核算制度不规范、项目管理模式滞后、管护主体不明确等漏洞与缺陷。

(三)走访受益农户,听取项目的实际效果和现实需求

据受益农户反映,项目投入使用后,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稻灌溉的节水节电效果和特色经济作物生长能力与品质,同时也改善了部分村民的日常出行条件,带来了田间作业的方便与安全,给项目所在村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实惠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但还存在部分村屯土渠未进行改建、喷灌和滴灌项目的配套设施不齐全、其他排涝桥还有待修缮等问题。

二、多角度全方面,查摆问题

从实际项目建设与管理来看,还存在以下亟待规范的问题:

(1)项目布局缺乏系统性,影响水利建设体系的管理和资源共享。“小农水”项目长期存在分散建设的现象,使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有限且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大部分农业耕作仍“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极端气候,农业生产极易遭受巨大损失。

(2)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小农水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小农水资金分散在发改、水利、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多个部门管理,易导致资金在项目选择和投向上各自为政,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也极易产生同一个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等骗取上级财政资金的行为和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3)项目建成后缺乏管护,导致毁损影响了小农水设施正常使用。小农水设施竣工后全部移交给村委会负责管护,由于村委会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管护费用,易导致小农水设施后期管护不到位,甚至无人管护,毁损严重,没有很好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4)项目需求量日益增加,建设力度加大与资金供给不足相矛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范畴,需要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随着农民群众对设施建设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项目建设力度及规模不断加大,建设所需资金数量也在不断递增,然而仅靠有限的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很难加以解决。

三、强化审计服务,为顶层设计献策。

(1)广泛开展调研,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小农水”灌溉体系。各级政府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了解农民对“小农水”工程的需求,充分考虑民生工程的多功能性和生态效益,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有的放矢进行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规范操作,不断完善项目建设机制,加大投资建设范围和力度,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村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出无限的惠民便民效用。

(2)整合项目资金,规范管理与核算机制。在小农水资金投入与使用方面,发改、水利、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办、国土等多个部门之间要建立协调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使资金在项目选择和投向上避免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等问题,实行资金归口统一管理,捆绑投入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3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业产量的提高, 可以进一步对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进行改善,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有利于农民的丰产增收。 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许多漏洞和缺陷频繁发生,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以降低,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农业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加快促进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丰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消费水平,拉动我国的内需增长。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投资量加大,这对于拉动我国的投资的需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3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农村很大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落出来,充实到城镇化建设中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生产力,这就导致农村种地人口越来越少,这也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 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粮食产业规模化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更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更好的加快推动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农田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具体作用还无法有效的体现出来,再加之农业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就导致我国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对整个农业体系的建设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这对加快推动当前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在某些农业生产基地,难以进行大型的水利基础建设,要从其他方面着手,将资金和人力物力重点投入到一些比较小的设施建设上去,保障基础建设的发展;其二,要加快力度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项目。 进一步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维护的力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设施要及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各项措施和政策都能够落实到实处,大力投入人力和物力,确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位。

2.2 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实践证明,建立工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 淤在推进小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力度,依据农业基础设施构成的层次性,明确各级政府和农村社区的投资责任;于政府要做好公益性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分类项目评估工作, 对已经具有明晰产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允许业主以有偿运营,有偿服务的方式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要抓紧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加快灌区管理单位的改革, 减员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我国农业工程的建设。

2.3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过去,我国农民曾因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而使农作物丰收,农民的经济收益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使农民非常积极的关注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但是由于一段时间农业建设结构的改变以及农业政策的变化使得农业基础建设没有得到更好的完善,其中包括农业灌溉技术的落后以及管理的松懈,这使得在农业改观方面的用水量大大增加, 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没有促进农业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在面临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喷灌,发挥管式喷灌投资少、便于管理的优势;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还要增强农民灌溉的节水意识和积极性,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实践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灌溉效果显著。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4

一、发展农田水利设施的意义

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首先,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设施。其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再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必要性

1.中国的自然特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地处于亚州东部,从整体上看,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我国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体现在:(1)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2)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且年际变化较大。如:东南沿海的年降水量要明显多于西北内陆的年降水量。(3)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世界排名第六位。相对比较,我国的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由于我国这种雨热同步、江河水资源丰沛等特点给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口过度增长,人均水资源短缺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高,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压力越来越大,据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

3.土地资源需水量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协调,土地分布状况为北多南少,而水资源分布状况为北少南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3%,而江河径流量却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多;长江以北的地区则是相反的状况,耕地占全国的67%,而江河径流量仅占17%。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的这种状况,急需要建立农田水利设施。

4.国内各地区降雨量分布不均

由于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我国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各地区降雨量分布十分不均,这就需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将其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国家经济状况、科技水平等因素致使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短缺、机制不灵活等。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且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农田水利建设时间较长,老化严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相对较长,基本上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严重老化。致使一些功能衰减,而且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排灌标准很低。体现在:排涝能力和提灌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

2.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尚需要完善,致使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淡薄,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从而水利设施运行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基本属于带病运行。农业自然灾害不断出现,这不但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农民的成本投入,降低了收入。

3.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变,对农田水利设施重视的程度逐步弱化。主要表现在: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逐年减少。农村中的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这使对它的劳动力的投入也逐渐减少,并且自从农村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这严重的制约了它的大力发展。

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1.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行农田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除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激励制度,实行利益诱导,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和社团参与到农田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中。

2.加强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鼓励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要求。因此,对水利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技术,提高其分析、理解能力,从而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重视并鼓励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设适应当前发展的农田水利技术体系。

3.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大力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喷灌带,并将其与农田水利建设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喷灌带投资少、方便快捷、便于管理等优势,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设施是农村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的重要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提供必备的水资源条件,为提高农田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业生产依然面临着气候、病虫害等不可预料的未知风险,水利设施的建设又是重中之重,然而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协调资源供给,防范自然灾害,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与生态循环的有利发展。

1 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是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实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生态水利”是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以节约、生态为原则,以合理、科学为标准,以农田改造与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实现增产、增收为短期目标,以优化农田结构、实现生态健康发展为长远目标。生态化水利工程是农业建设的新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使人和自然友好和谐相处,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浪费;可以说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的方向,是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方式。此项工程的建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有重大意义。

2 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现状及建设思路

2.1 水利工程现状

由于水利工程设施的不断完善,灌溉面积的不断上升和灌溉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我国农业的发展稳定,粮食产量也得到有效保障。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释放了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使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得意扭转[3]。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我国一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并实现了其能源价值、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但是在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却没有注重其与生态环境的高度结合,现有水利设施的建设很多都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界平衡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大大影响了子孙后代对自然资源的再利用。过去水利设施的建设都没有遵循节约,生态的原则,都是盲目的利用开采。

2.2 节约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路

2.2.1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在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管理者或负责人要有远见,不能贪恋于小利益,要具有战略性的目光,足够的安全观念,这样才能不因小而失大,才在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实施前,应使全体人员熟悉安全施工的相关准则,注意平衡水利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应本着安全和效益相互促进的原则进行施工,才能兼顾各方利益[4]。此外,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着重控制农业污染源,科学合理施肥,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化。

2.2.2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土资源

以土地的合理利用为前提,避免水土保持的短期行为,要有长远的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土资源,建设生态化水利工程,为生产、养殖、种植、生活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3 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相结合

建设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需注意将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工程养生物,以生物护工程,达到“土蓄水,水养林,林固土”。同时要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度,注重改善农田小气候,以及小型农田生态圈的形成[5]。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因为认识不足和资金短缺影响生态化水利建设。在坚持节约原则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工程、生态、农田、农民间的相互关系,从各个方面和各个视角平衡资源,做出最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把控工程各环节,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3 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越发严重,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河流和田地被污染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的高效发展,而节约型、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贯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遵照了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坚持了我国的保护以及修复生态环境的原则”,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缓和这些不利因素,把这些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4 结语

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再初期的工程设计以及后期的工程施工中都要坚持节约的原则、以生态化为核心,工程的设计、施工、施用、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要秉着“节约”与“生态”的原则。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要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以破坏和牺牲环境为基础和代价,在水利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这样,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造福子孙后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赵丽丽. 论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J]. 才智,2014,27:317.

[3] 吴向东. 浅谈生态、景观与传统农田水利的融合[J]. 工程与建设,2011,v.25;No.7402:188-189.

[4] 鱼淼. 论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J]. 科技资讯,2015,v.13;No.39401:108.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水土资源不相匹配,也正是由于这些,才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加强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使农业增产,而且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现代农业也得到了大跨度的发展,为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具体来讲,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农田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

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然而与此同时的是灌溉面积的持续增加。随着各种技术措施的应用,在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科学研究的支撑下,农田灌溉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紧缺的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1.2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只有为农业生产打好基础,依靠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为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支撑,藏富于民,保持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1.3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多来源于灌溉耕地,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灌区的更新改造进程,进而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效益。限于农业用水量无法持续大幅增加,因此只有依靠灌溉水的充分利用来扩大灌溉面积、保证灌溉效益。现代农业对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也极度依赖于高效低耗的灌溉技术和设施,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制约着现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2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建设上重投入轻管理

建设中把重点放在工程建设上,对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工作弱化,致使一些工程不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特别是一些小型工程设施,维护维修不及时,时常出现毁坏等现象,导致部分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2.2群众对工程的管理、维护认识不够

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现实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矛盾,农民群众对工程的管护工作支持配合不够,还有个别群众为自身利益对工程设施随意毁坏。

2.3管护主体不明,职责不清

工程设施建完后,本应形成地方政府、受益群众、基层组织共同管护的局面。但在现实中,管护各方由于不愿投入新的资金和精力去管理,从而形成地方政府无法管,受益群众不愿管,基层组织无力管的窘境。

2.4管理经费无保障

在工程兴建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建成运用后的运行维护经费,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资金积累,加上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实际收入下滑,融资渠道减少,使工程管护资金来源严重不足。

2.5工程建规划不够深入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2.6产权不明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重视管理。

2.7基层水利管理建设薄弱

从社会资源动员角度看,缺乏有效的动员机制,资金来源单一,筹资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主体依然是以政府为主,很难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来调动农民自身的资源投入,以及其它社会资源的参与。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3.1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必须把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来讲,当务之急是在稳定提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人饮安全资金的同时,尽快扩大中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以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3.2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3.3 整合资源来制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来讲,最基本的就是规划,那么,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制定出村级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政府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及讲求实效的原则,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力度,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合、合理性。

3.4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

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3.5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

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3.6 应用高新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需要加大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信息化网络,联合调度灌区水资源,尤其是做好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最大化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3.7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把工程设施的合理有效利用与先进的方法灌输给他们,引导他们投入到工程管理和维护中去,提高农民群众管、护工程的自觉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被动管为主动管。进行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使农民充分认识自然,处理好农业与自然的关系。

4 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适当给予政策的倾斜和经济、技术的支持,协调好农村与城市发展、农业与工业等行业建设的步伐,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