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推拿学 回顾 现状 展望

1 简要回顾

上世纪80年代,我省推拿人才稀缺,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的推拿专业1985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大专班学生。当时,我省第一届推拿学会主任委员杨希贤老先生带领全省同道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杨老先生为原福建省人民医院推拿科主任、推拿主任医师,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杨主任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亲自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推拿医史文献研究,在全国推拿界颇有影响。他还参加了《推拿大成》一书的编写,可惜还没等到书正式出版,他老人家于90年代初过世,他的离去对福建省的推拿事业是个重大损失,我省推拿界在全国沉寂了十多年。

进入21世纪,福建省推拿事业在第五届推拿学会主任委员王诗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王主任充分利用学会的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习班,为省内同道和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学习牵线搭桥,凝聚了我省推拿界的人心、力量。推拿学会的委员从2003年的3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70多人,具有副高职称的学会委员从1~2个发展到目前的10多个,学历结构从原来的本科学历都很少发展到现在博士学历有2个、硕士近20人,本科学历占半数以上。人才队伍的成长是推拿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推拿学科带头人王诗忠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扩大了我省推拿学科在全国的影响,为推拿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发展现状

2.1 临床

众所周知,推拿科在很多综合性大医院中多半是辅助小科室,甚至一些西医医院中根本就不开设推拿科,即使在中医院,推拿科的地位也不高。但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开始真正重视中医的发展,福建省的推拿界同道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已经让我省的推拿事业上了一个台阶。首先,十一五期间,我省推拿界有了第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于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颈椎病”建设单位,参加的主攻病种颈椎病诊疗方案的梳理在2008年国家中管局组织的专家审核中被评优,同期全国推拿协作组有16家单位,评优的只有三家。这也标志着我省推拿临床水平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除了国家级重点专科,还有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如泉州正骨医院推拿科、武平县中医院推拿科、沙县中医院推拿科,而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更有邵武市人民医院推拿科等24家国家级、省级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这些建设单位多分布在县级中医院,大多以推拿科人员为主要骨干,以颈、腰椎病为主要优势病种。这种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优势病种研究,符合临床需求,将促进推拿学科快速发展。目前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已指定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作为牵头指导单位,负责指导24家特色专科进行推拿为主中医药技术防治颈腰椎病的建设,相信这24家特色专科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推拿专业在社会百姓中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推拿事业向前发展。

2.2 教学

福建中医学院《推拿学》主干课程创建于1985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涉及中医系、护理系、中西医结合专业、骨伤专业、康复、美容专业、五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近10个专业的《推拿学》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国家教育部门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从1993年9月开始将原有的针灸专业(本科五年)和康复推拿专业(专科三年)重组整合为现在的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随着学科建设的日臻成熟,1998年开始上硕士研究生课程,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适应教学需要,将推拿教研室分成两个部分,即针推系推拿基础教研室和附属医院临床推拿教研室,共同承担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推拿学科基础教研室包含推拿基础学、推拿手法学、功法学、推拿学、小儿推拿学、整脊推拿学六门课程,其中推拿手法学是院优秀课程,推拿学是院精品课程。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中医高等教育也将面临着国际竞争、社会评价和市场选择。推拿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本专业依托福建中医学院面向台港澳,东南亚及其它地区和国家,每年均有许多来自境外的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学生来我院、系攻读本科、硕士学位和短期学习进修中医推拿技术。

2.3 科研

我省推拿学会的挂靠单位为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该院推拿科为福建中医学院临床推拿学教研室,兼具临床、教学、科研的功能。在学科带头人王诗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通过对中医体质的调查(参与国家973科研课题)了解颈椎病体质特点,通过对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福建省教育厅课题)从一定程度上了解颈椎病的病因。为研究颈椎病的相关病理,我们进行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福建省科技厅课题)、“颈肌疲劳与颈椎病的表面肌电图相关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更年期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等科研。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基于表面肌电分析等量化评价中医干预项背疼痛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优化组合方案的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和“基于sEMG信号特征分析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针刺效应研究”(福建省自然基金课题)。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人才,更有助于提升我省推拿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和地位。

3 展望与对策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疾病谱与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脊柱及关节的退变性疾病大大增多,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学的理念已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再次得到重视,中医推拿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推拿学科的发展进行思考。

3.1 人才培养方面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与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目的增加,目前中医院校针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日趋困难,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在推拿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岗位空缺的现象却也不时发生。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推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就此现状对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办学单位的相应不足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3.1.1 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经过对2005-2007年福建中医学院本科针推专业毕业生推拿人才就业分布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社会对推拿人才的需求结构如下:

(1) 推拿临床医师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等级医院中设有的推拿科、相关专病专科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此类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主要是要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运用推拿为主要手段,治疗以颈肩腰腿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的疾病。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扎实的全科医学基础知识,能运用推拿疗法为主,结合针灸、理疗、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治疗疾病;特别对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和以推拿为主的保守治疗手段能重点掌握。

(2) 推拿康复医师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综合医院康复中心/康复科,社区康复服务站等。此类人才需求较前者略多,主要开展以推拿为主的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对内科、神经科、骨科相关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此类人才需求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全科医学知识,良好的推拿手法,对单个病种并不要求深入了解其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

(3) 预防保健推拿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社区及亚健康服务中心、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等。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已经受到了政府及医疗界的广泛重视,预防保健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逐渐加大,市场前景广阔,其服务对象为庞大的亚健康人群。此类人才需求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专业的手法操作能力,掌握预防保健相关医学知识。

3.1.2 推拿办学单位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招聘单位的调查发现,推拿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手法操作能力差,对针推常见病认识不够深入,实战能力差的情况。我们认为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学生体能锻炼及功法训练较少,使得毕业生基础素质薄弱。第二,推拿手法实训未受到重视,操作实训课时少。推拿手法是推拿学的基础与灵魂,注重实践,只有多练手法与四诊检查,才能“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随心转”。第三,推拿课程中,推拿临床常见病的课程比重小,而现在临床上很少见或者已经少用推拿治疗的疾病仍然占有一定篇幅,使得需要重点讲解的病种课时被压缩,无法讲透彻。总之,推拿课程的设置不当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3.1.3 调整推拿专业课程设置

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因此,笔者认为,针推专业本科办学须根据社会需求,把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在具备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基础上,掌握娴熟的针推手法,具备一定的手法操作功力,能够胜任预防保健推拿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掌握以推拿为主的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如针灸、中药、理疗等方法,对内科、神经科、骨科相关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以适应康复推拿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对推拿治疗效果最好的常见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骨伤科疾病,要重点掌握其解剖、生理、病理、诊断、鉴别诊断、综合治疗等知识,能处理临床常见的急重症,能胜任推拿临床治疗工作。

五年制针推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的推拿人才最基本的能力是掌握娴熟的推拿操作及具备一定的手法功力;在临床治疗岗位上,还需对推拿治疗最为有效的疾病在基础理论、综合治疗方面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仅仅一般性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推拿办学思路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针对以上不足对目前的推拿学课程作一调整。第一,增加实训课时的比例,通过加强推拿功法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视训练学生的手法技巧及手法功力、深透力以提高推拿手法的效果。第二,压缩一些《推拿治疗学》中非临床常见病的课时(或考虑将其归到附录作为选读材料),增加推拿临床常见病(颈椎病、腰椎病等)的课程比例,重点讲解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病理、医技检查等),为诊断、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从而支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另外,针对目前社会对推拿人才三个层面的人才需求。笔者认为,首先,对于基础性的预防保健推拿人才,应通过功法练习而增强手法体能,从而使手法更娴熟,且具备一定的功力,增强实践动手的能力。其次,对于推拿康复医师人才,在实训课程中增加SET(悬吊运动疗法)、MCU(颈椎功能检测系统)等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增加对主动功能锻炼的新动向、新设施及主动/被动康复的概念。最后,对于较高要求的推拿临床医师人才,应在课程中增加MCU、sEMG(表面肌电)等新技术检测分析的内容,增强学生对疾病疗效评价的最新认识,提高学生对探索更深层次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对推拿本科毕业生有临床治疗、康复推拿、预防保健推拿三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其中临床治疗方面的人才需求相对最少,临床康复推拿次之,预防保健推拿最大。针对这种现状与趋势,本科针推专业的教学应在课程设置与教学重心方面作一调整,以加强本科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推拿常见病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能力与再学习能力,力争达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3.2 临床方面

推拿专业临床常见的多为脊柱病,针对以往对脊椎病只注重临床治疗(病中),忽视未病先防、瘥后防复(针对病前、病后)二个环节的问题,以中医“治未病”的宝贵思想为指导,引进系统工程学理论,提出“脊椎系统健康单元” 管理方案的概念。人的一生,脊椎的退变在所难免,目前脊椎病的发病更是提前到青少年,贯穿到中老年。因此,应当把人的脊椎健康作为人生健康中一个重要单元进行系统管理。

“脊椎健康单元”包含三部分:预防、临床治疗、瘥后防复。

首先,预防(针对病前) 体现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健康体检中心每年体检人群中有大量长期办公室伏案的脊椎病易发人群,建议在健康体检中心设立专门的脊椎健康咨询窗口。二是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在报纸发表科普文章,不断研究整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提出脊椎健康管理方案。三是联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与各级科协部门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共同努力开展脊柱健康教育宣传。

第二,临床(病中)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不断修订、完善以提高临床疗效。

第三,病后(瘥后防复)脊椎病是慢性退行性疾病,容易复发,导致前期的治疗前功尽弃,患者丧失信心,因此要高度重视“瘥后防复”。首先对出院和门诊已治愈患者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不间断地进行健康宣教;其次要重视脊椎功能的恢复,挖掘中医导引动作并引进现代康复技术,研究总结有助于脊椎功能重建的颈椎导引操。

通过以上环节,可大大提高普通人群对脊柱病的知晓率,扩大推拿学科的社会影响,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

3.3 重视科研投入

随着推拿学科人才队伍的成长,开展推拿学科的科研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省推拿学会挂靠单位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和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推拿基础教研室已经有从基础到临床、从校级到国家级的课题二十多项。建议各县级中医院或区医院推拿科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促进临床发展。

课题组成员:

1. 王诗忠,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背分会副会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 陈水金,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主任,国家级颈椎病重点专病项目负责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康复推拿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主治医师。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护理专业;推拿学;教学

推拿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皮肤美容的方法之一。为适应学生社会就业需求,我校在护理专业开设推拿学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中医推拿的基本技能和养生保健的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为护理对象服务。但由于课程和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安排的教学课时有限。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推拿学课时少,而推拿学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推拿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临床优势,教会学生在护理疾病中融进所需的推拿治疗。笔者没有按大纲的章节顺序讲授,而是重点突出常用手法、常见疾病的讲授与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采取“讲授—示范—指导练习”的步骤,删除理论课中的重复内容。推拿学除与其他学科有共性外,还有鲜明的“多动、多实践”的特点,若只在理论上熟悉,则难以掌握操作。笔者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比例,将手法练习及临床程序化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一)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任何教学仪器都不能代替。如讲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医生要经常修剪指甲,不涂指甲油”,教师用风趣的语言加手式、表情及眼神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理论讲授的枯燥无味。

(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师生间要积极互动,如讲到挤压类手法时,恰巧同学A膈肌痉挛,此时教师立即让同学B用刚学过的“按法”为同学A挤压“翳风”穴,疗效立竿见影,并及时展开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理论讲授与手法演示相结合,学生理解更深刻推拿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相当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讲授与手法演示相结合。教师边讲授动作要求与技巧,边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示范让学生认真地观摩,提升学生对手法的理解与掌握。

(四)自编手法口诀,熟记操作要领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易记忆的口诀,如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在于能沉肩、垂肘、悬腕。操作中,上肢这种特殊姿势往往使初学手法者感到别扭,不易记忆。笔者便把定义与动作要领编成口诀: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行如直线,摆动均匀;捺劲大(向外的力),回劲小(内收的力)等。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手法直观效果

视听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推拿手法的操作过程仅仅通过讲授、板书不够形象和直观。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无法观察的现象和真实情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手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加强课外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推拿兴趣小组。在组长领导下,每个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定时练习、轮流操作、定期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操作技能较好的同学进行校园义诊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推拿功法练习,提高手法操作的持久性

一般常见病每次推拿时间在5~30分钟,故要求推拿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指力、臂力、腰腿的力量。教学发现,多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手法的动作要领及操作技巧,但手法持久性不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把第六章“练功”提到第四章“手法”前面讲,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手法操作的持续性,再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功法练习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抽时间利用晨练、课间练习《少林内功》《易筋经》中的健身方法。

四、注重推拿手法检查,改革考试方法

推拿属中医临床技能课,传统的理论考试方法不能科学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笔者确立学生期末成绩构成是:平时成绩20分(作业10分,学习态度5分,提问5分),理论考试30分,手法技能考试50分(沙袋操作20分,人体操作30分)。其中,手法技能考核以抽签的方式进行,通常沙袋考核4~6人为一组,人体操作2人为一组,学生按照抽签顺序及要求进行考核,按照手法技能评价标准,主考教师根据学生手法操作的动作要领、操作熟练程度等进行评分。总之,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得知,以上的教学改革与尝试使中专护理推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拿学成为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只要在教学中勇于改革探索,就能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推拿 针灸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应属于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其特点是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含松质骨成分较多的脊柱、股骨颈和长骨端。形态学改变为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中医学认为主要病因是肾虚,其次是脾虚和痰瘀。西医学多认为是激素代谢和钙吸收不良所致。

肾虚导致骨质疏松引起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改变。骨量减少是OP的特征,骨的力学强度下降是OP的本质。腰椎椎体高度下降,且以楔形变为主,说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较后缘为重。由于人体重力或受到屈曲应力,使脊柱椎体前侧遭至压应力,其前部受载荷随之增加,向前弯矩增加可导致骨质疏松的椎体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和骨软化)是退变性腰椎侧弯、挺直的主要原因,因此腰椎前突的恢复比侧弯的矫正更重要。另外椎间盘的退化,使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和前凸指数明显减小,为了脊柱自身的稳定,造成骨质增生的发生,椎体内的骨小梁变得稀疏。

重建骨骼的生物力学平衡,单纯靠补充钙制剂、激素,或者应用中医中药、针灸等疗法补骨生髓,目前通过临床观察疗效均不理想,与期望疗效相差较多,所以目前针对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没有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规范性疗法。

中医治疗体现在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动静结合。对于综合治疗骨质疏松,从肾论治、针药结合、中西结合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原则。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电针、灸法对维持骨的力学性能都是有一定的作用。骨质疏松临床长期治疗的目的是减缓骨质量的减少,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患者由于主观的原因往往难于坚持。

而短期治疗目的,应以缓解由于骨量减少造成的腰痛为最直接的目的,往往受到患者的欢迎。腰椎间盘软骨、椎间关节、韧带及肌肉等与腰痛发病密切相关。在腰椎构成组织中,椎间盘软骨和椎间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性,成为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同时,由于疼痛限制了机体的活动,从而引起椎间关节挛缩、腰椎构成组织萎缩及变性,形成了疼痛的恶性循环。骨质疏松症进展后易发生骨折,出现脊柱变弯、驼背后必然伴有腰背部痛,按压棘突后可诱发疼痛。这是由于增加棘间韧带张力和骨折部位附着的韧带发生炎症所致。再有因脊柱变弯、驼背后当背部伸展时,肌肉常呈过伸状态,可同时发生疲劳性腰痛及缺血性腰痛。这种腰痛的特征是向后弯腰或取胸膝位时,可减少背部肌肉张力和肌肉内压,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腰痛减轻或消失。对老年功能性腰痛患者施行腰背肌训练之后(加强腰背肌特别是背肌的训练)腰痛确有改善。因此对于缓解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腰痛,除了必要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实施增强腰背肌的运动疗法。

基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针对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内部微骨折及骨质量减少,笔者认为应发挥传统中医学的特色及优势,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动静结合,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针灸补肾多采用背腧穴和原穴,经临床观察取得了由于单纯口服钙制剂的效果。应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能够温经补肾,益气固精,疏经止痛。

由于骨的代谢周期较长,一般而言,整个骨重建过程持续约3~4个月,且只有70%的骨基质矿化,完全矿化还须4个月左右时间,故整个针灸疗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采用针刺远端委中穴和太溪穴,并用温针灸上述穴位,同时在患者腰部推拿的方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运用远针近推疗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止痛,使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患者疼痛缓解,运动功能改善。我们通过观察腰椎CR影像学、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和疼痛视觉评分VAS的变化规律,评价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短期以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像学改变为参照,以临床患者对疼痛的评价为基础,判断疗效;远期以血液生化学指标为评价标准,远期与近期疗效相统一,从根本上抑制骨质量的减少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中医临床由于分科的限制及其对于针灸与推拿学科认识的局限,一方面将类似于本病治疗分属于两个科别进行治疗;同时不能将针刺与推拿有机结合应用于同一病人。本方法将针刺与推拿同时应用于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疾病,为中医治疗痛症提供了新思路。

现今对于骨质疏松或针刺,或推拿之治疗与研究,基本上是分而为之,方法学上始终未能找到一种能同时发挥两种治法优势的结合点。综合疗法是现代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中医针灸推拿疗法简便、安全、有效、经济,易于中老年患者接受。

参 考 文 献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态;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54-02

一、调查背景

1.专业背景。近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更加注重绿色健康的中医类养生,对中医学类培养质量要求也逐年提高。以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这是中医的传统专业之一,也是极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医理论逐渐深入百姓生活,针灸推拿学专业也接受程度和就业前景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时代和专业背景下,本专业在校生的学习状况如何?90后作为新生力军,在五年的大学学习时光里,是否能够适应与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

2.调查对象。在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在校学生中分层抽取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大三、大五三个代表性年级。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答卷300份(各年级100份)。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以客观问卷形式,其中状况调查部分共分三个板块,包括“专业认知”、“学习状态”和“目标规划”,主要是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专业接触和认识程度的变化而进行。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学习目的性缺失。第1题:你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兴趣爱好占46%,家庭影响占29%,专业调剂占11%,就业形势占14%。第4题:你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无明确目标。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占28%,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占38%,目标模糊占29%,没有目标的占5%。分析结果:根据以上调查反映,46%的学生仍然是因为兴趣爱好选择针灸推拿专业,但有长远计划的学生比例偏低,甚至有5%的同学没有目标。也就是说有少部分同学在选择专业方面具有盲目性。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很多学生空谈理想却并不知道学习医学专业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直到上课后才发现学医不简单。也有一些学生虽然有所了解,但心理预期低于实际,低估了医学类专业的学习难度与严苛要求,导致学习过程逐后劲不足。所以多数学生在仅能建立短期学习目标,而这又以考试性目标为典型。第5题:对所学专业的就业选择和前景是否了解。A.非常清楚(7%);B.了解一些(73%);C.不太清楚(16%);D.完全不了解(4%)。按年级统计:大一:A.8%;B.66%;C.23%;D.3%。大三:A.8%;B.76%;C.13%;D.3%。大五:A.4%;B.78%;C.13%;D.5%。分析结果:同时,从第5题的统计结果看,对所学专业前景“了解一些”的学生人数逐级增多。这表明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势的认知是一个逐步了解的动态过程。但是,“完全不了解”的群体易出现小范围的波动,年级越高越迷茫,其原因可能是由考研和就业选择性问题导致的反增长现象。在本科阶段医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实践少,部分学生可能出现逐渐丧失理想信念的情况,这也是一个迷失自身的职业道路与目标的问题。

2.学习过程波动幅度大。第11题:平均每天的自习时间。A.2小时以内(53%);B.2~4小时(35%);C.4~6小时(7%);D.6小时以上(5%)。按年级统计:大一:A.61%;B.26%;C.8%;D.5%。大三:A.56%;B.38%;C.6%;D.0%。大五:A.36%;B.42%;C.9%;D.13%。分析结果:从统计结果看,大一新生虽有较高的积极性,自习4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3%,但还有相当多学生不会安排时间,不能保证每天基本的学习时间。而大三学生学习依然积极,同时时间上也有所保证,38%的同学至少每天自习2~4小时,相对稳定。而大三学生又因对环境较为熟悉,易分散精力,因此学习时间坚持4小时以上的学生时相对较少。大五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紧迫感,长时间自习的学生比例明显升高。第6题:在学习中有无计划并严格执行。A.有,但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53%);B.无,随意性学习(25%);C.有,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执行(9%);D.有,但只有在快考试时才制定并执行(13%)。按年级统计:大一:A.8%;B.66%;C.23%;D.3%。大三:A.8%;B.76%;C.13%;D.3%。大五:A.4%;B.78%;C.13%;D.5%。第25题:上一学期的考试中不及格的门数。A.0门;B.1门;C.2门;D.3门;E.3门以上。按年级统计:大一:A.42%;B.34%;C.15%;D.9%;E.0%。大三:A.65%;B.25%;C.5%;D.5%;E.0%。大五:A.78%;B.13%;C.4%;D.5%;E.0%。分析结果:从数据统计结果看,在学习中制定计划但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学生占半数以上,而且这种高比例现象各年级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学习规律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制定一个明晰的学习计划,更多处于随意性学习状态,在自制力不高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学习状态的波动。同时,从第25题看,学习效果又直接与学习态度和行为相关联。计划性较高的大三和大五学生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

3.专业深造目标的被动性。第29题:对未来就业前景抱有何种态度。A.乐观(43%)B.不太乐观(47%)C.悲观(7%)D.冷漠无视(3%)按年级统计:大一:A.36%;B.48%;C.10%;D.6%。大三:A.43%;B.50%;C.5%;D.2%。大五:A.51%;B.42%;C.7%;D.0%。第30题:考研的目的。A.更加深入学习专业知识(42%);B.有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14%);C.家人意愿(6%);D.就业形势所迫(36%);E.大家都考,我也考(2%)。第32题:考研将选择何专业。A.针推、康复(73%);B.西医(11%);C.中医内科(15%);D.非医学专业(1%)。分析结果:以针灸推拿专业为例,本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毕业生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科室从事专业医疗及科研工作,也可在相关单位从事教育工作,亦可自由职业。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本专业在校生在学习中依然存在关于就业形势的危机感,而且这种危机意识与考研目的成正比。此种深造学习的被动观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三、总结建议

当代中医类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没有统筹安排,缺乏计划性,学习效率低;就业形势不明晰,心理承受能力弱。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放松,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大学期间,制定学习计划对中医学生尤为重要。“大医精诚”不单是口号,学生必须要诚心精学。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动力和归宿,学习计划依目标而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为目标护航。目标是前提,计划是策略。中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应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专业与自身的匹配度进行。爱好专业与排斥专业的学生应有所区别,同时,还要考虑到基础、能力的偏差量力而行。例如,生物化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对文理科学生的影响力。

2.学习过程踏实稳定,方法科学得当。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具体时间的安排,充分利用课堂集中学习的时间。课外可安排更多样的学习形式提升兴趣,包括讲座、论坛、学术协会等。中医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必须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接触、了解以保证学习过程的稳定。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忆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学习方法。中医知识多在“背”,学习中应注意:多阅读,抓重点,织网络,勤练习。

3.考研与就业因人而异。其实,考研除了能力,更重在心态!如果某学生平时能认真学习专业课和成绩都很不错,在大二就能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甚至英语六级,到了最后阶段冲刺考研就会很省力。要是某学生对学习已经厌倦,那么就要注意在本科阶段加强自身对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中医医生的话,动手辨析力相当重要。还有专业技能、经验和理论知识等无一不是临床基础,务必要坚实。多看,多学,多动手!面临大学毕业再思考是继续升学还是工作,大多具有被动性,也不易出培养效果。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就是要做研究的,不做研究,读研究就生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还应当学会思考,培养独立学习和领悟的本事,培养举一反三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中医类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谋生存、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11).

[2]陈其国.大学生心理探析及对策[J].思想道德教育,2003,(2).

[3]杨平,黄彬兴,徐露.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今日科苑,2008,(8).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5

纪主任: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N”等。“推拿”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明代钱汝明在《秘传推拿妙诀・序》中指出:“推拿一道,古曰按摩,上世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据《史记》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石F引,案N毒熨。”秦汉时期的中医学著作《素问・血气形志》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可见推拿作为治疗手法开始之早。

推拿的起源可能萌芽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病痛和损伤,往往会用手不自觉地抚摸、敲打感觉疼痛的部位,有时这种方法能使疼痛减轻,而后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就形成了推拿医学,并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科学生活》:推拿的理论是否和针灸一样呢?不使用其他工具的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效果的呢?

纪主任: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其理论根据都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只不过,在治疗方法上,推拿与针灸有所区别,针灸有针刺法与灸法,推拿主要是通过医生的手法作用于特定治疗部位而产生相应作用。

推拿在中医基础理论应用方面,尤以经络腧穴为重。经络腧穴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尤其是经络学中的“经筋”和“皮部”以及十四经穴和一些小儿特定穴,同时结合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理论,通过选用合适的手法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其实“推拿不使用其他工具”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病症,在治疗手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借助一些工具来加强作用。如棒击法,主要针对肢体麻木不仁、风湿痹痛等症,通过桑枝棒击打施术部位,起到宣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科学生活》: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作用的呢?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纪主任:除去工具不谈,仅医生推拿的手法而言,推拿所用的手法关键并不是施加力的大小,即用的力是否重,而是通过医生手法操作以后产生“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力渗透到患处,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患处使用过大的力度,对患处组织还是有损害的。

推拿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与推拿本身的作用原理相关,通过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从而对人体的各种机能产生影响。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能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及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筋骨关节,通过力学的直接刺激,纠正骨错缝、筋出槽等,达到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目的。

推拿的临床治疗范围较广,涵盖了骨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病症,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疾病种类涵盖了临床各学科。推拿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时,主要基于中医脏腑理论、经络学说等理论;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主要基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理论;而治疗儿科疾病时则是基于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指导的。

虽然推拿临床应用广泛,但并非所有病症运用推拿都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疾病产生的不同病理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无效及运用推拿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病症需加以注意及避免。

《科学生活》:现在大多数白领都有颈椎、腰椎的不适,正规医院推拿科是如何诊断与治疗的呢?要治疗多久呢?

纪主任:我们讲需要诊断一种疾病,必须有严格的评判标准。通过询问患者相关临床的发病经过,针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查体,并且需要有实验室或影像学的诊断等资料,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判断来明确疾病的诊断。不能简单地仅仅根据患者的主诉或一张报告就随意下结论作断。

以白领主诉颈椎、腰椎的不适为例。应先了解发生不适的部位的具体情况,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及有无相关治疗等情况,然后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结合影像资料的判断来明确有无颈椎病或腰椎相关疾病。人的脊柱是有一定的生理弧度的,由于颈椎、腰椎的生理特征加之活动度大,若是平时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习惯,便容易导致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当病变影响到周围的神经、脊髓或者局部肌肉紧张痉挛从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可以定义为颈椎病、腰椎病。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单单根据片子来看,还应多方面共同考虑。

总的来说,推拿检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整体情况。其次,要询问一下患者有哪些不舒服。最后,针对不适的情况,进行诊断检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对象,诊断方法略有差异。

通过上述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再根据患者当时的症状、整体情况,若明确诊断,则可选择在推拿科进行治疗。在具体推拿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局部治疗结合远道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有些颈椎病患者来推拿科治疗时,疼痛难忍,无法进行直接颈椎部位的推拿,这时就可选择先进行远道取穴方法治疗,等局部肌肉紧张缓解后再进行后续治疗。根据患者每次的症状、个人情况,每次治疗的方式方法都可能不同。有不适要尽早治疗,每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时长也不同,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建议患者不要以单纯治疗为目的来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配合做一些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发挥主动性,从改善平时的不良姿势习惯入手,减少发病次数,秉承预防为主的理念。

《科学生活》:我们在推拿时常常能听到“哒哒”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呢?

纪主任:推拿时发出声音,要看是在关节上还是在其他部位。若是手法作用于关节所产生的弹响,则是小关节之间位置调整时所产生的声响,一般提示手法整复的有效性。而在其他部位,比如推拿作用于一些肌肉的起止点时发出的声响可能是局部肌腱劳损钙化所致,是局部产生的病理变化,需进一步治疗。

《科学生活》:推拿也有很多种手法和类型吗?有“正骨”这种说法吗?

纪主任:推拿治疗的手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推拿手法的诸多分类方法。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将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即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根据手法的力学特点可分为垂直用力手法、水平用力手法、对称用力手法、对抗用力手法和综合用力手法等;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有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根据手法动作的简繁程度分类有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和复式手法;根据推拿流派分类,有一指禅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和正骨推拿手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教科书分类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复合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怎么用力也很有讲究,有水平力、对称力、对抗力、拔升力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又分不同的接触面,比如,掌根、大鱼际、小鱼际、全掌等,一般除去摩擦类手法,尤其是一些需要局部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的手法,操作时不应对皮肤产生摩擦所以说,一般手法运用得当的推拿医生的手上是没有老茧的。

“正骨”是某些地方对运动关节类或脊柱推拿手法的一种别称,其本质也属于推拿手法治疗,对有些病情尤其是小关节紊乱的病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其神化。很多患者认为“正骨”非常高大上,可以将原来位置不好的关节、骨骼恢复到应该在的部位。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一些退行性疾病,是不可能通过“正骨”回到原来的位置的。通过推拿手法,将原来紊乱的小关节进行松动调整,可获得症状的缓解,但不能说得到治愈,因为手法治疗仅仅能够改变关节之间不良的位置,同时小关节的紊乱又有比较容易复发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腰突症、颈突症患者前来就诊时,希望医生通过推拿将原来突出的腰间盘“推进去”,而这在医学上是不可能的。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受到急性的外力作用或是长期的退变导致髓核的突出椎间盘突出,一旦形成便无法逆转,我们推拿医生所能够做的是通过手法的治疗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

《科学生活》:推拿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吗?不正规的按摩会引起哪些可怕的后果?

纪主任:正规医院的推拿科医生是正规医科大学毕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等考试。

不正规的按摩由于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背景,如果手法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局部肌肉或关节的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科学生活》:网上、坊间,有很多如何缓解腰椎颈椎不适的说法,“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等“小知识”,这些正确吗?

纪主任:“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正常的颈椎有一个凸向前的生理曲度,若是平躺时不垫枕头将会使得颈椎得不到应有的支撑,从而导致颈部两侧及肩部的肌肉紧张,颈椎本身得不到放松,便会进一步加剧颈椎的不适。若是将毛巾卷垫在颈椎下单单将颈椎抬高,短时间内颈椎受到支撑和牵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的不适,但是如果整晚将毛巾垫于颈椎下则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疲劳紧张,反而会加剧颈椎的不适感。这两种情况,颈椎都得不到休息。

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6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对各种障碍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脑卒中及脑外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吞咽构音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脊髓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障碍、肢体痉挛;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3]。因此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界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中医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尽管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对治疗师数目的规定,截至2010年7月,全国综合医院所需要治疗师约8万人。而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总人数大约1万人。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存在着人才缺少的局面。中医康复是康复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科设计上看,中医康复本科专科设计几乎寥寥无几,更加凸显从事中医康复人员的匮乏。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较宏观;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中医康复的教育中融入现代的康复理念和评定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