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开发利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开发利用范文1
新疆全区(含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51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58%,建设用地总量为14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2%,未利用地109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人均耕地面积0.23公顷(3.39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人均城镇建设用地229平方米,是国家标准的1.9倍(国家标准小于120平方米/人)。具有土地总面积大,实际利用率低,人均土地面积广等特点。
一、基本态势
(一)土地供应与土地市场总体呈现萎缩态势
1.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安排使用量下降显著“十二五”时期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安排总量为184628.13公顷。自治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使用量由2011年的47313.23公顷减少到2015年的27861.99公顷,“十二五”期末与期初相比降幅为41.11%,年均下降12.4%。其中占农用地和耕地指标分别为10753.28公顷和4555.8公顷,“十二五”期末与期初相比降幅分别为54.04%和65.38%(见图1)。2.批准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下降,但实际供应情况呈现回升迹象自治区批准建设用地面积由2011年的7.39万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3.83万公顷,“十二五”期末与期初相比降幅为48.14%,年均下降15.14%。从实际供应情况来看,自治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由2011年的2.09万公顷增加到2015年的3.33万公顷,“十二五”期末与期初相比增幅为59.43%,年均增长12.37%。(见图2)分类型看,“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商服用地供应量由2011年的1096.03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1088.46公顷,期末比期初降幅为0.69%;工矿仓储用地供应量由2011年的7495.52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7473.51公顷,期末比期初降幅为0.29%;住宅用地供应量由2011年的4731.56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3102.47公顷,期末比期初降幅为34.43%;其他用地供应量由2011年的7564.80公顷增长到2015年的21636.63公顷,期末比期初增幅为186.02%。“十二五”期末四种地类供应分别占总供应量的3.27%、22.44%、9.32%和64.97%(见图3、图4)。3.土地出让面积与价款出现较大回落具体到“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土地出让面积由2011年的10977.89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8081.19公顷,期末与期初相比降幅为26.39%。其中:招拍挂出让面积由2011年的10348.85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7461.02公顷,期末与期初相比降幅为27.90%。土地出让合同价款由2011年的184.7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7.84亿元,期末与期初相比增幅为1.66%。分年度看,2011-2015年自治区土地出让总面积和出让金额走势大体一致,自2011年开始,土地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迹象。到2013达到最高值;2014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二)“十二五”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14年底,自治区平均每公顷耕地年产值为37788元/公顷,比2011年的28005元相比增幅达34.93%,年均增长2445.75元/公顷;自治区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年产值为171.87万元/公顷,比2011年的136.46万元/公顷相比增幅达25.95%,年均增长8.85万元/公顷(图6、7)。图6“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地均耕地年产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新疆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2011-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图7“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地均建设用地年产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新疆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2011-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
(三)土地财政与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总体趋同,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
1.地方经济发展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2011-2014年自治区地方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土地财政收入与预算收入占比从2011年的39.08%下降到2014年的31.69%,但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并未下降,土地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一直稳定在4%-6%之间。反之,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土地税费收入提高等现象增加了地方经济发展空间和弹性,经济结构转型具备良好的条件和潜力。(图8、9)2.土地税费收入逐渐成为自治区政府稳定可持续的财力来源2011-2014年,自治区土地税费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这说明自治区这五年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良好,土地和房产市场交易活动较为活跃。土地税费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土地出让金比重的差距逐年缩小,2014年土地税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16.21%,甚至高于土地出让金15.47%的占比。这说明借助土地形成的税收体系,逐渐成为自治区地方政府稳定可持续的财力来源。土地税费收入递增提高了自治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十三五”时期新疆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见图10)。
二、问题
(一)土地整治竣工规模呈现下降态势,对新增耕地的贡献有所不足
“十二五”时期自治区的土地整治竣工规模自2012年达到147300公顷的峰值后,连续四年下降。期末的土地整治竣工规模为36949.15公顷,仅比期初增长20.47%。其中,2011-2015年新增耕地面积占土地整治竣工规模的比重呈现起伏下降态势,“十二五”时期新增耕地面积占土地整治竣工规模比重由2011年的40.43%下降到2015年的17.67%,下降了22.76个百分点(见图11)。
(二)土地开发利用经济效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止2014年底,全国平均每公顷已开发利用土地形成的GDP(简称“地均产值”)为93053.89元。其中,自治区的地均产值仅为18314.9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西北五省中也排在倒数第二位(见图12)。分地类看,2014年底自治区农用地地均产值为2981.7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9028.01元的1/3,在西北五省中排名倒数第二。与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是,自治区每公顷耕地(含园地)形成的农业产值为33649.4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值36607.46元的92%,在西北五省中仅次于陕西省,排行第二(见图13);2014年底自治区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形成的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18978.8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42617.20元的1/3,在西北五省中排名倒数第一(见图14)。
(三)土地违法用地面积逐年下降,但违法案件呈现抬头迹象
“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5735件,涉及土地面积6633.4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542.38公顷。分年度看,土地违法用地面积自2012年达到峰值后逐年递减,2015年违法用地面积仅为2011年的35.84%,年均下降22.63%。但土地违法案件数量自2013年到达谷值后连续两年回升,开始呈现抬头迹象。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建议自治区“十三五”土地开发利用工作应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着力于提质增效、优化结构,为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增添新动力。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南疆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努力实现2020年建成2676万亩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规模,带动贫困地区尤其是南疆三地州扶贫脱困。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后期评价与监测,研究制定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的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将土地整治项目验收从之前的耕地质量评价向耕地质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方向转变,实现耕地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二)全面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一是从去产能角度出发,推动建设用地供给侧改革。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结构性调整是当前土地供应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在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将建设用地供应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业差别化的供应政策。对未按国家规定核准、备案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淘汰落后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用地,一律禁止通过用地审查,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不得办理供地手续;对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限制类项目以提高存量用地效率为主,严格限制新增用地,扭转土地低效利用局面;对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鼓励类项目实行用地保障机制,给予新型产业成长发展的空间。二是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建设用地管控标准和节地评价体系。在总结以往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能体现出用地结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降低单位GDP地耗规模,提高土地要素生产率。
(三)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研究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改革试点,注重土地制度改革与财税、金融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三是加快不动产登记。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水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进行登记。进行职能机构整合建设、流程再造,有效维护和加强权益保障。
(四)建立执法监管责任机制严查违法用地行为
一是构建全过程监管的新型执法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从动态巡查发现、制止、报告,到违法案件的查处等全程监管机制,在批前预防,批中、批后动态巡查监管,及早发现、尽早处理违法用地。二是探索部门联动提高执法效率,推动单一执法向联合协作转变。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威慑力,从源头上解决违法行为制止难和查处难,切实扭转“以罚代管”的局面。三是推动国土资源执法督察“一张图”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执法监察手段,提高执法监察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5.
[2]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J].新疆: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5.
[3]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J].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2015.
[4]新疆国土资源厅.新疆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告[R],2011~2015.
土地开发利用范文2
关键词:土地;开发利用;经济建设;最大效益
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开发与利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土地的开发利用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
安图县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州西南部,长白山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长吉图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吉图的大力发展给安图县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和挑战。安图县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轨时期,实行行政划拨与有偿出让的双重土地分配制度,土地、房产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大量建设项目用地基本采用无偿的行政划拨,城市土地利用在新旧体制过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安图县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统观安图县土地开发利用的情况,总体上是规范有序,成效明显,较好地解决了有限土地与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规划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安图县的土地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导致发展开发利用空间的限制。
二、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土地规划与开发利用如何能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将成为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经营城市,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
加大土地基础性开发力度,抓住一切发展机遇,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特别要加大规划框架内城市道路和区域道路的建设力度,通过城市内道路的建设带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土地价值,增加政府收益。
(二)政策扶持,降低开发成本促进土地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
1. 实行地价与投资强度挂钩。规定不同行业应达到的投资强度(企业投资总额与所需土地面积之比)标准。如果企业投资强度比该行业投资密度标准高几个百分点,地价就按基准地价同比下降几个百分比;相反,地价就按基准地价上升若干个百分比。
2. 对关键性企业实行特殊优惠。对于国际国内知名公司,拥有尖端技术以及带动性、联动性强的大公司或在形成产业链中的关键性企业,则可以在优惠基础上再度优惠,甚至收取象征性地价。
(三)精心策划,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益
安图县位于山区,四面环山。导致安图县城区土地的发展空间有一定限制,如何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益就成为至关安图县经济能否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问题之一。
1. 建立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拟引进项目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建议政府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以量化的标准招商评商,规范土地供应。
2. 建立公告制度。拟引进项目的有关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公告,以利于监督,建议对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开发期限和投资强度,以合同形式予以约定,并严格执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项目要根据总体规划,分期供地,限期建成。供地价格随项目建设进程逐步调整,以防“圈地”行为。
(四)谨慎试点,形成土地收购储备、开发、供应的良性机制
土地收购储备机制是加强上一级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规范土地市场开发和供应,有序实施城市规划,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1. 延续“土地收购储备”的功能,扩大“土地收购储备”的效应。
根据政府赋予土地收购储备的基本职能指导思想,确保政府土地收益,改进土地供应方式、调控土地一级市场。
2. 探索结合“土地收购储备”的“新老联动”城镇建设新路子。
城镇建设应该按照规划布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利用“土地收购储备”运作手段,实施“人口集中、产业聚集、土地集约利用”,参与城镇基础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和建设。
3. 建设土地收购储备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完善土地市场化运作机制,改变旧城区改造滞后、零星建设、资金短缺等现状,推进城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水平建设,形成合理有序、规模开发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模式。
(五)集思广益,提高土地利用的决策水平
建立土地利用听证制度。首先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控制土地出让价格和批租节奏。其次,建立土地利用听证制度专家库,对于每一个土地利用和出让方案的评估,专家提出专业评估意见最后报主管部门决策。以这个评估为基础,决定土地批准或进入公开招标挂牌程序。确定土地招标拍卖的基价,以发展的眼光、平衡的观点、互动的思路确定价格,调控开发。
(六)争取政策支持,修编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用地规模,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奠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
目前的土地利用规模编制,以人口来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而实际情况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速度也快,建设用地需求量也大。各级政府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七)正视现实,规划建设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区
传统产业经过升级换代,特别是木材加工产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例如安图县的亚鑫木材厂,将安图的产业资源与其他大城市的市场资源,甚至是国际资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动力源和利润源。建立劳动密集产业区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了安图县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城市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批租土地的时候可以考虑把安置多少当地劳动力作为确定土地出让价格的依据之一。
(八)切实保护耕地和草场,合理利用土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保留足够的土地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一切土地的利用都要遵循土地管理法有关法律法规条款,遵循土地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程序,切实保护耕地和草场,有序、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1. 对于规划控制的耕地、草场保护区域,设立开发建设的警戒线,并在相关规划图上予以表明,予以公告。
2. 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必须符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必须依法办理土地登记,不得擅自改变流转土地的建设用途,流转土地不得用于商品房地产开发。
3. 土地批租要纳入法律程序,政府要加强对土地上一级市场的宏观调控,土地批租要着重看项目、看实力、看吸劳、看前景,价格要有合理的取值,不要一味的看出让价格,防止“圈地”行为。
4. 控制增量,盘活有量,即在继续控制好总量的同时,重在优化供地结构,对闲置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采取限期开发、调整供地价格、回收等措施,督促其分期分批尽快开发。
5. 严控征地权,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审批权限征用土地。建立征地审批责任制,责任层层落实,违者予以从重处罚。
土地开发利用范文3
>>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GIS的海南省屯昌县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 海南省农民收入现状及建议 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海南省蜂蜜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价值问题研究 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价值 海南省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与保护研究 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问题研究 豫西民间艺术资源的现状及产品开发利用研究 海南省保险兼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 海南省贷款利率浮动的现状及对企业影响度的调查 浅谈海南省硬币流通的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海南省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海南省甘蔗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陈望.走进文昌航天主题公园:集科教娱乐于一体[EB/OL].(2014-04-28).http:///news/system/2014/04/28/016633767.shtml.
[7]杜富殿.海南岛中部山区土地开发利用分析和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08(12):12-15.
[8]纪昭.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9]杜富殿.海南岛中部山区土地开发利用分析和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08(12):12-15.
[10]付磊,王金亮,杨月圆.生态旅游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08(1):5-7.
[11]张春轶.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7.
[12]刘朝阳.营口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3]佘济云,周丹华,刘照程,沈金明,毛旭鹏.基于GIS的万泉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0):69-73.
土地开发利用范文4
【关键词】土地开发管理;土地测绘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特征,土地成为备受重视和保护的重要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体比较丰富,但具体看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并且呈现出日益缩减的趋势。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怎样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测绘工程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就目前而言,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土地测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作业手段,科学的土地测绘能够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与相关数据与资料,对土地开发管理作业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确保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土地开发管理与土地测绘作业
1.1 土地开发管理
所谓土地开发管理,是指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或城市规划为依据,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进行管理,明确其开发用途与总体目标,结合经济、法律、工程技术与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土地运用进行综合的调查与治理,用以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是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性作业。总体来看,土地开发管理作业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与长期性特点,管理内容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随着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对土地开发的效益进行综合且全面的分析。
1.2 土地测绘作业
土地测绘作业是指借助测量仪器或设备的作用,实现对土地及其附属物体各方面情况的调查与测定。开展土地测绘首先需要尊重土地的原有特点,对于不规则的土地界限采取裁弯取直的措施,对地籍进行详细、准确的测量,为土地管理相关部门提供精确的土地信息。另外,3S、RS与遥感技术等新型测绘手段为土地基础地理信息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土地的测量数据逐渐趋向精准化,大大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作业的可靠性,土地测绘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展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运用土地测绘技术测定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对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主要从选址作业开始,对目标选址土地进行的研究分析除了实地考察之外,土地测绘人员利用测绘技术收集到的土地信息资料也是其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另外,需要对土地的长期发展目标进行规划整合,对土地周边的农业、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
其次,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性支持。在实际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土地测绘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发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需要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批报管理、对编制项目所需的数据进行勘测。土地项目获得审批后,需要对违法占地进行测量以及对土地竣工监管进行复测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土地测绘的技术性支持。
2.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的运用
上文中笔者阐述了土地测绘工作及土地开发管理的内涵,并就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就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包括3S土地测绘技术的运用以及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与监管中的运用,具体阐述如下:
2.1 3S土地测绘技术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最早用于土地开发管理中是以土地信息系统(LIS)为依托的。LIS主要有土地管理、土地数据库规划等方面内容,所以,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最佳平台。土地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土地的实地调查、登记与管理,对土地进行系统化统计和客观性评价,有针对性的提供地籍管理所需的定量信息,尤其是对城乡地区的土地管理而言,目前已建立了乡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实现对控制点坐标快速、准确的测定,对相对定位测量控制点不需要进行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可达cm厘米级)。通过对界址点、地籍测量控制点等进行的测量,加强了土地管理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在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监测。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改进,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对土地的动态监测和现状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等级的遥感数据分辨率分别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调查产生影响,不断改进的遥感技术促进了土地开发管理作用的整体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与监管中的运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作业中,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集体土地的测绘范围非常大,实际可操作性难度高。如果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不当,非常容易导致众多土地纠纷。因此,需要利用土地测绘技术为农村集体土地提供可靠的土地数据信息。通常采用正射影像技术,它能准确的测定集体土地位置与权属界,减少不必要的土地纠纷。
土地开发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对违法占地行为的监管,达到合法利用土地的目标,降低土地纠纷出现的概率。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的监管通常用到正射影像与卫星影像技术,这些技术能对违法占地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范围进行实时监测,为监管工作提供资料。
3.结语
当前形势下,对土地资源开发进行有效地管理十分重要。土地测绘技术的提高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和数据信息,这些资料为土地开发问题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极大的促进了土地管理工作整体效率。因此,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开发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土地的合理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宝.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07)
[2] 杨英武,谢红彬,孙作玉. 美国褐色土地开发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3] 魏朋争,王虹.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之我见[J]. 建材与装饰. 2013(37)
土地开发利用范文5
关键词: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如何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和谐的人地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问题,因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与经济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而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山东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山东省土地资源概况
山东省土地资源总面积1.57,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西部、北部低洼平坦多为平原盆地;区域内主要以平原盆地为主,占山东省总面积的64%;山东省土地资源占全国总面积的1.63%,截止2010年底山东省以全国1.63%的土地,养育着全国7.15%的人口,土地人口承载压力较重[1-2];此外,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用地缺口近1.34万hm2,且山东易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10.72万hm2,如果按占补平衡原则,山东5~6年后将无耕地可补充。而这些土地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和滨海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比较多、难度大。
2山东省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耕地逐年减少,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人口增加,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加上非农用用地占据耕地资源的现象日益严重,人地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3]。特别近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用地、乡村企业迅速崛起,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从2001年的0.085hm2/人到2008年的0.080hm2/人。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资源重用轻养、过度开发致使土地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到2011年山东省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4.35万km2,但仍有2万km2土地未治理,而且每年仍有多达1.53亿t的土壤流失。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发展,“三废”排放不达标,造成山东省土地污染严重,据统计2010年,全省企业工业污水年排放量208257万t,生活污水年排放量228115万t,其中废水达标排放的不足50%,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16038.48万t[4],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污染。
2.2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制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山东地域差异比较明显,东中西部地势差别比较大。据统计,山东沿海城市及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项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比较大,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而位于山东省西南、西部和北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中,以农业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均衡性比较差。因此,在催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使各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达到均衡,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5]。
2.3土地利用效率低
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农村的土地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农村建设与规划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土地的浪费及利用效率低,如土地复垦中,大量复垦土地闲置;工矿企业进驻农村,占用大量土地,但收益却低于土地本身价值;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开发利用方向失控,盲目扩张擅设开发区,但又缺乏理论论证和土地利用规划,造成土地的闲置,耕地的撂荒。
2.4耕地保护意识不强
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保护耕地是农业稳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而现在农村耕地保护意识不强,主要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持消极的态度,在当今以GDP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机制下,官员为了完成目标不顾土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使农转非控制减弱,盲目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界定不合理,导致耕地保护政策难以贯彻。
3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3.1协调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
山东省人口众多,增长较快,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建国初期到2008年山东省每公顷养活的人数由5.2人增加到12.5人。此外人口增长造成土地资源减少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对策时,必须找好人口与土地的平衡点。另外,在加强土地管理的同时必须控制好人口的增长,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3.2提高土地质量
山东省山地丘陵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土地复垦政策的倡导,山地上森林大量被砍伐用来开发土地。虽然这样增加了土地面积,但随着大量植被的破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几率增大,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因此,在增加土地数量及城市扩张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植被以及森林的保护,在一些郊区及山丘等地方增加植树造林力度,提高土壤质量。此外,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减少农业自身的污染。
3.3完善耕地保护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是必然的,特别是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但是应严格按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供地,严格把好农用地的转用、土地征用的审批关;确立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定“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土地的,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耕地补充;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耕地的变更状况。
3.4提高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的土地集约机制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也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协调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树立土地集约意识;同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建立土地节约利用评价体系、挖掘存量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此外,完善的土地管理系统,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等技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督土地利用过程中的虚假行为。
3.5鼓励立体空间的开发
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忽视立体空间的开发。山东中小城镇中对于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少,像立交桥、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场和商场等较少。土地作为一种具有空间立体性的综合体,不仅具有平面方向,还有垂直方向上的深度。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土地资源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就要求城市建设从粗放外延扩张向集约立体综合开发方向发展,这不仅能扩大土地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缓解人地矛盾、节约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4总结
综上所述,山东省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土地生态系统破坏、土地利用效率低等此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协调人地矛盾、土地规划、完善机制、寻求新的土地开发方向等基础工作着手,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为进一步实现山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山东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郭洪海,宋民.山东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01):51~57.
[4]山东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鲁春阳,杨庆媛,文枫,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07):861~866.
土地开发利用范文6
关键词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078-0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传统的用地粗放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开发区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改善供求矛盾,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投入等方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本文结合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际,简述评价过程如下。
1评价对象基本情况与评价方法
1.1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于2002年5月30日,是以发展矿泉饮品为支柱性产业,同时发展长白山特产业及红色旅游业的生态环保型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西南3km处,规划总面积11.8km2。
本次评价范围为经国土资源部公告界线范围内的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56.50公顷,共分两大区块。第一区块面积为24.82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恶河,南至西洋参集团鹿场,西至鹿鸣村,北至保安村;第二区块面积为31.68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靖宇陵园,南至恶河,西至娃哈哈水厂,北至新建村。
1.2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同时结合定性分析,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整体进行评价,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调查结果以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2)用地调查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图作为工作底图,结合遥感影像图,采用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基础工作底图进行实地核对,对底图没有标注的地块进行补测与落位;
3)程度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理想值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
4)潜力测算采用趋势分析法、目标逼近法。
2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2.1土地利用结构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为56.5020公顷,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3.03公顷,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3.06%;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1.77公顷,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0.83%;不可建设土地31.70公顷,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56.11%。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最多,4.98公顷用于工矿仓储用地,4.05公顷用于交通运输用地,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31.08%;剩余3.16公顷用于住宅用地,0.84公顷划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未建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77公顷。其中,44.4%已建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共计5.23公顷;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6.54公顷,占未建成土地面积的55.56%。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靖宇经济开发区不可建设土地为31.70公顷,其中31.64公顷(占99.81%)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剩余0.06公顷(占0.19%)属于江河湖泊泄洪、滞洪区土地。
2.2开发区土地供应情况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6.70公顷,尚可供应土地8.10公顷,不可供应土地31.7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9.56%、14.34%、56.11%。
在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中,8.05公顷(占48.20%)是通过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51.80%。有偿使用土地中有偿使用且未到期土地8.65公顷,占有偿使用土地面积的100%,不存在有偿使用且已到期但未处置土地。
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分析
3.1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从靖宇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的分值来看,指标分值都较高,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各项目标。
3.2土地利用状况较好
土地利用状况评价目标分值为76.17,在三个评价目标中分值最大。其中,三个子目标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分值分别为98.05、63.70、70.80。
3.3用地效益结构较佳
用地效益评价目标分值为92.36%,其中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分值92.32,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值92.40,指标值较高。可见用地效益状况好。
3.4管理绩效较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目前无到期项目用地和闲置土地,这充分表明,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开发区土地有偿使用率和土地招拍挂率处于较高水平,工业用地项目都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应,2007年以来工业项目用地的供应均按国家规定以招拍挂方式供应。从调查和测算的结果分析,目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可挖潜力较小。
4评价的几点结论与措施
4.1结论
4.1.1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目标,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4.1.2开发区用地结构合理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98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交通运输用地4.05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1.08%;住宅用地3.16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4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这一比例关系与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总体上协调的,各种功能用地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开发区在建设的和未供应拟建的全部是工矿仓储用地,未来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会上升,用地结构符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4.1.3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的整体效率较高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3.11公顷,综合容积率为0.24;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为2.7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容积率为0.54;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面积为2.97公顷,综合建筑密度为22.79%;工矿仓储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面积为2.79公顷,工矿仓储用地建筑密度为56.02%。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说明靖宇经济开发区在项目用地管理上,认真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促进项目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1.4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土地16.70公顷,其中以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土地有偿使用率为51.80%;以划拨方式供应8.05公顷,分别为原城镇居民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6.07公顷,全部为工矿仓储用地,占有偿供应面积的71.17%。经调查,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供地方式符合国家政策,2007年以来供应的工矿仓储用地全部通过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截止到评价时点,开发区范围内不存在有偿使用已到期和闲置土地。这充分表明,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4.1.5开发区未来用地面临紧张
从开发区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和用地情况来看,开发区用地量逐年在增加,在国土资源部公告的靖宇经济开发区界址范围内已基本完成项目空间布局。
从开发区未来发展战略来看:开发区按照“构建靖宇工业经济发展重心,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定位,及打造“三大基地”和“两大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开发区产业定位为:矿泉饮品产业、现代中药科技产业、生态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根据开发区产业定位,结合开发区区位特点,开发区具体布局为:矿泉饮品产业园区、现代中药科技园区、生态农特食品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科技文化商务园区。靖宇经济开发区产业功能区域现已基本形成,杭州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吴太等著名品牌企业已落户开发区(均在公告范围之外)因此,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来分析,现国土资源部公告的用地范围无法满足开发区发无法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4.2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措施
4.2.1更新用地理念,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
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当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为改善供求矛盾,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投入等方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2加强规划控制,严格限定发展空间
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原先的规划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开发区都在重新编制新的区域规划。在修编规划时必须统筹兼顾,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经过系统科学严格规范的考察论证,报省、市两级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更改,必须严格禁止随意扩大开发范围的行为。
4.2.3以产出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持供地与项目投入挂钩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因此,严把土地招商关至关重要,在土地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吸引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对入区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缴税收等,制定科学严格合理的入园标准。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督促有关单位抓紧开发建设;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必须收回;对征用后用作抵押的,应以妥善处理,坚决杜绝“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征作他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4.2.4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集约用地
严格执行我国土地利用等相关政策规定,充分运用地价杠杆等市场机制调控土地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建立健全土地预警机制,防范不良行为发生,引导和规范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2.5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目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通过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等经济手段,做到企业效益要同土地利用效率相挂钩,形成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利用项目中对于建筑密度、容积率、单位面积产出、利润额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集约用地标准,对用地单位在项目完成时间期限内土地利用效率好、单位面积产出高的企业进行鼓励,必要时可以实施奖励措施,从而极大地调动社会全体成员积极性;对那些没有在期限内完成的项目的用地单位可以适当予以处罚,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6强化低效土地处置,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要强化低效土地的处置利用,通过利益吸引、服务促进、政策限制、氛围逼迫、处罚问责等各种经济、行政、法律措施提高用地单位积极性,引导用地单位盘活闲置地;建立健全用地单位退出机制,通过土地补偿等途径促进土地流转,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参考文献
[1]高晋,张萍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9(7).
[2]周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