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在急剧增加,随之带来农村生活垃圾的日益增长。和城市相比,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关注度较低,大量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影响农村美观,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影响,甚至可能传播疾病。因此推进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对建设生态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垃圾处理技术的综合研究,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入手,综述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模式,结合国外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探讨了我国未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农村生活垃圾特征

1.1 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尚无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全面统计数据,很多数据都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或者住建部的统计年鉴推算而得。一些研究表明,2000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4亿吨,随后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加,2010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量达到2.0亿吨,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81kg/d[1]。

1.2 生活垃圾组成多样化、复杂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逐渐复杂化,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即日常清理垃圾、废弃织物转为可堆肥类垃圾、难降解类垃圾等,且以可堆肥类垃圾为主。同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层次不齐,导致生活垃圾的组成也呈现差异化。表1是我国不同区域农村生活垃圾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以可堆肥类垃圾为主,占垃圾总量的60%以上,且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处于旅游区域的四川某村的生活垃圾中易燃类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难降解类垃圾几乎没有。

1.3 生活垃圾呈现地域特征

Grossman 和 Krueger在1997年提出生活垃圾产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倒“U”关系曲线[4],即在倒“U”曲线观点的前半段,垃圾产生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在倒“U”曲线观点的后半段,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国民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垃圾产生量逐渐降低。

目前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受经济水平、生产方式、燃料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既表现在发展较强区域与发展较弱区域之间的垃圾产生量方面的差异,也体现在南方与北方的生活垃圾组成方面的差异。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排全国前五的北京,农村生活垃圾日排量最高可达3.0kg,最低为1.5kg;而青海省最高为1.5kg,最低为0.2kg[5]。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经济水平的关系处于倒“U”曲线观点的前半段,即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其生活垃圾产量也是较高的。

岳波等[6]通过对71个样本的生活垃圾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组成为厨余垃圾>渣土,而北方则是渣土>厨余垃圾,这可能与地理特征、经济水平等有关。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政府管理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在处理生活垃圾方面也是多样化。刘莹[7]通过对全国5个省(江苏、四川、陕西、吉林、河北)农户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统一清运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苏(38.6%)、吉林(25.4%)、河北(13.1%)、陕西(11.4%)和四川(7.1%);5省中实施随意丢弃的处理方式以河北省最高(64.6%),最低为江苏省(30.3%)。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不开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其生活垃圾无专人管理,家家户户以“自扫门前雪”为主。而在江浙沪等较发达的农村,则是统一收集、处理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堆肥、焚烧、填埋3种处理方式。

2.1 垃圾堆肥技术

垃圾堆肥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类垃圾占总量的60%以上,甚至更高,对此可采用垃圾堆肥进行处理。

堆肥根据含氧量可划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厌氧堆肥在第二步甲烷化阶段会产生甲烷气体,而好氧堆肥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降解终产物没有二次污染,因此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先进行厌氧堆肥至第一步水解过程结束,水解产物再进行好氧发酵。这样的降解彻底,污染小,效果好。

堆肥技术工艺简单易操作,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转化成卫生、无味的腐殖质,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在欧美国家已达到工业化应用水平。然而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未实施源头分类,垃圾组成复杂,不可避免的存在垃圾渗沥液污染问题,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8]。

2.2 垃圾焚烧技术

焚烧处理是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他用途。焚烧处理技术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且有热能回收作用[9]。因此,对生活垃圾实行焚烧处理是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然而当垃圾燃烧不充分或者含有重金属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苯、氰化氢、甲烷、二恶英等二次污染物,特别是二恶英具有致癌作用。

我国垃圾焚烧技术起步晚,体系也不健全,焚烧设备及净化装置主要依赖于进口[10]。由于发达地区资源紧缺,垃圾焚烧技术成为经济发展较好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优选方案,主要集中在东部江浙沪及广东等地区。

2.3 卫生填埋技术

卫生填埋是依据卫生填埋技术工程标准处理生活垃圾,采取称重、卸车、推匀、压实、覆土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将垃圾埋入地下,经过长期的物化和生物作用使得垃圾达到稳定状态,在此期间还要完成沼气收集、过滤脱水、压缩、除臭净化等工艺,最终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国民环保意识尚不足,所以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能处置各种类型的生活垃圾。

然而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气体和渗滤液会对填埋场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当甲烷浓度达到5%-15%,易引起爆炸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而渗滤液通过下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11]。

表2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优缺点比较,每一种处理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因此在选定适宜的处理技术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与特性;②当地的基础设施与地质条件;③经济成本;④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表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优缺点比较

3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未来处理方式分析

通过对欧美和日本发达国家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研究,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现状,我国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转变观念,从垃圾末端治理的模式转变为从源头开始减量分类,并将其理念灌输至广大民众[12]。例如,韩国的垃圾分类清理制度于1995年开始实行,垃圾按普通垃圾、食物垃圾、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大型报废物品等分类投放、清理。通过计量收费(使用计量垃圾袋)的方式减少垃圾投放量,最大程度保证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投放。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未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也将从源头开始加强治理,实施分类。建立村民实施的垃圾分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垃圾源头分类,可以通过垃圾产生者的分散劳动取代混合收集后的集中分选工作,省去了垃圾分选等预处理环节,简化了后续处理,降低了成本;二是,减量化明显,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中60%以上为可堆肥类垃圾,村民可以直接就地处理,仅剩下少量难降解垃圾和有害垃圾;三是,农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进入填埋场的垃圾量大大降低,延长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3.2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必将有所革新。由于城市环卫体系已基本完善,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是我国未来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一种重要模式,即“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13]。例如浙江省在很多农村推行实施“村收集、镇乡中转、市(县)区域处置”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其中余杭市余杭区投入大量资金改建、新建垃圾中转站,同时配备专职保洁员,实现了90%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四川珙县也是将城市垃圾管理模式延伸至农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管理与处理。

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是我国未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对建设和谐新农村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将日渐成熟的城市垃圾管理模式延伸至农村,节约成本;二是,将农民群众纳入管理队伍,培养农民自觉爱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良好习惯;三是,在实现“干干净净、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的同时,也为一部分人提供就业岗位。

3.3 建立综合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不难发现均是秉持“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的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及再处理”,首先限制垃圾产生的数量,其次鼓励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将垃圾加工后生成能源和另一种物质,最后处理不了的垃圾实施卫生填埋,其中实施资源回收再利用是国际上处理垃圾的大趋势。

现行的我国各种垃圾处理方式中,填埋处理为主,约占90%以上;其次为堆肥处理,占总处理量的6%左右;焚烧处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仍然比较落后,未来一段时间内垃圾填埋仍是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模式。随着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升,我国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将更具有针对性。卫生填埋将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焚烧,通过初期的垃圾分类之后,将可燃成分在高温之下进行氧化热分解,将其转化为固体废渣,因此垃圾焚烧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的重要举措。

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是实现生态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建设新农村的五大目标之一就是“村容整洁”,因此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实现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仍然是长路漫漫,既需要政府给予的资金保障、技术创新等,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李玉敏,白军飞,等.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2):1-6.

[2]何品晶,章骅,吕凡,等.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33(3):409-414.

[3]段雄伟,高海硕,黎华寿,等.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组分及其污染特性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7):1486-1492.

[4]Grossman G M, Ktr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110(2):353-377.

[5]王俊起,王友斌,李筱革,等.乡镇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现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3(4):202-205.

[6]岳波,张志彬,孙英杰,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J].2014,37(6):129-134.

[7]刘莹.农村废弃物处理与环境污染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0.

[8]李丹,何小松,席北斗,等.生活垃圾堆肥渗滤液污染物组成与演化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7):2918-2924.

[9]张倩,徐海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环境工程,2012,30(2):79-81.

[10]巫丽俊,丹,钟树明,等.农村生活垃圾常用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71-8272.

[11]陈家军,张俊丽,裴照滨.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2(3):27-3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配套措施

文/马力 景长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亿吨/年,当垃圾产量超过本地区的环境容量,不仅将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还将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实地调研了河北省涿鹿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为解决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涿鹿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县城距张家口市区75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52061人,农业人口占80%以上。涿鹿县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类同,农业人口多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涿鹿县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包括以下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三是不可回收垃圾及建筑垃圾;四是有毒有害垃圾。其中主要是玻璃瓶,无论是重量比和体积比均在50%左右;塑料袋、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占垃圾整体体积的30%;瓜果、皮屑等厨余垃圾占垃圾体积的约20%。在垃圾的产量上,据调查村内人均每日产生垃圾约0.86千克。

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对于菜叶这类的厨余垃圾,拿来喂家禽:其次,可回收并有益的垃圾一般都会“打包”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再次,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在处理生活生产垃圾时显得极为随意,村民习惯性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至林间、道路旁、房屋前后,有些地方的沟渠甚至已经被垃圾堵塞,在池塘水面上,漂浮着许多诸如塑料口袋、发泡塑料、农药瓶等垃圾。根据2013年4-7月对涿鹿县泥海子村内10户居民不定时抽查结果显示,该村村民每户每周的垃圾中,除可回收的部分由村民整理后卖给废品回收人员外,其余不可回收垃圾产生量约为2.5千克/周,全村65户,每周产生的垃圾总量为160千克左右,每月产生700千克左右,而要处理农村垃圾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农村自身并没有办法拿出大量的资金,而上级部门也没有专项资金用来处理垃圾,因此造成了农村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局面: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网络起码应具备的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已产生堆存现象,不仅影响农村环境,村容村貌,更对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原因分析

垃圾的产生与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农村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成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建筑垃圾等五类。

造成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没有针对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处理,处罚的力度不好把握。涿鹿县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对垃圾清理与环卫工作进行管理,垃圾处理工作缺少支持。第二,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历史上重工轻农的影响,国家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较低,尤其在垃圾处理领域,农村地区没有充足资金引入垃圾分选、沼气发酵、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技术。由于无法引入先进处理技术,涿鹿县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的垃圾处理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侵占,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也破坏了大量地表植被。第三,垃圾处理基础设计建设滞后。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网络起码应具备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没有形成完备的垃圾收集、清运、填埋、资源化处理网络,造成了生活垃圾随处丢弃的混乱局面。涿鹿县虽然在一些交通便利的位置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和果皮箱,但是仍无法满足需求,村里也没有指派专门人员对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和清运,造成垃圾成灾的尴尬局面。第四,农户自身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当前农民的收入与教育水平不高,农户主要关心如何提高经济收入,并没有认识到垃圾围村问题的危害,再加上政府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当地许多农户认为垃圾处理与自身并无关系,习惯性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河道、水塘中或者随意焚烧。第五,农村垃圾处理量大、处理成本过高。涿鹿县村与村之间分布较为分散,许多农村离最近的垃圾处理站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收集运输过程的成本过高,无法将产生的垃圾及时进行运输,导致垃圾就在本地丢弃。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针对涿鹿县垃圾处理实地调研情况,结合循环经济3R理念“Reduce(减少垃圾)、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循环使用)”,建立了两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于交通便利地区,建议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对于交通不便地区,建议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模式。

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对于交通便利通水泥路、柏油路的村庄,生活垃圾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一,每户村民将各自产生的生活垃圾先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采取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方式进行处理,将建筑垃圾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将不可回收垃圾转送到垃圾收集池进行集中处置,把可回收的垃圾统一收集后进行变卖。第二,每个行政村成立保洁小组,专门负责生活垃圾的细分和收集。保洁小组成员负责将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通过生态化处理后达到再次减量的目的。第三,在行政镇修建垃圾中转站,将各行政村垃圾生态处理池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第四,行政镇将垃圾中转站内生活垃圾统一转运至县上的垃圾填埋场。第五,县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监管,确保垃圾按无害化标准,规范化填埋处理。

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

对于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村组,生活垃圾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一,户粗分并进行初次处理。第二,组细分并收集。第三,以行政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在不污染饮用水源、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坑,对村保洁人员收集转运的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第四,行政镇负责监管自行处理的村庄是否结合堆肥、生态循环处理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处理,同时加强对各行政村垃圾填埋工作的指导,确保生活垃圾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填埋处理。第五,县环保局、县城管办不定期对自行处理的村庄开展检查,确保生活垃圾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填埋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实践证明,对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农村地区,“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减少地区可降解垃圾的定期分埋和堆肥总量。在处理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配套措施建设,健全环保队伍,并做好垃圾处理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集中收集处置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新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分别建设分类、收集、处理的配套基础设施。第一,建设垃圾收集池。改变以往农户垃圾各自焚烧的方式,在5~10户农户集中居住区域建设固定的垃圾池,原则上每个集中居住区域或院落建设1个垃圾收集池,要求方便群众、坚固耐用。第二,建设垃圾生态处理池。在交通方便的地区修建封闭的垃圾生态处理池,原则上1个村民小组建设1个垃圾生态处理池,要求布局合理,转运方便,垃圾能分类堆放,同时防止因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第三,建设垃圾中转站。在行政镇上选择合适位置建设1个垃圾中转站,将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中转站要求布局合理、方便转运,同时考虑卫生防护距离和污水排放的问题。第四,建设垃圾池(库)。镇政府负责对已修建的垃圾池(库)进行改造,对公路沿线已修建但有破损的垃圾池(库)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主要交通干线的垃圾池(库)进行贴砖美化,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目标。

健全环保队伍

根据垃圾收集、分类、处理方式、作业时间等因素,配置相应人员和运载工具,有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第一,组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队伍,镇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全镇环境卫生检查,监督相关人员落实保洁工作;第二,配齐村组保洁人员,充分遵循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小组聘请保洁员(优先考虑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农村低保等责任心强的人员),原则上1个组设置1名保洁人员,负责将垃圾收集池垃圾转运到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分类处理,每月清运5次以上,同时负责村、组道路沿线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原则上1个村设2名保洁员,负责将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中不可回收垃圾转运到镇的垃圾中转站,镇政府相关部门对村、组保洁人员实行月督查、月考核制度。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切实做好群众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居民在垃圾处理、保护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使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的思想融人农民的生产生活,渗透到村民的衣食住行,进而使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主要

参考文献:

[1]张华伟.山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4):105-107.

[2]张立秋,张英民,张朝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3(1):47-50.

[3]荆涛.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的建议[J].科技资讯,2012 (30):122-122.

[4]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分类收集设想[J].能源工程,2001(1):49-51.

[5]李妍,高贤彪,梁海恬.农村生活垃圾三化体系运行模式设想[J].天津农业科学,2012(3):149-152.

[6]陈群,杨丽丽,伍琳瑛.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6):51-54.

[7]肖玲,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3):65-68.

[8]吕国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思考[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11):59-6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3

关键词: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在广大的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公害之一,不仅污染环境,吞噬耕地,而且严重危害村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变废为宝,净化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为:(1)垃圾数量和种类随农村发展发生转变,成分多样化、复杂化;(2)农村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污染河流、池塘清水;(3)农村普遍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生活垃圾乱丢乱放,占用道路或农田土地,农村垃圾收集大多处于“三无”(无管理部门、无经费投入、无保洁队伍)状态。同时,东北寒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需要针对我国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管理制定有效方案。本文结合“十二五”科科技支撑课题(俨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内容,对样本乡镇划分为四个调研区域: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区、下属村屯,以乡镇人口、户数、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垃圾组成、处理方式、分布,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百姓对垃圾处理满意程度及建议为调研指标,旨为进一步实现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化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1.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调研区域

分别选取旅游业发达、林矿资源丰富、养殖业以及耕种为主的典型东北严寒地区7乡7村为样本,如表1所示。调研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区、下属村屯,

1.2 调研内容

调研采取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分别对一般性的村镇进行调研,也对现状及基础较好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内容为:乡镇人口、户数、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垃圾组成、分布、现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百姓对垃圾处理满意程度及建议。

2.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区域的气候和地域特点

本文所调研的地区多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3.4℃,年有效积温为2789℃,年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雨量524毫米。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夏季炎热湿润多雨,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O~C,南部地区2-4℃。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平均气温-15℃~-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调研地区的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粮食产量高,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

2.2 现状分析

2.2.1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特点

我国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成分总体特点表现为:垃圾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多,成分日趋复杂。较城市相比,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低,收运难度大,清理过程简单。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户内外都有较高的消纳能力。较其他地区农村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时间持续时间较长,广大农村冬季必须烧火取暖,该时期的生活垃圾以灰分、渣土为主,其他废弃的生活垃圾在低温下很容易堆积冻成一体,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对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2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及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日渐成熟。农村的生活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组成直接或间接受到人均收入、燃料结构和家庭畜禽养殖状况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近2亿t,东北地区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kg/天。根据我们实际对严寒地区7个典型村镇进行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与组成以厨余物和无机垃圾为主,经济发达,旅游业发达,人口较多的地区,垃圾排放量普遍较高,垃圾组成也较为复杂,厨余垃圾相对减少,废旧家具及工业消费品,产品包装与应用材料如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夏季果皮、蔬菜类有机垃圾量比其它季节多,冬季由于供暖需求导致煤渣的总量增加较大。

3.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垃圾常以自然随意堆放、无处理、无管理的形式存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多以焚烧、填埋为主,如表3所示,调研的7个村镇基本都是以焚烧或填埋为主要处理垃圾的方式。堆肥、厌氧发酵等垃圾“资源化”技术受温度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东北地区农村垃圾一般采用定点敞开式垃圾箱统一收集(表3),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资金缺乏导致广大农村缺少集中的专业垃圾回收站,垃圾箱数目少,平均每20-30户共用1个垃圾箱或垃圾堆放点,如图1-A,垃圾收集较难,村子周围的道路边和河道内成为垃圾最常堆放的地方,阻碍交通,污染河流;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的逐年增加,垃圾组成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变化趋势。垃圾收集基本上是无分类、混合式收集,进而进行传统的简易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土地,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户用厕所形式一般为旱厕,如表3结果显示,调研7个样本村中,只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三陵乡的厕所是水厕形式,其余6个村屯中的厕所都是旱厕形式。零散村屯的户用旱厕采取自生自理方式进行管理和处置。有公共厕所的村屯,如黑龙江省铁力市朗乡镇的达里村,每2-3户共用一个简易的旱厕,见图1-B,垃圾、粪便等大量堆积在旱厕周围,无专门回收处理,化粪池呈现零散式分布、规模较小,导致粪便回收不及时,与垃圾混合一起;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倾倒在村附近河流中,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及工艺,污染河流池塘;垃圾处理手段原始,处理方法不科学,以朗乡镇的达里村为例,生活垃圾平均占地

面积可达600m2,不仅占用了土地,也影响了环境。目前,东北寒区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仅影响村容,也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原始粗放的焚烧或者填埋处理给农村居民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危害,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填埋时一些不可分解或有害物质长期埋于地下,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河道等。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户用沼气池因垃圾堆肥、厌氧消化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投入使用,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4.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农村垃圾清理体系,结合东北地区生活垃圾治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其他省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功典例,提出北方寒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如下,见图2所示: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陵村为例:以农户为单位,村民在垃圾丢弃之前,优先对生活垃圾就地消纳,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建立垃圾回收站,对金属、纸类、橡胶等有偿回收,提高农民分类积极性;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利用木材、煤炭等取暖产生大量炉灰,可直接还田;有条件的乡村建立饲料厂,回收餐厨垃圾制饲料,其他地区可作为堆肥及沼气工程原材料;根据人口分布,修建垃圾堆肥点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堆肥点用于易腐有机垃圾的堆肥,由相应的保洁员经过培训后负责堆肥的运行管理,针对冬季寒冷特点,可利用耐低温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处理体系,加快有机垃圾转化进程。对于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乡村地区,采用堆肥技术处理有机垃圾,不仅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乡村农家肥生产而非城市垃圾产业化处理。在该处理模式下,核心是生活垃圾堆肥,焚烧处理是辅助的处理技术。在该处理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从居民开始,统一人工分类收集运输,最终通过堆肥及焚烧填埋处理达到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4

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日产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习性落后等突出问题,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广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影响了全区环境面貌和对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开发开放步伐,更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设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实施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系统建设的规划背景和有利条件

1.近年来,__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__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市容环卫工作,将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迎奥运的难得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近年来,我区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20__年,在石各庄镇实施了镇域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镇建设,为全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意义;20__年,和泰达环保公司合作,筹建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场,并通过了国家环保部一级填埋场验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可靠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和经营模式。

4.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特别是实施迎奥运环境建设工程以来,通过广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大提升,广大群众在环境建设中收获了实惠、体会到发展,对提升全区环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央出台了10项宏观调控措施,市里也配套制定了12项具体措施,为我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有利契机。

6.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一直高度关注__发展,对__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等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倾斜和帮助。

二、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目前,全区生活垃圾日产831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224吨,可回收利用47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606吨,可回收利用127吨。

1.城区。

⑴中心城区:含杨村街道办事处,辖49085户、人口15.24万,生活垃圾日产量152吨,已于20__年9月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⑵杨村街以外的城区规划区:包括下朱庄、黄庄、东蒲洼、徐官屯四个街道办事处,辖21876户、人口7.21万,生活垃圾日产量72吨,已于20__年6月基本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2.农村。

⑴石各庄镇:为我区镇域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辖12个村街、6753户、2.22万人,生活垃圾日产量22吨。按照“户聚、村收、镇运、镇集中填埋处理”的模式,已于20__年率先实现了镇域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⑵其余23个乡镇:辖680个村、191810户、62.96万人,生活垃圾日产量630吨,其中233个村街按照“户聚、村收、村运、村处理”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村街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简易填埋处理。

从垃圾构成成分上说,城区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类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破旧家具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果皮等)、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热值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233个村街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村街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质量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与村庄距离不足500米,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全区尚有400余个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区里已初步建立了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按照6元/人.年的标准予以补贴),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区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市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

,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六是我区内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营运作模式。

缺点:环保“三化”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四、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对国内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先进地区的考察学习,立足我区生活垃圾总量少、含水量高、热值低的实际,综合对比两种模式可见,无害化卫生填埋模式适用性广、对垃圾成分要求低、建设运行投资小、技术更加稳定、经营运作模式相对成熟,更适应__区生活垃圾处理实际,建议采用无害化卫生填埋模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

(二)规范运作流程,强化分类减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减量化文章。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__区实际,借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垃圾减量模式,立足源头,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探索并建立“农户自觉分类会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拣,乡镇区域压缩运输,全区分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创新“两次分拣、双层减量”(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二次分拣;村街分类减量、乡镇压缩减量)的垃圾减量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一是农户利用统一配给的两个垃圾收集容器,自觉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二是村街保洁员要严格落实入户收垃圾机制,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减量;三是乡镇保洁队入村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运往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争取将__作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区,争取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区、乡、村共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特别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bot形式建设新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场。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5

关键词 乡镇垃圾;污染治理;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蚌埠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34-02

随着蚌埠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聚集,人口集中,垃圾排放量也同步增加,造成污染加重,甚至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难点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虽然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居民环境意识逐渐增强,乡镇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乡镇居民深切感受到生存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渴求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乡镇加大了对乡镇的保洁力度,垃圾处理步伐加快,基本做到了定点归集、集中堆放或填埋。但是,乡镇垃圾尤其是边远乡镇的垃圾处理,受地理、运输成本等客观条件所限,其处理难度较城市、城郊地区要大得多,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1 乡镇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共设36个镇、19个乡(其中民族乡1个)。蚌埠市农村清洁工程自2010年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多措并举改善农村环境,至今已完成39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投入资金4 680万元,初步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其中2012年实施的10个乡镇的农村清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由市、县住建部门集中采购的垃圾压缩机、板车、小型垃圾运输车、垃圾桶已分发到各个乡镇并投入使用。

据调查,蚌埠市已初步建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形成了村有保洁员、镇(乡)有环卫队的保洁队伍,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系列基本制度,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乡镇镇区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覆盖。2013年蚌埠市将进一步推进城乡垃圾处理统筹规划和配套建设,计划实施10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以改变农村垃圾污染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乡镇中,垃圾的处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垃圾场选址不合理。有的垃圾填埋场离乡镇居民住房很近,有的还离水源很近。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和苍蝇,是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因素。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乡镇尤其是边远乡镇的垃圾填埋场,实际上就是垃圾露天堆放场,没有建设配套的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收集系统。由此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四处漫延,同样带来恶臭等环境问题。三是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乡镇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垃圾处理方式简单,采取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方式,没有及时对垃圾进行掩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散乱堆放和随意焚烧垃圾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乡镇将垃圾随意倾倒在河沟、洼地或山谷。集中填埋变成了“集中污染”。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污染了环境空气,而且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特别是蚌埠市地处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十分宝贵和需要珍惜保护的,一旦污染,无法恢复。

3 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各乡镇要加强市容环境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卫生意识。市容环境管理局要抓好培训工作,全年举办市容环境管理、垃圾清运处理培训班2~3期,重点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各乡镇市容环境管理作业队伍懂政策、懂业务、善管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针对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对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进行研究。乡镇垃圾问题是一项民心工程,积极抓好该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同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能动作用,引导乡镇居民除陋习、树新风,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1-2]。

3.2 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充分把握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机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编制乡镇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将其纳入县域的生态整体建设规划中。县级政府统一负责规划或审批镇垃圾处理方案,具体设计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承担。二是合理布局。明确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离县城垃圾处理场10 km以内的乡镇,对垃圾采取“社区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其余乡镇,根据一定辐射半径,以片区为单位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填埋场要远离饮用水源、河道和人口居住区,选择集雨面积小的沟壑等地。以乡镇为单位,合理规划规模化畜禽养殖区、禁养区和控养区。三是科学处置。对乡镇垃圾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卫生填埋。对新建的垃圾填埋场,注重底部防渗处理及渗滤液管网建设,加强对渗滤液和恶臭的处置。对现有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定期杀菌消毒、素土覆盖,及时恢复填埋地的生态环境[3-4]。

3.3 规范管理,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乡镇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县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权限授予乡镇政府,使其有人办事,有权管事。同时完善考核机制,把做好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行任期目标考核。由市目督办、市容环卫局负责检查考核。2个部门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例会,印发督查通报,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效果不明显的,下发催办通知书,并由市目督办备案,作为对乡镇年终卫生考核的依据。

另外,可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及高科技技术。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鹤浦镇建设42座太阳能垃圾处理站,覆盖全镇所有建制村,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宁波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点的管理办法、监督制度和分类制度,并且实行垃圾运行考核专项奖励措施,大大调动了清运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垃圾处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专门环卫公司负责运行管理,聘请垃圾处理技术人员,实行工资和可回收废品利润业绩挂钩。公司负责人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到处理点检查,根据入仓垃圾分类情况予以奖惩,使乡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5-6],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阳成贵.浅谈农业污染与防治[J].遵义科技,2010(1):42-43.

[2] 张文彬.三门县农业生产污染源调查及治理对策[J].浙江柑橘,2009,26(4):21-23.

[3] 郭宝强.乡镇垃圾处理系统的创建[J].民营科技,2011(10):153.

[4] 张立秋,张英民,张朝升,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3(1):47-5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范文6

一、农村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1、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极大、处理难度大

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受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平均每人每天生活垃圾量为0.8kg,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t。如果不经分类直接采取填埋或者焚烧处理的话,所需的配套设施和收集、运输及处理成本都难以满足。据调查统计,经合理分类后,真正需要处理的垃圾不足产生量的百分之十。分类后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垃圾减量,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也减少了焚烧垃圾造成的污染和填埋占用的土地,同时一大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又可以重新作为原料循环利用。

2、农村自身具有强大的消化生活垃圾的优势。

农村具有人口相对稀少、空间大的优势,可通过堆肥、沼气工程和饲养畜禽等措施容纳、消化80%以的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其余可以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模式同城市垃圾一同处理。

二、农村生活垃圾如何分类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收集有序、有利处理,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合理、便捷分类的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分类方法或规范措施。根据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把农村生活垃圾做如下分类:

1、可回收类:

废纸系列:报纸、书本纸、外包装用纸、办公用纸、等可生产纸浆的即可。

塑料系列:各种塑料袋、牙刷、杯子、饮料瓶、矿泉水瓶、洗发水瓶、牙膏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

金属系列:铁皮、罐头盒、易拉罐等。

玻璃系列:酒瓶、农药瓶、玻璃瓶和玻璃片、镜子、罐头瓶、啤酒瓶、墨水瓶等各种玻璃。

纤维系列:各种纤维袋、纸罐带子、包装袋。

橡胶系列:皮鞋、胶鞋、棉鞋底等橡胶鞋及单车、摩托车、汽车胎等。

2、可堆肥类

堆沤类:包括蔬菜兜叶、煤灰、瓜果皮、扫地灰。

焚烧类:小件无回收价值的纸张、干果壳、烟头、烟盒、一次性筷子及其他木制品。焚烧后的灰烬将进入堆沤池。

喂食类:剩饭剩菜、食品残渣、动物内脏。

入池类:发臭的鸡、鸭、鱼等动物内脏、动物尸体(较大的动物尸体可切断塞入沼气池入料口)。

3、有害垃圾类

废电子产品、废电池、废油漆、废灯管灯泡、废化学品及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

无回收价值系列:打碎的瓷器等。

衣料系列:废弃衣服、毛巾、书包、布鞋等。

三、如何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序进行

1、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培训

由政府部门牵头,编印垃圾分类处理专题宣传资料、宣传画,在农村和中小学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利用道路标语、大型户外广告,电视公益广告等在乡村广泛宣传。同时,在各乡镇通过召开乡镇干部会,村三职干部、党员会、社员大会等各种会议,对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做广泛宣传发动,让群众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知道如何科学分类。

2、加强设施保障

将印有垃圾分类标识的垃圾箱配备到户,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池,配备垃圾清运车及时清运走不能回收或堆肥的垃圾。保障农村环境清新、整洁。

3、人员保障

竞聘垃圾分类、保洁、清运人员,指定干部分管监督,全力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4、政策及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