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绿化的概念

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海绵城市 城市景观 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80-02

近年来暴雨经常会造成我国城市内涝,对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有时会威胁到生命安全。造成这种灾害的原因是道路过硬,绿植过少,雨水无法及时排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明确提出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近两年,全国展开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绿道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对象。

一、促进绿道建设

(一)生态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工业和城市发展导致河流、森林和湖泊污染严重,原始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逐渐消失,城市绿色空间逐渐减少,城市居民缺乏休闲空间,增加了安全隐患和社会问题。

(二)城市空间扩张太快

城市范围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口数量大于城市用地量,呈现出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过快增长的城市土地利用、各式各样的新式建筑遍地开花,房地产开发过于超前,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大量耕地被占用,影响农业发展,致使许多张┤嗽贝τ谖薰ぷ髯刺,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城市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生活品质得不到提高。研究表明,大量绿色空间被蚕食,空间分布不均匀,城市遭受酸雨污染,水土流失,原生态自然被利用,生态系统被破坏,水质问题,洪水灾难,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垃圾围城、噪音,威胁着生态安全系统。

(三)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7年中国环境政策(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地方的环境治理在总体的恶化。”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出20个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16个。在中国许多标准化城市肺癌死亡增加了8―10倍。另一项数据指出,2020年,中国将有3900亿美元支出在煤炭污染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疾病当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对休闲生态绿地有稳定增长的需求。

二、谈道路绿化概念和国内外道路绿化的改革史

(一)道路绿化的概念

道路绿化是城市街区绿化里的重要因素。道路绿化最早被理解为一条路,两行树。道路绿化是指灌木、花卉、攀缘植物等等经过各种形式的布局和种植方法,装饰不同属性绿,目的是组织交通、改善环境和住所、美化市容,为观光休闲创造效应。城市绿道,就是将城市变为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宜居城市、花园城市和生态景观,反映了人们对环境和自然的迫切需求。道路绿化的概念也随着城市化和环境内涵逐渐深入,由单个元素发展为坚持多元素、多类型、多功能、多通道综合元素。

(二)国外绿色方式改革的历史

据记载,喜马拉雅山山麓街道为最古老的绿道。18世纪下半叶,奥匈帝国有关于绿道的法令,在道路两边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作为行道树,欧洲许多国家还将这个方法作为绿道基础建设的要素延用至今。19世纪时期,欧洲把中世纪的古城墙拆毁,修筑景观大道,大道宽阔,使城市更加生动有魅力。1858年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成为现代经典,对欧洲和美国等国家有极大的影响。国外在绿道建设发展改革中,保留许多旧时期建设方法,高度重视对原始树木的储备,保留原来街道绿化的风格,有很多都是中世纪或许更古老年代保留下来的树木,到现在还保留着原来的景观大路。

(三)绿道改革在我国的历史

行道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以街道树木种植的形式存在。秦朝以咸阳为中心建立了通向全国的大道。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治就是修筑的意思,驰道就是天子道,即皇帝行车的路。唐朝景观和城市绿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代时期的图书有系统的记录,路边的树木大部分和外国历史记载一样,种植许多果树在道路两旁,南部线道路使用木棉。清代中后期,欧洲和美国企业侵入中国一些沿海城市并有所发展,新建了许多街道,并引进许多外来树种。改革开放以来,道路绿化的功能已经开发了从单个元素到多个元素,类型多样,多功能,多通道综合元素,不仅绿化树种树木,也增加灌木和地被类。道路绿化树种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建设绿色通道,景观大道,生态走廊,避险通道,创建安全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四)绿道的未来发展趋势

21世纪,人类意识到工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难以弥补。为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国在19世纪建设公园系统,形成大量的城市公园和保护区,20世纪掀起了绿道(Rreenway)计划,现在已经代替公园路成为公园系统的主要部分。1959年,怀特(William White)在他的论文(Seeure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中第一次提出了“绿道”这个词,提出了建设绿道保护性空间的必要性。绿道、游步道在美国是由废弃铁路转变而成的,后发展到沿着河流、溪流、湿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统一规划,绿道、游步道作为徒步旅行和其他娱乐场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绿色通道联通全国形成一个全面的林荫道路网络。绿色通道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休闲活动和改善人们健康,调节洪水的河流绿地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历史文物保护和利用,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平衡。未来,林荫道路将是室外空间规划的发展趋势。美化环境不是种一排树,几片草,而是“适当”和“可持续”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应急避难”的目的。改善生活环境是世界性主题,创造安全、漂亮的绿色环境,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是新一代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城市绿道的组成

(一)道路绿带

行道路绿带也叫做徒步道路绿带,功能是遮阳,调节温度、湿度、灰尘、降低噪声,改善道路环境,是一个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隔离绿带的主要功能是区别快车和慢车的速度以及安全,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路边绿地是人行道旁红线内的绿带,目的是降低噪音,减少人流作用,相邻建筑物、墙壁、栏杆和其它绿带,功能是保持在一个连续和完整的景观效果。

(二)交通绿地

绿色交通用地,修筑设置在道路交叉口的景观,包括中心岛,安全岛,导向岛和立体交叉绿岛。中心岛(俗称转盘)呈圆形,起着回车,约束车道,限速和对街道装饰的作用,主要的功能是组织循环流量。安全岛可以让行人在街道上短暂停留,避开来往车辆,安全过马路。导向岛绿道是道路附近的十字路口直走和绿地之间的通道,功能是引导车辆减速,确保行车安全,常以草坪和花坛布置。立体交叉岛是指干道交换和斜坡环绕的绿地。

(三)广场绿地

广场绿地根据广场功能,规模和周围的绿化,有利于人流和车量分布。

(四)停车场绿地

停车场土地范围内的绿地,功能是提供车辆的停放,隔离,美化环境。

四、我国和各国的绿道建设

(一)国外绿道建设

英国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1929年,大伦敦地区规划委员会建立了伦敦开放空间规划,介绍了绿色壁垒的概念。1934年,伦敦的帕特里克・阿伯克龙丰富绿化隔离带开放空间规划的思想,介绍了“绿道”的想法又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提高和改善,通过建设城市生态网络的格林功能,有效地解决城市污染严重,生活拥挤等问题,保护了城市生态结构,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闲环境。

德国绿道成为推动老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手段。德国通过推进绿道的建设,使老城区和效率低下的工业区变成了风景优美,适合居民生活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周边土地的价值。

(二)我国绿道建设

江门市绿道重建通过国外绿道建设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绿道重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花园式干道绿化:它的本质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绿地占总面积的25%以上。设计强调整体绿化效果,丰富的装饰和丰富的变化,可以充分体现江门地区强城市景观的特点,植物材料选择优雅充满异国情调的树种。

老城区道路绿化:狭窄的街道,绿化可以因地制宜,强调垂直绿化,园林小品尺度宜亲切怡人,个别大树种浓荫匝地亦具独有风貌。植物选材以遮乔木为主,少量的灌木以选用多花耐修剪植物。防护式道路绿化:强调的是防护性结构,注意遮荫和对于交通噪声和烟尘的衰减作用,保证视线通透。植物选材乔木树冠优美,外型整齐,常绿枝叶茂盛,速生,抗性强,灌木耐修剪。

五、结论

重建弹性街区绿道对于我们有着以下重大意义:

1.重建弹性街区绿道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2.增加道路庇荫,适当调节温度,合理改善气候。

3.碳封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促进碳和氧平衡。

4.有害物质的吸收。

5.降尘,过滤有害物质。

6.低噪音。

7.灭菌。

8.组织道路交通。

9.组织城市景观。城市艺术的外观往往是自然和人工,时间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城市景观的规划中,旅游公路就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道路布局与自然地形和地貌特征、人文情况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空间组合和最佳视觉效果。

10.反映城市的文化。城市绿道文化是地区特点,当地植物是可以直接反映地域文化特色。

11.提供防灾功能。城市道路的避难所成为地震、火灾和其他城市灾害的紧急疏散路线,并且可以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道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方案,要结合我国发展情况,宏观的调控,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绿道建设或者海绵城市带来的益处,只有全局发展,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海绵城市”就是以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比如“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的产生就是根据这一理论。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环卫车洗街、利用于绿化的灌溉、利用于景观用水、洗车等等。如果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强吸水能力,很强的可塑性,下雨时通过城市的绿道所属设施,存起雨水,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解决了城市“渗水”问题,避免洪水内涝,这就是街区绿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城市化日益加剧城市生态系统问题日渐突出,建设海绵城市迫在眉睫。我们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变得更美好,才能与自然更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上卷)[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CJJ75――97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4]王莹.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合理储备量的预测[D].河南大学,2009.

[5]卢明慧.城市景观的价值取向与空间形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苗力.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

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2

论文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绿化形式,西宁市

现代化城市道路建设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去规划和设计,只有保持有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才能营造出现代化城市建设魅力,建立高效美观的道路绿化选择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先要明晰道路绿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并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界定不同的选择策略,这会使道路绿化树种的寻找、发现、使用和选择的过程更加的科学化。城市道路绿化主要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它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环境卫生、丰富城市艺术形象、组织城市交通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城市道路绿化的关键是因时制宜地选择,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园林道路绿地系统,创造出卫生、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青海高原西宁市如何科学的建立高效的道路绿化树种选择,通过对现今状况和选择策略地深入研究,并依据选择策略的方法,对科学化、层次化道路树种选择做了深入思考,分析了道路绿化树种和选择策略的问题。

1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及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基础,良好的城市道路绿化具有多方面的效用;

1、1突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绿视率,增加了绿量,提升了城市绿化的档次和品位;

1、2净化了空气,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m处空气中的含尘量比未绿化区低56.7%;

1、3降低了环境噪音,环境噪音70-80%来自地面交通运输;

1、4降低了辐射热,在正午的时候,树荫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阳光下低落11度左右,树荫下的裸露地面比阳光直射时要低6.5度左右。

1、5保护路面。夏季城市裸露地表温度比气温高出10度,当气温达到31.2度时,地表温度可达43度,而绿地内的地表温度低15.8度,;

1、6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具有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

1、7有利于城市交通,可提高车速,保证行车安全,为行人提供绿荫。

城市中的道路因其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印象,道路绿化则以线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全城,联系着城市中各个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地体系,道路绿化能够很好的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把融融的绿意纵横交织在了城市间,实现了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共生。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青海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即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气候,这种气候具有低温、干燥、高寒、缺氧、四季不分明、无霜期短等气候特点,西宁市位于青海高原东部,湟水谷底,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海拔平均在2275m左右。道路绿化植物选择要充分考虑本地气候特点,同时还要考虑艺术和功能效果,充分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进行绿化,以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2、1灌木的选择

西宁市道路应用较多的绿化灌木是丁香、连翘、榆叶梅、红叶小蘖、珍珠梅、柠条锦鸡儿、蔷薇等,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化(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主要是引导交通和增加城市绿色景观。

2、2乔木的选择

西宁市道路绿化乔木多选用槐树、河北杨、新疆杨、垂柳、白榆和四季常青的青海云杉、樟子松、油松等。例如西宁市生物园区纬二路的柳树到夏季枝叶繁茂,遮阴效果极好,行人在道路下感觉极其凉爽,城南新区分车带以40-60cm青海云杉作为隔离带,一年四季常青,给人无限生机。

2、3地被植物的选择

成片的草坪等地被植物上可以供群众休息玩耍等户外活动,西宁市主要的地被植物有马尼拉草坪草、草地早熟禾等。例如:西宁市生物园区的广场以及城西区新宁广场大面积草坪。

2、4露地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还有球茎花卉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会需要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西宁市各主干道及各大广场公园都配置了各种草花,特别是在节假日五颜六色的花草展现在世人面前,增加节日的喜庆。一般西宁市选择的露地花卉有郁金香、矮牵牛、孔雀草、金盏菊、一串红、万寿菊、非洲菊、荷兰菊、金叶犹等植物。如西宁新宁路人行道的郁金香花为每年的五一节增添无限生机,节后换栽的各色矮牵牛及生物园区中心广场各色的矮牵牛更是让当地居民赏心悦目。

总之,道路绿化植物应该多品种混合种植,这一不仅可以发挥每个植物的优点,也可以让道路的绿化各有风景。城市绿化不应单单考虑生态效益,也要考虑其景观效益,达到春有百花齐放,夏有浓荫遮日,秋有色叶缤纷,冬有暖日阳光的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应既是自然规律,也应成为衡量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成败的标准。

3、道路绿化的布置形成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成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形式,西宁市常用的城市道路绿化形式为以下几种。

3、1一板二带式

这是道路绿化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

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适用于道路路面比较窄,以及城市中一些非主干道的绿化。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阴效果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随着城市车辆的剧增,对于西宁市各区新建主干道很少用一板二带式,不过一些原有的城市主干道及一些非主干道还是很常用此形式。如西宁市小桥大街、胜利路、东西大街、朝阳路、门源路等主干道,还有新建的生物园区纬二路、纬一路等。

3、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用于绿带数量较大的宽阔道路,生态效益较显著,其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行道绿化。西宁市许多主干道及高速公路都是用二板三带式。如海湖大道、宁张路、西湟高速公路等。

3、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三板四带式遮阴佳,西宁市近几年新建的好多道路已经在使用三板四带式,例如柴达木路三其段。

3、4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这种道路绿化布置形式近期被各大中城市主干道绿化广泛采用。此法绿化量最大,遮阴效果极佳,组织交通更为方便,有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能更好地解决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如西宁市昆仑路海湖段、生物园区经一路等路段已经使用此布置形式,满足当地群众的对交通环境的要求。

3、5其他形式

按照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化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等等。

4绿化主要植物及其规格和特性

树形高大的树种便于城市川流不息的车辆行走,减少后期养护带来的居多问题,如白榆、河北杨、槐树、新疆杨等主要乔木行道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规格都很大,能够很快达到遮阳美化的绿化效果。同时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等常绿乔木四季常绿、冠形优美,在美化城市环境、抵抗风沙、遮阴纳凉、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西宁市对于道路绿化灌木选择上应注意高矮相对,颜色互补。所选的绿化植物还应该具有抗污染,净化空气,达到绿化、美化、净化的三重作用。

表1、西宁市道路绿化主要植物及其规格和特性

序号名称胸地径树高冠幅特性

1白榆6cm6m适应性强、对烟尘和氯化氢等有毒气体抗性强

2河北杨6cm6m美化环境抵抗风沙

3槐树6cm4m喜光、略耐荫、喜干冷气候,耐烟尘

4新疆杨6cm4m对烟尘有一定的抗性、抗风力强、抗热、抗大气干旱

5青杨6cm4m较耐寒、耐水淹、耐盐碱

6小叶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抵抗风沙

7毛白杨抗烟尘和抗污染能力强

8龙爪柳抗污染力强

9垂柳对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并能吸收二氧化硫

10旱柳固土、抗风力强、不怕沙压

11垂榆6cm4m耐寒、抗旱

12青海云杉6cm5m1.5m四季常青,美化环境,抵抗风沙

13祁连圆柏60-80cm30cm抗氯气较强、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噪音

14油松6cm5m1.5m四季常青,美化环境,抵抗风沙

15丁香1.5m1.5m耐旱、耐寒、喜阳光充足及深厚土壤、喜湿润,

16榆叶梅1.5m1.5m

17连翘1.5m1.5m

18珍珠梅1.5m1.5m

19蔷薇1.5m1.5m喜光、微酸性粘质壤土、具有显著的抑菌杀菌作用

20柠条1.5m1.5m耐沙打,喜干燥气候抗严寒耐热、耐贫瘠

21圣柳抗风沙耐盐碱

22中国沙棘50cm抗风沙、耐旱、耐涝、耐贫瘠

23红叶小檗50-60cm20cm色叶植物,净化空气的同时增加色彩美

24刺梅1.5m1.5m可以使人放松、精神愉快,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25矮牵牛20-25cm

26郁金香30-50cm耐寒不耐热、可耐-30℃

27万寿菊能有效地消除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

28非洲菊

29雏菊能有效地消除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30景天减少污染、净化空气

31月季10-20cm25cm能吸收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具有相当的抵抗力

32紫薇8m2m1.5m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氧化锌等有毒气体抗性较强

33百合净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34紫藤对二氧化硫、氯气抗性强,对铬也有一定的抗性

35金叶犹30cm耐寒、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

36米兰吸收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吸收二氧化硫

37萱草叶子受到含氟气体的污染就会变成褐红色,是很好的空气监测器

38草地早熟禾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

5分析与讨论

5、1西宁市道路绿化优点

5、1、1纵观西宁的道路,绿化植物全部采用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形式,使城市道路绿地赋予景观性,并注重色叶树种的使用,使道路绿地景观在一年中随植物季相的变化而变化,绿地成为道路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不但满足了城市道路的功能要求,更体现出了接近大自然,美化城市的健康理念。

5、1、2西宁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飞鸟随处可见。环境因子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是城市道路绿地种植物发挥其景观作用的重要保障。

5、2西宁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5、2、1市内不同道路的绿化景观反差很大,个别路段没有绿意,绿化很单调,大部分路段只有杨树这一树种。

5、2、2市区和市郊区绿化反差也比较大。市区到处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的行道树,而在市郊行道树就很少。

5、2、3原有主干道路和新建道路绿化反差大,原有主干道路绿化及新建道路绿化的绿树成荫。如原有主干道五四西路(新宁路到海湖路)分车带内树木参次不齐,老化现象极为严重,绿地景观较差。

5、2、4对于改变和调整道路绿化存在困难的路段(东西大街)可以采用一些小灌木植物,结合道路两旁的栏杆寻求新的绿花形式。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做好这项工作也成为制约现在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宁市在近几年来从道路绿化的角度选择考虑了乔、灌、草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树木之间的差异性、选择树木的规格和树木的特性,达到了美化环境的良好效果。为了让西宁市在今后的城市道路绿化中利用道路植物配置达到最佳效果,在配置中因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物,体现植物引用的科学性;(2)选好用好乡土树种,体现树种应用的地域性;(3)推广国内外的新植物,体现植物应用的多样性;(4)调整苗木产供销关系,实现各绿化植物应用的有效供给。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化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更多的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将被广泛应用,使广大群众享受城市道路绿化带来的居多益处,极大地满足广大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Fobos J Q Introdue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 ,uses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 [J].LandscaPe UrbanPlanning,1995(33):1-13

2 万志兵,胡国兵.马鞍山市城市道路绿化[J].林业实用技术,2010(2):45-47.

3 梅宏昌.西宁地区的主要绿化木本药用植物[J].青海农林科技,2003(2):37-38.

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郑东新区;道路绿化;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urban road is a city of skeleton, road greening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part, can form beautiful street,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in urban greening in the role of a dot eyeball, in fact become city greening of the "green eyes". It takes "line" in the form of YuQuanCheng wide distribution, links the city of scattered "point" and "face" green space, composed of complete city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It improves the city climate, give the city of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variety of season phase change, affects the city appearance.

Keywords: zhengdong; Road greening; que

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凝聚了国内外众多世界规划与建筑大师的智慧,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将“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以及“环形城市”等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应用于新区总体规划中,体现了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

1、目前道路绿化苗木的现状

1.1 苗木应用及生长现状

在选定的调查范围内, 共有绿化植物79种(包含变种、变型、品种,下同)隶属35科,42属.其中:木本植物66种,占83.5%,草本植物9种,占11.4%,藤本植物4种,占5.1%.道路绿化中较多地使用木本植物是比较经济合理的,木本植物一次栽植,数年甚至数十年都不必更换,且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遮荫、降温、防尘、减少有害气体、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木本植物在这些功能上远远优于草本植物,尤其是道路绿化的主角――行道树,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乔木,其防护效果比相同面积上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强得多.

木本植物中乔木有44种,灌木22种,乔木比灌木种类多,但比灌木数量少,这与道路分车带上大量使用灌木,乔木少用或不用有关.分车带上栽种灌木是由分车带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的.分车带设在道路中间或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前者主要是为了分开上下行车流,减少相互干扰,提高车速;后者是为了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保证安全.因此,分车带上多植1m以下的灌木和草本花卉,乔木尽可能少用,以防车速快时,成行的乔木使驾驶员产生眩目的感觉.

1.1.1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多样性比较

在调查路段所用的66种木本植物中,常绿植物24种,占36.4%,落叶植物42种,占63.6%,常绿与落叶之比达到了1:1.74,在灌木中常绿植物的比例较大.从数量上看,乔木共用了86574株,其中:常绿树23669株,占27.3%,落叶树62905株,占72.7%。但在具体应用时,主干道的常绿树数量可适当增加,次干道和一般小街道则可适当少些.在道路绿化中,以落叶树为主,适当搭配一些特色常绿树(如广玉兰、枇杷、棕榈、雪松等),可使郑东新区既冬夏常青,又富于季相变化,并且可避免常绿树过多而使冬季过分荫蔽寒冷. 1.1.2 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多样性比较

目前郑东新区道路绿化中所用的树木中约有外来植物(包括原产地为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物种)32种,乡土树种 34种,两者之比接近 1:1,说明近年来引种力度较大。引种的落叶树和常绿树种数相当,但如果考虑到乡土树种中常绿树种数比落叶树种数少(约1:1.7),那么外来常绿成份实际比外来落叶成份对本地影响大。

在调查路段所用的79种绿化植物中,乡土植物有国槐、银杏、白蜡、合欢、喜树、女贞、小叶女贞、桂花、柳树等几种 ,外来植物也占很大比例,虽然郑州也有外来植物生长优于乡土植物的少数特例,但乡土植物在适应性、抗性(耐寒、耐旱、抗风、抗病虫害)等方面的优势是很多外来植物无法相比的,尤其在抵御异常灾害性天气方面外来植物逊色得多.因此,在郑州的道路绿化中还应该进一步发掘、试验、研究乡土植物,以丰富城市绿化中的乡土植物多样性.

1.1.3 主要道路绿化配置模式

树木的功能远非仅局限于绿化,只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两旁建筑物的风格、交通的要求、以及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科学的选材、规划和搭配,就能在绿化的前提下充分地显示其美化、净化和多样化的绿化效果。郑东新区道路绿化配置比较成功的路段有以下几条,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借鉴和参考。

1. 金水东路快车道与慢车道由花坛式绿化带所隔离,隔离带内种有广玉兰、石楠、桂花、矮化紫薇等,边缘植以月季、细叶麦冬、葱兰、金叶女贞和大叶黄杨等。色彩富于变化,并给行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应。外行人行道上植有白蜡、元宝枫,给人以良好的遮荫效果。

2. 郑汴路(商都路)宽阔的道路分为五板六带式,主要行道树由国槐、二球悬铃木、女贞等,中间的分车带里中以白车轴草、金叶女贞、丰花月季、紫叶李、黄杨球等,乔灌草结合,高低错落有致,色彩丰富。

3. CBD商务内外环 内环行道树植悬铃木,中间隔离带的花池内紫叶李,边缘种黄杨球,以大叶黄杨做绿篱。外环行道树以广玉兰、悬铃木为主,间隔种植,隔离带内种有丰花月季、大叶黄杨、白三叶、小檗等,形式多样,简单而不单调。

1.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某些绿化与市政公用设施有冲突,树木缺少必需的生长空间。

(2)远距离引种,结果因不适应该地的自然环境而死亡,影响绿化效果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3)由于多数植物刚栽植或补栽不久,苗木低矮或生长状况不太理想。

(4)从道路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和谐性来看,郑东新区个别道路植物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整体建设缺乏协调与统一(如农业东路),好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规划能充分借助植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质地或合理的植物配置来充分发挥其协调与过渡作用,与各种硬质景观形成不同风格,变化丰富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

2、小结

这次调查的郑东新区的道路多为近年来新建的,绿化所用的植物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每个调查路段的植物配置都不是单一的(最多的用了二十多种)。郑州的许多道路绿化中虽然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但植物配置形式的多样性相对欠缺,尤其灌木的配置,常采用几何形、图案式、整形修剪、集中密植的布置形式,缺乏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结合,制约了绿地物种多样性的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在道路绿地面积较大时,特别是在城市通往郊区的道路绿地中,可重点考虑植物物种和配置形式的多样性,给植物较多的自然生存空间,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地被植物则可适当栽植一些多样性高和管理粗放的野生草花保护自然更新种,促进绿地的自然化,以丰富郑东新区的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蒋志浩.北方城市绿岛的景观探索[J].中国园林,1999,(4):36

[2] 傅道彬.歌者的乐园—中国文化的自然主义精神[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

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道路绿化;道路绿地形式;绿视率;海珠区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是城市形态结构和景观风貌的主要承载者,而绿地作为城市道路重要的环境景观要素之一,主要通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加以控制与管理。“绿视率”这一概念首先由日本的青木阳于1987年基于视觉环境科学的发展而提出,后由日本环境心理学研究专家大野隆造教授加以理论提升 [1]。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引进“绿视率”指标展开相关研究,并尝试用以完善城市绿化定量指标,指导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2][3]。不难发现,绿视率会受到绿地类型、地域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道路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多个样本道路展开调查,探索相应的指标数据,以期对道路绿地设计做出有益的探讨。

1 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1.1 “绿视率”的内涵

众所周知,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静止或前行时,在前行的方向会看到天空、绿化、建筑物和地面等物体,而人的视域近似一个圆形。绿视率是指眼睛看到绿化的面积占人类正常视域面积的百分数[4]。如果行走过程中看到的绿化面积越大,舒适度也会相应提高。据统计,世界上几个有名的长寿区,绿视率均达15%以上[5]。绿视率的提出,以环境心理作为突破口,强调视觉质量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人性化的规划要求。本文着重于道路绿地绿视率研究。

1.2 调查样本的选择

本文调查样本按道路绿地形式对广州市海珠区主要道路进行梳理筛选,样本选择主要有一板两带式道路滨江中路、上渡路和江南大道中路;二板三带式道路新港西路的和昌岗东路;三板四带式道路的江南大道中-江南西路一段、江南大道南路。

1.3 调查内容

选取的海珠区特色路段取样分析,调查道路绿地的树种结构及生长情况,同时结合海珠区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现状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如下:

实地调查海珠区主要道路,记录道路绿化模式、绿化树种和植物生长状况,并测得不同道路板块的道路绿视率数据。

整理并且分析数据,运用已有相关理论分析对绿视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可能因素,根据结果总结影响绿视率可取值范围。

2 研究方法

绿视率的测定主要有车行道绿视率的测定和人行道绿视率的测定,其中,人行道绿视率注重人的行为体验,较准确的反映出道路绿地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行人在人行道上的体验及相应的绿视率测定。

2.1 调查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拍照的方法调查样本道路各样点视域范围内的绿色面积。“绿色”包括树叶呈相的所有颜色,其中明显主干不计入绿色范围内。拍摄道路时,分两个不同角度拍摄。第一种是与道路走向呈垂直方向拍摄,理论上把道路两侧的绿视率值看成一样,因此,所有拍摄只针对一条道路单侧进行拍摄,选择绿视率理论值较低的一侧进行数据分析。第二种则是沿道路行走方向在人行道的中心线上拍摄,与行人主要步行方向一致。

2.1.1 图片采集方法

以人行道中心线处作为调查人员站立的位置,相机拍摄高度选为离站立点地面1.5m处(步行平均视点高度)的水平高度,分别垂直和水平于道路拍摄,每条道路取6个典型的连续性调查点,间隔约200m左右,较长路段相应增加调查点,道路绿地绿视率取该道路所有样点测算值平均值。

2.1.2 图片处理方法

将照片导入AutoCAD软件测量出绿色部分的面积;每张照片测量3次,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误差。本研究在统计每张照片绿色面积的时候,将绿色叶、彩色叶等全部作为绿色计算;主干及明显的主枝未计入。车辆、行人及路牌等道路设施的遮挡属于正常的遮挡,遮挡住的绿化面积不计入。每个点分析两个方向的照片2张,每条路至少分析12张照片。

2.2 绿视率计算方法

绿视率%=相片中绿色部分面积/相片的总面积×100%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用的工具有数码相机、皮尺、笔记本、签字笔、电脑、计算器及Photoshop、AutoCAD、Excel等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道路绿化结构组成(如表1)

表1 海珠区主要道路不同绿化树种的绿视率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街道的绿化结构组成有以下特点:

3.1.1绿化配置形式以乔灌式为主,乔木以本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生长,其中细叶榕的利用率最高,其次为尖叶杜英和芒果等,而木棉的应用却很少。灌木的配置较丰富,基本都以两种以上灌木混合间隔种植于绿化带。

3.1.2人行道绿化带以树冠大而密,生长高大的大乔木为主;灌木的配置以喜光,喜高温湿润的灌木为主,如鹅掌藤,黄金垂榕等;分车隔离带的乔木以小乔木或者树冠稀疏的树种为主,如木棉,细叶榄仁等,分车隔离带的灌木则选择耐高温耐旱的树种,如鹅掌藤等。

3.2 绿化树种与绿视率的关系

以江南大道南路和江南大道中-江南西路一段作为例子相比较研究树种与绿视率的关系。调查表明道路绿化带以树冠大枝叶茂密的大乔木为主,其中大叶榕和芒果树间隔种植,该路段的绿视率为39.19%;以树冠小,枝叶稀疏的乔木为主,其中种植细叶榄仁的街道绿视率为20.01%。以江南西路和昌岗东路作比较,尖叶杜英为主要乔木的江南西路绿视率明显低于以茂密的高山榕作为主要乔木的昌岗东绿视率。因此,树冠大且枝叶茂密的树种绿视率大于树冠小、枝叶稀疏的树种。

3.3 道路绿地形式与绿视率关的系分析

调查统计表2显示:三板四带的绿视率30.83%>一板两带的绿视率25.10%>二板三带的绿视率22.81%。三板四带的绿视率比二板三带的绿视率高出8.03%,同时三板四带又比一板二带的绿视率高出5.73%,说明带数越多,绿数率越高。但是结果也显示一板二带比二板三带的绿视率要高,主要是因为一板二带的道路宽度较二板三带的宽度小,行道树几乎将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大部分天空遮挡住,形成一个绿色走廊,因此绿视率较高(如表2)。

表2 海珠区不同道路绿地形式的绿视率比较

3.4 道路绿化模式与绿视率的关系分析

调查统计表3显示,不同的绿化带有不同的绿视率:乔木+灌木模式的绿视率较高,为32.88%;乔木模式的绿视率较低,为30.01%。模式①比模式②高出2.87%。不同的道路绿化模式会使绿视率有不同。由于复式绿化模式拥有高中低不同高度的树冠使得空间上绿化面积增大,产生近、中、远景的绿化,很有层次,所以人的视野范围内内绿化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使得绿视率也增加。但是单一的绿化模式因为树种生长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近景的树冠已经超出人的视野 [6],只留下中、远景树冠的绿色面积,所以绿视率会明显减少。

表3 广州市海珠区不同道路绿化模式的绿视率的对比

3.5 植物生长状况与绿视率的关系分析

选取新港西路的测量路段(从中山大学门前直到上渡路口)6个样点来研究植物生长状况与道路绿视率的关系。根据道路现状分析,该样本人行道的树种以细叶榕为主,生长较为茂盛。路中段以鹅掌叶和黄叶假连翘为主的灌木,生长较好,有些许阳光不足导致疏叶。车行道的以“红果仔+鹅掌藤/灰莉球”的组合作为灌木丛绿化带。但是红果仔生长较差,特别是道路前段(中山大学门口至天桥)。前段绿化带的鹅掌藤和红果仔的生长状况很差,十分稀疏。相对来说,道路后段的灰莉生长较为茂盛。同时可以从表4中可以看出,道路前段D1与D2观察点的绿视率明显较低,是因为道路前段的绿化带生长情况较差;但是D3--D5点的绿视率较高,绿化带比较茂盛。在表中D6观察点因为处于交通路口立体交叉点,所以绿视率也相对的低,与植物生长状况无太大关系。

表4 新港西路不同的树木生长状况的绿视率的对比

3.6 道路周围环境与绿视率的关系

3.6.1 滨江景观路建设与绿视率的关系

根据广州市海珠区地方志信息网的2012年海珠年鉴中,海珠区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报道,2011年,结合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都市绿道建设。滨江路集休闲绿道和滨江景观带于一身,并附带休闲娱乐场所,应该将其作为特殊的道路来研究。由于道路两侧不完全是建筑,江面和朦胧的对岸景观都给行人带来美好的景观体验,道路景观感受甚至比在三板四带式道路绿地更好。作为城市示范街道,其绿化树种选择了大冠幅,高大粗壮的细叶榕,道路绿视率高达31.99%。

3.6.2 旧街道拓宽与绿视率的关系

由于海珠区属于广州的老城区,在2010年的亚运期间,为完善城市道路规划系统,有些原本为二板三带的道路拓宽为三板四带的道路,例如江南大道南路。但是新的“三板四带”改造之后挤占人行道,甚至在某些路段出现公交车站占用人行道,行人无法通行的情况。由于老城区道路改造后涉及绿地率达标等相关问题,常常采用“见缝插绿”的形式处理,这使得原本不宽的人行道变得更加狭窄[[7] 。李青,沈红.绿色亚运花城广州迎亚运城市绿化升级改造工程[J].风景园林,2011(3):21-24.][7]。虽然这样仍保持了较高的绿视率,但访谈调查中显示行人感受不佳。

4 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近几年道路绿化颇有成效,新建绿道54km,海珠区获市绿道网建设工作金奖;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d,优良率99.1%[8]。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海珠区的平均道路绿地绿视率为27.07%,比理论数15%要高,侧面反映广州市海珠区的主要道路绿化给人们的视觉感受较好。其中,道路绿地形式、绿化树种、绿化模式、植物生长情况是影响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比较分析,绿化带数量多的街道比绿化带数量少的街道绿视率要高;复层道路绿化模式的绿视率明显高于模式单一的绿化道路;绿化树种生长旺盛且树冠宽大的路段绿视率比枝叶稀疏,生长状况不佳的路段要高。同时,城市道路周边环境对于绿视率影响很大,其中滨江景观和立体交叉的影响最大,应出台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与引导。

5 建议

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分析,从绿视率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选择道路绿化树种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本土树种。在开阔的街道可选择树冠茂密的树种,但是要定时养护管理,修建行道树,以免遮挡司机视线。在街道宽度较窄的道路选择小乔木或灌木。使道路绿化环境更趋于合理、舒适。

在道路绿化配置上,要考虑复式的绿化模式,根据路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合理搭配树种,形成乔木+灌木+草的复式空间绿化模式,是景色丰富而且增加绿视率。

由于老城区道路绿化的管理养护后期不够重视,不能保证四季绿化树木都能较好生长,影响道路的绿视率,在今后应养护管理工作,保持道路的绿化一年四季常绿。同时,要定期检查并更换道路绿化带里的有病植株、严重枯死的乔灌木,适当地选用耐高温耐干旱的树种,并注意及时更换或补充绿化植物。

加强城市街道的立体绿化是能提高城市街道绿视率有力措施。在立交桥边缘种植耐高温耐旱的攀援植物,达到软化硬质铺装的效果;在街道中多设置花坛,利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法,灯柱、桥段与花坛相结合,让垂直绿化更深入街道。

在旧街道改造中,应多考虑行人的便捷、安全以及舒适性,应该摈弃平面的“见缝插绿”的绿化方法,寻找立体化的绿色空间全面提升公众体验。

参考文献

[1] 邓小军.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J].广角镜,2002(6):75-78.

[2] 徐英.城市CBD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实践与探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199-203.

[3] 吴庆书,符斌.海口市主要街道绿视率的调查研究[J].贵州科学,2005(23):96-99.

[4] 赵生华,梁曲扬,周晓丹.城市道路设计中绿视率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73-76.

[5] 方咸孚,李海涛.居民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6] 林鸿辉,刘湘源.广州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J].广东园林,2006,28(3):36-39.

[7] 李青,沈红.绿色亚运花城广州迎亚运城市绿化升级改造工程[J].风景园林,2011(3):21-24.

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绿色;生态太原市

环湖东路项目总体绿化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的理念。结合上位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颖的景观构想,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将人文、自然及新技术融入道路景观,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晋阳文化特色的高等级道路景观典范。

1.项目概况

新晋祠路(冶峪沟一蒙山大街)道路位于太原市河西南部地区,它东临滨河西路,西临晋阳湖,是晋阳湖片区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主干路。新晋祠路南起蒙山大街北至冶峪北街,全长约4.26公里,道路红线宽50米。标准断面形式由东向西为:人行道(3米)+非机动车道(4米)+机非分隔带(2.25米)+机动车道(13.75米)+中央分隔带(4米)+机动车道(13.75米)+机非分隔带(2.2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3米)。本次绿化设计范围为4米中分带,两侧各2.25米机非分隔带以及两侧各1.5米宽行道树绿带。道路景观标准横断面周边规划主要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住宅与工建混合用地等,结合上位规划以及该路段优越的区位及交通条件,该区域将汇集购物、餐饮、娱乐等消费人群,同时吸引、聚集大量市民,成为未来新区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息,游憩,康乐等空间。

2.设计思路

2.1发掘当地特色——充分发挥当地自然环境、生态价值以及历史文化、民风乡俗等人文价值

2.2引导城市生活——运用景观设计手法,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城市景观风貌,设置城市开放空间,聚集居民休闲游憩。

2.3打造活力景观——营造若干区域景观节点,丰富植物四级景观,活力、康乐元素贯穿设计区域。

3.设计方法

3.1采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法,巧妙安排路侧植被,突出自然景观。3.2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既提高道路绿化质量,又要考虑总造价的平衡,力求低的造价,创造出最佳、最美的公路景观。3.3以植物分段落遮掩而设置“景观窗”,满足视觉效果。

4.方案设计

本项目涉及景观断面宽度50米,红线内绿化宽度共11.5米,绿化率达到23%左右,道路西侧为晋阳湖公园,景观条件得天独厚,通过西侧大面积绿地可阻隔来自于机动车行驶带来的粉尘、噪音、以及其他污染;东侧为商住用地,机动车行驶会对东侧片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设计中会重点利用路侧绿带,种植抗风、滞尘、吸音等抗性强的高大乔木,并以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过滤种植方式阻隔污染同时打造赏心悦目的生态廊道。般情况下,快速路上的机动车1分钟大约会行驶1400m,而驾驶人员每3分钟适宜转换一个视觉形式,以缓解驾驶人紧张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顺直路段导致的心理方面的单调感。为使驾驶人员视觉心理特性与景观设计结合,方案对道路绿化的景观元素加以组合提炼,形成大体量线性模纹,突出道路景观主题与地方特色。充分尊重、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以“绿色”为基调,“彩色”为点缀,营造生态空间景观,利用本土植物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区道路景观,打造优美宜人、低碳环保的道路环境,形成春赏鲜花烂漫,夏观叶子花红,秋看彩叶飘落,冬望松柏常青的景观效果。

4.1标准段绿化景观设计标准段运用“大手笔、小尺度”

的相结合设计手法,景观处理是“以人为本”,客观的分析“人”的视觉感受。大手笔,强调微观多样并与宏观控制相结合,创造出绿色、动感的人本道路绿化景观,且符合步行、骑行等欣赏要求;小尺度,在重点部位配置的点状景观组合,烘托氛围,并结合南北两侧大面积绿化及慢行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考虑。将灌木绿篱植物可修剪为色块的表现形式与动态特性的关系运用到道路景观设计中。以太原市市树国槐作为行道树,树干挺拔,树冠饱满,夏季庇荫冬季落叶;分枝点高度容易控制在2.8m—3.0m之间,可确保行车安全。侧分带,以紫叶小檗与金叶女贞相搭配修剪成曲线造型色块,榆叶梅、珍珠绣线菊、连翘等灌木形成高低有致,色彩丰富的线形引导。中分带以丁香最为上木,配合紫叶小檗金叶女贞修剪成篱,运用大尺度的模纹效果形成色彩亮丽,层次丰富的道路景观。

4.2人行道铺装设计

4.2.1多重探究道路功能、环境景观的因素,根据实地的需要,则要选择适用的铺装材料,如古建筑周边道路适用古朴、天然形成的石材,园林小径则适用自然气息浓厚些的卵石,而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商业街道路则适用人工化地砖的铺砌。

4.2.2不同的材料、尺度、质感、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可形成简洁统一并能突出重点的铺地图案。4.2.3硬质铺砌、软质景观的协调统一。铺地、绿化精巧的结合,彼此的穿插,符合整体环境的需求特征。树篦子是人行道铺装、装饰的一部分,在对铺砌景观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3自动喷灌系统

喷灌是将灌溉水通过喷灌设备组成的喷灌系统或喷灌机组,形成有一定压力的水,由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并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水分,且可用的一种先进灌水方法。与传统地面灌水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节水、节能、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一个完整且规范的喷灌系统设备应该包括首部枢纽,喷头,水源,管网,控制柜等组成。设计合理的喷灌系统在满足植物需水要求的同时,还可满足景观环境效果。精心设计的喷灌系统,通过正确选择并进行喷点的布置,不仅可满足绿地需水,而且在灌水时还可形成水动景观效果,提高植被的利用率和观赏价值。

4.4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利用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的,而道路雨水收集则是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雨水利用首先可以保证快速排走路面积水,减少路面滑溜性污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其次,道路雨水利用考虑绿地的就地利用,涵养地表水,对不透水性路面进行欲说的收集、处理以及存储,用作枯水季节的绿化用水。北京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决定了将于主要集中在夏季。故雨水的直接利用不能满足作为唯一水源的要求,应与其他水源互为备用。在雨季收集、处理雨水,当水质达到绿化灌溉标准后存储,在枯水季节利用,实现以丰补枯,减少绿化对水资源浪费的作用。

5、结论

太原市晋阳湖区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在规划结构中将成为太原城市休闲活动空间的重要节点。新晋祠路西侧紧邻晋阳湖,是构建河西路网格局,服务长风片区、奥体片区及规划晋阳湖片区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本项目道路绿化,呼应晋阳湖公园,以生态自然为主要设计原则,力求打造舒适宜人并具有晋阳湖片区特色的道路景观环境,本文从生态、功能、景观灯多方面对道路绿化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以期对城市道路景观项目提供参考。

作者:崔潇 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维菊,张轩,徐岩岩.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及设计原则[J].市政与路桥

道路绿化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交通规划;慢行交通;公交;停车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交通理念

绿色交通是为减少交通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挤提出的,以“以人文本”为核心的全新交通理念。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目标是推动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高效、低碳、以人为本的特征,公共交通主导、多模式均衡发展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

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及环境问题的产生。一些城市城建部门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企图以扩大交通设施容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行驶需求,以改善城市交通的运行质量。事实上,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扩容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并且城市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通过合理的规划交通系统,而仅仅靠扩容,就会使得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差。因此,作为绿色城市建设一部分的绿色交通建设应当早日提上日程,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绿色交通规划,引进先进的交通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环境,使绿色交通系统发挥出最高的交通效益,使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绿色交通规划的原则有三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一体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交通生态规划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资源利用最优,交通成本最小化,系统最优,环境友好。

以人为本原则是使任何交通手段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工具,服务于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使行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既能够得到基本的人身安全保证,又能够通过绿色的交通系统获得高度舒适、快捷、便利的感受。

一体化原则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应实现:对外交通运输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包括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融合;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公路网络的融合;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长途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融合;不同交通方式换乘方便;地面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地面交通和快轨交通的合理衔接等。

鲁亚晨,王炜等人曾经对城市生态交通进行过构想,他们认为生态交通有以下五条特征,本人认为这同时也是规划时应该依据的原则:公交优先发展的客运交通;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多样化、集约型的静态交通;物流化的货运交通;可持续的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

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

(一)公交优先系统

(1)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专用道是指在较宽的车道上,用交通标线或隔离栏分离的方法划出一条公共汽车专用通道,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供公共汽车行驶而不允许其它车辆通行,路段公交专用道根据设置位置可分为三种:设置在外侧的机动车道上;设置在内侧的机动车道上;设置在中间车道上。(2)探索公交专用路建设,在人流和车流都高度集中的地区主干道进行公交专用路规划,在高峰时段设为公交专用路,仅允许公交车辆通行。(3)大力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及双站台停靠站的建设,逐步推广港湾公交站。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对于旧有道路的改造,根据用地条件,将现有非港湾式改造为港湾式停靠站;新建道路要求次干道路以上道路均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此外在公交路线多、交通拥挤的部分道路实施双站台停靠,能够有效缓解站点容量不足、高峰期大巴进站排队耗时长的问题。(4)立足现状,逐步开展公交优先信号建设。如深圳市在现有控制系统和技术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尝试:在莲花路(东西)―莲花支路(北)等T型路口,设置了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信号,减少了公交车辆的路口延误;在深南大道上步路口、香梅路口等一些主要路口只允许公交车辆左转。(5)建设新型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

(二)慢行系统规划

实现机动车和慢行系统的空间分离,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机动车与慢行网络在空间上完全分离有利于提高慢行交通方式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的吸引力。网络的分离有利于不同目的交通流在空间上的分离,避免交通空间的多功能重叠导致的混乱。

实现慢行系统的全覆盖高可达性的网络建设,并与生活空间相结合。在片区中心处,慢行网络的布局体现出良好的可达性,慢行系统可以轻易地到达片区中心以及社区中心,而且慢行网络比机动车网络更贴近片区中心。

通过慢行网络与机动车网络在片区中心的不同处理方式,实现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在可达性上的差异,并借此体现提倡慢行交通方式的规划思想。

(三)停车场规划

用社区公用停车场的理念,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停车问题是构建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生态城居民的拥车情况做分析后,认为不能简单地通过减少停车泊位供应总量来达到减少小汽车使用的目的。对停车场的布局做规划上的调整,用以影响小汽车使用者使用汽车时的模式成为生态城停车系统布局的主导思想。对于社区内设置的停车场,采用集中布置的概念,使得小汽车的“门到门”的便利性有所削弱,从而增加小汽车的使用成本,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另外,从土地混合使用的角度来看,原本严格的居住区成为功能混杂区域从机动车出行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出发点变成出发与达到同时存在,对停车场的使用的时间上形成分工,停车场实现社区公用以及集中布局有利于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四)道路状况

道路状况包括道路的线形、路面材料、道路照明、道路净空、提供的视距、施工期间的临时路网系统以及道路绿化。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在做道路设计时应将生态交通的思想融入其中,以设计出不仅是符合道路规范而且符合生态交通的要求。具体措施如:在设计时考虑预留生物廊道,平、纵、横满足设计规范,采用噪音小、污染少的路面材料,在道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设置好防眩装备,给予一定的净空、视距保证等。

(五)道路绿化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道路绿化使城市道路形成了各种绿带。道路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道路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道路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例如广州的滨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观忽视了行道树的功能。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道路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道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结束语

绿色交通工程的受益者是全体城市居民,城市规划者者应该把发展绿色交通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绿色交通工程的规划中首先要发展城市慢行交通,其次要做好公交车、停车场的规划,最后要加强道路绿化规划,不断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何建平,陈振武,李锋.小型生态新城绿色交通规划--以福建漳州双鱼岛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4年13期.

[2]南楠.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J].城市规划与设计:河北农业大学,2009.

[3]马肃欧,阳陈海.城市高密度开发区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