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1

[关键词]东盟留学生;PBL教学;中医骨伤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52-0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对外国际教育迎来了发展良机,为广西传统医学中医骨伤科的对外发展迎来绝好的的机遇。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的工作重点是发展海外学生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自1976年以来,已经为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了2300多名留学生和进修生。非学历教育学生以短期学习进修骨伤、推拿、针灸为主,学历教育学生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探索符合东盟留学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已在我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本文就将PBL教学模式引入东盟留学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和2015级香港传统中医班。所用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骨伤科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研究方法

(一)教学分组

研究对象为东盟留学生2014级学生29人,采用传统教学法;2015级学生30人,采用PBL教学法;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无显著性差异,均由相同教师授课。

传统教学组根据制订好的课程标准以教师讲授为主。PBL组应用PBL教学法,首先精炼讲授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创造情景在课前设置问题,学生依据具体病例及启学教材的相关内容,通过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教师在授课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考核指标

两组的课程学习考核均以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程完成后采用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两种所用教学模式的看法。

(三)统计学处理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若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以P

三、结果

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考试成绩比较,PBL组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100%,学生通过PBL教学模式后在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信息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的提升上普遍反映比传统教学模式好,见表2。

四、讨论

(一)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和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难点

中医热在世界各国的兴起,东盟各国对广西传统医药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的对外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各个专业起点参差不齐,在短期训练的学员中,有的虽然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却在传统医学知识上是零基础;有的通过传统医学的系统教育,更有的已从事临床多年;也有的没有医学教育经历,缺乏专业基础。目前国内多数传统医学院校,留学生仍沿用国内本科教学体制,尚未与国外探讨型教学体制接轨。课堂教学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授课方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激发,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东盟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与中国有所不同,虽然东盟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之前已经通过HSK 6级考试,这对于他们的简单日常生活交流或许勉强够用,但对于中医骨伤科学医学专业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最明显的是中医骨伤科学中的大量专业词汇往往中国学生都很难理解,对留学生来说就更困难了。因此,应用于中国学生的教学经验不能生搬硬套。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剖概念及手法复位抽象、骨伤科学病种复杂,因此,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思维才能准确判断。

(二)东盟留学生学临床实习采取PBL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在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1]是指给出疾病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患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小组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2]PBL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已被证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能很好地满足转型医学模式的需求,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3]PBL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启发,在于“设疑”、“质疑”、“解疑”。“设疑”指提出的问题学科应用性强,“质疑”可理解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解疑”即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掌握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PBL教学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此次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之深,由知识传授转向求知能力培养。但是由于我校使用PBL教学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根据目前我校东盟留学生的教学情况,有必要在中医院校东盟留学生教育中将传统中医药教学与国际通用的成熟医学教育模式结合起来。

(三)体会

我们在开展PBL教学时,考虑到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及心态有一定了解,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东盟留学生普遍乐于接受 PBL 教学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预习相关课程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其专业考试成绩也较传统教学方法高。PBL教学法让留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以后的教育中,教学重心将放在培养中医骨伤科临床专业类学生的沟通技能、临床思维、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及能力,打破传统课程教学应用性不强的窘迫局面,建立真正的学以致用的中医骨伤科临床技能教学体系上。[4]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对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让难懂、难学的中医骨伤科学科更形象化、具体化;加上教师的指导总结,再一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本次教学实践证明,PBL 教学模式适用于东盟留学生中医骨伤科专业教育的需求,符合中医骨伤科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综合临床思维和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在此教学模式内增加病例讨论,提前提供学生讨论病例,学生准备,讨论时以学生发言为主,由教师引导和纠正并总结,它进一步推进了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终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快,中医对外教育也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虽然PBL教学在东盟留学生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面临很多问题,仍需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进程,促进中医教育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中医骨伤科特色专业品牌,努力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

[ 参 考 文 献 ]

[1] Hoffman K,Hosokawa M,Blake R J,et al.Problem 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 [J].Acad Med, 2006(7):617.

[2] 杨玉梅,陈先华. PBL教学模式在专本连读护生中的应用与改进策略[J].护理杂志,2008(6):61-62.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2

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学科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学科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我院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由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为梯队的学科队伍。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学科带头人不仅需要有牢固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时刻关注该学科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此外,还要有勇于开拓的精神,能根据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提出本学科发展的科研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同时,医院非常重视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大力扶持年青有为的科技骨干,对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拿出专项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医改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积极引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来院工作,给予博士等青年优秀科技人才配备科研启动经费。定期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科技人才交流长期合作机制,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到德国、白俄罗斯等著名骨科医院研修,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拓宽了青年科技人员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强了实践运用能力。

加大科研投资力度

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开展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我院在每年申请省市级科研项目经费的同时,建立了多项科研基金,多年来,不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医院经过充分论证,从研发水平、经济效益分析、对医院的发展作用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形成了“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骨坏死的研究”、“脊髓损伤的研究”、“骨科疾病康复的研究”、“手法复位技术的整理研究”、“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10个科研项目,39项子课题。医院拿出200万元资金,资助项目实施,极大地带动了本院科技骨干的积极性,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科研立项方面,医院对申请的省市级科研项目提供配套经费,使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均能按时结题。

加强医学科研平台建设

医院科研平台建设关系到学科各研究方向和整个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医院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积极搭建高质量的科研平台。目前我院拥有的科研平台主要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能够承担中医骨伤科、风湿科两个专业新药、新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膝骨关节病非手术疗法重点研究室,中国组织工程中心河南分中心,河南省中医骨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重点实验室—骨组织工程实验室,拥有已通过GMP认证的中试及产业化条件的河南省洛正制药厂(5个中药制剂生产车间),河南省洛正医疗器械厂(具备一、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配置了数字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荧光PCR仪等主要学科建设设备39台,设备总值3200万元。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减少了科研资金预算,保证了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学科全面发展学科建设过程中,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合作对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医院除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及学术骨干进行专题讲座,促进学科各方向之间相互渗透、培养好的学术风气外,医院还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医院做专题报告,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策划高水平、高起点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合作,为各学科创造出一个优化的学术环境。医院还鼓励各学科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在巩固现有的合作交流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我院先后与德国、白俄罗斯相关医院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医院、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合作单位在人才、课题、信息、设备、实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学术交流及学科协作提升了医院科研水平,推动了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成效

1学科建设新发展

近5年来,我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专科专病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病床达到1200余张。医疗科研条件更加完善,人才梯队进一步合理,中医骨伤科特色更加显著,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病人来自国内30个省市区,并常有国外患者来院就医,洛阳正骨品牌知名度有了显著提高。

2科研课题、成果质量数量显著提升

2006年至2010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承担在研课题3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1项,市级课题6项,获得各项科研及专科建设经费共计1100余万元。其中,我院作为国家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建设单位,获得上级资助经费500万元。5年间获得科研成果27项,其中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8项,是我省获得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成果奖最多的医疗单位,在国内同级别医院中也位居前列。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等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部,获专利成果15项。

3人才培养

与国内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成立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正骨学院,联合招收中医骨伤专业博士研究生4名,承担7年制本硕连读、5年制本科骨伤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实习工作,目前在院学生100余名。举办全国骨伤医师进修班,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师100余人,为各地骨伤临床培养人才。学科建设期内,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80余名。

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办法

1增强科研学术水平

科学研究是促进院级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度科学研究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学术水平,完善学科建设队伍,改善学科支撑条件,达到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的目的。医院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科研实力,以科研带动和促进学科发展,多渠道争取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和经费,组织跨学科联合和合作,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研究室、实验室建设。可以将我院丰富的骨科病材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并积极利用协作单位人才众多、科研力量强的优势,加强学科间联合协作,组建交叉学科,发挥学科优势互补效应。

2青年人才培养

青年人才教育依附学科建设,同时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坚强基础,通过学科建设可提高学科科研水平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改善科研工作环境,为青年科研人员创造优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国内外科研机构研修等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加强青年科技人员培训工作。

3制度支持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3

关键词:中医推拿学科;内涵与外延;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09-02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推拿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广西省卫生厅重点建设学科,在之后2年多的学科建设工作中,该学科学术研究人员对中医推拿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不断地探讨和分析,现将其整理如下,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学科建设及弄清与界定某一学科内涵与外延的重要意义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分类,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学科建设是以加速学术发展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根本,集结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统筹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共享,使之发挥更大效益[1]。可见,学科建设是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学术发展的切入点,又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医药院校的附属医疗机构来说,学科建设对临床医疗能起到龙头作用,是中医药学术创新与学术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医药行业所提倡的“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一步也离不开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对学科进行定位,即对该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界定。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明确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产生清晰的学科建设思路,逐步形成本学科特色和优势[2]。

2 中医推拿学科的内涵

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事物的内容[3]。学科的内涵建设主要包括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手段与方法、学科研究的总体目标、预期研究结果以及学科的任务和发展规划等等。据此,可将中医推拿学科的科学内涵试概括为:中医推拿学科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同时结合现代医学之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等相关理论,凭借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推拿疗法在伤、内、外、妇、儿等科病症的治疗及其在预防、养生、保健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中医学是一门传统的医学科学,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其治病手段主要包括中药、针灸和推拿三种治疗方法,其中推拿方法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最原始治疗方法,最早的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本能活动,多用于缓解疼痛,例如对身体某一具体疼痛部位的按揉,因此,它属于最原始的、最朴素的带有治疗性质的治疗方法。但从中医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早期的推拿按摩多用于养生保健,且其方法多为自我按摩,并常常结合导引,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中医推拿学逐渐从中医学中分化出来,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术特点的学科。因此,尽管中医推拿学科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它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理论体系。中医推拿学既有别于以中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医内科与中医外科学,又有别于以针灸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针灸学,因此它既与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经络和腧穴理论密切相关,又离不开现代医学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与生物力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作用。推拿治疗疾病的范围主要是以伤科疾病(主要指运动系统之软组织疾病)为主,同时对部分内、外、妇、儿科疾病具有卓著的治疗效果。此外,推拿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也具有肯定的作用,古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与《内经》同时问世的《黄帝歧伯按摩》就是一本记载养生保健按摩的推拿学巨著;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将膏摩疗法列为一项重要的预防保健方法;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方》中都记载了许多自我保健按摩的方法,如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等。

3 中医推拿学科的外延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3]。学科外延是在界定内涵建设内容基础上,依据学科建设需要与学术发展特点,并认真考察其它相关学科对其带来的可能受益,开阔研究思路、革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将研究成果与其相关学科互相渗透、相互交融,在充实和完善学术内涵基础上,试图形成新的学术理论体系[4]。由此看来,一门学科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须借鉴和运用其它研究方法来发展自己,不断地从外界吸取营养,以充实其科学内涵。对于中医推拿学科外延的界定,我们理解为:凡是涉及到与中医推拿学科内容相关的其它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均是推拿学科的外延。根据中医推拿学科的内涵,我们可以将其外延概括为:①涉及到的基础学科包括: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以及现代医学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心理学、循证医学和医学统计学等等;②涉及到的临床学科包括:内科学(含中医与现代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同)、骨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养生学等等。在中医推拿学科的外延建设中,必须在围绕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于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来进行思考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学科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才能产生治疗技术与方法上的改进甚至革命,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不断充实学科的内涵。

4 结语

从根本上讲,中医药学各学科的学科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使中医药学术研究活动获得最大的绩效值。通过对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简要探析,可以回答中医推拿学科建设中所遇到的“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等核心问题,实现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效益最大化。一门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人类认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也会发生变化和不断向前发展,中医推拿学科亦是如此。让我们科学地把握中医推拿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把该学科的学科建设推上新的平台,为中医推拿学科的学术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振国,柳越冬.中医肛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药学刊,2005,23(3):430-442.

[2] 蔡宝昌,丁安伟,李伟东.中药制药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