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1
一、研究背景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及时了解、适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自IBM公司推出“智慧地球”理念及“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之后,“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探索也应势而起。2014年,国家旅游局又将该年份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智慧旅游”的智慧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整体发展能力,是我国及各地旅游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镇江紧紧围绕市 “智慧镇江”的发展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旅游收入1000亿、信息化发展水平国内领先、初步建成旅游资源配置合理、功能配套齐全、产品开发有特色,旅游经济核心力增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为此, 自2010年3月起,镇江就在全国率先展开智慧旅游的研究。2011年5月,“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 落户镇江,镇江完成了中国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总体构建工作。2012年5月,镇江亦成为国家首批1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可见,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智慧旅游已成为镇江旅游业发展、大旅游格局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必要性分析
镇江“三山”景区,坐落于镇江市北部,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历史底蕴浓积深厚。完善“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品牌构建,对于镇江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要。镇江 “三山”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最佳切入点。2013年1月,镇江荣获住建部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智慧旅游可以更好的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扩大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益。
(二)智慧旅游建设是镇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镇江不仅需要支撑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而且在建设和运营智慧旅游项目方面需要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城市作出标杆。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景区只有大规模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大力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扩大景区销售、改进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并以此确定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四)智慧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以智慧旅游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改变传统旅游业的消费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从而促进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发展,因而智慧旅游即成为旅游经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智慧旅游是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都明确规定了“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两大建设将成为旅游产业在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因而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运营必然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打造“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示范项目,镇江可以有效整合景区各类旅游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景区智慧旅游的支撑及服务体系,提高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的“智慧化”水平,从而实现构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景区智慧旅游典范的目标。
三、建设总体框架
镇江“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的方案总体架构概括起来可表述为“一个体验馆,三大智慧旅游体系”,即智慧旅游体验馆、智慧营销体系,智慧服务体系,智慧管理体系(图1)。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智慧旅游体验馆
“三山”景区智慧旅游体验馆运用全息影像、互动投影、3D等科技手段,从景区自然资源、文化、历史、旅游产品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景区的旅游特色。“千年舍利,盛世重光”。该体验馆采用莲花造型设计方案,以球幕中央展厅为建筑中心,环绕金山厅、焦山厅、北固山厅、三山全景体验厅、3D全息体验厅5个展厅。
中央展厅:即为布置在展馆中央位置、气势恢宏的巨大球幕。播放内容以三山景区全景航拍影片为主。球幕从观众面前延至身后,并伴有环绕立体声,使观众具有如置其间、身临其境的效果。
金山厅:即为3D环幕影院。以演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水漫金山”等发生在金山的经典故事影片为主。
焦山厅:通过互动投影橱窗、虚拟翻书等方式实现与游客的旅游体感交互。游客可以用手指交互临摹书法作品,交互投影展示佛教禅宗等历史文化内容。
北固山厅:以展示融合虚拟数字场景和实景的方式来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如古甘露寺刘备招亲等历史故事等。
三山全景体验厅:该展厅为3D全景数字的旅游体验走廊。游客可以虚拟体验在游船上游览三山的全景式体验。不同景区着重渲染不同的主题,如爱情(杜十娘、白娘子、七仙女和梁祝),佛教文化和抗击外敌等等文化历史典故。
3D全息体验厅:全息空中成像和投影展示亦真亦幻的千年佛指舍利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三山”景区智慧旅游体验馆,一方面可以作为一个除金山、焦山、北固山之外的全新旅游景点,通过打造体验式旅游的体验平台,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助力于打造出景区品牌形象的同时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体验馆给景区带来的回报主要包括:提高媒体关注度、促进景区品牌推广;丰富经营项目内容,提升游客数量,促进收益增加;景区周边商家的有利带动 (餐饮、酒店、娱乐、文化项目等) ;以及关联景区带动等。
(二)智慧营销体系
按照深度挖掘镇江三山风景区本地特点,精准定位;根据旅游特点,找到营销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确定旅游推广主题,找到最适合的营销活动以及手段;设计旅游产品与推广主题进行匹配;营销渠道应要尽量多样化的思路构建镇江“三山”景区智慧营销体系(图2)。
1、电子商务网站
“三山”景区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在于:目的地营销平台、景区信息、旅游产品介绍、旅游服务内容、旅游商品在线预订及购买、游客在线咨询、最近活动介绍、与现有门户网站进行融合。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一方面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促进景区资源整合、提高景区管理效率、提升游客体验;同时亦可延伸和扩展“三山” 景区品牌影响力,提升景区品牌形象。
2、票务分销系统
“三山”景区票务分销系统的功能在于:旅游信息管理(如景区介绍、旅游产品介绍、旅游服务信息、旅游活动介绍);渠道商管理(如价格政策、账户管理、订单管理、统计结算、旅行社团队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如营销活动管理、销售活动管理、购物信息管理);后台管理(如第三方接口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该系统一方面帮助景区高效管理分销商及其销售,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景区营销推广活动的准确性、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原有物流配送的流程和降低相应物流成本,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广阔的销售渠道。旅游渠道商则可以通过该平台,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广泛的旅游产品资源,简化产品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3、票务验证系统
景区票务验证系统是电子票务交易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在电子票务交易中负责验票码的生成、编码、发码、验码、管理,以及签发数字证书、确认用户身份等网上电子交易安全服务,是连接景区与分销商的公正、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镇江“三山”景区票务验证系统具有保密性好、防止伪造、收费管理全面电子化、可靠性高、维护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系统也具备实时发售各类电子门票、检验其真伪性与有效性;实时订单状态改变与财务分账、实时、准确查询和统计门票发行的数量、销售额、类别、时间及流量,并打印报表;通过计算机统计报表处理,得知游客流量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以达到企业内部的科学化管理等功能。
4、三山一卡通
三山一卡通系统指在景区范围内凡是需要身份识别或消费付费的场所(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餐饮等),仅需随身携带的一张IC卡,便可以实现在旅游中的购物、游玩与消费等活动。一卡通的设计遵循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原则。该系统除了为持卡人提供预付购卡、充值、持卡消费外,其功能还涵盖了消费(交易网络、保障安全 、认证消费、放心消费 、实时余额、短信提醒)、服务(参与售卡、充值、查询卡片余额、历史交易、补卡、换卡、退卡)、管理(售卡报表、充值报表、消费报表)、运营(卡状态管理、销售、库存、消费金额管理)等多个方面。该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保障了游客的旅游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商户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促成低成本品牌推广营销的实现。此外,该系统也为景区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需求提供有力依据。
(三)智慧服务体系
1、智慧导览系统
“三山”景区智慧导览系统利用专业导游软件、结合LBS位置技术,向使用者提供专业的导游导览导购、景区深度信息、精美旅行手绘地图、语音播报、签到分享、行程足迹记录等全方位旅游服务。相较于传统导览机,该系统的优势在于:①屏幕更大、体验更好;②功能更强大、内容更丰富;③内容、服务更新快,可扩展;④有人员定位功能。相比于智能手机,其优势体现于:①导览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添加全景、视频内容;②提前预装,不需要繁琐的安装过程;③离线模式,对网络要求低;④有人员定位功能。
2、虚拟旅游系统
该系统应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传感网、无线宽带、云计算技术和三维电子地图信息技术,开发建立跨平台“虚拟旅游”系统平台,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智能终端都可以获取或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景区景点和资源,系统平台可以兼容不同屏幕的智能终端,从实景三维、电子地图、线路地名三个角度向游客提供景区的实时信息、展示虚拟旅游。
3、信息系统
该系统为旅游出行者提供景区信息、旅游路线指引、旅游产品介绍等功能。系统将在主要的交通道路、旅游景点等地建设互动玻璃橱窗、触摸查询一体机及LED显示屏。查询及显示内容包括温泉、周边酒店信息推荐、景区天气、景区空气质量、当前游客入园数、客流疏导信息、景区宣传视频等。
4、景区云呼叫热线
该系统通过提供全国统一的接入号码,形成景区统一的旅游服务热线。其功能主要包括:自助语音服务、旅游业务办理、商务代订服务、VIP用户咨询服务、旅游监督投诉等。该系统的优点一方面在于能够让景区摆脱自行建设呼叫中心的所带来的高投入、难维护的困境,另一方面只要有一定的网络环境(比如ADSL),一台电脑,有声卡和耳麦,就可以快速搭建呼叫中心,并且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架设(比如IPAD、智能手机),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5、智慧酒店系统
智慧酒店的理念在于将酒店打造成低碳、节能、环保、智能的现代化酒店的同时,为宾客提供周到、人性、贴心服务。“三山”景区智慧酒店系统利用先进物联网技术,对酒店的大堂、客房、会议室、餐厅、咖啡厅、酒吧、多功能厅等场所进行全面感知,实现灯光、空调、电视、音响、窗帘状态、门窗状态等远程控制及智能联动,让宾客时刻感受如影随形的贴身服务。该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智慧型旅游(如旅游信息推送、虚拟景点浏览、订票服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租车服务)和智能化服务(如客房智能控制、电视门禁、智能会议系统)两大方面。
(四)智慧管理体系
1、客流监控系统
该系统由视频采集传输单元、客流统计服务器、分析决策软件三部分构成,融合视频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于对景区特定通道或区域的客流量的统计,智能化获得景区在任意指定时段单向或双向客流量以及人群流动特点等数据,通过对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客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比,为景区管理人员提供客流分析的详细图表信息。系统功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运营管理:实时客流查询;客流滞留人数统计;历史数据查询;根据景区客流量变化,调整工作人员分布;区域管理(进出口、重要景点、重点区域等);统计管理(时、天、周、月、季、年)。②决策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掌握客源规律,制定经营及推广决策;通过客流人群对各景点的访问数,对各景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建设;统计不同区域客流变化状况,合理调整景区结构。③绩效评估:通过对客流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景区经营效益。
2、舆情监控系统
该系统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旅游类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从发现舆情信息、分析舆情信息、通知舆情信息三个环节实现对景区游客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景区全面掌握游客动态提供分析依据。景区可以借助该系统及时了解游客对景区资源、管理、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评价及建议,从而为实现精准营销及深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旅游广播系统
该系统在为游客休闲旅游提供优雅、闲适旅游环境的同时,亦可在紧急时刻作为紧急信息播报平台,为景区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利保障。“三山”景区旅游广播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分区域控制:可以按区域控制播放内容。(2)模式控制:平时播放具有景区文化特色的背景音乐,有紧急需求时可以作为公共广播使用。(3)外形控制: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可将广播系统终端的外形设计成树墩、熊猫、蘑菇等不同外形,提升景区美感。
4、综合指挥中心
“三山”景区致力于逐步构建统一的景区指挥监控平台,实现对景区旅游的远程监控、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接警网络系统、综合显示系统、传输系统、景区三维GIS系统、景观管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
5、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外出旅游已经逐渐由观光游向休闲养生游过渡,游客选取旅游目的地时,除了景区资源和服务之外,也越来越关注景区的卫生与环境。作为旅游景点来说,只有从自身的环境问题开始抓起,才能更好的促进景区的发展。目前,“三山”景区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负氧离子浓度数据采集和空气质量信息。
五、结语
镇江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上述科学的智慧旅游总体架构设计,顺利地推进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镇江市“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的一期工程,包括景区电子商务网站、票务分销系统、票务验证系统、景区一卡通系统、智慧旅游体验馆、信息系统、景区云呼叫热线以及综合指挥中心的建设等,已于2013年底全部完成,同期快速推行景区的营销、推广计划。二期工程,包括智慧导览、虚拟旅游、环境质量监测、客情分析(完善)、旅游舆情分析系统、旅游广播系统的建设等,已于2014年底全部实现。2015年将继续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与完善。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2
一、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历史悠久,而且在传承过程中依托生活环境不断调整适应,使得民族文化也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焕发出无穷魅力。我国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出于海拔、地形等因素,自古以来与外界交流并不频繁,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独特性。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文化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抛开文化这一要素,文化给旅游赋予了精神意涵。但利益至上、竭泽而渔的发展路径,对民族文化保留区的原始风貌产生负面影响。一味追求现代化,使原始景观没有了变幻莫测的神秘感和自然天工造诣的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景观,经济效益取代了外来者的审美效益。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原本是外来者眼中最美丽神秘的,最具有跨文化体验价值的。以目前的审美标准来评判,越原始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越是靠近现在备受推崇的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情趣。然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开发缺乏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甚至连民族文化符号都不再常见,自然美的景观变成了普及率极高的人造景观。因此,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尽量挖掘文化的差异性,尽力避免差异的无效性。有差异才有魅力,避免审美疲劳。
二、合理的旅游产业开发路径
(一)文化资源题材整合
文化资源题材的整合,首先要整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注重民族特色与差异化。文化题材的移植、拓展与整合,将相同文化区域的文化移植,得到借鉴、丰富、深化的目的。文化气息浓厚的旅游景区,应避免呆板的文化展示,避免违背美学。例如人间天堂九寨沟风景区,本身的自然风光已经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因此对于这类景区开发就应突出它的自然风光,一切景区内的设施只是为了方便游人参观游览,适当的挖掘背后的文化背景信息,给它赋予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要特别注意生态保护,一般这种景区生态比较脆弱,游人的往来难免增加其生态系统的压力,为了更好的经营和宣传,一定要重视生态保护工作。
(二)文化旅游产品整合
传统项目的创新需加强。若进行文化堆积式的开发利用,缺少层次细分,易忽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只有传承文化,保留文化的原始风貌才能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与当代工业文明找到契合点,便于旅游者进行跨文化体验,领略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使静态与动态旅游展示相结合。静态的旅游展示项目包括原生态民俗民居、民族文化馆、家庭文化馆;动态的游览项目主要突出其生动性,真人文化展演、文化体验参与、数字化展演等。注重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这也是旅游产业口碑宣传的关键。
(三)旅游空间整合与聚合创新
在旅游空间的维度上,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俗村寨最能够体现文化与旅游开发空间的聚合性,同时也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展示之间的聚合。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一切地点场所和物质承担者。民族文化的仪式、节庆、生活起居、手工艺传承等都依托于这一固定场所,也是外来者进行跨文化体验的最佳场所。在民族村寨,日常生活起居与居住环境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凝聚了民族的智慧与传承。注重空间的聚合与创新,可以在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给旅游者创造全新的体验,新的观察视角有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总结与展望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解说系统;功能;意义
一、解说系统的内涵与功能
吴必虎(1999)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吴忠宏博士(1997)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意义,提供相关咨询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激励游客对所描述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诚。唐鸣镝(2006)认为构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其内涵框架有3个基本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认识对象和使用者通过旅游解说相互沟通,以达到景区在使用、教育、保护等功能上提升互动的目的。
吴必虎(1999)提出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6方面功能: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和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提供一种对话途径,使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及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教育的功能。吴忠宏(1987)研究了解说在动物保育中的重要性。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是管理者管理游客的手段之一。通过解说系统可以加强景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增进游客与管理机构的交流,鼓励游客参与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同时也是景区的品位和管理水平的体现。旅游景区解说系统就是景区利用不同媒体和表达方式,使与旅游相关的特定信息得到传播并为受众所接受,帮助受众了解相关事务的性质和特点,从而达到服务、教育和管理等目的的系统。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游赏质量,关系到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解说系统是国外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手段。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向游客传播特定的旅游信息,帮助游客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二、建立科学的解说系统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存在差异,区域发展水平自然地不尽相同,解说水平自然参差不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精神需求自然会增长。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游客自然也会增长。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自然在加快、自然加大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渠道,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自然也在加强。
解说可以恰如其分的、原汁原味的艺术,如实展现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区域特色与成果,营造宜人的旅游环境和保持良好的旅游形象。
三、解说系统的重要意义
笔者查阅的文献中,学者们认同:解说系统的教育、服务、管理功能,并指出了实现解说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途径。
如:泰德(Tilden,1977)提出解说的核心要素包括:是揭示意义和关系的教育活动,是艺术,是对信息的进一步揭示,是鼓励而不是说明,同时强调解说必须将地方或主题与旅游者体验相结合。苏珊(Susan,2004)提出解说是为了让人们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及意义,使观众与资源之间形成智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关联,从而鼓励人们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解说系统就是客观存在-旅游地和客人-游客之间,产生共鸣的桥梁;是游客与旅游地之间富有成效的互动下的相互包容和文化认同过程。符合场所依赖理论内涵,并在研究中发现旅游者的投入与解说服务质量的感知正相关,也与场所依赖正相关,因此,场所依赖与解说服务质量正相关。重游多次后,游客逐步认同旅游地,此时的旅游地对游客可以说是由衷向往的可以与惯常环境相比美的、精心选中的、理想环境。
相关研究中,指出:科学的解说系统应该使游客产生温馨如家的感觉和深深依恋。不应该让游客对解说一知半解,更不应该产生互不尊重的效果。互不尊重的结果只能形成负面的口碑效应,可能对潜在游客产生心理阴影,继而影响旅游决策。在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模型的研究中,发现出游游客的变化趋势与受口碑影响的出游游客的变化趋势一致。
当然,面对不同群体游客,解说的角度和深度,应有所区别,不致产生不可理解的误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基于尊重区域文化的解说,自然会使游客接受并理解的。
解说得以成功实施,须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支持。科学地设计出一套系统尤为重要。可以说,科学的解说系统是为区域形象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和谐的人地关系与科学的解说系统是相辅相成的
实际上,解说系统的建设需基于和谐的人地关系。如丽江古城。
细细品味丽江之旅,您就会慢慢发现:丽江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安详热情而得体的生活气息氛围、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直在延续,接受玉龙雪山不间断地滋补并相得益彰。游客到此旅游每一处、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激动、新的感悟,不断推高游客的由衷的感叹、心理共鸣,不断地、自觉地激励并推动游客的探索与发现过程。游客好像在如梦如幻的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之中;同时,又有浓厚的现代(商业、旅游)气息,仿佛置身在人间仙境的。实可谓:人杰地灵、怡然自得、浑然天成。自然、历史、文化、区位、经济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经典的意境实体。
丽江古城本身就是一幅完整的具有地方浓郁风情的天、地、人系统、一幅完美的中国山水画。它是古人的自然观、世界观的完美体现和相邻区域文化不断交融的智慧结晶。
丽江的成功是基于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和谐的人地系统,并且延续了几百年,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和谐的人地关系,这正是其独特魅力的根本所在,同时是科学的解说系统的稳定基石。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文化旅游 创意产业 宁波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体现,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升到新的阶段的必然结果和产物。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建设的新形态,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的中心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宁波市境内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其中包括拥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全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奉化蒋氏故居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此外,宁波还拥有梁祝传说、宁海平调、朱金木雕、甬剧、石浦富岗如意信俗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浙东地域特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已达到14个。
2.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宁波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旅游业总收入占到GDP的9.5%以上,旅游业已经成为宁波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96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80.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0.53亿元,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居全省第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前列。
3.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
近年来,宁波市以现代传媒、商务会展、包装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宁波市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以贝发、广博、三A等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宁波文具业,出口量占全国的1/3。江东LOFT创意街区、海曙 “新芝8号创意园”、江北的“财富创意港”、鄞州 “128创新园”、 象山影视城、江北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基地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江北慈城古城手工DIY创意园区、镇海宁波商帮文化创意产业园、梁祝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集文化、观光、教育、休闲和传承等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也正在逐步形成。
4.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
宁波作为沿海较发达的城市,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其所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宁波市发展理念超前,市场运作能力强,合力兴旅氛围已经形成,再加上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到位,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地方财政、民营资本殷实,人民消费需求层次与总量不断提高等因素,为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势后劲。
二、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理念,政府主导,创新体制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横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行业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扶持,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需要形成适应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为此,可以考虑采取由市级分管领导统筹协调,成立由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相关的科技、经济、文化、城建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并通过政府、业界等合作,成立发展基金,对富于创新精神或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提供支持,从投资促进、人才招引、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要建立健全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的服务体系,营造适宜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二)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拉长产业链
宁波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除了文具制造等文化产品生产在全国形成一定优势外,总体水平与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链尚有待拉长,产业集聚度不足,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低,盈利状况并不乐观等。同时,宁波旅游的发展也存在旅游国际化程度偏低、旅游创汇能力较弱等问题。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开发和规划文化创意不够,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缺乏等是主要原因。
因此,深刻认识和挖掘具有宁波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是把宁波旅游的发展引向纵深,实施宁波旅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利用宁波文化资源优势,从宁波历史积淀的文化土壤中挖掘出宁波精深的文化内涵(如宁波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三江文化、梁祝文化等),加强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探索开发参与性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有效拉伸和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由产品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人才基地建设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源泉是人才的创造力、智慧与技能,尤其是那些懂旅游、懂策划, 又富有创意理念的人才, 是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缺乏高端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制约宁波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措施,引进一批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另一方面,应建立新型的创意人才培训教育机制,依靠在甬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力量,努力培养高层次本土创意人才。
目前,宁波市政府对在甬高校实施了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并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中文、历史、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为依托,启动了宁波市文化创意专业群建设。该专业群应以培养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整合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加强与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培养一批本土化、创新型的、高素质的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为宁波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产业园区
1.特色文化旅游游景区
在旅游景区景点将一些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以及艺术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如朱金木雕、骨木镶嵌、谢洋开洋习俗等)向当地居民和广大中外游客进行展示,聘请民间艺人在旅游景区进行传统艺术表演,整合利用戏剧、曲艺、音乐、电影、电视等不同的文化艺术手法,将民间民俗文化开发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表演艺术旅游产品(如宁海平调、余姚犴舞、宁波走书、甬剧等);以梁祝传说、徐福东渡传说等为依托,融合歌舞、曲艺、音乐、杂技等艺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意境和氛围,打造大型文化精品歌舞节目,定期在景区内上演,使其成为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演出等,都是文化创意与旅游景区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都可以成为增加旅游产品吸引力、延长旅游时间的重要手段。
2.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旅游节庆活动是依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开放性、参与性强的各种活动项目,以活动带动旅游消费和吸引投资,进而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为最终目的。宁波目前举办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中,中国象山开渔节和梁祝爱情节运作比较成功,但在突出体现目的地个性、加大规模和游客参与度、注重城市的牵动效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应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需求,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资源的互补性、经济的共需性和利益的共享性为前提的整合开发机制,在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时代特色上下功夫,避免把旅游节庆单纯办成政府的节庆活动。
3.特色文化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可丰富旅游商品的艺术内涵,将地方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一批创意新颖独特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扶持和吸引一批企业投资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使文化艺术、旅游和创意产业互动,是旅游购物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途径。宁波拥有朱金木雕、越窑青瓷、骨木镶嵌等历史悠久、富有浙东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旅游纪念品开发“新、美、实、便、藏、流”的原则,将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一批创意新颖独特、设计精美、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宜于收藏的旅游商品。
4.特色文化饮食旅游
宁波餐饮业在发展历史中,曾涌现出一批如缸鸭狗汤圆店、梅龙镇饭店、状元楼宾馆、东福园饭店等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但如今大多已经衰落。如何振兴众多宁波餐饮老字号,已经成为宁波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除了加大政府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扶持力度外,与文化旅游开发结合是一条理想的路子。如认真研究和挖掘宁波饮食文化的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将品尝和观赏宁波特色餐饮和名优小吃活动纳入旅游线路之中,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使游客在吃中感受宁波餐饮文化,将传统老字号保护与宁波菜传统菜点的文化挖掘和创新结合,扶持和培养几家餐饮名店等,都可以使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5.文化产业创意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业以及相关服务在空间集中而形成的集聚区。文化产业创意园与一般主题公园有所不同,前者以文化产品研发为主,旅游开发为辅,产出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和民俗旅游产品;而后者以提供旅游产品为主,是集产品设计研发、观光、教育、娱乐休闲和传承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也就是说,文化创意园不仅是旅游目的地, 还是产业集聚区,其实质是在文化中产生创意, 创新产品设计理念。宁波应该依托本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大力开发宁波江北慈城古城创意园区、镇海宁波商帮文化创意产业园、梁祝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依托历史文化原貌型创意区,并努力建设慈余研发设计创意休闲产业园、江东工艺美术设计创意休闲产业基地、宁海湾深海休闲用品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动漫设计创意休闲产业园、都市型创意休闲产业园等创意休闲业基地。
参考文献:
[1]曹雪稚 ,王世亮 .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途
径探索――以山东省曲阜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0 (6).
[2]袁力, 黄基秉, 赵波. 成都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5
(一)县域经济与县域旅游经济
县域旅游是旅游从大城市向县域深化的产物,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动向,是在以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内,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的各种社会与经济活动的集合,是较小尺度、特定的区域旅游,是区域旅游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种层次分级形式。县域旅游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发挥旅游业的比较优势,以旅游带动或配合联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开放的、功能完备的特色区域经济。旅游业作为一种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产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增加县域居民收入、改善县域人居环境和促进县域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用突出,旅游业也因其高贡献率在县域地方政府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旅游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二)民族县域旅游经济
民族县域是指少数民族自治,并与周围地区在民族构成上有较大差别的行政区域。广义的民族县域经济是指民族自治县经济及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自治区或自治州内少数民族人数占所在县域总人口数的30%以上的县域)经济。民族县域旅游经济则是以民族县域为区域范围的旅游经济系统。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言,目前最亟待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决定着我国整体县域经济的进步程度。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抑制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这就促使民族县域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由于大部分民族县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创造了较佳的条件。因此,基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先天不足的情况,旅游业常常被民族县域作为“活县”、“兴县”的重要手段。自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旅游业逐步成长为民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民族县域旅游经济已被各方广泛关注。
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域旅游发展概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南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整个区域横跨河西五市,由三块不连片的地域构成,同甘肃、青海两省15个市县区接壤,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观、历史古迹、民族风情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优势较明显。该县旅游业起步于1992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年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将“旅游活县”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培育。该县依托祁连山风光、石窟艺术、丹霞地貌、民族风情四大优势旅游资源,加大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产业融合,精心打造县域旅游精品。“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接待国外游客2.1万人次,国内游客221.67万人次,与“十五”期间相比,旅游综合收入与旅游人次分别增长了6.6%与7.3%。“十二五”期间该县将以建设旅游文化特色县为目标,继续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扶持。
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域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旅游市场营销是促进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加速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引擎。虽然肃南县域旅游经济不论是在管理水平、旅游市场拓展,还是在项目建设、产业规模上,都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目前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旅游市场营销层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肃南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旅游营销整体水平依然较低
肃南县近年来已认识到旅游市场营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以往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方式从不同程度营销四大县域旅游精品,尝试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在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对肃南县域旅游业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该水平较以往有较大进步,但客源市场依然培育不足,与丝绸之路、兰州及全国旅游大市场的旅游市场联动不够,在外界缺少知名度,与已形成的旅游产品品质应发挥的效应相比,仍处于较低营销水平。且与邻近区县市营销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整个张掖市乃至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较低。
(二)县域旅游市场细分、定位欠佳
任何一个旅游地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细分市场的规模与发展潜力。就肃南县而言,部分景区(点)资源品位相对较高,但多处于祁连山腹地,交通不便、“旅长游短”,加之受到配套设施与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肃南县旅游营销缺乏对县域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需求的认真研究,不能很好地从旅游市场需求中细分出各级旅游目标市场,对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欠缺,因此较难把握对旅游市场采取适销对路的营销,难以取得卓有成效的营销效益。
(三)旅游促销手段与力度有限
目前,肃南县已强化了新闻媒体宣传,已在《张掖日报》、酒泉和嘉峪关电视台等媒体定期刊登、播放旅游宣传信息,并更新制作了《魅力肃南•裕固花乡》旅游专题宣传片,修编了《肃南旅游景区导游词》,形成一定的媒体造势。同时,整合资金扩大广告宣传力度,印制发放了旅游宣传画册、折页,并在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大型广告宣传牌。同时借助“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等节会平台推介肃南旅游。但是,肃南县网络促销工作比较滞后,虽然设有旅游门户网,但管理水平不高,网站内容相对单一,虽然将旅游六要素融入在内,但未能及时更新与管理,且无电子商店、旅游网络互动等新兴系统;虽然举办或承办了一些节事活动,但活动规模较小,组织水平有待大幅提升,尚未达到较高水平的促销力度。
(四)旅游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功能要素不配套
目前,相比其他地区而言,肃南县旅游资源仍然处在初级开发阶段,县域旅游正在转型升级。精品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地将肃南独有的山川、河流、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与民族特色、历史遗存等人文景观有机整合。产品间缺乏紧密联系,难以形成合力。如对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境内主要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挖掘不深,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较少等。同时,各大旅游生产要素配套不足,尚未形成高效能的产业结构与高延伸度的产业链,未能延伸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与相配套的旅游功能,致使人均消费低,对推动农牧区经济和增加农牧民收益效果不明显。综合而言,旅游产品、产业结构有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五)缺乏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理念
由于肃南县旅游开发时间较短,旅游发展不成熟,且受到交通、信息等资源的限制,对旅游市场营销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甚至出现短视行为,旅游市场营销理念仍停留在传统营销理念上,对随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而催生的现念理解不透彻,不能贯穿于实际营销之中。例如旅游生态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旅游服务营销理念、旅游关系营销理念、旅游知识营销理念等。因此,目前肃南县在县域旅游市场营销中思维不开阔、手段不灵活,不能很好地适应商品经济与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化。
四、民族县域旅游视野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市场营销对策
针对肃南县域旅游市场营销现状,笔者认为应以民族县域旅游经济为突破口,结合该县县域旅游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以期促进该县县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打造县域旅游特色品牌
旅游产品是旅游营销的基础,其设计与开发关系到营销的成败。合力整合并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产品,打造品牌旅游产品是肃南县域旅游营销中的重要环节。基于肃南县域旅市场分析及旅游产品现状,该县应积极探索特色化、精品化的产品开发之路,实施多元化、有重点的开发战略。培育和形成一批有特色、互补性强、高质量的民族县域旅游精品,以精品带动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最终打造“山水肃南•裕固家园”这一县域旅游品牌,凸显县域生态地位,宣传中国裕固族,借助品牌效应,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具体而言,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丝绸之路文化、裕固文化、祁连玉文化等三大文化主题,融合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朝觐、科考、探险等旅游形式于一体,包装一批独具肃南民族特色与县域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积极筹划节、会、赛、展、演等特色旅游活动,打造一系列精品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并整合提升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祁连玉文化产业园、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文殊寺风景区等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景区。二要借助祁连雪山、沙漠、丹霞地貌奇观、绿洲草原等能够代表地域景观特色及具有垄断性的自然资源,整合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红色旅游等特种旅游形态,融入并突出体验性,设计开发具有肃南县域特色的集生态、民俗风情、体育、探险于一体的体验旅游项目,如积极探索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漂流、沙漠探密、祁连主峰探险、峡谷攀岩、自行车越野、野外骑马骑牛、山地滑雪、滑草、滑翔等活动,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复合体验旅游转型升级,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二)做精市场细分,准确市场定位
旅游市场特别是细分市场是旅游业的生命力,开展肃南县域旅游市场细分调查、做好目标市场选择、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在旅游市场营销中颇具重要性。就肃南县域旅游发展现状而言,目前其国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为兰州、嘉峪关、金昌、玉门、张掖、武威、酒泉等省内周边城市,主要为河西走廊所在县市;二级客源市场为省内其他地区及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周边省份、西部地区;三级客源市场为省外其他城市与地区,主要为东部沿海地区;入境游的一级客源市场为香港、澳门、台湾、匈牙利;二级客源市场为日本、韩国、欧美国家;三级客源市场为东南亚国家。肃南县应综合考虑县域旅游自身实力及整个河西走廊的市场定位,重点巩固与发展一级市场,积极开发与保持二级市场,逐步拓展三级市场。应突出祁连山美景、裕固风情与石窟艺术三位一体的独特资源优势,以马蹄寺、金塔寺、文殊寺的石窟绝品,肃南独有的裕固风情大力拓展日、韩、美文化旅游市场;将匈牙利、中亚作为突破口以带动欧洲旅游市场;依托壮美的祁连山风光、草原美景、丹霞地貌激活兰州、金昌、武威、嘉峪关、玉门、酒泉、张掖等周边区域的度假避暑和冬季市场;省际过境市场则可作为主要目标市场的补充。此外,还需认真分析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宗教朝觐、生态宜居等专项市场需求,同时加大对份额不断扩大的自驾游市场的关注度。
(三)加强宣传促销,促进旅游形象对外传播
就目前旅游营销态势而言,宣传、促销依然是让大众了解旅游相关信息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目前肃南县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受众面狭窄、客源市场不足,强有力的宣传促销不可或缺,但需要在传统促销方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采用电视、电台、报纸、宣教资料、广告牌等传统方式开展促销外,肃南县亟需拓展并强化如下促销方式:一是节事促销。一方面,要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兰洽会、深圳文博会、西安旅交会、甘肃省旅游纪念品展销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借助大平台推介肃南县域旅游;另一方面,要办好中国裕固族民族风情节暨国际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各类宗教文化节会以及各乡镇旅游文化艺术节等各类节会,以节事活动促进旅游宣传推介。二是网络促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善肃南旅游门户网,并与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对接,推进资源共享与效益优化。三是人员促销。每一位肃南本地居民以及到过肃南的旅游者均是肃南县域旅游最生动的促销者,要高度重视口碑营销。总之,要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整合新闻宣传、广告投放、展览推介、节事活动、电子商务等宣传促销手段,联合县域旅游各行业、各部门,强化集约营销力度,建立并形成有重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机制,扩大市场覆盖面。
(四)构建县域旅游营销信息平台,全方位服务于受众
旅游营销信息平台是建立旅游业各组成要素联系的桥梁,是区域旅游信息服务、形象宣传和产品促销有效的现代化手段。肃南县要在智慧旅游大背景下,构建一体化的市场营销系统,以互联网为平台、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宣传、咨询服务、交易等营销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咨询系统、网上预订服务系统、电子货币交易系统、可视图文系统、救援系统、网上广告宣传、旅游电子商店、网上旅游推介会、网上招商、旅游微博(博客)互动系统等。要尽快统一营销系统,以科技的力量提升县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全国性的旅游信息化营销网络,形成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肃南县域旅游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综合运用各类营销理念,顺应转型需求
在转型时期的旅游市场营销过程中,肃南县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新的旅游营销理念及方式。要借鉴其他地区成功案例,综合考虑旅游主体、客体、中介体特点,从营销1.0、2.0层次向更高层次升级,引入新的各级营销理念。诸如,引入旅游关系营销,县域旅游企业要强调尽力满足旅游者需求,并与之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取跟踪策略,建立完善及时的市场反馈机制,提高旅游者忠诚度;引入旅游体验营销,通过塑造感官及思维、情感体验,吸引旅游者注意力,引起其共鸣与思维认同,为旅游者创造全面的体验,为旅游产品找到新的附加值与生存空间;引入旅游生态营销,旅游企业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努力创建县域旅游绿色品牌,树立绿色形象,实施绿色服务等,同时积极引导员工创造绿色企业与社会。
(六)加强区域联合,发挥联动效应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6
【关键词】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体系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时期,旅游与节庆的“跨界”结合新业态,已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典型案例。节庆旅游是以某种具有鲜明主题的公众性庆典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新型旅游产品。旅游节庆让旅游目的地更具吸引力,让旅游产品更具特色,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让旅游者更直观地了解异地文化。节庆旅游可以说是在节庆基础上的一个创新,效果明显。近年来,福建联合台湾民间旅游机构共同举办了妈祖、关帝、客家、闽南文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文化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了八闽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1]。新形势下的闽台旅游合作是福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闽台区域节庆旅游的协作开发必将带动闽台旅游合作的突破进展。
二、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提升闽台旅游区域竞争力的发展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旅游业进入了区域竞争阶段。闽台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区的夹缝中,二者早已打响了各自的旅游品牌。闽台旅游区的建设虽然有着两地长期的合作基础,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闽台旅游合作的优势在于传统文化的同根同源,同属独特的闽南文化区,文化的整合有极大空间可操作。然而传统文化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闽台旅游区急需寻找新的增长极,努力打响海峡旅游区的独特品牌,增加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2]。“两岸三通”后的两地旅游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闽台应积极推进旅游合作,对接已有的品牌资源优势,整合两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保留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快闽台旅游产品结构升级,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发展,观光旅游产品向参与性和互动性产品等转变。在发展背景下,承载文化的节庆旅游优势凸显,以节庆推动闽台区域旅游合作,以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节庆的开发,打造独特的区域节庆品牌,进而提升闽台旅游区域竞争力。
(二)应对闽台旅游市场拓展的战略需要
应对“三通”直航,福建要寻求向外发展就是对台,台湾属于海岛型经济,岛内有限的旅游资源和空间,旅游市场的发展要求其放眼全球市场,特别是与之同根同源的海峡西岸,通过整合大陆的旅游资源进行分工和合作,为台湾旅游业优化升级开辟一条出路。闽台旅游市场的拓展除了要求较有影响的景区景点实现全面对接外,以节庆项目引领旅游市场发展是闽台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的出路之一。闽台两地的旅游有着长期的合作基础,但以往的旅游形式、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寻根祭祖”的探亲旅游。随着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闽台两地的旅游形式已逐渐从单一的探亲旅游,不断向观光、商务、交流等多方向发展,然而游客将需要更多主题鲜明、富有创意的互动体验旅游项目。福建“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以及“福建古田陈靖姑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的成功举办带动了众多的游客,在海峡两岸影响都很大。在闽台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和节庆的发展需求相得益彰,只要合力协作,必将开辟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旅游市场的新局面[3]。
三、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体系构建的基础分析
(一)闽台节庆旅游协作开发的区位分析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闽台相距不足250海里,两地高速船舶约3个小时,普通船舶6~7个小时即可到达。从福州长乐机场、厦门高崎机场若取直线飞航台北、高雄仅需30分钟。随着“两岸三通”的不断实现,闽台间交通往来将更加便利,可以满足旅游节庆的短时间集聚要求,并且闽台文化资源一般都位于历史上和现代交通要道,区位上有着向大规模、高水平的区域节庆品牌开发的潜力。仅以福建而言,“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以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三大旅游节庆资源都位于福建沿海一带,无论是在点上还是线上都具有较大的节庆旅游协作开发优势。
(二)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分析
闽台两地的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相当富饶,特别是一些还比较传统的地区,发展民间节庆文化旅游,得天独厚,因此,把节庆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旅游经济是很有前途必要。福建的各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不管是民俗节庆、传统节庆、祭祀节庆、还是社交节庆,都有极强的吸引力。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开发不只是两地政府主导和社会团体的组织参与,必须进行科学严密地论证,节庆旅游资源应具备可能性与可行性,否则缺乏可操作性,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旅游资源上的相似性或互补性是构建区域旅游协作体系的前提条件。闽台两地文化有着同根同源的优势基础,节庆旅游资源在类型上有较强的相似性,相似的旅游资源使得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可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携手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其次,基于闽台不同的现代经济文化格局,不
同的市场运作模式,现代节庆旅游资源的协作开发上有极强的互补性。
四、闽台两地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闽台两地节庆旅游协作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把节庆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且以闽、台各自开发为主,闽台统筹规划、联合开发的格局尚未形成。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地的旅游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相似度极高,具有极大的整合潜力。并且,基于两地不同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基础上开发的现代旅游节庆活动,具有极大的互补性,闽台两地的节庆旅游协作开发亟待展开。
五、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体系构建的模式探讨
(一)资源要素整合化模式
1.资源品牌对接
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开发时,区域内的相似资源可以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大节庆系统”。在对闽台区域的节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寻找闽台两地的共同节庆文化,根据共同的文化资源整合分散的节庆活动;二是要理清脉络层次,深度挖掘节庆资源。分清资源整合后的节庆产品层次结构,优选出闽台区域主打品牌[4]。在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对闽台两地现有的节庆旅游品牌实现对接,比如福建的“妈祖文化节”和台湾的妈祖祭祖活动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打造出区域性的妈祖文化节庆品牌,继而推广成国际性的区域品牌,其次是对可开发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区域节庆品牌的竞争力。
2.组织人员互派
区域旅游合作说到底还是人的合作,要实现闽台区域节庆活动人员的完全自由流动是不容易的。节庆旅游活动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区域内部的主体无法由单一方面来实现,需要社会各界和区域间政府组织的协作。闽台区域的互动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个无法进入的问题,导致区域之间人员不能顺畅流动,这样会影响到闽台节庆旅游实现长久协作的发展,影响到节庆旅游经济优势的整合,最终延缓合作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建立人员合作交流机制,为实现优秀组织人员资源共享、流动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组织人员的互动互派互相学习带动闽台两区域内各种与节庆旅游相关的资源、要素的整合。
3.交通系统整合
交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区域协作的进程,区域协作的第一条件是区域之间的交通系统实现整合,改变区域间因交通因素制约而带来的协调发展难度大的问题。“两岸三通”的不断突破为闽台两地交通整合的实现带来希望,“三通”后将节省大量的交通中转费用和时间,两地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活络,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时期,闽台两地的节庆旅游协作也将更加顺畅,节庆活动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节庆旅游短时间集聚的特性要求交通的便利和可达性,虽然近年来福建省的交通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旅游节庆基础设施不齐全和交通不便状况依然存在。“行大于游”的矛盾成为发展协作最大障碍,为此闽台协作区应统一协调,积极争取推进两岸三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快福建公路的改造升级,提升交通等级。同时加强协作区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强游人的体验满足感。
(二)组织管理共同化模式
闽台两地节庆旅游的组织和管理实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参与的人数多、管理难度大,一些地方在组织节庆活动时由于无序管理最终失败。节庆旅游组织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是地方政府,协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利益冲突,为了更好地协调关系、分配利益,促进闽台节庆旅游协作的健康发展,必须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有效运转。因此,需要两地组织者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制度化的多层次组织机构、有效的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两地联合举办的节庆活动都应建立完善的组织运行机构,可以成立区域节庆旅游合作领导小组,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福建省和台湾地区协商签订共同发展协议,成立节庆旅游合作领导小组,通过制定有关政策,为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协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5]。保证活动的规范运作和实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地协作的活动管理、服务流程,为各项节庆活动提供了高效快捷、细致周到的服务。宣传、公安、消防、城管、卫生、交通、接待等部门都健全了联动机制,随着闽台节庆市场的不断规范,两地的旅游业发展合力也将逐步增强。
(三)市场运作协助化模式
由于节庆旅游的市场化运作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规则,很可能出现运作上的弊端。旅游节庆市场化经历的运行时间不长,由于体制、政策上的原因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经营,因此,如何协助开展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市场化运作是两地政府的首要责任。旅游节庆活动的筹备过程繁琐,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政府独自承办不仅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工作,还难以很好满足市场需求,不利于节庆旅游的长期发展。因此,两地政府应相互协助开展市场化运作,在相互协助能力范围之外的部分可以在主办方政府的带动下进行招标,充分发挥市场智慧,使其更好的挖掘节庆资源,从主导变成引导、协调和监督,具体的策划和操作逐步交由市场去完成,由相关企业承担,交由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士运营。
(四)品牌营销协同化模式
节庆旅游产品的协作营销是闽台两地品牌形象提升的良机,闽台共同举办的节庆活动需要两地开展联合营销。要开展跨区域的、跨省的,组合广泛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者进行选择时更能受到青睐,这是开展联合营销的基础。然而区域内部在目标、对象、策略和时间安排上的相互重叠,导致其达不到资源配置的最合理利用,也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区域性品牌形象,因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实现协同营销。
1.要实现闽台两地之间的协同营销。区域节庆旅游举办的主体城市和协作城市如何协同营销,如何协同主办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营销,如何协同区域内的旅游景区一起营销成为闽台节庆品牌营销的最关键的问题。
2.要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协同营销。由于闽台两地的经济体制不同,政府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并且在节庆旅游举办的期间,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大量流动必然会带给投资企业市场波动,因此,两地政府应在政策制定、信息方面增强企业的营销信心,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协同节庆活动的赞助企业营销,扩展同活动赞助商的合作。
(五)保障机制协调化模式
协作开发闽台区域节庆旅游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投资、政府引导性投资资金有限,依靠市场建立多元化投资保障机制成为必然。闽台两地应共同建立节庆经济运行保障制度,降低节庆经济成本风险。同时要求两地按照“共赢”的原则建立经济运行保障制度,协调利益,并以此减少因为制度障碍而带来的成本。节庆旅游的长久发展保障来自市场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而非单方面的政府经济支持,台湾投资企业的支持能为闽台节庆旅游协作开发带来资金保障。节庆活动的投资企业冠名与赞助的目的是宣传自己,因此,作为节庆的组织者要考虑旅游节庆和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量,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旅游节庆的经济效益具有联动性,要协助企业设计好宣传的途径,让企业融入到旅游节庆的活动组织中来,共同打造品牌效应。并且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使节庆活动的经济运行和投资企业的长久经济效益在降低成本风险的机制下得到最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爽.浅谈闽台民间信仰文化与旅游开发[J].亚太经济,2003,(4):84-85.
[2]徐心希.闽台民间信仰的功利主义特点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12-118.
[3] 秦宝华,翁之光,加强闽台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措施[J].两岸交流,2000,(3):44-45.
[4] 袁书琪,郑耀星,等.论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对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J].亚太经济,2003,(3)∶73-74.
[5] 袁书琪.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亚太经济,2003,(3)∶69-72.
[6]张慰冰.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1997(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