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学特征

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1

【关键词】中医养生;养生误区;养生方法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古代医学经验与养生知识。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理念下,临床上利用中医理论针对人体进行养生,成为成为现代医学领域所广为关注的医疗保健方法,对于人体促进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功能,但由于个人认识理念及其他因素制约和影响,很多人在中医养生的方法与应用方面往往不能正确选择,以致于出现中医养生方法的误区,导致养生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分析中医养生的科学方法,意义深远。

1 中医养生的内涵特征

相对于人类生命个体而言,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采用身心养护方法,保持或增进人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行为活动。简单地说,养生就是采用有效措施保养生命。所谓中医养生,是指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方式对人体机能进行合理调养来增强体质、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从而达到保持生命机体健康活力和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行为活动。

养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财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现象,其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由于对人体生命认知的角度不同,中医养生在个体实践和体验活动中所体现的品德修养、饮食起居、医术药物等调理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中医养生,讲究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以及综合施养,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民俗、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2中医养生的常见误区

中医养生的方法方式很多,但由于个体思想认识存在差异性,导致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活动经常会形成误解而出现如下误区:

中医理论强调无病预防,讲究调理,倡导合理科学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心态,养生在于调和人体阴阳,疏通气血经脉,提高机体调适能力,保证人体健康。

受西医理论影响,很多人对于中医理论认识仅限于疾病的康复医治上,而忽视中医养生的预防调理功能,简单的认为中医养生就是利用中医药物治疗疾病,还有些人具有过于依赖中药治病的心理,一旦身体不适,就立即盲目服用中药治疗,轻视 “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导致自身机体免疫力降低。

中医养生具有个性化特点,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每个人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养生保健方法就会不同,进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但很多人在进补时虚实不分,盲目进补,过于注重食补疗法的功能,存在多吃补药利于健康的不科学观念。

3 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生命根本,中医养生需要立足于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以及持之以恒综合调养等原则基础上,进行科学养生。中医养生注重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体现了阴阳平衡及身心合一的健康观念,强调养生不可违背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注重形体养护,重视身心协调,主张 “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中医养生包括情志、食补、药物、气功、运动、针灸、按摩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养生时应不拘法式,因人、因地、因时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

3.1精神养生: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应注重个体精神方面的保养,注重情感疏导,避免不良心理情绪波动影响,在中医“形神一体”观念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静心寡欲、愉悦情志、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精神调养方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达到身心协调发展。

3.2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通过调整睡眠节律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增进人体健康的养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按照生物钟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保精固肾,调息养气,遵循春、夏、秋、冬四季令时的寒、热、温、凉变化来调节生活规律,做到养生与天时气候同步。

3.3饮食养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使人多病早衰。膳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合理调整人体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宜忌,科学营养成分的摄取搭配,日常生活中应定时定量适度饮食,加强饮食卫生和安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

3.4运动养生:人体机能需要经常运动来调节精力、强身健体,促进消化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运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和锻炼,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脏腑调和,以达到筋骨舒活,强身健体之功效。

3.5药物养生:人体在各种病菌侵入或者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针对不同病状采用药物服食也是中医养生的内容。在医治养生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适当把握药物服用剂量和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合理运用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补益药物,来延缓衰老,健身强身。

结束语:总之,当前医疗卫生保健理念下,依据中医理论进行强身健体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肌体的重要养生手段,中医养生具有个性化及多样化特征,养生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有效养生方法,避免曲解养生之道而导致养生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2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

药膳分会副会长

家庭制作药酒的关键点

盛酒容器的选择 与煎煮中药选用砂锅的原理相同,家庭制作养生药酒的容器必须确保不会与中药材、酒起化学反应,一般以玻璃、陶器、瓷器为宜,避免铁、铜、锡等金属容器,尤其不宜使用含铅较多的锡合金酒具,以免过多的铅溶入酒中危害健康。

药酒的澄清 药酒中的药材被基酒浸取时,药材本身的碎屑及一些黏附于药材表面的杂质会浸入酒液内。药材经基酒浸渍,其细胞破裂后,细胞中的蛋白质、胶质、淀粉等一些大分子物质沉淀于药酒液内,使其混浊。因此,家庭养生药酒在装灌之前,都必须澄清过滤,以去除悬浮和沉淀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药酒在常温下静置1~2个月,使其自然沉淀,取上层清液过滤后饮用。若在低温下静置,可加快沉淀速度,提高药酒的澄清度。

药酒的灭菌 制作药酒的药材必须灭菌,除了选用质量上乘的中药材外,还可将中药材放入75%的高浓度白酒中,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再按药酒制作方法配制。做好的养生药酒盛入存贮容器如酒瓶、酒具后,可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杀灭药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酵母菌及杂菌,既能保障养生药酒的安全有效,又有利于贮存。

养生药酒的特点

根据药酒的功能,药酒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药酒,如追风药酒、跌打损伤酒、风湿骨痛酒等;另一类则是具有滋补强身作用的养生保健用药酒,如当归酒、蛤蚧酒、参茸酒、三鞭酒、人参茯苓酒等保健酒。

1.养生药酒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为特点:养生药酒主要以补虚强壮、扶正祛邪、抗衰益寿、保健强身为主要目的,适用于生理功能减弱、紊乱者。

2.养生药酒主要适用于健康或亚健康人群:健康或亚健康的老年人宜用抗衰益寿、保健强身的药酒;而具有特定医疗作用的治疗用药酒,则需要在中医师的处方或在中医药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才能安全服用。

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3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视发展中医药,把握了医学战略前移的方向,强化了健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曹洪欣委员分析说,“但国内也存在着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现状,肩负着防治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突发性疾病的艰巨任务,而且目前规范化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尚未形成;另外,在如何发挥中医药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加快中医医疗养生体系建设

曹洪欣委员认为,应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体系,特别是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治重心下移、有效控制的目标。其次,构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机制,保障中医药在及时有效地防治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防治能力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体系。第三,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纳入国家疾病预防医学体系。

曹洪欣委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专栏,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推动中医知识普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曹洪欣委员也注意到,部分非中医专业的人士也做起了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目前这种非专业的“科普”宣传比比皆是,且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与理论指导,甚至常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谬误。这种现状不仅对指导养生保健无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由此,曹洪欣委员认为,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亟需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引导与普及,否则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根据公共卫生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基本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资源配置。”曹洪欣委员认为,这对调整优化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宣传必须专业化,宣讲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机制,杜绝非中医专业人员宣传中医知识与理论的现象,健全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

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研究专门机构,并迅速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陆续有产品问世。

曹洪欣委员认为,证实疗效、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设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是有效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目前在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医药领域,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曹洪欣委员建议科技部在加强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把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保持中医药原创优势与中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学起源、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方法论特征以及“大医精诚”的伦理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原始动力。

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4

关键词:四川;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策略

一、引言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项目为特征,满足旅游者追求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和逃避工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最近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热点。关于养生旅游,伯尔尼大学休闲旅游研究中心提出:“养生旅游是指以维护健康或促进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移动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夏威夷养生旅游组织提出:“以追求身体、感情、精神、灵魂平衡和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我国学者周刚(2008)提出,养生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是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景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的一种旅游活动。这里的养生是泛指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在世界养生旅游繁荣发展的同时,在差异化特色化与市场的认同原则的作用下,我国学者达成共识认为中国养生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应该为中医药养生旅游。

关于中医药养生旅游,田广增(2005)认为中医药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以各种医疗和健身方法、药材观赏、购买和使用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张群(2006)认为作为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的中医药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项目,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张春丽(2009)对杭州中医养生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康保苓(2009)对浙江省疗养旅游的深度开发研究中提出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多样化。孟晓翠(2011)认为河北省发展养生旅游的重点在于结合中医药理论中的四季养生。笔者认为中医药养生旅游应以传统中医药养生学为依据,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一元论、天人感应、整体恒动观等,由温泉、森林、海滨、盆地、草原、民俗资源、医疗医药资源等构成吸引力载体。在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研读相关中医养生基础著作后,总结在做《米易县健康养生产业规划》时的一些经验,笔者提出一些自己关于发展四川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看法。

二、中医药养生基础理论与旅游发展

1.以情制情理论与旅游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当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根据情志之间存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激发相应的情志来制约、克制、借以协调情志,恢复或重建精神平和的状态。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阐述了这一方法:“悲可以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制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制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侮辱欺罔之事触之;思可以制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奇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试听。”据此,我们了解到: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的原理。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可以根据不同旅游者最近的情绪状况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比如思虑过度的游客,我们可以带他参观岳飞墓,了解秦桧与岳飞的故事让他产生怒气,又比如最近易怒的人,我们可以带它游览汨罗江,了解屈原的故事,产生一种悲伤的情绪,再比如最近高兴过度的游客,我们可以带他游览鬼屋或者参加蹦极、坐过山车等刺激娱乐,产生一种惊恐的情绪。这样,情绪的调整可以使游客恢复一种健康的状态。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情绪会对不同脏器有所伤害,根据不同游客的情绪,我们在搭配游客饮食的时候也可以有所注意。

2.四季养生理论与旅游

春季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养生有很多注意。我们以《黄帝内经》为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容……以使志生,生而勿杀,杀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又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告诉我们在春季只能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才符合“春生”之意。所以春天一定要心情舒畅,最大的忌讳是“怒”。《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这告诉我们春天在旅途中要稍微多吃辛辣或者甜味的食品,不宜吃酸的东西。中医理论推荐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打球、跑步、放风筝等。除此以外,文中还告诉我们春天要晚睡早起,多沐浴阳光。并且春季阳气始生,乍暖还寒,《千金要方》告诉我们要“下厚上薄”,逐渐褪去衣物。

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5

【关键词】园林式 人性化 环境心理 旅游养生 医疗旅游目的地

1 背景

1.1 时代背景

随着医疗旅游和健康管理产业的逐渐兴起,人性化的医疗园区或开始成为旅游目的地。人们开始在各式疗养院中做各种医疗检查,并安心享受自然,疗养身心,旅游与养生相结合的新式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具有专业性疾病治疗、疗养、养生和休闲的医疗园区在转型时期的新形式下运应而生,甘肃省武威市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标志着国家重离子辐照技术的实质性建设将在武威率先应用于临床。依托该项新型科技技术,在生态和谐的前提下,规划以重离子中心园区为核心、集专科医院、大型公园、溪谷生态康复社区、中医理疗养生中心为一体的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医疗卫生园区。

1.2 病人心理

针对医疗园区中的肿瘤医院,由于肿瘤具有病程治疗时间长的特点,所以约有90%以上的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肿瘤中的癌症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癌症发生、发展或抑制。 缓解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当前肿瘤医院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使其身心轻松平和并且愉悦放松,感受来自自然和人文的关怀和爱护,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3 规划策略

3.1策略一:隐

在园区内的多个区域设置地势起伏的微地形,山水相依,崇尚自然,一池三山,诗情画意。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四合院建筑分布在山水相依的各分区中,若隐若现。各个区域皆具有微地形,生态型缓坡结合与贯穿园区的水面营造的临水开放空间,共同构筑出趣味的生态环境。

3.2策略二:灵

充分运用“开合聚放”的传统理水手法,引水进入肿瘤医院、大型公园、溪谷生态康复社区、中医理疗养生中心等区域,挖地成池。在整个园区中心设置生命之湖,使得各区域都能充分利用到优质的湖景景观,在肿瘤医院面朝生命之湖的区域打造高质量的湖景治疗区,并将湖水渗入医院中心景观,形成引人入胜的休闲环境。医院住院区拥有全景湖景视野,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身心的放松。

3.3 策略三:畅

绿色人性化环路顺应地形连通各个分区。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公共停车场,分布在各区域主要入口附近。在园区中设置参观流线、医技流线、工勤流线等三条特色流线来区分园区中的各种交通流线,使得各流线人群互不干扰。

参观流线主要针对来园区参观访问的交通,以满足公交、电瓶车及换乘为主。沿参观线路设置了青少年科普基地、国学讲堂、日光沙滩、等活动项目供参观人流访问使用。医技人流主要是医护人员通勤交通,以满足小汽车交通为主。沿医技线路设置了肿瘤医院诊疗区、重离子中心治疗室、临水养生四合院、山林公寓式疗养园、中医理疗馆、中医养生馆等治疗理疗养生活动。工勤流线主要为后勤服务交通,以满足小型货运车辆交通为主,工勤流线附近设置了后勤服务中心 、家庭医疗陪护、理疗护士站、中药材加工等工勤服务项目。

4 功能划分

4.1 肿瘤医院诊疗区

该片区位于荣华大道以东紧邻中心生命之湖。肿瘤医院属于专科医院,门急诊量相对不多,各区相对独立,联系方便,路线简洁便于提高效率。门诊区在设计上更强调医生和病人一对一的服务,诊室趋向小型化,在医院区设置商业设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生活需求。

面朝生命之湖打造高质量湖景治疗区,为病人营造出开阔放松的医疗环境。生命之湖的湖水渗入医院中心景观,在区域景观延续的同时形成医院景观引人入胜的休闲环境。打造出园林式肿瘤医院诊疗区。诊疗区建筑采用中国四合院的组合方式,主体建筑层数为3-4层,一般由几进院落组成,周边以连廊相连,创造出即规整又灵活的人性化内院尺度。住院区设置临景观公园住院病房,拥有全景湖景视野,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身心的放松。

4.2 生命公园

本片区为园区的中心景观活动区域,依托生命之湖为景观核心布置各项活动用途,并为周边区域创造出优美的环境借力。生命之湖周边打造出具有地域风情的日光沙滩,并在微地形上塑造当地特色沙丘提供沙丘微坡活动区

正对生命之湖设置园区的主要出入口,出入口正对健康大道,并塑造丰富的景观活动喷泉及悬壶济世湖景雕塑,将活动引向生命之湖及湖心岛并延续至重离子中心建筑,塑造出具有标志性及地域特色的景观活动轴线。

4.3 溪谷生态康复社区

位于园区最东侧的依山临水休疗养养生园区拥有优质景观微地形,被水环抱的临水独栋四合院疗养屋,依水而栖,轻盈古朴,周边有日光沙滩。北侧的山林公寓式疗养园随着山势起伏而栖,隐约在树林之中,若隐若现,建筑从1-3层依地势而变化,该社区配套护士站、室内体育场、室外网球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此区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建筑屋顶以暖灰褐色为主,墙面米白色与水面交相呼应。建筑与环境地势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本区域为肿瘤康复病人、疗休养放松人士及医疗休闲旅游游客提供多种需求的中长期养生居所服务。

4.4中医理疗养生中心

本区为医疗旅游提供各种服务,设置中医理疗、疗养、养生、康复中心、展示馆、中医健康体检中心等项目,主要包含有职业病的防治等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武威市特色医疗旅游目的地。

滨湖四合院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家门口湖水的独占性,力求提供一个完美的休疗养景象。围绕湖水开发区域打造唯一的高品质的精品酒店和豪华水疗中心。综合颐养宾馆会议中心坐落在半岛之中,设置养生道场、国学讲堂、顶级SPA体验等养生项目。通过水上廊道与自然养生会所和中藏医院进行联系,为游客提供完美的休疗养景象。

5 总结

转型时期更人性化、更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愈渐体现。通过舒心减压锻炼,利用环境优美的花园缓解病人心理上的负面情绪,通过药物治疗到心理健康与环境融合的新健康模式,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因素追求纯天然的治疗方式。

新型医疗园区有专业医院、疗养园、中医药颐养中心及公园的混合功能、综合载体,规划从城市文化背景、经济特征、现状条件、服务人群心理、时代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努力创造一个以人为本、以医疗为核心的综合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现代医疗园区。

参考文献

[1] Yamane K.Roles of daily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QOL for elderly adults[J].People-plant Relationships,2003,3:19-22.

[2](美)约翰・西蒙兹著.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中医养生学特征范文6

冬天的季节特征,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寒”,所有的自然特征都表现出了这个“寒”字:白昼短,黑夜长,日光少,可以说是寒;树木萧萧,百草凋零,可以说是寒;天冰地冻,万物蛰伏也可以说是寒。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冬天何以会寒呢?为什么季节的变化总是由暖到寒,然后又由寒到暖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这样的变化与我们养生又有什么关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万物推陈出新,欣欣向荣;夏天繁荣秀丽,万物华实;秋天硕果累累,万物成熟;冬天地冻天冰,万物闭藏。

中医理论认为,太阳的光明就是天地的阳气。冬天,太阳的光明收藏起来,是为了来年春天的生发,夏天的繁荣,秋天的收获。从自然的角度来讲,“寒”只是冬天的外部特征;从万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来讲,冬天的闭藏,意味着为来年积蓄能量。

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一样,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到了冬天就闭藏起来了。自然万物也无不围绕四时季节变化而变化,无不遵循自然规律而生生不息。

人作为万物之灵,更应该懂得自然变化之道,顺应天时,以提高生命质量。太阳光的变化是自然变化的主要特征,而人则以阳气的变化作为生命兴衰的特征。少时如初生之阳,生气勃勃;壮年如日中天,光芒四射,但同时开始转衰;及至老年,阳气衰弱,身体机能全面下降。因此人的自然生命周期,实际上是阳气变化的一个周期。而每年四时季节的转换也就是每年阳气变化的一个小周期。和自然界一样,人体的阳气,春夏旺盛于表,秋冬藏伏于内,这就是人体特征和自然特征的同步一致。

综上所述,冬天的特征我们可以用“闭藏”二字来概括,人体的阳气也是一样,在冬天里的特征也是闭藏的。懂得天时的人,会养生的人,知道冬天的养生之道就是闭藏养阳之道。

二、冬季的养生规则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是这样论述冬季养生的:“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泻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规则的大前提就是“闭藏”,违背了闭藏之道就是违背了养生规则,遵循了闭藏之道就是遵守了养生规则。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日常生活的起居习惯、饮食习惯、养生锻炼方法、情志特征都一一归纳到冬天阳气闭藏这个特征上来,那我们就不会错。我们怎么样理解冬天的闭藏呢?闭藏是向内的,就好比储蓄,冬天里不断往银行里存钱,来年的开支就可以应付自如;也好比一个水库,你冬天里把水贮满,来年的春种秋收你就可以收放自如。可以说,只要冬天里“闭藏”的这个规则遵守了,来年生命蓬勃的物质基础就具备了。

三、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就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这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9点睡觉可能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但是我们讲养生就是讲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什么?就是白天长,黑夜短,你就晚睡早起;白天短,黑夜长,你就早睡晚起。可谓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从阳气闭藏这个角度来讲,早睡晚起就是让阳气能够充分闭藏。白天人体活动的时候,阳气是处于消耗状态的,晚上睡觉的时候相对来讲是静态的,阳气处于闭藏状态。因此,冬天的睡眠时间相对于其他三个季节要长,不可一味地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晚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等日出起床为宜,二是不要过早起床锻炼身体。冬天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天黑早,阳气收藏早,因此早睡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因此晚起可以固,此谓冬天起居顺应天时之道。

2.冬保三暖

《黄帝内经》讲冬天要“去寒就温”。冬保三暖的内容包括头暖、背暖、脚暖。一方面,阳气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很多人一到冬天双脚就像冰块一样冷,还容易头凉、背凉、头痛、背痛。因为在人体中头和背都为阳,阳气不旺的头和背容易凉、痛。肾阳不足的人因为缺乏推动心血管的能量而缺乏足够温热的血液温暖四肢导致手脚寒凉。另外一方面,人体这三个部位若总是寒凉不暖的话,也损伤人体的阳气,导致恶性循环。

3.无泄皮肤

无泄皮肤的意思还是围绕着闭藏阳气而言。中医认为,冬天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而不利于其闭藏。那么围绕“无泄皮肤”这个规则,我们有很多生活起居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

首先就是运动。冬天最好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就是“无泄皮肤”的运动方式,简单点说就是不出汗的运动方式。

一般来讲,体育运动的时候阳气是向外泄的,而冬天里,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应该是往里面收藏,因此,冬天里不宜剧烈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总的来说是以“无泄皮肤”为度。

4.惜精养神

中医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有着良好的影响,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多都会伤神。所有不稳定的精神情绪都会伤到人体的脏腑,“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情绪失常会带来脏器的失常。《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忧悲愁郁,伤肺而亡;《三国演义》里面的周瑜,也是由于心胸褊狭,既忧且悲且怒,尽管何等雄姿英发,英雄了得,也奈何英年吐血而亡。因此情绪稳定,实际上是一种“神补”,即稳定的精神状态可以补益人体。当然,现代医学有一种病名叫做冬季忧郁症,一到了冬天人就无法提起精神,集中精力,或者焦躁或者特别容易疲劳或者精神忧郁等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难以用精神来调节了,因为这是脏腑失衡的外在表现。冬天里肾气不足、肝气不舒的人容易悲郁,这个时候养肾调肝,就能够使其情志正常。

四、冬季养生进补和调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