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1

1.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都不够重视农业中植物的保护,这跟农业自身的特点有关。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农业的发展受天气的影响很大,这也使人们一直有靠天吃饭的观点。在环境面前,一般人们感觉到的是能力不足,所以,在遇到植物被破坏的情况时,人们也只能够听之任之,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1.2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农业虽然起步很早,但是在植物保护方面起步却比较晚,因此,在植物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执法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显得比较落后。在植物受到破坏之后,很多相关部门才开始采取措施,这种做大大降低了植物的产量,最终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设施农业植物保护常用技术分析

2.1加强领导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农业植物保护的过程中领导力度非常重要,因为植物保护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作用。对此,领导应该重视农业植物的保护,尽快健全植物保护制度。在具体的植物保护过程中,领导者应担负起农业中植物保护的主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上,领导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在进行植物保护的过程中强化领导的带头作用,那么就能够有效促进植物保护相关工作的进展。此外,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也是植物保护阶段必须要做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法制社会,法制代替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进行农业植物保护时,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实际上,这对于很多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农业中植物保护的相关制度,应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对于植物保护各个阶段的主体都用法律形式做出相关的规定,以便之后出现重大事故时能够做到赏罚分明。

2.2运用科技手段对植物进行保护

现代社会,科技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植物保护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植物都已经可以借助农药的方式进行控制,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药滥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从而植物生产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因此,利用高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措施,大大提高植物保护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3加大植物保护的投入

植物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我国的民生,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国家应加大农业植物保护的支持力度,增强涉农基金的投入。增加在农业植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还应健全各地植物保护站的硬件设施,因为我国的植物保护站历史悠久,条件比较简陋,实验设备极度缺乏,很多设施都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植物保护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中对于植物的保护工作。由于植保站硬件设施落后,导致植物保护站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农业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现在正面临的瓶颈。所以,加大对于植物保护的投入,将会对植物保护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结语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植物保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式之下创造了新的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懂得植保专业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整体把握,制定环保、高效、全面、系统的防治策略,不能为了防虫而治虫,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2]。为此,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3]。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类人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过专业重组,建立了由农学和植保2个专业组成的农学院,使本校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植保专业近年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广东植保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农业部门、植保站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传统就业单位需求由大变小,而非传统就业市场却在悄然兴起,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招生规模由萎缩转变为扩张,招生与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业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方向设置,植保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必须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对植保专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专业方向就近延伸

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地植保站和农业部门工作,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而且就业需求也比较大,一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将专业进行细分。而且社会就业市场对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反映都比较满意,说明该校植物保护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传统专业农业类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更高级更专业人才转变,因此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毕业大潮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外,本系在2000级专业方向设置上作出了调整,决定除保留一个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外,新增一个植物保护专业城市植物保护方向。

与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城市植物保护培养的目标有所改变,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城市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公园及物业小区、文物及图书档案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具备城市植保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植保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为城市绿化和卫生建设输送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拓宽了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自加入WTO至今,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与世界各国商品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跨国的货物运输将会增多,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检查把关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各地海关港口及动植检等有关部门所肩负的任务会加重,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为了使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延续地更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两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校申报了2个新的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

由于扩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动植物检疫方向仍然在积极准备和筹办之中,还没有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2010年将实行分步走的战略,先集中精力筹建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并向学校提出了申报。

2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为了配合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对植保和城市植保2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作出新的调整。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不做调整,只是在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继续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做些调整。为使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农药厂家和销售部门的工作,提高竞争力,增加了一门农药销售学。考虑到果、蔬、花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病虫种类多,从2001级开始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同时要求本系的教师,尤其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原有教师要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往以稻、麦、玉米等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局面已逐渐变成由果树蔬菜、花卉苗木、园林草坪以及经济油料作物与之并存的新的农业格局的转变,不断提高课程实用价值。

对城市植保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了园林植物栽培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城市植物病理学、城市昆虫学、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昆虫饲养技术与应用和资源昆虫及利用等一些与专业方向有关联的新的课程。

在院系重组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果树、蔬菜、园林草坪、观赏花木等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充实和完善到植保教材中,并逐渐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要配有完整的实验实训指导、实物标本、图示、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查,在完善两专业方向设置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以为正在申报的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方向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 李平.中学体育改革初探[J].新西部,2009(12):215.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但是还有大量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食物种类,对于稀有的品种和风味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逐渐走向人们的餐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在人们饮食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满足这一趋势的主要途径,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前景。

野生植物资源也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更多的具有原材料价值的野生植物将会被开发,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时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好的观赏、绿化和旅游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绿化美化要求的日益增长,野生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更多的被人们发现,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常规植物资源不能根本治疗人类疾患的时候,就需要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大范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潜在药用价值也会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人们对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保护意识还很淡薄。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哪怕是一种的野生植物的形成也需要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毁灭却是很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大部分野生植物资源的灭绝都是因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部门对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相应的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保护管理部门的人员不到位,致使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而很多的物种被过度的采挖,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正濒临灭绝,甚至其中的一些物种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发展对策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目的就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力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的平衡。野生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了使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得到不断的扩大,就要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对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各地区也要充分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的措施,使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重视对于保护区的认识,力争强化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工作。将保护区的建设和相应的保护机制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机制。

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至关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4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个,国家级171个,面积达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44%左右。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9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处,总面积1.0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3%。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00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中国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极大提高了我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20多项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开展全国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然而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扩大,但“质量”提升却相当滞后。【1998】1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指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片面强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全国1/3的自然保护区尚未建立管理机构,基本上处于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的状态;一些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表现为体制不顺、管理不力、经费不足等许多矛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有关的法律条文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和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把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资源完整地保护起来,避免人类的直接利用,这就限制人类一些眼前利益。在现实生活中,要顺利地达到这一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涉及各种利益的冲突,如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大局利益、自然保护区利益(代表国家)与社区居民利益、自然保护事业与其他事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自然保护区立法首先是保护国家利益,当然是不影响其他利益的前提下、是渐进式的,因为认识自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是渐进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与现实冲突非常明显,特别是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严格的法律保护之间,如《森林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严重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说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问题,但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哪一级政府安排;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有关分区管理的条款规定,可以在实验区开展一些经营活动,有利于缓和社区矛盾,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更有利于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为此,如何根据实际,完善《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纵向的分级管理体制

针对自然保护区点多面广、地域偏僻、条件落后的实际,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体系更显得迫切和重要。这种“虚拟”的管理体系是充分利用数字高速公路建立的能够下达指令、信息反馈、建立数据库、又能对社会开放、让公众参与的网络信息系统,只要一台服务器,各保护区为网络终端,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指令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即时到达各保护区,各保护区也可以即时汇报工作。况且,我们现在资金紧缺,没有必要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济汽车、乘火车去参加一个培训和几个小时的会议,因为这个系统为大家开通了网上培训系统和会议系统。同时,各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为自己建立档案(需要保密的文件资料可加密打包,单向传输),网上开展的资源调查,为建立全国的数据库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社会开放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宣传教育任务,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

三、认真编制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规划》是每个自然保护区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具体方案。方案的制订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要结合保护区和社区的实际。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必须合理划分三个功能区,把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致力于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同步发展。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选择不破坏自然资源又可重复利用资源的项目。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浙江松阳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03-01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木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繁殖材料,是森林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松阳县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有一定基础,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全面了解松阳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根据省林业厅的部署和有关要求,自2006年9月开始,进行了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并对其中20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原生树种的数量、分布、保存原因及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对策,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自然概况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是浙江省九大林业重点县之一,北纬28°14′~28°37′,东经119°10′~119°42′,与丽水、云和、遂昌、龙泉和武义相邻,总面积1 401km2。地形属丘陵山地,境内1 000m以上高峰225座,最高峰箬寮岘海拔1 502.3m。岩石以凝灰岩、花岗岩、片麻岩和火山岩为主,黄壤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17.7℃,1月均温5.3℃。绝对最低温 -9.7℃,绝对最高温40.1℃,10℃以上年积温6 024℃。雨量充沛,年平均水量1 532mm,年相对湿度79%。自然条件优越,林木种质资源丰富。

2松阳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

通过野外调查,对松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统计,共有原生树种84科262属648种,对其中20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原生树种的数量、分布、保存原因进行研究(见表1)。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1],松阳县20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原生树种中占此名录的野生植物有2科4属5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1科1属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榧树、长叶榧、白豆杉和长序榆4种。

3松阳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可作船舶用材的有榧树、亮叶水青冈、米槠等;可作高级家具及工艺雕刻用材的有闽楠、红楠、南方红豆杉等;可作建筑用材的有长序榆、南方铁杉、小叶青冈等;可作乐器的有白豆杉、浙江红山茶等;可作工艺用材的有长叶榧、闽楠、百日青等。可作园景树的有浙江楠、红楠、乐东拟单性木兰、台湾冬青等;可作庭荫树的有白豆杉、红楠、细柄蕈树等;榧树为著名干果和重要木本油料;南方红豆杉(种子出油率达69%)种子香脆可口,可作高级食用油;长叶榧的种子可食用并榨油。

4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宣传,明确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目的、意义,使种质资源的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依据《森林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禁伐优良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对滥砍盗伐林木的破坏分子依法及时给予行政处罚。对肇事者依法惩处,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繁育技术研究,加大良种选育、引进、推广力度,找出扩大种群的最佳方法,加快新品种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保证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5参考文献

[1] 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1999(5):3-11.

[2] 胡绍庆,丁炳扬,陈征海,等.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J]生物多样性2002,10(1):15-23.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植物检疫;现状;对策;云南江城

中图分类号S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97-02

农业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源头上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有力手段,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产地检疫是我国对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尤其是调运种苗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植物检疫机关在植物或植物产品调运前,由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或生产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和必要时的监督除害处理,并根据检查、检验检测和除害处理结果出具证明的过程,调运时只要凭产地检疫合格证即可换取植物检疫证书。

江城县地处云南省南部,普洱市的东部,位于北纬22°19′~22°56′,东经101°13′~102°19′,其东与红河州的绿春县为邻,北与墨江县隔江相望,西北与宁洱县和思茅区相连,西与版纳州的景洪县和勐腊县毗邻,南与老挝接壤,东南与越南交界,其中中老国境线长116 hm,中越国境线长67 hm,江城素有“一眼望三国”和“鸡鸣三国”之美誉,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2 207 m、最低317 m),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居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3.8~26.9 ℃,年降雨量2 400 mm。国土面积3 436 km2,总耕地面积61 992 hm2,其中水稻3 513 hm2,水果320 hm2,玉米7 533 hm2,甘蔗2 980 hm2,茶叶9 820 hm2,蔬菜2 440 hm2,咖啡1 440 hm2,橡胶23 467 hm2,香蕉4 513 hm2,其他作物5 966 hm2。

因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适宜种植繁育多种植物及幼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发生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尤其是橡胶、咖啡和香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大量种苗需由外地调入,另一方面需向外调运的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1农业植物检疫现状

1.1明确植物检疫的内容及范围

《植物检疫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本辖区的原种场、良种场、苗圃以及其他繁育基地,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植物检疫操作规范》实施场地检疫和调运检疫[1]。

2005年以来,江城县植保植检站对茶叶、咖啡、甘蔗、水果、香蕉等苗木繁育基地进行场地检疫,抽样调查面积不小于种植面积的10%;对定植于大田的水果、香蕉和咖啡等作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田间检疫,抽样面积不少于种植面积的5%;对引进种植的作物品种进行跟踪调查、观察,在场地检疫中如发现危害严重或者新的有害生物,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扑灭和处理。如发现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按国家规定的上报程序和取样送检程序及时上报和送检,对外调农产品凭场地检疫合格证给予办理相应的植物检疫证书。

1.2植保植检站依照《植物检疫条例》履行检疫职能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近年来,江城县植保植检站(江城县农业局直属站)认真贯彻实施《植物检疫条例》,强化植物检疫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采取以会代训,张贴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2]。在经费少、人力少、交通不变和检测设备缺乏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相关田块进行场地检疫,从源头上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为该县农业生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1.3加强产地检疫,做好调运检疫服务工作

产地检疫是调运检疫的重要依据,而调运检疫是产地检疫的有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大多数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寄生植物生长期间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而对引种种植的原场地进行调查和检疫,是掌握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和分布的最有效方法。随着国家一系列扶农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经济调整,江城县近几年兴起有特色、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种植,如茶叶、咖啡、橡胶、香蕉、南瓜和蔬菜制种等,县植保检疫站对这些种植的农作物在生长期进行田间调查,掌握植物检疫性有害和其他危险性病虫害发生及分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和传播蔓延,并凭产地检疫合格证书为外调相应农产品的客户办理植物检疫证书。

1.4植物检疫取得一定成效

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的基础,是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农产品调运安全的重要措施。2010年全县实施产地检疫29 046 hm2,办理调运检疫证书126份1 512 t。通过植物检疫,从源头抓起,及时发现和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传播和蔓延扩散,减少危险性病虫草传播危害,为农业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对植物检疫意识不强

《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建立植物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试验、推广的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植物检疫对象,植物检疫机构应对这些繁育种植基地实施产地检疫。但由于社会对植物检疫工作认识不一,部分制种或种苗繁育基地未申请进行产地检疫和办理植物检疫证书。

2.2植物检疫覆盖面积不够大

全县主要对茶叶、咖啡、香蕉育苗基地及其大田生育期进行产地检疫,但部分育苗基地因未申请登记而出现漏检现象,对一些大宗农产品也未进行产地检疫。

2.3违规调运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种作物种植基地不断扩大,如香蕉种植由2009年起步发展至2011年的4 513 hm2;茶叶由2005年的4 667 hm2发展到2011年的9 820 hm2;咖啡由2005年的200 hm2发展到2011年的1 440 hm2;橡胶由2005年的1 440 hm2发展到2011年的23 467 hm2。大部分种苗繁育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未能及时主动向植物检疫机构申请产地检疫,调运种苗和产品时也不办理检疫手续。同时,经2010年对62户香蕉苗调入户核查(均按执法程序做询问笔录、备案),61.25%的户主均未办理植物检疫证书。综上所述,违法调运种苗和农产品现象较为突出。

2.4植物检疫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广泛

农业植物检疫的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宣传范围不够广泛,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植物检疫是从源头上杜绝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意识不强。

2.5植物检疫执法力度不够

植物检疫的操作性不强,操作程序不完善,对种苗繁育单位未申报检疫如何处理,检疫法规没有明确规定[3]。植物检疫执法缺乏强制性措施,全国、全省植物检疫未形成合力,也没有准入机制,未经检疫的种苗和农产品能自由流通,受检对象没有形成自觉申报和自觉接受检疫的意识。此外,植物检疫执法成本过高,操作难度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植物检疫的执法效率。

3对策

3.1做好年度植物检疫工作计划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工作,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植物检疫指导,指导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程开展检疫工作,规范植物检疫制度,规范办事程序[4]。

3.2进一步加强植物检疫宣传

植物检疫法规是开展检疫工作的依据,也是开展植检工作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做好《植物检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法制宣传日,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悬挂标语、发放科普材料等工具和手段,认真做好植物检疫的宣传。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和沟通工作,不仅要让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识、支持植物检疫工作,增强植检意识,而且能自觉遵守《植物检疫条例》的相关规定,提高广大群众的检疫自觉性。

3.3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管理办法。依照《植物检疫条例》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植物检疫。继续抓好香蕉、茶叶、咖啡等作物种苗繁育及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场地检疫工作,加强与各生产单位的联系,指导生产单位做好常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促进植物检疫工作规范有序实施。

3.4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的学习,提高植物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5]。对繁育种苗的单位不申报检疫和不通过检疫调入种苗和农产品的单位或个人,按相关法规严格处理。主动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对辖区的种苗繁育单位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登记入档,主动上门服务,支持和指导他们进行品质、抗性的田间检验,严格植物检疫操作规程。

4参考文献

[1] 植物检疫条例[EB/OL].(2005-08-06)[2011-08-09]..

[2] 植物植检条例实施细则[EB/OL].(2005-08-06)[2011-08-09]..

[3] 农业部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行政执法教程[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