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旅游的背景

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1

关键词: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旅游;浙江

中国旅游研究院1月10日的《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4)》显示,2011年我国旅游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具体而言,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虽然2011年国际环境非常严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但是旅游经济总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等的转变,人们对旅游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从对旅游企业服务高要求转化到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高要求上去。另一方面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近几年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在政府部门旅游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且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各地先后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10年9月,由桂林市旅游局与多家信息企业合作建立的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2011年9月,泉州市旅游局、清源山风景区管委会及福建移动泉州分公司共同建立的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2011年12月,《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正式颁布,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中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建设中的第一条建设任务。各地对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关注愈加提高,纷纷提出了建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任务。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2年1月颁布的《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三年建设指导意见》把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作为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三年建设内容和任务之一。

虽然政府对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很高,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只有少数学者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进行过探讨。吴露岚等分析了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1];李爽等以厦门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2];徐莉分析了青岛市旅游公共服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3]。可见,学界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研究十分匮乏。

1.1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概念及内容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指为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基本信息、旅游产品促销信息、旅游安全信息、公共环境等相关信息服务的需要,及时将开发加工好的信息产品以游客便捷的形式传递给相关旅游者[4]。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实现了旅游供给者和旅游需求者之间的对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发展。从供给角度看,行政管理、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通过旅游政务网、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等网络,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咨询设施,以及交通引导、接待设施标识等各种旅游标示,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促使潜在的旅游者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者,而且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以及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此外,通过对旅游结束后信息的分析,不仅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而且改进旅游目的地的服务。

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活动异地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涵盖的旅游网络信息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解说系统服务等恰好满足了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

1.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纷纷建立了旅游政务网、旅游信息网和旅游海外网站,增设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亭以及旅游信息触摸查询一体机,开通了旅游服务热线。但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

1.2.1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信息化程度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旅游网站的建立在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信息化程度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从政府到各景区(点)的官方旅游网站,主要以旅游新闻和介绍旅游景区(点)的传统媒体功能为主,旅游网站的专业性不强,行业特点不突出,功能单一,缺乏特色和互动。旅游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相对滞后,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形成网络经营,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自助游、自驾游的需求。

1.2.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整理力度差,数据共享程度低。

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在建立自己的旅游信息网时各系统自成体系,各旅游网站的建设没有相同的设计思路,并且向旅游者提供信息时没有注意整体效果,这不仅导致相互之间信息渠道不畅,极大限制了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也不方便信息的查找。此外,在已开发的旅游信息资源中,不注重网站信息的时效性,“静止”的信息多,不断更新的信息少。

1.2.3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已经举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以最直观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各种出游信息;二是建立信息咨询系统,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热线等等,为游客提供面对面近距离的服务等;第三,建立解说引导系统,实现交通、接待的引导,以及环境解说。但是我国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存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英国的旅游信息中心免费提供至少上百种旅游单页或折页信息,内容涉及旅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多种语言的电话咨询服务,并根据每个月的特殊盛事、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更新咨询服务中心的电视节目。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咨询服务中心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美国国家公园充分利用高科技,建立并适时更新数据库,为游客选择出行时间、准备出游装备等提供详实的参考信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和公众会对旅游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升级,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深刻变革,为我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 智慧旅游

2.1 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通过“智慧”的旅游管理平台,利用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旅游的集约化、智能化、统一化的管理,提高国家对分散的旅游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扩大旅游产业所涉及的服务业领域,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行、游、住、食、购、娱”相关产业联动式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各类旅游资源中敷设多种类型的传感设备,用于感知旅游资源的ID、属性、状态、位置等各类信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神经末梢;采用最先进的无线传感自组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结合,用于传递各类感知或控制信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传入/传出神经网络;结合GIS技术、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与商业智能技术,整合各类感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等加工再利用过程,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大脑[5]。

“智慧旅游”借力“三网融合”发展契机,实现了“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该体系让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通过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完成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2.2 智慧旅游的推广完善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是满足旅游者旅游前、旅游中以及旅游后的信息需求的一项服务,而智慧旅游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基本功能,两者在服务游客信息需求方面目标一致。但现阶段,我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智慧旅游的出现,将景区、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打造一个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弥补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信息化程度低、资源利用不充分、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智慧旅游的推广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1)建立了完善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与咨询系统,旅游咨询作用愈加强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

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使旅游公共信息全面性、整合性增强;以应用信息技术强化旅游服务业的特色优势,实现自动化服务、柔性化服务、定制式服务,提升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以“三网”为媒介,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全景式、全天候、个性化的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智慧型旅游服务,使得信息查询的便捷性、多样性增强,随时随地完成旅游咨询。

2)满足旅游体验的个性需求。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目的地资讯网站、目的地移动门户、旅游服务热线、旅游咨询中心等标准化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建立使得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加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信息的基础需求得到一定的保障。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在线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正在快速发展,虽然旅游消费的内容还是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但是自助游比例增加,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如何去满足这部分新兴需求,同样离不开自身的现代化,从技术层面说,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实现“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将是从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的“推手”,同时也是现代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产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普及,使得旅游者更偏向于使用这些个性化、超便携性媒介,实现随时随地上网、随时随地查询。当4G时代到来的时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目前还未知的超便携终端,其普及程度将非常高,届时,游客通过这些媒介满足旅游公共信息需求的要求更大。旅游者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终端工具,完成网上旅游咨询服务,如查询观光信息、网上预约和网上淘宝服务,还可以订制私人旅游线路,合理安排个人日程,最大化地利用旅游时间,满足游客个性需求。旅游景区的智慧化运用,也将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旅游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消费,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导游讲解语种、讲解风格、讲解深度等,旅游者借助虚拟辅助系统能够全面、直观、深入地进行旅游体验。旅游者与智慧景区系统不断地进行信息互动,进而使景区服务形式和消费内容不断创新,旅游者每次到来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乐于重复消费。

2.3 提升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管理水平

智慧旅游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智慧旅游将通过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旅游信息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智慧旅游依托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数据积累和分析体系,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智慧旅游还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增强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3 浙江省智慧旅游开展的情况

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为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各地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2011年岁末,浙江省12301旅游服务热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旅游部门在此次会议上提出,将用两年时间,建设覆盖全省的旅游咨询网络,实现游前咨询顾问、游中实时求助、游后投诉受理,全面提升浙江旅游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浙江正以智慧旅游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加快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浙江多个市县正以信息技术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智慧旅游”建设可谓百花争艳。浙江作为旅游发展的大省,在智慧旅游的推动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1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途径越来越多

在浙江,智慧旅游的推广丰富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途径。2011年,象山县旅游部门提出了“一部手机带你玩转象山”的口号,“I Travels 象山”手机导航目前已正式上线运行,该导航软件可在游客的智能手机上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旅游目的地一切信息,为游客提供导览、导游、导航等服务,并实时更新象山旅游的动态新闻和旅游信息。除此之外象山正深入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游客来这里不用再翻地图,只要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如何坐车最方便、哪里的菜最合口味,全面获得免费旅游服务。

杭州“智慧旅游”已经初具雏形,近百台旅游信息触摸屏早已在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旅游咨询中心等地“上岗”。触摸屏可与游客实时互动,比现在提供的静态信息更人性化、个性化。

2011年10月,温州推出旅游目的地资讯网,并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开发旅游信息查询触摸屏;借助手机终端,和中国联通开发了“乐游游”温州智慧导游软件,和中国电信开发了“温旅通”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3.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便捷性越来越强

舟山、奉化打造的无线网络覆盖,使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越来越便捷。目前,普陀山和朱家尖已完成了“无线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无线城市的建成,将为这些游客和商务人士在普陀区的所有景区,提供更为便捷而且完全免费的上网服务。奉化将实现主要景区、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无线宽带全覆盖,游客只需带着一部普通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导游、导航、导购、导览。

“三网”融合下的智慧旅游,不仅使得游客获取旅游公共信息的便捷性增强,而且也使游客实现旅游的便捷性增强。

慈溪依托旅游商务官网的建设推进,搭建的智慧旅游平台,为散客提供游程预订、行程定制、在线支付、查询等旅游信息服务。

鄞州区率先在全省推出游客招徕政策网络系统,长三角200多家旅行社来鄞游客统计数据实现共享。各旅游景区(点)普遍建立自动检票系统,绝大部分星级饭店推出网上预订系统,中国国旅等旅行社增加网上旅游预订业务。旅游企业推出“旅游百宝堂”等栏目,在网上提供航班、气象、地图等服务信息,逐步实现景区门票、饭店、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功能。

3.3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在智慧旅游的带动下,浙江省在发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时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传统的导航服务,而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丰富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奉化制作了溪口-滕头景区三维可视化虚拟游系统,用手机扫描一下宣传手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景点的视频介绍。此外,2012年春节起,奉化又以大佛景区为试点,开通了视频导游。不仅如此,未来几年内,奉化将开发五个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包括自助导游讲解系统、城市自助导览系统、网络虚拟旅游系统、游客招徕系统、旅游投诉和评价系统。

鄞州开展“E起旅游”行动,建成首个以“视频导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讯推广平台,在景区(点)介绍的过程中运用二维、三维等科技手段,由区到点进行层层详尽介绍,并以“游”为主线,向吃、住、行、购、娱等方面延伸,为游客提供一条龙网上服务。象山的手机导航能够展示旅游目的地一切信息,为游客提供导览、导游、导航等服务,并实时更新象山旅游的动态新闻和旅游信息。

4 结语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对提供旅游公共服务的效率及满意度非常重要。智慧旅游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品质和水平,智慧旅游带来的先进的新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拓展理念必将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旅游推广提供的物联基础,以及国家旅游局以推进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目标,未来,国内旅游者在中国大地上实现“智慧旅游”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吴露岚,黄燕玲. 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江西科技示范学院学报,2011(2).

[2] 李爽,李建中.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厦门市为例[J].旅游资源,2010,26(7).

[3] 徐莉.论青岛市旅游公共服务系统信息化建设[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

[4] 谷艳艳.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2

关键词:智慧旅游高职旅游人才培养

2014年,通过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的《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对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智慧旅游是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改变提供单向的旅游资讯,实现从旅游前、中、后所有资讯中取得信息,整合设计,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因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与独特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的出现改变了旅游消费决策模式,提高了旅游消费正确决策和旅游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可能性。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与新型服务业匹配的服务意识,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各个领域已被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一)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

智慧旅游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和旅游体验中的充分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以微信、微博、论坛为代表的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运用能力,通过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借助通信与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微信朋友圈等虚拟社区群,以游客互动、分享旅游体验为核心,传递、感知、甄选相关旅游信息。树立“随时随地营销”理念,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游客满意度。

(二)跨学科综合知识的要求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旅游服务越来越倾向由标准化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随着智慧旅游孕育而生的旅游新业态,如养生、研学、探险等旅游产品的出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跨学科综合知识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从业人员除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还应掌握生态学、地理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具备智慧的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三)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充分运用旅游大数据对游客需求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创新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新的旅游形态,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同时,还可以运用旅游大数据对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挖掘旅游者的喜好、需求,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消费模式,开展精准营销,满足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二、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智慧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这种需求错配、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本专业就职率。智慧旅游背景下,这种匹配失衡越发凸显。高职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停留在对传统旅游的导游、计调等岗位的培养。据调查分析,旅游行业市场对于传统导游、计调等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已经饱和,而对新型旅游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却日益增多,这种错配直接导致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本专业就职率低的现象。

(二)学生实训实操技能无法与智慧旅游企业人员所需技能对接

第一,由缺乏行业经验的理论课老师担任实训课教学工作,教师缺乏对智慧旅游企业的操作方式的了解,使得实训实习课程趋于形式化,实践教学被作为“辅”的环节。第二,学校缺乏仿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管理操作系统,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具体。第三,集中实习流于形式,大部分院校因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很多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相对应的实习场所,从而学生们的实习期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人才特质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学不致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频频碰壁,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

(三)缺乏与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智慧型”教师

智慧旅游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懂旅游、懂技术、懂教学的三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急缺的,师资的缺乏,无法实现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随着智慧旅游发展的深入,新型旅游技能型人才和旅游管理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力军,就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培养方向,构建适合智慧旅游发展的课程体系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两个方向走:(1)保留支撑智慧旅游落地服务为主的导游专业。在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保留必要的考证课程外,增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课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善于利用智慧景区服务设施开展对客智慧服务的能力,培养导游专业学生“智慧营销”的意识;选修课增加本土文化知识、本区域旅游景区资源知识、本土民歌鉴赏与演唱、旅游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服务意识,提升导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2)增设以线上服务为主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网络营销等,此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了旅游专业基础课,还应加大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的比例,同时还可考虑适当增加如信息管理、网站开放与设计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

(二)加强培养学生在各岗位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首先,加大实训实习课程的课时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其次,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等校内仿真实训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线上”“线下”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模拟仿真实训学习条件,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此外,还可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外部搭建校外实习基地;聘请智慧旅游行业专家、里手担任专兼职教师;与智慧景区、旅行社等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还可以邀请智慧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全面提高智慧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

(三)加强智慧型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需紧跟时展。我们可以引进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方面信息技术强的专业教师。旅游基础知识专业教师应吸取智慧旅游的前沿理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造机会深入到智慧旅游企业中,掌握一线旅游资讯。此外,学校可建立相应的人才聘用制度,让业内知名专家和行业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组成兼职教师队伍,成为智慧师资的有益补充。智慧化的师资队伍是对智慧化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利保证。高职院校作为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深刻体会到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通过分析,探讨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需对路的智慧型旅游人才,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1(5).

[2]刘丽华,何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务业重构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134-135.

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3

智慧旅游由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规划,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旅游业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旅游业历经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过程。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全面变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旅游宣传主题“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劲旅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旅游市场和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了机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师资队伍做保障,“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旅游管理类教师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并将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智慧旅游教学。其次,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熟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营销可由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再次,聘请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智慧旅游“双师结构”;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智慧型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国培及省培项目、访学、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智慧旅游企业学习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复合型教师,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师资支撑力。

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4

一、智慧旅游

作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智慧旅游以各种信息技术为立足点和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运用,有效地突破目前旅游资讯运作的各类不足,实现旅游资讯以及信息的双向互动,加强旅游各环节之间的有效整合,保障在不同的旅游阶段之中各类相关的信息资讯能够实现有效的利用,真正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为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不可否认,智慧旅游的出现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旅游消费的模式,还能够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为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开始积极革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战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契机,保障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树立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意识,真正地为推动智慧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中职院校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智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以及不匹配的现象,供需失衡不仅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还难以真正地实现学校以及企业的共同发展。随着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这种匹配失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部分高职旅游院校仍然以传统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立足点,直接以导游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其次,学生所接受的实践锻炼与智慧旅游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对接,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旅游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水平的提升,中职院校并没有立足于这一实质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实际的实践课程在现有的课程之中所占有的比重较低,同时极少有老师能够结合行业的最新资讯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导致许多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个人后期的实践存在诸多脱节,无法真正的在接受完学校的教育引导之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且在工作岗位上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最后,现有的教师资源不足。旅游对有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要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首先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但结合调查可以看出,我国许多中职院校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个人的综合实力有待提升,老师只了解相应的旅游管理理论,对实际的操作技术以及教学要求理解较少,大部分老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不符合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较为传统,无法真正地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服务,许多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教学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个人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较差。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结合上文所提出的各类不足,中职院校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以及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以及不足,结合新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的综合性人才。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落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职学校以及老师需结合智慧旅游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积极建立符合智慧旅游要求的课程体系,在坚持现有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的前提上,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目标。如,需要保留支撑智慧旅游落地服务为主的导游专业,将移动终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积极地开设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保证学生能够了解旅游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运作要求。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之中的核心以及关键,实践能力对实现学生全方位成长意义重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学校以及老师需要结合专业的实质需求,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景区,通过仿真实训室的建立,让学生深入了解智慧旅游业发展的实质情况,从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

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5

一、智慧景区的理论诠释

当前,我国许多A级景区已经开始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学者对其概念和内涵的解释还不够深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提炼,智慧景区可理解为“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下,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等现代化通信与信息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结合创新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方法,激活旅游景区存量资源,围绕游客感受和景区管理两条主线,建设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信息管理为保障的景区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务管理体系,可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景区提供更可靠的管理手段,实现景区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武威沙漠公园建设智慧景区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效提升体验,满足游客个性需求

沙漠公园景区面积庞大,且区位条件差。所以,受时空限制,游客与服务中心难以快速形成有效的连接与沟通,个性化、多样化的游客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而通过景区智慧化建设,可以使景区的各方面信息实现迅速的链接与交换,同时可以与外界做到即时沟通,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二)有效实施管理,提升景区运行效率

沙漠公园存在管理分散,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游客与管理中心的联系不顺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衔接不连贯。智慧景区的建成,在服务、方便游客的同时,也可以促使景区的传统管理手段向现代的管理方式转变。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景区被可视化、数字化,可以加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的联系,从而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景区运行效率,实现科学的旅游管理。

(三)有效创新产品,改善淡季需求乏力

沙漠公园处于北纬40度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冬天寒冷且空气干燥,游客极少,季节性一直是困扰公园持续发展的难题。通过智慧化手段,建成武威沙漠公园自己的景区门户网站,分析从网站的游览点击获得的各种数据,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旅游热点和旅游者的兴趣点,引导景区策划旅游者喜欢的旅游产品。

(四)有效强化应急,最快应对突发状况

沙漠公园的游乐设施如四驱越野车、沙漠卡丁车,虽然刺激过瘾,但危险系数高,并且根据武威市历年的天气状况显示,在初春时节,极易受到沙尘暴的侵袭,由此还会引起二次灾害,如火灾、旱灾等,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如果不能迅速的反映到景区管理中心,将会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智慧景区云计算技术可以收集处理来自景区的各个景点的信息,为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决策保证了时间,达到了最快应对突发状况的良好效果。

三、武威沙漠公园的智慧景区体系建设

(一)景区门票管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景区依然使用纸质门票,售票及票务管理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武威沙漠公园也不例外。在旅游旺季,会给游客的购票、检票带来很大的压力,耽误游客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给伪票创造机会。于此,智能化门票管理系统就显得很有必要。智能门票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智能票务系统,它融合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体,用先进的电子标签和感应IC卡技术与票务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实现门票的预定,能实现从售票、检票、消费、退票、查询、结算等全过程的信息共享管理一体化。

(二)景区环境监测

1、景区环境容量监测

许多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一方面,这些景区的游客不足环境容量的50%,表明整个景区还有较大的旅游容量潜力。另一方面,景区内某些景点的游客量已达到饱和,然而另一些景点尚有较大的容量空间,景区的时空分布表现出严重不均,因此,需要建立对旅游景区现状容量的实时监测机制,及时客流信息来调节游客的观赏路线。

对于武威沙漠公园,赛马场、卡丁车场、人工湖区吸引力较大,在短时间内游客容量就能达到饱和,但如果游客无法得知这个消息,后来的游客就会继续涌入,这样不但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还会降低游客的满意度。利用游客购买的携带RFID标签的电子门票,同时在每个景点的入口和出口安装读卡器,结合无线通信和GPRS定位技术,实现对游客的跟踪服务,跟踪服务信息也定时发到数据中心。根据跟踪信息,提醒游客主动避开人多的景点,从而选择更佳的旅游线路。

2、景区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旨在监测景区空气质量、噪声状况等外在因素对游客游览的影响,通过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景区空气清新、环境舒适。在景区设置环境质量检测系统,可以让景区管理部门了解环境质量的实时动态,从而在相关环境指标不达标的状况下能及时告知游客,并做好预防措施。

(三)公关安全管理

1、智能红外线视频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为管理部门获取有效的数据、图像或者声音信息,可用对突发性异常事件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监视和记忆,用于提供高效、及时的指挥和调度。武威沙漠公园由于地域的广袤性,环境的特殊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种俗称监控头的智能红外线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的场景进行还原,对于事件的解决很有帮助。

2、游玩设备管理系统

在游乐场,游玩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大,人工管理起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以把握。游玩设备管理系统,采用智能识别、电子标签手段,在游玩设备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结合定位系统,能够快速获取到游玩设备的相关信息。武威沙漠公园分布着众多的游玩娱乐设施,通过对这些设备的有效监测,既可以防止设备的丢失,还可以为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状况进行显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公共平台

1、景区门户网站

景区门户网站是游客了解景区的首要窗口,也是景区实施宣传营销的重要手段,网站以旅游信息、精品景点展示、文化内涵阐述、游客游玩攻略、个性化在线服务、互动流为主线,以电子商务体系为核心,突出景区品牌深度及旅游服务质量,亮出景区各个景点的特色,形成一种潜在的诱惑力。对于武威沙漠公园,其线上旅游信息,大多依赖于其他网站,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景区门户网站,从某种角度讲,这限制了对外的宣传和营销,阻碍了景区形象的树立和品牌的打造。建成武威沙漠公园景区门户网站,通过在线查询、图文展示、特色推荐、要素服务,可以解除游客游玩的心理未知,并构建起景区对外联系品台,在创新旅游产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宣传,实现全天候,全季节的旅游,真正助力景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公共信息系统

在景区人员集中的地方,公共信息通过公共广播、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媒体、二维码扫描等方式传达给游客,以实现景区宣传、线路指导、疑难解答等功能。

通过公告广播系统,可以将整个景区根据各个部分的风格或功能划分成若干广播区域。这些区域可以独立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当游客走在不同的景区区域,可以听到与附近景点风格一致的背景音乐,这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心灵享受,所以,结合武威沙漠公园游乐场、沙生植物园、江南楼阁、人工湖等等不同景点的韵味,加入不同的体现景点特色的背景音乐,又是景区智慧的一大神笔。而对于LED显示屏,可以设置大屏幕显示系统和触摸屏查询系统,充分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需求。可以在游客预订门票的时候根据预留的电话号码,实现与景区总机的接通,运用通信技术,把景区最新信息发送到游客手机上,如同移动的导游,使游客的旅游舒心而温馨。

四、沙漠公园的智慧化建设举措

旅游景区智慧化已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重点,必将成为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要真正实现武威沙漠公园的智慧景区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发展观念,开拓创新思维

作为景区管理者,沙漠公园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维,用五大发展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旅游发展观指导行动,形成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方法和理念的深刻认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存,敢于接受新思想,敢于运用新方法。

(二)争取政府支持,打造智慧中心

智慧景区是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景区,新技术的研发对于智慧景区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获取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优惠,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着力解决在智慧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要逐渐形成沙漠公园自己的智慧景区技术核心团队,在学习借鉴当前智慧景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构建沙漠公园智慧信息中心,不断推动智慧景区建设的步伐。

(三)发挥自身特色,形成核心产品

在景区智慧化建设中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要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和品牌形象,不能全盘更迭。要依托自身的沙生植物园,开展沙漠生态科普课堂;要依托自身的场地设备,策划富有沙漠挑战的竞赛项目;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开展沙漠节庆活动,着力向“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延伸的六要素来设计旅游产品,形成沙漠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多方合作,构建区域联盟

要寻求景区、企业、商家等关系主体,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积极构建整个北方沙漠旅游模块化的区域旅游联盟,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支持,创新化推进北方沙漠旅游智慧化建设的步伐,使武威沙漠公园成为沙漠旅游智慧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基地。

(五)加大宣传力度,做活客源市场

游客的体验反馈是检验沙漠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成败的最终标准,所以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广大游客参与到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当中来,可以定期定量的组织游客形成一个体验团,对建设成果进行评价,根据游客体验的评价来推动景区建设,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活化客源市场的一个过程,通过体验团的口碑宣传,形成沙漠公园的强吸引力。

智慧旅游的背景范文6

一、旅游发展新趋势

1.全域旅游。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李金早局长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发展规划,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对于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来说,是指自身各种资源以旅游为核心的全方位整合,以“旅游+”为手段,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2.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指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科技全方位优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体系,以达到出游更便捷,管理更高效的目的。智慧旅游仅仅是“互联网+旅游“,而是对旅游模式的重新思考。2014年是中国的智慧旅游年,政府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促进自身的管理、服务升级,自此,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智慧旅游景区成为旅游企业首要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3.主题旅游。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主题旅游往往是主办单位根据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充分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为了满足其某一方面特定的需要而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旅游模式。主题旅游是传统旅游模式的升级,由于目标人群定位准确,因此受到市场欢迎。2016年国内旅游景区将加深主题化趋势,“亲子游”、“蜜月游”等主题依然受宠,景区差异化竞争将在主题化方面愈加明显。

4.以生活体验为主的自由行模式。自由行是指消费者自己安排、自主出行、自由体验,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休闲放松,而且成为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对于景区的消费不再停留在“景区观看、酒店住宿”这样单一的模式中,而是更多地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二、旅游公司战略制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旅游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在全域旅背景下,单纯的“景区游玩+酒店住宿”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更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精细、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此,旅游公司应以旅游资源为核心,带动地产、酒店、公园等其他资源的联动发展。与其他旅游公司或跨行业公司合作,实现全区域资源的主题化、品牌化,促进所有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消费者综合需求。

1.在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各个旅游公司单独经营发展的模式将会受到冲击,全域旅游是大地理范围、宽行业领域的旅游,单个旅游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打造一整条衣食住行娱的价值链,更无法在横跨几市几省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整合,因而旅游公司之间的联盟就成为了必要,也是应对全域旅游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优势互补,旅游主题、概念、资源等的重塑、组合,打造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似特质的旅游企业会通过参股、入股或是签署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重构,旅游行业的前景将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各个旅游共同体的竞争。

2.智慧旅游不等同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转变,而不是特定技术的运用,可以说“互联网+”是智慧旅游的支撑,对于公司而言,智慧旅游带给公司的更多的是管理与服务概念的升级、换代。智慧旅游要求公司使用各种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简化、精细化管理流程,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在为游客提供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全而精,服务环节少而准,与此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说智慧旅游对公司而言是管理升级的工具,而不是公司发展的目的。积极引进智慧旅游概念的同时,坚定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才是应对新形势的方式。

3.主题旅游是对旅游资源形象的塑造,全域旅游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一整条吸引游客的价值主题,高水平的主题旅游不是简单的资源重新装饰,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带有明显价值和情感趋向的生活体验。例如红色旅游主打革命胜地教育、重温,这为游客提供的是一种重温革命情怀,体会革命人士生活的经历。主题旅游的定位要定在游客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或无法深入体会的情景中,主题旅游更适合于拥有特定资源的企业,因而对于旅游公司而言,首先对自身的资源自行梳理;其次找到自身适合的定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