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1
一、 任务驱动式教学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采用。具体包括五个实施环节:任务的提出、对任务进行分析、学习研究、实施任务、总结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把学生当做主体,以老师的指导为内涵,在教学中起到了组织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的作用。学习模式的特点:学生做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一) 引入课题
在学习之前让学生模拟一个企业在订单时的场景进行训练,让学生以完成这个订单为目的进行学习。要明确学习的目的,要学会融入进场景中,围绕着任务进行学习,提出疑问,然后去解决疑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分解学习
在接收到任务之后要对任务进行分解,每一步该干什么都要明确化,按照任务要求借助于多媒体或者各种图书类资料进行自主的学习。在学习过后对任务的内容进行实践性操作,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和个人技能专长相互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的帮忙解决困难。在所有的任务都完成后,学生要总结整个任务项目的学习。要对任务的学习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 具体实施
任务的实施是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重点。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际操作图
三、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方法
(一) 差异化任务设计
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学习愿望不同,在任务的设计时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保证整体知识不变的前提下,把握好整体的思路,强调出重点。教师在日常的课堂讲解中,为学生传授运用知识的技巧,让学生自己根据任?盏哪谌萑プ龀鍪道?。在实例的创作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做到既掌握知识点还要会运用任务模式。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随任务驱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 协作性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考验团队协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四有限的,但是一个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个人的特点,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的配合。充分的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在任务的实施中相互讨论,在争辩中解决问题。
四、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
以“音乐调音台的控制制作与调试”为例。
(一) 任务引入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目的,模拟好企业生产的场景,让学生按照企业订单进行自主的处理,在学习过程中要设置疑问,比如调音台里到底有哪些玄机?是怎样通过调音台对音乐进行调控的?调音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老师要现场演示调音台的使用方法,要明确的告诉学生本次实验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尝试实验操作的愿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学习兴趣。
(二) 任务分解
在明确了老师的任务后,要对任务进行具体的分析。调音台的构成有哪些元件,每一个元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元件与元件间是怎样连接在一起进行工作的?
(三) 任务实施
在对任务进行了基本的分解后,要着手于任务的实施,通过自己的学习,将调音台上的工作元件弄明白,这一阶段要配合着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把在调音台中要用到的每一种元件都找到,在将每一个元件之间的组合是如何进行的弄明白。每人负责一部分元件的处理,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进行任务实施。这时候考验的是团队的协作能力。
(四) 任务总结
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2
一、开辟“边角”,唤起爱科学的好奇心
l.建立小小种植角
在活动室光照较好的地方,建立小小种植角,让幼儿在小小种植角中,随季节的变化,种植多种植物,有花、萝卜、土豆、番薯、葱、蒜等。引导幼儿从中观察、发现季节性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
2.建立制作陈列角
建立制作陈列角,不定期陈列幼儿的小制作、小发明及玩具,如盆景、小汽车、小蛋人、不倒翁、瓷土制作品等。目的是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为幼儿的创造提供条件。
3.建立小小实验角
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置电池线路、会跳舞的布娃娃等内容的小小实验角。在小小实验角中,尽可能地为幼儿添置科学实验用具,让幼儿初步学习用实验方法来认识有关的科学现象。
4.建立小小饲养角
在活动室的一角,建立一个小小饲养角。让幼儿亲自参加饲养鱼、小蝌蚪、田螺、河蚌、乌龟、蚕等小动物,让幼儿在饲养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惯,从而形成对水生动物、家禽、飞禽等最初步的概念。
5.建立实物观察角
在饲养角的旁边,建立实物观察角,在观察角中为幼儿提供一些自然界实物,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更换。如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树叶、果实、种子、贝壳以及昆虫标本、鱼类标本等。通过观察,使幼儿掌握细致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利用“活动”,启蒙爱科学的求知欲
1.观察活动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对幼儿进行爱科学教育的基础,在对自然环境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各种感官功能,通过看、摸、听、尝、嗅等手段,得到了感性认识和直觉体验。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帮助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认识事物。通过以下的几点做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1)观察植物的生长
春季是种植的大好时光,选择这个时节进行发芽实验,可以观察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通过具体观察,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从观察中发现水、空气、温度、阳光与发芽的关系。
(2)观察动物的生长
在饲养角中放置了一些蚕宝宝,让幼儿动手喂养,幼儿可以完整地观察到蚕从蚕卵开始,经过四次脱皮,成长成茧,变成蛾,再产卵的循环过程,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动物生命活动的规律。
(3)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幼儿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可以懂得很多道理。如:幼儿观察到周围树上的叶子变黄变红,被风一吹从树上飘落下来;公园的开放了,人们的衣服越穿越多了,幼儿将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知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了。
2.实验活动
动手操作开展小实验活动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最主要的途径。如果说幼儿爱科学教育是个“建筑工程”的话,则实验活动是这个“建筑工程”的“脚手架”,它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阶梯。在幼儿的观察能力得以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小实验,可以使幼儿观察到在一般自然环境中看不到的现象,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引导幼儿认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我们抓住实验这个重要的环节,为幼儿设计了各种实验活动。
3.采集活动与制作活动
室内教育环境毕竟有其局限性,通过室内环境的教育,幼儿已具备了一些科学活动的基础,这时,便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环境进行教育,作为提高对幼儿爱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通过采集,认识了更多事物。通过对不同的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的观察,了解认识了它们的不同特点、性质,扩大了幼儿眼界,大大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如利用春游、秋游等外出活动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采集活动,就大大增强了幼儿爱科学的兴趣。采集结束后,指导幼儿将采集来的昆虫、叶子等制作成标本,放在陈列角中,以待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在采集与制作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观察、分类、区别、分析、推理等能力,初步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4.参加活动
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幼儿参观公园、花圃、市场,让幼儿了解动物、植物的名称及种类:组织幼儿参观工厂,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等等,都极大地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他们发明创造的欲望。
5.看图书、听故事的活动
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3
科学情感是形成科学意识的动力源泉,又是科学意识的一种基本体现。因此科学情感是科学意识的重要核心。新中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科学情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幼儿的科学情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 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注意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曾做过孵小鸡,给小伙伴吃发气散,想象小伙伴能飞起来的实验,就是因为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鸟在空中飞这样的事实而产生了要研究它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好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引起幼儿对科学的注意和兴趣。比如在“可爱的小动物”生成教育活动后,孩子们就表现出了主动发现“变化”的很大热情。在对于动物之间的横向观察、比较中,发现了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之后,孩子们就特别喜欢去观察自家的、电视中的、动物园中的那些动物。有的幼儿观察地特别细:动物身体的各个部位、行走、吃食等情况,津津乐道地讲述他们的发现,或提出疑问。
另外在其他领域中,也要注意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引起幼儿对科学的注意和兴趣。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幼儿无处不在和科学打交道,只是孩子小,把这些包含科学的现象看作很自然的事情,习以为常了,所以一般不去追问为什么?只有当我们提出适当、适度的问题进行启发时,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去想问题并产生兴趣。
如在生活中,我们吃馒头时一用力,就会把馒头捏扁了,像这类现象就可以引导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引起他们对这些熟视无睹的现象注意并产生兴趣,然后让他们试着解释,最后教师再给以形象、浅显、简要的回答,“这是因为馒头空隙里面有空气,一用力空气就被挤压出来了。空气少了,馒头自然就扁了。”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啊!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多道理呢?于是他们就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看还能发现什么,弄弄明白,这就是兴趣。
像这些现象,不是让幼儿完全弄明白其中的原理,只要是他们能有兴趣去发现,能引起他们思考、提问题,并能从中得到一些表象认识和启迪。为以后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就可以了。教师这种做法就是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注意和兴趣,而这首先,教师就必须对身边的科学事物、科学现象保持敏感,表现出喜欢探索的实际行动。如果教师对周围这些科学现象视而不见,怎么能引发幼儿注意并感兴趣?假如孩子提问题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或总将“长大后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几次之后,孩子还会有兴趣去注意发现、去动脑筋想问题妈?
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过程,不能忽略这样一个观点,即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习惯认为兴趣必然促成成功。人们在总结回顾中外科学家成长的规律时,常常强调他们幼年或小学时期对某个学科的浓厚兴趣,其实,这是一种推测和事后的模糊归因。事实上,不完全是兴趣带来了成功,有时恰恰是在幼年或少年时因为偶然的成功带来了欢乐情感体验。这偶然的成功会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因此,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既要引导他参加到科学活动中来,又要能帮助他们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幼儿,使他们获得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会促成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二、 尊敬热爱科学家,理解科学精神。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发明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从事科学活动的基本力量。没有他们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不尊重热爱科学家、不理解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就谈不上什么对科学的认识和觉悟程度。
要教育幼儿热爱科学家,理解他们的科学精神,主要是通过教师或家长将科学家的故事,看科学家的录像和画册等形式,使幼儿了解科学家,了解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和美化人们生活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求实与探索精神,诚实与献身精神,刻苦与坚毅精神等等。这样,在幼儿心中渐渐会生发出热爱、尊敬科学家的情感,而对尊敬、热爱的人,就会产生学习、效仿的愿望。
三、 认识科学成果,肯定创造价值。
科学的价值是由成果体现的,幼儿很难对科学设想和科学方案产生兴趣,也很难认识这些精神产品,只有物化的科学成果,才是幼儿感知的。因此,要让幼儿通过对科技产品的认识,达到对科学价值的肯定,从而感到科学的重要。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与幼儿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所以可以通过他们熟悉的科研成果来使幼儿明确科技所创造的价值,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的情感。
如人们为了能够天天在家中看电视,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视。开始是黑白的,很快又有了彩色电视,可是换频道、调声音还要走到电视机前不方便,后来科学技术人员又发明了调盘遥控的电视。人们为了能把食品存放的时间长一些,科学家们又发明了电冰箱,可以提高食品的存放期和保鲜期,让人们随时吃上新鲜食品,等等。
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4
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的学习、理解,我尝试在《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一课中运用大概念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从概念教学的角度出发,《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概念层次下,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经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将《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有关“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分解概念的内容,如保护色、拟态、逃跑、硬壳保护等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n时的基础上形成有关分解概念“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的认识,如换毛、冬眠、迁徙,使学生螺旋式地形成科学概念――“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我尝试通过探究,初步发展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学生课前收集、记录一些动物保护自己方法的资料,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让学生认识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5
摘要:认知习性学作为一种新生之物,是指对非人类动物的思维过程、意识、信念或者理性的进化和比较研究。本文对认知习性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辨析,并介绍三种针对认知习性学的态度,最后对社会性游戏方面研究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关键词:认知习性学;研究方法;态度;社会性游戏
心理学研究正在走向新的综合之路,认知习性学就是这样一种新生之物,有的说它是认知心理学和习性学的综合研究。在认知习性学中,人们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还能加深人类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的认识。
一、认知习性学的涵义
认知习性学(Cognitive Ethology)被广泛地定义为对非人类动物的思维过程、意识、信念或者理性的进化和比较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依靠各种不同类型的调查和解释方式进行。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大量的来自各学科的研究者的注意。笔者认为它主要是围绕“动物行为过程中是否有意识”以及“怎样研究动物意识”来展开的。
二、认知习性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习性学中也像习性学一样强调自然主义的观察,因为行为能力是在对自然选择的压力做出反应的过程中进化的,所以认知习性学家偏好在尽可能接近自然选择发生时的自然环境的情境下对动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因为认知习性学是一门比较科学,所以认知习性学的研究强调广阔的分类学的比较,且不把关注点放在有限分类中一些选择的代表上。此外将动物行为的研究定位于进化和比较的框架之中,认知习性学家坚持认为动物的现场研究(包括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可以为动物认知研究提供信息。认知习性学并不一定需要将动物的行为研究带入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以让人信服(此处是说明不是只有实验研究才是科学的,现场研究也是有效地)。
因此,与认知习性学家相对比而言,认知心理学家主要致力于实验设置的相关主题的研究,并不强调动物认知的进化或比较方面。当认知心理学家的确采用了跨种系比较,他们主要感兴趣的是以普遍潜在机制的形式来解释不同的行为模式;习性学家,和其他生物学家一样,通常更关注生物体已寻找到的对共同问题的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三、认知习性学作为一门科学面临的三种态度
对于认知习性学而言,主要问题是以数据收集的方法、分析、描述、解释和对动物行为的解释为中心。因为认知习性学论述动物思维和心理状态,所以对其研究的可能性有不同的看法,争论认知习性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甚至是否可能是一门科学。这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为否认论、怀疑论、支持论。笔者认为,三种对认知习性学的态度差异部分是由于所认同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同造成的。
否认论者否认认知行为学的任何成功的可能性。他们挑选最困难最少接触的现象进行研究,然后得出结论我们关于这个主题只能得到非常少量的具体信息,并且也不可能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他们否认认知解释、认知假设。提倡实验室研究。
怀疑论者很难分类,他们比否定论者稍微开放点,而且他们之间的观点差异非常大。他们承认认知习性学的部分成功,对未来持一定乐观态度。很多怀疑论者热衷于神经学,认为懂得神经系统后会使认知习性学显得多余(Griffin,1992年,也对神经学很感兴趣,但他不担心神经生物学会导致认知习性学的消失)。他们有时也把困难和可能性混为一谈,但是当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时就会停止怀疑,他们对民俗心理学、神论学、轶事和认知解释的态度也不是绝对的拒绝。
支持者对于动物认知和认知习性学调查持开放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认知行为学的研究取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有趣的数据。他们肯定田野研究以及对比较习性学和进化论的依赖对认知习性学做出的贡献。支持者们也接受民俗心理学,用它做一些保守的研究。他们还接受运用认知学解释建立一个系统的解释性框架,并且认为轶事和拟人化理论有可取之处。虽然支持者们承认Griffin对于实验研究没有做出具体详细建议,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寻求像 Griffin的严格经验法一样的可行的方法。支持者是批判性的,但他们也是耐心的,他们不想过早的毁灭这一研究领域。Griffin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学习沟通和其他行为模式来探悉动物的想法。
四、认知习性学的研究内容――社会性游戏方面
社会性游戏是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对否定论、怀疑论者和支持者都构成挑战,游戏比其他研究领域更能提供动物思维的证据。当动物们在游戏时,他们主要运用动作模式,这些模式也用于捕食行为、反捕食行为和求偶行为中。这样,人们也质疑社会性游戏行为如果不用认知词汇是不能被研究的。例如,如果你很少被告知Jethro和Henrietta在做一些动作且这些动作描述得很客观,你不会知道他们正在玩游戏,也不知道他们玩的很高兴;因为你不知道那些事情主要由一些也用于其他活动中的动作模式组成。个体需要能够和潜在的游戏伙伴交流,那些伙伴是它不准备统治的、吃的、与他们的。甚至,他打算与他们玩游戏。对参与社会性游戏的动物的行为观察显示,他们希望并且相信只要他们清晰地用某种信号来交流表达他们的游戏意愿,他们对谁会对他们的意图有反应的想法会被别的个体认识到。在此观点看来,游戏被看做一项合作事业。
五、结语
总而言之,认知习性学作为一个新研究领域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应该有耐心待其成长。对于那些否定者的哲学家们,习性学家需要更明确的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将做什么,以及怎样进行研究,尽管哲学家们不能提出方案,但是也可以适当采纳他们对实验设计的现实建议,这同时也能够让哲学家们了解认知习性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此外,现场研究的方法是可取的,要正确看待民俗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以及其他资料对认知习性学的作用。认知习性学家还需要不断给这一领域带来有挑战性的问题并攻克他们。
参考文献:
[1]Bekoff, Marc (1995) Cognitive Ethology and the Explanation of Nonhuman Animal Behavior.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Cognitive Science. J.A. Meyer and H. L. Roitblat, eds 119-150.
[2]苟增强,崔健. 习性学的发展理论综述[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 王彦,苏彦捷.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J]. 心理学动态,2001,(3).
[4]马国芳,随晓杰. 现代行为生物学的奠基人──劳伦兹[J]. 生物学教学,1999,(1).
[5] 龚芸. 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 认知心理学(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J]. 中国临床康复,2005,(36).
[7] 高申春. 评侵犯行为的习性学理论[J]. 心理学探新,1999,(3).
[8]张新立. 西方儿童追逐打闹游戏研究的发展和趋势[J]. 心理科学,2006,(2).
[9] 韩晓东. 现实中的个人与游戏――对人类游戏本质属性逻辑起点的审视[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对动物科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动物医学 兽医 临床实践教学
一、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兽医临床教学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且各门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而临床实践活动是对所有学科内容的综合运用。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关键,贯穿于各门学科,它是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内容开展的动物疾病诊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疫检验等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
2.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若想有效看病和看好病,则应全面掌握所有动物的各种疾病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而这需要借助临床实践课程才能完成。
3.社会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畜牧兽医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宠物饲养规模日益扩大,也增加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而现行的教学体制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他们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动手能力不高,因此,需要开展临床实践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兽医临床诊断技术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实践课程中的关键。主要包含动物临床传染病学、解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动物疾病的规范化教学,明确规定了诊断流程、诊断要求、诊断技术,可使学生全面驾驭病理解剖、微生物分离培养等技术,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实际运用能力。
2.PPT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用范围广泛,然而如果单纯依赖PPT教学很难获得可观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进行适当的实践操作。精巧的PPT是兽医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应从动物病例开始、发展、治疗康复进行全程连续展示,辅以临床病例,向学生逐渐演示疾病发展。
3.各种动物疾病的通用教学规范。例如,在讲解动物传染病时,应在各种动物传染病中穿插清晰、直观的PPT制作模型,并针对各种动物传染病选取典型病例,按照发病特点、临床病症、病理解剖特征、实验室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和最终处理方法的顺序讲解。
三、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1.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身能力认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在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反省,以此来提高自身能力,也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能力较差学生的培养。相互评价是增进感情、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强化团队协作精神的主要手段。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指标。
2.教师对学生能力的现场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评判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可以参照具体情况调整满足学生需求和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可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以此来提高班级整体的兽医临床实践能力。现场评价主要包含对学生听课态度、课堂参与性、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病例的认识等内容的评价,这些内容不仅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映射着教学效果。
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用人单位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主要平台,因此,建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能够鞭策教师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该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对学生工作态度、环境适应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工作创新意识和积极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兽医临床实践涉及多个学科内容,该门课程的学习建立在学习其它多门课程的前提下,同步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目前,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病例是实践教学中的主要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问题讨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杜 邵春艳 吴永 等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70-917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