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动物的发展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1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30-01

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与治疗人类的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它是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的,而不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均离不开动物实验。特别是医学科学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实验医学”阶段,动物实验就显得尤其重要。动物实验方法的采用及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指出:“整个医学,只有经过实验的火焰,才能成为它所应

当成为的东西。”

1 人与动物的异同

目前,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人与动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似乎这是一种很辩证的看法,但这不是一种彻底的辩证看法,实际上,人们必须回答人与动物在生物学上是大同小异或是小同大异?如果动物与人的相同仅仅是个别的、特殊的,那么今天我们进行的大量动物实验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一个阿米巴、一只青蛙与一个人其外表上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它们都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来维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一旦这种稳定受到破坏,就可能造成机能障碍甚至死亡。人与许多动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基本上都由膜、浆、核三部分构成。脊椎动物构成机体的器官基本上是类似的,尽管人体机能的调节比许多动物复杂,但它们的基本调节方式都是神经体液调节。例如:前列腺素不但在人体内存在,而且在低等动物(如柳珊瑚)体内存在,甚至于香蕉里也有大量的前列腺素。正因为许多基本生理过程人与动物是一样的,所以动物实验才能对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动物实验的意义

动物实验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动物实验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它已被认为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非常时期,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动物实验,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这是因为在生物科学领域内,不能用人去实验,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动物实验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

3 动物实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中,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在对人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中,实验的动物是人的替难者,比如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疾病,由于在肿瘤的移植、免疫、治疗等研究中使用了裸鼠、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的实验,对各种恶性肿瘤的致癌原因尤其是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计划生育研究有相当大的工作是在动物身上工作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试验和我国生物学家朱洗的无外祖父的蟾蜍,即由动物实验进行成功。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肺炎、神经系统疾病、畸形、传染病、外科疾病、免疫疾病等各方面的机理,都经动物实验加以阐明或证实,因此,有人统计生物医学的科研课题有60%以上需要动物实验,有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动物实验就寸步难行。此外,制药和化学工业产品如不用动物进行安全试验,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给人类应用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动物实验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和推动性的作用。

4 动物实验是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存在一个如何与疾病斗争的问题,最初在既无医又无药的情况下,除了一些迷信方法外,人们最早尝试的方法可能就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各种动植物来治病,有些可能成功,有些可能失败,从神农到李时珍,他们研究的方法基本相似,或是根据以往的临床实践,或是亲身试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为医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这种试验方法既费事又危险。从我国秦汉的“神农本草”记载的369种药物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的1 892种药物耗费了1 000多年的时间。现在世界上1年新合成的化学药物近20万种,即使可以找到这么多自愿受试者,它的代价也高得令人不能接受。这种局面就强迫我们不得不用动物来代替人进行试验。为了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过去动物实验存在的缺点、动物实验客观上的困难。总之和临床观察一样,动物实验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种种原因,可造成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脱节,但不能构成否定动物实验的理由。为促进医学发展,关键的问题在于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动物实验应由过去比较注重分析性实验逐步转向更多的注重综合性的实验,笔者主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临床也应做一些分析性的实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给我们提供的机会,注意在具有多种动物品质的模型进行实验,当然在进行这一番努力后临床医学与动物实验仍会有重大差别,也正因为如此,医学研究的这两种方法将长期存在,不能互相取代。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2

徐东商圈位于长江二桥徐东区域,近年来已跃升为武汉五大商圈之一,商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充足,拥有销品茂、欧亚达、福客茂、新世界百货等大型零售卖场,以及华电、省电、湖北能源、光明万丽等电力、金融、证券、酒店类企业1000余家。商圈周围交通发达,十分钟内即达汉口、青山、洪山等地区;商圈内高端住宅林立,拥有近80万人口,辐射人口近200万。目前,徐东商圈已经形成了企业总部、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家具建材、生活休闲等业态,商圈日平均人流量110万,日平均车流量130万,“大徐东”的概念深入人心。

二、发展现状

1.商业形态成熟化

徐东商圈经过十几年的积蓄和发展,已经成为武汉商业形态最集中、最多样化的商圈之一,涵盖大型百货、购物中心、专业卖场、大型超市、星级酒店及临街店铺等多种业态形式,商业气息浓厚。

⑴大型百货。新世界百货(3.2 万方)、中商百货(2 万方)、徐东平价(2.4 万方)等区域影响力较大的百货商场。

⑵购物中心。销品茂(11万方)、福客茂(3.7万方)、凯旋门购物广场及即将完工的华中首创生态剧场式购物中心—群星城(10万方)。

⑶专业卖场。欧亚达国际家具博览中心(8万方)、工贸家电及徐东古玩城(2万方)。

⑷大型超市。沃尔玛、麦德龙、新一佳、中百仓储等。

⑸其他。光明万丽酒店(五星级)、华天大酒店(五星级)、金逸影城、银星菲林国际影城、万达影城、欢乐空间KTV、火车头体育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

2.总部经济高端化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商圈人流繁华,沿徐东大街一带成长起来的总部经济已经呈现出高端发展趋势。目前区域类已拥有华电大厦、省电大厦、中铁科工大厦、湖北能源大厦等企业总部大楼,福星惠誉国际城、中力企业大厦、水岸国际等高端写字楼,以及在建的绿地国际金融城、汇通工贸总部大厦、江尚天地、菩提金国际金融中心等国际5A甲级写字楼。随着滨江文化商务区的建设不断推进,未来的徐东将会是高端商业和大型总部经济的聚集地。

3.高端住宅聚集化

徐东商圈地处武昌、青山、汉口、洪山等区域交界之处,辐射沙湖、毗邻东湖,区域内高端楼盘林立,目前已有华电社区、省电社区、省直公务员小区、水岸星城、水岸国际、都市经典、国际城、世纪花园等高端小区40多个,另有东原时光道、江尚天地、都市经典二期、航天首府等20多个在建项目。目前商圈3公里范围内居住着80万人,辐射人口达200万,中高层消费群体比例达50%,整体具有较强购买力。

4.休闲购物一体化

徐东商圈除拥有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及商业办公楼宇之外,还具备大量娱乐休闲设施。餐饮方面,实现高中低端消费群全覆盖,并有沙湖路饮食一条街等特色餐饮聚集地;运动健身方面,有火车头体育馆、空中健身会所等;娱乐方面,有法老王国际会所、罗马之夜国际俱乐部、欢乐空间KTV、百乐天KTV等;休闲方面,有武汉最大的城中湖公园沙湖公园、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部分区域)湖、独处幽静的公园四美塘等。至此,徐东商圈已基本能解决各类人群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休闲购物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三、竞争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徐东商圈地处武汉三镇核心区域,位于武汉内环线主干道,是长江二桥和长江隧道的出入口所在地。商圈核心区域位于友谊大道和徐东大街交汇区域,以徐东大街、友谊大道为主轴向四周辐射,并经由中北路连接中南商圈。友谊大道南接中山大道,北抵武钢集团,是武昌的经济大动脉之一,同时也是连接武昌、青山、洪山的主干道,能够为徐东商圈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徐东大街往东直通东湖,往西直达长江二桥,是连接武昌和汉口的主通道之一。商圈30分钟车程内居住着武汉市50%的人口,其辐射范围南至司门口、中南商圈,北至整个青山区,拥有武钢、中电、华电等大量消费人群。

2.区域交通便捷

徐东商圈位于武汉、武昌、汉口三大火车站的中心区域,已经建成的地铁2、4号线经过商圈次核心区域,正在建设的地铁7、8号线以及规划中的5号线将全部经过商圈核心区域,加之商圈内有公交线路40余条,能够通达武汉三镇,基本形成了30分钟遍达武汉主城区、1小时内遍达武汉城市圈的交通出行格局。

3.商业形态多样

纵观武汉各大商圈,武广商圈依靠江汉路步行街带来巨大人流量以维持自身繁荣发展,光谷商圈依靠光谷步行街和周边强大高校资源日益发展壮大,中南商圈则以中商集团中商广场和武商集团亚贸广场为核心,主打高端百货业,主体业态较为单一,因此在地铁2号线开通后,该商圈受到了明显冲击。尽管徐东商圈同样缺乏步行街强大人流带动,但因其商业形态多样,对周边人群吸附力强,依然能够保持快速发展。

目前徐东商圈已形成高端百货、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家具建材卖场、特色街区、大型超市、沿街铺面等多种商业形态,即将开业的华中首创生态剧场式购物中心群星城,以及规划中集高档商业、写字楼、酒店、居住、休闲、旅游等业态于一体的万吨冷库城市综合体项目,将进一步强化商圈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四、存在不足

1.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⑴配套交通有待优化。虽然商圈内主干道交通发达,但是高峰时期拥堵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在徐东大街和友谊大道相交的十字路口区域,上下班期间车行尤为缓慢。此外,商圈微循环道路明显欠缺,微循环道路破损以及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现象较为严重,容易形成交通“肠梗阻”,给车辆出入商圈造成不便。

⑵周边环境不够美观。由于商圈区域内部分路段沿线房屋划入拆迁范围,道路和房屋陈旧,脏乱差现象突出,加之流动摊贩带来生活餐饮垃圾,严重影响了商圈的整体形象。

⑶配套公共设施不足。凉亭、垃圾桶、休闲椅等配套设施数量不足,大型休闲乐园和游乐场所欠缺开发等,使得消费体验不够完美。

2.商业特色和商圈人气不理想

一方面,徐东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不断推进,大量居民外迁,其中相当一部分居民因限于还建房建设进度暂时无法回迁,导致周边居住人群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商圈特色尚不鲜明,对远离商圈辐射范围的人群无法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商圈人气尚不理想。

3.整体运作和经营模式不创新

徐东商圈缺乏整体运作规划,个体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同时绝大多数商户的全过程服务意识不强,仅靠商品自身品牌效应吸引客源。

4.整体规划和商圈定位不明晰

徐东商圈横跨武昌、洪山两大行政区域,行政协调和政策扶持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徐东大街洪山区域主要以总部经济大楼建设为主,而徐东大街武昌区域则主要以写字楼和商业购物中心为主。此外,由于徐东商圈核心区域并未进入滨江文化商务区战略范围之内,其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地理和区位优势,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野蛮生长,商圈定位模糊不清,整体特色不明显。

5.零售百货和商业街区不连续

徐东商圈以徐东大街和友谊大道为主线向四周辐射,辐射范围内零售百货和商业网点星罗棋布,但多为分段式分布,例如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与商圈核心区域无明显商业街区连接的岳家嘴片区等,使得商圈发展不均衡、不连贯。

6.周边生态环境优势未利用

徐东商圈周边风景名胜尤多,其中东湖作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有稳定的客流量;沙湖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城中湖湿地公园,拥有良好人文地理环境;四美塘毗邻长江,地处幽静。商圈的消费者和以上区域的旅游者可互相转换休闲方式,如消费者可在购物之余前往公园娱乐休憩,但由于地理阻隔,东湖、沙湖公园和四美塘公园与商圈核心区域未能实现很好对接,使得周边生态环境优势未能充分利用。

五、相关建议

1.完善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

⑴完善商圈交通。加大主干道交通疏导,强化上下班时期拥堵路段的交通指挥和车辆引导,对车辆进出商圈区域设置合理指示牌;加大商圈区域内微循环道路建设力度,重点清理宏祥路、宏茂巷、团结路、团结新村路等路段破损路面情况并进行路面美化,尽快启动沙湖环湖路与徐东大街的对接工作,保障沙湖周边交通畅通。

⑵完善周边环境。重点整治友谊大道、徐东大街等主干道,以及沙湖路、宏昌路、宏祥路等微循环道路的占道经营、占道停车及脏乱差现象,确保责任到人、定期检查、整治效果及时公布。同时加强对微循环道路的灯光照明和景观装饰,如设置特色盆景或文化雕塑,增添商圈人文气息。

⑶完善配套设施。在商圈沿途添置休息凳、垃圾桶、自动贩售机等,同时加大急救医疗服务点、停车点等指示牌和商圈布局图的分布密度,为消费者提供精细化服务。

2.凸显商圈特色及其差异化

⑴挖掘现有商业体及街区特色。引进一些特色小众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门店,进一步提升销品茂、福客茂的整体运营水平;以欧亚达家居和居然之家为引领,打造徐东家居建材特色市场;鼓励徐东古玩城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和影响力;支持沙湖路餐饮一条街建设,引导其提升饮食特色、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

⑵加快推进规划或建设中的特色商业体项目。加快群星城及东原锦悦配套儿童主题特色街区等项目建设,丰富徐东商圈业态;着力推进万吨冷库城市综合体的招商引资工作,促使这一集高档商业、写字楼、酒店、居住、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尽快落成;完善绿地国际金融城环境配套,助力提升徐东商圈消费吞吐量。

⑶积极谋划一批新的特色街区。如将沙湖公园打造为雅文化聚集地,吸引文学爱好者、艺术家等定期在此聚会研讨;引进类如车库咖啡、3W咖啡等主打草根创业者交流平台的创意类商业主题,扩大稳定型消费群体种类;建立电子商务聚集地,弥补徐东商圈业务空白等。

3.创新整体运作和经营模式

一方面鼓励各商家加强合作,跨越商业形态,开展以节庆为主题的大数据库营销活动,活跃商圈氛围,实现共同发展,同时针对客户消费习惯建立档案,定期了解客户需求、获取反馈,实现深度情感沟通,培养稳定客源;另一方面引导商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团购网站等多种营销载体,如将产品优惠信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路过此地的潜在客户,从而突破地域限制,吸引传统经营模式难以触及的客户群前来消费。

4.加强整体规划和区域定位

⑴加强与洪山区的协调合作。洪山以总部经济建设为主,武昌则主打商业购物中心和写字楼,鉴于徐东商圈处于纽带地位,两区应加强协调合作,实现在商圈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同时严格控制徐东大街沿街地块住宅开发,合理布局商业形态。

⑵加快与滨江文化商务区的融合发展。徐东商圈部分区域位于滨江文化商务区范围,在谋划其发展定位时,应注重与滨江文化商务区的对接,提供相适应的购物休闲和生活娱乐配套,从而借力我区“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带动商圈整体提档升级。

⑶加速商圈沿片旧城改造。针对团结路与宏祥路沿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的问题,加快推动这一片区的旧城改造工程,并将该片区域两家危险因素较高的公司(占地面积17亩的武汉汉石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和占地面积30亩的武煤百江燃气有限公司)协调搬出商圈中心地带。同时,稳步推进岳家嘴渍水区改造,减小季节性水淹的发生频率和负面影响,焕新商圈形象。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3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现代物流业具有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使产业结构失衡状态进一步加深,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障碍。“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产业如何发挥其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来验证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接着运用经济增长模型,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两个层面定量测算物流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而对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做出客观评价,为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提供科学认识和决策参考。

    二、文献回顾

    关于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青睐。李全喜、金凤花等(2010)基于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鞠颂东等(2003)对我国西部物流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西部物流乃至通过物流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王会宗(2011)、刘秉镰、赵金涛(2005),刘生龙、胡鞍钢(2010)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他还有刘南、李燕(2007),李绩才、吴坚(2011),李松庆(2010)等学者的研究,得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正向相关的结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体现在:(1)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化(谷永芬、何记东,2003)。(2)随着物流外包的发展和物流联盟的出现,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实现联动发展,使制造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吴群,2011)。(3)现代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孙浩杰、吴群琪、汪蕴慧、2011)。(4)区域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使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邵扬,2009)。

    分析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促进程度的文献也不少,张炜熙、胡玉莹(2010)对1995-2007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货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相应上涨2.57个百分点,高出长三角地区0.58个百分点。朱文涛(2011)采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测定出江苏省物流业每增长1%,GDP将增长1.87%。徐茜、黄祖庆(2011)通过弹性分析测算了1978-2008年浙江省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以往文献对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参考,但以往文献主要从某一地区的角度考察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角度考察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比较分析的视角,探究1995-2009年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对我国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科学评价。

    三、研究方法、变量和数据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经济增长模型,从我国物流产业总体以及省级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这两个角度,分析物流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对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分析,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影响。然后,利用贡献率计算模型,测算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

    研究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而衡量物流发展发展水平的指标,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大多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物流业产值、物流业增加值等某一指标来描述物流业发展水平。本文用物流业增加值来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鉴于我国物流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业务主要以运输和仓储为主,因此本文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来近似代替物流业增加值。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样本为全国以及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三个省级区域,其中,上海和浙江属于长三角地区,广东属于珠三角地区。数据范围为1995-2009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上海统计年鉴》(2003-2010年)、《浙江统计年鉴》(2010年)以及《广东统计年鉴》(2010年)。为了使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将GDP、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利用当年当地的GDP指数、物流业增加值指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其价格因素予以剔除,全部转化为1995年不变价格进行分析。

    四、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一)我国物流产业总体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的数据,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出我国GDP与物流业增加值(见表1)数据显示GDP与物流业增加值总体变动方向相同。

    

    为分析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下面进行相关性分析。以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物流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1995-2009年我国GDP与物流业增加值数据计算相关系数(见表2),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995,可见,我国物流产业总体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

    

    为了说明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以GDP为因变量,设为Y,物流业增加值为自变量,设为X,α、β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根据样本值可以发现样本成线性变化,所以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α+βX+μ。根据表1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方程,见式(1):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调整后=0.989,与1极为接近,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回归系数β的显著性检验sig.=0.000<0.01,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经过检验,F=1295.159,P=0.000<0.01,方程通过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有效。就全国而言,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GDP相应地增加19.211亿元。表明我国物流业对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不同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比较

    在物流产业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同的。在物流产业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同的。下面以上海、浙江、广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区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出两省一市GDP与物流业增加值,见表3。

    

    

    对两省一市的GDP与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根据表3数据,运用SPSS软件计算各地GDP与物流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4(见下页)所示,上海、浙江、广东的GDP与物流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99和0.998,T统计量的显著概率均小于0.01,说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即三个地区的物流业与GD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考察物流业对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否显著,下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三个方程的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显著有效。通过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有效。上海、浙江和广东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将分别带动GDP增加19.808亿元、17.677亿元、17.747亿元,表明不同省份物流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差异。

    

    五、物流产业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测算

    (一)测算模型

    下面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从我国物流产业总体和不同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两方面,分析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指标包括: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物流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以及物流产业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二)物流产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分析

    根据表1数据,利用贡献率模型,得到我国物流产业总体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表6,我国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5.45%左右,但每年的具体数值差异较大;物流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年均为5.54%,每年的数值较为平稳,都在5%到6%之间;物流产业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年均为0.52%。

    (三)不同地区物流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上海、浙江、广东物流产业增加值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见表7。利用表6、表7的数据,绘制各指标的变动趋势图(见第14页图1、图2、图3),对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GDP的贡献率以及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的走势进行了比较。

    

    1.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由表7可知,1995-2009年间,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广东5.62%、浙江5.54%、上海4.65%。广东和浙江的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的5.45%,而上海这一数字则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从四条曲线的整体变动趋势看(见图1),代表浙江省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曲线波动较小,广东和上海的曲线波动相对较大,说明浙江省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平稳。从四条曲线的整体变动趋势看,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一定的周期性。2005-2009年间,四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同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近5年我国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表明我国物流业应进行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以促进经济增长。

    

    图1 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物流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的比较。由表7可知,各地区物流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广东6.50%,上海6.19%,浙江5.59%。三个地区物流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均高于同期全国总体水平的5.54%。从物流业对GDP贡献率的趋势图上看(见图2),四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同步,2003-2009年间,上海、浙江、广东三条曲线之间的差距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这三个地区物流业对GDP的贡献率逐渐拉近。

    

    图2 物流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

    

    图3 物流产业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

    3.物流产业对GDP年增长率贡献的比较。从物流业对GDP年增长率贡献的趋势图看(见图3),物流对GDP年增长率贡献的四条曲线波动都较大,说明我国物流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还不稳定。从具体数值上来看,物流业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广东0.69%,浙江0.67%,上海0.57%,都高于全国总体水平的0.52%。但是,无论从全国总体水平还是从省级区域来看,物流业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程度都小于1%,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产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还比较低,但伴随着我国物流产业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其发展潜力巨大。

    六、结语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就全国而言,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可以使GDP增加19.211亿元。省级区域层面的分析得出相似结论,但不同地区物流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的程度有所差异。现代物流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这也和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8号)提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以此依托物流产业全面发展,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第二,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比较低。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速度快,但当前物流产业仍然面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体制约束,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物流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约束等众多制约因素(刘秉镰,余泳泽,2010),无论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大。从具体数值来看,就全国整体而言,1995-2009年,我国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5.45%左右,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1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所以,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合理布局物流产业,防止地区条块分割,促使物流业由粗放型投资向集约型投资转变;提升物流技术投入和应用效率;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是促进物流业平稳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箱式储存 卷烟 物流

随着青岛卷烟厂“十五”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烟丝箱式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实施与投入运行,揭开了国内烟草企业的烟丝存储方式由单一的柜式存储向箱式存储过渡的序幕。随后,昆明、厦门、龙岩、上海等烟草企业也相继采用了烟丝箱式存储自动化物流系统。经过几年的应用验证,烟丝箱式存储自动化物流系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烟丝箱式存储自动化物流系统的特点

1、采用自动化箱式存储不会使烟丝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发生变化,可以达到与柜式存储相同的目的。

2、采用箱式存储实现卷烟企业烟丝生产调度管理柔性化、模块化、精细化,更加适应MES系统的生产调度模式,满足烟草行业规模化、小批量及个性化的市场发展需求。

3、减少烟丝串香、串味。

4、信息化水平较高,方便计算机调整原、辅料供应和成品库存预测管理,对每批卷烟成品,均能得到准确的烟丝消耗。

5、采用非接触式IC卡作为烟丝识别标签,来完成对烟丝的入库登记、库存烟丝量统计、出库登记、出库验证以及不同烟丝的识别等,科技含量及可靠性较高。

6、形成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烟草行业物流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物流厂商,如昆船、今天国际、COMAS、GARBUIO、SWISSLOG等国内外企业,相继对烟丝箱式自动化物流系统推出各自的设备及技术,并在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中广泛应用。如已经完成该项目的青岛卷烟厂、厦门卷烟厂、龙岩卷烟厂、昆明卷烟厂、上海卷烟厂、济南卷烟厂,以及正在实施的广州卷烟制造基地、杭州卷烟厂等,下一步要进行易地技术改造的各烟草企业也大都把应用烟丝箱式自动化物流系统纳入议事日程。

烟丝箱式存储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构成

烟丝箱式存储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烟丝自动装箱系统、自动存储系统、输送系统、翻箱喂料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检测、电控、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近几年,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烟草企业应用的烟丝箱式存储系统主要形成如下几种形式:

1、烟丝装箱方式

烟丝装箱方式主要分为移动条播装箱与定点装箱两种方式。

移动条播装箱方式主要包括横向布料车、纵向布料车、带式输送机等,其特点是烟丝装箱沉降时间较长、装箱均匀性较好,装箱速度较快,满足较大流量的烟丝装箱线需求,在青岛、上海卷烟厂都有应用,典型案例是由昆船公司在青岛卷烟厂实施的15000kg/h装箱线(每箱按150kg成品烟丝装箱,同时给8个烟丝箱布料)首先应用,2010年又应用于新增的1条8000kg/h装箱线(每箱按150kg成品烟丝装箱,同时给5个烟丝箱布料),应用效果良好。图1为青岛卷烟厂的烟丝装箱线。

定点装箱方式主要包括称重装置、倒料装箱装置、烟丝压缩装置等,设备数量相对较少,占地面积小,容易处理烟丝尾料问题,但速度较慢,更适用于5000kg/h以下的装箱线。已经采用该方式的有厦门、龙岩等烟草企业,其中厦门卷烟厂采用COMAS装箱设备,除储存成品烟丝,还可储存叶丝、梗丝、膨胀丝及白肋烟丝等半成品烟丝,烟丝装箱过程中采用轻压排汽和模式沉降以提高均匀性,烟丝装后加盖。龙岩卷烟厂采用GARBUIO公司装箱机,单箱装,装后加盖。图2为厦门、龙岩卷烟厂装箱线。

2、烟丝存储方式

烟丝存储方式主要包括立体存储和平面存储两种方式。

(1)全自动化高架立体仓库存储

以青岛卷烟厂为例,青岛卷烟厂“十五”易地改造期间建成了烟草企业第一个自动化烟丝储存立体仓库(图3),立体存储库具有单位面积存储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路径规划方面相对简洁等特点,但立库投入设备较多、运行费用高、而且存在库区不同高度的温湿度不均匀等问题,自动化程度高,对使用及维护人员的要求较高。

(2)平库堆叠存放

平库占用面积大,但垂直空间占用小,所需设备少,同时,路径规划方面会相对复杂,而且只能采用先进先出等方式。平库存放在烟草企业也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烟箱堆叠存放于货架中,由电磁导引夹抱式AGV小车输送(以龙岩卷烟厂为例,图4a);另一种是平库无货架烟箱堆叠直接存放于地面,由电磁导引夹抱式AGV小车输送(以厦门卷烟厂为例,图4b)。平库输送方式大多采用AGV小车等方式,因此可存放任何箱装的成品以及半成品烟丝。

3、翻箱喂料系统

翻箱喂料系统分固定式和移动式翻箱喂料两种方式,主要包括行走装置、升降装置、翻转装置和封箱装置,移动式翻箱喂料系统可实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接送料模式。烟丝箱式储存系统翻箱形式的选择,尽量考虑到减少烟丝的造粹以及提高喂料速度,目前一般采用机器人或专门的翻箱机进行翻箱作业(图5)。

4、烟箱自动清扫系统

烟箱自动清扫系统主要包括视觉检测装置、烟箱翻转装置、清扫装置等,用以实现烟箱的自动清扫功能。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模;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结构;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52-04

引言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城市化对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起着推动作用,城市化的发展会带来人口的集聚,进而带来需求的增加、产业的集聚和服务业的壮大。城市的规模化是实现城市规模效应,从而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的重要因素,服务业结构和产出效率也会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通过探讨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城市规模下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结构,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广东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

一、研究回顾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研究大多表明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Signalman(1978)认为,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他通过对工业化国家1920―1970年的劳动力转移情况的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是促进一个国家从农业型经济向服务业型经济转变的重要因素。Daniels等(1991)对美国大中小城市区域服务业进行计量分析检验,研究认为,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为基础,城市化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的扩张。Black和Henderson(1999)对城市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城市规模和城市产业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城市规模、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城市化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城市规模越大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制造业较发达。因此,达到一定规模后,服务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Abdel-Rahman&Anas(2004)的研究指出,在一个由不同规模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中,城市产业结构随着城市规模而变化,并且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经济效率的差异。江小娟等(2004)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重要因素。张树林(2007)利用1995―2005年数据进行定量测算,发现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城市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持,而服务业发展及升级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柯善咨等(2014)研究表明,生产业―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赵维良等(2015)利用我国地级市数据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进行检验,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率越高,服务业比重越大。

二、基于城市规模差异的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研究

(一)数据和变量选择

研究对象为广东省21个地级市,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及《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在城市化率的指标选取上,文中除对广东省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中采取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外,其余部分城市化水平用市辖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城市规模也采用市辖区人口来衡量,对于城市规模的划分主要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 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 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采取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相关数据采取市辖区数);服务业结构指标主要是服务业内各行业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来计算。此外,本文的服务业结构按照功能和作用,划分为生产业和消费业两类。其中生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消费业主要包括: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二)实证分析

1.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关性分析

(1)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广东省城市化水平(UR)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服务业贡献率(SCR)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比重表达。1980―2013年广东省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贡献率的情况(如下图所示)。由下图可以看出,1980―2013年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2002年,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城市化水平,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建设的脚步,通过对广东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这一阶段二者呈现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3;2003―2013年,SCR曲线与UR曲线走势背离,城市化发展迅速,而服务业增长水平开始减缓,2003―2012年广东省服务业的贡献率都低于2002年水平,到2013年服务业贡献率才超过2002年水平。与此同时,近年来,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由2002年的36.2%上升到53.7%,通过对广东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这一阶段二者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329,这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城市化的发展背离了科学的轨迹。

(2)城市化、城市规模与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按照城市规模的划分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按不同的规模进行分类,采用算数平均数的方法对同一类别内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计算,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特大城市2个,Ⅰ型大城市2个,Ⅱ型大城市10个,中等城市5个,小城市2个;城市化率和服务业比重两个指标,基本按照城市规模的不同呈递减趋势。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不同规模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正相关性较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816,这表明广东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步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化率方面,不同规模城市的平均城市化率相差较大,标准差为0.41,不同城市规模服务业贡献率相差不大,其标准差仅为0.06,这表明,广东省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化发展的差异程度大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未能跟上城市化发展的脚步。

2.城市化、城市规模与服务业内部结构相关性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深入分析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化与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内在关联,用算数平均数的方法按照不同的城市规模对关联度矩阵进行整理,探讨不同城市规模下的服务业结构。

(1)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主要是利用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和相异程度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统计数列的几何关系或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如曲线越接近,则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就越小。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可以知道,关联度越接近1,关联程度越大。一般认为,0≤γi≤0.4,关联程度低;0.4≤γi≤0.6关联程度中等;0.6≤γi≤0.8关联程度较强;0.8≤γi≤1关联程度极强。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化率与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的分析得到的关联度系数,实际反映出来的是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协调程度,关联度系数并不会因为城市规模大而高,也不会因为城市规模小而低。通过对关联度系数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比较21个地市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协调程度。清远、惠州和揭阳的城市化率与服务业发展的关联度最高,2013年三市的市区人口分别为134.2万、138.8万和205.1万,属于Ⅱ型大城市,此外,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在30%~40.5%之间,城市化率较低;关联度较低的三个城市分别为汕头、佛山和中山,2013年三市的市区人口分别为532.5万人、381.6万人和154.1万人,此外,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都比较高,佛山和中山为100%、汕头为98.6%,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都非常高,但与服务业发展的协调程度较低,佛山、中山仍然是以制造业发展为主的城市,城市化率的提高,并未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按城市规模比较21个地级市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协调程度。用算数平均数的方法按照不同的城市规模对关联度矩阵进行整理。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5650、0.5287、0.6559、0.6791和0.6356,关联程度属于中等。具体观察不同规模城市,按服务业类型区分的话,协调程度也相差不大。其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化与生产业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5759、0.5612、0.6338、0.6753和0.6099;与消费业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5504、0.4853、0.6530、0.6399和0.6698。

第三,按照服务业结构,具体分析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而言,按照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划分,各行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联度系数在0.5265和0.7347之间,关联程度中等以上。最高为房地产业、其次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7347、0.7119和0.7085;关联度低的分别为卫生、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金融业,关联度分别为0.5265、0.5277和0.5529。如果按照生产业和消费业比较来看,生产业与城市化率的关联度为0.6493,消费业的关联度为0.6245,生产业与城市化率的关联度略高。

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加速,但时间序列的分析显示,近年来二者相关性越来越不明显,广东省城市化的发展背离了科学的轨迹;城市化率和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城市规模存在相关性,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率和服务业比重越高;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不同城市的城市化率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程度相差较大,存在不均衡性,在按照城市规模划分的前提下,二者协调程度相差不大;生产业与城市化率的协调程度略高于消费业。

(一)正确处理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精细分工和周密协作的基础上,人口必须相对集中,以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和运输,必须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同步实现了城市化,而城市化又带动了服务业发展,实现了服务业水平的跃升。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与城市规模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高附加值的、为生产服务和新兴的服务业,往往是和城市规模联系在一起的。正确处理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化发展的差异程度大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未能跟上城市化发展的脚步的问题。首先,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要重视城市化水平的量,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不能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发展模式,不能不顾实际地通过增加城市数量和扩大城市规模发展服务业,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其次,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补充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实现与城市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促进不同规模城市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大城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较高,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将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嵌入城市发展的等级结构中。中小城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较低,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促进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三)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广东省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城市的服务业发展速度和总量在中等规模和小规模城市前面,因此发挥大城市的龙头作用,能更好地促进整个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4,(4).

[2] 崔宏桥,沈颂东.吉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2).

[3] 程庆生,李昌.我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管理分析[J].经济纵横,2004,(6).

[4] 姜达洋.城市化进程中生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现象研究[J].产经评论,2013,(2).

[5] 邓秀丽.山西省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特征及其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6] 曾国平,刘佳,曹跃群.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7] 黎兵兵,刘春.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6).

[8] 杨友宝,王荣成,孙平军,等.辽宁省城市规模与经济效应的相关性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与突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要改进自身的管理,特别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模式

国有企业是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集团,它与一般的企业集团具有相似性,但它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起着决定作用,而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独特的模式。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的一切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到母公司,而子公司却不享有任何决策权,它只是母公司扩大业务的需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整个公司都被母公司绝对地控制,母公司享有高度的决策权,并对子公司进行严格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实际中,子公司通常只享有一小部分决策权。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高质量的融资决策,降低成本;可以让企业的战略目标最终得到实现,合理筹划纳税,减少管理费用。但它不方便母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缺乏灵活性,更不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与集权式管理模式相反的管理模式,它是将决策权分配给各个子公司,允许子公司享有相当的管理权,母公司则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体制。在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子公司与母公司是与被的关系,子公司拥有高度的财务权,鼓励子公司自主经营。

这种模式有益于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而且财务决策周期短、针对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但这种分权模式导致子公司拥有过高的自主经营权,不利于母公司行使财务管理权利。

3、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

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对分权式管理模式和集权式管理模式的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式。由于上述两个模式各有利弊,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对二者的整合,吸取它们的优点,弥补两者的缺点。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分权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权进行适度的集权,分权与集权两方面并存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符合。一方面,赋予子公司相应的自主经营权,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另一方面,母公司对子公司又保留着最终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虽然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集中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但它也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在如何限制集权和分权的程度上,模糊不清,不容易判定。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突破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特别是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重点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注重成本低于效益的原则,如果成本高于效益,就应该放弃这种经营决策。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察,为国有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2、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时代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制定也是如此,与时俱进。现代企业制度是顺应时展潮流而出现的新兴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在制定企业制度时也应该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符合时代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3、现实与长远相结合原则

企业要获得持续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从长远角度进行规划。国有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该放眼全球,长远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制定长期战略目标,了解国有企业的现状,现实与长远相结合,使国有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都能够实现。

(二)国有企业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集中起来,包括信息的集中、资源的集中和权力的集中,实行财务核算、决策和监督控制的统一。

1、一体化的财务战略

国有企业可以将企业氛围两个层次,首先是企业总部,特别是高层管理机关,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等等的设立和完善。第二层次是各个自主经营的企业,在遵循母公司总体战略的情况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经营目标。

在建设管控体系时也应该制定中期、年度和长期企业计划,并一一落实到各个子公司,进行全面预算,综合生产管理报告,综合业绩评价,实行内部审计体系,实现高校管理。

2、完善业绩评价管理

国有企业首先要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对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单位进行全面的资源分配,实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对企业以及子公司进行考核和业绩评价时,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必要的激励机制,选定评价指标,确定标准分值、权重,设定指标的标准值,计算指标实际值等,经过一系列的详细步骤,准确地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3、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也应该实现财务的信息化。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财务资源共享。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处理各种财务数据,高效整合信息资源,联合所有的财务技术人员,搭建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

4、加强财务团队建设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人员队伍,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识别能力和业务技能,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志彤.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会研究,2007,7

[2]张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中石化案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