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文主义教育 课程设置 自我意识社会环境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文学鉴赏、情感体验和作品内涵领悟等能力要求。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求,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陶冶人和教育人。
在教学中,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内容注重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安排上富有弹性,注意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相互渗透,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适用的课程。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施以相应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笔者现从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中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当前社会环境三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引入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释。
一
在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中,诗歌、散文、小说及戏剧等不同文学样式的引入,需要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意义与情感内涵方面的体会能力、写实与虚构的分辨能力,以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注重课堂训练与讲解,学生自身很难体会到文章作者在文字中蕴含的信息和情感,更不用说体会作者的文字技巧了。“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还要对其亲身体会。而中学生无论在社会经验还是人际交往的程度上,都远远低于成人,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及简单地现实联系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有益处的。譬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表面上看整篇文章刻画了一个极度吝啬而又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的犹太人夏洛克和诚实信用、珍重友情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作品的内容在许多学生看来是可笑而不真实的,认为这个故事只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但是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当时的欧洲社会背景和宗教背景,了解当时欧洲政府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排斥,学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夏洛克会有如此之变态的报复心理。此外,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让其针对社会借贷现象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对比调查结果和课文中夏洛克提到的借款条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作者极力刻画的夏洛克的贪婪的理解,又可以体会到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结局凸显法律文件文字严谨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注重自身表达的准确性。
二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内涵领悟,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行程和发展过程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和成熟期八个阶段。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被积极地解决。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性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集体社会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在这个时期,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学习,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对于学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定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被赋予了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学生能够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将其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述出来,教师除了进行积极的引导之外,没有必要再进行强制统一。对于异议的提出,欢迎学生进行基于客观现实的自我阐述,帮助其建立自身独特的角色定位。
三
另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国际交流愈加深化,新兴媒体传播方式涌现,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应用产生巨大影响。许多网络流行语或是方言,或是不符合传统语言结构,或是错别字,比如,网络上风行的“有木有”,是由地方方言演化而来的(普通话夹杂方言),就是“有没有”的意思,是咆哮体中的一种。同时,外语教育给传统语言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轻视,比如,经常听到学生说的“吐槽”,来源于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里的“ツッコミ”,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者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普通话里相当于相声的“捧哏”。
中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的一部分,对于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新奇事物很容易接受,在当今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反而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不少原来的网络流行语被收录到字典中,如“给力”、“宅男”、“宅女”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若学生出现此类偏好,应当恰当地予以引导,在遵循传统语言的规范的同时,保持其语言的清新性和独特性,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使中学生在现今快速发展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奠定坚实的传统语言文化知识基础,开阔视野,建立健全人格,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高文字的鉴赏能力和内在领悟能力,达到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百度百科:人文主义教育http:///subview/229803/6133546.htm?fr=aladdin(引用日期,2014-4-19).
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2
在实施新课标教学以来的语文教学实际中,出现弱化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倾向:比如,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也不重视落实相应的语文知识。解读文本时粗枝大叶,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文章内容的随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音乐美术欣赏课,乃至主题班会课。其实,即使课文的内容是谈作者欣赏音乐的感受,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以及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应该重点讨论音乐欣赏问题,否则那便是音乐欣赏课而不是语文课。
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新课标“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明确地提出:①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③领会本文语言朴实而简洁的特点;④学习作者认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⑤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
丰富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又一特点。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富的人文魅力,它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是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新大纲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倡导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学构设出了美好的前景。
语文课程的内容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表达的是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不像数理化课程的内容都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相去较远,也比政治、历史等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而语文教学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也是语文课程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而且,语文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又不单纯是语言文字能力,阅读文章要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文章则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语文能力的高下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原因。
一度时间,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驱使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弱化思想内容,越来越多地舍弃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内涵。语文新《课标》针对时弊痛下针砭,大力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一点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为学生心灵发展树立人格楷模;列举生活中的榜样模范,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提供“文化大餐”;善于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取向。
注重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他的人格,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整个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这些功能,主要是以课文为凭借,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的。
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深情之后,恰当地提出两个问题:在你的记忆中,父亲如何关心过你?假如父亲节来临,你将怎样表达你对父亲的关心?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反响,一个女孩说,她想送给父亲一支护手霜,因为父亲从事花草园艺工作,十分辛劳,近年来双手粗糙、干裂,他想让父亲摸在自己脸上的手光滑些。诚挚的话语赢得满场掌声。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尤其是读到第三部分中父亲关于“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时朱自清的心潮难平、激动不已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对父母有没有“太聪明”的时候?果然就有学生大胆反省,我又请大家回去以后都好好想想这个问题。随后,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请关爱自己的父母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就像朱自清先生捕捉到的父亲的背影一样。我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启迪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增进一种普遍需要的‘良知’”。另外,在对课文的探究中我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从“徐州见父,面对家庭困难,朱自清‘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却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话,以及行文至尾,父亲‘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两处描写中领会到些什么?学生发言很踊跃,各抒已见,体会很深,最后我们一起归结为两点:一是要如何对待生活,那就是面对困境,不悲观失望,应振作。二是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方式去适应。是啊,在当前有些学生书生气十足,面对人生的不幸显得很脆弱。因此,教育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
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3
一、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缺乏的主要表现
(一)缺乏人文知识。当今艺术高校中,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渗透进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中。在这种观念的下,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理念,他们一味地追求实用价值。他们只学习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财富的,自己可以利用的;相比之下,美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在他们看来毫无实用价值。
另外,普通高等院校近几年来的大量扩招,导致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绘画基本功底也普遍偏低。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文化知识薄弱,同时缺乏一定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硬件明显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很多高等院校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变得急功近利,只单纯的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在学校里面,在这个年纪应该注重全面提高的真正需求。受到这些原因的限制和影响,我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兴趣与成绩普遍偏低。而文化素质从基本上来说,不仅仅是硬性要求,更是对人才的一个完善和补充。在面对不同文化层次对设计和创作的需求的时候,文化素质不够,底蕴不足,往往导致一部作品没有足够的深度与创造力。
(二)道德观念模糊。当今社会,传统道德与经济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冲突,这导致社会环境出现极大的变动。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下,高校艺术生也随之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总体来看,大多数的艺术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热爱祖国,拥有理想并为之努力。然而,高校艺术生由于注重专业性,导致他们接触的人与物都具有限制性,这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理想,前途迷茫甚至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最明显的便是高校艺术生缺乏入党的理念。他们对“两课”学习不感兴趣,不会认真学习知识。这是因为高校艺术生认为这些课程在社会中不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受到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生显得较功利。具体表现在他们不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或是社团活动。他们涉世未深,处在步出学校和踏入社会之间,是最容易受骗的时期。因为缺乏判断力,他们极易在这个时期轻信他人导致被利用。
(三)团队意识薄弱。高校艺术生往往有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面还没有心智成熟,这导致他们还会出现叛逆等情绪。他们既懂得应该遵守纪律,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抵触纪律约束的心理。他们不具有集体意识,在他们心里,个人主义要比集体意识高出很多。这既跟他们身处的学校环境有关系,同时也与他们个人因素有关系。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无法立即进入自己的角色,找准位置,在日常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与他人交往沟通困难等状况。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的意义。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所以人文素质不仅是对高校艺术生重要,对于所有的人都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艺术生来说,并不是单纯的读、写等基本的知识文化教育,而是针对于高校艺术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教育。
人才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必须突出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类需要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而不只是只专注于某一项技能。他要求艺术生具有多方面甚至全方面的发展,以达到社会的需求。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可以弥补学生在知识结构、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欠缺。
(二)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当代高校艺术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是生活本身,他们首先作为个体,并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渴望独立;二是来自于社会的压力,社会不断加快的脚步使他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不断的努力以达到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三是来自于竞争,竞争的压力产生于他人带给自身的压力。
高校艺术生首先在学习上面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学习不够刻苦、个性张扬不易管教、纪律性组织性差。许多学生甚至对于未来是茫然的,他们极度缺乏信仰与积极的人生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基本的知识是不够的,他们应该汲取他人的智慧,建立自己的人文基础,当这样的基础积攒越多,他们的成长也就越加明显。对于人生的方向也就更有了把握。
(三)人文素质提升带来的益处。艺术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一种美感。当高校艺术生缺乏了人文知识,那么他们就很难真正的理解艺术到底应该带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及意义。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是因为艺术者注入了人文精神,使它具有了一定的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因为作品是他们对生命和生活注入一种自己的理解之后塑造的具体形象。由此可见,人文素质低下势必会影响到艺术创作。因此,人文素质对于高校艺术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对美进行理解和诠释,逐渐地陶冶情操,在知识传授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高校艺术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增设人文知识类课程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校艺术生首先应该具有人文素质的理念,具体途径就是开设人文知识类课程。通过这种途径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政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与提高人文素质。
任课教师因为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可以自然地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可以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由于高校艺术生对于艺术的理解比较高,可以在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各门类的艺术,如绘画、戏剧、乐器等艺术,这些虽然都属于艺术类,但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这可以很好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加强校园建设
1、弘扬人文精神,加强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重点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让学生处于一种人文环境之中。引导他们具有人文素质以及提高人文素质。
2、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品位。营造好的校园文化会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很好的施展平台。在校内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社团,会使得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在社团与活动中,让学生自然的融入进人文素质培养的氛围里面,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3、完善规范制度,强化养成教育。高校艺术生在心智上趋于成熟,完善而良好的制度可以对他们进行约束与监督。要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使得学生在日常中逐渐养成一种积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理性的、正确的价值观。
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4
[关键词]高中政治人文精神现状问题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67
根据我国为改革文化体制而制定的重大决定中可看出,需要动员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了将相关的精神进行贯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应该要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合理结合,以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现状
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普遍存在轻人文、重科技的现象。因为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没有重视人文教育,所以造成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时缺少一个良好的气氛。而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也缺乏“以人为本” 的教学思想,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是应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也许还有很多教育者没有弄明白,比如说人文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缺乏实践性和实际意义。
现阶段,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并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来提升自身人文修养,谈吐缺乏专业性与创新性,所以没办法对人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很好的丰富。不仅如此,因为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不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待人文精神的心态比较消极。所以说,想要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不能对人文教育表现出忽略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看法以及学习的态度。
二、如何将人文培养与政治教学有效结合
(一)人文教育应与实际相联系
人文教育要想有很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一块的工作,尤其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多变的价格》时,要对现阶段的消费水平进行分析,比如房价以及食品价格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正确引导他们分析价格的变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从价格的不断变化入手,让他们针对价格变化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除了进行课堂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红色教育活动,再对革命先烈的人文思想进行一定的讲解,使学生能接触正确的人文思想,这时候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
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5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失落;回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74-02
人文教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尼尔· 陆登庭在1998年的中国之行的讲演中,就呼吁“大学要重视对‘人文’(humane) 学问的传授”。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呼唤大学人文教育的回归,复兴并发展人文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人文教育的解读
“人文”二字最早出自《易经》上:“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人文”就是精神文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昰皆以修身为本”,古之圣贤十分重视自身修养。孔子的人性化教育,对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视是我国人文教育的源头,人文教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
1.人文教育的内涵
要复兴和发展人文教育,就要弄明白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濡染与涵化,不仅使人获得人文知识,更能够认识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塑造精神家园,使人学会做人。人文教育主张教育要重视人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要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内涵,就要认识到人文教育不同于人文学科的学习。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文艺学、语言学等,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能使人获得一定的人文知识,但是,人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包括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赋予人以精神,维护和发展人的自由的教育。因此,进行人文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人文精神的濡化与感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文教育逐渐失落,道德失范普遍严重的今天。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文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着重理轻文,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不良倾向,培养的大学生成为了一种机器,而不是精神上也成人的和谐发展的人。人文教育可以通过陶冶人的情操、确立人的理想信念、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来弥补这一缺陷,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对人为什么而活、人的价值何在、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各种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履行道德行为。
再次,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如今,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暴力事件频繁发生,这对大学生自身,对他人以及对整个社会都有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在大学开展人文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
最后,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精神世界却日渐匮乏。在校大学生也是如此,只注重物质追求,而不注重精神世界的塑造,各种信仰危机、理想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不断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在大学里进行人文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完满的精神世界,丰富其精神内涵,使其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二、中国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及其原因
人文教育在当代大学中陷入了失落的困境,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也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文教育则受到了排斥和冷落。不少大学生对人文教育没有清晰的概念;人文学科在大学课程中逐渐丧失了其主要地位,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少;由于受到社会和就业的影响,主修理科类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人数急剧下降,许多大学生甚至对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知识茫然无知。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失落之严重,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济对人文教育造成了一定的排斥
市场经济促进了大学的发展,为大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大学获得了更多的经费来源,也促进了一些与市场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发展。然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给大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大学往往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决定自身的发展,一些与市场联系不密切的学科则受到了排斥和冷落,人文学科尤其如此。因为人文学科的内容与市场经济并不直接挂钩,加之其提倡的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格格不入,所以,人文教育不可避免就会受到市场经济的排斥。
2.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失衡造成了人文教育的失落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应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也是如此。培养的学生已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发挥,实用主义教育观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学生纷纷报考理工类学科,而人文学科招收的学生则越来越少,出现了重理工轻人文的不良倾向,学生普遍认为科学教育是“有用的”,而人文教育是“无用的”,造成了二者的失衡。
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6
【关键词】 生物研究性学习 人文精神 尊重生命 提高生态意识
1 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等这些一个又一个足以造福人类也足以毁灭人类的科学进展,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使这些科学技术真正地为人类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二为一。
而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甚至发生了中学生殴打乞丐致死,大学生用硫酸泼黑熊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究其原因,这与中国的基础教育过于偏重科学知识,而忽略人文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直接导致社会的价值观、道德水准普遍降低,这已成为社会各界对现行教育的忧虑。时代需要具有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人,针对基础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倡导新世纪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的呼声愈来愈高。可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学科教学已开始注重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在生物新教材中有许多人文素材等待我们去挖掘,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接触自然,走入社会,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理念,改善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理应成为生物学科教学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
2 在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点
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渗透许多方面的人文精神,但是结合学科特点,应该有所侧重。
2.1 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生物科学旨在揭示生命的奥秘,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这一自然界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学生们在观察研究生物的种种生命现象时,直接感受到生命法则的伟大、神奇和美妙,从内心产生了对生命的崇敬之情,产生了尊重所有生命的思想意识。只有关爱所有的生命,保持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才能维持人与其它生物间的平衡发展,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 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地球上生物的生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环境意识的教育既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人文素质的要求,更是保护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中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对学生实证精神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因为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属性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研究过程中,决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测,一定要有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精神,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具有人文内涵。作为一种工作态度与研究方法,要求我们在认识、处理问题时,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在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中,不能就科学研究而论科学研究,应该有所引申,将之引申到人文领域,这对中学生养成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实证精神极为重要。
3 在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实施策略
3.1 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等素养与能力。上述目标的达成对于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列入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反思现行的生物教学,我们痛感到在现行的应试教学体系中,一切知识都被量化成一道道习题、一个个标准答案,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鲜活的生命都了无瓜葛。团结互助、爱护幼小、尊重生命,以及真、善、美这些人性的种子在这种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体现。
因此,生物学科教育必须统筹兼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教师必须摈弃单一的智育观,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生态意识与实证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2 结合生物新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施新课程后,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人体及人类社会有关的内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与生物圈、城市生态系统等,都与人类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使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体现 “以人为本” 的人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