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负荷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1
你院(89)宁法研字第5号请示收悉。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土地承包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问题,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答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1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国发[1986]96号《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签订粮食定购合同,催收国家定购粮,追究拒交国家定购粮行为人的责任,均属国家行政职权范围。虽某些地区将农民应上交国家的粮食定购数额写入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但这并不影响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向农民征收定购粮。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同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是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属于国家计划定购,除依法减免外,应作为义务完成定购数额。因此,对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定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此复
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请示
(89)宁法研字第5号
最高人民法院: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2
【关键词】线损率;线损管理;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现阶段,国家十分提倡节约能源,提高电能利用率,所以,电力企业试图改善其经济效益,就要寻求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由于线损率是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以及经营状态进行衡量的一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因此,对所有的电力企业来说,对供电线路降低线损的方法分析是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
1.线损定义及种类
1.1 线损的定义
电力系统中,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时,各设备、元件和线路所以产生电能损失的和定义为线损。线损率反应着供电企业系统规划、管理经营、运营生产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水平,线损率高低是考核电力企业综合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线损的分类
一般而言,线损大致分为三类,固定损耗、可变损耗、其它损耗,文章将一一作以介绍。
固定损耗指的是系统中元件、设备以及线路中存在的与负荷不相关的电能的损耗,这类损耗随着外加电压、设备质量和容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固定损耗主要有变压器铁损、电容的介质损耗、线圈的铁耗、绝缘子的损耗等几种。其中,对输电影响最大的是变压器铁芯中的两中损耗,包括磁滞损耗以及涡流损耗,两者合称为变压器空载损耗,即铁损。
可变损耗指的是系统中元件、设备以及线路中存在的与负荷相关的电能损耗,这类损耗随负荷电流变化而发生变化。可变损耗主要有变压器铜损、线圈铜损、输配电线路的损耗等几种。影响可变损耗的最大因素线路和设备中的电流,这类损耗正比于与电流的二次方。
2.线损的影响因素
2.1 线路损耗过高
1)因为电网的不合理规划,使得负荷中心与电源距离比较远,导致输电距离过长,这种情况会引起线损增加;
2)由于导线截面的不合理设计,使得导体未能处于其最佳的运行状态,必然造成线损的增加;
3)线路的老化以及瓷件污秽等多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绝缘等级降低,从而引起线损增加;
4)系统无法进行合理的无功补偿,导致无功不平衡,影响企业的供电能力,增加线损。
2.2 变电主设备损耗过高
1)供电企业的技术以及资金的制约,没有及时更新耗能高的主变;
2)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不合理,使得主变运行偏离其经济运行曲线,引起主变损耗的增加;
3)当系统补偿无功不足时会发生无功严重穿越,由于变压器和线路的传输的原因,造成全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损耗增加;
4)电力系统中的主设备老化,增加了介质的损耗,另外导线接头处的线夹接触电阻由于某种原因的增加,以及瓷套和瓷瓶的泄漏电流增加等因素,均会导致损耗增加。
2.3 配电网损耗过高
1)电力系统的配电网中,负荷与变压器的容量不匹配,会导致变压器损耗的增加;
2)配电变压器安装时,如果其位置与负荷中心偏离较远,会引起损耗的增加;
3)配电网中低压无功补偿设备设置不合理,不能对无功进行合理地补偿,例如低谷时补偿过多,高峰时补偿不足,都会引起损耗的增加;
4)配电网的电压等级设置不合理;
5)配电线路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的中性线电流增大,会使得损耗增加。
3.降低线损的方法分析
3.1 加强无功电压管理,优化网络结构
电力系统中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时,应依据就近补偿的原则,减少无功的远距离传输。如果供电企业可以在在合适的地点,增加和配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一方面能够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优化全网的无功潮流,进而使得有功和电压损耗降低;另一方面,合理的无功补偿可以减少发电机发出的、线路以及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很大程度上降低线损。
另外,当系统的无功补偿合理时,变压器和线路的输送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改善了电压的质量,使得用户的功率因数得到优化。实际操作时,电力企业应通过内监测系统,对全网各节点的运行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实时反馈调整,尽量减少和避免各设备以及元件长期的“过压”或“欠压”运行。
3.2 主变合理运行
实际中,安排主变合理运行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安排主变台数,另一方面是合理调节主变的分接头。由于变电站承担负荷比较小时,主变并列运行损耗会增加,而相反变电站负荷比较大时,安排主变并列运行会降低损耗。
所以,在实际安排时,必须依照实际变电站的负荷情况,合理选择调整主变的运行方式,安排主变的单台或并列运行,从而保证其经济性,同时降低空载损耗。而选择调整主变的分接头位置时,应尽量保证可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以降低超负荷运转的损耗和网损。
3.3 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材料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外企业都有新型节能变压器的应用,新技术和设备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与此同时,电网中新型合金导线的应用,也可以很显著地降低网损。
3.4 合理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有效地减低线损,安排无功补偿设备时应依照实际无功补偿总容量以及分组容量。并且电压水平、负荷曲线、配变容量等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内,最大限度避免“超补”或“欠补”。
3.5 调整负荷曲线及平衡三相负荷
系统的供电量相同,如果负荷峰谷差越大,线损也越大。实际中,负荷峰谷差大时,供电方式应采用双回线。另外,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进而对三相负荷进行调整,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线损,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4.结束语
总之,采取科学措施降低线损率优点很多,不仅对提高电力部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另外还能节约资源,提高电能利用率。
科学地降低线损的方法的采取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要求电力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相信,只要研究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方法措施,降低供电线路线损的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丙江.线损管理与节约用电[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
[2]张利生.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及降损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姜宁,王春宁,董其国.线损与节电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郑作升.浅谈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J].农村电工,2011 (8).
[5]李豫温.农村供电所线损管理浅见[J].电力技术经济,2004(16).
[6]杨振杰.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经验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7]胡景生.电网经济运行与能源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3
1、电力负荷预测的意义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其预测的准确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电网的规划发展、安全经济运行,也是衡量电网企业是否真正走向成熟,实现科技智能的重要标志。
它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是指导客户改变用电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信息来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科学的方法更加准确的预测厦门电网的发展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2、电力负荷回归预测技术
电力负荷回归预测模型技术就是根据负荷或者电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建立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负荷或者电量进行预测。从数学上看,就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变量的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测算,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预测的目的。
3、厦门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回归预测技术应用
3.1厦门地区电网历史数据
表1:厦门地区1998――2009电力负荷及供售电情况一览表
年份 供电量(万千瓦时) 售电量(万千瓦时) 线损 年最高负荷(万千瓦) 月平均负荷率(%) 年售电量比增 年最高负荷比增
1998 321234 302601 5.8 60.37 76.8 13.44% 15.39%
1999 365942 357487 2.31 67.67 78.16 18.14% 12.09%
2000 429765 415274 3.37 79.58 78.67 16.16% 17.60%
2001
493227 475411 3.61 92.9 78 14.48% 16.74%
2002 585610 566309 3.3 106.67 79.9 19.12% 14.82%
2003 683744 661083 3.31 121.13 81.83 16.74% 13.56%
2004 755261 737200 2.39 131.8 86.59 11.51% 8.81%
2005 911004 869330 3.16 161.3 82.32 17.92% 22.38%
2006 1005018 974009 3.05 188.5 80.16 12.04% 16.86%
2007 1154722 1119419 2.97 215 81.22 14.93% 14.06%
2008 1220881 1184994 2.83 231 79.6 5.86% 7.44%
2009 1256288 1219839 2.83 249.6 79.58 2.94% 8.05%
3.2厦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历年数据及其未来预测表
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0年2月6日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预测报告说,2010年中国可实现GDP9.13%的增速,但是,2011年之后,GDP增长率将回落到8.51%。
则按此预测可以得出:
表2:厦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历年数据及其未来预测表
年份 GDP(万元) GDP增长比率
1998 4031676 12.39%
1999 4405368 9.27%
2000 5018706 13.92%
2001 5583268 11.25%
2002 6483570 16.13%
2005 10065831 13.39%
2006 11680229 16.04%
2007 13878520 18.82%
2008 15600218 12.41%
2009 16232100 4.05%
2010 17714090.73 9.13%
2011 19219788.44 8.50%
2012 20853470.46 8.50%
2013 22626015.45 8.50%
2014 24549226.76 8.50%
2015 26635911.04 8.50%
2016 28899963.47 8.50%
2017 31356460.37 8.50%
2018 34021759.5 8.50%
2019 36913609.06 8.50%
2020 40051265.83 8.50%
3.3厦门地区(GDP/电力负荷)回归预测模型效果比较
3.3.1:以厦门地区1998-2009年的数据分别按照附表3的预测模型对电力负荷数据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表3: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一览表
预测模型名称 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 结论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9.920249541110489e-001 3.254603876571586e+005 精度尚可
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预测 9.949059973979481e-001 2.601124401489087e+005 精度较高
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预测 9.983082752958702e-001 1.498981896111628e+005 精度最高,选取为厦门地区电网需求预测模型
指数函数回归预测 0.8998 1.22e+006 精度较其他方法偏差较大
Gaussian预测 0.9983 1.804e+005 精度较高,不常用的方程
由表3回归预测模型效果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98,剩余标准差为1.498981896111628e+005,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较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最贴近厦门电网负荷曲线,并符合近期经济形势发展放缓的特点,适用厦门地区电网需求预测,故我们选用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作为厦门地区电力负荷预测的模型。
3.4 厦门地区售电量预测值
由3.3之比较后,我们选用一元三次方程对厦门地区负荷进行预测,将供电量定义为目标函数,GDP定义为变量,使用MATLAB7.0工具,即可得出2010-2020年厦门地区售电量预测值。
进而预测出厦门地区未来售电量发展情况大致为:
表4:厦门地区电量预测结果一览表
年份 一元三次模型
预测结果(高方案) 一元三次模型
预测结果(中方案) 一元三次模型 预测结果(低方案)
2010 123.496 122.27 121.044
2011 144.334 142.4 140.466
2012 152.171 149.08 145.989
2013 164.657 159.83 155.003
2014 176.018 168.69 161.362
2015 188.372 177.52 166.668
2016 199.794 184.05 168.306
2017 216.858 194.4 171.942
2018 231.674 200.08 168.486
2019 250.923 206.99 163.057
2020 274.836 214.34 153.844
我们将预测结果的中方案选择为下一阶段电网发展规划的参考资料,预计2010年厦门地区售电量将达到122亿千瓦时, 2015年厦门地区售电量将达到177.5亿千瓦时,2020年厦门地区售电量将达到214亿千瓦时。
参考文献:
[1] 王敬敏,任荣艳.虚拟变量法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7.
[2] 牛东晓,曹树华,卢建昌,赵磊. 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4
关键词: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评估
前言
在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当前配电网中存在的弊病也将成为制约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电力系统中频繁发生的系统停电现象,很大程度上因扰动致使系统稳定受到影响。对此现状,要求定量评估与分析系统分层供电能力以保证配电系统在供电方面满足供电安全的需求。
1 分层供电能力的相关定义
对分层最大供电能力的定义主要可从馈线层、变压器层、进线层、馈线与变压器同时作用以及综合供电能力等方面。其中从馈线层角度对最大供电能力可理解为利用馈线之间的联系完成负荷转带过程,使N-1约束方程下各馈线都可达到最大负荷,该最大负荷便为供电能力在馈线层中的最大值,将其表示为DF。其中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馈线自身的容量以及各馈线所存在的联系。而最大供电能力在变压器层的体现主要为根据各变压器存在的关系以及馈线在变压器中的联络完成负荷转带的过程,保证在N-1约束方程下各变压器达到最大负荷,利用Dr表示,具体的约束条件主要有变压器自身的容量以及各变压器间的联系。在进线层方面,利用Ds表示最大供电能力,可定义为以进线联系为根据,通过其中的馈线以及变压器等联系完成负荷转带过程,使各进线在N-1约束方程下达到最大负荷值,约束条件主要为进线容量以及各进线存在的关系。另外,最大供电能力在变压器与馈线共同作用条件下可利用DF+r表现,其概念为N-1约束方程下变压器与馈线都可达到最大负荷,其约束条件包括二者的容量以及联系关系。综合所有进线、变压器以及馈线,当满足N-1约束准则下最大负荷值时便为综合供电能力,即DF+r+s,受进线、变压器与馈线容量以及各联络关系的约束[1]。
2 影响供电能力的因素判断
根据前文中提及的相关定义可分析,Dr概念中忽视对下属馈线容量的考虑,DF概念中忽视对变压器容量的考虑,可由此对二者以及DF+r进行比较推出供电能力起到限制作用的为变压器层与馈线层。具体判断依据可设定在DF+r小于DF的情况下,限制最大供电能力的主要为变压器层,在DF+r大于Dr的情况下起到限制作用的为馈线层,而DF与Dr相比下,负荷值较大的限制作用更加明显。另外,根据Ds的定义,可判定变压器与馈线若在容量充足的情况下不会对最大供电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可对DF+r+s,DF+r与Ds进行对比判断限制最大供电能力的是否来自进线层,具体判定方式可假定DF+r+s小于Ds,此时对最大供电能力限制的可能为变压器层或馈线层,而在DF+r+s小于DF+r的情况下可判断最大供电能力主要受进线层限制,通过Ds与DF+r的对比,又可评估最大供电能力受进线层、变压器层或馈线层限制作用的大小[2]。
3 分层供电能力的指标
在实际评估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过程中,可利用j表示进线,并以MST+j表示进线与变压器之间的匹配程度,根据馈线层、进线层与变压器层的相关定义可推出各层设备在供电过程中的匹配度可根据相应的匹配度指标判断,如在第j台变压器匹配指标超出100%后,说明变压器与下属馈线存在较大的供电能力差,变压器将会限制配电网的整体供电能力,而在匹配指标小于100%后,配电网供电能力主要受下属馈线所限制。另外,在实际评估配电网供电能力时也需引入能够对最大供电情况下设备负荷与设备实际负荷差别的充盈度指标,根据充盈度指标在馈线、进线层以及变压器的表示,可得出充盈度指标在接近1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最大供电能力。当设备充盈度小于1时具备一定的负荷裕度,而大于1的条件下,设备需将负荷移出。
4 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评估的实验
以某配电网为例,其拥有19条馈线,8台变压器与4条高压进线,其中的变压器在变比方面为110kV/10.5kV。实际评估计算过程中可引用MATLAB方法,根据linprog函数进行模型的构建,首先确定进线、馈线以及变压器的容量,再假定故障情况下各部分负荷转移情况,然后可利用供电能力的具体指标得出约束条件。最后根据MATLAB中linprog函数便可评估分层供电能力。根据得出的分层供电能力、匹配度指标以及充盈度指标,可得出:首先,供电能力最大的为进线层,且相比各层供电能力下,综合最大负荷值相对较小,对供电能力起到限制作用的主要为馈线层。其次,关于设备匹配程度,变压器与馈线不具备较高的匹配程度,说明最大供电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馈线层的限制。最后,从充盈度角度可判断,对充盈度较低的设备进行负荷增加时可使电网负载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负荷的分布更为均衡[3]。
5 结束语
评估与分析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能够为配电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要求对馈线、进线以及变压器等相关定义、匹配程度以及充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断对最大供电能力的影响,以此促进配电网的供电更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刘健,殷强,张志华.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评估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0(5):44-49.
[2]殷强.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评估与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4.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5
【关键词】电力谐波;产生;危害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电能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电气化程度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厂发电、供电部门供电、用电部门用电这三个环节连成一个系统,不间断的同时完成。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大容量整流换流设备以及家用照明和加热设备等非线性负荷导致电网中产生了大量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危害,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电能计量中,由于谐波的存在,使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加大,导致电能计量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到发、供、用电三方的利益以及交易的合理性。
因此,充分分析谐波在电力系统中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对研究电网中存在谐波时合理的电能计量方法、开发和选用适宜的计量装置、对供电部门不断改善城市供电质量和提高城市用电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力系统中谐波的产生
国际上公认的谐波定义为:“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由于谐波的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因此称为高次谐波。根据这个定义,频率不是基波频率整数倍的畸变波形称为间谐波。谐波次数定义为:“谐波频率和基波频率之比”,规定电力系统中的工频为基波频率。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容量电力设备和用电整流或换流设备,以及其他电力电子设备等非线性负荷造成的。当正弦基波电压施加于非线性负荷时,所加的电压与产生的电流不成线性关系造成了波形畸变。畸变的电流影响电流回路中的配电设施,如变压器、导线、开关设备等。畸变电流在阻抗上产生电压降,因而产生畸变电压,畸变电压将对负荷产生影响。这些电力设备或用电设备负荷从电力系统中吸收的畸变电流可以分解为基波和一系列的谐波电流分量,这样就产生了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流注入电网,就形成了电网谐波。其主要的来源有:
(1)发电源质量不高产生谐波。发电机由于三相绕组在制作上很难做到绝对对称,铁心也很难做到绝对均匀一致等原因,发电源多少也会产生一些谐波,但是一般来说很少。
(2)输配电系统产生谐波。输配电系统中主要是电力变压器产生谐波,由于变压器铁心的饱和特性,铁心的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再加上设计变压器时考虑经济性,其工作磁密选择在磁化曲线的近饱和段上,这样就使得磁化电流呈尖顶波形,因而含有奇次谐波。
(3)用电设备产生的谐波。如晶闸管整流设备、变频装置、电弧炉、气体放电类电光源、家用电器等。在上述三类谐波源中,用电设备产生的谐波最多。
三、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
谐波使电能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电力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设备损坏、缩短设备寿命,降低出力和增加损耗等。如对电机和变压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附加损耗、产生机械振动和谐波过电压。由于引起附加损耗,从而产生附加温升,产生局部过热,加速绝缘老化,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谐波对输电系统的影响是由于增加了电流的有效值而引起的附加输电损耗和谐波电流在各种电路阻抗上产生谐波电压降。另外,对电容器组的影响更加严重,主要是引起谐波电流和电压放大,有时还可能发生串联和并联谐振,从而大大增加电容器的损耗,常常导致电容器击穿和损坏。
(2)对电网中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是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仪表和通信等设施的影响,它可以造成设备的工作失误或性能劣化。如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受谐波的影响表现为:当装置动作于电压或电流信号时,还未达到整定动作值的基波分量能和较大谐波分量叠加,使它形成的综合动作值超过整定值而误动作。
(3)对供电线路产生了附加损耗。架空线路谐波电流产生热损,较大的高次谐波电流分量能显著地延缓潜供电流的熄灭,导致单相重合闸失败。电缆中的谐波电流会产生热损,使电缆介损、温升增大。由于肌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线路电阻随频率增加而提高,造成电能的浪费;由于中性线正常时流过电流很小,故其导线较细,当大量的三次谐波流过中性线时,会使导线过热,损害绝缘,引起短路甚至火灾。
四、小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器件和现代工业中大量非线性负荷正在广泛使用,导致了电力系统中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成份不断增加,并造成了电网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会对继电保护装置、计算机、测量仪器以及通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危及电力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本文对电力系统中谐波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希望对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了解和掌握谐波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吕润如.电力系统高次谐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电力负荷定义范文6
关键词:电力负荷 管理系统 远程抄表
1、前言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用在传统电负荷的监测,对负荷进行管理,还能够将用户其用户量的信息用在用电异常诊断、远程抄表上,从而大幅度减少抄表人员工作量,提升抄表的准确率。下面以某供电公司为例,主要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为技术基础,分析远程抄表功能的实现方案。
2、系统设计
2.1 系统探究
营销体系储存了电能表、电费及用户等各种信息,为抄表数据高级运用体系。电力负荷管理站承担的是终端管理和远程数据的采集工作。负荷管理的终端则负责对电能表的数据进行采集。使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抄表功能就是构建负荷管理与营销体系,电能表与终端间信息交流。
2.2 交互数据设计
为了达到使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抄表功能的目的,还需设计一套交互数据模式,把营销体系用户所变更信息和符合管理体系相同步。其中,负荷管理体系每天根据定时任务来召测,从而进行抄表任务,同时在数据库中保存数据。营销体系每天自动对负荷管理体系发出以该日作为抄表日,用户电能表其数据的同步请求,然后负荷管理体系按照请求,也自动把用户其电能表的数据运输到营销信息体系中,从而实现数据的交换。
3、使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抄表功能应具有的技术手段
3.1 远程抄表对象为电子式的多功能式电能表
负荷管理的终端是安装到客户侧配电室里,其采集对象主要为电子式的多功能式电能表。全电子式的多功能式电能表其采取的为高精度的计量芯片,并用此来完成各种电参数精密测量及计算,从而实现用户其用电量自动的抄收、结算电费技术。
3.2 RS485的通信接口和通讯速率
RS485其通信接口具备传输可靠、传输距离长等特点,在电子式的多功能式电能表中通常配置的都为485接口,主要运用在终端和电表间通讯。[1]实现负荷监测和远方抄表基础就为485输出接口电子式的多功能式的电能表。表计通讯的速率指表计与负荷管理终端通讯时传输的速率。通常处于300到9600波特率间,按照实际情形,则要求在表计出厂的时候就设置成120比特率。
3.3 表计通讯的规约
为了统一与规范多功能式电能表其数据的传输,国家和制定了《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该规约可运用在抄表器、电能表,即用在现场编程与抄表或者负荷管理的终端设备上采取点对点数据交互模式。[2]此外,规约中还对他们间应用技术、通信链路及物理连接进行了规定。
3.4 表计地址
对于同一客户,由于用电性质存在不同,常会产生多块计量的表计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识别该类表计,负荷管理的终端就需要多功能的表计具备设计地址逻辑功能,这样负荷管理的终端就可按照不同地址表计对不同表计进行识别,通常情况下,将表计资产其编码后六位当作表计逻辑的地址。
3.5 负荷管理其终端参数设置
按照客户进行现场计费其表计K值、PT变化、CT变化来对终端参数进行设置,同时按照抄表的对象属性来设置终端通讯的参数。例如:设置表计的逻辑地址。通讯的速率、通讯的规约、表计型号等。只有当这些参数均正确,终端才可和多功能的表计进行数据采集和通讯。
4、实现表计和负荷管理其终端标准连接
为了达到表计和负荷管理其终端标准连接的目的,供电公司在计量室内添加了标准16位端子排,且该端子排中每个端子均有着严格的定义,端子排是维护人员和负荷终端管理人员分界点。对于16位端子排中靠近表计侧的端子主要是装表人员在管理和维护,对于16位端子排中与负荷管理终端侧相靠近的那排端子则是负荷管理相关人员来维护。更换表计时,只需根据端子标准的定义,将表计脉冲线和485其接口线准确连接在16位端子相应端子的上面,随即就可进行标准化职责管理和作业,为实现负荷管理体系远程抄表奠定了坚实安全基础。[3]
5、营销信息体系远程抄表的功能
首先,按照用户需求设置终端抄表器用户抄表属性,主要设置人工或终端抄表。其次,对终端抄表器用户核对周期给予设置。
6、运行管理远程抄表
首先,负荷管理体系的构建管理部门,要按照抄表人员需求对负荷管理的装置进行安装。其次,加大负荷管理终端维护,保证终端持续健康运行。最后,表计更换的时候,装表人员必须对恢复连接电能表和原负荷终端间信号线进行负责,同时及早把更换表计信息反馈到主站系统内,这样主站人员就可按照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对终端抄表参数进行调试和设置。
7、特殊用户的数据采集
7.1 发电机的考核表
虽然发电机的考核表不计费,但是同样被列入到计费内,因此也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但因现场发电机的考核表被安装在室内,和配电室距离较远,不能接进负荷管理的终端,进而更不可操作远程抄表。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对有效信息体系的功能模块进行修改,从而就对上月份发电机的表计指针进行自动读取。
7.2 杆上、街变数据
对于安装在杆上、街变电能表,由于距离很远,所以也无法接进终端,此时可在电能表的一侧添加简易的抄表终端来进行远程的抄表。
7.3 八个或八个以上计量点用户
乡镇地区里不乏存在部分用户有不止一个的计量点,但实际中,因为终端只可抄八个电能表,因此针对这八个或八个以上计量点的用户,就需为其增添简易的抄表终端,从而实现远程抄表功能。[4]
综上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实现远程抄表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不仅能简化抄表人员工作程序,降低工作量,还能提高抄表的准确度,同时还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歆华,王春宝,靳方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8): 126-126,128.
[2]谭雄前,尹海琦.浅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09X):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