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1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调度 现状分析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55-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量日益提升,可是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影响着各地的用水供应量和水资源应用范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现有水资源如何调度,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下面就结合黄河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情况简单谈谈经验。
1.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
黄河是祖国母亲河,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据统计,其年径流量为580m3,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2.5%,而却承担着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这就使得其承受能力受到重大冲击,而由于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其汛期集中于7-10月,水量占年径流量65%以上,而由于北方普遍降水,造成黄河流域引水量不大,而在每年的其他月份,则因水量有限,造成用水紧张。从水资源利用状况来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断流现象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每年春秋季节为灌溉用水高峰期,此时黄河水域水资源有限,加之已建水库主要集中在兰州以上,这就造成黄河下游河道和一些直流中下游出现断流;同时,受水价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如汛期水价较低,枯水期则提升水价,很多地区用水量不能适应于实际需求,这就造成了一定经济效益的流失。其二,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灌溉区,一般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水资源管理落后,投资不足,致使灌溉工程落后,甚至是老化严重,这不仅引起水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实现。如在宁夏地区,每公顷引水量为1500m3,而每立方米生产粮食仅为0.5kg,而在关中地区,由于管理先进,每立方米生产粮食达到1.5kg。其三,工业用水效益低,由于工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性投入少,污水处理能力低等原因,造成该地区工业水污染以及水资源利用率低,进而影响其供水效益。其四,水污染严重,现代大量工农业、废水等排入河道,以及黄河周边环境破坏,造成黄河水质降低。其五,地下水资源超采。有些地区,由于径流短缺,不得不依靠地下水,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造成采补失调,地下水位下降。
2.水资源科学管理与调度的措施
2.1强化法律手段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如《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征收管理条例》等,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工作,同时以国家级、地区级各项规定为参照,进行调度与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根据有水量的变化进行制度性或政策性调整,同时加强法律的监督与强制作用,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惩处。
2.2进行水利设施建设
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的空间性特征,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是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节水、合理用水的有效途径。其一,进行骨干水库建设。黄河流域水库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而下游用水量较大,水库设置少,这就造成了水源储存与利用的矛盾,所以,根据各地区实际特征,进行关键性水库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和水源浪费状况。其二,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由于此工程水源引入量大,季节调节能力强,这就有效地解决了黄河用水的季节性变化因素,有助于解决黄河流域干旱缺水的问题,而就现阶段水资源紧张缓解状况来看,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些最有力的手段。其三,加强基础性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黄河渠道的维修养护和改造工作,减少沟渠渗水现象,以保证减少水源浪费;增加灌溉技术投入,加强灌溉管理,采用何来的灌溉设备,采取喷灌、滴灌等先进方式,以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2.3坚持全方位节水
农业用水方面,要根据土地特征和应用水量,进行适度水源利用,以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改进灌溉技术和设备,加强灌溉管理,做到节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度;采用不充分灌溉技术,对作物进行水源控制,以节约用水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如远程全流域灌溉定额可以降到每小时每平方米4500立方米,那么就能节约20%~30%的水量。工业用水方面,要充分提升工业用水的利用率,通过有效技术,提高水源重复利用度,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水污染;进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一些新型、环保产业,以实现水污染降低;生活用水方面,大力宣传节水、护水知识,增强人们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加强水资源重复利用,如生活用水先用来洗衣服,在进行冲厕所,这就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量等。
2.4充分运用经济杠杆
价格因素是调节市场供需关系的有效手段,在水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价格控制因素,进行节水控制。根据市场特征,进行水价调整,合理制定水价标准;根据地域特征进行水价调整,在水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度提升水价,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根据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在汛期提升水价,在枯水期适当降低水价,以协调水资源的时间利用情况;根据行业特征进行水价调整,对于一些用水量大、行业污染程度高的行业进行高额收费,对一些环保性企业,新兴技术企业和用水量少且污染程度低的企业降低收费标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5加强技术投入
其一,加强水资源污染控制,实现污水再生利用。各个地区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水污染处理技术与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部门和工厂,以相关的技术措施,保证污水处理度提升,达到符合排放标准水的程度,实现污水再生利用,扩展污水的利用范围,如在污水处理后,可以用来绿化、冲刷等,这不仅能够有效实现环保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其二,进行抗旱作物种植。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大于400mL的地域占到全流域近70%,而且光源丰富,这就为旱作物生长提供了前提条件,而黄河流域的旱作物历史悠久,中国传统的抗旱技术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将这些传统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则成为实现节水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当地的水文、地理条件,积极种植适应于当地实际的抗旱作物。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2
摘 要:河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量,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驱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碳排放。本文结合碳足迹的理论,探索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并提出在校大学生碳排放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 :碳足迹 河北省 在校大学生 低碳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成果(项目号:201301267)。
引言
随着温室效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和能耗大省,碳排放量非常大,低碳发展也成为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驱者,有理想、有文化,他们有责任和有义务担任起减少社会碳排放量的使命。河北省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河北省的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为之做出贡献,从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和学习中的碳排放量,并引导整个社会低碳生活。本文以碳足迹为理论支撑,对河北省在校大学生低碳生活进行探,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和建议。
1、碳足迹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1 碳足迹概念。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木材等。碳耗用的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1.2 碳足迹研究现状。碳足迹是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碳排放的整个过程,深度分析碳排放的本质过程,进而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计划。国外对碳足迹的研究主要包括其概念内涵的研究、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实例计算的研究等,研究范围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研究,包括的行业有工业、交通、建筑、供水和医疗等,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碳足迹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研究成果不成熟,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2、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行为
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属于个人层面的碳足迹,用该从衣、食、住、行和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衣。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衣”方面的消耗主要是指对衣服的消耗和洗衣用品的消耗。在校大学生都是年轻人,追求美丽帅气,购满衣服的数量比较高。一件衣服的排碳量为6.4kg,就在校大学生购买衣服的数量来看,会产生不少碳排放。同时,衣服的增多,洗衣用品也会消耗的多,就洗衣粉来说,1kg洗衣粉排碳0.72kg,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量。因此,如果大学生能够适量减少对衣服的需求,将会适当减少碳排放量。
2.2 食。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食”方面的消耗主要是对肉类、粮食、和零食等食品的消耗。1kg肉类排碳1.4kg,1kg粮食排碳0.94kg,可以看出食素更有益于减少碳排放,不过要在保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提倡大家食素。在校大学生多为成年人,会有人有饮酒和吸烟的习惯,虽然情况较少,但是也有影响,如能控制,也能减少碳排放。
2.3 住。大学生一般都住校,“住”方面的消耗主要是能源消耗,指其在集体生活中所产生的能耗。主要包括电消耗、天然气消耗、煤炭消耗,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用电方面,主要是宿舍、教师和实验室等用电,因为是集体用电,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用电量很小。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耗主要是食堂和浴室的消耗,以及冬天供暖时的消耗。这些能源的消耗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每个学生会产生许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大多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导致大量甲烷和CO2产生。因此,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节约用电、用水,和减少垃圾的产生。
2.4 行。在交通方面,在校大学生大多是无车一族,最普遍的交通耗能是火车和公交车,坐飞机的人数也不多。也有部分同学出行会选择打车。如果在校大学生平时出门的时候多采用不行或自行车的方式,减少公交和打车的次数,将会适量减少碳排放。
2.5 用。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用”方面的消耗主要是指塑料袋的消耗,纸制品的消耗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塑料袋的消耗不仅会产生碳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纸制品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不仅产生碳排放,在其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树木,减少了环境中的碳吸收途径,即减少碳吸收的同时增加了碳排放,必然会增加碳足迹。
3、减少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在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驱,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自身的低碳意识,承担起碳减排的责任。在校园中,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或者公益讲座等方式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了解当前河北省的环境形势,让他们都重视起减少碳排放的责任来,提倡大家从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减少碳足迹。
3.2 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管理,减少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例如,在教室和宿舍有时会出现人走不断电的坏现象,学校应采取政策措施杜绝这种浪费现象。在教室可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减少教室用电浪费的现象。在宿舍,一方面可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浪费电能宿舍的惩罚,增加其节约意识。
3.3 节约资源。在减少碳足迹的工作过程中,节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校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打印许多学习资料,应该采用双面打印,减少纸张的浪费,单面的可再用于打印或者做草稿纸。班级还可以组织废纸收集,卖给回收人员。生活中应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养成逛超市自己带塑料袋的习惯和自备餐具的习惯。
4、结论
河北省作为能耗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发展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量,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驱,应将低碳理念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河北省的低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根据碳足迹理论对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
参考文献
[1]管婧崟, 吴晓玲, 杨玉婷, 等. 在杭大学生生态足迹研究报告[J]. 北方环境, 2011 (11): 204-208.
[2]程明, 高莹, 张诗琦, 等. 面向大学校园的碳足迹行为的分析研究[J]. 环境工程, 2013, 1.
[3]尚丹.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2.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危机;保护;可持续利用
引 言
水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匮乏状态以及当前的水资源污染危机,直接影响着全世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今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就我国当今时代水资源保护状况来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保护工作依然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本文通过简单阐述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谈论了完善水资源保护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资源大国,我国的总体水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就人均而言,整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匮乏。这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的人均用水状况处于非常窘困的状态。所以,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现状首先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处于一种特别危险的境况,我国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水荒危机。这种水荒危机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各地应用的合理分配,是整个国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须品,其匮乏的状态将直接导致整个国家的生存危机,但是,整个水资源在各地分布状况的不均对于各地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影响严重的问题。水资源占有量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配合状况,才真正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而就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与经济配合状况来看,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使得整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水资源使用状况都受到了影响,即使水资源占有量多,整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也不一定十分理想。因此,水资源的质量和水资源的占有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今时期,加强对于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我国必须解决的一个任务。
总之,不管是大环境下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低下,还是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我国的水资源都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处境。完善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合理利用工作,是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有限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下,获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危机对于我国的严重影响
水资源作为国家各个方面发展都必不可少的一项资源,其危机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水资源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国家都有可能陷入崩溃状态。本文接下来就简单介绍几点水资源危机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长期以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十分匮乏的国家,其水资源危机的严重影响,首先就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对于我国人民生存以及粮食生产的威胁。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使得人均用水量十分拮据,还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粮食生产是人们生存的必备物资,但是其生产直接依赖着水资源的供给,水资源的短缺直接会导致粮食产量的低下,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而也对人的生存发展造成一种粮食供应短缺的危机。
再者,随着国家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水资源污染及不合理开发的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整个国家受到的水资源危机的影响,主要就转变成了水资源污染以及不合理开发对于国家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阻碍。水资源的合理运行,对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而言,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维持条件。水资源的污染及缺乏,直接就会导致整个生态功能的失调,从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水资源危机对于国家的经济也是一种极为重大的破坏因素。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是整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不仅水资源的短缺会延缓国家发展的进程,水污染也会阻碍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在治理水污染时也会形成非常高的花费。这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非常大的损坏,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一定的不良状况。
三、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对于世间万物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一种东西,水资源的短缺、污染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都是影响极坏的事情。因此,必须实现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接下来就简单谈论几点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一)完善水资源保护机制,实现其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污染与过度开发是目前对我国用水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件事情,完善水资源的保护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措施。首先,国家必须严格监管及奖惩制度,制定一种完备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对工业的生产发展用水及水污染问题做出规范。其次,国家还必须落实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预防机制,推动水资源保护理念在国家各个部门及人民群众中的落实,鼓励人们自觉的节约用水,减少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及浪费。再者,国家还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污染预警机制,使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监控,并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及时治理。国家还可以针对各个地区生存发展的需求,制定一种合理的限水令,强制人们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
(二)建立健全水资源调配机制,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我国作为一个地理环境比较特殊的国家,各个地方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用水,还在某些方面助长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资源污染及浪费心理。因此,国家必须针对各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需求,建立一种流动的水资源调配机制,使国家的发展对于水资源使用的要求,随时处于一种比较及时完备的状态。首先,国家要建立健全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以及蓄水排水工程等,实现国家大的环境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其次,国家还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对地区用水实现宏观的调节,使地区各个部分的用水都处于一种比较合理的状态。再者,国家还必须对重点用水区实施合理的控制,避免水资源调配以及供给丰富之后,重点用水区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及浪费。此外,国家还必须对工、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用水状况做出合适的调节,使每一项发展都能够得到及时的供给。
四、结语
水资源问题在整个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因此,在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大环境下,我国必须抓住机会实现新的淡水资源的开发,并做到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推动水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杨景,胡善华,喻正龙.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初探[A]. 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
[2] 刘光复,刘志峰,黄海鸿.建设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A]. 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
[3] 蔡金万.水资源供需平衡调控与循环经济[A]. 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生态养鸡 现状分析 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84-01
山西省壶关县东井岭乡处于山地地区,地势较高,全年干旱少雨。近年来,在壶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地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壶关大象集团6000万只肉鸡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的开展,带动了整个地区乃至周边的肉鸡养殖业的发展。
一、生态养鸡模式
1.田间养殖模式
将鸡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作物的生长周期及田地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该模式下,鸡白天放养在田地中,吃田地中的昆虫、杂草以及掉落的庄稼种子等,晚上赶回鸡舍。这不仅可以减少作物的病虫害,也提高了鸡肉的品质,使鸡肉风味独特。
2.林园养殖模式
白天将鸡放养在林园的自然环境中,让其自由地采食杂草、昆虫,夜间将其赶回鸡舍。这种模式下,鸡在林园中食草,减少了农药除草;同时鸡粪成为了林园植物的肥料,减少了化肥用量,解决了粪便污染。
3.种养结合养殖模式
饲养中,蔬菜释放的氧气加速了鸡的生长,增强了鸡的抵抗力。此外,蔬菜吸收了鸡排出的二氧化碳,加速成长。鸡粪成为蔬菜用肥,减少了化肥用量,解决了粪便污染,同时鸡粪产生的氨气成为蔬菜的叶面肥料。
二、生态养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鸡苗不合适
许多养殖户从不正规的渠道引进质量差的鸡苗,有些甚至还带有潜伏疫病。部分养殖户采用快大型肉鸡放养以达到饲养周期短的目的,但是快大型肉鸡并不适合放养,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疫病防控工作漏洞大
很多农村实行散、放养,疫病防控意识薄弱,防疫措施不到位,不能正确使用疫苗,或错误地使用疫苗的剂量、时间和方法,造成防疫失败,暴发有些疾病,如马立克病、新城疫。疫病发生时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3.规模不当
由于管理不当,单位面积的载鸡量过多,导致生态饲料不足,鸡吸收的营养达不到要求,造成生长过慢、抵抗力减弱、瘦小等问题,降低了效益。而单位面积载鸡量过少,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生产效益。
4.饲料营养问题
许多养殖户对营养均衡的认识太少,常常是根据粮食的收获对鸡进行喂养,收什么粮食就用什么粮食喂养鸡。规模化的生态养鸡场则以人工饲料为主,放养采食为辅,且放养范围有限,庞大的鸡群不能获得足够的杂食。营养的不均衡破坏了吸收,造成浪费,同时长期的营养不均衡是鸡出现脱毛、生长停滞、停止产蛋等现象。
5.产品定位失误
许多养殖户忽略了广告宣传,导致销售渠道狭窄,经济效益低。同时当今的养鸡产业销售形式十分单一,几乎都是以销售鲜活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三、问题的解决方案
1.选择品质优良的鸡种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鸡在野外的生存性,选择抵抗力强、适应力强、采食能力强,活动力强、肉质鲜美、品质优异的鸡种。严格把关鸡种的来源,从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检疫合格证、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引进鸡种。严禁从禽病疫区购进鸡苗。
2.加强疫病防控意识
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制定卫生防疫制度,并严格遵守。学会正确使用疫苗的剂量、方法、时间,随时关注鸡的健康状况,做好对禽流感、新城疫、鸡痘等疾病的防控。疫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定期对养鸡场进行消毒。
3.加强管理,适当养殖规模
严格控制单位面积的载鸡量,根据国际制定的标准放养密度放养。根据鸡的生长周期不断调整单位面积的载鸡量,从而避免过多导致的采食不足和过少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真正做到种养结合,既保护了植被,也实现经济效益。
4.科学合理搭配饲料
经常关注鸡群,根据鸡的品种和消化习性提供饲料,提供的饲料营养不能过高。在不同阶段也要使用不同的饲料,在小鸡阶段,一般喂食小鸡配合饲料,但一定要从正规厂家购入;在中大鸡阶段,把原粮粉碎,然后根据不同的营养配置,再按一定的比例假如绿色健康的青菜叶、谷子等青粗饲料。对鸡进行分群管理,以达到使鸡体重尽量均衡的目的。对于极端性天气也要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在过热或过冷的天气,要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蛋白和能量的含量,一般为10%,也需要在饮水中添加适当份量的抗应激药物。
5.开发优质产品
打破只销售鲜活产品的单一销售方式,加长产业链,提高产品层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广告宣传力度,扩宽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养殖优质的品种,创建例如富硒鸡、中药鸡等产品,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产品,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抓住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
四、前景展望
生态养鸡技术投资少、成本低,放养方法容易掌握,省时省工,风险小。同是,生产出的鸡绿色健康、抵抗力强、健壮、肉质鲜美,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食品风味上的要求,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售价也高于普通饲养的鸡,更具经济效益。展望生态养鸡技术的未来,通过各个方面技术的写作交流,解决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问题难题,在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达到质量、数量、生态、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达到现代畜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莫小坚. 新型生态养鸡模式及生态养鸡关键技术[J]. 农技服务,2007,03:94.
[2]魏忠华,郑长山,谷子林,鲁虹. 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A]. .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C].:,2008:14.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红枣;加工产品;发展现状
0 前言
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又名大枣或红枣等。红枣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迄今为止具有三千年的历史。中国的草药书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百岁不显老”之说。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不但含有蛋白质、糖和脂肪,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活维生素丸” 之称,红枣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等生理活性物质,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营养使红枣对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肌功能、防止血管硬化和高血压、降低血脂、胆固醇等方面有良好的功效。对红枣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其药食同源作用有了深层的认识,这使红枣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有极大的需求量,也使得系列红枣产品获得人们的青睐。
1 红枣的开发前景
红枣原产自我国, 枣树是我国特有果树, 我国现有枣树面积达2300万亩、从产量可达460亿公斤,占世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8%以上,国外枣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入的。目前, 我国依然是居世界之首位的枣商品生产国, 枣的国际市场仍由我国控制。我国红枣资源丰富,然而采摘后,由于鲜枣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变质,致使红枣大量的浪费,因此将红枣进行加工是减少损失、提高红枣附加值的最佳途径。目前,红枣加工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仅40多家,加工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加大红枣制品深加工力度,提高红枣附加值,利用高科技开发系列红枣产品,将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2 红枣加工产品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红枣的加工历史悠久,除了干枣和果脯,目前市场上的红枣加工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如饮品枣醋、枣乳、枣酒,保健品枣粉、枣茶,休闲食品枣泥、枣糕、枣片等产品,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保养重视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受到喜爱和认可。
2.1 枣的干制品
红枣成熟后,果内水分多,含糖量高,易导致真菌或细菌感染;加之呼吸强度高,不断放出大量呼吸热,因此常温下易于腐烂,不耐储藏,每年因腐烂损失的数量高达20%~30%。目前,制干是红枣最常用的加工保藏方法,大枣的干燥方式主要分为人工干燥法和自然干燥法。自然干燥法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干燥方式,即晒干或自然风干,其产品品质不高,由于干燥时间长,露天环境易受细菌及昆虫侵扰,卫生条件较差,存在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且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很大,严重降低了枣农的经济效益。而人工干燥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弊端,目前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等。其产品具有水分含量低、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口感爽脆等优点。
2.2 枣脯
传统果脯蜜枣是用高浓度的糖液进行糖渍,利用渗透压将糖液渗入枣中,以达到抑制各种微生物生长和耐储藏的目的,但含糖量较高,使枣脯原枣味不足,限制了枣脯的食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已研究出能较好保存红枣风味的枣脯产品,色泽鲜艳,酸甜适口,枣香味浓郁。如通过调整白砂比例糖,加入适量柠檬酸,较好地保留了红枣的原有风味以及营养价值,或以甜味剂木糖醇替代白砂糖,或加入复合果汁开发出低糖果脯。此外由于枣脯多用鲜枣制作,而鲜枣不耐贮藏,使枣脯加工生产受季节性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干红枣生产枣脯,从而使枣脯的加工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2.3 枣醋
枣醋兼具食醋和红枣的保健功能。枣果中所含有的丰富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通过以粮食酿造的食醋浸泡,经微生物发酵,使其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普通的食醋。不仅风味独特,其主要成分更易消化吸收,利用残次红枣加工枣醋,既能减小损失,又可增加经济效益,是红枣深加工综合利用的又一新途径。
2.4 枣乳
马利华等人以核桃、红枣为主要原料,制成核桃枣乳,既提供了优质蛋白,又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最佳配方为红枣浆10%、核桃乳25%、白砂糖10%。产品色泽、风味俱佳,组织状态稳定。
2.5 枣酒
发酵型枣酒酒性温和,是一种高档果酒,色泽紫红悦目,口味醇香浓郁。按含糖量可分为干红枣酒、半干红枣酒、半甜红枣酒和甜红枣酒,风味独特, 保留了大枣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更有研究发现,枣酒成分可对抗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肝硬化患者血清转氨酶增高,提高免疫力等,是一种更易于人体吸收的典型保健酒。
2.6 枣粉
近年来,枣粉成为了枣的一种新型初加工产品,主要是以天然、无核的枣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和喷雾干燥的方法,经过精加工而完成。枣粉含糖量低,枣香浓郁,粉粒细小均匀、无结块、速溶性好,可直接作为产品食用,也可作为进一步深加工产品的原料。
2.7 枣片
以红枣作为主要原料,白糖、淀粉等作为辅料,经过煮制、打浆、浓缩、干燥等工序制成的枣片,外观类似于市场上流行的口香糖,酸甜可口,便于携带。目前成为一种流行的营养休闲食品,丰富了红枣产品的品种。
2.8 枣罐头和枣酱产品
已开发的罐头产品有糖水红枣罐头,以及红枣与其他原料复合制成的各种罐头,如银耳枣栗罐头、花蜜四宝罐头等。枣酱产品多以枣配以其他保健成分, 如沙棘、银耳、枸杞等生产的多维枣酱。
2.9 其他产品
枣的加工品还包括一些大枣提取物,如枣精、枣色素、枣糖色等,还有蜜枣、醉枣、枣羹、枣晶、红枣固体饮料和枣珍等。
3 展望
中国红枣资源丰富,只有发展深加工,才能增强枣在水果产业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枣的附加值,解决枣农的增收难题。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发新型的枣产品,可进一步丰富红枣加工制品的种类,扩大红枣加工产业的生产规模及销售范围。此外,枣的副产物枣核、枣皮也都含有丰富的功能性物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如生产枣核油、色素等功能性食品。中国枣加工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红枣加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红枣加工业逐渐成熟壮大,除了需加强技术和基础研究,保证工艺的标准化、生产自动化和品种多样化之外,还需要注意包装的精美化、管理的科学化,保证产品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1] 毕金峰,于静静,王沛,等.高新技术在枣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0,26(1):164-167.
[2] 姚雪东,朱荣光,高振江,等.红枣制干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3,12,249-252.
[3] 姚学冬,朱荣光,高振江,等.红枣制干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2, (12):249-252.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68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体上进入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土地作为农民生存的基础保障。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土地的流转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仍处于起步阶段。把农民的生存问题和保障问题放在首位,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的集中利用,将土地高效化利用,不仅可以让农民安心,还可以减少土地浪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劳动力的稳定性。由此看来,高效集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已变成关系国家民生的重大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土地问题的解决需要土地产权在其相关制度上进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不仅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也促进现代农业的建设,而现存的土地流转问题也不容小觑,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建设。
1.1土地承包经营成本高收益低
在国家免收农业税前,由于农民耕作负担重,获得回报少,从而承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将土地以租赁等方式流转给其他人耕作,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大部分农民都是在直系亲属或亲戚及邻居之间进行土地的流转。长此以往,土地流转的收益仍然较少,且还会有部分流转是以无偿形式进行的,即使有部分土地是有偿流转的,但也未按协议或合同内的规定兑现收益。
1.2农村内部劳动力虚空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更加激化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大量的劳动力流失,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外地打工,还有部分劳动力是全家转移,这时就造成了农村内部劳动力的虚空和大量流失,此时这些转移走的劳动力便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他人。从而,农村内部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了土地的有效流转。
1.3村中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村集体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对内集资等方式,进行村中建设,村集体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的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在农村,也有很多“种植能人”,作为农民群体的代表人物,村集体大力培养他们,并不断鼓励其他农民配合这些能人,部分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流转给这些能人,还有部分农民以租赁或其他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转包给能人进行耕作。但是,这种土地流转形式只是转让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转让双方矛盾较少,过程可操作性强,这种形式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但现在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2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因
2.1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缺乏真正的法律地位,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现实生活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清晰,而土地在征用前的所有权变更也只是个程序,农民的权利被忽略,被农民视为生存保障的土地也被侵占,其中获益最大的却是政府或开发商,而农民得到的只是那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农村集体土地的规定没有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形成了实质上的产权主体的缺位。
2.2农村耕地大量流失
由于种植粮食获利少,所以农民在耕作时,自然就减少了对粮食的耕种,特别是规模流转中用于种植粮食的很少。长此以往,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流转的土地不断减少、耕种粮食也越来越少的局面。在我国南部城市,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无偿转出各方面条件不好的土地,即使是无偿转出,也依旧无人耕种,出现大量荒地。我国人多地少,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国部分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的难度也在持续加大。
2.3政府忽视农民保障
在农民心中,土地就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面对未知的将来,农民的担忧也越来越多。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薄弱,农民没有养老保险,生存面前,农民也就更加不愿意放弃对土地的承包经营,这对土地的有效流转有很大的影响。只要农民一如既往的把土地当作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想要真正实现土地有效流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所以政府忽视农民保障,不仅加深了土地在农民心里的位置,也使土地的有效流转严重受阻。
3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3.1完善土地流转法规政策
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制度为基础、实战经验为前进动力,后两者虽有实战经验,但仍处于法律限制的状态。因此,必须首先加大力度?ε逋恋夭?权制度健全,明确产权的主体,完善产权权能,促进产权的流动,保障各受益人的利益。在此前提下,还要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完善的法律法规。
3.2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以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以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主体地位为核心,尊重农民意愿,坚决不违背农民意愿。在保证多方利益的前提下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并通过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土地经营者、中介等多方组织,流转需要按规范的流程进行,签订流转合同,明确流转形式等诸多事宜,最终还需经过各部门的审核登记。
3.3健全土地流转外部环境
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今后要加强?r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要充分重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和在土地承包中占有的权益,并以其为核心,开展实施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全面完善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制度。例如土地流转工作流程、工作机制等。为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保驾护航。其次,要注意及时调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各方主体因利益问题产生的种种纠纷,这就要求政府及时开展土地流转纠纷调节机制的建设,为各利益主体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相关帮助,及时化解因土地流转导致的各项纠纷;最后,我们还要逐步完善在土地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机制,通过为广大群众在这些方面的正确教育、引导,相信能够为我国土地流转外部环境的建设提供帮助,也能够有效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3.4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