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流生态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面对河流治理中出现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某些负面影响问题,欧洲的工程界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河流治理不但要符合工程设计原理,也要符合自然原理。特别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河流治理工程还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也就是说把河流湖泊当作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不能把河流系统从自然生态系统中割裂开来进行人工化设计。在欧洲陆续有一批河流生态治理工程获得成功,同时相应出现了一些河流治理生态工程理论和技术。这些理论、经验和技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欧洲的河流生态工程实践
河流生态工程是从欧洲对山区溪流生态治理开始的。早在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蓬勃发展,阿尔卑斯山区成为中欧的工业基地。由于开矿山、修公路、建电站,大规模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山洪、泥石流、雪崩等频繁发生,引起了地区各国的关注,1846~1884年间制定了森林法及水资源利用法。为了与山洪和山地灾害斗争,兴建了大规模的河流整治工程。经过近百年的治理,大批工程设施发挥了作用,对山洪和山地灾害有所遏制。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伴随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特别是随着大量移民迁入,山区旅游事业激增,这些负面效应愈显突出。主要是传统水利工程兴建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恶化。社会舆论要求保护阿尔卑斯山区,呼吁回归自然。这使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设计理念受到挑战。工程师开始反思,认为传统的设计方法主要侧重考虑利用水土资源,防止自然灾害,但是忽视了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和谐的问题,忽视了河流本身具备的自净功能,也忽视了河流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是大量生物的物种库这些重要事实。另外,从资源开发角度看,山区溪流地区还有登山、滑雪、休闲等功能,保护生态系统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至20世纪50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2
关键词:河流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P3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河流治理,主要考虑的是河流的抗洪、排涝、航运等功能。在岸坡处理上注重抗冲刷防坍塌的措施,而对河流周边及河流本身的生态环境考虑不多, 这样会导致河流发生渠道化,从而影响河流的生态问题。于是,许多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河流复原工程,对河流实施生态修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作出探讨。
一、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
城市河道和湖泊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水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供应水源、改善环境、提供绿地、文化教育和娱乐休闲等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聚集,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使城市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原来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城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城市河道黑臭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点源污染及地表径流、农业径流、大气的干沉降和湿沉降、村落集约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城市的水土流失以及河道底泥层等非点源汚染。由于长期处于过量纳污的状态,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水体环境缺氧,使原本山好氧微生物健康降解水体污染为主导,将有机物中的氮、硫、碳分解成碑酸盐、硫酸盐及二氧化碳等的方式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失去净能力,而在此时厌氧微生物沾性趋强,污染物转化并产生甲烧、氨氮、硫化氧、挥发性存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猛硫化物等黑色物质,从而导致河道水体黑臭。氨氮是目前城市河道水体中的首要污染物,通常远远超出地表水V类氨氮含量的标准,在区域水环境氨氮污染严重和城市河道有机污染物沉淀、累积的现状下,氧氮的降解是城市河道污染水体治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在城市河道污染中,营养物缺乏或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是水体环境中微生物降解存机污染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向水体中投加适当比例的有机酸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水体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在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以微生物修复为主,但如果能配合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及负类从水体整个生态系统上进行全而的生态修复,彻底打通氮素、磷素等污染物循环的各个关节,那么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将会更持续和有效。
三、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3.1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
相对于水生植物而言,微生物具有培养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适应能力强、转化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理河道污染水体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微生物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一方面菌体的同化作用会转化部分有机污染物为自身物质,另一方面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能快速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实现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微生物对水体氮素的去除:通过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实现水体中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最终使水体中过量的氮素以气态的形式逸出水体。微生物对水体憐素的去除:一方面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以降低水体中磷素浓度;另一方面某些微生物能通过同化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效磷转化为菌体自身的有机磷,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憐素。3.2微生物驱动的水体氮素循环
氮素污染是当前我国水体中的首要污染物,氮素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丧失自净能力。而氮素的其它形式,例如氨氮、亚硝酸盐氮更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人类的健康。自然水体中的氮素,主要以氨氮和有机态氮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水体中微生物可以将有机形态氮迅速分解转变成氨。在有氧的环境下,水体中的微生物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当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较高时,说明水体环境在需氧方面是稳定的。在大量缺氧时,确酸盐氮或亚确酸盐氮在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反砲化作用,还原为氮气。空气中氮气在藻类等植物的固氮作用固定成氨,溶解于水体中。硝酸盐氮也可被水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形成植物蛋白质,其被水生动物食用,又转化成动物蛋白。动植物的死亡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以再次产生氨,在銷化细菌的作用下又氧化成稍酸盐,如此往复循环。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是造宜于城市污染河道原位修复的、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治污技术,具有成本经济和应用简单,且便于与其它治污技术稱合使用的特点。其技术核心在于促进水体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日前,基于微生物强化修复的污染河道原位修复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直接向水体中补充高密度发酵获得的能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功能微生物,另一种是向水体补充能促进微生物生长、解毒及污染物降解的有机酸、营养物质、缓冲剂等微生物激活剂。
四、把生态环境保护融进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注重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要以和谐持续发展为理念,注意保护动植物栖息地,鱼类产卵环境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等。在工程的建设阶段,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尽量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或对动植物生长和环境影响最小的环保材料。最后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跟踪评价对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影响并采取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破坏程度。同时注意工程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 如果发现不良的影响,要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带来的损失,必要时加以赔偿。
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损害,谁补偿,损害谁,补偿谁” 为原则,明确补偿的主体和补偿的范围。所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价值,不仅有利于减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呼应了和谐社会理念。
五、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尽管污染水体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定的问题。而投放微生物激活剂尽管不存在太多的安全性问题,其实用性也与待处理水体环境的微生物生态关联甚深,其中含有的酶类的环境耐受力是其作用效果发挥的限制性因素。另外,对于流动性较强且污染程度较轻的水体来说,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差的。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1)从原位环境中分离蹄选高效的功能微生物,并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以提高投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并有效降低应用成本;2)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微生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环境生态行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微生物强化修复污染水体的过程与机理3)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物理,化学修复方法,以及其它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提高污染水体修复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语
一条荒凉的河流,经过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通过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系统得以逐步恢复。通过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希望可以对的河道生态治理提供一些帮助。河流生态修复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仅仅从景观修复的角度也不足以解决当今河流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关注,也在此呼吁今后对河流的开发和治理一定要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先破坏后修复的不合理模式。
【参考文献】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3
摘要:河流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河流水污染的现状,随后对河流水环境生态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为保护河流水环境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河流;水环境;治理措施
作者:许亚宁(辽宁省昌图县环保局112599)
引言
我国的水环境生态不容乐观,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地区。我国的北方地区是指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气候为半湿润型。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比较缺乏,其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9%;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如此,该地区的水污染也较为严重,根据国家环境监察数据显示,海河、辽河、松花江等水环境较差,水质不容乐观。
1我国河流水环境生态现状
我国的河流水环境可以概括为水匮乏和水污染并存。以我国的北方水环境为例,干流的水质通常优于支流,干流上游的水质优于下游的水质,经过城市时的水污染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发达地区的水环境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恶劣。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挥发酚和有机物,其次为积淀物中的重金属。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利用率比较低,再加上北方地区的地表水流量比较低,因此,该地区的水质自净能力较弱。由于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许多地区用水主要依靠河流用水,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加剧了水环境的破坏和河流的污染。
2我国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河流水环境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干旱、洪涝灾害和水污染。这三个问题中,问题最大的就是水污染。由于政府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缺乏长期的综合考虑和开发,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为了应对河流的水环境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2.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
河流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国家层面应该从法律的角度对河流水资源的保护出发,加大治理力度。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措施,比如水法、水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水环境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我们仍然有不少企业枉顾国家法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做出破坏水环境生态的行为,比如偷排污水,导致许多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的下游居民无法正常用水。环境保护部门和水利部门应该联合执法,加大对中小企业不法排污的整顿和清理,及时淘汰落后的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定期进行复查,防止死灰复燃,一经发生,应当坚决取缔,对河流有重污染企业的新建、改建的相关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在审批、评价、验收等环节要把好关。
2.2加大宣传,提高污水征收费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保护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深入研究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要求,确定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应该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的河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发展方面和区域重点,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河流旁边的重污染企业,要果断关停或者整顿,直至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为了更加有效地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根据条件加快建设河流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对城市的废水和排不管网进行同步建设,适当提高征收污水处理费,减轻财政负担。
2.3提倡科技治理,提高科研开发和攻关能力
依托现代先进科技,加快减排技术推广和开发,启动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依靠合理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来获取河流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和高水平,加速环保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提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化,大力开发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2.4排入河道的污染物要全面实施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就是以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控制区域排污总量,使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往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是浓度控制,只要废污水浓度达标就可以排放,不管排放总量,这样其实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水污染增长趋势。总量控制的实施可以弥补浓度控制所带来的不足,首先总量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污染源稀释排放,从总体上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且通过对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可以避免区域因新污染源而对水体造成污染。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河流水资源规划体系。
3结束语
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不能让河流成为排污场、垃圾场,有效地治理河流水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建立长效的河流保护和治理机制,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营造出美好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匡亮,高华民.浅析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2]王婧.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
[3]陆平.浅谈潮河河流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5(11).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4
关键词 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护坡;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 TV861;U6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41-02
在河道护坡的修建中,人们以往采用混凝土材料,虽然起到防洪的作用,但是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将河道其他的生态功能削弱,有悖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河道成为城市中重要的水域景观,应当为人们提供和谐的滨水空间。为进一步美化河道环境和充分发挥生态护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巩固城乡河道综合治理成果,现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土壤质地和气候等实际情况,筛选出以下5种适合推广的生态护坡模式。
1 植物立体护岸
植物立体护岸适用于大部分村庄河道,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2个方面。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河坡、青坎和圩堤的土地整治,路面、堤坡砼导流沟的土方开挖和砌筑。村庄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后,表土需采取植物防护措施,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前,需要对表土进行整地,以利于植物生长,整地的主要内容包括找平、夯实、松耕表土等。为防止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所导致的片蚀和沟蚀,减少泥沙入河量,保护水环境,修建路面、(堤坡)砼导流沟。实现乔、灌、草结合,乔木速生林选择意杨、水杉,景观林选择女贞、香樟、柏树、银杏、柳树;灌木选择月季、小叶黄杨,草选择狗牙根、三叶草、茅草。生物措施主要为选择适地和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和牧草品种种植。根据气候条件,建筑物布置、功能分区、绿化美化、防治污染和水土保持等要求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树种,突出重点,分区绿化[1]。
同时结合喷洒水土保持剂,可减少因地表径流造成的土壤流失,提高土壤渗透力,保土保肥,缓解和调节土壤水分蒸发等作用,费用为0.3元/m2。以江苏省东台市五烈河段为例,长5.5 km,水土保持措施涉及河道左、右岸的河坡、青坎和堤防。左岸的实施范围为“东五”公路南侧至水面以上的河坡、青坎,右岸的实施范围为水面至青坎和堤防部分(居民区1.5 km除外)。左、右岸青坎宽度平均为4.3 m和2.8 m,青坎平均真高2.8 m。以常水位真高1.3 m测算,常水位至圩堤(公路)左岸水土保持面积3.85万m2、右岸2.2万m2,合计6.05万m2,需工程措施费用77.58万元、植物措施费用43.82万元、其他费用15.53万元,合计136.93万元,平均22.6元/m2。
2 景观斜坡河段护坡
镇区、风景区等景观斜坡河段护坡采用反滤混凝土砌块挡墙工程系统,反滤混凝土砌块挡墙工程系统由反滤混凝土砌块、连接件、块石、植物、土工格栅等共同组成的基于加筋土理论的生态挡土墙系统。由高强度反滤混凝土砌块砌筑而成,上下无顶板或底板。砌块采用渗透系数介于0.01~0.10 cm/s、强度不低于C25的高强度反滤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反滤混凝土砌块挡墙投资估算情况见表1。砌块砌筑时采用层层退台的方式,通过连接件及凹槽固定。挡墙砌块内常水位以下回填块石,形成鸟巢,为水生植物提供栖息场所;长水位以上回填碎石土,利于灌木及藤蔓植物生长。反滤混凝土砌块挡墙工程系统能适应一定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整个墙体整体透水、反滤,墙后的水体可以快速排出,适应自然水体的水位变化,从而提高边坡稳定性[2-3](图1)。
3 垂直石砌驳岸护坡
垂直石砌驳岸护坡采用石砌岸排水孔藤本植物栽培技术,石砌岸排水孔藤本植物栽培技术应用藤本植物全株能在茎上各处都能长出不定根,根据葡萄科等有关植物,具有耐旱、耐涝、抗洪水冲击力强、耐浸泡、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茎生长较缓慢,而叶与侧枝生长量宏大的原理;在石砌岸排水孔中安装排水加肥器,既能将肥液和抗旱用水加入到植物根部,又能将堤岸内的渗透水,倒灌洪水以及地下水能迅速排出石砌岸外的原理[4-5];根据石砌岸经植物叶面覆盖后,能降低温差,减少石块与水泥砂浆,因膨胀系数不同而容易缩短石砌岸使用寿命的原理。结合拟选植物物种的特性,藤本植物选择爬山虎,栽培行株距为3 m×1 m,排水加肥器、藤本植物成本约为30元/m2(图2)。
4 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
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新技术原理是由碎石、水泥、水与特殊元素配伍,并采用特殊的设备制作而成。其孔隙率高达35%以上。抗压强度在8~12 N/mm2,适应根系3 mm以下的各种草本植物生长。由于它的表面产生分布均匀Φ2.5 cm、深6~10 cm的孔洞,因此在内部能储存一定数量营养土及水分,能使植物生长更为理想[6-7]。由于其表面产生的孔洞及高孔隙率,使得植草的根系穿透孔隙后扎入土中,起到一定的锚固作用,更提高抗冲刷强度,而且草根对绿化混凝土不产生膨胀破坏作用。在自然河堤护坡上使用,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草被人为踩踏死亡(图3)。绿化混凝土底部采用特殊方法而产生分布均匀的小柱子使护坡更牢固,可现场浇制,操作简便,比传统浆砌块植草砖省力又省钱。不同厚度成本相差较大,厚度取决于项目的坡度、流速以及沉降情况等条件。10 cm厚度造价约160元/m2,包含生态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和绿化120元/m2,10 cm C20素砼框格40元/m2。
5 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
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及绿化技术是把种子和特殊有机质资材注入到植生卷材内,使其在各类边坡表面长期生长,达到永久性绿化的目的,由于特殊发育基础材料的作用可以为植物提供稳定的生长基础。河道护坡在实现生态治理的同时,具备了水土保持能力,抗击洪水、雨水,还有绿化效果[8]。灌注型植生卷材由特殊材料通过独特的方法编织而成,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和伸缩率,能保证植生基础材料注入后织物孔隙逐渐张开,避免妨碍到植物发芽;抗紫外线,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等特点,能保证植生卷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抗破损能力。适用范围:可以在植生绿化的坡度范围为1.0∶0.3之内;可以在凹凸大的坡面,硬质的岩石、混凝土、多孔混凝土、浆砌石块表面以及其他无土壤地带进行绿化(图4)。根据厚度的不同成本相差较大,厚度取决于项目的坡度、施工面(硬质边坡还是土质边坡等)、流速等条件。5 cm厚度造价约100元/m2,包含卷材及营养基材的价格,不包含平坡等施工价格。
6 参考文献
[1] 王佳妮.生态护坡的局限性及副作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2] 宋安,邵晶杰,姜宜辰,等.扭王字块块体护坡工艺的斜坡结构冰荷载试验[J].天津大学学报,2008(7):788-792.
[3] 张小鹏,饶运东.绿化斜坡的侵蚀机理及侵蚀防治研究[J].土工基础,2008(5):55-58.
[4] 王洪广.小区景观河道石砌挡土墙(驳岸)稳定分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75-77.
[5] 白晓慧,张晓红,许彭鹏.城市景观河道不同驳岸界面水生生物多样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1-114.
[6] 郑德戈,谢修平,林山华.生态混凝土护坡及灌注型植生卷材绿化工法在水利工程护岸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2(2):26-29.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5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组织管理模式
1.项目基本情况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治理项目,于2007年立项,项目区总面积767.94km2,涉及莱城区8条、钢城区4条共12条小流域,项目建设期4年(2007~2011),期内计划完成治理面积180km2。其中水土保持乔木林5960hm2,灌木林1170hm2,经济林9230hm2,果园1640hm2,封禁治理7484hm2;新建治沟骨干工程16座,塘坝100座,谷坊780座。概算总投资7807.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51.8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9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65.6万元。
2.组织管理模式
2.1管理机构
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市、区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莱芜市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区、乡设项目实施办公室。
市项目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区(县)级也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负责制定有关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审批项目的总体规划,协调省、市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解决项目的重大问题,负责审定项目实施规划,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计划,筹集和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指导和监督同级项目办的工作,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对项目的支持。
项目办公室是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办事机构,设置分两级:在市水土保持办公室设置市级项目办公室,区水利水保局设置区级项目实施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作出详细的年度工程实施计划和财务预算,审批下级项目办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计划,负责编写和呈报工程进度、财务决算、审计报表以及报账申请,监督本区项目进程,对项目的效果及时做出评估;负责组织本项目区科研、培训与监督等管理工作,县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乡级项目执行机构负责发动和组织农民全力以赴地投入项目建设。
2.2管理措施
2.2.1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明晰产权
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单位为莱芜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对项目区工程规划、实施、进度、质量及资金管理全面负责,并与区、乡两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工程投资、技术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的组织和有关责任人。即市、区、乡(镇)三级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领导包项目、包片,干部包村抓点责任制,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并将治理措施面积的落实和全面完成作为领导考核的依据。
对于承包到户的荒山、荒坡稳定权属不变,限期治理,对于未到户的荒山、荒坡,必须明确权属,采取先治理后承包或先承包后治理的办法;对于集体的荒山、荒坡仍可留归集体治理,集中管护。
2.2.2项目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
为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实施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
监理内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及信息管理等方面。
监理方法:(1)对治沟骨干工程的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实行旁站监理;(2)项目区综合治理项目实行旁站和巡回相结合的监理的方式。
监理程序:(1)编制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监理规划;(2)按工程建设进度,对各项措施或分专业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3)按照工程建设监理细则实施监理内容;(4)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提交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总结报告和档案资料。
2.2.3项目实行后评估制度
该项目后评估的时间安排在2012年进行,所有资料、数据等以监理结果为据。
建设期管理办法:
(1)计划管理。市项目办依据大汶河项目区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及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按照下达的指标,组织编制大汶河莱芜项目区年度实施计划,上报终审。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审查该项目区的年度计划,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项目总体年度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督促和帮助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做好各项计划的落实工作。项目办还要负责做好各项目区计划实施的原始记载、统计报表、会计核算等资料的填报、汇编。
(2)项目财务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委托山东省财政及权威的经济部门进行。
(3)项目工程技术管理。即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全部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并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没有规划设计及审批文件的工程一律不准开工。
所有建设工程由市项目办组织有关技术部门,按照技术规范统一规划设计,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接受工程监理部门的质量监测评价。工程完成后由实施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市项目办组织验收。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6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河道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95-02
1 引 言
大连市多直接入海的中小型河流,具有河短、基础流量小的普遍特征,且大多属于季节性河流。大连城市河道的治理先后经历了依附自然被动防御阶段、发展生产与河争地阶段和防洪排污经济治河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河道的治理在满足行洪排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1]。
2 生态河道概念的提出
从20世纪60年代起,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河流污染与破坏问题,欧洲各国开始重视河流的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河流治理工程还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建设多自然型河川等理念。
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设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2]。
3 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3.1 尊重自然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意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足够的水面率和水体容量,保证水体循环流通,进而改善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全方位的协调。
3.3 植物合理配置原则
植物合理配置原则是指在河流生态治理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3]。
3.4 协调统一原则
发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将美学融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形成城市景观中的一道亮点。
3.5 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原则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应该能够为人们提供可亲水的休闲娱乐的空间。
4 河道生态治理的实例
凤河发源于大连旅顺口区的老铁山,流域面积23.93km2,河长10.12km,为季节性河流。凤河河道大部分为自然形成冲沟,河道宽度在20~56m之间,主要做泄洪渠使用。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对凤河在旅顺科技创新园境内的河段进行了治理,治理河段长度为2745.57m。
凤河该河段治理在工程设计中注入了生态建设理念,具体措施包括:护岸采用复式断面,直立式护岸为石笼结构,斜坡式护岸为用干砌石结构;驳岸将软质驳岸、硬质驳岸、湿地岛驳岸、休闲岛驳岸、支流驳岸、水下平台和亲水台阶有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护岸结构;河床采用干砌石护底,在软塑淤泥质土上层覆盖石渣和毛石;护岸表层进行绿化,河道南岸布设三处湿地岛,河堤布置绿化廊道和景观带,为人们提供休闲游玩的场所。
凤河的治理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亲水结合的治河理念,石笼和干砌护岸和护底具有透气、透水性,河床内、外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循环和交换,对滞洪补枯、稳定护岸和植被恢复有利。同时,石缝间也为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留有生存空间,有助于实现河道内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5 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体会
5.1 必须截流污水
进行河道的生态治理,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流域污水的截流。将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可根据洪水汛情预报,提前放空, 利用洪水对蓄积水进行置换,以保证河道良好水质。
5.2 保证水流多样化
生态型河道要求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深浅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样性。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同时也更具景观价值。
5.3 采用可渗透型护岸、护底
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可利用卵石、块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不阻断河道内外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护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实边坡, 或采用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护坡处理。
5.4 合理配置岸边及水生植被
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防护林带,在河坡铺种草坪和灌木,可增强生态功能,一方面可以起到涵养水源、过滤地表径流、减少河水污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调节沿河地区的温度、湿度,发挥景观作用,提升环境的舒适度。
在河道中以小岛、岸边滩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些湿地,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强、最完整的区域,它可起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湿地充满了野趣,散发着自然气息,可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河道水面上可种植浮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水葫芦、荷花、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
5.5 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以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①要加强对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的观察与调查,及时掌握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质量变化规律,对生物的数量、品种及时进行调节。②要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③要合理利用相关设施,通过河水置换、增氧等综合措施,增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效果。
6 结 语
将生态的理念应用于河道的综合治理中,是城市河流整治的发展趋势。利用生态修复技术使受到污染的城市河流重新恢复水生态环境功能,可以使河流在发挥防洪排涝的基本水利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景观和休闲的功能,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永敏,许士国.大连市生态型河道建设[J].城市水利,2004(14):53~55.
[2] 蒋冲良,徐俊.河道生态化在河道整治中的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70~71.
[3] 于智勇,崔凤国.城市受损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7):139~141.
[4] 董哲仁.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J].中国水利,2004(10):6~9.
[5] 李娇娇,毛明海.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研究[J].科技通报,2007,23(1).
[6] 裘江海.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