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1
前言:
城市化的扩张与城市的内生跳跃式发展是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外部推动力,尤其是迅速发展的外生型城市化过程造成了土地供给的有限与城市用地无限扩张的矛盾,导致农村耕地逐渐减少,传统农业的比重日趋变小,甚至消失,但仍然还是保留“村建制”,实行村行政管理,城中村现象由此而生。随着地价飙升,全国各地的“城中村”的拆迁和改造正在快速推进。目前,主要有政府主导、村集体自行改造,以及开发商与村集体合作三种改造模式。面对当前的这种普遍情况,城中村改造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把城中村改造驶稳妥地驶上快车道。
1.城中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现代城市中的城中村人居环境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密度、人口密度高。人口的大量集中,让城中村的原有居民看到了增加其闲置房屋以出租形式可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在利益的驱使下,城中村的居住建筑不断增高,盲目增加,再加上规划部门管理松散,最终导致城中村建筑出现规划无序、形式混乱、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大等问题。
(2)生活、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城中村人居环境中的硬件配套设施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其中道路交通不够通畅,电力电讯设施负荷过大,城市给排水等管道设施设施陈旧,城市综合防灾,建筑间距,日照间距都不符合人居环境对其的需求。同时,伴随外来人口涌入,人员复杂,社会治安存在重大隐患,成为社会管理的盲区和难点。
(3)自然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居住在郊区的郊区的人们会有很大感受,在短短几年之间,村庄周围到处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高速路的出现,高楼林立,空气浑浊,污水横流。城市的发展总在自然环境的损失为代价,社会的进步总是以物质品位的上升为前提,自然景观在城市化初期一直被忽略了。
(4)人际交往空间收缩,村庄历史文化消失。这里的交往空间指实体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由于该种场所的缺乏,一系列村庄历史文化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一致遗忘。西北地区农村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大型农村集体活动,社火、拜神、庙会等都是其特色文化传统,而能够举办这些大型活动最需要的就是大型公共场所,既广场。所以说由于公共场所空间的缺失,许多城中村的历史文化也在因此而被淡忘
2 充分把握“城中村”改革改造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城中村”土地利用率低,通过改造,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城市发展腾出新的空间。
(2) 有利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城中村”布局杂乱,建设无序,形式土而单调。通过改造可重塑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3) 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素质
“城中村”相对封闭,基本保持农村传统生活方式,观念陈旧,管理滞后,环境脏乱差,通过改造,促其向现代城市方式转变,居住环境、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伴随着城市外延式扩张的深入,内涵式城市化被提到议事日程,对人居环境及人口素质水平较低的“城中村”改造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加快“城中村”的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真正实现城市一元发展的关键,与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有利于“城中村”村民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城市化的美好生活。
3 城中村改造基本思路
(1)以人为本――城市发展服务市民,不仅要对当地村民进行合理补助和安置,还要对在此居住的外来租客进行疏通与安置。第一,按照发展规划疏通外来人口至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例如各卫星城;第二,制定全面完整的拆迁补偿方案,保障所有人的知情权;第三,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执法,温和行动,严禁强拆强搬。要依据法律法规保证房东和租客的基本权利、利益、人格等,充分考虑每家每户的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摩擦。规划改造应避免对村镇历史文化的淡忘。每个村庄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很多历史故事,有的村庄会出现许多主要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规划改造时应针对部分历史遗迹等做出相应保护措施
(2)因地置宜DD环境、规划双结合
城中村改造要遵循合理的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村子具体的村民,分别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适合的策略方针。在行动中,以此为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减少可以避免的阵痛。 优秀的规划设计范例是营造一种凝聚力,营造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围,处处为人,为人性着想,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规划设计观念。城中村改造就因应该是以居住人群为主,致力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创造城市新面貌,使城市从无序发展步入可持续性发展阶段。
(3)与时俱进DD生活、观念同提升
生活环境和条件改造相对比较容易,通过改善福利政策、做好回迁安置工作等,让村民在生活上有保障。但思想观念是经久形成的,不易改变,所以要使得村民不仅从生活上进城而且从观念上进城,需要更大的宣传教育。提升和培养新的城市生活观念,可以通过广播以及小区文化活动等适时的进行思想观念的传扬,灌输城市生活新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形成新的城市生活理念城中村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其人居环境状况的改造。目前众多城中村改造着眼于实体建筑环境的创造。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设计应更多设计出广场、公园、绿地等交往性空间,使人在繁忙的大城市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精神享受。
(4)逐步推进DD拆迁、安置有始有终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经常复杂繁琐甚至难以进行,归根结底,是各种矛盾的调和解决过程。矛盾的解决需要方法,也需要时间。从客观上讲,拆迁过程要逐步推进,不可能一步拆迁到位。要实行改造与拆迁安置相结合,拆迁一部分安置一部分,然后再进行下一批的拆迁与安置。逐步推进既能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时间做好安置工作,保障拆迁地区的居民得到最合理的安置;也能给拆迁地区的居民更多时间准备搬迁工作。
4 结语
综上观之,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改造要有步骤、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要在充分研究城中村的改造条件是否具备的情况下来决定优先改造对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逐步把市政、环卫、供电、供水、供气以及治安等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施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参考文献:
[1]王珏.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比[J].企业导报,2014(11).
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2
一、石家庄“城中村”村落文化的历史地位
(一)石家庄“城中村”文化是石家庄本土文化的来源
现实层面的任何表征,都折射着历史文化的光影。“城中村”文化是历史的记录,这种保存下来的古典的有燕赵文化特色的文化,对研究燕赵文化的发展历史,研究石家庄城市的变迁和发展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早在先秦之前,石家庄市区附近就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遗留下来的古遗址数量不少,其中在“城中村”范围内的有西三庄仰韶文化遗址、北焦二里头遗址、东岗头战国遗址,尤以市庄村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铁斧在考古学上最有影响,证明了23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先进的铸铁柔化退火处理技术,这一战国时期中山国聚落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农业、畜牧业、冶金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在今振头、西里之间是隋唐时期的石邑古城,曾出土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对考察石家庄的城市起源具有很大价值。“城中村”各村的古代碑刻也有很多。在全市的各类文物遗存中最为丰富的要属历代碑刻。
“城中村”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保留一些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建筑以及其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城中村”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往往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物质外壳环境和社会内涵结构。尤其是“城中村”的那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其本身已经大大突破了单纯意义上“物”的概念,成为一种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及象征意义的“社会理念”、“公共意识”,成为“城中村”村民生活的精神中心之所在,深植于村民们的内心世界之中,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象征。
(二)石家庄“城中村”的历史是石家庄城市史上最初的一笔
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许多独特的文化表现。从看得见的民居到看不见的宗族观念,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区域特色。城市现代化正创造着一种全新的文化,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更加文明、更加活跃的生活。但是从社会心理层次来看,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作为社会群体组成要素的千千万万个人,在身体、心理、能力、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总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不会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在社会不断前进的时间链条上,不断有人进入城市,但也有人喜欢乡村的文化氛围,喜欢它恬淡的生活方式、平稳的生活节奏、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来讲,所有人都有求新的倾向,也有怀旧的心理。在文化演进的序列中,乡村一般是位于城市之后的。但这不意味着乡村就是落后的、颓废的。比如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在城市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下无法生存而沉淀于乡村,乡村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保留地。虽然乡村也不可能永久储藏所有的过去,但是由于乡村文化演进时间要比城市慢半个节拍,所以它能满足人们留恋“最近的过去”的一般心理,因而所有人在时间的序列上永远可以在乡村找到一些美好的过去。在石家庄“城中村”中就能看到石家庄城市发展前的痕迹。同时,许多宝贵的“城中村”文化景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大都被彻底推平了,有的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一张,因而剩下的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保护了。
(三)石家庄“城中村”是石家庄城市中传统文化的最后守护者
民俗反映了人类祖先的生活印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表达了他们趋避灾难、摆脱贫穷疾病、追求富足美好生活的期求。经过不断衍化和一代代人的传承,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民俗便成了历史的积淀器、文化的储存池。民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一些传统民俗中优秀的内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某种变化。当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们的观念也产生渐变的时候,民俗自然会出现变化甚至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会更快更明显一些。
在石家庄“城中村”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于农业社会的背景下产生,在与民众的传统生活互动中传承下来的民俗事项不仅没有衰弱、消亡,反而通过各种形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成为石家庄“城中村”民众现代生活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如节日习俗、庙会文化等。这些民俗有些已经被城市化的生活吞没了,但是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纽带,它们依然是“城中村”村民们情感的寄托和慰藉,偶尔还是会被提起。当然,大多数还是被传承了下来,成为他们文化中深厚的积淀。
二、石家庄“城中村”村落文化的内容
村落文化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一)物质化的村落文化
在石家庄市各类文物遗存中,最为丰富的要属历代碑刻。古时每个寺庙都要立碑,这些碑刻如今则散落于“城中村”的房屋、院落、街巷甚至桥洞、房基、河道之中,亟待挖掘抢救。如钟家庄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我们2005年在那里走访多时也未发现什么古老的东西,最后只看到一块立在村民休闲场所旁的石碑,碑上文字已模糊不清,再加上无人管理,碑身被涂画得乌七八糟。据一位老者介绍,这块碑是1995年他们在“”期间被破坏的观音堂旧址挖掘出的,村民们准备拿它去当石板垫路,由于老者的建议,人们才把它留下来立在今天这个地方供村民观赏留念。他还说,当时碑文还蛮清楚,从上面可以看出这块石碑是为了纪念修建观音堂而立的。实际上,在一些村庄里不乏颇具文化价值的古迹,但因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又缺少专业人员管理,很少有人来关注它、保护它,年复一年,风吹雨打,它们便多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了。可以想见,这些物质化的历史遗存,承载着村落乃至石家庄历史上的某个片段,往往是历史上缺乏记载的。如果这也消失了,尘封的事件就可能被永远埋没,其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在改造规划中,应该给这些物质化的历史遗存以适当的位置,给“城中村”历史一个适当的还原。
(二)非物质化的村落文化
“城中村”中延续的民俗文化多数是非物质化的村落文化,有一些可以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玉村独特的民间艺术――大头和尚舞。这是一种有音乐、无唱词的舞蹈,所有角色均由男演员担任,每位演员扮演的角色较为固定。表演者头戴纸糊的大头道具,身着古装。演奏乐器很简单,有一只鼓和两个钹,节奏单一,很少变化。舞蹈内容是一个民间故事。整场表演约2小时,分成若干幕。大头和尚舞原是玉村的经典民俗,曾在保定会堂演出过,甚至还去北京参加过比赛。但如今村里会跳的只有四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年轻人则普遍对其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会跳了。大头和尚舞没有文字记载,只凭师傅言传身授。我们采访的一位老人是22岁开始学头和尚舞的,他的师傅早已过世,他也没有收徒弟,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此基本没有兴趣。可见,大头和尚舞正处于即将失传的危机之中。“城中村”改造将会永久改变村民的价值观,这些非物质文化如何得以保留,需要政府有关方面给予认真考虑。
(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相结合的村落文化
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相结合的村落文化,最显著的表现为民间信仰。在城市化过程中,民间信仰虽已逐渐淡化,但其物质载体却成为多数村民的精神凝聚点。如槐底村的老祖堂崇拜就是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相结合的村落文化的代表。老祖堂供奉着11位曾经救助了全村人的师傅,本村人对他们顶礼膜拜,异常虔诚。老祖堂可以说是人神合一的典型代表。据村中老人说,时村中人多病,后有师傅给人治病,教人习拳练武,强身健体。后来发展为11位师傅坐堂看病,就有了神道色彩。发展至此,人们敬的已不单单是一个个师傅个体,而已经把师傅推举为神,实现了人神合一。看堂的村民说,小时候每天放学路过此地,都要磕了头才走,当时并不懂得为了什么,只是听从长辈的吩咐。但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在那个师傅被神化的时代,人们对老祖堂的崇拜是多么虔诚。围绕着老祖堂,槐底村至今延续着每年六月初一举办庙会的传统。可见,这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整的民间信仰。虽然老祖堂信仰不如振头关帝庙木牌坊、赵佗先人墓等历史文物遗迹的影响力大,但如果改造中不注意保护,它也将永远消失,造成石家庄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三、结语
“城中村”是国内外城市扩张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社会现象,但是对于石家庄这类近代新兴城市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城中村”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城中村”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建设中,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被人为铲平了,甚至有些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因而目前仅存的就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我们将永远失去自己城市的起源记忆。如何正确面对,并且采取何种方式对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是政府、民间、学者等各个方面都应加以认真思考的。随着石家庄“城中村”改造速度的加快,在现阶段的改造模式中考虑这一点,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3
一、城中村的概念及影响分析
(一)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沿海地区城市中,城中村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内学者一般从地理位置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对城中村进行定义。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通常狭义上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二)城中村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势必对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人口成分复杂。“城中村” 由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治安形势严峻。
2.城市规划滞后。违法违章建筑集中,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村民居住环境差。
3.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街巷狭窄拥挤,存在严重消防隐患。
4.土地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卖,管理混乱等。“城中村”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痼疾”。
二、我国城中村问题的形成机制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几乎遍布于我国各个大中城市,特别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全国各省会城市,城中村现象更加严重。例如,西安有城中村417个,涉及42万余人;太原有75个,涉及近12万农民。
从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及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来看,城中村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土地二元所有制
所谓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指“城市”和“农村”分属不同的管理模式。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我国土地所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具体划分为“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从个体理性选择的角度看,城中村的形成,是农民在土地和房屋租金快速增值的情况下,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二元所有制结构使得村民可以低价甚至无偿地取得土地的使用权,集体将宅基地按户划拨,由各户村民自行建设后租出获得尽可能的租金,致使“城中村” 形成的进一步加剧。因此,从城中村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是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主要原因:城市超前发展
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征用农民土地,房地产开发商有策略地大肆收购城市偏远地方的较为便宜的土地,囤积起来,等到城市发展到这片区域时,再转让给其他公司或自行开发利用,从中获得暴利。这种模式使原来没有被收购的土地,因城市的包围而地价暴涨,最终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再也无力收购这些土地。这些原来没有被收购的村庄就转变为现在的城中村。
(三)客观原因:农民死守土地,相关部门规划和管理不完善
城市高速发展,使得城中村土地价格暴涨,另外,出租住房可获得可观的租金导致农民不肯出让土地。由于土地的潜在商业价值和租金的存在,这使得土地的收购价格远超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收益,城中村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另外,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及时适应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变化,导致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加之缺乏管理力度,使得房地产开发商便到处收购便宜土地、违章建设,造成城中村问题的加剧。
三、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分析
通过对城中村形成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要进行改造主要面对两方面的难题:
1.城中村一般占地面积较大,政府想收购城中村就必须支付农民巨额资金。
2.农民为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不愿主动出让城中村土地。
这两个难题涉及两个利益主体――城中村农民和政府。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利益均衡点,即如何在保证村民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政府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城中村集体土地收归国有进行开发。
按照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城中村土地属集体所有,不能抵押、流通,不能像国有土地那样“活化”,这就使得城中村的土地使用权在功能上仅限于住宅、农业用地,村内土地不能在农民、政府、开发商之间自由流转和进一步开发,更不能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中来,使得政府和农民在土地供求关系上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只有实现城中村土地的自由流转,使土地价值显化为货币形式,自由流动,才有可能使各个主体的利益在价值的流动中找到均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难题。
在我国现有制度体系下,似乎只有征用才能实现集体土地的合法流通,但这将使政府面临无法负荷的财政压力。那么,有没有一种制度突破口,既能实现土地国有,又能逐步实现对农民的补偿呢?当我们认真研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后,回答是肯定的――实施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
四、土地改制――城中村改造的必由之路
通过将城中村的集体所有制土地成功转变为国家所有,那么,原城中村土地的权利主体就由村民集体转为国家,国家可以实现对这些土地的规划、经营、利用,也就可以成功地将城中村与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建设,随之一系列城中村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城中村土地国有化改制的主要内容、法律依据
1.土地国有化改制的内容。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是指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整体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周边地区或城市内部的村镇在城市化过程中,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由农民转为市民并实现村镇建制的过渡为前提,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将原属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整体性、一次性转为国有,并基本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使用权归属。
2.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的法律依据。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是在现有制度体制下顺应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相对于现行法律的一种超前。因为期间涉及重大的财产权属变更和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所以必须在现行法律制度中找到依据。
1998年国家修订了《土地管理法》,随后国务院根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制定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条例》第2条第5项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即国家所有。这一条款应当说是城中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所谓“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意味着三点:农村村民已经整体上变为市民;农村社区性质变为城市社区;集体土地改为国有必须是整体性的,至少是以村为单位。
(二)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的特点
集体土地国有化改制(以下简称改制)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公告的方式实现,在实现方式上有一定强制性,其主要特点:
1.改制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特点。即通过政府命令方式一次性地完成一个或多个农村行政区所属的土地改制。
2.改制后,土地用途不变、原土地使用者在实体上亦不发生改变。在撤销村建制的同时,原集体经济的土地使用权由改制后的股份公司享有。
3.补偿方式灵活。改制实现后,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补偿是以多种非有形方式实现的,也可能不是一次性的补偿。首先,原土地使用者保留使用权,继续按原有方式生产经营;其次,通过土地房屋的国有化,在集体房地产和国有房地产价差明显的情况下,村民房屋得到飞跃式升值;并且原集体房产实现了自由交易流转,有效盘活了资产,显化了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村民房屋的市场价值实现第二次飞跃式激增;再次,国有化的房地产在拆迁时将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进行。
(三)主要路径分析
城中村实现土地国有化改制主要经过以下三个转变而实现:
1.户籍转变。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次性改为城市居民,使其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按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享受有关社会保险待遇和其他方面待遇,使其生活真正纳入城市。
2.经济实体转变。将原来由村委会管理的集体经济实体改为由集体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持股的股份制公司,股份具体量化到个人,公司作为人统管原集体经济。
3.村委建制转变。撤销原村委会建制,以城市居民委员会代之。这一转变把原行政村的社会管理服务交给社区居委会,而把经济管理职能交给经济发展公司对股东负责进行经营管理,集体经济实现政企分开。另外,土地、基础设施和房屋管理移交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经过这三个改变,城中村土地可以成功实现国有化,村民私房可统一改制为城镇房产,纳入城镇统一的房屋管理体制中。政府对改制后的土地使用权人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如该土地房产进入市场、改变用途或改建扩建时,使用权人应按规定补交出让金及有关税费。
(四)集团土地国有化对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实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把村民纳入城市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其二,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消除城市发展的空间障碍,政府集约、有效地调控和利用土地,实现旧城与新城镇之间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保护,加快城市化进程;其三,被城市包围的城中村不再因为制度障碍而无法与城市齐头并进,城市的概念将完全取代原来的城中村。
此外,土地改制对促进于我国宏观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土地交易流转,盘活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辐射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打破封闭状态,彻底铲除小农意识,使农民真正融入到现代化的城市经济生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4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演讲的题目是《提高执行力,青春作表率》。
执行,简单说,就是做,就是落实,是连接目标和结果之间最关键的一环。再好的蓝图,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今年是我们诸暨市的执行力建设之年,在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以“进村入企”、“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以及严格各项制度的执行为契机,大力推进了各部门、乡镇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能力建设。对于我们年轻干部而言这次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拓宽了我们的发展空间。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单位中刻苦勤奋工作,努力干出工作成绩,让自己的青春做表率。
“提高执行力,青春做表率”,我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和工作进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命令,使执行的力度更大、执行的速度更快、执行的效果更好。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做到创新卓越,创新是做好工作、取得工作成绩的基础;没有创新,意味思维僵化、工作守旧,不可能促进工作发展,取得工作成绩。为此,我要按照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精神,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做到积极创新,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变革求新,实现工作突破,促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务求工作卓越、万事精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自身的卓越工作、骄人业绩,使各项工作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成效。
“提高执行力,青春做表率”,要坚持用“四张表”衡量自己的工作,提好一张业绩报告表、交好一张干部考察表、填好一张廉政体检表、完善一张执行成绩表。而要做到这一切,我要坚持求真务实、刻苦勤勉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好“进村入企”大走访和“执行力建设年”活动。要做好联村工作,及时传达街道办事处的各项工作任务,指导村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精神开展好各项工作,确保市党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确定的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要“走村入企”,深入各个农户家庭,让村民群众知道我驻村指导员的名字。我要坐在农户的板凳上,和农户面对面交谈,了解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我要与困难户、复退军人、经济发展带动户结对子,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扶他们经济发展。今年,我们村要实行“城中村改造”,现在已经完成入户丈量,政策制定、安置地块选择工作,将于4月25日正式开展签约工作,我要向广大村民宣传“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使村民拥护支持“城中村改造”,确保“城中村改造”稳妥、顺利、和谐进行,造福于广大村民群众。我要向村民群众积极宣传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村民群众的计划生育意识,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做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5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户型
“人人享有适当住房” 是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探讨的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两大主题之一。改善住区质量是人类最根本的需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让低收入贫困者改善住房质量.本论文以青岛市老工业区――四方区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国情溯源出发分析其住房老化现象,实地调研并总结其内低收入人口居住现状和已进行的改造措施,及探索推广的办法。
1.青岛市四方区历史溯源
四方区是青岛发展相对滞后的老工业区,也是青岛是主要的低收入人口聚居区。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于1900年制定了完整的城市发展规划,并把四方区确定为工业区。伴随着青岛市新兴地区的经济热点的开发,该区域内许多厂矿的接连亏损和倒闭。其内住房整体水平低下,仅相当于小城镇水平。四方区被称为青岛的一块“抹布”,与青岛前海一线的现代化大都市形象极为不符。
2.四方区低收入者者来源
四方区是青岛的老城区,其内许多居住社区年代久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当数量的“城中村”,也是低收入人口的寄生体。
同时,四方区还有很多衰败的单位制工人社区。一般为老厂矿留下的员工住宅。随着该区域内厂矿的接连亏损和倒闭。滞留了大量的下岗低收入的本地居民,老龄化人口.
随着四方区的本土人口相继到市北市南区买房,使得四方区有很多可供出租的空置房。外来青岛打工的农民工和非农的外地打工人群因为其内较低的房租价格和区域内的较低消费,纷纷聚居于此。
综上所述,该区域慢慢形成青岛的低收入人口聚居地。来自不同户籍地的多种成分的人居住在一起,构成多个“异质共生“社区。
3 低收入者住区原貌
针对该论文的论题开展的实地调研,走访了四方区内的主要落后老化的住宅片区, 在调查整理后,将这些老化的住宅形式进行整理,如下:
3. 1老式村屋:
如大水清沟、河西村、河崖村、孤山村、华光村等。
建筑形态基本为传统北方合院形式。建筑材料普遍为砖瓦房,部分为混凝土结构,青或红砖双坡屋顶,主体为一层或两层砖混的双坡住宅,带有一个砖墙围合的窄院。通常厨房外置,只有公共厕所。随着时间推移, 图1 城中村
无序加建的部分甚至为夹泥墙结构,供堆放煤火或者是成为厨房。垃圾较随意堆放。3.2.2筒子楼:
产生于上世纪的“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为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每层公用厕所,没有设置厨房。现如今,这些筒子楼由于常年失修,在居民不断更换中,原有外廊逐步改建图2筒子楼 为厨房、独户阳台、或者储藏间。外立面效果破损不堪。楼栋内水电供应不畅,没有暖气。冬季靠烧煤取暖。(见图2)
3.2.3 团结户
团结户是我国北方的一种老式城市居民楼户型结构,为小型多层的家庭住宅。特点是两户人家合住一个单元(一般一家一居室),共用大门和厕所,有的没有厅。厨房则共用或者合用。比筒子楼的隐私性要强,但因为仍然要合用私人空间,卫生差,噪音大。( 图3团结户)
4 四方区的拆迁与改造
青岛市将2008年定义为“老工业区调整改造启动年”.《青岛市2008至2012年住房建设发展规划》指出:2008至2012年,全市将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77.5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住房65万平方米,约13000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62.5 万平方米,25000套,基本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设限价商品住房250万平方米,约33500套。完成市区“破、危、陋”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任务。
在本轮规划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青岛市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加大保障住房建设力度,使我市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基本解决市内四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4.1廉租房建设
2007年至今青岛市建设了300套实物配租的廉租房。其房源主要来自拆迁腾空住房,通过只迁不拆,对腾空老楼房进行改造。
图4 哈尔滨路3号廉租房图5鞍山路9号廉租房
4.2 全国首个“租赁小区”
2007年7月,青岛市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河马石租赁住房项目开工,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者可租住政府专门建设的租赁房。
据悉,该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此项目共包括2745套住房,为了既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要,又节约土地资源和建设成本.套型限定为套一和套二,其中套一759套,套型建筑面积为40-50;套二1986套,套型建筑面积为55-65。为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并且不符合申请廉租住房条件,掉在了“夹缝”当中的低收入者提供生存之机。
5 研究与深化
未来的低收入者住宅应该呈现出多元发发展. 对于外地低收入流动人口,也要逐渐包括到保障范围内。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同样安全舒适的住处。一下为保障性住房的多种可能性。
5.1租赁式住房
在政府对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极其关注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将租赁性质的住房(简称租赁房)做为一个长久发展的住宅系统去把握,去研究。租赁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成为解决我国低收入者的主要住房方式。
5.2小户型住宅
小户型由于面积小,购买者支出的购买费用相对较小,而且基本上也能满足一般家庭生活的日常需求。所以无论是从开发前景上还是解决社会中低层面住房问题上都值得研究和开发。
5.3公寓式集体宿舍
外来流动人口可以选择公寓式集体宿舍。可采用4人一个套间,或2人一个套间。对于该类人群很多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个人或同乡、同行业为纽带,所以家庭功能(如会客、餐厅)可以弱化。(见图6-10)集体式公寓可集中设置公共厕所,洗衣房,甚至食堂。其租赁方式为按床位或房间来按月交纳租金。
四人间单元两人间单元
图6 公寓式集体宿舍户型平面
6结语
青岛市四方区的低收入者问题,是国内同一现象表征的缩影..力图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经济能力和生活特点。从规划和设计多方面研究。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低收入者住宅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学会主编,《全国经济适住宅设计方案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
周建军、王静, 城市安置型社区规划与实施之后评析 ,《现代城市研究》2007(03)
杨娟、胡克、赵奎涛,国有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之研究 , 《现代城市研究》2004(08)
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范文6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是“一创六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会议,就是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确保我市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卫生文明程度的最高荣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市委市政府“一创六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打造我市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档次和品味、扩大城市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首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营造整洁卫生、舒适优雅的城市环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既可约束人们的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既能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化程度,又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促进我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社会“大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各级、各地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人民健康和卫生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全民的健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可以全面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增强全民的健康素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再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不断改善提升我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努力把临沂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健康的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树立美好形象,形成人才、资金、信息聚集的洼地。
目前,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全国看,江苏省的国家卫生城市已达17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南发达地区的城市几乎全是国家卫生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河南、四川、新疆等省区的创建活动也如火如荼,卓有成效。从全省看,各个城市也普遍加快了创建步伐,已先后有威海、烟台、滨州、泰安、淄博、莱芜、青岛、临沂8个市和莱州、胶州、招远、青州4个县级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聊城、日照、寿光、蓬莱等也很快接受国家达标验收,去年全省包括我市在内的13个城市又加入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列。目前,已经创建的有12个,正在创建的17个,占比达到60%。特别是全省17个地级城市,已有15个市已经创建或正在创建。从我市“一创六建”的布局看,自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后,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要抓紧争创“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提升城的档次和水平,为全市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打好基础。可以说,只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才能拿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入场券”,只有“两城”创建成功,才能夯实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基础。从我市的自身条件看,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城中村改造、自来水供水率、统一供热供气等硬件建设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加之我市是商贸大市,流动人口多,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在许多方面比较落后,给创建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验收标准看,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爱卫会的验收标准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这对我们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的有利因素很多,已经初步具备了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条件。一方面,这几年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随着双河大道建设和岭路、金一路等一大批改扩建工程的实施,蓝天、亮化、碧水、绿化工程和公共卫生管理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国家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创建成功,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我们一定要既看到创城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又看到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不创则已,创则成功,志在必得,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勇气,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众志成城,加倍努力,措施到位,方法得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考核标准包含10大项、60条、近千个得分点。每一个得分点都很重要,必须认真地、扎实地、全面地抓好。在具体工作中,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和精力,突出抓重点、抓难点、抓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一)要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真正把创建工作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之所以还存在不少难点和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热下冷,市民的知晓率,特别是参与度不够高。城市管理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管不过来的,必须充分发挥好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的作用,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建,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我相信,大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管理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观。要以街道、居委会、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区性、群众性创建活动,用活动引导、组织广大市民支持创建、参与创建,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创建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切实打牢创建工作的基础,形成人人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题宣传栏目,各部门、各单位、社区和各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告牌、电视幕墙、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的重要意义,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确定的宣传标语,进一步加强户外广告的清理整顿,在重要路段、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有计划地设置公益广告牌,进一步提高社会知晓率。
(二)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集中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厕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市城建、经贸等部门要搞好配合,尽快拿出集中供热的具体实施方案,尽早组织实施。市规划、建设部门要会同三区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结合城市建设,对市区内各类公共卫生设施特别是垃圾箱、果皮箱等进行全面调查,提出建设和改造规划,限期完成任务。要搞好公共厕所的改造建设。凡新开发的地片、小区新建和改造,一定要把公共厕所规划在内,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厕所临街的单位要实行对外公用,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区内公厕数量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要立足目前市区自来水普及率比卫生城标准相差较多的实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自来水管网的延伸普及工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力争尽快惠及市民。要进一步加强市区道路的建设,重点搞好较差路段、背街小巷和城中村道路的整修改造,促其尽快达标。要完善粪便垃圾处理设施。三区都要加快粪便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争取年内每个区建设一处符合标准的粪便处理厂,实现无害化处理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限期达到集中清运密闭化和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核心是资金。近两年,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但只靠这一条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融通城市建设资金的力度,积极利用BOT、TOT、BOO等方式筹集资金;要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步伐,千方百计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同时,要搞好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利用政府信誉吸引银行资金的注入。
(三)要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一是要开展“城中村”卫生整治。组织专门力量,对建成区内241个城中村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逐一提出整治措施。已经列入改造计划的要抓紧落实,短期内不能改造的要加强街巷硬化、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粪便处理,并落实卫生制度,加大督导力度,全面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二是要治理和规范集贸市场。由市工商局牵头,市执法局、卫生局、公安局和各区政府联合行动,对市区所有集贸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做到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并建立严格的卫生责任区和管理制度,彻底解决乱摆乱放、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等问题。要加大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等摊点。要建立健全集贸市场保洁专业队伍,严格保洁责任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加快推进“农改超”(即城区农贸市场改超市)建设。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经贸等部门要把“农改超”作为改善市容村貌、提升城市档次的重要措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方案,尽快实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抓好放心早餐活动,集中整治露天早餐夜市和烧烤摊点、无证经营和流动摊点业户、学校、医院等周边的小食品经营以及农贸市场中的食品摊点,严厉打击食品污染、掺杂使假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三是要开展环境污染整治活动。市环保局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治理市区内小锅炉、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扰民等,认真解决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物乱弃及河流污染等问题。罗庄、河东两区要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步伐,尽快解决城市污水净化问题。四是要开展“五小行业”的卫生整治。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要依法加强对市区内小旅店、小饭店、小食品店、小饮食摊点、小美容美发店的整顿管理,凡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要责令停业。五是要开展“除四害”活动。消除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四害”工作指标,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五个入门硬件之一。从现在起,要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达标活动,通过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务求除“四害”工作提前达标。
(四)要建立健全城市卫生保洁机制。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必须坚持突击整治与经常监管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爱国卫生突击周制度。从今年起,要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之前,安排一周的时间,组织动员驻城单位和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像迎接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检查那样,集中整治“脏、乱、差”,开展全民清扫活动。要强化“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把门前保洁、绿化、美化、秩序、公共设施看护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所有单位和居民小区,并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快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市环卫管理部门要逐步实施“干、管”分开,走环卫保洁市场化的路子。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保洁公司参与竞争,将市区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市区内铁路与河流沿线的保洁工作落实到保洁企业,环卫部门主要承担监督管理职能。要坚持依法治城。尽快制订出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环卫管理、爱国卫生等工作有章可循。各级规划、城建、环保、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要运用好行业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各个领域的卫生秩序,推动城市卫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五)要切实建立健全创城档案资料。国家卫生城的验收主要是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来衡量每个城市的综合水平和档次。要把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组,明确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收集、汇总、整理、保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收集、汇总、整理、保存好本系统、本单位的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提供资料,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档案资料,确保在档案资料上一分不失。
三、力争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今明两年是决胜时期、冲刺阶段,各级、各部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创建任务。市里已经成立了由市级几大班子领导同志担任正、副指挥,三区政府、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市直和五区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负责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创建分工安排和要求,真正把创建卫生城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创建机构,搞好任务落实。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检查。分管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要集中精力,狠抓任务落实。要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地把创建工作做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各自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主体,把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任务进度、各项指标完成的质量,找准薄弱环节,抓住重点难点,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决不能因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工作不力而影响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各县、乡镇以及没有具体任务的单位也要参照卫生城标准改进各项工作,与整个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协调推进。要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责任单位的效能监察,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并将督查情况作为考察干部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因工作不力、延误整体创建工作进程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和新闻曝光,影响实现创建目标的要严格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