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1

Abstract Because Japanese and Mongolian are similar in many aspects, so it has been Mongolia students whe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preferred.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Mongolian students learning Japanese is not very go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Japanese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ntext of Mongolian, Chinese and Japanese "three language".

Key words Ethnic Preparatory College Students in Mongolia; Japanese;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主体民族为蒙古族。在我区的各大高校中,蒙古族学生约占总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学生当中,一部分是通过高考录取到各个高校的,而另一部分是作为预科生直接进入的。预科生是高校中设立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的、定向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设立的宗旨在于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优秀专门人才。初衷虽好,但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以我校的日语教学为例,选修日语的人数逐年递减,学习效果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没有专门针对蒙古族民族预科生(以下简称“蒙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忽视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异。蒙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语言氛围。他们通常在家讲蒙语,在社会上使用双语(蒙语和汉语),在学校学习第三语(英语或日语)。这就增加了他们在学习语言时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提高蒙生的日语水平,必须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加强蒙―汉―日“三语”的比较研究,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利用好母语的优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民族预科班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没有针对性的安排

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农村或牧区,有的甚至连用汉语交流都有障碍,文化基础也普遍与其他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尤其在外语方面。而学校却很难实现为少数的学生另行安排教材、设置专门的课程,这就使得蒙生在学习中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以我校为例,蒙生选修日语的人数逐年递减。这是由于师资有限,学校无法开出日语课而造成的。

1.2 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教学

用汉语作为媒介语进行日语教学,而且由于日语与汉语在字、词等方面的交互性很强,在教学中还常常运用日、汉对比的方法,这对于蒙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常,蒙生需要把汉语先转换成蒙语,再把蒙语转换成日语去理解。可是有些学生甚至连听懂老师说的汉语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去学习日语了。

汉语程度差是蒙生学习日语的劣势,但是他们也有优势,这就是蒙古语和日语的相似性。教师不懂蒙古语,在教学中不能照顾到蒙生们的劣势,也无法帮助他们发挥优势。

1.3 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由于蒙生的情况和特点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或是被忽视,或是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做出针对性的安排,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要面对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些原本学习态度就不端正的学生甚至开始放弃学业,而有些学习意愿比较强的学生也出现厌学的情绪,失去了学习的自信,课上听课效果差,课下几乎不学习。

2 针对蒙古族民族预科生的日语教学方法

要解决民族预科班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入手。学校应尽可能为预科生独立开班;教师应加强对蒙―汉―日“三语”的比较研究,探索出适合蒙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应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找到差距,努力改进,并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学习目标。其中,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在方法上应该有哪些改变呢?以下分别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2.1 在语音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在语音教学中,无论发音特点还是书写方式,一般都是在以和汉语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就不大适合蒙生了。

在学习日语发音时,蒙生的优势非常明显,每一个音他们都能发得特别准确。蒙古语和日语都属于拼音文字,各有7个元音和5个元音,两种语言中除元音在发音上十分相似外,辅音也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此外,蒙古语和日语中都有用长、短音表达不同词义的现象,语调也十分相似。在学习日语的最初阶段,通过蒙、日的对照学习,学生们普遍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树立起学好日语的信心。

日语发音学习起来虽然比较轻松,但是在学习书写时就会出现一些困难。日语假名都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在学习、记忆假名时一般都会用联想汉字的方法。而蒙生的第一语言是蒙古语,在书写时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蒙语。虽然教师不懂蒙古语,在这方面无法给予学生具体的帮助。但是,应当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有效的联想方式。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假名,一举两得。同时,在配合各种练习、活动、测验,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日语学习的第一道难关。

2.2 词汇教学应在大语文教育观下进行,学习日语的同时也提高了汉语水平

蒙生普遍反映,在日语学习中感到最为困难的就是词汇。词汇在学习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造成蒙生词汇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是汉语水平薄弱,主观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差。

众所周知,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词汇,汉字的书写有的与汉语完全相同,有的使用了繁体字、异体字的字形。这些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蒙生面前却变成了劣势。教师在对蒙生进行词汇教学时,应树立“大语言”教育观,即改变单独教授日语的格局,把目标语设定为汉语和日语,甚至可以先讲汉语中的字、词,再进行日语的学习。如果能把握好各语言的特点,就可以实现日语和汉语的“双丰收”。

词汇的掌握需要反复背诵和经常使用。由于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是有必要多设计相应的练习、测验,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使学生更多、更牢固地掌握词汇。

2.3 在语法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好母语的正迁移

日语一直是蒙生选修外语时的首选,因为蒙、日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日本学者小泽重男在蒙古语和日语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日语在很多地方具有阿尔泰语系的特点,而蒙语则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和蒙语在语法上的共同点有:都属于黏着语,黏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语法结构大体相同,语序是主―宾―谓,谓语出现在句末,是句中的核心;修饰语要位于被修饰语的前面;动词都有丰富的时态、语态变化,时态的表达方式都依靠动词后的变化来实现;在词干后接各种附加成分来表达词法或语法意义等等。如果日语教师精通蒙古语,那在教学中的优势不言而喻。不懂蒙古语的教师也完全可以很好地利用蒙、日语言中的相似性做好语法教学。在蒙生的日语课堂上是否可以设计这样的形式呢?教师把一句话用汉语表述出来,先让学生用母语――蒙古语来完成,然后引导学生用蒙语语法去分析句子。在此基础上,再开始日语语法的讲解,同时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蒙、日的对照。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课堂上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另一方面,弥补了教师不会蒙古语的不足,实现了母语的正迁移,充分发挥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日语方面的优势。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唐诗宋词课程 教学方法

民族地区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唐诗宋词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广泛重视,原因在于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唐诗宋词的意境和韵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设的唐诗宋词课程,不仅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二本院校的相同课程。

唐宋时期是诗词发展的顶峰阶段,它的生动情韵陶冶着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唐诗宋词的内在特质,诗意、境、味,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结合民族地区的乡土人情,学生有一定的直观感受。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来推进中文课程的教学。

一、巧借唐诗如画之景色,体会大自然之情趣。

当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山洪暴发、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老师应结合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入唐诗宋词的意境进行教学,如引入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南江水如蓝,能不忆江南?”引起学生想象:在清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水边盛开的野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简直像火一样红艳。春天来了,江水清澈见底,各种动物尽情在水里嬉戏、玩耍,鸡啼狗叫,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风景如画,江南好风光,多么美的大自然。民族地区的学生可以对照唐诗宋词意境,结合现实的感受,因身临其境,心里自然会升起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强烈愿望。

二、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拓展民族地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本土化居多,不如大城市学生那样富有创造想象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结合教材,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学生深刻领略唐诗宋词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在课件中编排优美的图片,并配上动听的音乐,使用三维动画效果,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激发浓厚的兴趣。而汹涌澎湃的大潮场面,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到诗意的独特魅力,理解文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受到美的熏陶。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的唐诗宋词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激活民族地区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落后,教学设备相对滞后,学生生源素质整体相对偏低,在鉴赏诗歌作品时,我们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德。一方面,我们要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营造课堂氛围。生生互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习想要学到的东西,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就培养出来了,能达到激励和培养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少说多听,减少知识认识冲突,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和延伸学习的思路,以达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学生也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发现疑问,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为课堂上知识的构筑,兴趣的培养,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以及课堂高效率的实现提供了强力的支撑保障。

四、借助唐诗宋词中的生命力现象的描述,培养民族地区学生不服输的美德。

民族地区的经济竞争不是很明显,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难免会有一些惰性或安于现状。身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有培养其敢于争先的品德的责任。例如:引用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中所描写的野草一年一度盛衰,无情的火苗是烧不尽的,春天到来之时,它又重现了。通过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告诫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们虽处于民族地区,但是,只要坚韧不拔,终究会战胜困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勇于奋斗拼搏,追求生命之美。我们不会落后,我们只不过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会用行动证实自己的生命能力。

五、结语

唐诗宋词的巧妙应用,为民族地区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要求我们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及创新的教学方法,选择更好的教材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民族地区的教学设备和学生素质的差异,对高职院校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以后的唐诗宋词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才能使高职中文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小军.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作用[J].教改聚焦,2011,(9).

[2]麻俊.他国文学中的“诗仙”剪影[J].教育广角,2011,(10).

[3]张莉娟.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J].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2011,(9).

[4]韩建立.高职院校唐诗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

[5]郑玉春.浅谈唐诗在生物教学中的妙用[J].教育创新,2011,(7).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音乐学;人类学;民族学;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

中图分类号:J607.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2.014

自1980年Ethnomusicology被引入中国并被翻译成“民族音乐学”以来,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本文中,在未明确音乐人类学名称前,均用“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来指称Ethnomusicology所对应的中文翻译,以避免先入为主的误解)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1],但是仍有诸多重大问题尚未得到最终共识,其中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问题位居前列。30多年来,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出发,围绕着究竟是音乐人类学还是民族音乐学或者其他学科名称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甚至是繁琐的讨论,这些讨论至今仍在继续。

毫无疑问,学科名称的不确定势必极大的影响该学科的发展,目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现状正是如此。这种情况不仅在我国音乐学整体研究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更是极大的影响了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建立和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整体发展[2],众多研究者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呼吁甚至提出批评,要求尽快明确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

作为人类学基本理论在音乐学中应用的学科,音乐人类学无疑是客观存在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Ethnomusicology中文译名的原因,音乐学界许多研究者将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人类学的替代名称使用,排除了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存在,混淆了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民族学的关系。可见,音乐人类学与民族音乐学名称之争,归根到底,是Ethnomusicology这一英文词汇的字面翻译、及其与当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实际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应的问题,其实质在于从历史及当前的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状况出发,判定本学科究竟是人类学理论在音乐学中的应用,还是民族学理论在人类学中的应用。由于人类学是音乐人类学的上位学科,而民族学是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学)的上位学科,因此,本文尝试从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关系这一在以往研究中从未出现的全新角度,来分析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合理性,以为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确定作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一、人类学与民族学的不同

人类学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叶启晓在对多种人类学定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人类学的定义为:人类学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以生物属性和文化属性两个视角,从个体、群体和整体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类起源和不同时空条件下,人类体质、文化和社会 “基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相互关系的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研究”演进、特征与规律性及人类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综合性实证科学”[3]。与人类学相类似,民族学的定义也很多,其中《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民族学学定义为:民族学是“以民族和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发生、发展、分化和融合的规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成份、起源、分布及相互关系,比较各民族文化的异同,分析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探索人类文化起源、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4]。

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民族学是人类学的下位学科,因此,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内容多有重叠,由上述两者的定义也可略见一斑。但两门学科也有很多不同,最主要表现在作为上位学科的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广博而宽泛,而下位学科的民族学的研究范围则专向和深入。由于人类学研究内容十分宽泛,因此关于人类学学科分支的方案有三四十种,但不管何种分科方案,民族学都是作为人类学下位学科存在的,与其并列的学科包括: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工艺学、语言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神话学、等[5]。

从微观的角度,可以对人类学与民族学的不同进行更加细致的比较。人类学研究的跨度包含自人类产生以来至目前的全部人类群体;民族学则是专门研究民族的学科,所研究的民族包括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等,但却很少涉及人类早期的原始群。人类学以不同尺度的人类群体为基本单位,其研究涉及人类起源进化、人类体质特征、以及人类文化的全面内容;民族学则以民族或民族共同体为基本单位,以现代民族为主体,开展民族识别、某民族或诸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在文化研究方面,人类学的文化研究往往拓展多个族群文化的比较研究,或深入到很小的人群中去探索文化的共性和深层次问题,注意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互通性和共同性,多以整个人类的文化为背景进行综合性人类群体研究,不仅关注某时期的文化特征和这些文化因素的横向联系,更注重这些文化因素产生的历史源流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民族学的文化研究则主要集中于那些构成民族特征具有显著特点的文化,侧重于某时段某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并展开同时段的横向比较。另外,民族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而人类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包含社会科学的研究,或者说人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综合性学科[6]。

人类学与民族学都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研究中,与多门学科结合形成了若干交叉学科。民族学在其他学科中应用形成的交叉学科如:地理民族学、旅游民族学、历史民族学、生态民族学、语言民族学、影视民族学、等;人类学与其他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更多,如:经济人类学、工业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宗教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旅游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医疗人类学、心理人类学、法医人类学、等。这两门学科在音乐学中应用形成的交叉学科即分别为:音乐人类学和音乐民族学。

二、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实际状况

了解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不同之处,再来通过对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历年来研究成果的文献研读,分析目前为止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实际状况,看看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究竟是人类学还是民族学在音乐学中的运用。

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跨度: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跨度极大,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各种群体的音乐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早已经出现,如1989年的《原始音乐研究综述》[7],对19世纪以来原始音乐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评述。类似研究成果还在不断增加,这突破了民族学基本不包含原始群的研究范围,具有强烈的人类学特征。

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单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有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的研究活动,更多的时候则是以不同尺度的人类群体为单位,比如某一村落、某一城镇、某一县城、某一更大范围的区域,或者因为、音乐关系(如某种乐器、某种民歌)、人口迁移、甚至建筑特色等原因形成的某一范围内的人类群体,等等,也就是说具有灵活可变的特点,即前述人类学定义中所说的“个体、群体和整体”。并且,深入某一小群体内,针对某一小群体甚至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事件研究其音乐文化活动,正是音乐人类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区域音乐文化的主体——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8]、《音乐事项个案研究——2003年12月2日晚,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甲磋”》[9]、等。

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要研究音乐本体,但更主要的是研究音乐的发展传承、音乐所涉及的人群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研究音乐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人在其中的作用、音乐文化对其他人群直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举不胜举。当前的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尤其关注在地方性、区域性、全球性的背景下,音乐在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状况,如《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10] 、《原生与再生——豫中笙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11]等。可见,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早已突破了民族学的范畴。

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经常采用人类学与民族学共有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法、民族志方法、文献研究法、跨文化比较方法等,但也借用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语言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典型的研究成果如《上海犹太社区的音乐生活》[12]、《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下)》[1314]等。同时,两种源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当代音乐人类学中有更加广泛运用的趋势,一是全貌观,更强调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研究人类音乐,二是文化相对论,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并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音乐及其文化,如《民间音乐消长:乡民生命意识的艺术诉求——黔中腹地营盘社区音乐的民族志叙事》[15]等。

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属性:与音乐学一样,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也属于人文学科,其学科研究活动中既有社会科学的特点,也有自然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很明显不需赘述,自然科学方面的特点,如对于乐器制造工艺的研究,对于歌唱发声的研究,等等,成果如《满族萨满乐器研究》[16]、《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17]等。因此,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属性与人类学综合性的学科属性相类似,而不同于民族学的纯粹社会科学学科属性。

上述从研究跨度、研究单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属性五个方面来简单概括和分析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实际研究状况,能够为确定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奠定基础。

三、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是音乐人类学

从上述分析可见,无论是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跨度、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还是其学科属性,历史及当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理论与实践的实际状况都毫无疑问的显示,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不是民族学基本理论而是人类学基本理论在音乐学中应用并取得成果的学科,音乐人类学比民族音乐学或者音乐民族学更能体现当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实际,音乐人类学无疑应当替换民族音乐学成为Ethnomusicology的当之无愧的中文译名,从而体现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名实一致。

实际上,国外的Ethnomusicology本来就是典型的人类学在音乐学中运用的学科,除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作为佐证外,仅从新版格鲁夫音乐词典关于Ethnomusicology研究人员的描述就可看出:“(Ethnomusicology的)研究人员接受音乐或(和)人类学训练”[18],可见实际的Ethnomusicology研究并非其词面所表述的民族学在音乐学中的应用,而是人类学在音乐学中的应用。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将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这组略显复杂冗长的词汇改为音乐人类学了。

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合理性得到确认,那么,民族音乐学又该做何处理?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是Ethnomusicology1980年从日本按照英文词汇的顺序转译过来的,殊不知,Ethnomusicology本来就是“杜撰”而成[19],该词汇的词面意义根本不能包含其所指称的相应内容,因此按照词面顺序进行直接翻译成民族音乐学导致了中文译名的歧义,进而导致了30年来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在中国混乱。1985年乔建中等就已从Ethnomusicology中文翻译的角度指出民族音乐学应改为音乐民族学[20]。

通常,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析民族音乐学的字面含义:学科交叉应用的角度和语言学的角度。从学科交叉应用的角度看,如果民族音乐学是民族学和音乐学交叉产生的学科,那么按照学科分类和命名的基本原理,一门学科在另一门学科中应用形成交叉学科,其命名规则为应用到的学科名称在前,应用的学科名在后,例如:文献学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形成的学科命名为历史文献学,民族学在影视学中的应用形成的学科命名为影视民族学,其他例子如前文中提到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在各种学科中应用形成的大量交叉学科。因此,民族音乐学就应是音乐学在民族学中应用形成的学科,应归属于民族学之下,这显然与一直以来学界对民族音乐学的理解和民族音乐学的实际研究情况全然不同,故而从学科交叉应用的角度来理解民族音乐学名称是无法正确解释民族音乐学名称的合理性的。

杜亚雄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民族音乐学名称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偏正短语,由定语+中心词构成,定语又称修饰语,对偏正短语的核心即中心词进行限定和修饰,因此,民族音乐学这一词汇中的“民族”是用来修饰“音乐学”的[21]。照此理解,民族音乐学实质上就是各民族的音乐学,而世界上所有的人群都有相应的民族归属,因此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学科的每一个方面就完全等同,既然民族音乐学不可能替代音乐学,那么民族音乐学也就根本没有实际的存在价值。

可见,采用上述两种角度来理解,民族音乐学都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学科名称。尽管民族音乐学在国内使用了30多年,并被音乐学界所广泛接受,但从严谨、科学的角度出发,民族音乐学应被完全替代。具体方式为:在其研究内容的维度看,民族音乐学应被音乐人类学所替代;在学科应用和交叉的维度看,音乐民族音乐学应被音乐民族学所替代。音乐民族学将音乐人类学中与民族学相关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而其学科位置则归属于音乐人类学的下位学科,从而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上下位学科关系相一致。在王耀华和乔建中的《音乐学概论》中,正是采用此种学科归属的方法[22],很好的解决了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学与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关系问题。

以往关于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研究中,支持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者往往仅认为应以音乐人类学代替民族音乐学,对于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学的去向则没有研究或者没有说明,使得音乐学界很多从业者和研究者误认为要消除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学,从而对音乐人类学名称产生抵触。而按照上述音乐民族学归属于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安排,能够避免音乐学界对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学学科消逝的忧虑和误解,有利于融合音乐学界对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认同,也有利于音乐民族学回归其正确的学科位置并促进音乐民族学学科的正常发展。

结语

现在来反思过往30年关于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研究,可以发现,我们其实不应过于纠缠Ethnomusicology这一英文词汇本身,而是应着重于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实际内容。著名音乐人类学家洛秦就指出:“如果充分认识了学科的性质,了解了Ethnomusicology中文译名产生的背景及其变化过程,学界对这些都有了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认同和共识,那么译名或称谓的问题便不成其为问题”[23] 。外国人喜欢用单词的组合创建新的词组,很多时候是个人喜好,具有极大的随意性,Ethnomusicology的“创造”就是典型例子。国外对于Ethnomusicology的使用也曾经有过很多争论,因为音乐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已远远超过Ethnomusicology原意所涵盖的范围[2],但若进行替换也存在很多问题,只不过是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继续使用罢了,但其对应于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是毫无疑问的。Ethnomusicology的“杜撰”,再加上1980年引进国内时的字面翻译,仿佛是为我国音乐学界设置的一个陷阱,让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及相关研究陷入其中,不仅浪费了研究资源,更极大的阻碍了我国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发展。

分析相关研究,能够看出一个趋势,即2000年后,尽管仍有一些分歧,但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24]。洛秦在2010年对此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更进一步从13个方面分析指出音乐人类学名称的合理性[25],是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研究的集大成者和总结性成果,自此以后,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的正式确立已呼之欲出。

在此背景之下,音乐学界的从业者应理解国际国内音乐人类学客观存在的现实,不应再背负民族音乐学名称的历史包袱,反复纠缠于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名称。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应齐心致力于音乐人类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学科教育的开展,从而紧跟音乐人类学国际研究的前沿,促进我国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全面发展。

作者说明: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编号:13SA0030。

[参考文献]

[1]王一平.中国音乐人类学的双重难题——跨学科、跨文化的困惑[J].音乐探索,2011(1):6-9.

[2]洛秦. 称民族音乐学,还是音乐人类学——论学科认识中的译名问题及其“解决”与选择[J].音乐研究,2010(3):49-59,124.

[3]叶启晓. 诠释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

[4]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简编版,第6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2011:3392.

[5]同[3],68.

[6]同[3],76.

[7](美)布鲁诺·奈特,赵仲明译. 原始音乐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1989(2):29-32.

[8]板俊荣,伍国栋.区域音乐文化的主体——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3):81-86.

[9]杨波,陈铭道.音乐事项个案研究——2003年12月2日晚,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甲磋”[J].中国音乐,2007(2):47-55,63.

[10]郑海燕.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M].柳斌杰,邬书林,阎晓宏.中国图书年鉴 2005.长沙: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508.

[11]方墨涵.原生与再生——豫中笙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0(1):47-53.

[12]汤亚汀.上海犹太社区的音乐生活[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月1日.

[13]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J].黄钟,2010(3):139-148.

[14]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下)[J].黄钟, 2010(4):105-111.

[15]杨殿斛.民间音乐消长:乡民生命意识的艺术诉求——黔中腹地营盘社区音乐的民族志叙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1):8-18.

[16]刘桂腾.满族萨满乐器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17]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J].中国音乐学,2007(4):53-60.

[18]C Pegg. Ethnomusicology: Introduction[EB/OL].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10-13]. http:///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52178pg1#S52178.1.

[19] 王耀华,乔建中. 音乐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0.

[20] 乔建中,金经言.关于Ethnomusicology中文译名的建议[J].音乐研究,1985(3):96.

[21]杜亚雄.“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J].中国音乐,2009(3):38-43.

[22]同[19],11.

[23]同[2].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疆 中职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29

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更应该看到的是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适合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对策来,对于当前的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状况的改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具体的、现实的中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一条能够适合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学生学习汉语和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一条新的途径。

1 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从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有来自于学生的原因、也有来自于教师的原因、更有来自于中职学校的原因。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汉语的目的上面不明确,另外还有来自于其它方面的原因也导致了新疆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状况不容乐观。对于进行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教师而言,各个地方的师资力量相差甚远,好的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往往都是汉族教师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有的偏远地区的中职院校只能够采取的是民族教师授课,汉语基础较好的民族老师还可以,有的民族教师自己的汉语都成问题,这样就导致了汉语教学效果相对不够理想。另外对于办学的中职院校来说,学校由于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条件限制,一个方面是对于师资引进的限制,另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现有的教学体制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致使当前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现实表现。

2 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对策

首先要想改变当前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当前新疆中职学校的汉语教学的体系进行调整,加大对于汉语课程设置的数量,从数量上面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校对于汉语课程的重视,这样的话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汉语的学习,帮助那些汉语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的学生提升汉语的学习和表达能力。这是从学校的教育管理角度进行汉语教学的设置,另外对于中职学校而言还应该不断的加大对于汉语教师的引进力度,让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汉语教师能够充实到汉语教学的队伍中去,让这些教师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汉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对于汉语教师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及继续教育的力度,这样的话可以让教师能够有机会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而言,他们对于汉语掌握的程度以及对于汉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都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进行完善。通过这种师资力量的培训可以将教师的素质提升起来,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到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促进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另外对于中职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学校要加大学习汉语重要性的宣传,要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汉语在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够从心底认识到汉语是他们未来就业的敲门砖和进行人际交流及沟通的重要工具。另外鉴于新疆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不高,目的不明确的现象,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通过班级例会的形式以及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来进行宣传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将来的重要作用。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横幅以及宣传标语的形式,来让他们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所在。

最后,对于新疆中职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逐渐的改变过去的那种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专业课授课的方式,逐渐地使用双语进行专业课授课,这样的话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间断的提升自身汉语的表达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自身的汉语能力。另外学校还要积极的宣传MHK考试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参与到MHK 的考试当中来,通过这种参与考试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步一个脚印的目的,这样的话就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掌握住更多的汉语内容,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新疆中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状况分析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调整汉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不断地完善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汉语教学重要性和汉语学习重要性的宣传,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从心理上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话才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当前新疆中职院校的汉语教学来说,面对这种现实的教学情况,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提升对于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的方法创新,才能够有效的将新疆中职院校的汉语教学质量和汉语学习的效果提升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宁.国家和自治区培养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主要经验[J].新疆社科论坛,2010,(2).

[2]魏炜.维吾尔语在新疆跨民族交际中的使用情况探讨[J].新疆社科论坛,2010,(2).

[3]姚文遐.发展中的新疆少数民族教育[J].新疆社科论坛,2010,(3).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民族学生;生理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16-02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南疆三地州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行,南疆三地州到我校就读的学生日益增多。在近几年的生理学教学班级中,民族班级的比例日益增加。虽然民族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医用汉语,其听、说、读、写能力较入学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他们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而生理学的理论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生理学的过程中,民族学生很容易出现听不懂而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理论基础。它不像解剖学那样直观形象,生理学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除了个别汉语程度好的民族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这些民族学生很容易对生理学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课上不想听,课下不想看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激发民族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生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近几年民族班生理学教学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走近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民族学生虽然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热情有礼,渴望和老师接近。笔者利用课间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后,就会在情感上接纳老师,从而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对民族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即使回答问题时答错了,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其他的闪光点(如敢于发言、发音准确、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等),并及时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回答问题时就会更加大胆,而不会因为担忧发音、表达等问题而不敢举手,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在讲解过程中,遇有多数学生由于语言障碍而难以理解的理论时,可邀请已经理解的学生用母语给他们进行解释,这样不仅使学习好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也给其他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进行消化和吸收,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亦会愈发浓厚。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生理学理论知识一般比较抽象,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挂图或板书等教具,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民族学生们理解生命活动的过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其难度很大。同时由于民族学生语言基础较差,理解力有限,加之传统教学方式本身的局限性,很难将生理学的概念、过程和机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生理的过程动态化,可将传统教学方法不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进行生动地表达。当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生理学知识以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生命现象变得鲜活、有趣,还使民族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从而克服了语言方面的障碍。例如,在讲减压反射的过程时,通过动画展示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通过一系列的反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和动脉血压下降。通过动态的演示,将民族学生置身于形象、直观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他们探索自身生命活动的热情和愿望,提高了他们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联系日常生活,使民族学生感到生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使他们产生探索的兴趣。例如讲呼吸时,让全体学生闭目,体会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胸廓体积的变化,以及胸腹部的运动情况,有助于学生理解瑜伽、太极拳等运动为何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联系临床,使民族学生理解生理学理论对于解释临床疾病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生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胃酸时,联系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消化性溃疡,让学生自己分析其发病机制,并总结出如何通过日常健康饮食保护胃肠黏膜。总之,在生理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疾病,这不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民族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而且还突出了生理学的实用价值,从而在生理学和临床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为民族学生将来学习临床学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热情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民族学生胆大心细,动手能力较强,对实验课的热情度很高。因此,可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民族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以加深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ABO血型的鉴定实验中,民族学生要想知道自己的血型鉴定结果,就必须先弄清楚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学会正确观察凝集反应。通过弄明白自己的血型后,接踵而来的成就感,就会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对同组同学的血型进行分析和判定,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加强了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民族心理学 发展概况 出路

一、 民族心理学的概念

由于民族心理学是舶来品,所以我国对民族心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民族心理学概念主要指对共同心理素质的界定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各民族受自己本民族历史发展,社会风气、语言文字、等影响,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品行等民族烙印。

二、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1、民族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民族心理学最早起源于德国,中国的民族心理学的起源也很早,很多学者在20世纪10年代就发表了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的相关文章,陈大齐在1919年发表了《民族心理学的意义》,1924年李子光发表了《论民族的意识》等。民族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本领域之一,中国民族学界对于民族学概念的研究主要受斯大林对民族概念的界定,“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学者主要研究的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素质。

2、民族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不明确。民族心理学是民族学与心理学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是一直是学术界所讨论的问题。在民族心理学最早的研究中,被认为为是侧重于心理学科,认为民族心理学归属于心理学范畴。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心理学虽然偏重于心理学,但是他的的研究对象是以民族为基础的,认为民族心理学属于民族学的范畴。对于其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第二、研究内容上侧重点不同。民族学学者对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来看的,主要重视民族心理理论的研究,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仍然是研究者讨论的热门话题,这说明斯大林对民族概念界定中属于四特征之一的民族共同的心理的素质仍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心理学研究者对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微光方面来看的,主要重视的是个体心理与个体成员之间的研究。

第三、研究缺乏现实实际。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出现了研究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事实。大部分研究者只是纯理论的研究,只是为了研究而去研究,并没有考虑到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深入到实际的地区进行实地的调查。而对于研究的模式,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是照本宣书式的采用了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理论研究的结果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解决问题的出路

1、立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要紧跟实际,充分的去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现状、问题、习惯、信仰等各方面,更好深入的进行理论与实际方面的研究。如果研究的论题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那么论题是毫无意义的,各种努力都是徒劳的。

2、加强民族心理学与心理学的联系交流

民族心理学既属于民族学的范畴,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在制定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时,必须了解民族成员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摸透他的行为,较好的预防不好的行为的产生,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强民族心理须与心理学的联系交流,深入地区进行民族研究,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产生和民族的心理活动都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加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实践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做指导,实践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理论又是对实践进一步的检验。这方面民族学的前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但我国的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方面还是相当的薄弱的,对与民族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等方面都没有较系统的理论支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我们既要参照外国的理论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体系,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结论:其改革开放以来,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面,中国逐渐摆脱了前苏联有关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心理学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同时构建中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则、内容,逐渐将中国民族心理学纳入心理学的范畴。民族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研究,以普通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为主导,参照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不仅研究民族成员的行为还研究民族成员的心理,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预测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

参考文献:

[1] 万明钢,赵国军,杨俊龙.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05.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10):185-191.

[2] 孙东方,常永才.民族心理研究中文化偏差的克服:向文化人类学借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8-12.

[3] 李静.民族心理学研究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9.

[4] 李绍明.民族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