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1

传统企业该怎样才能抓住互联网发展的商机?如何才能在数字领域实现效果最大化?这些实际的问题,造就了一个行业的兴起——数字营销及电子商务服务业。博拉(Bolaa)是数字营销服务行业中的一员,它将自己定位于以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为基础的全方位数字营销服务提供商。

定位于提供数字营销服务

随着数字商业时代的迅速来临,以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新技术、新媒体、新渠道、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促使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众多传统企业都面临“触电”压力。

“从2006年博拉公司建立伊始,就将公司发展核心定位于帮助千千万万的传统企业在网上做生意。”谈及公司创业之初的定位,博拉总裁龙峰笑着回忆说。

在采访中,龙峰多次强调技术创新驱动营销变革。在他看来,数字营销的未来发展将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跨平台营销等方面作为主要趋势。龙峰认为,今年是数字营销领域巨大的分水岭,之前是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开启的时代,众多互联网企业布局线上资源,建立网购服务;之后将是一个潜在商机巨大的商贸时代,传统品牌企业纷纷觉醒,开始抢回网络市场。

面对未来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融合的趋势,龙峰开始思考博拉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谁能帮助众多传统品牌企业在网络市场上赢得先机,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营销富矿,就能成为数字营销服务领域的先行者。”龙峰强调,传统企业上网做生意是大趋势,并需要专业和细分的供应商帮助传统企业拓展互联网的营销区域,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那么,专业的数字营销服务商应该如何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传统线下生意的衔接?

构建E2C数字商业服务体系

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及市场变化的研究,为加快进军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市场的步伐,博拉已构建起了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包括数字营销、电子会员和电商服务在内的完整的E2C业务价值链——“数字商业E2C模式”,并特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APP把上述三项核心平台做到进一步的整合深化,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跨屏E2C数字商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在线商贸活动的增值服务平台。

据龙峰介绍,“E2C”代表三层价值链关系,即: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商业服务(E to Company)、面向消费者(终端用户)的数字商业服务(E to Customer),以及面向商业伙伴间的在线商贸共赢(E to Commerce)。

“数字营销、电子会员和电商服务这三个平台,并不是特别新鲜的概念,E2C模式仅仅是博拉公司自身内部对于产品研发的归类和总结。从客户角度来看,只是需求不同,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当我们面向客户的时候,需要根据其行业的不同,提供数据服务、流程服务、消费者调研服务等各项具体服务。”龙峰向《成功营销》记者详细解读,“‘数字商业E2C模式’非常受欢迎,因为这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整合方案,节省了以往企业电商部门的建设、设计和推广等一系列成本。”

“博拉目前的主要业务从汽车领域发展到快消、金融、房产、旅游、影视、3C、IT、政府、教育、外贸等10多个行业,其中,汽车、3C数码和快消行业,在所有业务中占比达到70%,今年金融服务及房地产行业的业务占比也有所提升。”龙峰向记者介绍了博拉公司主要业务的行业分布情况,反映出部分传统企业,比如金融服务和汽车行业,对于数字营销持有开放的态度,并且积极尝试新型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今年“双十一”期间,由汽车之家挑起,易车网、搜狐汽车全面接招的汽车电商大战,有80多家汽车品牌参与网上热卖汽车,同时,基金产品也首度进行网上热卖,天猫基金理财专场半天交易额就突破了5.5亿。由此看出,部分传统企业的营销方式正在转型,将从以往的传统方式逐步调整投放方向,开始加大其对数字营销领域的投放力度。基于此,博拉提出的这种E2C模式,并对各行业进行渗透,或可帮助更多行业从实体店搬到网上,促使传统企业真正实现数字营销的战略转型。

布局移动

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博拉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开始于四、五年前,博拉为客户提供移动解决方案,包括APP应用及HTML5无缝连接的信息推送技术。由于博拉在移动营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一定的行业数据积累。同时,博拉自身也在不断开发新的移动应用技术,目前拥有将近100人的开发团队,其研发制作的几款移动应用,在安卓和IOS的应用市场下载量非常大,这使得公司在面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时候比较从容。”龙峰非常自信地讲述博拉公司在移动领域的前瞻布局。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管理创新 策略思考 国际图书馆 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载体机构,对大学教育教学与科研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大学图书馆管理中的广泛深入的运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图书馆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传统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模式、馆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更为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际图书馆的发展也会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建立产生影响。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图书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建设模式。这些建设模式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也有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思考,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应该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大学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给力的服务,以适应时代对大学教育的需要。

二、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一)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

2008年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谷,至今复苏缓慢。这也对各国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打击。例如美国,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也因预算紧缩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各大图书馆开始不断创新,通过开展更加多样的服务,吸引各类读者群体。如“制造空间帮助图书馆用户进行创造”。

世纪之交,制造空间(maker space)的概念在欧洲发端,那些社会改革的支持者们为寻求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试图利用最新的软件和硬件技术结成一个可互通的空间,以此来改变社会。2011年下半年,这个概念也开始影响到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2011年,雪城大学信息研究学院的学生Lauren Britton Smedley在毕业后加入了雪城当地的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Fayetteville Free Library,FFL),开始推行一个制造空间的项目,这个项目随后被命名为“发明实验室”(Fab Lab)。该图书馆引进了3D打印机,作为制造空间的最重要设备;开通了网络服务(如Thingiverse),帮助初级用户进行数字设计的操作;还提供了数字打印机,为数字打印者提供服务。如制造者可以在图书馆使用这些设备制作图书,完成后自己带一本回家,另外一本留在图书馆内进行流通,这样图书馆里就增加了一本藏书。制作空间在公共图书馆出现以后,其发展势头却出人意料,美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也在快速发展着。

再如“面向年轻人的创新学习空间:YOUmedia项目”。YOUmedia的宗旨在于通过协作性和创造性的实体和虚拟的综合空间,帮助年轻人利用这个空间中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数字媒体的创造,并且通过数字媒体的学习来增强年轻人对于数字媒体的兴趣。另外,YOUmedia项目也坚持着其研究性的旨趣,试图通过对数字媒体的实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年轻人对于数字媒体的使用方式。2009年,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和新学习研究所(New Learning Institute)合作进行建立了YOUmedia项目,展示了年轻人使用数字媒体如何和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2010年9月,麦克阿瑟基金会与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宣布了一项合作计划,将在美国范围内建立30座YOUmedia中心,以不断展示年轻人利用这个空间中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数字媒体创造的成果,以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资源。

以上列举的“制造空间帮助图书馆用户进行创造”和“面向年轻人的创新学习空间:YOUmedia项目”,其实质就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使图书馆实现“从提供资源到帮助创新”的转变。美国公共图书馆中制造空间的潮流,从其出现伊始,就体现了图书馆研究和图书馆实践二者的紧密结合。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预算紧张的图书馆强化了以用户为中心,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改造,通过开展更加多样的服务,试图真正地让读者融入到图书馆中,而不仅仅是提供服务。这是美国图书馆创新的体现,也是雪城大学iSchool的教授Dave Lankes最近所提出的“新图书馆学”(New Librarianship)的重要体现:图书馆的使命不再只是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而应该积极地帮助提升用户在各自社区中的创造力。

国际图书馆的另一发展趋势就是图书馆的无书化,即“无书图书馆”。这在美国发展的最为普遍。在这些图书馆中,纸质文献被大量移除,甚至完全消失;图书馆转而更加关注良好的学习环境、快速的网络接入和丰富的技术设备。“无书图书馆”是当前图书馆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挑战了人们对于图书馆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2010年,斯坦福大学将其物理学和工程学图书馆改造成“无书图书馆”,图书馆依靠大量的网络和数字资源,提供了Kindle阅读器和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供学生使用,还把其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并且为读者设计更大的空间,为读者打造更加灵活和舒适的环境,新的技术设备让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进行交互学习。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也让图书馆实体资源的使用效率大为下降,大学图书馆就成为“无书化”的先行者。图书馆利用淘汰实体资源节省下的空间,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共享空间,能够让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维持其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大学图书馆的职能。

(二)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我国大学图书馆在现代化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前列。基础较好的大学已经完成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的数字化和计算机化,并且自动化系统向集成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着。全国大多数大学图书馆建有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全国大学图书馆的小型机系统或局域网系统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接人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一些名牌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早在1995年就已建成馆内网,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向师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但是,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质量与发展。 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图书馆建设还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

全国大学图书馆没有统一的,具有行政、专业职能的机构,因而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和规范,没有具体的规划;更形不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执行,以致各馆消息闭塞、互不往来、互不协作、各自为政,网络化建设、资源共享就不能顺利实现。

2.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还处在小规模、低水平阶段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因缺少大型集中式联机处理模式管理系统的支持,各大学图书馆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中,还囿于在本校数据库和文献库的建设之中,考虑的还只是为本校、本馆服务,其数据库普通遍存在着数据单一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小、通用性差的缺点,服务水平很低,系统整体水平低,加之图书馆软件系统没有统一标准,互不兼容;系统平台缺乏开放性、互联性,因而校际间的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3.大学图书馆管理观念急需更新发展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以收藏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主要围绕纸张文献的借阅服务,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还停留在保证藏书、管理藏书,重藏轻用、重管轻用。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同样还停留在如何提高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的效率,对如何提高文献捡索是不太重视的;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在自动化建设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注重局部,忽视整体,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的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因此,需要更新落后的管理理念,建立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服务需求的管理模式。

三、我国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模式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根据我国大学发展的特点,结合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定位,还要从大学图书馆的特征出发,在建设和管理上创新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和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求。

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可以促进我国社会和大学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现代图书馆。

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广泛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向管理自动化、载体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大学图书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管理模式。

自动化管理模式。大学图书馆要在图书采访、编目、借阅、流通、期刊管理、读者管理、典藏管理、阅览室管理、公共检索等自动化上创新管理模式。如利用计算机实现藏书分类统计、流通统计等数据统计;读者通过计算机实现图书检索的自动化;通过网络实现图书馆信息、新书通报、卡片目录、书标书证等的自动化。运用现代集成管理系统和大型资源整合工具,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借阅平台,使读者更加方便、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各种电子出版物、利用网络实现共享的“网络图书”是图书馆数字化的主要载体。大学图书馆应该建立以网络形式传输,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时效性好的图书载体形式。通过因特网将各Web服务器上的资源库连接起来,这就要求大学图书馆建立网络服务管理体系,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2.自主制造管理模式。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立应该紧跟国际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和大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服务。如前所述,美国的大学在图书馆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性地建立了“制造空间帮助图书馆用户进行创造”和“面向年轻人的创新学习空间:YOUmedia项目”,为发展年轻人的创新意识和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空间,同时也为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模式提供了最好的借鉴。因此,我国大学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和大学教育教学的宗旨,借他山之石,以建立适合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足以为其提供创新的空间,更好地发展年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聪明才智。

(二)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全新提供技术支承。

首先,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之重中之重就是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培养,以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改变馆员的知识结构。因此,要有计划地招聘具有图书馆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进来,同时对于现有的图书馆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应当采取如专业课程进修班、各种培训班以及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进行轮训,大力普及图书馆自动化知识和技能。

其次,图书管理人员要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提高能力素质,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为大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需要创新。这需要针对大学图书馆的职能特点,对大学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改革,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使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国际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相接轨。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培养与创新[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趋势;艺术设计

纵观标志设计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从传统的写实风格到现代化的抽象符号的历史演变,以及从繁杂的图案形象到简洁的图案造型的过渡发展。随着企业管理经营的不断进步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高科技手段与艺术观念的持续更迭,尤其是品牌意识的不断强化,使得现代化的标志设计正从单一的静态化、平面化朝着多元化与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其在形式手段、视觉余元以及设计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的革新。标志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单一的图形元素,成为了多手段、多媒体、多形态的一个综合体。传统的静态化与平面化的图形标志明显无法适应未来市场上的品牌竞争,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传播要求,动态化已经成为标志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当今时代可谓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标志设计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设计规则,使得标志设计从静止的、单一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了三维的空间中,传统的强调标志设计的平面化与静态化设计原则,逐渐发展成为标志设计的多样化与动态化特征,大大的拓展了标志设计的发展空间,使得标志设计的功能最大化与最优化。

(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新媒体形式的大量涌现,使得传统的以及相互独立的信息内容,诸如文字、图像、语言以及声音等有机统一起来,并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显现与处理。基于这种情况,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范围与手段都得以大幅度的扩展,使得未来的标志设计所产生的效果,不单单停留在简单的视觉层面,更是会融合、涵盖以及综合人类的所有感官,即成为一种全面的设计。

二、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具体表现

(一)创作理念的动态化

现代化的标志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墨守成规”的设计理念,即无论在任何形势下都要保持标志的原貌,不能对已然形成的设计原则进行改变。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大设计者开始敢于尝试与突破传统的单一化、固定化、静态化的外部形态与色彩设计,而是更为注重采用标志的内部结构韵律与动态化平衡来凸显视觉形象的内在本质,以及根据相对应的设计视觉基本原理,灵活性与机动性的对作品的外部形态进行创作,促使标志产生动态化的视觉效果,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以及生命意象,并使得作品产生有效的视觉延展性与深刻的文化底蕴。

(二)视觉表达的动态化

根据视觉信息理论得出,人类的眼睛在扑捉比较单一化的事物时,会进行有意识的行为保护,这是由于相对静止的形态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现象。而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通过不同大小、形态等的错落性与变化性组合,再配置之以相互穿插的线条,不仅可以促使标志的形态变化更为丰富,而且可以彰显出动态化的个性与独特视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一定途径的设计使得原本静止的、在平面上的标志形式产生强烈的动态感,即不借助于任何的动态形式,如走动、跑步等的动态动作模拟,而是直接由静止的标志形式透露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静中有动。以此给受众带来明显的生命力,彰显出标志的精彩性与变化性,促使受众产生视觉上的动态化效果,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二维表现的动态化

动态化的二维标志是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具体表现,例如,Google的标志就采用了不定期的变化形式,这一标志以风格的简约与色彩的灵动为主要特色,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动态美与和谐美。每临重大节日,Google的专门设计师便会及时推出与当天节日相匹配的标志形式,以此获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标志设计必须突破传统的二维形式图形设计的局限,提升其动态化效果,例如,MTV节目采用的动态化标志设计,就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标志二维表现的动态化设计,不但增强了标志O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标志设计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三、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意义

(一)视觉疲劳可以得到缓解

动态化的标志作品与静态化的标志作品相比,从本质上讲更为适应人类的视觉特征。这是由于对平淡的、单一的、静止的形象,人类更容易产生视觉的感知性疲劳与厌烦感。在当今充斥着海量信息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本不可能会对所有的信息或者诸多信息的所有细节都去关注,而是会将视觉的焦点投放在主要信息的安排方面,尤其更容易将视觉注意力放在变化的、动感的形式上,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人们的视觉性疲劳。

(二)审美价值提升

动态化的标志设计通过对各种元素的对比应用,以及对形式、光照等的变化对思想内涵的表达,可以传达出更为深刻的内涵与艺术思想,因此,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动态化的标志设计能够凭借变化的、动态的形式产生明显的视觉冲击效果,进而增强受众对产品信息的印象与记忆,实现广告宣传的真正目的。同时,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在秩序、节奏以及韵律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功能,其可以在受众浏览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愉悦与轻松的体验。静态化的标志设计需要受众通过理性的、观察的思维进行把握,但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则只需受众进行直观的感受即可获得所有信息。

(三)个性设计突出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媒体形式的发展,现代设计者拥有了更多丰富的创作手段。其中,动态化的标志设计更为深入的结合了现代化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图像、视频、声音、动画、文字以及色彩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形成了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的全方位信息传播途径,而这也正顺应了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设计者打破传统固定模式的设计形式,使得设计符号不再是单一化、孤立化的图形符号,极大的促进了标志设计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伴随着多种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标志设计不单单要强调二维与三维等印刷媒体的所需,而且要对电视等媒体,包括互联网等互动性媒体的实际需要,进行一系列后期的延展性考虑。所以,以当前标志设计形态为基础的动态化特性更为符合新时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要求与趋势,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动态化的标志设计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科技、网络、电台与媒体等行业更为适合变化多端的标志以及动画标志,而保险、政府、金融以及银行等以营造安全感为主的行业,则需要选用传统形式的稳定标志设计。所以,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发展也要进行灵活的应对。

参考文献:

[1]林成,王K.动态化标志设计――论新媒体下标志设计的新形态和教育革新[J].设计艺术研究,2016(02):28-33.

[2]李星熠.数字化时代标志设计的动态化发展趋势略论[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95.

[3]周峰,邓玉璋.标志设计表现形式中的动态化趋势[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03).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SWOT分析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当前,中国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各行各业都要求变化、求创新。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下的核心,商业银行同样不能例外。数字化转型既是商业银行内部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竞争力的明智之举,也是其“破而后立”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学者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型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等内容。渠赞(2019)指出了商业银行应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并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应从数据应用、风控、人才引入、素养培训等方面入手。汪伏(2020)、张静(2020)基于政府、跨界竞争、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等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明确转型目标和方向、聚焦“五个重点”、加强智能风控建设等路径选择有利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张大鹏(2020)、吕慧敏(2020)侧重通过SWOT系统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应着力于数字化基础、数字资源积累、信息安全等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但置身于特殊形势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的相关研究不多,商业银行如何制定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又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程。基于此,本文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农商行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威胁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趋势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选择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9年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定义为传统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变革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和全渠道一体化的转化。随着大数据、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大行其道”。数字化的浪潮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甚至每个角落,金融生态和金融格局都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商业银行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通过自我革新巩固自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商业银行一旦踏上数字化的赛道,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释放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商业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其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惠及大众,不忘初心。积极拥抱数字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前行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二)特殊形势下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

重大卫生事件爆发后,“线上化”“零接触”“无人化”等线上金融服务需求的猛增,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此特殊背景下,商业银行因受经营利润、管理成本等因素影响,线下网点数量锐减。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5月14日,共有889家商业银行机构的线下网点停止营业,2019年同期退出的机构也达到了700多家。同时,重大卫生事件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型商业银行相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上种种对商业银行的“施压”和“挑战”,使重大卫生事件成为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道“催化剂”,倒逼其数字化转型进行自我改革、创新经营模式,以数字化思维引领发展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

三、特殊防控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以湖南省农商行为例

(一)优势(S)

线下网点覆盖广,辐射范围大。我国农商行主要面向和服务于广袤农村地区,经过多年潜心经营,乡镇地区的线下渠道和业务网点得以拓展与深化,农村地区网点数量占比高达92%。在渠道广度与深度上具备天然优势。农商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面向的是农村市场,而人情关系依然对我国农村有着重要影响,农商行相比其他银行在农村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具备吸引客户的先天优势。同时,农商行属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整体规模较小,内部机制相对灵活可控,不易受组织结构所掣肘和拖累,决策成本较低,内部改革易于推行。在金融科技与重大卫生事件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渠道广度和深度、客户粘性以及差异化竞争等内部优势有利于推动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二)劣势(W)

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农商行个体规模普遍较小,虽有接近万亿级的农商行,但资产规模在100亿以下的农商行超过一半[1]。农商行深植于农村市场,大多地处偏僻和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合适的数字化人才加入,且缺乏相应的内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风控管理能力弱。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农商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且在重大卫生事件的冲击肆虐下,对农商行的风控管理和预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业务结构单一。农商行偏重存贷业务收入,收入来源单一,多数农商行非息收入占比不到10%[2]。置身于此次特殊背景下,在风控管理、业务结构及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短板会被显著放大并制约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三)机会(O)

1.政策支持。突发卫生事件期间,为加大金融战“疫”的扶持力度,中央有关部委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商业银行来为受突发卫生事件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纾解困难。具体措施有,2020年1月26日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聚焦三农的利好消息都为农商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护航”。2.消费金融潜在市场庞大。伴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指数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商行现有客户涌入城镇工作,收入增长促使消费进一步升级。且突发卫生事件压抑了农村居民的金融消费需求,以上种种都将在未来产生庞大的金融需求和市场。

(四)威胁(T)

1.整体利润率的下大卫生事件的肆虐和防控让农商行的诸多经营业务强行按下“暂停键”以及受利率市化、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导致农商行整体利润率和经营业绩的下滑。2.跨界竞争加剧竞争格局大型银行和城商行愈发重视三农与小微问题,通过改变渠道转向和占据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抢夺农商行市场。且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们越来越看重农村市场,多方汇聚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

四、对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做出的SWOT战略分析,本文将从拥抱金融科技、个性化转型之路等角度提出加快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基建

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前提和发展取决于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链的稳定和成熟。其中,金融科技结合了金融和科技并已成为未来数字化深度推进的核心驱动力,线上服务及各项数字化管理模式都需依托金融科技的展开和深入,金融科技对数字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重视金融科技的力量,引入多方协作持续发力;二是加强金融科技的运营和场景深度应用,夯实数字基建;三是孕育数字化思维,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与运营,铸就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5

4月,相关部门和多家研究机构都推出了2009年广电行业最新的研究报告,卫视传媒也有自己的《中国直播卫星产业报告》。

这一次我们先来看一看格兰研究推出的《2009中国机顶盒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已经是格兰研究连续第五次推出机顶盒产业的研究报告。3月21日下午在北京中旅大厦举行的“中国数字电视技术趋势论坛”上格兰研究负责人韩凌女士就格兰研究在机顶盒领域的研究结果作了简单介绍,让业界同仁对机顶盒的市场及发展趋势有个整体的了解。

2008年中国制造的机顶盒主要是销往海外市场

2008年虽然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并未对机顶盒市场产生大的影响。韩凌女士对全球机顶盒市场的主要发展特点作了总结:

1、机顶盒市场依然处于景气周期。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数字机顶盒出货量达到约1.412亿台,相比2007年增长了15.74%。

2、从产品类型上讲,卫星机顶盒的全球出货量最大,占总出货量的42.78%;有线机顶盒的出货量比重略高于地面机顶盒;IPTV机顶盒在总量中的占比依然较低。

3、从全球而言,由于机顶盒产业的资源供给与产品需求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这一产业已经从其他国家或地区梯度转移到中国生产和制造。

韩凌女士结合报告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制造机顶盒总产量、出货量在国际上都名列前茅,全球最大的机顶盒生产制造中心的地位更为稳固。2008年制造的机顶盒的市场特点主要有:

1、总出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至2008年底达到9436.4万台,相比2007年增加47.44%,其中大部分流向海外市场。

2、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66.83%,相比较2007年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

3、总出货量有近一半是卫星机顶盒。

数据显示,全球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为中国机顶盒厂商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把握全球广播电视数字化为机顶盒产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中国的机顶盒制造厂商在近几年中纷纷引进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至2008年底,中国已经拥有数亿万台的机顶盒制造能力,数家企业已经具备了年产数千万台机顶盒的制造能力。广东省深圳市聚集了国内大批机顶盒软硬件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当地形成我国的机顶盒产业集群。

国内机顶盒市场稳步发展

韩凌女士说:“国内机顶盒从2006年到2008年一直是稳步发展的状况。”报告显示,虽然国内机顶盒市场因地

震、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2008年中国机顶盒的国内市场出货量继续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至2008年底达到3455.3万台,相比较2007年增长了12.84%。

报告对内销机顶盒的数据显示,内销机顶盒主要以有线机顶盒和卫星机顶盒为主。有线机顶盒出货量占到国内总出货量的56.30%;其次是卫星机顶盒(包括直播卫星机顶盒和解码卫星机顶盒),其出货量占到国内总出货量的36.47%,中国的直播卫星机顶盒市场在2008年下半年逐步启动;地面机顶盒(包括DTMB机顶盒和MMDS机顶盒)的出货量非常小;IPTV机顶盒在2008年的出货量突破了百万关口,实现了倍速增长,但在市场总量中的份额依然较小。

报告对内销机顶盒的芯片数据显示,主要以国外公司和台湾公司为主。ST、Fujitsu、NEC、Zoran等公司占据内销有线机顶盒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解码卫星机顶盒芯片主要由台湾芯片厂商提供;国内芯片厂商在内销机顶盒芯片市场份额上有逐年上升的态势,直播卫星机顶盒芯片主要由中天联科等国内厂商提供,上海高清、杭州国芯、海尔公司、凌讯公司在相应的市场上也都有良好的表现。

报告对内销机顶盒的数据显示,内销机顶盒主要以基本配置的机顶盒为主,价格的不断下降使机顶盒厂商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高端机顶盒仍处于萌芽期,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由于高端机顶盒市场环境整体上还不成熟,2008年高端机顶盒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有线的机顶盒市场竞争激烈

韩凌女士说到2008年有线机顶盒的市场特点时着重指出:“竞争非常激烈。”这也说明有线机顶盒的市场依然庞大:

1、随着有线数字化向纵深挺进,更多的地市和县启动整体转换,中国有线机顶盒市场呈现逐渐分散的发展特征,机顶盒厂商的销售成本相应增加。

2、有线机顶盒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性能趋于稳定,但主流机顶盒功能依然单一。

3、随着二、三级城市启动整体转换的速度逐渐加快,终端产业格局也在逐渐产生一些变化,有线机顶盒市场仍在不断整合,市场份额更为集中,一些大的终端厂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整体转换工作和增值业务运营中。

4、截至2008年底,我国第二端及以上机顶盒的市场保有量达到372.8万台,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4382.5万台)的8.50%,第二端机顶盒出货量有缓慢增多的趋势。

2008年当年我国有线机顶盒市场的发放量为1845.3万台,长虹公司机顶盒的出货量最多,排名第一,所占份额为15.17%,主要销往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广州市、四川省、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地;其次是九洲、创维、天柏、银河、同洲。广东的佳彩公司和上海的全景公司在2008年当地有线机顶盒市场上也有比较好的表现。

地面机顶盒以出口为主

2008年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总出货量达到2310万台,其中小部分流向国内市场,大部分流向海外市场,如:奥地利、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捷克、阿根廷、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爱尔兰、荷兰、克罗地亚、希腊、波兰、芬兰、巴西、瑞典、土耳其、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主要是销往美洲和欧洲国家,上述这些国家地面数字电视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地面机顶盒厂商创造了比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百余家地面数字机顶盒制造厂商,竞争非常激烈。除了一些专业的机顶盒厂商之外,还有很多原来从事DVD影碟机、DVD刻录机和其他DVD相关产品的制造商也兼带从事地面数字机顶盒。由于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市场发展仍不明朗,大多数公司都将目光盯向国外市场。

中国制造的地面机顶盒主要符合5种技术/标准,分别是:DVB-T、DTMB、ISDB-T、ATSC、MMDS。2008年出口的地面机顶盒以DVB-T为主,中国制造的ATSC标准地面机顶盒也规模进入美洲市场。DTMB标准和MMDS技术的机顶盒是以国内市场为主,随着国内DTMB标准的推进,MMDS系统将逐渐被DTMB系统取代。

地面数字机顶盒的制造厂商基本都位于深圳,其中深圳兆驰公司在2008年中国地面数字机顶盒总出货量和国外出货量上排名均是第一。

直播卫星机顶盒的发展机遇

在2008年11月,广电总局进行了第一期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第一期直播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工程招标工作,有7家公司中标。分别是长虹、九州、神州、海信、上广电、同洲、海尔。我国市场上的直播卫星机顶盒的市场发展仍然受到129号令的制约,根据129号令,我国对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生产、进口、经销、安装和使用实行了许可证制度。

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面向农村、专营专控”。直播星从定位上讲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问题,这是直播星机顶盒的阳光市场,除了阳光市场之外,从近几年中国国内地下灰色卫星机顶盒市场的蓬勃发展来看,无论农村用户还是城市用户,都对直播星机顶盒有着巨大的需求。

“中星9号”直播星目前使用了4个转发器,还有18个转发器没有使用,未来不排除商业运营的可能性,但商业性运营的模式还不是很清晰,商业运营的前提需要国家在直播星接收政策上的突破。

韩凌女士还强调,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存在着非常多的解码卫星机顶盒,截至到目前为止,保守估计数字是6千万户。

高清机顶盒面临突破

2008年有线高清机顶盒的销量相比2007年逐步扩大。报告显示,2008年国内有线高清机顶盒保有量不到10万台,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大型体育赛事对高清机顶盒有一定促进,但大型体育赛事之后,高清机顶盒的市场发展明显放缓。目前高清机顶盒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佛山、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集团用户采购是促进高清机顶盒市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有线高清机顶盒市场上,目前参与竞争厂商主要是松下公司和长虹、全景、同洲等公司,其它厂商也都在关注中国高清机顶盒市场的发展。松下公司是全球高清机顶盒出货量最大的厂商之一,其高清机顶盒被指定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用视频设备,同时松下公司也是中国高清机顶盒市场出货量的主要厂商之一,其高清机顶盒主要销往北京、佛山、成都、秦皇岛、上海等地。在国内厂商中,长虹公司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一家批量提供有线高清机顶盒的厂家,其有线高清机顶盒主要销往北京、天津、辽宁、广州、重庆、成都、绵阳等地。

地面高清机顶盒在2008年的发展并不理想,2008年奥运会中国首次采用无线高清记录的方式,集北京、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等地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无线高清机顶盒来收看。据格兰研究调查,网络单一的问题市场总量上仍然没有突破。目前广东地区由于特殊的节目接收环境,地面上突破了上万,参与地面的竞争的厂商包括索尼、银河、同洲等厂商。

韩凌女士说:高清机顶盒市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高清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我国高清节目的制造能力目前还比较有限。央视、文广、中影三大公司是主体,全国的高清频道非常少,内容上存在节目重复、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些制约了我国高清产业的发展。

正是上述原因,报告研究认为我国高清机顶盒的发展仍然面临了引导性的问题,预计在2010年之后才会有大规模地发展。

机顶盒产品类型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展望

韩凌女士说,在目前的机顶盒市场上,“基本型机顶盒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市场的主流,但一部分市场已经被双向机顶盒和其他类型机顶盒挤占,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机顶盒产品将更加丰富多彩,中高端机顶盒市场将逐渐启动。”

双向机顶盒:互动正逐渐成为机顶盒的主打发展方向,在双向机顶盒与单向机顶盒价格差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双向机顶盒代替单向机顶盒进行整转的趋势已经被大多数有线运营商所认同,并成为可能。广电运营商已经认识到,数字电视必须走双向互动的道路,必须将传输网络由“单向广播式”改造为“双向互动式”,构建一个有效传输数字信号、稳定可靠的NGB优质网络。

PVR机顶盒:随着节目源的丰富和网络运营商服务的不断改善,中国的数字电视业务会不断向专业化和个性化等领域发展,用户对PVR机顶盒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PVR机顶盒将逐渐从实验室产品走向市场,具备PVR功能未来将成为机顶盒标准配置。由于PVR机顶盒技术复杂,内置硬盘的造价成本又相对较高,调查显示,外置硬盘的PVR机顶盒使用户的选择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因此将受到用户的喜爱。从2009年起,广电大力推广Push-vod业务,这将促进PVR机顶盒市场的发展,预计PVR市场将从2009年逐渐启动,但PVR机顶盒短时间内在保有量上仍然不会有大的突破,原因主要是:终端用户的消费习惯需要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在目前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上,可录的高质量节目仍然不是很多;知识产权问题;PVR机顶盒价格仍然较贵。

双模机顶盒:有线/IP双模机顶盒主要存在于杭州以及扬州,此类型的双模机顶盒市场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地面/卫星双膜机顶盒同时能够接收地面和卫星传输的节目内容,在日本等国受到用户的欢迎,成为最主要的机顶盒产品类型之一,显示了其广阔的前景。地面/卫星双模机顶盒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仍然受到卫星节目接收政策上的限制,从长远来看,以地面解决当地节目,以卫星解决外地节目,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接收方式。

3D高清机顶盒:2008年,一些有前瞻性的公司将3D机顶盒带入中国,目前处于产品试销阶段,最为一种高端的机顶盒产品,3D的出现丰富了机顶盒的产品类型。3D游戏使用三维技术,使游戏内的物体具有空间性,游戏视角可以随意变动,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国外市场上受到欢迎,但在中国仍然属于比较超前的机顶盒类型,其发展有待进一步观望。

报告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面临需求回落的危险,预计2009年全球数字机顶盒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由于中国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和价格上具有综合性价比优势,因此在国际机顶盒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范文6

Gartner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表示:“Gartner的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8)与智能数字格网(Intelligent Digital Mesh)息息相关。智能数字格网是未来数字化业务与生态系统的基础。在制定创新战略时,IT领导者必须考虑这些技术趋势,否则将面临节节败退的风险。”

前三个战略科技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将如何渗透至几乎任意领域,并代表着未来五年内技术提供商的一个主战场。随后的四个趋势集中于混合数字与物理世界,以打造一个沉浸式、数字增强型环境。最后三个趋势则指的是利用不断扩大的人员与商业规模以及设备、内容、服务之间的连接,实现数字化业务成果。

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人工智能基础(AI Foundation)

至少到2020年之前,创建能够自我学习、调整并有望自主行动的系统都是技术提供商的一个重要战场。直到2025年,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决策、重塑商业模式与生态系统、重建客户体验的能力都将是数字化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推动力。

Cearley先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演化,各企业机构必须对技能、流程与工具投入巨资,以便成功利用这些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增强型系统。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数据准备、集成、算法、选择训练方法和建模。数据科学家、开发人员与业务流程所有者等多方支持者将需要一起工作。”

智能应用与分析(Intelligent Apps and Analytics)

在今后几年里,几乎任一应用与服务都将采用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其中某些应用将成为真正的智能应用,若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这些应用程序将无法存在。其他一些则将潜在利用人工智能,从幕后提供智能。智能应用在人类与系统之间搭起了一个全新智能中间层,有望改变工作的本质以及工作场所的结构。

Cearley先生表示:“在探索智能应用时应将其作为增强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而非简单地替代人类。增强分析是一个格外具有战略意义的、逐渐发展的领域。它面向广泛的商业用户、运营工作者和民间数据科学家(citizen data scientist),利用机器学习自动完成数据准备、洞察发现与洞察分享。”

在广大软件与服务市场内,人工智能已成为下一个关键领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各个方面。套装软件与服务提供商应表明将如何通过高级分析、智能流程和先进的用户体验等形式通过人工智能为新版本增加商业价值。

智能物件(Intelligent Things)

智能物件是指摒弃严密的编程模型,转而利用人工智能实现高级行为并更加自然地与周围环境及人类进行互动的实物。人工智能正在大力推动全新智能物件(如: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与无人机)的进步并为许多既有物件(例如与消费者及工业系统相连接的物联网)带来更强功能。

Cearley先生认为:“目前,用于受控环境(例如耕作与采矿)下的自动驾驶汽车(automobile vehicles)是智能物件快速成长的一个领域。到2022年,我们可能将亲眼目睹自动驾驶汽车在有限、可控且明确定义的道路上行驶的实例。不过,驾驶员可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的一个必要条件,以防发生意外技术故障。至少在未来五年内,我们预测需要驾驶员的半自动汽车将占主导地位。在此期间,制造商将更加严格地测试技术,同时法律法规问题以及文化接受度等非技术性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再现真实的实体或系统。在今后三至五年内,物联网项目背景下的数字孪生尤其前途光明,并于当前引领着人们对于数字孪生的兴趣。精心设计的资产数字孪生有望极大地改进企业决策。这些数字孪生与其真实的对应物相关联,并用于了解物件或系统的状态、响应变化、改进运营并提升价值。首先,各企业机构将只是实施数字孪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它们,提高其收集数据、反映正确数据、应用正确分析与规则并有效响应商业目标的能力。

Cearley先生表示:“久而久之,我们世界中几乎每一方面的数字化再现都将与其真实对应物动态地联系在一起,此外还将彼此联系并纳入基于人工智能的功能,以实现高级模拟、运行与分析。城市规划者、数字营销人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以及工业规划者均将受益于这一向综合数字化孪生世界的长期转变。”

从云到边缘(Cloud to the Edge)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描述了一种计算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信息处理、内容收集与交付均在邻近此类信息的源头完成。连接与延迟挑战、带宽限制以及嵌入边缘的更强大功能均支持分布式模式。各企业应着手将边缘设计模式用于基础设施架构之中——对于拥有大量物联网元素的企业尤其如此。

虽然许多人将云与边缘视作竞争方法,但云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弹性扩展的技术功能以服务形式交付,且天生就无需集中模式。

Cearley先生指出:“从互补概念考虑时,云可作为创建服务导向型模式以及集中控制和协作结构的一种技术方式,而边缘则用作交付方式,从而以离散或分布式流程执行云服务的各个环节。”

会话式平台(Conversational Platforms)

在人类与数字化世界互动方面,会话式平台将推动下一个重大模式转变。诠释意图的负担从用户交给了计算机。该平台接收用户的问题或命令,然后通过执行某些功能、展现某些内容或询问更多输入信息来响应。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话界面将成为用户互动的一个首要设计目标,并通过专用硬件、核心操作系统特性、平台及应用来实现。

Cearley先生认为:“在理解语言以及用户基本意图方面,会话式平台已经达到了临界点,但仍有所不足。会话式平台面临的挑战在于用户必须以非常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沟通,而这通常都是令人失望的体验。会话模型的稳健性以及用于访问、调用与协调第三方服务以交付复杂结果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及事件模型是各类会话式平台之间的主要区别要素。”

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

会话式界面正在改变人们控制数字世界的方式,而虚拟、增强和混合现实(virtual, augmented andmixed reality)则在改变人们观察和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市场尚不成熟,还处于碎片化阶段。不过,人们对该领域的兴趣非常浓厚,因而催生了视频游戏和360度球幕视频等诸多新奇的虚拟现实应用,然而这些高级娱乐应用目前能产生的商业价值微乎其微。为了推动实现真正有形的商业效益,各企业必须审视特定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的真实场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优化设计、培训和可视化过程。

作为一种融合并拓展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功能的沉浸式体验类型,混合现实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特别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技术十分引人注意,因为它优化了界面以更好匹配人们观察并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混合现实跨度极大,包括用于增强或虚拟现实的头盔式显示器以及智能手机、基于平板的增强现实和环境传感器的应用等。混合现实代表了人们观察并与数字世界互动的范围。

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正在从数字货币基础架构向数字化平台转变。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的集中式交易和记录机制截然不同,可作为已有企业和初创公司发展颠覆式数字化业务的基础。虽然有关区块链的宣传都集中于金融服务行业,但区块链在其它一些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比如政府部门、医疗保健、制造业、媒体、身份识别、所有权登记服务和供应链等。虽然区块链前景可观且无疑会带来颠覆式影响,但是对区块链的展望胜过区块链的现实,而且许多相关技术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难以成熟。

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数字化业务的核心围绕以下理念,即:企业总是保持高度敏感,随时准备探索利用全新的数字化业务时刻。业务事件可以是数字表达的任何事物,反映出明显的新状态或状态变化,比如完成订单或飞机着陆等。借助事件(event brokers)、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内存数据管理(in-memorydata management)和人工智能,人们可以更迅速地发现业务事件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不过,如果缺乏文化和领导力变革,技术本身也难以实现事件驱动模式的全部价值。数字化业务促使IT领导者、规划者和架构者从本身需求出发去积极地采用事件思维(event thinking)。

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Continuous Adaptive Risk and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