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印刷工艺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印刷工艺概念

印刷工艺概念范文1

丝网印刷工艺以其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历来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根据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书籍五感”理论,“嗅感”、“触感”的实现势必要通过印刷或手工做出实物。在学时紧凑的课堂教学中,丝网印刷成为快速实现书籍成品制作的首选工艺。

本文旨在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在书籍设计课程中通过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科学统筹,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丝该工艺并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中。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

在吕敬人先生提出的“书籍设计/3+1(BookDesign 3+I)”概念中,一本完整的书籍设计要求设计师完成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三个层面的工作,这是一个信息视觉化再现的过程。丝网印刷可定位在装帧环节。

丝网印刷的教学环节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学时比重是相对明确的,以其教学需要来看,该环节少则4学时,最多也只能分配8学时,更多实训操作只能靠课下训练作补充。在学时量占比小的情况下,任课教师更需明确: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务必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书籍设计课程重在基础性概念和设计技能的讲授,丝印工艺教学也应定位于技能培养,通过强化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工艺制作出美观的书籍实物。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但它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功能定位是不变的――丝网印刷是一种把书籍设计创意转化为实物形态的专业技能,这种技能可有效传达作者和设计师的思想内涵,传递书卷的美与韵昧。

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设计

1.丝网印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以多媒体教学、案例解读和课下自学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刷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丝网印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以现场演示、实训指导和课下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不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印刷形式,并印制出效果丰富、富含美感的印刷品。

教学重点:在“课堂8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基础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每项环节工艺操作技能的实训指导;在“课堂4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的流程的讲解和“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实训指导。

教学难点:手工操作过程中经验性、技巧性的操作体会要靠学生大量实践才能获得,单一的理论讲授较难实现。

2.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堂8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在64学时以上时,用“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

(2)课堂4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低于64学时,可以尝试“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时间短促,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丝网印刷的流程,掌握“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操作技能――同时辅以大量的课下训练时间。受学时限制,其他环节的工艺如制版、晒版等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印刷公司完成。

丝网印刷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教学体会

1、重技术更要重思想

丝网印刷是一项技能和设计形式,为了丝网印而去丝网印的书籍设计终究沦为形式,只右赋予了深刻的设计思想,恰到好处地借用丝网印刷的特性传达韵昧的书籍才更易被人们记忆。教学中更应强调设计的思想性与创新性,强调书籍设计立意与视觉形式的统一性。

2、应保留丝网印刷的手工特质

手工作坊式的丝印工艺在个性化、手工特质的书籍制作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丝网印刷从无到有、亲自体验的参与感,近距离感知纸张油墨等元素而独有的经验感,都将是机器印刷和数字化阅读无法实现的,丝网印因其不可复制的独有性而富有美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书籍设计课程中保留丝网印刷工艺手工操作的特质是很有必要的。

印刷工艺概念范文2

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 2015届本科毕业生

柔软的真丝面料,晕染出朦胧的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层层相叠之中又呈现出清晰立体的动物图案:企鹅、野马、熊猫、北极狐、大嘴鹳……细细数来一共有300种!这是一组以野生动物为背景图案的水彩面料设计,取名“unique”,是将不同生物置换到不同环境碰撞出的独一无二的感受。

毕设理念:unique

由于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工程量比较大,谭毅斌的毕业设计从2014年6月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来自以色列的导师Perez perach给大家的毕设作品框定了一个概念命题:born again(重生),希望大家通过对重生的理解,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义。拿到选题之后,谭毅斌就陷入思考之中。怎样既符合主题,又能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独特?“对一个设计师而言,设计创意是很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果。”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在某天晚上临睡前,谭毅斌脑袋里突然蹦出“unique”这个单词――独一无二!

第二天一早,谭毅斌就爬起来,开始思索这个设计灵感。独一无二是个理念,要找内容去填充。什么是独一无二的?人、动物、植物、城市……谭毅斌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起来。他在制作sketchbook(写生簿)的过程中尝试了很多的素材,每天空闲时间都拿着笔在草稿纸上画机械、生物、人、自然环境等各种图案,但仍然没有思路和灵感。于是谭毅斌主动找导师Perez perach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教授大家图案设计的创新运用,对服装设计有很好敏感度的Perez perach告诉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碰撞的角度考虑。“试试从宏观角度看待事物的不相同性与从微观角度看待事物的相同性,这样每个事物就都是独一无二的。”

于是,他将绘画元素与不同材料拼接,将所有素材打散重新构造。慢慢地,谭毅斌从中找了核心概念元素:野生生物与抽象环境。“每一种生物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存在,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与破坏,生命在逐渐消逝,甚至最后每一种生物就只剩唯一一只了。如果这唯一的动物为了生存,会不会为了适应环境去到另一个环境?例如海洋生物跑到了荒漠戈壁,北极熊到了森林,这样一来它们会碰撞出怎么样的视觉效果与主题含义?

沿着这个思路,谭毅斌打算将海洋、沙漠、热带雨林、极地里的不同生物与不同的环境进行交换,通过具象的生物绘画与抽象的环境绘画结合,打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最后,谭毅斌决定手绘出300种野生动物,然后分别呈现在12款真丝印花面料、1套真丝印花礼服和1款旅行背包上。这个设计思路前后花了他近5个月的时间才最终确定。

先从手绘做起

确定设计创意之后,还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将它表达出来,因此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谭毅斌很喜欢精细的设计风格:“我觉得精细才能体现高端的品质。”他希望找到设计与工艺最佳的契合点,最终选择了用针管笔线描法画出300种野生生物。针管笔是一种类似钢笔的绘画笔,能利用空气的压力和重力绘制出均匀一致的线条,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十分精细,有的比头发丝还要细许多倍,“我就是被它精密而整齐的表达线条所吸引,很符合我的口味。” 这个画法他从高三就开始接触了,大学期间,谭毅斌依然将它作为自己的爱好坚持学习。

大二时,班里开设了一门基础课――国画花卉白描。课程结束后,谭毅斌意犹未尽,打算用针管笔来画花卉。于是他前往北京植物园,用相机把植物园里每一种花卉从不同角度都拍了一遍,一共拍了1000多张图片。回到宿舍,他就开始对着照片临摹练习,从花卉的不同种类,到不同形态、不同角度,将根茎叶花几个部位反复练习,最后共画了200多张4K大小的画稿,这次练习也大大提高了谭毅斌的针管笔线描法基本功。做毕设时,他选择好300种野生动物后,就投入针管笔线描中,深厚的功底让他得心应手。一只精致的斑马用半天时间就可以画出来,300种动物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手绘的纸质稿画出来后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将它们转变成电子稿才可以进行印刷。通过扫描仪自动扫描,画好的手绘稿会输入到电脑上。但由于针管笔的线条十分精细,扫描仪扫描之后,很多线条都连在一起,无法分开了。谭毅斌只好将扫描后的图片输入到Adobe illustrator矢量插画的软件中重新修图。然而,电脑修图可不比实际手绘操作方便多少,为了将每一根线条都画清晰,谭毅斌要将图片放大几十倍,这样的结果是放眼望去所有图片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线条。“真的是既崩溃又麻木!”谭毅斌花了近一个星期对着电脑反复修改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线条,很多时候一坐就是半天,“过程虽然辛苦,但结果我还是很满意的,每张图看起来都很细密整齐。”

钻研丝网印刷

对于自己的毕业设计,谭毅斌坦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艺表达,这一次,他又选择了高难度的丝网印刷术。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丝网印刷的优势在于可以大批量的生产与十分精良的印刷质量。在美国波普艺术流行的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品《梦露》就是使用了丝网印刷工艺。谭毅斌认为这个工艺能很好地将他画的针管笔线描图案印刷到真丝面料上,精细的图案搭配真丝细致的面料,可以彰显一种精良的品质。而关于这门技术的学习,则来自他在大学期间点滴的钻研积累。

在大二上学期,谭毅斌接触到《图案设计与丝印运用》这门课,当时专业课老师讲到丝网印刷可以在面料上呈现出最好的精密度与清晰度,比其他印刷效果的表现力都好时,就一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由于课程的时间有限,对于丝网印刷工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只了解了个皮毛,谭毅斌心里有点不甘:“这门工艺对于纺织品设计来说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问。我不想只做一个停留在设计表面的设计师,我想做出真正能够结合工艺并生产出来的好设计。” 课堂上,老师对大家说做设计不能太精细,工坊会做不出来。这个观点让谭毅斌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发现爱马仕丝巾上的图案都非常精细,既然能呈现出来就肯定有方法。”通过研究,谭毅斌发现它用的就是丝网印刷工艺,于是,谭毅斌自己开始独自钻研这门工艺。一开始,他主要在网上搜集资料,并且从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去了解丝网印刷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在网上观看一些操作的视频,加深对实际操作的理解。逐渐熟悉后,谭毅斌开始尝试结合工艺特点进行设计。由于之前画了很多针管笔花卉,谭毅斌打算先尝试用其中一幅做出一块手帕。在北京服装学院,有独立的丝网印刷工艺室,这里成了谭毅斌课余时间经常光顾的地方。

工艺室的张承来老师是印染方面的专业老师,他对工艺操作流程很熟悉,谭毅斌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向张老师请教。“丝网印刷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很多步骤。一般包括绷网―――烘干――曝光――显影――冲洗――烘干――封网等流程。”现在的谭毅斌,早已对操作流程烂熟于心。在跟随张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谭毅斌很好地掌握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式。“比如绷网的步骤,也叫制版步骤。要想做出精细度特别高的作品,版就要特别精细。”一般来说,制版所用的面料是涤纶网,根据目数来区分密度。“涤纶网的目数为80~200不等,目数越大代表越密集,图案的清晰度也越高。”一开始,谭毅斌为了追求细腻,选择了数目很大的网面,结果做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好。这一点让他很困惑,询问张老师后才明白,原来网面的目数并非越大越好,这样会导致印刷用的材料不容易渗透,印刷出的图案不清晰。经过张老师的指导,谭毅斌重新开始摸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他根据不同材料的运用,选择了150~180之间不同的网面目数。这些精准的把握,都来自他平日在工艺室里的不断尝试与探索。

四色网点套版

谭毅斌从10岁左右就开始练习绘画,除了针管笔线描法,他还喜欢水彩画的风格,平日里会设计很多水彩风格的样稿。学习了丝网印刷工艺后,谭毅斌也想把水彩画的效果展现出来。“刚开始我使用的丝网印刷多为平面的专色套版印刷方法,根本没法实现水彩的渐变与多色的效果,做出来的东西不好看,太单调了。”于是,他又开始研究。在学习丝网印刷工艺的过程中,谭毅斌经常去很多丝网印刷材料公司购买材料,与专业人士交流后,他发现丝网印刷还有一种四色网点套版印刷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多种色彩的组合印刷,还能使印刷图案营造出一种3D立体的感觉。了解到这个工艺后,谭毅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钻研。

但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谭毅斌一开始操作就问题不断、连续失败。“不是涂抹用的感光胶的光敏度不够好,让图案丢失了所有的细节;就是印刷材料的原因,导致颜色不准确,图案变色、偏色;还有在不同的面料上表现的颜色也会发生不同变化,甚至出现了晕染的痕迹。”有好几次谭毅斌都想放弃这个方法,感觉这个方法费力不讨好,而且印制的准确率变化特别大。“但每次我看着自己设计的精美图案,不甘心没有一个合适的工艺来真正实现它,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

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谭毅斌从最初的步骤开始一点一点去死磕,甚至连制版时曝光的时间都按秒来调整。“制版的时候需要用晒版机照射,如果多晒10秒,版就会失去一些细节;但少晒10秒,整个版就作废不能用了。”所以每一步骤谭毅斌都格外仔细,一点点去更正精确。大三整整一年时间,谭毅斌一有空就在学校设计工作室做设计稿、在丝网工坊做小样,不断去熟练操作。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实践,终于可以通过四色网点套版呈现出理想的印花效果了。“过程虽然辛苦,但最终结果还是让我挺自豪的,觉得这是对自己专业的一个挑战和突破!”

将设计完美呈现

凭借不停的摸索与实践,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印刷工艺,谭毅斌都掌握得十分扎实,因此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他便大胆决定用针管笔线描绘画法和手工丝网印刷工艺,来体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这个方法费时费力,谭毅斌原本12个人的小组,最后只有3位同学采用了丝网印刷工艺。

从确定好设计创意到完成手绘图案已经花了半年多时间,因此谭毅斌大四寒假只回家待了一星期就赶回学校投入了工艺操作中。“毕业设计与平时练习不一样 ,每一步我都要更加仔细认真,争取拿出最好的作品。”谭毅斌平时练习丝网印刷工艺的制板都比较小,一般为0.2m×0.2m,图案也简单,但毕业设计中涉及到300只动物,其中类似斑马、北极熊、大嘴鹳等大型动物的手绘稿占了很大的篇幅,“在制版时,我至少要做出2.2m×2m的网框,几乎是平时的10倍,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所有的步骤都需要手工操作,才能更好地控制效果。”

印刷工艺概念范文3

这个定义里加入了“其他方式”以适应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印刷等无须印版或独立印版的印刷方式,这受到了印刷工作者的认同和赞许。

但我们仍然不应就此满足,虽然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但探寻一个适合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定义,却是我们的责任,不然只会使大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印刷工作者有必要经常审视新学科、新技术对印刷的冲击和提升,使印刷疆域不断扩大,让印刷定义不断更新。

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还应不断地进行推敲,以便使它更准确地涵盖印刷的特征,更迅速地反映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以下,笔者以开放性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定义,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印版、承印物

印刷的定义中出现“印版”、“承印物”是明显的硬伤。因为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从中可以看到,印版和承印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印刷的基础之上,是先有印刷,后有印版和承印物的,它们是从印刷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因此,用印版、承印物来解释印刷,就像用白马、黑马来解释什么是马一样,犯了定义的大忌。

也许我们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表面”来代替“承印物”,“印版”则留到下面再讨论。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这个词组的潜在含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印版在传统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时无法放弃,但除了印版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定义中列举出印刷中现有的所有方式,在未指明具体方式的情况下,就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种。这时,为避免定义可能把其他非印刷的复制方式包括其中,我们就必须搜寻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它是非印刷的,但也可以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确有一如照相,以感光的方式将图文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固体的表面。但印刷的定义如果不包含“印版”和“承印物”,是无法排斥照相技术的,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如上所述,“印版”和“承印物”这两个词不应出现在印刷的定义中。

既然不能使用“印版”,又不限定任何方式,就不如去掉“印版或其他方式”。那如何把印刷和照相区别开来呢?考查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发现,印刷的图文转移是有实体的物质转移(笔者以为,定义中疏忽了印刷的这一特征),而照相只是光或能量的转移,最后的成像物质是已有的相纸和底片,并没有实体物质转移。所以,可以加上“用色料的形式”,这样就把照相从印刷定义中剔除。

原稿

笔者对“原稿”的疑问类似于“印版”和“承印物”,因为它是印刷的原稿,是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不同的是,原稿这个词并非印刷所独有,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也都能用到它,所以用它来定义印刷,并不像使用“印版”和“承印物”那样,使定义陷入明显的逻辑错误。

但是,问题出现在另一个方面,在印刷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个肯定存在的原稿?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原稿是存在的,甚至是有形的实体;而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版面,他的原稿,只是头脑中出现的模糊的、不断调整的图景而已;另外,早期印刷工作者也可能通过直接在版材上描绘来制作印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坚持原稿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所以,应该把“原稿上的”改成“所需要的”。

图文信息

“图文”,顾名思义,指图和文两方面,外延很广,但是加上“信息”二字之后,就显得有点“清高”,意欲排斥装饰印刷、织物印刷(染)、电路板印刷等印刷形式了。无论是在印刷教科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印刷方式也确实或多或少受到排斥。如长期以来,织物印刷从来就不被承认为印刷业的一部分,而冠以“印染”之名,这个极大的偏见已经直接影响到印刷历史的溯源,使众多学者对织物印刷视而不见,而只将雕版印刷作为印刷的始祖了。

虽然任何图形图案都包含着某种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盲视和误解,所以建议取消“信息”二字。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通常这是口语向术语定义的渗透,这种说法,可见于口头上,也可见于一般书面上,但是出现在严格的定义中,则是不妥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可以看出,“工艺”二字已经包含了技术。工艺技术的合用造成了含义的重复和累赘,不符合定义要求简洁的原则。

印刷工艺概念范文4

【关 键 词】 生态环境;保护;印刷;贡献

2013年新年伊始,历时一周左右的雾霾天气,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航空和公路交通受到影响,北京也连连遭遇“雾霾未去、沙尘再起”的天气过程,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大自然用最直接的方式,对人们肆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发出了严厉警告,人们在惊恐、抱怨和指责中,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印刷对环境的影响

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及文明的传播与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一个创造五彩斑斓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由于其生产工艺及材料的复杂性,印刷曾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操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危害健康的“高危”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印刷行业虽已进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时代,但印刷生产仍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这是因为,目前印刷行业还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废物:

1. 废矿物油(HW08):清洗油件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和烃―水混合物,油墨的生产、配置产生的废分散油,废弃的石蜡和油脂,油―水分离设施产生的废油、污泥,其他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

2. 染料、涂料废物:油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颜料、油墨的溶剂废物,带油墨的桶。

3. 有机树脂废物(HW13):废弃的粘合剂(热熔胶)和密封剂。

4. 感光材料废物(HW16): 使用显影剂进行印刷显影产生的废显(定)影液、胶片及废像纸。

5. 废有机溶剂(HW42):清洗印刷工具产生的废有机溶剂(溶剂型清洗剂)。

6. 其他废物(HW49):在工业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器设备,经拆散、破碎、砸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铬镍电池、氧化汞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等部件。

以上废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危及人类健康。

二、环保使者――绿色印刷

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印刷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10月8日印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印刷公告》,共同开展实施绿色印刷工作。

(一)绿色印刷的概念

绿色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对具有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两个核心内涵属性事物的一种形容性、描述性称谓;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印刷过程中产生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印刷方式。绿色印刷要求与环境协调,包括环保印刷材料的使用、清洁的印刷生产过程、印刷品对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印刷品的回收处理及可循环利用。即印刷品从原材料选择、生产、使用、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环保要求。绿色印刷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先进科技水平,也是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绿色印刷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绿色印刷材料、印刷图文设计、绿色制版工艺、绿色印刷工艺、绿色印后加工工艺、环保型印刷设备、印刷品废弃物回收与再生等。一般而言,绿色印刷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减量与适度。绿色印刷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

2. 无毒与无害。印刷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与无害。印刷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

3. 无污染与无公害。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通过绿色印刷的实施,可使包括材料、加工、应用和消费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二)绿色印刷的实施

作为一个印刷企业可具体从以下环节着手:

1. 从管理入手,采用ERP管理软件,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减少物料及能源消耗;

2. 淘汰污染大、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3. 采用绿色印刷材料和技术,如FSC纸张、再生纸、大豆油墨、水性油墨、UV油墨、无醇润版液、水性胶、PUR胶等;采用屏幕软打样、CTP制版、无水胶印、数字印刷、柔性版印刷、计算机配色、连线加工等工艺技术。

4. 减少材料的使用和损耗,如降低纸张开幅、定量,通过色彩管理、油墨预置等技术降低开机废品率;采用节墨软件、集中供墨等技术节约油墨;对喷粉、润版液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对印刷产生的废纸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废料。

5. 创造环保型工作环境,如采用太阳能发电、供电系统,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照明灯,安装负压排风装置,改善车间空气质量,采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6. 建立废料回收体系。废料统一由供应商或承包商定期回收,妥善处理;加装二次燃烧装置,保护环境。

(三)绿色印刷对环保贡献例证

目前软包装仍以含苯(有毒)的氯化聚丙烯油墨为主进行印刷。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关于塑料彩印包装企业进行QS换证审批工作中要求,食品用塑料包装袋中苯类溶剂不得检出。软包装行业的无苯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无苯油墨和水性油墨逐步进入包装印刷市场。

2012年4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通知》要求再经过1~2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

2013年2月1日,商业票据绿色印刷标准正式实施。

我国印刷行业实施绿色印刷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将减少1.5%左右。

喷粉改用淀粉制成,对人体无害,取代碳酸钙类喷粉(较重、不易飞扬,对人体有害)。采用LED UV固化油墨或水性油墨,不需喷粉,改善环境、保护操作人员健康。

数字印刷、计算机直接制版、中央供墨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三废”排放。

节能降耗方面,根据对抽样企业数据的统计,环保烘箱、二次燃烧、节能照明、中央工期系统的应用,使印刷企业每亿元产值节电约35.5万度、节约纸张约21.7万吨、油墨约1吨。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的地方大幅增至45处,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印刷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者,在行业内乃至社会生活中,广泛宣传、落实开展绿色印刷,加强印刷企业重视环保的观念,大力推进节约资源、能源工作,实行循环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地球资源,保护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进而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这是每一个印刷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印刷工艺概念范文5

【关键词】数字印刷 短版 按需 个性化 质量 成本

数字印刷是与传统模拟印刷的概念迥然不同的现代印刷技术,它采用数字化的方式,不用出菲林,不用晒制分色制版,也省略了上版、调墨等工艺过程,采用某种技术直接将图文信息传递到承印物上,其印刷工艺过程简单直接,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所谓数字印刷,是指利用某种技术或工艺手段将数字化的图文信息直接记录在印版或承印介质(纸张、塑料等)上,即将由电脑制作好的数字页面信息经过RIP处理,激光成像,直接输出印版或印制品,从而取消了分色、拼版、制版、试车等步骤,直接将数字页面转换成印版或印刷品,而不需经过包括印版在内的任何中介媒介的信息传递。数字印刷从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可以由一个人控制。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

(一)短版印刷(短版是指数量少于1000份的单张印刷)

数字印刷直接将数字化图文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某种技术将信息记录在介质上而成像,其工作过程具有短而精的特点,数字印刷采用喷墨、激光、热、磁等技术成像,其过程省略了出菲林、制版的过程,相对来说较传统印刷更加灵活与简单,所以传统印刷需要3000份以上才能起印,但数码印刷可以承接一份及以上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对印品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美,人们不会一成不变的使用同种纸张、同种图案,所以同种印品使用的越来越少,而短版印刷成为人们希望的发展方向。简化的数字印刷系统特别适合目前小批量、快速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短版印刷中不管是印一份,还是印一千份,其价格固定不变,弥补了传统印刷的短版区域,其优势明显。

(二)按需印刷

数字印刷能按照客户要求对印品数量、地点、时间等及时灵活地进行印刷,从而达到零库存, 降低成本。客户可以从网络将电子文档传输给印刷公司,同时说明交货的地点和时间,印刷公司根据客户的要求,实现当天订货,第二天发货的快速交易。按需印刷可以实现出版机构零库存的需求,可以实现绝版书的再现,而按需印刷最明显的就是在图书的出版上,学校会按照学生的数量适量订制印刷教科书,会将辅助教材、课外书根据学生喜欢的多少摆放在书架上,会将绝版的书籍毫不吝啬的展出随意翻阅,而这一切都是数字印刷的功劳。

(三)可变数据印刷

数字印刷具有印刷信息可变等特点,数字印刷可以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完成客户对图文信息内容、版式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客户的眼球,在外包装上一直求新求异,而客户也希望自己的拥有的包装产品与他人有所不同,从而出现了可变数据、个性化的印刷,数字印刷能将每一种要成文的想法转变为电子文件,印刷表达在承印材料上。比如可口可乐饮品的外包装,同种产品却出现了不同种的标语标签,而这些传统印刷都是无法满足的。

(四)代替打样

现在很多印刷公司使用数字印刷进行打样,一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打样,不会像模拟打样那样操作复杂,时间不仅减少了,其每张的成本的价格比模拟打样的成本也低出许多,特别是在打样量较多时,其时间价格优势更为明显。

(五)工艺流程大大简化

以电子信息为基础,将修改好的电子文档通过软硬件RIP,经过页面描述语言生成PS文件,印刷管理器控制数字印刷机完成黑白或多色印刷品的无版复制。从电脑直接到数字印刷机,再到成品,其过程只需要单个人操作就可完成,几个小时就可结束印刷,完成交货,这一切使得数字印刷变得简捷快速,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六)文件兼容性好,易于操作。

对于数字印刷接收的电子文档来说,其中包含了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PageMaker、QuarkXPress等计算机文件,也包含了以扫描仪、数码照相机转换成的电子形式,也涵盖了网络传输的各种格式的电子文档。对于数字印刷来说,其兼容性非常强大,客户只要送来电子文档,就可以先在计算机上图文处理排版后打样后进行输出。

(七)可进行双面同时印刷

数字印刷系统经软硬件RIP进行栅格化处理双面印刷PS文件传输给数字印刷机,并形成正、反两面共两套CMYK4色印刷单元,通过电脑控制,可将两套不同的电脑文件组合成正反两面,就可一次完成双面印刷,且两面图文部分大小一致,对位准确,不存在彩色复印机或激光打样机每次仅能完成单面印刷面对位难度较大等问题。

二、数字印刷急需解决的问题

数字印刷有着它不可辩驳的优点,数字印刷适应着市场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不温不火的事物又有着不可避免的不完善性。这么多年数字印刷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先前人们预期的效果,很多公司还在隔岸观火,考虑着数字印刷成本问题、质量问题以及收益问题等。传统胶印的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目前为止传统印刷仍有着数字印刷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印刷公司不愿意丢弃还可以继续盈利的这一部分,所以传统印刷不可能很快为数字印刷所替代。在我国数字印刷机的推广远不如CTP,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可能以传统胶印的补充物在市场上出现。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数字印刷能够做到真正低利的用户还很少,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业务来源不足、开工率低。

(一)印刷适性问题

现在市面上的数字印刷成像技术繁多,比如静电照相、按需连续喷墨,热转热升华、磁成直接成像等等,每种成像技术除了要求有专用印刷机外,还要求采用与成像技术和转移特性相匹配的成像材料,比如热成像技术需要有热转印纸或色带相匹配的材料。因此数字印刷工艺对设备和材料的要求很高,通用性差,这也导致印刷成本的升高。

(二)印刷质量问题

数字印刷工艺中,印刷页面数据直接成像转到印张上,简化了工作流程, 但其解像力有限,层次阶调少,印刷中可变因素多, 一些具有很细线条的防伪底纹等用数字印刷机来印刷往往会糊掉,它的层次也不够丰富,数字印刷的高调部分的网点容易丢失,所以对高调的肤色的再现很难,往往出现很硬的过渡,即要么绝网,要么就已经有相当深的颜色了,尤其是人像的面部非常难看,这时不妨适当降低面部的亮度,以达到较舒适的印刷效果;对于平网的印刷,尤其是两个颜色以上的平网,印出来的颜色容易不均匀,易出现一条条横向或纵向的或深或浅的色杠,所以最好是采用有纹理或花纹的图案作为底图,这样可以有效地遮掩其缺陷。

(三)成本问题

对于印刷数量庞大时,数字印刷明显不占优势,但对于印刷数量较少时,与传统印刷的成本对比,还是节约不少,但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物美价廉”的基础上,数字印刷的耗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偏高,所以相对来说,数字印刷成品的成本还是偏高,没有想象的那么便宜,其价钱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四)技术问题

在数字印刷系统中,图像处理技术、页面描述技术以及数字印刷机硬件是系统不可或缺的支持,其中RIP与数字印刷机本身则至关重要。数字印刷中页面描述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印刷生产的发展,特别是RIP的发展,为数字印刷能够输出用户希望的页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使用者在排版软件中生成的页面在RIP的控制下,就可以由数字印刷机输出在特定的承印材料上。因为数字印刷可以100%都是可变信息,相邻的两张印品可以完全不同,而且要求有很高的输出速度,因此要求RIP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

(五)市场尚待培育

数字印刷适合小批量、个性化、可变、按需的彩色印件的特点,这在国外印刷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在我国用户喜欢用传统胶印的质量来评价数字印刷的质量,殊不知,传统印刷的发展已经很成熟,质量有保证,由于用户对数字印刷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挑剔的眼光只注意到产品的质量而忽略了其方便快捷等优越性,也忽略了数字印刷的发展性,而现在很多技术比如热升华成像技术已经能和传统印刷质量上相媲美。同时还有先行入行着在投资了巨大的成本之后,由于市场还没有开发而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就因知难而退,对数字印刷不看好。其他同行者也就畏手畏脚不敢行动,最终导致我国的数字印刷企业为数不多,且大多规模不大,无力投太多资金做宣传。这也导致数字印刷一时无法为大家所熟知和接受。

三、结束语

国内数字印刷领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印刷形式,数字印刷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前途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追求快捷个性化的印刷产品,而数字印刷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弄潮儿,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中国包装报,2001,6.

[2]林其水.数字印刷的特点.中国包装报,2003,6.

印刷工艺概念范文6

智能化作为本次展会的一大主题无疑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各大参展商从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等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智能化升级的需求来源于印刷行业目前面临的诸多“痛点”急需解决。

首先是印刷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阅读、电子出版给印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印刷周期越来越短,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产品日益增多,印刷利润在不断下降……

其次,工资连年上涨,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从业人员逐年下降,依然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的局面,不仅印刷机领机,甚至普通工人都越来越难“招”和越来越难“留”。

第三,印刷、包装流程的环节多,手工操作多,先进设备与手工低端设备并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且产能利用不足。很多印刷厂不得不在大忙季节依靠大量临时工来解决生产需求,人员管理和产品质量存在诸多隐患。

第四,大部分印刷企业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为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环节多,流程繁琐,效率不高。

第五,环保要求日益严格。2015年7月,全球印刷业最严格的标准――北京《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颁发;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相继公布了对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收费要求。

如此种种困境,使得印刷企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如何突破困境?如何在新环境下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如何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印刷工厂?这是整个印刷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列为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主题,把智能制造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方向。从国内外大环境分析,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及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其实质异曲同工,都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这也是智能工厂的核心。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新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多标志性成果进入产业化:自主无人系统(无人机、无人车、各种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很多国内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从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智能工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行业减轻了成本压力。

从2016年的drupa,到本次的CHINA PRINT 2017,智能化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正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整个行业的变革。智能印刷工厂是印刷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集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减少人工,节能减排,精益管理为目标,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现代化的印刷工厂,高效的生产流程和现代的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本次CHINA PRINT 2017更是对“三化”趋势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即全面数字化、流程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很多国际公司都展示了全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其高效、便捷、智能、灵活的程度超乎想象。

如海德堡在Simply Smart的参展口号下,把整个展位变成了智能印厂的样板车间,“智能印厂”“智能导航式印刷”等一系列理念切实落实在展出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从接单、制版、印刷、裁切、折页到贯穿全程的印通软件更是显示了强大的威力。杭州科雷公司推出的智能印刷系统以EZcolor数字智能控墨系统为核心,集成印前自动化系统和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启智能印刷新模式。长荣股份推出印刷包装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及智慧印厂整体解决方案,IoT/工业4.0的解决方案更是有很多技术亮点,他们的技术路标就是:以德国标准出品印刷设备、以智能应用服务印包企业;以智慧印厂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印包行业的工业4.0进程;融合信息科技服务生态链、共筑印刷包装产业云平台……

北人集团公司作为印刷行业民族品牌的代表,在本次展会上也对智能印刷工厂进行了全面充分的展示。北人集团公司及陕西北人携面向包装和出版印刷的系统解决方案惊艳亮相,此次展会主题为:智创未来――环保、高效、智能。近年来,北人致力于为出版和包装不同领域用户量身定做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研究成果不仅有最新的智能化印刷生产设备,也包括智能化辅机、节能环保产品及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生产管理软件。北人集团本次展会携最新研发的智能印后生产线及智能包装印刷设备来到现场,在现场设立了智能工厂互动体验区。同时,位于北京大兴,面向出版印刷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还举办了为期3天的工厂开放日活动,近千位用户亲身w验了智能印刷工厂演示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本次展会北人集团公司智能印刷工厂展示的产品和技术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①设备运营高效化:智能印刷及装订生产线具有多种自动动态调整功能,程控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开机废品;联线配置,将传统工艺的几个工序一次完成,减少中间中转环节和工序间的等待时间;物料配送和半成品的转运由调整度系统调配背驮式及插车式AGV车自动完成,减少生产准备时间,减少辅助人工。

②印后工序自动化:针对印后工艺复杂,用人多、效率低的瓶颈环节开发专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大大减少手工工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压缩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如堆积打捆一体机、装订线自动上页小车,全自动插页生产线,智能码垛机器人等。

③能源管理绿色化:根据用户不同规模、产能、场地、投资情况为用户制定个性化节能、环保、智能的能源管理方案。如集中润版液管理及过滤减排系统、印刷废液污水处理和直排系统、VOCs印刷废气处理系统、热能回收系统等。

④管理系统信息化:通过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Andon电子看板系统等智能管理软件,把大量的有关人、IT系统、自动化原件和设备的信息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中,并利用产生的数据为企业服务。在制造系统中,工厂现场设备传感和控制层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并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分析,形成决策并反过来指导、协同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⑤技术服务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及云服务平台,建立设备与北人服务系统的互动联系,提供高效、快速、直接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