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西医结合意义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长海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1977

国内刊号:31-1906/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2

英文名称: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6613

国内刊号:11-5511/R

邮发代号:80-53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3

英文名称:Chinese Pediatr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3865

国内刊号:21-1569/R

邮发代号:8-16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4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又称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紊乱、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腹泻与便秘交替,伴腹胀、腹痛等症。病势缠绵,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甚则迁延多年不愈。笔者自2005年4月——2009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8例IBS患者均系我院门诊或住院病倒,都符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1986年11月10日宝鸡)制定的的诊断标准。并经X线钡餐造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排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经B超检查排除肝、胰等器质性病变。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年龄平均35.8岁;病程6月-5年不等,其中病程1年以上者23例,多数已经西医多次治疗不愈。

1.2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采用抑肝扶脾温肾之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炒白术15g,炒白芍15g,炒陈皮15g,防风12g,升麻15g,薏苡仁20g,黄芪30g,炒扁豆20g,山药20g,木香10g,枳壳10g,生甘草6g,腹痛甚者加醋元胡12g,重用白药20-40g;便秘加麻子仁20g,肉丛蓉20g,粘液便加葛根20g,煨诃子10g。每日一剂,10d为一疗程。

(2)西药治疗:硝苯吡啶片5-10mg,每日3次,舌下含服。谷维素40,刺五加片3片,口服每日3次,腹泻者,加复方苯乙哌啶1-2片,每日3次,便秘者给吗丁啉片10mg,每日3次。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等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或隔日1次,随访4月内无复发。好转: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基本成形,每日3次以内。无效:腹痛、腹胀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58例患者中,治愈46例(占79%)好转10例(占19%),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96%。在以上病例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患者尿八项、血像、肝功能和血压、心率等无明显变化,偶有少数患者(3例)在用硝苯地平片后第2-3天出现轻微惊悸和面部潮红、头痛等反应,减量后,都自行缓解。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5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手指离断伤

(论文):我院手外科自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断指573例,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573例共672指。其中完全性离断316例、不完全性离断114例、未节压断毁损143;男姓414例,女姓159例。年龄最小20个月,最大78岁。拇指81个,食指294个,中指142个,环指93个,小指62个。离断时间最长8小时,最短半小时。手术成功率100%,成活率96.2%。

治疗方法

一、西医手术方法:

在臂丛或指根麻醉满意后,伤肢上止血带,反复刷洗至干净,彻底消毒后铺无菌巾。清除己挫灭失活之皮肤组织,修整骨断端,解剖并标记血管、神经。

1、手指离断伤处理:

用1mm克氏针作指骨内固定,缝合伸、屈肌腱,在显微镜下清创后,分别用11/0丝线吻合指神经及动、静脉,闭合创面,外敷特制的中药油纱,功能清肿定痛,活血生肌,解痉并促进微循环。西药予破抗1500u皮试后作预防注射。并合理使用适量抗生素。内服中药煎剂,药物组成:生地9g、赤药7g、归尾6g、桃仁12g、红花6g、苏木6g、丹参15g、银花15g、连翘8g、黄柏109、水蛭3g(研粉装胶囊吞服)每天一剂,水煎后分二次内服。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抗凝。一般约15天拆线,外敷特剂接骨膏,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疗程。

2、手指未节挤压性毁损伤处理方法:

清创后固定指骨,修复肌腱,结扎血管,伤口不缝合,外敷特制中药油膏后简单包扎。注谢破抗1500u。(皮试)外敷药膏具消炎生肌作用,引流道畅。一般不会引起感染及骨髓炎,故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能节省医疗开支,开始每天换药一次,至伤口分泄物减少时改每二天或三天换药一次。一般伤口在10至35天内逐渐愈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指的长度,与以往清创缝合等方法对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6

大肠癌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发病率约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4位[1],消化道肿瘤的第2位。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在常见原发肿瘤并发肠梗阻中位居第二,占10%~28%[2]。在欧美,估计每年有30万例新的大肠癌病例,其中7%~29%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而有梗阻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远低于没有梗阻表现的患者。因此,有效解除肠梗阻,对患者的预后甚为重要。

大肠癌属中医“肠覃”、“徵瘕”、“积聚”、“脏毒”、“便血”、“锁肛痔”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灵枢·水胀》记载:“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息肉乃生”。癌性肠梗阻则属“肠结”、“便秘”范畴。在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应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独特优势。

1 临床症状、体征

癌性肠梗阻与其他肠梗阻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但根据其梗阻部位、程度和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机械性肠梗阻者可表现出典型的“痛、吐、胀、闭”四大临床征象,体检可见到肠型和肠蠕动波,听诊有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闻及。而麻痹性肠梗阻的腹痛和腹胀较一般机械性肠梗阻轻,梗阻位置越低,疼痛越不明显,甚至只表现腹胀而无腹痛[3]。

癌性肠梗阻的中医病因包括:外感寒邪内侵,内因忧思伤脾,或饮食不节,而致气机阻滞,脾虚不健、湿阻中焦,聚而成痰,蕴久化热,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相互交结而成。脾虚气滞,症见腹部痞满、胀闷;脾虚湿阻,气滞血瘀,津液不能输布于全身,症见肠燥、便秘;病程日久化热,耗灼津液,与肠中糟粕相结而成燥屎,阻滞肠道,症见腹部坚实、隆起。故中医对癌性肠梗阻临床症状的描述,可概括为五字——“痞、满、燥、实、坚”。

2 手术治疗

大肠癌早期并发肠梗阻,在有手术指征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切除肿块,解除梗阻症状。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大肠癌i期切除,i期切除吻合能及时切除肿瘤病灶,缓解症状,不必再次手术,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较短,费用较少,而且远期生存率较高。晚期大肠癌患者,往往没有开腹手术的指征,若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可行临时结肠造瘘[4],但梗阻须为单点梗阻,在无其他并发症(如腹水等),梗阻点以上肠道蠕动尚可的前提下,方可行临时结肠造瘘,废置梗阻点以下的肠道,使肠道内容物从造瘘口排出,以缓解梗阻症状。

3 内科治疗

3.1 内置支架治疗

目前内置支架治疗也是一个解决大肠癌肠梗阻的方式,该法主要是以缓解梗阻症状为目的,可用于早期及晚期的大肠癌肠梗阻患者。对于结肠有梗阻但是分期早、肿瘤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作为术前准备替代结肠造瘘术;对于病期晚、已有广泛转移,局部病灶不能切除等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大肠癌晚期梗阻患者,内支架置入可作为一种永久性姑息治疗方法[5]。

3.2 疼痛治疗

恶性肠梗阻晚期,常常会有恶心、呕吐、疼痛等伴随症状出现,有效的控制这些伴随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恶性梗阻引起的疼痛较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可根据病情选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由于阿片类镇痛药本身就有引起恶心、呕吐、便秘等药物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要遵循阶梯式癌痛治疗原则,规范化、个体化用药。对于无法口服用药的患者,首选芬太尼透皮缓释贴剂,或吗啡皮下、肌注、静脉注射等。

3.3 抗分泌治疗

大肠癌患者一旦出现肠梗阻的症状,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患者禁食、禁饮,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奥曲肽等生长抑素,能更好的控制恶心、呕吐症状,减少胃肠道分泌物,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引起蠕动。在治疗的同时由于患者禁饮禁食,需给予必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定量补充人体所需每日热量、蛋白质、脂肪等。监护观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调整用药。

3.4 针刺疗法

在大肠癌梗阻早期,肠壁因梗阻而充血、水肿、渗出,使肠管血运受阻,从而加重水肿与渗出。而针刺穴位具有提高机体抗炎和修复能力,改善病灶周围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控制炎症进展的作用[6]。针刺穴位后加用电针治疗仪,加强针感,刺激胃肠道恢复蠕动,促进排气排便。在梗阻早期加用针刺穴位治疗,是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3.5 中药汤剂

大肠癌早期并发肠梗阻,在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口服中药调理肠道。口服汤药对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笔者临床观察,大肠癌早期偏气滞、湿热、血瘀,多表现为邪实为主,如脾虚湿阻证、湿热蕴结证、瘀血内停证;晚期患者临床多表现以虚为主,如气阴亏虚证、阴虚内热证。大肠癌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往往提示疾病处于中晚期,患者往往可见明显的恶液质,腹胀大,故在选方用药时,慎用耗气、峻下、伤正之品,而应以益气、健脾、养阴为要,时时扶正,随证治之。

3.6 中药灌肠

大肠癌出现肠梗阻症状,一般情况较差,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内科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以腹胀为主症,可行中药灌肠,通过肠道直接吸收。而机械性肠梗阻则慎行保留灌肠,否则有导致肠穿孔破裂的危险。故在选择中药保留灌肠时,应该辨别清楚麻痹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癌性梗阻与阳明腑实证相似,但癌性梗阻与非癌性梗阻的中医辨证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点:癌性梗阻除了肠腑气机不通之外,尚有气血瘀滞,瘀毒交阻,凝聚成形等特征,加上久病、高龄等因素,多已存在气血耗伤,在辨证上有着虚实夹杂、各有所偏的特点。临床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源于张子和《儒门侍亲》的“下”法思想,以通腑泻下、解毒消瘀为法,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总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早期以手术切除癌性梗阻病灶为主,在行手术治疗后,中医药积极介入治疗,时时顾护脾胃,调理胃肠功能,早期恢复胃肠蠕动,减少肠粘连等症状;术后早期亦可应用针刺穴位,刺激肠道恢复自主肠蠕动。晚期以姑息缓解症状为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或中药灌肠(在辨别清楚为麻痹性肠梗阻的前提下使用)。

【参考文献】

 

[1] 柳益书.姚礼庆.124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707-708.

[2] davis mp,nouneh c.modern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01,5:257-264.

[3] 王崇树.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j].大肠病外科杂志,200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