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太原市
珍稀濒危植物是植物遗传育种的珍贵材料,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其中很多对人类来说是育种的好材料,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保护濒危植物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在园林绿化和植物科学研究中,多次对太原市城区的园林树种进行了调查,本文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城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1 自然条件概况
太原市位于北纬37°27′~38°25′、东经111°30′~113°09′之间,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汾河流域中部,年降水量平均为470m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7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为9.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6.4℃,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3.4℃。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为开阔的河谷盆地,汾河纵贯全市。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所调查绿地的整体概况向所主管的园林绿化部门查询和实地调查。调查涉及的种类主要包括: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种类;天然资源少且经济价值高,没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但是被国内学术权威机构收录的种类;山西省境内分布的、特有的植物种类,被山西省定为重点保护名录的植物。
3 结果与分析
3.1 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珍稀濒危植物大多数量少,分布零散或局限于小区域,天然资源有限。根据对太原市城区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太原市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13种(表1),山西省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4种(表2),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水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杏、杜仲、鹅掌楸、连香树4种;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有水曲柳、樟子松、猬实、文冠果、黄檗、羽叶丁香、领春木、蒙古莸8种;属于山西省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扁核木、红丁香、河南海棠、金莲花4种。
3.2 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特点及生存现状分析
太原市城区的濒危植物大多是人工引进栽植的,多数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公园、小区及道路上,除了银杏人工引种驯化进行大面积的道路绿化外,其余种类的数量很少。数量较多的种类也是园林科研院所对其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栽培、繁殖和推广,得到很好的保护。如:银杏、樟子松、水杉等经过人工驯化之后,用于道路和庭院的绿化美化,使得这些物种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发展。目前通过园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大量繁殖稀有濒危植物,以排除稀有植物的稀有性,减轻野生物种的采集压力;虽然这些植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类驯化改造了,但从物种保护来讲,把珍稀濒危植物作为观赏植物、绿化植物,既有助于美化环境,又可得到有效的保护。
4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对策
4.1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特定自然区域进行人为保护,不仅显示和反映自然界的原始面貌,保存物种多样性,而且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总之,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4.2 迁地保护
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成为保存物种的重要手段。通过迁地保护,可以深入认识被保护物种的形态特征、进化关系和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规律,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依据。
4.3 做好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研究及保护规划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保护大自然留给人们的这一宝贵财富,首先应搞清本底,查明现状,掌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加快珍稀濒危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其次在此基础上,按“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化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原则,编制出一个宏微观兼顾的、远近期结合的战略性与经营性相统一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发展规划。
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2
附图
湘南山区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以常绿的壳斗科树种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樟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桑科以及安息香料的一些成分。
湘南植物区系属泛北级植物区,中国—日本亚区。三级区划单元是华东、华南、滇黔桂、华中四地区交汇的区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地史时期,丰富的水热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是孕育湘南山地区植物多样性高,区系成分复杂,保存各地史时期残遗种以及珍稀濒危植物最为根本的原因。
2湘南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基本特征
2.1种类组成丰富
湘南山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稀珍濒危植物十分的丰富,笔者在多年野外实习中调查统计表明,有第一批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它们隶属于34科,53属。分别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102科,245属、389种的33%、27.6%、和15.6%。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16种,被子植物44种。见表二。
各濒危类别和保护级别的种数见表3
表三湘南山区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类别和保护级别种数统计
附图
此外,还有许多省级珍稀保护种。如江南油杉(Keteleeriacalcarea),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瑶山梭罗(Keeresiaglaucophna),白克木(Symingtoniatonkinesis),东方古柯(Ergthoxylumkunthianum),紫草(Lithosperinumcrythrorhizon)等十数种。
2.2起源古老,残遗成分多
湘南山区地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直接的影响,保存了丰富的原始古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及其它们的后裔。珍稀植物很多是它们的重要代表。
表二湘南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
附图
附图
附图
裸子植物银杏,起源于石炭纪末,笔者近年来调查表明湖南应是它原生分布区之一。其依据①湖南有大量古银杏树的分布。如祁阳白果镇的一棵银杏树,树龄高达2000年以上。②现代的分布多处偏僻的山村,并非古寺庙附近。它是我国举世著称的古老残遗种,活化石。
红豆杉科是松柏类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三科之一。另二科即南洋杉科和罗汉松科。它们都是由原始的柯达树演化而来。穗花杉和白豆杉是红豆杉科重要组成成分。二者均为保护植物,前者分布于桂东八面山,后者分布于莽山。穗花杉为少种属,是红豆杉科最为原始的。而白豆杉属为单种属。
松科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科。外国学者认为冷杉属和油杉属又是该科最为原始的。湘南山区有该二属三个种的珍稀植物的分布。其中资源冷杉分布越城岭北坡舜皇山和炎陵县的桃源洞海拔1500米—2000米的高处。此为我国特有种,处我国该属所有种最低海拔分布线。由此可知,它极可能是我国第四纪冰川残遗地理替代种。而油杉属的黄枝油杉和柔毛油杉则分布南岭北麓的山前丘陵区。
银杉隶属于松科,我国特有的单属种。一级珍稀保护植物。第三纪时,曾广布欧亚大陆。这由德国和西北利亚第三纪地层的化石而得到证明。但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最终收缩到我国的西南和南岭山区残遗至今,呈孤岛状分布。分布湘南山区有银杉类似遭遇的古老残遗保护裸子植物还有金钱松,水松、福建柏、长苞铁杉、黄杉等。在这里应该指出,如此丰富古老残遗裸子植物集中于一地,湘南的山区,应是我国裸子植物分布与残遗中心或起源中心之一。
一般的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这种地位,近年来由于新的地史资料的发掘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是它仍不失为一个古老原始的类群。该科在湘南山区有9个种的珍稀植物的分布。其中,隶属于木莲属的红花木莲分布于桂东八面山和新宁舜皇山,木莲属是木兰科最为原始的。而观光木属是该科最进化的单种属。隶属它的观光木分布莽山和桃园洞。可见,湘南山区很可能是本科的残遗中心、分布中心或发详地。
金缕梅科也是被子植物中古老而又复杂的科。塔赫他间认为双花木属是本科最为原始的二属之一。另一个原始属为马蹄荷属。原种双花木分布于日本,而变种长柄双花木则分布于湘南山区道县的千家洞,由于种群数量大且又分布集中,常处群落优势种地位,并伴有同科另一个原始属马蹄荷属的存在。因此南岭山区也应是该属的分布和起源中心。
水青树科,连香树科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是接近上述二科古老原始单种科,隶属它们的水青树和连香树都为我国珍稀植物。其中水青树还拥有裸子植物的解剖学特征,二者在湘南山区分布于舜皇山、源口、和大远自然保护区。
在植物系统分类中,有部分学者认为,@①荑花序类植物是原始的类群。尽管这种观点已被否认。桦榛、青檀、华南锥等珍稀植物属于该类群,在南岭山地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们踪迹。如舜皇山、莽山、桃源洞、八面山等地。
我国前一辈植物地理学者一致认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残遗性特征还可以以系统分类上多处孤立地位的单种科,单种属及少种属而得到证明。南岭山区单种科有银杏科,连香树科、水青树科、钟萼树科、杜仲科五科。单种属如马蹄参属、香果树属、银杏属。少种属如鹅掌揪属,半枫荷属,拟单性木兰属。单、少种属合计有30属,占湘南山地珍稀植物属的57%。
综上所述,表明湘南山地珍稀植物古老性残遗性和原始性的特征。湘南山区是我国古老种子植物的残遗中心和许多种的发详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2.3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特有性明显
据吴征镒教授对我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南岭山区的珍稀植物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表明南岭山区地理成分复杂性。同时也表明南岭山区植物区系与其他区系广泛而又悠久的历史联系。见表四。
表四南岭山区珍稀危濒保护种子植物的分布类型
附图
从表四可见,湘南山地珍稀濒危植物热带性属16个,其中以热带亚洲成分为多,计有9属,占南岭山区珍稀植物总属数的16.6%。显示湘南山区植物区系与亚洲古热带区系悠久的历史渊源。
温带性19属,略多于热带性属。其中东亚及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占有15属。从而也表明湘南山区植物区系显著亚热带性质和南北过渡的区系特征。这是因为①地史上,湘南山区正处古热带和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交接地带。②侏罗纪的印支运动使我国南北古陆连成一片,南北双方的成分有可能在此交汇。③第四纪冰期和冰间期二类成分南北迁移而混杂。
湘南山区珍稀濒危植物过渡性特征还表现在东西的方向上,不仅有华东、华南地区的成分,也有华中和滇黔桂的成分。华东成分如黄山木兰,长柄双花木,鹅掌楸、独花兰。华南成分如水松。福建柏,观光木、华南五针松、长苞铁杉、半枫荷。华中成分如银杉、穗花杉、钟萼木、珙@②。滇黔桂成分如毛枝五针松、伞花木、马蹄参,白辛树等。
湘南山地的珍稀植物还多特有成分,计有14属,占南岭湘南山区珍稀植物总属数26.5%。是各类成分中最多的。不仅有特有种、特有属还有特科。特有科如银杏科、钟萼木科、杜仲科、珙@②科。特有属如银杉属、八角莲属、白豆杉属、独花兰属、金钱松属。但以西南组和华中一华东组为多,特有种则更为丰富,计38种,占湘南山地珍稀植物总数的62%,如资源冷杉,银杉、鹅掌揪、观光木。足见湘南山区植物区系显著的特有性特征。
2.4地理分布相对集中性、局限性和生态幅度的狭隘性
自然分布于湖南植物区系中珍稀植物有78种、而湘南山区就分布有61种,占省总种数78%。仅莽山和舜皇山二地就占30余种。还有许多湖南区系中仅分布于湘南山区的种类。如毛枝五针松、南方铁杉、资源冷杉,华南栲,马蹄参、任木等。就它们种群而言,它们的中的许多分布面积狭小,种群数量稀少,且呈岛状间断分布。此中最为典型的是毛枝五针松,它间断分布湘南的莽山和云南的麻粟坡。二者直线距离达800余公里。类似的还有水松、全省仅三株,分布于湘南的资兴、永兴和湘西的永顺,二者距离也达500公里之多。
在垂直的分布上,湘南山区珍稀植物多处海拔800-1400米的高度。就具体生境而言,有不少珍稀植物还处恶劣的环境之中。笔者就在莽山和舜皇山看到华南五针松一般都生长山脊及其两侧,或者是陡坡,长势良好,挺拔粗壮,一些露出的粗壮根系支撑在地表。但平坦肥沃之处很难见其踪迹。这可能是因为华南五针松因受排斥处恶劣的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在舜皇山、莽山自然保护区的银杉也有类似的分布特征。
上述表明,在分布上,湘南山地的珍稀植物表现出显著的集中性,局限性和生态幅度狭隘性,这是珍稀植物古老残遗性在地理上的表现。
3珍稀植物濒危原因的讨论
3.1遗传保守性特征
珍稀植物多古老残遗种,在漫长的地史时期内处特殊生境残延至今,形成了其固有的遗传的保守性。一般生态幅度狭隘,变异可朔性小。而它们所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日趋现代,由于人的干扰,这种变化日趋频繁和激烈,显见二者是矛盾的。因此,环境变化绝对性和遗传变异的有限性,是珍稀植物濒危重要因素之一。如福建柏,在湘南地区生长在800-1400米的海拔高度。有的生长高度达1800米。一般处较冷湿的环境。移植到衡山海拔450米林间空地一般生长尚可,可移栽至衡阳市郊的向阳平地(海拔30米左右),在夏天则迅速死亡。
同时,由于珍稀植物分布区收缩,种群数量下降,从而导致近缘和等位基因的固定,遗传变异衰退和下降,这就更强化了濒危程度。Hamrick和Gode(1990年)在对653篇涉及449种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导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后得出,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远比特有种高。
3.2生物生殖学特征
珍稀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特征,如生殖方式,传粉、生殖能力、授精过程和种子发育特征、果实散布方式也常是物种频危的原因。如穗花杉,它雌雄异株,笔者见到二者花期经常不遇。因此结实率很低。而且从花开到果实成熟需经15~17个月,此间必须经过严酷环境的考验及鸟食和虫蛀。果实得来极不容易。近来有资料表明。穗花杉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二者对光的需求迥然不同。显见这些都是穗花杉濒危的原因。在湘南山地,类似穗花杉生殖特征的珍稀植物还有白豆杉、鹅掌揪、银杉等十数种。
3.3地史演变
地史演变是物种变异、濒危、绝灭的强大动力,它常使某地史时期某庞大的家族毁于一旦。一些物种的足迹仅能在化石和“避难所”中见到。上述银杉是典型的例子。金钱松也是如此。据现有化石资料表明,金钱松起源于白垩纪,第三纪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最北可达挪威匹次卑尔根群岛。第四世冰期后大为收缩,而现代仅分布我国长江中下地地区,呈松散斑状分布。南岭山地九嶷山是它的分布最南界。类似遭遇的还有水松、黄杉、穗花杉、银杏等。
3.4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必然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森林大面积砍伐,生物资源中的许多种群被无竭止地采猎,生态系统破坏,致使许多生物种群变得稀少,沦为濒危。五十年代初,湖南省森林蓄积量达2.8亿立方米,而到76年则只有1.8亿立方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减少1亿立方米。五十年代初,兰山县志记载“兰山以山名也,合慰苍翠,浮空如兰,百里森林,封殖广远。”秀丽壮观的风光已不复存在。一些地区已面目全非。笔者孩提时代所见湘南广莽的森林,时有神密之感。但由于近十几年来无序的开采各种矿藏和炼砷,森林大量砍伐和破坏,一些山头已经是光秃秃的了,寸草不生,见时确有满目疮遗之感。今夏湘南洪水的肆虐,泥石流频发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了。
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长白山 植物资源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91-0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跨越了长白、抚松、安图几个市县,其中所包含的植物类型多种多样,包含了从温带到极低水平的数千公里的植被景观,在该自然保护区当中具备了非常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将其称之为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开展与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
一、长白山植物资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中所包含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已有的调查资料小时,当前已经包含有分属74目246科的野生植物,共计2277种,其中有1325种被子植物,分属33目108科;11种裸子植物,分属2目3科;111种蕨类植物,分属8目23科;311种苔藓类植物,分属14目57科;200种地衣类植物,分属2目22科;430种真菌类植物,分属15目37科。若是将用途作为分类依据,可以将这些植物划分为13种类型,具体为:(1)土农药类植物,常见的有:白头网、苦参、毛穗藜芦等;(2)饲料类植物,常见的有:莎草科、禾本科、豆科、山毛榉科等树叶及牧草;(3)鞣科植物,常见的有:兰果忍冬、鼠李、紫草等;(4)染料植物,常见的有:蔷薇根、桦树皮、松树皮等;(5)蜜源植物,常见的有:胡枝子、椴树等近280种;(6)编织类植物,常见的有:香蒲、灯芯草等;(7)纤维类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荨麻等;(8)油脂类植物,常见的有:月见草、核桃、榛子、松子等;(9)芳香油类植物,常见的有:香薷、香芹、蔷薇等;(10)观赏植物,常见的有:石竹、鸢尾、百合、东北红豆杉、金老梅、兴安杜鹃、短果杜鹃、花楸、蔷薇等;(11)食用植物,常见的有龙牙葱木、大叶芹、蕨、牛毛广等山野菜;榛子、胡栎楸、红松等食用种子;以及山荆子、山葡萄、猕猴桃、笃斯越桔、兰果忍冬等食用果类,可以用来制作果酱、果脯、罐头、饮料等;(12)药用植物,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中存在多种药用植物,多达800余种,其中很多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常见的有草苁蓉、杜香、红景天、五味子、刺五加、刺人参、天麻、东北细辛、草药龙胆、人参等;(13)材用植物多达62种,其中常见的有:椴树、水曲柳、胡桃楸、红皮云杉、长白鱼鳞松、长白落叶松、臭松、沙松、红松等。
二、长白山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
1、 长白山地区植物经济价值多样性
长白山地区植物经济价值非常的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药用价值,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达928种之多,如:黄莲花、点地梅、圆叶鹿蹄草、长柱金丝桃、紫花地丁、东北堇菜、水杨梅、毛莨、圆叶茅膏菜、白屈菜、汉城细辛等;除了药用之外,植物的经济价值还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例如:树脂、色素、饮料、淀粉、油脂、香料、农药、饲用、纤维、蜜源、材用、野果、野菜、观赏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2、长白山地区珍惜濒危植物多样性
结合长白山区野生珍惜濒危植物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长白山区当中,珍稀濒危植物达25种之多,分属18科,24属,总体上来讲,整个长白山地区野生珍惜濒危植物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草苁蓉、刺参、山楂海棠、狭叶瓶尔小草、对开蕨、人参、天麻、牛皮杜鹃、苞叶杜鹃、松毛翠、天女木兰、长白柳、胡桃楸、朝鲜崖柏等都是受保护的珍惜濒危植物,总的来说,具有非常丰富的种类。
3、长白山植物分布多样性
对长白山植物分布情况进行简单分析,站在垂直分布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红松针阔混交林带及夏绿阔叶蒙古栎林带中的植物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类型的林带具有土质肥沃、无霜期长、气候温暖、海拔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之各种植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由于存在无霜期短、阴冷潮湿的特点,使得其岳桦林带及针叶林带中的植物种类比较少,而高山荒漠带及苔原带具有气候异常寒冷、身体坡度大、海拔高等特点,使得此处的之植物种类非常的少,只有生长于极地及寒带的少量植物能够在此处生长。
从水平分布的角度来开展分析,不同植物的分布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于其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植物的生活适应性,通常情况下,生活环境碎裂化、生态幅度狭窄、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经济价值比较大的植物种类的分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生活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能够与人类相伴生的植物种类分布范围比较广。
4、长白山植物生长多样性
从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长白山植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如此,其生长类型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依据其生长类型的不同,存在灌木、乔木、多年生草本等多种不同类型,其植物生长类型统计如表1所示: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长白山地区植物资源不管是在种类还是经价值、珍惜濒危、分布、生活类型、种类等方面都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当中,加大对植物多样性的宣传及保护力度,促使人民群众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巍,曹伟. 长白山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05:63-68.
[2]张达. 长白山植物资源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2.
[3]张达,朱卫红,朴东范. 基于WebGIS的长白山植物资源与质量信息系统构建[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12:147-150+155.
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木兰科;遗传多样性;研究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是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分布于亚洲、美洲的热带至温带,我国有11属约9O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华南至西南的地方[1]。据记载,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受到严重威胁种类最多的科,其中有8属35种是中国濒危稀有植物[2]。
生物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保证物种或居群的延续及维持物种的进化潜力[2]。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既是其维持繁殖活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同时又是其它一切多样性的基础[3],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居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因此预测这个居群未来的发展趋势[4]。种内遗传变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物种进化的基础,对物种保护有重要意义[5]。
近年来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学最关注的问题[6],从一个居群或物种的遗传数据可以估算出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漂变的影响力、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了解这些数据是防止这个居群或物种灭绝必须做的第一步[7]。因此,了解木兰科植物中如华木莲、巴东木莲、乐昌含笑等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据此分析其致濒原因,这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益于研究木兰科的系统分类,系统发育、分布及其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问题。
1 华木莲属(Sinomanglietia)
1.1 华木莲(S. glauca)
在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华木莲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根据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2001)公布的“2001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如果一个物种的生活区域不超过100 km2,仅存一个居群,且个体数量还在持续减少,则这个物种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华木莲仅分布于27°34′N~27°36′N,114°19′E~114°22′E[8],总面积仅16 km2左右,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因此,对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濒危的原因将对华木莲的保护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林新春和俞志雄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华木莲的l9个天然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华木莲居群在遗传距离为0.205处可分为三大类:玉金山居群、模式标本树周围居群、模式标本树对面山上的其余居群;19个居群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介于0.7000~0.9389之间,遗传距离值介于0.0931~0.3808之间,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444和1.3l34,平均基因多样度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847和0.2782[9]。
华木莲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一般物种。与其它濒危植物相比,它低于观光木、北美鹅掌楸及中国鹅掌楸,高于版纳青梅,可能与水杉相当而高于银杉。其居群间的分化可能主要受环境因子选择和基因流阻隔的影响,华木莲陷入濒危之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境破坏严重和它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应对华木莲现有生境进行保护,并人工促进生长更新,扩大现有居群,提高遗传多样性,并开展迁地保护。
廖文芳和夏念和运用ISSR标记对采自江西宜春的华木莲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水平,还是与同科的乐昌含笑和观光木,或其它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相比,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都是很低的,其遗传结构显示了它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的特性[10]。研究指出了导致华木莲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两个可能原因:一是华木莲演化历史与生境破坏。最早的、最可靠的木兰科大化石出现在白垩纪[11],第三纪时,木兰科植物曾经广泛分布于北半球[12],到第四纪,我国东部出现了干冷与湿暖气候的交替变化[13],极不利于当地植物的生长,华木莲的生长可能在历史的气候变迁中遭遇了严重的瓶颈效应,从而遗传多样性极低。二是人为破坏。华木莲是国家保护树种,而且个体很少,竹林中的成年华木莲大树在当地的林业部门有记录,而幼苗则无记录,农民为其自身的利益,常在竹林管理时将华木莲幼苗清除,使华木莲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直接导致了华木莲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人为破坏是导致华木莲遗传多样性低的直接原因,而低的遗传多样性是导致华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
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中,栖息地的保护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由于华木莲种群数量稀少,生长区域狭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抗干扰能力弱,因此,对华木莲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将华木莲的整个生长区域保护起来,以提高其遗传多样性。为了增加遗传变异,在就地保护的同时,还应该进行迁地保护。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从华木莲的整个生长区引种,由于华木莲靠昆虫传粉(主要是甲虫),种子的传播主要依靠鸟类,在进行迁地保护时,应充分保证移栽后华木莲的正常繁殖,在选择栽培地时,尽量选择与华木莲原始生境相似,受外界干扰少的区域,以保证移栽后华木莲的成活及生长;同时,应该尽量避免移栽幼苗,而采用种子培育的方法进行移栽 [10]。
2 木莲属(Manglietia)
2.1 巴东木莲(M. patungensis)
巴东木莲隶属于木兰科木莲属,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范围狭窄,仅见于湖北、湖南、重庆及四川的局部地区,且极为零散,很多居群的个体数量不超过10株,较大的分布点估计有30株以上。垂直分布多见于海拔600~1000 m 的密林中[14],其树形美观、四季常绿,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树皮为中药厚朴的代用品。尽管我国的植物学工作者对其繁殖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5,16],但整体来看研究较少,资料欠缺,尤其在居群遗传多样度及遗传结构方面。
何敬胜等[17]采用等位酶分子标记的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对巴东木莲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东木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此为18号文献,与17号文献的顺序应该调整一下。]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繁育系统等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及生境特点有关。其次,巴东木莲为长寿命多年生的树种,而且种子萌发能力较强[18],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保持原有的遗传多样性。最后,巴东木莲所处的长江流域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在第四纪冰川期成为许多第三纪古老植物和特有植物的避难所,并形成一个遗传多样性孑遗中心,也是木兰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更大的北美相比,该地区更有利于物种在冰期保持遗传多样性,从而削弱冰期后的瓶颈效应。
巴东木莲目前仍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说明导致它濒危的不是遗传基础,而是生境破坏。因此,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必要补充[17]。
3 含笑属(Michelia)
3.1 乐昌含笑(Mi. chapensis)
乐昌含笑,木兰科含笑属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偏南地区,是南方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原始林因受人为砍伐的影响,现呈间断零散分布,水平分布东起福建武夷山,西至贵州黔东南山区,南至广东怀集,北达湖南慈利,包括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六省[19]。乐昌含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作为优良绿化树种推出后,在华东地区得到广泛研究利用,其引种育苗、嫁接繁殖等方面的技术很快被攻克了。但是,由于乐昌含笑开发利用前期被无节制地采种和砍伐,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遗传多样性受到严峻考验。
姜景名和滕花景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分析了珍稀木兰科植物乐昌含笑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探讨了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揭示乐昌含笑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Shannon指数为0.4751,多态位点频率高达81.98%,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22.26%[20]。
乐昌含笑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所以在进行种质收集或种源试验时,可以适当地在群体内加大取样单株的数量,以增加遗传变异的来源[20]。
4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鹅掌楸属现存2种,一种是生长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山区的中国鹅掌楸(L. chinese),另一种是生长在美国中西部至加拿大东南部一带的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既是地球上残存并处于濒危状态的双种属,被称为跨洲际分布的特殊类型“树种对”,又是优良的杂交育种配对亲本种[21-22]。
20世纪90年代Parks等人[23]和Parks本人[24] 分别利用等位酶标记和RFLP技术进行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遗传分析,计算出Nei’s遗传距离为0.434,北美鹅掌楸的群体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大于其他异交授粉树种。国内同时期的研究得出了鹅掌楸育种潜力大,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各自空间格局形成的假说[21,25]。1997年朱晓琴等人通过等位酶分析研究,认为鹅掌楸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内遗传变异的20.6%分布在群体间、79.4%分布在群体内,东部分布亚区的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问分化程度高于西部,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26-27]。近年来,逐步开展了鹅掌楸花粉流标记和检测鹅掌楸属种间杂交的花粉污染等研究[28-29]。
刘丹和顾万春运用群体遗传学原理、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阐述鹅掌楸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变异规律等,探讨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遗传变异丰富程度及杂种鹅掌楸的偏重亲本杂交程度,为鹅掌楸遗传资源保存、测定、评价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30]。
RAPD所提供的遗传信息与已发表的中国鹅掌楸等位酶揭示的遗传规律大致相符。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了中国鹅掌楸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证实了北美鹅掌楸遗传多样性要高于中国鹅掌楸。
在中国鹅掌揪、北美鹅掌揪的等位酶研究中,用RAPD分析结合表型研究的结果都表明鹅掌楸存在着广泛而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为什么又处于濒危状态?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多数人认为是生殖上隔离和濒危生态造成鹅掌楸日趋濒危,但如何挖掘其广泛的遗传资源,还有待探讨。
5 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
5.1 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lum)
观光木是木兰科单种属植物,其形态与含笑属相近,因其聚合果于果熟时愈合而与含笑属不同,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材料。该种分布区很广,包括湖南、江西南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东部及海南,但种群通常较小,为稀有植物,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31]。
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植物; 多样性; 保护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7403
1引言
伴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森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功能日益凸显,健全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1]。漕涧林场辖区地处被认为是世界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交汇带上,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马来的交汇带上[2],林区内山高谷深,坡度较陡,隐域环境众多,植物多样性丰富,还有许多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为更好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对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深入调查和抢救性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2研究地自然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漕涧林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西部云龙县境内,在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交界处,东经98°58′~99°15′,北25°29′~26°04′之间,林区最高海拔3655.9 m,最低海拔2300 m,辖国有林面积21731 hm2,是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带的边缘位置(图1),林区河谷切割深刻,全为山地,气候冷凉,最冷月为1月,年平均温度8.8℃,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 mm之间,属温凉性气候带,利于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84.85%。
2.2生态区位概况
漕涧林场林区位于横断山脉南缘滇西纵谷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末端,澜沧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上。林区西隔怒江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望,东临澜沧江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林区位置见图2,分属怒江和澜沧江流域,印度洋和太平洋水
系,处在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马来等3个被公认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带核心区,林区生态区位尤为重要,林分结构完整,植物种类丰富。
3植物多样性保护背景
3.1林区植物多样性现状
漕涧林场林区范围内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从海拔2300 m的集体林交界处到海拔3655.9 m的山顶,植被类型包括:Ⅰ暖性阔叶林(2300~3000 m)、Ⅱ暖性针叶林(2300~2800 m)、Ⅲ温凉性针叶林(2600~3000 m)、Ⅳ寒温性针叶林(3000~3655.9 m)、Ⅴ竹林(2500~3655.9 m)[3]。云南省范围内分布的野生植物种类中有1/3以上物种在林区内有天然分布,目前已查明的木本植物种类达74个科283种,其中大量分布的有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分布31个种、蔷薇科(Rosaceae)植物分布29个种、樟科(Lauraceae)植物分布17个种、槭树科(Aceraceae)植物分布10个种、壳斗科(Fagaceae)植物分布9个种、山茶科(Theaceae)植物分布9个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分布8个种、松科(Pinaceae)植物分布8个种、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分布8个种、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分布8个种、冬青科(Aquifoliaceae)植物分布7个种、桑科(Moraceae)植物分布7个种。林区内分布有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lii(Hook.f.et Thoms)D.L.Fu)、长喙厚朴(Magnolia rostrata W.W.Smith)、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云南榧木(Torreya fargesii Franch.var.yunnaneasis(Cheng et L.K.Fu)N.Kang)、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 Dunn.)、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 Hook.f.et Thoms)、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等多种国家Ⅰ、Ⅱ级保护的野生植物,其中被划入《中国植物红色名录》的受威胁植物种类在林区有40种之多[4],这些濒危物种在林区内均长势良好。漕涧林场林区位于世界杜鹃花科植物的中心分布区域,林区内集中分布有31个杜鹃花科植物品种,云南的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 、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林区内都能寻到踪迹。林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森林类型,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林区鸟兽资源较为丰富。
3.2林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漕涧林场林区与被誉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一江之隔,由于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林区内物种分布的奇特布局,各种珍稀濒危植物在林区呈“斑块状”分布在林区各个位置,形成各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火灾频发和交通便利,林区人为活动频繁,畜害严重等各种因素,导致部份物种出现分布范围缩小,自然更新困难,群落逐渐衰退的趋势。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对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还是实现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的前提,也是林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4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和保护措施
4.1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步骤
4.1.1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区内对林分群落结构和植物种类进行样地调查,在每个林班内沿海拔梯度选择样地,每100 m海拔区间内设3个样地,针对乔木群:在20 m×25 m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灌木样方和5个1 m×1 m草本样方;针对灌木群落:在10 m×10 m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灌木样方和5个1 m×1 m草本样方;针对草本群落:在10 m×10 m样地内设置5个1 m×1 m样方做草本调查[5];灌木和草本样方位置均设置在样地4角和中心位置。通过群落调查,对样地中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详细记录乔、灌、草种类和数量,以重要值为基础,计算出各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相对多度=(一个种的个体数量/全部种的个体数量)×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全部种的频度之和)×100%,
相对优势度=(一个种的基面积之和/全部种的基面积之和)×100%,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6],
多样性指数: S=出现在样地的物种数,
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J=(-∑PilogPi)/logS,
Simpson指数(优势度指数):D=1-∑〔Ni(Ni-1)/N(N-1)〕,
Shannon-Weiner指数(H′):H′=-∑PilogPi。
式中,Ni为第i个物种的重要值,N为群落(样地)中所有物种重要值之和,S为物种i所在样方的物种总数,既丰富度指数。运用Sigmaplot软件对多样性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分析植物种类及分布范围,找出种群分布及群落演替规律,分析导致种群退化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保护。不同种群保护方法见表1。
4.1.2植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步骤
第一步:设施和硬件配置。要更好的保护好林区植物多样性,对珍稀植物的跟踪观测和苗木扩繁培育必不可少,配备相关的观测设备和育苗设施等硬件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
第二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热爱林业工作,有多样性保护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定期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关键。
第三步: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规划。对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并合理规划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是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
第四步:构建植物多样性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建设是系统开展遗传、物种、生态及景观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植物多样性规划与保护的重要途径[7]。
4.2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4.2.1种质资源保存
采集种子对植物遗传资源进行存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对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采集植物种子,依托设施齐备的科研院所进行种子保存,是植物多样性保护最经济最直接的方法。
4.2.2加强宣传教育
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全民的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科普活动,宣传植物多样性保护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群众的保护意识。加强监督和法律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让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扎根在群众心中。
4.2.3就地封育保护
针对林区范围内更新情况正常,种群生长稳定的珍稀保护树种,通过封山育林和划定保护区域的方式,采取就地保护,主要植物种类包括:滇藏木兰、贡山厚朴、水青树、十齿花、领春木、小果垂枝柏、苍山冷杉、云龙箭竹和槭树科、杜鹃花科等植物种群。
4.2.4建园迁地保护
针对林区内种群数量较少,易遭受人、畜破坏的珍稀植物种群,以及观赏价值、药用价值较高,易遭到人为采挖的植物,结合林场管护站点分散在林区的便利条件,采取建园迁地保护的方法,通过育苗种植扩大种群数量,在分布区管护站附近集中建园进行迁地保护。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云南黄连、延龄草、云南大百合、绿绒蒿、黄花独蒜兰等植物种群。
4.2.5濒危植物人工繁育保护
针对林区内野外种群数量稀少、更新困难的濒危植物种群,通过人工育苗繁殖,进行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种植,扩大野外种群数量,提高种群稳定性,主要植物种类包括;红豆杉、榧树等保护等级较高的植物。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5结语
植物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植物多样性自身面临的生存危机,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根据林场多年来的保护经验和成效分析:加强基础调查数据收集、建立植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平台、针对林区环境特征采取常规方法和探索新技术相结合的保护方法,针对林区植物多样性动态跟踪分析和濒危物种评估结果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是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改变观念、细化责任、强化落实,才能推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才能最终抓好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孙志勇,季孔庶.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2(4):2.
[2]陈丽,董洪进,彭华.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状况[J].林业科技开发,2013,21(3):359~363.
[3]庞承昭,瞿仰全,吴健全.云龙县漕涧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R].云龙:云龙县林业局,1989.
[4]孙卫邦,文香英,周元,等.云志本山常见植物(国际合作)[R].云龙:云龙县林业局,2009.
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八角莲;茎节;生长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22
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属小蘖科八角莲属,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并于2000年被列为濒危植物3级保护种[1]。其全草可供药用,以根茎含有效成分较高。该植物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用于治疗蛇咬伤、痈疖肿痛、风湿筋骨痛及气管炎等症。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八角莲含有较高的鬼臼毒素,具有显著抗病毒、抗肿瘤功效[2-4]。八角莲在全国分布较广,目前尚无人工驯化研究、栽培研究、茎节生长特性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八角莲茎节粗壮,多个茎节以叶痕连接,稍弯曲呈“L”或“C”形状;颜色棕黄色,多年生的茎节有较强的木质化,韧性强;新生茎节木质化轻,质地脆。试验材料采自重庆市石莲乡海拔550 m的对窝山,生长正常。
1.2 试验方法
采用定期观察、测定及统计的方法,研究八角莲茎节的生长特点。
选定3株分别于3,6,9,12月中旬,定期测定茎节的增重情况,研究其生长情况。采用2年生茎节,于2—10月每月开展播种试验。播种方式:窝播,窝距30~40 cm,深度8~15 cm。同时加强除草管理,主要对播种时间出苗率进行统计。
于7—8月测定1,2,3年生茎节的质量和直径。将茎节从叶痕处分开,对茎节进行分类(1,2,3年生茎节等),每类茎节20个。不同年生茎节于8月进行播种,每隔15 d观察茎节的出苗情况,统计不同年生茎节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节生长期及播种期
2.1.1 茎节生长时期 经过观测,茎节生长时期统计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1—3月中旬茎节增质量最大,其次为7—9月中旬。从而可以看出,茎节在1—3月中旬为快速生长期,7—9中旬月是另一个快速增质量期。
2.1.2 茎节播种期 分别于播种后30,60,90,120,
150,180,240,270 d观察记录其新增出苗情况。统计其出苗情况,结果如表2。
根据表2内容,统计绘制表3,以统计不同播种时间出苗高峰。
从表3可以看出,以7,8,9月播种2年生茎节出苗率较高,其中以8月份播种茎节的出苗率最高。不同时间播种出苗的时间间隔有长有短,其中以7,8,9月份播种出苗高峰期的时间间隔较短,为30 d左右;出苗高峰期分别为8,9,10月。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八角莲茎节播种的最佳时间段为7—9月,表现为出苗时间短、出苗率较高的特点。
2.2 不同年生茎节生长情况及发芽率试验
2.2.1 茎节的质量和直径 于8月对生长健康的样株测定,其结果如表4。从表4可看出,1~3年生茎节,茎节的均质量和直径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年生越小的茎节鲜质量、直径越大。
2.2.2 不同年生茎节发芽率 从表5可以看出,1~6年生的茎节播种研究显示,不同年生单个茎节均有出苗的情况,证明了不同年生茎节均具有潜在的发芽能力;出苗率差异明显,其中1,2,3年生茎节出苗率在50%以上,以1年生的茎节出苗率最高为90%;而4年生以上的茎节出苗率不高,在40%以下。
3 结论与讨论
茎节快速生长期为1—3月,与该阶段营养生长快速及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7—9月是另一个快速增重期,这与顶芽和花芽分化在这一时间段有关[5-7]。
茎节播种的合适时间为8—9月,这与茎节芽分化时期吻合。
不同年生茎节质量和直径差异明显:年生越近的茎节鲜质量、直径均占优势,可能跟茎节内源激素的分布及营养供给有较大关系[8-10]。
不同年生的茎节发芽率研究:单个茎节均能够发芽,其中1~3年生的茎节发芽率明显高于4年生以上的茎节发芽率;这一研究证明,不同年生茎节均有分化芽的潜力,但由于其含内源激素和营养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发芽率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八角莲茎节种植,宜采用1~3年生茎节材料,于7—9月播种,并于1—3月中旬加强施肥管理,茎节种植的效果更好。
八角莲植物资源稀少[11],而茎节种植生长较快。该研究填补了茎节生长特性方面的研究空白,也对八角莲茎节育苗和栽培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Fu L G.China plant red data book(Vo1.1)[M].Beijing:Science Press,1992.
[2] Chen Y H.Studies on the Guijiu resources in China[J].Acta Pharm Sin,1979,14(2):101-107.
[3] 殷梦龙,顾泽圣.贵州八角莲有效成分分离鉴定[J].植物学报:英文版,1990,32(1):45-48.
[4] 殷梦龙,陈仲良.云南八角莲和广西八角莲的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36-37.
[5] MA Shao-bin, HU Zhi-hao. Contribution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hylogeny of Podophylloideae (Berberidaceae)[J].Acta Bot Yunnan,1997,19(1):48-56.
[6] 马绍宾,许正尧.桃儿七繁殖生物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6(252):150~159.
[7]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5-304.
[8] 刘海龙.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六角莲的克隆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保护策略制定的指导意义[D].杭州:浙江大学,2007.
[9] 李忠超,王武源.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生态生物学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3):19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