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1

(江苏阚山发电有限公司,徐州 221000)

(Jiangsu K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Ltd.,Xuzhou 221000,China)

摘要: 电力是现代社会发展之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我国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行之中的能耗,注重能源的节约,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目标。

Abstract: Electric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ergy of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electric power operation in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nergy saving. Only in these ways, can it serve the total goal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 电力运行;节能减排;电力输送

Key words: power operation;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047-02

作者简介:支传珠(1982-),男,江苏铜山人,助理工程师,本科,集控值长,研究方向为火力发电。

0 引言

能源已经成为决定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第一大影响因素,在众多形式的能源之中,电能是最为重要的能源形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人们对于电能的重视程度在逐步的增强,石油煤炭资源正在被逐步的淡化,而电能的开发与利用正在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之中会出现很多能源损耗问题,这有悖于现代社会发展之中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导向。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电力能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注重电力运行过程之中的节能问题,进一步的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 造成电能浪费的主要原因

1.1 火力发电厂输变电设备及线路损耗 电力资源与一般的能源有所不同,其输送方式必须通过相应的输送设备和输送线路,这两个因素是造成火力发电厂电力损耗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设备损耗与线路损耗属于正常损耗,但是,火力发电厂在实际的电力输送过程之中必须将这些损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我国的火力发电厂进行电力输送过程之中造成能耗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老化问题,这就造成了电阻的增加,这就造成了电能损耗问题。另一个造成火力发电厂电力损耗的因素是输电设备的老化,造成了输电电压降低,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电能的浪费。

1.2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火力发电厂在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节能减排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厂在进行发电的过程之中仍然较多的采用火力发电,这种发电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高能耗的发电方式,在发电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资源,这些资源消耗所产生的热能并不是完全转化为电能,其中很大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去,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1.3 火力发电厂工人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 火力发电厂的工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并没有很高的节能意识,经常造成能源的无端浪费,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火力发电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工人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

2 节能问题的原则

2.1 科学性 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要想实现能源的节约必须注重科学性,因为火力发电厂运行与一般的资源存在根本性的不同。电能是一种无形的能源形式,我们无法通过肉眼对其进行观察与衡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电能运行过程中节能措施的实施和发展。

2.2 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降低火力发电厂运行能耗的过程之中也应该考虑实践性。在设计和制定一些节能措施的时候,首先应该进行相应的实验,通过实践来检验相关措施是否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力运行过程之中的能耗,这对于节能措施的顺利实施与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 电力运行中的节能措施

3.1 不断的进行发电技术更新 现阶段,我国的电厂主要采用的方式还是火力发电,这种发电方式本身就涉及到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火力发电厂应该注重技术更新,不断的促进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发展,降低能源损耗,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而不断努力。生产技术的更新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开拓与发现,火力发电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更新与革命。

3.2 改变火力发电厂传统输电方式 电能与普通的能源在输送过程之中存在明显的不同,火力发电厂电力输送主要依靠相应的输电线路完成的,为了实现节能的目标,火力发电厂在实际的电力运行之中,应该注重输电方式的选择。应该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输电方式,改变传统火力发电厂的输电方式。在现代电力输送过程之中通常采用高压输电和多导体化实现输电能耗的降低。

增容导线是火力发电厂在进行电力运行过程之中经常应用的方法之一,我们所说的增容导线(也称高温低弧垂导线),指持续工作温度在150℃或者能运行在超200℃事故温度的导线。充分利用原有走廊和铁塔,将原有导线更换为增容导线。当负荷增加时,导线可以长期在150℃-210℃高热负荷下工作,传输1.5倍-2.0倍电流,导线的机械、电气性能基本不变,而导线的荷载、弧垂和原线路基本相当。因此,火力发电厂采用这样的传输方式可以使一条输电线路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两条输电线路的作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节约了火力发电厂输电线路的建设费用,对于火力发电厂电力输送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3.3 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设施和节能的管理方法 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行过程的能耗问题不仅仅是由输电设备与输电线路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同时还受到一些电力设施和管理方法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应该注重节能设施的设计与安装和节能管理方法的有效贯彻。应该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综合考虑配光曲线、灯具利用系数等因素,科学确定各环节的设备状况,选择合适的节能评价标准,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生产线,提倡使用节能设备。平衡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最大相线负荷和最小相线负荷均不能超过标准。

3.4 提高火力发电厂员工的节能意识 为了降低我国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行之中的能耗,我们应该充分的注重改善和提高火力发电厂员工的节能意识,让火力发电厂员工意识到电力资源的珍贵性,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节能意识,在日常生产之中注重电能的节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行之中节能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只有火力发电厂员工的节能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的践行节能措施,监督火力发电厂的各项生产过程,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我国火力发电厂电能运行过程之中电能的损耗,发挥了员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实现我国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输节能问题的解决。

3.5 提升导线工作温度 导线的工作温度和导线的能源损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火力发电厂在实际的的工作之中,我们为了降低火力发电厂电力运行的能耗就应该适当提升导线的工作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电力事故的发生,为增容导线的顺利使用提供前提与保证,解决电力运行与输送的相关难题。

导线工作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改变电力输送的效率与质量,降低火力发电厂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耗,保证电气设备的工作性能与机械性能不变,甚至允许电力传输的电流加倍,这样就实现了两条输电线路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火力发电厂电力传输的成本。

4 结束语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在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之中,我们也应该充分的重视节能减排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张萍.关于电力运行中的节能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3,12:287.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2

关键词:电网发展 转变方式 智能电网 电力支撑

0、引 言

电网是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市场功能的资源优化配置载体,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铺路。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用电量猛增形势下,必须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网发展内涵,抓住千载难逢机遇,努力实现电网发展的新突破,从而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和谐提供电力支撑,步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新境界。

1、传统电网对电力需求旺盛的不适应性

传统电网存在着供电网络不够完善,网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供电可靠性差,导致电网基础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由于电网难以满足负荷快增长的需求。在电力需求将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趋势下,电网发展的严重滞后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电网运行稳定性和供电灵活性仍不强,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仍较低。电网与电源、输电与配电尚不能协调发展,配网线路的过载或超载运行状况仍有发生,供电线路的“卡脖子”和迂回供电现象仍有存在。

在电力供应相对紧缺时期,存在着“重发、轻供”状况,导致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电源。电网建设时仅考虑有线路送电,却很少涉及线路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造成供电网络的不合理。在发电资源与用电需求逆向分布的情况下,不能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纳和输送,也不可能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电网建设滞后还表现为,电网设备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受电能力差。输电线路承载能力差又缺乏转供能力,没有备用输电线路,线路送电容量不足,从而造成供电质量差,运行电压合格率低,线路损耗高。因此,电网建设滞后也表现在线路及供电设施保护技术落后,因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缺少预防恶劣气候和外力破坏的有效措施。对供电线路和设施的巡视与监管措施不力,导致供电中断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呼声越来越强。因此必须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网发展内涵,抓住千载难逢发展契机,努力实现电网发展的新突破。全面推进特高压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绿色”典型代表,具有“自愈”功能,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自我评估,通过预防控制装置,能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

一般而言,智能电网具有的特点是:电网和变电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和通信系统及二次电力设施的高度集成;具有先进的报警和可视技术;高度的电力调度、监视和控制系统及先进的表计计量装置;融合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减少网损。

智能电网也是一种低碳技术。建设智能电网必须坚持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建设增强电力输送能力的跨地区、跨省的电源送出工程和500kV电网,完善主网架结构;另一方面则要着力建设好增强受电能力的城乡配电网络,推动通信信息网络和配电网络同步建设。从而实现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的有机统一,提高电力调度的协调能力,提升城乡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水平,达到高效、节能、环保、和谐,实现低碳减排。

3、提升电网发展内涵的可靠性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为核心;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的现代化电网。智能化是提高电网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和互动性的关键。包括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从而达到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坚强智能电网是特高压网架和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从本质上看,它是低碳经济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实现低碳的具体实践。特高压电网发展壮大,数字化变电站和以用电信息采集为核心的用户侧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快,也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契机。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再加之发电资源与用电负荷区域的不均衡特点,决定了电网要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全面推进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智能电网建设。作为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级物理电网充分结合的智能电网,是解决能源输送的理想方案,有利于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纳和输送能力。从而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满足新能源接入和负荷中心用电的需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电力支撑。

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前提下,充分发挥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功能。通过优化电网调度,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保障能力,为低碳经济提供可靠电力支撑,促进电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挥更好作用。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3

[关键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无功优化;现状;规划

一、前言

我国电力能源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力能源的供应问题日益突出。对电力系统在运行中进行无功补偿以及无功优化措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的无功优化在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控制算法以及实际应用中。无功优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电力系统能够实现稳定与高效的运行,以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要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无功补偿与无功优化的最佳方案。

二、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

1、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运行现状

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主要指的是在充分保障电力输送稳定与安全性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改变传统的电力输送方式,以减少电力能源在输送中的损耗。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电网规模的扩大使得电网联网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力输给送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电网输送事故逐渐增加也预示着电力企业想要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就必须提高电能源的输送效率,保证电网电压的合格率。

2、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式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在传统的无功优化技术中,往往采用的是静态无功优化措施,这种静态无功优化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使用当时或者过去的优化结果去调节下一时刻的电力系统的设备,对电力运输的动态性重视不足,因此,在传统无功补偿的基础上,出现了动态的无功优化方式[1]。

2.1对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

电压补偿装置是实现无功优化的基础。为进一步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在电力能源的输送过程中,通过电容器对电流负荷中的无功电流进行补偿。电网在运行中同时产生无功功率以及有功功率,一般的电机负载是感性负载,在运行时要消耗很多无功功率。使用电容补偿,能够电机负载提供更多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电网的功率损失,提高电网设备的使用效率。

2.2对控制电压的优化:

无功优化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使用自动化系统对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各个节点进行控制分析,对电压的无功优化进行在线实时控制,最终实现电容器与变压器等的合理运行,以保证电力输送的优化。闭环控制系统可以依据不同的电力系统建立集中式以及分布式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使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同时也减少了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保障运行中的安全性。

三、无功补偿的原则与方式

1、无功补偿原则

首先,保证无功补偿的局部平衡与总体平衡相结合。电力系统的局部平衡能够使电网运行整体的平衡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同时又能推动电网系统各个分站的无功功率达到平衡。

其次,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在无功补偿规划中注意分散补偿的运行,在负荷集中的电网中实行无功补偿的同时,要在设备以及变压器与输电线路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散补偿,这种补偿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无功补偿的平衡性,已达到降低电压损耗的效果。

最后,注意调节电压与降低损耗相结合。主要是降损,同时不能忽视调压。对于输电线路分支多、距离较长、功率因数低、负荷较分散的线路可以优先考虑该调节方法,此线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线路损失大、负荷率低。若对线路进行补偿,能大大提高供电线路的输电能力[2]。

2、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有效方式

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运行中无功功率的走向对无功功率的补偿方式进行选择。在变电站通过高压集中补偿的方式,以填补主变线路的空载线路与无功损耗[3]。

随机补偿方式: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设置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能够有效的对变压器的空载以及漏磁无功率进行补偿。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农网的配电负载较低,农村配变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容量不能超过空载无功,如果补偿过量会导致过补偿的问题。另外,由于用户的变压器的负荷率相对较高,因此要加强对用户变压器进行补偿,以提高变压器的有效出力。

动态无功补偿方式: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衡量电力能源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电压值,电力企业的电力技术的衡量标准就是电网损耗。电力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在提高电压质量等方面以寻求新的突破。当前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损耗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无功补偿的技术运用。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集中控制的方式提高无功优化的性能,例如,首先可以加强对无功优化的控制模型的建立与优化,使用线性的无功优化模式,以提高自动管理中无功优化的灵敏度。其次,通过将无功优化算法中的软约束问题模糊化处理的方法,以减少对无功优化的计算,提高运行效率,在保留原有运行的良好系数技术的同时,对内点法在运算中的收敛性能有较好的继承。使得自动化管理在无功优化方面的计算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时间相对减少的同时,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通过AV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资源以及调压设备的自动控制功能。AVC自动电压控制主要使通过计算机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建立起的自动控制系统。AVC装置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对电网运行中的负荷波动与电压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调节发电机的励磁以实现电厂侧的的电压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压输送的质量,满足系统对无功功率的需求。是减少电力损耗降低人工劳动的有效措施。

四、总结

我国的电力能源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渐步入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状态。为进一步极强对能源的节约,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加强对无功补偿与优化方式的探索,一方面能够降低电力系统在电能输送中的损耗,另一方面能够节约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对保障居民用电稳定以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都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明,何禹清,蒋海波,刘定国,时谊计.及无功经济价值的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9):59-64.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4

关键词:电力;产生与输送;传输电压;传输方式

引言

能源可以说与粮食和水一样,是支撑现代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之一。人类通过消耗能量而生活,进行社会活动。地球上可以利用的能源(能量资源)有化石能源、自然能源及核能源。电能是通过这些能源的变换而生产出来的。

1 电力的产生与输送

电能具有能量变换的多样性,可瞬间传输及快速反应,可以有其他能源没有的及其优良的特征,因此在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期,电力在全消耗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今后会越来越大。从这十几年家庭生活来看,使用电力的家电产品的数量及其种类增加之快令人吃惊。但是,电力作为电气的本质是,在电力从生产到使用的过程中要让它暂停及贮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电力具有生产和消费都必须是同时进行的特征。这样,作为电力使用的一个原则,是对应随时随刻需要的变化,在保持其质量稳定的同时,要求没有障碍的保证提供需要量。

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应用的扩展和增大,伴随着电力供给源的大型化,要求一次能源大容量化和多样化,而且由于受到种种社会的、地理条件的限制,电源地点和用户所在地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越来越复杂。高质量且稳定的电力供应是维持现代产业和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条件。在妥善解决地球环境问题及资源枯竭问题的同时,维持稳定的电力供应,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由送电线、配电线及变电所、换流站所构成的电力传输设备,在电力生产与用户之间起到传送优质电力的作用。电力从发电厂发出后传输到工厂、大楼以及我们家庭的传输过程的概念。电力从距离遥远的发电厂到用户用高压电源送电系统传输,即从发电厂到变电所,从变电所到变电所由干线传输;而到个别的用户处,则通过配电线来传输。这种电力传输设备又称电力流通设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设备可靠而稳定的运行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对于流通设备,必须同时考虑到它足够的传输能力及其性能的稳定。

最近,为了能够远距离、大容量送电,在送变电设备送电电压上升的同时,导体、支撑物、开关电源已逐步大型化。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空间狭小,因而地下设备及小型化设备也不断发展。配电线方面也同样为适应负荷密度的增加、环境的保护,要求有相适应的性能、结构及外观。另外在传输方式上,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直流输电方式也逐步发展,在城市的地下送电、横渡海峡的海底送电、远距离架空送电等处使用,还与交流方式并用。另外,对于今后高密度的用户地区的电力传输。

2 电力的传输电压

2.1 传输电压的探讨

电力传输时,有电压与电流两个方面,还伴随着必然的损失。因此为提高送电效率,电压越高越好。但是,电压过度升高,增加了输电线和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绝缘要求而成本提高,因此也不能无限制地升高电压。现在,代表性的电压是:从发电厂送出的主干系统的送电电压为500kV或275kV;到用户附近地区,降低到154kV、66kV、22kV;对于大容量用户,就用这种电压直接供电;在配电系统中用高压6.6kV或100kV供应给一般用户。另外,为适应电力需要量的增加,近年也开始向1000kV送电的实用化进展。如果送电电压自由取值,那么在两条以上送电线路相互连接时或在电力设备制造上都会不合适,所以规定了标准电压。在根据标准电压选择送电电压时,要考虑到送电功率,送电距离和已有电力设备的关系及将来的设备规划等,进行综合考虑。

2.2 频率与线路回路

交流方式的频率影响到电源设备、使用电器的结构与规格,它又使传输线路的电抗、电纳变化,引起系统的无功功率、电压调整率和送电的稳定极限功率等的变动。另外,在频率特别低时产生照明电灯的闪烁,使电动机不到额定的转速等。因而,必须选择合理的频率。现在世界上主要使用的频率为50kV、60Hz二种。50Hz以欧洲为中心普及,60Hz以美国为主逐步发展。受到欧洲与美国的影响,在日本交流频率以富士河为界,包含有东侧的静冈、山梨,各县的关东以北的地区为50Hz,而其西侧的地区为60Hz。这是由于在电力事业开始之时,进口的发电机在东京及其周围是德国的为50Hz,大阪地区是美国的为60Hz。因此使全国的系统联系产生麻烦,这对于电源和用户设备的制造和操作两方面均带来不便。

3 电力的传输方式

3.1 交流输电方式

交流方式由于通过变压器很容易地进行有效的升压降压,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电力传输中。在交流方式中有单相2线制、单相3线制、三相3线制、三相4线制等。这些方式各有特征。一般,对于电灯或家用电器等小功率电器,应用单相2线制,单相3线制,而对于电动机等达到某种程度的负荷或者更大一些负荷,则应用三相3线制或三相4线制。其中三相3线制被最广泛地利用,有以下几个优点:容易产生动力源(交流电动机)的重要旋转磁场;在相同的电压、电力、损耗、距离时所需要的电线重量为单相2线制的四分之三;可以从三相交流电中得到单相交流电;在相同电压、功率时,1条电线所送出的功率是电相2线制的1.15倍。由于以上优点,作为送电方式,广泛应用三相3线制。而在配电线路放面,在高压线及动力用的低压线中,也应用这种方式。

3.2 直流输电方式

除了电压的升降不容易实现外,直流输电更适合于电力的输送,即:在相同的有效电压时,与交流相比振幅小,有利于绝缘;不存在无功率,损耗小;在送电端与受电端之间不存在交流输电时的相位差,输电的稳定性高,稳定输电的容量不受限制;没有电容电流,不产生介质损耗,有利于用电缆送电。由于以上所说优点,在一定程度的距离上直流输电较为有利,其距离一般认为:架空线路在500-700km以上时,电缆送电在30-40km以上时。

4 结论

电力传输的送、配电线路以及变电所、换流站设备是电力供应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在对这些设备做计划与应用时,对每个设备的结构和特性以及由这些设备所组成的电力系统的作用与所要求的各种功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及研究。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5

关键词: 电力调度节省电力损耗

前言

挖掘节电潜力,实施电网经济调度. 降低电力系统的损耗,提高供电的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国内能源紧张而电力系统作为耗能大户却存在严重能量浪费的想象,节能降耗具有强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众多节能降耗方法中选取了电网调度法加以具体阐述。分析了合理安排电网调度以降低电力系统损耗需要考虑的问题. 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1. 合理安排电网调度以降低网损的措施。

1. 1 加强电网的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应与生计部门配合,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 加强电网运行的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做到每月对电网运行中设备检修情况、设备运行情况、供电电量、电容器投退、网损等进行综合分析、统计,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改进的措施,加强电网经济运行研究工作。使电网长期处于最经济方式下运行。实践证明,加强对电网的经济运行分析是管理好电网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1. 2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运行方式的编制一是要在确保安全、可靠、满足电能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二是要准确掌握网内各“元件”的经济运行特性,确保网内各“元件”在最佳经济状态下运行;三是要及时了解电网运行工况. 对不利于电网经济运行的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更。实践证明。运行方式安排合理与否,对电网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使网内损耗成倍地增加或降低,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1. 3 加强无功电压管理,优化网络结构电网输送无功过多、电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电网的损耗,影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因此,加强无功电压管理,优化网络结构. 对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至关重要。

2. 1 充分利用网内无功补偿装置,避免大容量无功在电网间传输,使无功功率达到就地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无功补偿的最佳效果是“就地平衡”,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发生“过补偿”和“欠补偿”现象,因为“过补偿”和“欠补偿”运行都是不经济的。但对于较大型的电网,靠人工来调整电压时很大工作量的,所以建议使用AVC(自动电压控制),清远地区电网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经有39个110kV等级以上的变电站使用AVC,虽然逻辑上还不是很完善,但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减轻劳动力,保证电压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另外,提高用户功率因数,减少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

2. 2 全面掌握网内各电压监测点运行电压. 及时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予以调整,避免部分设备长期“欠压”或“过压”运行。

2. 3 根据网内无功电压情况. 适时提出改善无功电压的计划和措施,不断优化网络结构,避免无功容量过大传输和“远距离、超半径”供电现象发生。

3. 合理安排主变运行方式. 减少变压器损耗主变的经济运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安排主变台数. 二是合理调节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当变电站下带负荷较小时将主变并列运行将使系统损耗增大,而当变电站下带负荷较大时主变的并列运行却能够降低损耗。因此要求当值调度员根据负荷情况实行主变的并列或单台运行,以达到减少了变压器空载损耗的目的。另外合理调整变压器分头位置,有利于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从而有利于降损。通过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采集全网各节点实时数据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实现无功补偿设备投入合理和无功分层就地平衡、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最少、全网网损率最小的综合优化目标。

4. 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电网负荷率。

4. 1 加强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工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它是电网负荷的监控与管理的一项基本功能。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合理地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以及对发、供电计划的编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可靠运行,良好的负荷预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电及网络运营成本,更好地为地区电力市场的发展铺平道路。

负荷预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安排短期设备维修即目前的每月调度检修计划)。②制定周、日发电计划。③网络安全分析( 调度运行人员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控制线路的输送功率)。从以上几方面可知. 负荷预测的准确与否. 同样会间接地引起网损变化。及时掌握网内负荷变化动态,可以为经济调度提供决策依据。负荷预测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结合电网实际采用合理的模式. 提高预测精度。

4. 2 充分发挥调度自动化的作用。调度自动化系统是调度人员对电网进行管理、更好地使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本工具之一。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往往只注重遥测、遥信、遥视功能的运用. 对遥调、遥控功能大多不愿应用,害怕出问题。其实. 调度自动化系统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和设备已完全成熟。调度人员要充分发挥其功能. 根据调度自动化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电网运行参数,及时投切有关设备,使整个电网始终处于最佳经济运行状态。同时利用调度自动化还可以大大缩短操作时间和事故处理时间,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5. 充分发挥调度自动化的作用。调度自动化系统是调度人员对电网进行管理、更好地使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本工具之一。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往往只注重遥测、遥信、遥视功能的运用. 对遥调、遥控功能大多不愿应用. 害怕出问题。其实,调度自动化系统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和设备已完全成熟。调度人员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根据调度自动化提供的信息. 及时调整电网运行参数,及时投切有关设备,使整个电网始终处于最佳经济运行状态。同时,利用调度自动化还可以大大缩短操作时间和事故处理时间,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6. 加强调度人员素质培训。调度运行人员是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直接操作者,电网经济运行的各项措施必须由调度值班人员来落实。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调度值班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因此,必须加强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其不但是电网运行操作的指挥者,更要成为电网经济运行的行家里手。

电力输送的基本方式范文6

为适应当前电网负荷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日臻成熟的支持下,我国电力系统正在积极推进自动化升级改造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是传动电力系统运营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电力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里程碑事件。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施,电力系统运营安全水平得以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电力能源保障更加可靠,在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深入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工作,确保电力系统高效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我国电力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容

电力系统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为电能,供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装置总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电力系统不仅要负责电能的生产,还要承担着电能的输送、变压、配置等功能,只有经过上述一系列环节,发电厂生产出来的电能才能够转换为适合用电单位电力使用需求的规格,从而安全稳定地投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这个过程涉及海量的数据采集、运算和管理,需要对电能进行若干次的调整、保护,对电力运行进行频繁精准的调度和控制,以此确保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减少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预设好的程序对电力系统实现自动运行和管理,对系统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反应速度,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趋向于安全、准确和稳定。从具体执行层面上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管理包含电脑生产、电能输送和配置等环节,在这些环节和过中,电力系统自动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的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传输自动化、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这些自动化系统彼此联系并相互协调,从而构成一个分层式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体系。比如一个地区的变电站和发电厂及其位于中间部分的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就构成了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最高级别的调度中心负责对整个系统的调度与管理,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枢。

2电力系统的基本特点

2.1供电安全稳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电能是社会活动开展的主要能源种类,电力设备的应用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力供应是否稳定正常,对于国计民生,乃至国防安全都有着至观重要的影响。电力正常供应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国家的角度看,都必须想方设法保证电力供应正常稳定。

2.2电能的非存储性对于电能使用管理的影响

由于电能自身特性的原因,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使用、输送和生产一般都是等量进行的。电力系统生产出来的电能总量和电力使用端使用消耗的电能与输电线路上消耗的能量之和相等。基于这些原因,要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必须确保电源功率平衡。不仅同一时刻发出的总电能要等于消费的总电能,还要保证电能在中间环节的顺利传输。如果这期间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3.1发电厂测控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发电厂的控制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分层分布式结构,整个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控制单元,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共同组成了过程控制单元的主体,二者之间以智能总线为通信通道,负责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间的通信业务。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数据汇集到过程控制单元,由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3.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分析

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管理机制的改变,消除人为因素在变电站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从而提高变电站运营管理的长期性、稳定系和高效性。大量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变电站由人工操作方式转为自动操作方式,使得变电站长期无人值守的工作模式得以实现。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光纤、电缆等设备的使用是其主要内容。藉由这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控制中心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予以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对各部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汇集到控制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大幅提高变电站信息的使用效率,促进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是电力运行调度自动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3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分析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形式。电网运行调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这电网运行情况的好坏。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的工作信息得以在电网各层级控制中心间迅速传递和共享,使得控制中心得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4.1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前进的内在动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等都是构成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单元。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赖于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4.2电力系统自动化有赖于电力设施自动化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载体。要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首先要实现电力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正以电力运行调度自动化为中心,以构建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监测机制为着力点,建立全面实时数字控制体系。自动化系统在事故检查、自动合闸等部分拥有智能化特征。自动化配电装置的发展会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快速发展。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