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绿化的意义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重庆;道路绿化;养护;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7502

1 引言

俗话讲“三分种,七分养”,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更是如此。城市道路绿化是支撑起一个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骨架,其绿化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然而,由于城市道路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要想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道路绿化工作,发挥其园林植物的景观及生态美化功能,做好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目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仍有如重建轻养等问题存在[1]。因此,切实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2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重庆主城九区的道路绿化养护情况的系统调查,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养护管理不到位

2.1.1 修剪不及时,不彻底

修剪是植物日常养护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正确合理的修剪,可以使植物的树形更加优美,且通过对枯枝、病虫枝、腐枝、徒长枝等枝条的修剪不仅可以促使植物更好的生长,预防病虫害孳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例如:渝中区中山四路、渝北区渝航路有部分路段的行道树就存在较大径粗的枯枝、残枝未剪除,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情况的影响将会对行人及车辆的安全造成威胁。

2.1.2 缺株死株不及时补植

目前,很多养护部门在植物养护上只做到了养,未做到管。很多灌木绿篱都因为生长原因或人为影响造成了死株、缺株现象。例如:北碚的龙凤大道,除了灌木绿篱缺株、死株现象较为严重外,其他方面的养护措施都较为规范。这说明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仍不到位。

2.2 道路绿地养护工作难

2.2.1 前期的植物设计不合理

绿地植物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往往都是前期设计设完成的。存在设计选择树种与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发生冲突的现象,使得绿地树种不能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甚至导致绿地内树木出现枯死,长势不良等现象。

2.2.2 人为因素对养护的影响

因为现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使得绿化养护工作的工作量增加,甚至出现绿化带遭人为践踏,汽车倾轧。有的地段走的人太多成了“人行通道”,即使及时补植仍然会遭遇再次践踏,成为绿化“死角”[1~3]。

2.3 养护管理职责范围的缺失

大部分园林养护工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的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只是为现今环境下的道路两侧的树木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浇水、施肥以及修剪工作。这种指导思想下,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使得绿化的树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使得其树木树冠以及其它枝干发生不良生长的情况。例如:渝北的金开大道上就有部分路段的绿化带树木栽植过于繁密,没有及时抽稀,出现苗木挤压,生长不良,这反应了现在的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这可能也与当今的社会政治有关,但是作为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部门及工作者,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协调沟通,去改变这一现状。

2.4 种植和养护水平有限

由于植物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以及园林绿化面积的增加,导致大部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临时工完成。因为缺乏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植物知识,在植物的养护过程中,养护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修剪不规范,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周期不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致使树木长莶缓没蛩劳觥

3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严格把关植物选择和配置

通过前期衔接,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选择[4],种植比例和同一区域内不同树种间生长要求是否冲突等问题[5],做到适地适树,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尽量增加乡土树种和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为后期养护减少成本。

3.2 提高养护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

通过提高园林养护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各个树种不同的生长要求,为其制定相应的周期进行树木浇水、施肥、修剪、松土、除草、记录检查等工作,且不可一概而论,严格控制浇水施肥量,进而保证各个植物都能够健康地生长。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做到提前预防,多重防治。

3.3 加强绿化监(巡)察工作

为了保护城市中道路绿地和种植的绿色植物,应进一步加强绿化监察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行为。对于恶意破坏公共绿化的行为,通过执法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其次,加强不定期的巡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各部门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3.4 正确认识绿化养护工作

绿化养护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养护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园林建设带来的效益,也要重视养护管理工作,形成绿化养护工作的正确认识。避免养护管理沦为形式主义,发挥园林绿化应有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对重庆市道路绿地养护管理现状的调查,对于园林绿化笔者以为只有通过高效率管理及科学养护才能把绿地最大综合效益发挥出来,园林绿地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下去。首先,城市道路绿化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6],其绿化植物养护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深入了解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现行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以质量标准来进行考核,而其重点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工作程序上,比如:一年修剪几次,施肥几次等,没有实质性地考核到养护成效上面。再者,评价标准的要求过于笼统和主观化,对于考核人员及结果都不好把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养护成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和指导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明.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以泰州为例[J].绿色科技,2015(11):97~98.

[2]唐绍锋.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探讨――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7):92~93.

[3]刘志梅.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3):41.

[4]李 靖.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2007(8):30.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城市生活道路;绿化设计;设计要求;植物配置

前言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道路绿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创建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

1、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分类

1.1 城市街道型

城市街道多为分布在城市支干道的道路,有少量的车辆通行,路面幅度比较窄,在城市老城区中主要体现在一些城市老街,新城区中主要体现在支干道。这类型道路是市民行走和车辆行驶在城区中接触最多的道路,此类道路的绿化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垂直绿化)、成行的行道树、街头绿地的绿化等等。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街道的整体形象,其中又以行道树和街头绿化为主要支持点,在城市道路系统中按一街一景原则进行植物的绿化配置设计,并提供市民身同心受的景观观赏特点。

1.2 游赏步道型

现今城市步行街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重要的公共休闲空间的组成部分。这类道路中植物的绿化效果已经不能满足步行街道的绿化要求,还必须考虑到布置有供居民休憩、漫步的绿地,以及花坛、雕塑及儿童游乐场地等文娱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如在步行街道绿化地带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加一些树池和树阵等以达到增添道路的自然情趣的效果。道路景观雕塑小品在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富有当地特色的前提下,同样能让整条道路显得自然、有趣、活泼、轻松。

1.3 生活工作型

生活工作型道路主要是指分布在各类居住区以及各企事业区内部的道路,是市民聚集比较集中的区域,其道路绿化大致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绿化、办公区道路绿化。居民集中区道路是联系各住宅以及各办公区域的游园式道路,一般宽2 m左右,主要是用来供人行走,少量提供小型车行驶。其绿化布置大多是置于道路后退0.5~1 m,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驶近住宅,也有一部分是紧贴路边栽种,能让人和大自然联系更为紧密。

2、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

2.1道路景观要求体现精美细致

生活型道路由于车辆行驶较少,道路路面不宽,车行速度比较哦缓慢,市民在这类型道路上对景物的观赏速度较慢,属于慢行观赏性路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大面积地运用植被和色彩等,要求要做到精美细致化,如花境的运用。在绿化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塑造出的景观模式不能像交通型道路,色块分隔过长,市民无法看到一个整体景观,只能看到局部的景观效果,不利于市民对景观的观赏,要精致地对待每一个色块或花坛的细部绿化景观的设计,达到对这类型道路景观的精美细致的要求。

2.2道路景观要求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

生活型道路由于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所以在考虑其绿化景观塑造的过程中,更多地是要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无论是从树种的选择上还是景观的营造上,生活型道路更多地是呈现给市民“夏季绿荫环绕,冬季阳光普照”的景观感受。对行道树的选择要从树种、树形等多方面考虑。可以选择一些季相变化不同的树种相搭配,突显冬季阳关渗透的感觉;当然同样也可以选用一些树冠宽广的树种成排栽植,形成一种绿色环绕的空间效果。

2.3道路景观要求合理选择植物

①对行道树的要求。道路绿化在行道树的选择上为了与道路环境相适宜,可多选择一些落叶树种,如:悬铃木、枫香、无患子、银杏等色叶树种,也可以适当种植香樟、杜英等常绿树种,不仅能丰富道路的绿量,而且还可以达到美化景观的效果。

②对中下层灌木类植物的要求。道路的绿化景观除了注重尤为重要的行道树绿化外,还要重点考虑大量的中下层灌木类植物的造景运用。中层植物可选择一些观花观叶观枝类植物。花境中可以应用一些宿根类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千屈菜、毛地黄、大花美人蕉、石蒜、花毛茛、花叶玉簪等,由于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在草皮选择上宜选用暖季型草皮,便于行人的参与,中下层灌木在选择时,除了考虑其色彩、尺寸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嗅觉的要求。所以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采用香花植物的搭配元素,可以使市民路过时从中获得清香的空气,生活型道路的绿化还应该考虑到植物对市民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对策

3.1行道树的种植策略

在布置行道树时,要考虑到道路功能的原则,这是生活型道路设计中最能体现安全性的所在,其中株距与定干的高度应成为最主要被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于交通型道路的路面幅度宽广,生活型道路的路面幅度较为一般,应采用单排种植的形式,株行距根据树冠大小来决定,基本采用5~8 m,树干距道路侧石不少于0.5 m,并保持足够间距。选择树种的胸径一般为8 cm以上,分枝点高度不小于3.0 m,多采用无患子、银杏、枫香、悬铃木、香樟等。定干高度也就是定出行道树第一分枝点的高度,最好要高过行人高度,这样树枝下高与街道上车辆才不会相互影响。

3.2色块的搭配设计策略

生活型道路的色块是最能体现其视觉效果、整体带给路人视觉冲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道路的色块带一般可以把分割带宽度定为每隔8~10 m距离重复一段,距离由于受其路面幅度以及观赏功能的影响,色块的分割不宜拉得过长,分割带色块的图案要求变化丰富,色彩丰富,增加观赏性。色块的模式可以根据道路的长短以及走向与行道树进行多种形式的拼接,可以让车辆和行人路过时观赏到路边的色块变化纹理丰富,避免重复又具有连续性。

3.3景观小品的运用设计策略

一些树阵、树池、喷泉、雕塑甚至造型树的运用都可以成为生活步行街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不但不占据人行道步行空间,而且满足行人游赏、休息以及道路景观营造的几大功能。在绿化景观设计时,对景观的把握程度是至关紧要的部分,功能景观太多不利于道路的畅通性,但只用行道树和花坛结合的设计又不能为大片的绿地提供游赏效果,所以树阵、树池和简单喷泉及景观小品的设立是现今最为普遍的做法之一。游赏步道型的生活型道路中运用到雕塑这种元素是很多的,多为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或者人文历史因素。适当地用在行人量大的绿化中,不但能点缀道路的景观,而且也为城市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更多文化元素。

4、结束语

总之,道路绿化在创造城市旖旎风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护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活型道路绿化则是城市道路绿化中的骨架、脉络基础。它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和市民两个重要的环节,成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因素,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是城市整体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宏彬,关于城市人行天桥设计的一些探讨[J],广东建材,2009,(4)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拉美国家;利率;改革道路;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02-03

一、拉美国家利率改革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拉美国家长期实施利率严格管制。20世纪60年代,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拉美国家在IMF经济学家呼吁下,以货币主义观点作为理论依据,尝试放松利率管制,让市场充分发挥调控机制。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运动

在20世纪大半时间里,多数国家都是实行利率管制的,其利率维持较低的水平。通观一些主要国家利率管制史,可以发现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是利率管制的主要动因。随着经济金融的开放,缺乏弹性的管制利率与国际的利率差距会导致“热钱”的流入流出和国内“影子银行”等问题,使得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难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就成为必然。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滞涨”现象动摇了主张政府调控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而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主张货币的市场化。在该理论的影响下,“里根革命”和“撒切尔革命”分别在美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

具体到利率政策上,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和爱德华・肖(E dward Shaw)于1973年分别发表了《经济发展的货币和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提出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新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过度干预金融市场,人为压低利率水平,会导致金融市场效率偏低,极易出现寻租和市场失灵,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的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的速度进行。

受到经济发展阶段转变、通货膨胀、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等力量的推动,世界主要国家集中在20世纪70―80年代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拉美国家长期的利率管制导致实际为负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拉美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长期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导致实际利率通常为负数(见表1)。

表1 拉美各国利率市场化前的实际存款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IMF

(三)外向型经济受到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拉美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使期损失严重。随着石油价格的暴涨,拉美国家石油进口国的贸易赤字激增,通货膨胀严重。此外,发达国家为了转嫁危机,降低初级产品的价格,使以出口初等产品为主的拉美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内原本严峻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面对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双重冲击,拉美三国(阿根廷、智利、乌拉圭)选择了新自由主义方案,决定放弃传统的内向型经济发展体系,进行金融改革。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经济影响

(一)主要市场化内容和一步到位的改革

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2年内放开所有的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配套的市场化还包括:取消指导性信贷计划、取消汇率的管制、将国有银行私有化等。

1976年以前,阿根廷的金融体系高度集中,按照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必须全部存入银行。1977年,阿根廷出台《金融法》,将银行存款准备金将至45%,取消外汇管制,政府不再控制利率,完全实现市场利率。

1973―1978年智利逐步放松对利率的控制,实现利率上限管制。随后,政府将国有银行私有化,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氛围3个阶段:1973年9月―1975年3月,提高利率管制上限,允许私人设立金融公司,放开非金融机构准入限制;1975年4月―1976年6月,缩减开支,调整经济结构,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实现银行私有化;1976年6月―1979年6月,采取爬行盯住汇率制度,逐步放开对外国资本流动的管制。

1974年9月,乌拉圭政府宣布提高管理的利率上限;1978年,乌拉圭政府一次性取消对银行系统的准入;1979年取消所有利率上限,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改革后的经济情况

拉美3国采取激进方式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未考虑经济社会的现实条件,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名义利率升高,实际利率大幅波动,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最终陷入金融危机。

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并没有使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降低,而是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GDP增长率提高之后出现大幅下降,到1980年出现负增长。利率放开后,贷款利率上升较大,国内利差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赚取利差的盈利模式没有改变,国内资金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资金需求转向外债,导致外债规模迅速扩大,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同时,大批企业资金链条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部分银行因此破产。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造成外资过度流入和本币升值过快、外贸环境恶化、本土企业纷纷倒闭、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在1981年终于爆发经济危机。1982―1983年,智利重新把银行全部收归国有。1988年,智利政府宣布恢复利率管制,宣布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乌拉圭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金融资产总量增加,金融深化指标大幅提高。但是利率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量企业倒闭、金融资产质量下降严重等。为化解危机,乌拉圭央行不得不采取对金融机构严格管制的办法,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流动性的注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

三、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激进式改革的特点和效果

(一)推进时间较早、较为激进

拉美3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早。此外,推进的过程也较为激进,阿根廷、智利、乌拉圭3国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一次性放开利率管制,采用休克疗法。

(二)改革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通货膨胀率严重,名义利率较高,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贸易环境恶化,经常账户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社会投资率降低。

利率一旦放松,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整个金融体系就会陷入混乱。拉美国家试图通过利率市场化改变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实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三)多个项目同时推进

拉美3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其他改革内容同步推进,包括放开金融机构的设立限制、放松外汇管制、放开资本账户等等。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还配套进行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财政税务体制改革等。利率市场化后,名义和实际利率都快速升高,通货膨胀严重,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剧烈,流动路径也发生变化,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企业倒闭不断,银行贷款质量下降,金融秩序混乱。

四、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一)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拉美3国选择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激增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外债危机、利率飙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现象发生,政府不得不又取消利率市场化的决定,恢复利率管制的局面。

(二)良好的金融市场和运营机制是利率市场改革的保障

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的基础,利于分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释放的风险。金融交易工具的多样化和充分的市场机制有利于投资者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和对投资者进行必要的教育,避免市场化实现后带来的混乱和无序。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最终目标是通过价格信号、调节资金提高配置效率。在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前金融机构的运营机制还不健全,不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化竞争达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目地。

(三)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能减少金融风险失控

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有效监管,放任自律容易导致失控。拉美3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体系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的运营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重要。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道德风险和委托问题。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由于利率的大幅波动,引起经济的动荡,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和金融体系平稳经受考验。

五、对我国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一)国际经验显示,渐进式推进利率市场化成功几率更大

历史经验表明,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和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能够增加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概率。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措施,有步骤地放开利率管制,在尽量减少对经济带来负面冲击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取得成功。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国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在监管缺失、金融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推动一步到位的激进型改革,最终导致失败,政府不得不在受到重创的情况下恢复利率管制(见表2)。

(二)建立资金价格形成机制重于简单放开利率的浮动

利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只是放开利率水平,而是形成反映资金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而利率形成机制的建立至少涉及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完善、资金供求主体财务稳健等领域的改革。如果没有系统性的配套改革措施,即使放开利率浮动空间,形成的资金价格也无法正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真实的资金供需情况。

(三)顺畅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

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传导机制实现市场化,从而发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发挥利率资金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更好地服务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市场化能否顺利推进和否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

央行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框架,丰富操作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资金充裕和紧张程度,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按预期落入目标期间。同时,要积极培养各个产品利率市场的关联链条,建立和完善从货币市场到信贷市场并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利率传导机制。

(四)强化货币当局的利率调控

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货币当局放弃对利率的管理和调控,对利率波动听之任之。利率市场化后,国际通用的做法是货币当局不再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利率,而是运用自己拥有的金融资源,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市场交易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并通过影响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可防止因金融外部性导致的银行风险溢出和扩散。从众多国家的实践表明,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比隐形的政府担保更能降低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首先,在范围上要建立全覆盖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所有存款机构实施强制性的存款保险。其次,在操作上要根据风险差异实行差别化的存款保险费率。再次,在额度上要合理限定最高保险赔付上限。

参考文献:

[1] 刘东庆.浅论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

[2] 刘东庆.浅论对我国当前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J].南方金融,2012,(4).

[3] 胡朝晖,丁俊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及Shibor运行效果评析[J].武汉金融,2009,(5).

[4] 刘东庆.当前形势下的信贷结构调整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7).

[5] 郭建斌.货币国际化视角下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的功能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11,(10).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4

1历史上的道路绿化

1.1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城市空间与道路绿化西方道路的绿化也有悠远的历史。据记载,早在2700多年前,古罗马的街道两旁就种植了树木了[4]。罗马军用大道兴建稍晚些,但最初的罗马军用大道是不植树的,但随着军事行动的增加,为了调兵遣将过程中士兵不受太阳的曝晒,统治者“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今天,沿着古罗马大道遗迹,道路沿途两侧常常会发现绿盖如云的罗马松高高耸起。因此,古罗马大道的道路绿化所取价值与古代中国相近,主要是为了防晒蔽雨调节气候。近代以来,欧洲国家有意识地在城市道路上连续的种植成排成行的行道树应是16世纪中期才有的事。1552年法国颁布法令,要求在各主要道路上种植树木,至1600年前后,巴黎的主要大街形成了林荫道[6]。17世纪20年代,英国伦敦出现了花园式的城市林荫道,这时的道路绿化已具有园林化的意义,其价值更多地倾向于为城市增色添彩,使城市道路景观更加美观。

1.2现代西方国家的道路生态研究上世纪70年代始,欧洲和北美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道路建设对植物种群产生的影响,如:导致植物死亡和生境丧失、生态环境物理化学变化、路侧植被改变;对动物种群产生的生态影响,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道路回避巢区转移、迁移路线改变及障碍作用导致生境和种群的破碎化;道路生态学影响的定量化测度指数(包括道路密度、道路位置和道路影响区域)。2000年4月召开的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会议上,专家们就把公路和公路网的生态效应作为新出现的学科领域之一。2003年,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T.T.Forman等14位交通工程和生态学专家共同出版的《RoadEcologyScienceandSolutions》,标志着道路生态学的形成。这时,道路绿化已由过去改善环境、美化景观转向生态化研究:在野外,是为减少道路造成的对地域生态环境的碎片化而给动植物生长环境带来的破坏,通过模拟自然,在道路的上下空间为动物留下迁徙的通道,同时减少道路污染,使道路区域内的生态整体得以较好地保持延续;在城镇,则重在让道路环境近自然化,让城镇融入自然之中而不是追求道路绿化景观历史视阈下的中外道路a的对称性图案与色彩光鲜的形式美感。这时的道路绿化,从思想到价值观念来看已产生了划时代的变迁,即:要通过绿化降低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度,通过交通生态工程的科学技术运用,使道路融入自然,让城市更宜居。与此相应,景观生态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在许多专家的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而道路景观的标准也开始推陈出新,产生了新的道路景观生态评价标准。从上述东西方道路绿化的历史来分析,促使人们对道路进行植树绿化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标志道路界域(这主要在古代中国);二是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三是使城市街道(道路)更为美观;四是改善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使道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

2生态文明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的启示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的形制总要受建筑思想的支配。而城市建设总是受城市建设思想所支配的。绿化作为人工性的植被再造当然也不例外。

2.1不同时代的道路绿化分析从上述道路绿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道路绿化思想或观念的变化。即:最初是将树木作为一种路域标志来考虑的,后来发展到通过植行道树来改善环境———这已经有了最初级的生态意义,这时的道路绿化,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开发,但其价值取向决定了道路绿化的树种;后来,是将道路的绿化纳入了园林的范畴,使其成为城市园林的一个构成部分,这时的道路绿化技术是让道路绿化景观修剪得如同城市园林景观一般;最后,是将人工的道路视作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更多地意识到了它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性,通过道路生态工程的方式降低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由此产生了道路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工程修复技术。如果我们将这种道路绿化的时代做一个划分不难发现:将道路绿化作为道路路界标志与调节气候环境的时代是农业文明期;将道路绿化作为景观打造的时代则开始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前期,并贯穿了整个工业文明时期;而将道路视作自然环境一部分,着力降低它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道路生态学产生的当前,恰恰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由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人类高度集中居住的区域———城市建设与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道路绿化;现状;措施;养护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在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体现整个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人们对出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城市道路建设部分也越来越重视。一方面,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对城市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不仅对于城市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每个市民也是一件好事。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它们必然会影响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还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影响,比如,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成型及保存。本文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了一些道路绿化建设与养护中的问题以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探讨论证达到一定的共识,能够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公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既要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要保证建设施工质量,那么在初始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第一步的设计工作。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第一,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设计部分不够详细,设计往往过于单一化,缺乏创意,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不能很好体现城市特色。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特点、生长适应环境等因素考虑不充分。以至于在后期建设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使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这个问题,合理设计,尽量解决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的矛盾。

(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了,施工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进行的。

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往往存在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

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树木植被的根部使受损伤;树坑的深浅不合适;未能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等,导致移植栽种后树木成活率低。

(三)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整形修剪不合理,使植物的株形不佳,整体不大方美观。

第二,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如果过频繁地清扫枯枝落叶,会使植被丧失营养物,大大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未充分考虑植物生长自然规律、没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群体结构布置不合理,使景观效果层次感不强。

三、措施

(一)设计阶段: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既要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在初始的的设计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设计工作。

1.应该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才能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尽可能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应该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周全地考查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主要包括相关种植地区的土质、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以使设计更周全。

2.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中心环岛、林荫带、行道树等部分。要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设计方案,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不断完善。对于城市道路路段不同功能的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植被种类的选择,应该在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加以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行道树用于主要行道路段的绿化建设。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应优先考虑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时,可以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

3.考虑将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的行人交通出行等问题,在设计中更好地选择道路绿化植被,力争做到美观大方又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也应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等,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

(二)施工过程

1.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初期,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以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及时清理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以保证道路绿化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2.在植被的挖掘及移栽树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以移植栽种后树木的成活率。移栽完成后应该有效控制树坑的深浅及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比如,安装一些固定支架等。

(三)后期养护

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1.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植被,调整群落层次及长势,使植物形成良好的株形,从而产生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另外,修剪整形也能有利于形成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效果。

2.枯枝落叶是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因此不能过分清楚这些枯枝落叶,否则使植被丧失营养物,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3.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合理调整群体结构,比如,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及时移调整、移植、重新配置等。这样,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

4.熟谙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进行各种植物的科学护管,不断提升养护水平。

四、结束语

道路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道路绿化不同于其他环境,前者环境差,所受到的限制较多,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情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合理选择道路绿化植被。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我们必须做好绿化工作,抓好设计、施工和养护,提高绿化建设养护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晓东,赵莹,高桃花.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与养护[J].现代园艺,2013,14:115-116.

道路绿化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地方特色

Abstract: green road, also can protect the pavement, make them from the sun exposure,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road; Also can organize traffic, ensure safe driving; Combined with city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theme, can present a thematic, timeliness. The green design traffic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lso let the general public benefit from the project.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

1.1组织交通作用

组织交通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作用,绿化带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和两侧,以及交叉路口等,都具有良好的分隔路面、分隔各种车辆工具类型、组织交通,保证行驶安全的实际作用。组织道路交通的绿色交通岛.目的也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保证不同速度及方向的车辆安全行驶。而且用植物作为分隔这样的软质隔离,与用栏杆等硬质隔离相比,在同样的功能的作用下,更加生态,更加亲和。

1.2美化市容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绿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良好的道路绿化,给人一种城市活力和精神象征,是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绿化的美化市容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道路绿化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很多城市都根据自己的城市特征和所在的地理位置,确定了自己的市花市树,有重点地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加以应用,突现自己的城市形象,强调地域特征和城市主题。

卫生防护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城市尘埃和有害气体的污染。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避免道路遭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随着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车辆的增加,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植物作为一种优良的保护环境的素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城区主要街道及绿地类型分析

2.1不同断面道路形式的植物配植2.1.1一板二带的植物配植这是最常见的绿化类型。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各栽一行乔木)。一板二带在城市内三级街道居多,和生活区接近,为了美化市容,净化环境,增强防护效益,一板二带的植物配置应考虑行人和行车的遮荫要求,还不要影响交通和路灯照明。这类街道一般人、车混用,由于街道狭窄,光线不足,要选择半耐荫树种,以形成和谐相称的绿色通道。在两株乔木间,可适当配置耐荫花木或宿根花卉,不经常通机动车的街道可设置花境,以丰富道路景观。2.1.2二板三带的绿化植物配置二板三带就是除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上配置人行道绿带外,中间用一条绿化带分隔,把车道分成上下行驶的两条车道,这种形式仅在市区二级街道,机动车流量不太大的情况下适用。在二板三带绿化的条件下,一般路面都比较宽,且人行道一般是在两侧绿带中,因此边带绿化多根据路面宽度栽植1-2行乔木,两行树间有2-3m的人行道。如南北走向道路边带靠近马路一侧可选择观花、观果或观叶的亚乔木,靠近两边建筑物的一侧可栽植高大荫浓的乔木。

2.2道路与绿化带的关系

2.2.1道路与绿化带的宽度关系

在一般可能的条件下,绿化带在道路中所占面积比例,最好在20%以上。绿化带越宽,城市道路绿地对改善道路环境的作用就会越大(表1)。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在道路设计时应留出1.5m以上的种植带。如果用地紧张至少也应留出1.0-1.2m的绿化带。行道树的株距常采用4m、5m、6m、8m不等。2.2.2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1.乔木的选择。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

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枝过长妨碍交通;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城市中心交通绿地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据测,在有绿化的街道上,据地面1.5m高处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街道上低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1/5。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也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因此要乔木灌木花草地被合理搭配。3. 2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一个城市中应以某几种树种为主,分别布置在几条城市干道上,同时也要有一些次要品种。城市道路的级别不同,绿地也应有所区别。主要干道的绿地标准确应较高,在形式上也较丰富。城市主要干道,即采用较高的标准。在次要干道上的绿化带相应可以少一些,有时只种两排行道树。3. 3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附属设施相协调道路附属设施是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停车场,加油站,电杆路灯等,是根据道路网布置的,并依照需求服务于一定范围;道路照明是按路线,交通枢纽布置,而道路旁的座椅,则加以合理的安排。它们对提高道路系统服务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的组成部分。

4结束语

道路绿化景观,不但强调视觉景观的丰富美感,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道路绿化带主要应用乔、灌、花、草形成多层次、高密度的植被群落进行隔声吸尘;人行道绿带较为舒适的步行氛围。对部分道路逐步开展相关的道路植物景观改造,并实施了效果显著的立体绿化。在城市建成内实现了一般人视线所及范围的公共空间都能看见绿色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