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1

后工业时代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的要求

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社会责任感及对人性的尊重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创造生产、生活空间的时候不断地向大自然摄取资源;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转化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能力。建筑的营造与建筑相关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在人类总资源消耗中一直占极高的比例,在中国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万亿m2,只有不到1%的建筑为节能型建筑,建筑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27%。由于能耗的不断上升,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城市出现热岛效应,部分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受沙尘暴的袭击,酸雨范围扩大[5]。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高层和超高层勘察设计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出现地基严重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建筑材料中有毒物质的超标,致使建筑空间成为致命的杀手。建筑设计中没有按相关规范设计,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和火灾。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来解决,而建筑师承担的责任也进一步增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交换的便捷,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的普及,亲人、邻里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为人类创造舒适人居生存空间的建筑师,除了解决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外,还要积极投身到解决人居环境的心理问题,通过对空间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需要;关注老建筑和老社区保护的意义,开发温馨舒适的公共交流空间。这一切都将成为建筑空间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和未来的建筑师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始终将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关于建筑是如何将不同的可用来建造使用空间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论述,说明了构筑的本质就是将不同的建筑材料通过技术手段连接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突破都会引来造物活动的创新。工业时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由于这些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建筑的样式造型和施工工艺。后工业时代表现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的个性化加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新型的人造材料将不断被创造出来,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在了解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如何学习和认识新材料,并将这些新型材料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将成为一大课题。后工业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除了能使用新型材料,还要能将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使其与建筑融为一体,实现对建筑的遮光、恒温控制,防盗报警系统及建筑设备故障自动检测和修复等功能。工程技术与审美多样性并重在工业时代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继续得到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人对经济效益和物质享受的理性追求,在此文化基础上建立的生存空间使人产生陌生、无趣、冰冷的感觉。当这一种感觉阻碍了人类所追求幸福的目标,对建筑的审美与文脉追求将成为人类久违了的目标,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文化艺术氛围将成为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共同需求。对建筑师的要求也就产生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新的工程技术,还要对审美和用户、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研究和学习,这也将是建筑设计在工业时代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之后,对人文艺术的一个理性回归。后工业时代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时不只是考虑技术、材料、设备等物质技术和物理性能,还要着重考虑社会文化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国际视野与地域观念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全球流行的“国际主义风格”,世界各地随处可看到使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方方正正的盒子式建筑,建筑艺术提前实现了全球化。建筑艺术的公共造型艺术特征使其具备了跨国界的通用视觉元素,使得造型简洁、开放、挺拔的现代主义建筑充分展示了高效、节约、使用方便的优势。其开放的建筑理念使得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营造中。在“国际主义风格”在全球推广的同时,人们也对其不考虑区域环境特征、历史文脉、人们的审美习惯等问题作出反思,提出了地域建筑观在解决生存和生活空间给人们情感带来冷漠和断裂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关注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主流和多元共存的需求将成为时展的趋势。建筑师要在关注世界建筑文化和技术发展动态的同时关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整个建筑历史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一部创造史,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建筑的变革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后工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建筑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的角色必须转型,不管建筑设计人员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都要在人类创造的丰富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中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能像前工业时代缺乏知识、主要依靠技术经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中,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建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术、材料、设备等,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将成为建筑师的困惑。新的科学技术要求建筑师要能利用并进行创新,不然建筑将会落后于时展的要求,由此对建筑师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解决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原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后才能不断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创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具备要求设计人员具有思辨能力,能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重点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电工程;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1 关于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知识。广义的知识即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智能化的全面应用,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此。数据,信息,知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用和提炼的过程――数据在重用中提升为信息,信息在反复应用中转化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总和进一步累计为企业智力资产。

1.2 知识工程。自知识工程的概念提出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对其展开了具体而热烈的研究。二十多年来,知识工程在依然保持人工智能内涵的同时,研究重点不断发生变化。首先,知识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由知识推理转变为知识表达,主要研究对象由特定专业领域转变为常识和工程知识,它的处理规模和方式也从封闭式扩大到开放式,从小手作坊式的知识工程扩大到能进行海量处理的大规模工程,甚至学科从知识工程转变为知识科学。

2 知识工程的关键技术

知识工程的关键技术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获取,知识库,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

2.1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就是从人类专家、书籍、文件、传感器或计算机文件获取知识,并将其向知识库转移的过程或技术。知识可能是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的解决程序,或者它可能是一般知识或者是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知识的途径目前有以下几种:(1)借助于知识工程师从专家获取。(2)借助于智能编辑程序从专家获取,MYCIN系统的知识获取程序TEIRESIAS就采用了这种方式。(3)借助于归纳程序从大量数据中归纳出所需知识。(4)借助于文本理解程序从教科书或科技资料中提炼出所需知识。知识获取是构建知识库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它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知识获取也被专家学者和实践者认为是目前知识工程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它限制了专家系统和其他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

2.2 知识库。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种)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这些知识片包括与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如某领域内有关的定义、定理和运算法则以及常识性知识等。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方便了知识和信息的检索;知识库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滚动,有利于知识共享和交流;知识库还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和沟通;知识库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如何把各种数据、知识、经验规则等组织起来,建立一个适应于工程应用的知识库,对提高知识工程系统的效率至关重要。

2.3 知识表示。知识表示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进行归纳并建立起各种关系,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知识表示分为主观知识表示和客观知识表示两种。知识工程中常见的知识表示方法有产生式规则表示法,语义网络法,框架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知识表示研究知识的表示技术、方法和语言,对知识存储方式的实现、知识的处理和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知识工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2.4 知识推理。知识推理是指在计算机或智能系统中,模拟人类的智能推理方式,依据推理控制策略,利用形式化的知识进行机器思维和求解问题的过程。知识推理是整个知识工程系统处理领域知识的核心部分,决定如何选用广义知识库中的知识,对用户提供的证据进行推理,最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或完成特定的动作。推理法方法有传统的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也有近几年新兴的实例推理、模糊推、逻辑推理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3 知识管理在核电工程的应用

知识工程可以应用到多个专业领域,多个学科中。核电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在核电建设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可供后续核电工程建设参考。

3.1 在核电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各种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参数要求变得越来越繁多和复杂,以前单纯依靠CAD系统和知识库之间文件形式的交互方式,使得CAD系统和知识库之间出现了断层,无法满足工程师知识积累运用的合理传递和管理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可利用知识工程设计一套实时数据平台系统,创建产品参数化知识库,通过该系统进行产品整体模型的搜集和再生,方便、快速地完成产品的三围参数化造型设计,也能提品制造工艺流程的模拟,为工程师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

3.2 在核电设备培训中应用。目前有很多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都已经将知识工程引入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目的是借助于知识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改善教学,使培训更加智能化。培训知识管理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首先,知识工程的知识处理功能,有利于评价者获取被评价事物的信息和学习者获得所需知识。其次,知识工程的专家系统也可以为评价者或学习者提供帮助。

4 结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识工程就是力量的放大器,它能将知识高度集中,通过资源共享使集体的力量掌握在每个普通人手中。无论在何时何地,知识都是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展知识工程,实现基于知识的创新,是个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所涉及的是知识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的研究内容,仅仅是庞大的知识体系中的冰山一角。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克服目前的障碍和瓶颈,健全现有的知识工程体系,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新能源;墙体节能;屋面节能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低碳经济”概念就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推进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并把这种理念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去。低碳经济首先要考虑最省钱减排方法。

一、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目前建筑能耗特点可概括为:

①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有采暖且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比例大;②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③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尚处在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④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新建建筑中此类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⑤长江流域大面积居住建筑新增采暖需求,必须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案,否则将成为严重的能源负担。

节能建筑的主要内容一个建筑物是否达到节能标准或者是否具有节能性能,能节多少能,需要通过对该建筑物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技术手段进行测试评价,其中所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节能建筑有五大特征: ①少消耗资源;②高性能品质;③减少环境污染;④长生命用期;⑤多回收利用。

节能建筑应考虑的九大问题:① 建筑的环境;② 建筑的朝向; ③建筑的体型问题;④建筑的面积问题;⑤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⑥建筑的节水问题;⑦建筑的节地问题;⑧建筑的太阳能利用问题;⑨ 建筑的装修问题。

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①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②建筑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③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原因:①房屋建筑继续增加;②城镇化不断加快;③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④采暖区大大向南扩展;⑤居民家庭家用电器品种数量增加;⑥农村能源结构发生改变。

二、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第三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2.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

加快对建筑节能研究、设计、建设的步伐是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共同职责和明智选择。政府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的运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各地应以建设局、房管局为主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推广建筑节能的目标措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当地建筑节能的办事机构―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3.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 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转变为一种强制,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

4.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1)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

(2)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

(3)在建筑体系上, 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

(4)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

(5)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 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型管, 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

(6)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三、节能建筑对我国房地产的启示

我主要想说以下几点:①我国人口众多,建筑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也许适合目前我国劳动者密集的就业现实需要。而如今推广的低碳工业化住宅,是否适合现目前中国的建造方式,有待考究;②节能建筑的理念需要在中国开发商中大量普及,使他们不要单纯地只考虑从成本和投入的问题,而要注重未来房地产的走势与发展。③发展节能建筑是否会导致房价上涨。新的技术在普及时,价格是会在一方面,但是开放商要处理好与客户的沟通,促成他们的观念改变,进而促成交易;④房地产界要防止各开发商一哄而上的产生新的建筑垃圾,要懂得如何把节能成熟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

参考文献:

[1]JGJ 134―200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造;绿色建材; 设计

1 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色,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他能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入手,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共生,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在本世纪 60 年代专家、学者就关注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但从 70 年代后期开始,人们才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并在此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这些会议逐渐将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结合起来,在二者的基础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国家所接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长期工作生活与空调环境中而导致所谓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出现等,使得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是更高水平、更真正意义的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消耗能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大户”,建筑界责无旁贷地成为了推动这一潮流的中坚力量。在 80 年代末,科学家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与建造中应全面考虑能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健康舒适等问题,与之相关的生态建筑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全面发展。可见,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比较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在汤姆·伍利教授的《绿色建筑手册》中提出,绿色建筑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和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能较好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绿色建筑研究起步较晚,在2004 年 9 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才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6 年 正 式 颁 布 了《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2009 年、2010 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所以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在绿色建筑技术上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偏低,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应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政策的研发,以应对这场建筑界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加快绿色建筑体系建设。

3 绿色建筑的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目的是建立某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在生态平衡理论、生态控制理论以及规划设计原理的指导下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多元、多层次的循环系统,并处在最优化的状态. 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 1) 系统和整体的原则 在设计时,尽量设计出多样化的最佳的居住空间,扩大弹性空间. 这部分弹性生活空间可“随人们的需求变化和增长,实现利用建筑物本身调节小气候的调节空间和调节功能去调节人的情趣. 要充实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空间组织要有疏密,层次要分明,结构要清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的变化有利于小区整体景观的创造与组织。设计时还应注意建筑外部形体的处理,增强建筑的识别性。

( 2) 整体性设计原则 在建筑行业内有句老话: “功能是基本的,形式是首要的”。风格、形式、形态的探讨是永恒的课题. 在设计绿色建筑时,不仅要满足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形成建筑独特的风格和景观形象,通过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建筑空间系统。布置整体色彩,形成小区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可从科技、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向考虑,进行各方面协调,强化小区的整体性,形成有文化有韵律的居住环境。

( 3) 建筑环境设计原则 在建筑环境设计方面要做到环境优美、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人们生活所需的功能齐备的各类公共建筑和池、亭、山、林、园等景点. 并具备功能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 并且在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到以人为核心是环境设计的根本,这也是尊重人类自身,创造符合人的生存模式的环境。

( 4) 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都是以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的。当环境空间的尺度、比例、色彩、形体、质感、风格和造型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才能达到环境与建筑的统一。但满足建筑的造型和风格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的,而艺术是可以促进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人们需要的环境目标。

( 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未来,考虑生态平衡,考虑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建筑外环境的原本面貌。尽量用可再生、低碳的建筑材料来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达到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4 绿色建筑建造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造型艺术,它庞大的汇集了众多高精技术的物质产品,需要高科技作为其后盾。而在运用高科技的同时,使人们逐渐步入自然生态的绿色建筑,也达到了低碳生活。这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的生活模式。绿色建筑是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还能在满足功能和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较好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4. 1 绿色建材设计要求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装修时,最好采用绿色建材,即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西欧等一直致力于对保护环境建筑及保健环境建材的研究。日本开发的“光催化材料”是净化功能材料的一场革命。将玻璃、陶瓷等作为载体,加入 TIQ 光催化剂,在紫外线光照下,使空气中水分和氧气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然后这些游离的自由基使 SO2、NOX 等污染气体转化成各种无害的气体或酸类。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同时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内部墙面涂料时,尽量用天然的或“生态的”涂料、壁画颜料、石灰和白色涂料。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和建设中,大面积中空玻璃塑钢窗,外墙保温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利用等也得到重视。通过最优化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剩余所需能量。如何考虑地区经济的水平和人们成本接受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是确实可行的。根据目前经济的条件,采用环保建材,比如煤粉砖、加气水泥标砖作为墙体材料,并采用外墙保温层,以及中空玻璃塑钢窗设计,集中太阳热水系统,成本增加小,而起到的节能效果明显。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又如选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材让房子舒适保温。如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处理墙体、门窗等; 采用双层呼吸幕墙技术,该技术及设施主要作用是,冬季出风口关闭,温度会高于室外,热量损失可减少 30% ; 夏季出风口开启,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双层幕墙进行热交换以后,热空气从出风口排出,也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安装遮阳窗卷帘,夏季不仅能遮挡日照的直射辐射,还可以遮挡漫射辐射,降低制冷负荷。水资源的优先利用,因为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洁净度高,因此设计时充分考虑雨水资源的利用,在没有雨水时再以生活污水作为中水原水,降低处理成本。就光导照明来说,它也能替代传统照明。光导照明又叫无电照明、自然光照明,室外的自然光线透过采光罩导入系统内进行重新分配,再经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在当今社会,绿色屋顶正在妆扮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由于空调机工作量的减少,向室外排出的热量也同时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这是大幅度节能的新途径。绿色屋顶在城市里形成养眼的建筑环境景观,有效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气候环境。它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效能,提高建筑工程构造( 尤其是防水工程) 的寿命期,降低噪音。绿色屋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蓄排水功能。据测试,由于屋顶植被层的作用可阻留 10% 以上的雨水量,对缓解城市洪涝、防风滞尘具有积极作用。

材料的选用尽量天然化、可循环的材料。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通过最优化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剩余所需能量。建筑节能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住宅小区的建设应把建筑节能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建筑节能,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

5 总 结

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和探索这门学科。运用低碳生活的理念,满足人们的功能要求,创造生态的环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房志勇. 建筑节能技术[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4] 张志民.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因地制宜原则[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 6) : 109 ~ 110.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绿色生态 住宅 健康 建设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住宅业的突飞猛进,“绿色生态住宅”这一概念开始引入国内,形形的绿色生态住宅涌现于全国。然而如何定义绿色生态住宅?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无法把绿色生态住宅这种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与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区别开来,就难免出现一些见效于国际社会的错误思想。

一、 绿色生态思想的由来

绿色生态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人文主义不同,绿色生态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绿色生态思想深刻地觉悟到: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上述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伦理出发,生态思想认为要节制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思想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出版于1789年的《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既是英美自然史学说的奠基之作,也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代表性观点。怀特把塞尔波恩近郊作为他的观察点,发现他所看到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处于变换中的统一生态整体,而每一种存在都对那块天地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怀特得出堪称给现代生态学奠基的重要结论: “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怀特的生态学概念包含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发现、享受自然间田园式的和谐,指出自然的经济体系神秘而完美,仿佛“嘲弄着人类预知其详的自尊”。

生活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伟大浪漫主义生态思想家梭罗则被认为是把田园道德论发展为近代生态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和怀特一样,梭罗坚持人类必须学会使自己去适应自然的秩序,而不是寻求推翻自然或者改变自然。这位备受今人景仰的思想家提出值得每一个后来人深思的问题:“是地球要由人来改善,还是人打算生活的自然一些,从而也安全一些。”美国生态史学者唐纳德。沃思特在《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一书中说:“这些人热切地感到,失去了自然的富有活力的洪流的接触,就是邀请疾病进入他的体内,导致灵魂的衰亡,因此,不与生态共同体联接在一起,就会有缺陷,就会生病,就会破碎,就会死去。” 唐纳德。沃思特得出如下深刻结论:象梭罗这样的浪漫主义者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文主义的道德传统发生冲突。人文主义者几乎可被称为反自然主义者”。唐纳德。沃思特指出,“在浪漫主义的信仰中最能共同接受的主题,是把自然当作一种精神源泉,赋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显而易见,自然主义的“绿色生态”与反自然主义的“以人为本”形同冰炭、水火不容!

今天,绿色生态思想已成为日益改变整个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国际思潮。绿色思想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一系列国际环保组织的成立,推动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世纪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 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要素

如果说现代住宅是从空间的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那么绿色生态住宅则是在现代住宅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的角度关注人类的生活。它不仅仅是建立一套独立的住宅指标体系,而是要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的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不仅仅要注重空间的使用效率,而是要更加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就其建造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房间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2)房屋围护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功能,门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3)供暖、制冷及炊烧等要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

(4)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给、排水系统普遍安装节水器具,1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应当设置中水系统,排水实现深度净化,达到二级环保规定指标。

(5)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化学污染和辐射要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6)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无裸露地面。

三、绿色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 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转贴于

(2)生态智能类 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 除以上2种外,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四、绿色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绿色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新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如何搞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

所谓绿色生态住宅,是指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在国际上,通常把能体现三大主题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据了解,目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设计方案,具体牵涉到诸如保温、隔热、西向房间的遮阳等细节却往往被忽略。其实设计师的意识和对施工以及设计的控制能力,决定着住宅生态层次上的档次。设计绿色生态住宅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式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分析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阻止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观生态场地;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条件和较强的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使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是基本的要求。为此,应力求每户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廊通道;应充分利用绿化、地形、建筑、景观小品,尽量组织通透深远、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应以曲代直,在住区环境空间布局形态上避免横平竖直的建筑城市化形态,还住区自然园林空间的生态面目;应结合地点特征,努力创造出其他住区所没有的景观生态优势。“浦东世纪花园”的成功,就在于其在景观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一条贯穿东西向的绿色景观主轴将各部分的中心绿地紧密相连,并通过各个休闲步行绿轴向每一个组团绿地、休闲绿地、宅间绿地渗透,形成一个连续的由点到面的整体绿化景观系统。并在中央绿地中突出湿地植物特色,巧借紧邻的大型生态公园(世纪公园)辐射的鲜氧,建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完全生态化社区。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经过产业革命以来长期掠夺性的开发攫取,人们已经开始惊呼能源危机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更加紧缺,其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如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值的4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林地和草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9和1/3.而我国的能耗总量却位于世界第二,其中燃煤总量占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第二,资源的短缺及生态的破坏为世所罕见。本世纪,我国的住宅需求量仍将逐年增加。传统的住宅建设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绿色——作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绿色生态住宅,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广利用,特别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设施的需要,必然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影响住宅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3)营造住区的自然生态 目前,国内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实这种人为的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反而会增加日后环境的护养管理费用。建设生态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是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营造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6

1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1.1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1.2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1.3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2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3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3.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3.2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