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管理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管理方向范文1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得以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资源的数字化检索、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介质存储下的文化资源正在逐渐消亡,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复杂检索的需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资源管理系统。甘肃历史文化悠久,艺术资源丰富,民间文化遗产繁多。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科技的发展,全面、抢救性地收集、记录、整理全省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全面反映甘肃文化艺术的历史、艺术科研的重要成果,为甘肃艺术科学研究提供一套系统、可靠、翔实的研究基础资料,对甘肃文化艺术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系统保护与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21世纪甘肃艺术科学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处于当今时代的艺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亟需研究的课题。《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项目的最初创意与动机正是基于此而产生。
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前期准备,2005年,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获国家课题立项,我作为课题组的总负责人,顿感肩上的千斤重任,因为我深知,承担这个项目的意义非同一般:其一,该课题是国家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首批数据库项目,也是甘肃省艺术科学继“十大艺术志书集成”之后,获得立项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长的项目;其二,《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项目,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摸清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家底,建立动态运行的文化艺术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新的宏大信息化系统工程。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将会是全国目前唯一一项综合性的电子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其三,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前沿性的开拓项目,既无大量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挑战和压力,只有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是最好的、唯一的选择。课题获国家批准后,我及时向各级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甘肃省文化厅高度重视,连续三年,把《资源库》建设纳入当年度的全省文化重点工作。历任主要厅领导多次来所调研该项目的进展。经过多方争取,甘肃省财政厅向《资源库》下拨了专项科研经费,为课题的启动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同时,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为课题的项目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保证了课题项目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项目概念
(一)艺术资源元数据
一般认为,所谓“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从已有的结论看,元数据的含义是逐渐发展的。“元数据”一词,早期主要指网络资源的描述数据,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其后逐步扩大到各种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的描述数据。目前,“元数据”这一术语实际用于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描述记录,指的是关于艺术资源数据的数据。基于应用,可以将艺术元数据分成以下若干种:艺术数据结构:艺术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艺术数据部署:艺术数据集的物理位置;艺术数据流:艺术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质量度量:艺术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度量逻辑关系:艺术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艺术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艺术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星型模式元数据:事实表、维度、属性、层次等;报表语义层:报表指标的规则、过滤条件物理名称和业务名称的对应;艺术数据访问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访问;质量稽核日志:何时、何度量被稽核及其结果;艺术数据装载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装载。
(二)艺术资源数字图书馆与艺术元数据
艺术资源数据库实际上就是艺术资源数字图书馆,是将艺术资源数字化后,支持艺术数字化资源从数据到信息乃至艺术知识的全部相关转化流程。它集艺术资源收藏、服务和保存为一体,包括艺术资源数字化从创造、传播、使用以及保存的全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各种集收集、组织、存储、和推送数字信息,并提供有关数字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的作用日益凸显。《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就是这种数字图书馆中的专业图书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环境,它把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的收藏、服务与个人结合起来,用以支持甘肃文化艺术资源从数字数据到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相关转化流程。数据库中的数字收藏是建设该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根据文化艺术数据库的特点,该专业数字图书馆馆藏按照媒介划分可以分为文本资源、图像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根据该数据库的特殊需求,从数字资源的性质和功能方面来讲,数据库的馆藏资源又可以分为一次文献(如电子图书)、二次文献(文摘数据、书目数据)、三次文献(元搜索引擎的索引)。《资源库》的管理体系包括以下4个方面:(1)资源采集,即对文化艺术数字资源进行采购、数字化加工和采集链接的馆藏体系。(2)文化艺术资源整理,即对文化艺术资源数据的加工,对资源进行描述、揭示和组织的体系。(3)文化艺术资源的保存,包括对文化艺术数据的存档、保存、存储。(4)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即将分散的文化艺术资源和服务按照知识管理规则和服务目的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艺术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应用系统采用相同的层次模式,即数据库的组织结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提供一致的接口,使各个单独的子库之间真正结成一个虚拟的、有组织的、相互操作的、可伸缩的整体甘肃文化艺术资源网络信息,实现跨资源、跨系统的无缝连接和检索。各层次的含义为:文化艺术资源存储层:文化艺术数字资源的存储与管理,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于不同的系统中。文化艺术资源加工层:按照拟定的文化艺术资源标准规范对资源进行数字加工和元数据加工。
上述两层可以统称为文化艺术资源层。文化艺术资源应用层:通过搜索引擎对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检索、调度、获取、传递。文化艺术资源服务层:文化艺术资源库作为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交互、为用户提供服务窗口。
(三)艺术资源元数据规范
1、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戏剧数据库》为例)
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用于描述或标识艺术信息资源对象的内容、属性和外观特征,包括描述、定位、管理、检索、评估和选择、交互等方面。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的内容结构包括艺术资源核心元素、艺术资源类型核心元素、艺术资源个别元素。《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戏剧数据库》剧种元数据著录标准:戏剧剧种元数据由核心元素、戏剧剧种类型核心元素、个别元素三部分组成。核心元素:指在各类资源对象的描述中都通用的元素,包括5项:名称、创建者、创建时间、主题与关键词、描述。戏剧剧种类型核心元素:属于资源类型核心元素,指根据戏剧剧种资源的特点,设计出相似资源共同所需的元素和修饰词,以尽可能保证数据之间的互转换性,包括6项:剧种属性、流布地区、剧目、音乐属性、代表人物、班社剧团。个别元素:以戏剧剧种为特定资源对象的属性、特点为基本对象,仅适用于戏剧剧种,可不用于交换,包括2项:剧种源流、剧种照片。
2、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设计
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或称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标准,指描述艺术资源的具体对象是元数据产生的相关规则的集合。一般包括完整描述一个具体对象时所需要的元素项集合,个别元素及其修饰词项的语义定义、著录规则和计算机应用时的语法规定等。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设计流程包括艺术资源分析、初步设定、手工著录检测、征求意见、完成艺术元数据规范(初稿)、联机著录开放实验准备、应用规则建立等多方面步骤。
三、项目的实施
2005年12月,本项目正式启动,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从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着眼,在组织管理、工作方式、标准规范等方面探索和实践,建立成熟的工作体系和规范,为项目全面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成立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课题组。并以聘任各数据库负责人的形式,聘请所内业务人员担任各子数据库的负责人,责成各数据库负责人组织人员完成全省文化艺术资源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课题组成员除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业务人员以外,还包括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有关专业研究人员。如民间音乐数据库与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西北师范大学合作,民间舞蹈数据库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戏曲文献数据库与甘肃省图书馆合作,影音数据库与甘肃省艺术档案馆合作。通过集体攻关,发展本所科研实力,推动人才发展。通过与外单位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二)制度建设
《资源库》建设启动以来,课题组大力加强与探索项目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组织制定了《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资料管理办法》、《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采集设备管理办法》、《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课题研究中各项工作。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于确保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的信息准确和信息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提高文化艺术信息采集设备使用效率,促进文化艺术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外,项目组成员还自行编制了《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编辑体例》、《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信息录入表》、《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代码表》、《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简报》、《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信息采集标准》等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的资料。尽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程序复杂,涉及单位、人员多,文化艺术资源数量大,但由于精心组织,预案到位,管理体系成熟,项目工作始终有序进行,工作进度和信息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三)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工作。在本课题申报阶段,经多方论证,确立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社会科学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收集数据方面主要采用定量方法,通过统计、量表的制作、分类和分析,使数据系统化,归类科学化。《资源库》下设戏剧、曲艺杂技、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习俗、艺术科研、影音、图片等10个数据库,采取“多层知识网络”模式建构内容。通过数据库和引文链接等各种知识链接方法,把多个层次的数据库融为一个具有知识网络结构的整体使用。同时,各层数据库也可独立使用。最终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结构标准,使其可与国内外各类数据库在统一检索平台上同时使用。例:根据已经确立的研究方法和课题项目的框架结构,《资源库》信息采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3月)为准备阶段。赴北京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调研“中国记忆”数据库。成立课题组、组织信息采集技术培训、制定《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录入表》、《声像信息记录表》等。第二阶段(2006年4月-2008年12月)为采集、技术指导、专项培训和重点试点集中采集阶段。课题项目负责人责成戏剧、曲艺、民间文学数据库负责人自行独立采集。通过两年扎实的采集工作,基本完成全省这三个方面的信息采集工作。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10年初)普遍采集和审核阶段,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全面深入铺开。在2006-2008年已完成戏剧数据库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反复论证试点数据库的经验得失。多次组织专业和技术部门有关业务专家开办专题辅导,并将阶段性成果及项目试点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会科技处审核指导。2010年6月,全省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基本全部报送至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信息中心机房进行管理。在《资源库》建设项目实施中,主要采取了三种文化艺术信息采集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是由课题项目负责人遴选业务骨干,担任各数据库负责人,组成信息采集工作组,赴各地进行信息采集。二是立足于《中国文艺十大集成•甘肃卷》的现有成果,作为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三是强化田野调查工作。及时抢救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文化艺术资料。比如对河西宝卷国家级传承人郑殿有、甘南藏戏、民间舞蹈等的抢救性拍摄。信息采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字数据信息的录入和二维影像信息的采集。工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审核———汇总。首先由各数据库人员做好所属资源的采集(文字、照片,声像)、梳理、分类。其次由各数据库组成人员制定本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并按照标准对数据进行合成、录入等工作。然后根据现有条件,各数据库承担人负责对录入元数据的初审,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入库元数据的定审。最后,各数据库所有元数据信息报所内信息中心汇总进入《资源库》。其中,要求做到每条数据逐一检查,审核率达100%,条目内容文字错误率不超过万分之四。对出错率超过规定要求的(采集录入数据的检查,准确性和完整性控制在1%以内的,即为质量良好;误差在1%-5%之间的,为合格;误差超过5%的,为不合格),将错误数据记录表分别发回各数据库负责人,限期改正后重新报送数据,进行验收。
(四)设备建设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先后用课题专项经费,分两次购置了相关设备。设备配发使用以保证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需要为原则,同时兼顾信息采集完成后文化艺术数据信息动态管理的需要。信息中心机房按照“运行稳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技术要求,由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完成。机房硬件设备主要包括:PC服务器、光纤磁盘阵列、备份管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UPS设备、专用空调等。自运行以来,经有效管理和维护,机房整体运行状态良好,为保质保量完成《资源库》项目建设的实施,全面促进甘肃省文化艺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方式得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获得该中心“中国记忆”数据库的全部软件,作为《资源库》建设运行平台。同时,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积极筹措资金,为单位采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数码相机及摄像器材,信息化设备设施初具规模。大幅提升了全所的硬件建设。文化艺术研究的保护和管理信息化手段逐渐普及。
(五)人才培养
信息化人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与项目工作成败、项目工作质量水平息息相关的长期性、延续性工作。自项目启动以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立足自身,高度重视项目人员队伍的业务培训,鼓励各数据库负责人开展专题攻关研究,先后在元数据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课题组除参加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办的有关培训外,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还在选择培训时机、确定参训人员范围层次以及培训教学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精心部署、科学安排,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分期分批举办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专项研讨、专题讲座等各类培训课12次,举办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软件操作和影像拍摄专项技术、质量研讨培训,培训业务骨干近30余人(次)。以本所业务骨干为主组成的文化艺术信息采集组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常年坚持战斗在基层文艺信息采集第一线,不畏艰苦,不计名利,潜心业务,精益求精。经过《资源库》的建设,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办法,用具体的《资源库》项目带动和有目的性地培养了一批适合担任科研工作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和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使本省艺术科研工作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也使甘肃省文化艺术科研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项目的成果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的建立,标志着在甘肃艺术科研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从科研意识、科研概念到科研手段、科研方法等方面跟上了时展的步伐,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课题通过现代电子手段的数据化和影像化处理,系统、翔实、客观地收录和整理甘肃文化艺术资源。为特色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对艺术科学信息化建设提供完备的知识信息资源,并建成甘肃文化艺术研究的检索、查证与评价系统。项目的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涵盖全省文化艺术门类的高科技、综合性数据库
截至目前,《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完成的建设格局,成果内容涵盖甘肃戏剧数据库、甘肃曲艺杂技数据库、甘肃民间文学数据库、甘肃民间音乐数据库、甘肃民间舞蹈数据库、甘肃民间习俗数据库、甘肃民间美术数据库、甘肃艺术科研数据库、影音数据库、图片数据库等10个子数据库共76个分库的数字资源系统,录入条目上万条,文字资料30余万字,音视频资料数百小时。初步做到检索、使用相互关联,达到数字资源一体化。
(二)创建了一整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形制和体系的数据库元数据标准
在课题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课题组通过集体攻关、学习借鉴和自我研发,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子库结构分类,创建了一整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元数据建设标准。包括视频元数据加工标准及加工流程、文本元数据加工标准、图片数字化加工标准、音频数字化加工标准,以及各数据库的设定和编制标准,定义数据库结构、字段,最终建成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数字化检索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也为其他省市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参考。原生数字视频保存使用标准非原生数字视频保存使用标准
3.流媒体保存使用标准
流媒体采用rmvb格式。
视频资料数字化流程图说明(见下页)
1.拍摄高清视频资料:用SonyZ7C等数字摄像机拍摄视频资料。
2.建立场记文件:详细填写场记表。
3.DV磁带编号、上架、建立清单。
4.打开电脑、SONY等型号数字磁带录像机电源。
6.将DV带放入录像机磁带仓。
7.用EDIUSNXHD高清采集卡采集视频,保存为AVI文件。
8.依DV带内容及主题加以剪辑分段,并依文件名命名规则予以重新命名。
9.导出MPEG2编码文件,并转流媒体RMVB文件。
10.按照影音数据库元数据著录标准完成元数据著录。
11.将视频资料装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将Rmvb文件导出到web服务器。
截至2010年6月,《资源库》采集的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基本涵盖了甘肃文化艺术领域的各个主要艺术门类。在力争做到资料采集的广泛性的同时,还将采集到的文化艺术资源按照民族和地域的特色分布,制作了甘肃戏剧剧种、甘肃曲艺曲种、甘肃杂技项目、甘肃民间歌曲、甘肃民间舞蹈舞种、甘肃民间美术、甘肃主要民间习俗活动、甘肃省艺术科研院所等8个种类的文化艺术资源分布图。以图文的方式将甘肃文化艺术资源种类、名目、分布区域展现出来。今后将通过《资源库》建设的不断完善,实现数字化的链接,可以使用户便捷地查询和浏览,对甘肃省的文化艺术资源逐步做到摸清家底。由于资源信息量过大,目前有60%资源进入《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信息中心机房,由3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更新维护,初步实现了文化艺术信息的动态管理。其他资源信息将在最近三至五年内完成数字化处理和分类入库工作。
(三)在《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平台基础上,申报成功并开展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立足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成为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的科研基础和特色。《资源库》的资源优势在课题申报和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截止2010年,共有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研究》、文化部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甘肃部分)》、《甘肃省艺术院团现状调查研究》、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天山雪传奇校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甘肃省艺术院团现状调查研究》、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重点项目《网络文化安全与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甘肃省文化艺术六十年》等1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在此平台上完成或申报成功。在《资源库》基础上,从2004-2010年,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丛书系列,分期出版了“甘肃特色文化大省建设丛书”、“甘肃特色文化艺术研究丛书”,如《秦音恋———王晓玲艺术人生》、《陇上秦声———尚育民剧作集》、《跬步集———甘肃艺术科学论文选集》、《骊靬探丛》、《甘肃民间谚语选注》、《华亭曲子戏研究》、《梅之韵》、《花儿与花儿剧》、《甘肃文化艺术60年》、《甘肃加快戏剧大省建设论丛》等。《甘肃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项目不仅在数据采集、标准规范研究、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发展,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现代化信息手段管理、文化艺术资源的“动态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通过文化艺术资源调查项目的开展,初步摸清了甘肃全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家底,打造了一个科技含量高,内容充实、辐射面广的艺术科研平台。《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将直接服务于艺术研究、文化决策、文化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业务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文化艺术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使甘肃在21世纪的艺术科研方面的发展上了新的台阶。五、项目的二期建设《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填补了甘肃省艺术科学资源数据化建设的空白,其整体架构及文化艺术资源分类对其他省市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但从从项目的工作性质来说,它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短期之内不可能穷尽善美。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面对浩瀚繁杂的甘肃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可调动资源的规模,依据本所的学术传统和长线发展战略,精心选取典范,定向开展田野调查及立档和采录、存储工作,完成了初步的资源库的整体架构和建设规模。因此,项目的结项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对资源库不断地丰富和优化将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长期和常规的工作。
下一步,《资源库》的工作思路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明确结项转段,纳入常规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续建工作,明确《资源库》建设初级阶段已结束,项目将转入日常基础性工作阶段。安排专项经费,由各数据库负责人各司其职,组织人员不断丰富和优化各数据库的建设内容,为激励先进,促进工作,将其纳入本单位年度考核、评估、奖惩的内容,逐步建立项目长效工作机制。
(二)加强业务指导,扩大信息采集
继续组织开展文化艺术信息采集,一方面要组织开展更加广泛的田野调查,进行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指导、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市艺术研究所自行开展一般信息采集,逐步充实和完善《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系统。
(三)深化动态管理,转化科研成果,创新科研体系
艺术管理方向范文2
关键词:大树;近距离;平移
中图分类号:S7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97
由于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很多影响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的景观大树、古树需要被移植。然而这些景观大树、古树承载了城市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为了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这些景观大树原有的姿态和面貌,需要对这些大树进行近距离整树移植,现以沈阳市南二环五爱街东北角绿地景观大树移植工程为例,简述近距离整树平移大树的工程方法及平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工程方法
1.1 移植树木概况
本项目位于沈阳市南二环五爱街东北角绿地,移植的对象是5株加杨,1株榆树,应用Picus树木断层检测仪、PD-Tools木质探测仪、Nikon测高仪、胸径尺对树木基本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1号加杨,胸径:84cm,树高:18m,树龄50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54%,空洞直径47cm。2号加杨,胸径:52cm, 树高:17m,检测结果:树龄35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35%,空洞直径30cm。 3号加杨,胸径:76.4cm,树高:18.5m,检测结果:树龄45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18%,空洞直径15cm。4号加杨,胸径:50cm,树高:15m,检测结果:树龄35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40%,空洞直径24cm。5号加杨,胸径:89.2cm,树高:18.5m,检测结果:树龄50岁左右,检测点空洞面积占树干横截面积的60%,空洞直径51cm。6号榆树,胸径:55cm,树高:14.5m,检测结果:树龄45岁左右,树干无空洞。
根据现场情况对树木进行编号,给西侧至东侧方向5棵杨树分别编号为1#、2#、3#、4#、5#、榆树为6#树。由于5#树没有侵占房屋边线,因此5#树不进行移植。
1.2 具体方案内容
1.2.1 树坨尺寸确定
根据现场勘测测定1#与2#树坨为长9.16m,宽7m,高2m。3#与4#树坨为长9.6m,宽7m,高2m。6#树坨为长6m,宽7m,高2m的长方体。
1.2.2 移植顺序
由于6#榆树所处位置为移植轨道中心地段。因此设定移植顺序为6#3#和4#1#和2#。如图1。
1.2.3 移植基坑开挖
使用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移植树木底钢板最大尺寸为10.6m×8m。因此将基坑宽度设定为11m。基坑内埋置3~4根12.5m长50钢轨,钢轨下面铺垫0.8~1m长枕木。钢板底接触面即为钢轨顶面,如图2。
1.2.4 树坨包裹及加固
根据制定树坨大小,使用钢板对树坨四周进行包裹加固。采用长宽与树坨长宽一致的钢板进行焊接相连。钢板外侧分别加工字钢对钢板进行加固处理,将树坨四周用钢板包裹完毕后在地面上即钢板露出地面0.2m范围内使用工字钢水平方向斜拉焊接。在树主干距离地面2m处位置使用棉被包裹树干,使用麻绳将棉被缠绕紧固,分别在钢板四角处使用钢管对树进行支撑。钢管在树干处使用铁线绑紧。树木主干四周使用钢管竖向固定树干。在地面处使用铁线与斜拉工字钢绑紧,如图3。
1.2.5 底部钢板的推进
钢板的推进采用500t液压顶进机进行顶进钢板施工。每一道钢板顶进面使用3台350t液压千斤顶。顶进机摆放顶进位置平均布置。顶进机背部顶在分配梁上,端头顶在事先制作的顶头上,头顶正好含住钢板。根据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使顶进机顶进顶头然后顶头顶进钢板推进施工。顶进机工作行程1m。待顶进机顶进1m完成后,使用吊车吊动顶进机前移。在顶进机背部增加分配梁,分配梁作用在液压千斤顶背面处。
1.2.6 树木移植
轨道基坑内铺设钢轨完毕后在树木移植终点位置处向北侧延伸作业面用于支设钢背墙钢轨及架设卷扬机。使用3t卷扬机1台进行牵引移植树木。卷扬机使用滑轮组进行牵引。(通过计算)卷扬机背部向地下打入2排50钢轨。第1排钢轨插入地下及外露地面2m;第2排钢轨插入地下及外露地面1m。钢轨同样上下2层分别使用槽钢焊接固定。保证背墙成为一个整体受力。在树根底部的钢板牵引端两侧及中间位置割3个孔洞。将3根钢丝绳穿入孔内,通过滑轮将拉力集中在滑轮中间。卷扬机配备滑轮组通过牵引绳连接牵引钢板端部的滑轮进行树木移植牵引。
2 注意事项
2.1 选时
一般落叶树种春、秋2季都可移植,而以早春树木的芽即将萌动但还没膨胀之前移植效果最好,在秋季,当树木生长速度降低即将进入休眠的时候也可移植。至于常绿的树木,在春季移植最好,成活率高,秋季也可移植,但必须要早[1]。本案工程树种为阔叶树种,移植最好的季节应该是春季,但由于建设用地的需要,所以选择了次佳季节秋季。
2.2 选天
移植前注意天气情况,大树移植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制订移植计划,应避开高温、低温和大风天气。由于雨后土壤粘度较高不易开挖,所以要选择晴天或等土壤干燥时再进行。当天挖土球时要避免挖后土球被太阳直射而引起水分蒸发。有条件可用遮阳网盖好,最好做到即挖即种。由于本案例工程是为了避开建筑物施工位置而在原种植位置上平移500m,所以不涉及起苗,在天气的选择上尽量避开雨天和风天即可。
2.3 移植前处理
为保持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减少树冠水分蒸腾,对落叶树和再生能力强的常绿阔叶树,可进行适当的树冠修剪,甚至可以截干,修剪的重点是将徒长枝、交叉枝、下爪枝、病虫枝、枯枝及过密枝去除,以尽量保持树木原有树形为原则。本工程在移植前精心地修剪了大树主干边的侧枝,尽量保证树木的完整性,树枝伤口涂抹愈伤膏,树干包缠防寒保护绷带,保护树干皮层防冻裂。
2.4 树坨包裹的选材
整树移植的重点就是对于根系完整性的保护,所以用什么材料保护根系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应尽量选择抗压性强,耐磨损的材料,本工程由于是推移,为了保证根系的完整性,所以选择了耐压力和耐磨力都很强的钢板。
2.5 树木的固定支撑
大树移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 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 2/3 处最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6 移植后的养护
大树移植到定植位置后,四周回填拌入基肥的种植土,捣实后及时灌水封坑。冬季视情况及时补充封冻水,防止漏隙透风。早春春灌时结合生根剂和土壤杀菌剂,灌足浇透,消毒、促根一起进行。在树木中心至树坨外延50cm范围内铺10cm厚绿化覆盖基质。树木生长季节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增施2~3次农家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树体健壮。还做好病虫害监控和防治工作,防止树势较弱期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移植后的养护对树木的成活至关重要,要安排养护专业人员定期观察树木生长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树势的强弱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淞⒁苑牢主,以治为辅的养护理念,争取以精细化的管理手段科学化的技术方案把大树移植后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发生前,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艺术管理方向范文3
持执业证书方可上岗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3个月申请再注册。
条例还规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
乡村医生如有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受刑事处罚的;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乡村医生执业实行注册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按照这一条例规定,在条例公布之日起凡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这一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未经注册执业将受处罚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条例规定,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参加一次考核。
按照这一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乡村医生的考核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每2年组织一次。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
须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用药须在基本用药目录内
新公布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违反规定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处方药品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有此类行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相关链接
我国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按照这一条例规定,在条例公布之日起凡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这一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条例公布前已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的乡村医生,如果已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条例还规定,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在条例施行后6个月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进行考试。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才可以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乡村医生持执业证书方可上岗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3个月申请再注册。
条例还规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均不予注册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如有死亡或者被宣布失踪的;受刑事处罚的;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按照条例,符合规定申请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持村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拟聘用证明和相关学历证明、证书,向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注册。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执业注册,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非法行医将面临法律处罚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还规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发证部门收缴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村医生合格与否村民拥有发言权
乡村医生合格与否,村民拥有发言权。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对乡村医生考核,应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所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
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乡村医生执业情况,收集村民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建议,接受村民对乡村医生的投诉,并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分析结果与乡村医生接受培训的情况,作为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村民公告。村民和乡村医生发现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反映的情况应当及时核实,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条例还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村民或者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须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条例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开展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按照这一条例,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乡村医生须每两年培训、考核一次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参加一次考核。
按照这一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据此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同时,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的考核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每两年组织一次。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本人、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原注册部门应当注销其执业注册,并回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乡村医生须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内用药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艺术管理方向范文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Method: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4,82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another 8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applied routine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nagement.The basic situ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car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6±2.16)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was 0,repeated scanning rate was 2.44%,the check waiting time was (1.09±0.26)h,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quality score (90.98±1.34)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3.66%,repeated scanning rate 4.88%,the check waiting time (1.59±1.23)h(P
【Key words】 N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management; Radiology department; Quality of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53,China
与其他科室不同,放射科所接收的患者来自各个科室,每天接触的患者流动性非常大,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许多医院将放射科视为辅助机构,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又缺少护士长这一关键负责人,使得其与各科室及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放射科的整体管理[1-2]。同时,放射科护理人员所接受的系统培训不够,导致其护理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管理方式下,接受放射科护理服务,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项目主要包括MIR、CT及普通放射检查等3项。现有护理人员3名,年龄35~44岁,平均39.7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2名。其中,包括影像技术人员5名,年龄24~40岁,平均32.0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起开始启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选取2014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30~60岁,平均(44.31±2.27)岁;检查类型:MIR 29例、CT 37例、普通放射检查16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29~59岁,平均(43.98±2.08)岁;检查类型:MIR 27例、CT 38例、普通放射检查17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管理小组。成员:放射科主任1名,护理组长1名,放射科主任职责包括职责规划、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监管等。护理组长职责包括绩效考评、人员调度、技能培训等。管理小组职责包括结构重组、人员调整、制定奖惩制度、安排排班与培训等。(2)培训一体化。影像技术培训与护理知识培训一体化,开展专题讲座:①影像技术基础,包括影像设备原理、扫描与成像原理、影像读取等。②护理基础,包括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③其他相关知识,包括影像检查流程、急救护理技巧、抢救流程等。首先对影像技术及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做评估,然后帮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3)排班制度一体化。遵从护理人员与影像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原则,并充分考量人员所属部门、年龄及能力,依照新老、强弱搭配进行分组[3]。时间安排上,一线护理白班;二线护理夜班。整体排班制施行弹性原则,工作量增大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时,减少护理人员;管理小组记录护理人员联系方式,贴在值班室显眼位置,并且所有医护人员手机保持全天开机状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情况分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放射科护理质量影响因素:(1)专业知识不足、师资力量弱。缺乏影像技术知识系统培训,只重视护理基本技能培训,科室中缺少影像技术相关书籍,医院影像护理团队多为临时组建[4]。(2)护理与影像技术管理脱节严重。护理前期准备不到位,技师与护理人员配合度不高,管理方式、排版方式、考核标准等不统一,最终使得放射科护理工作落实度不高[5]。(3)质量考核的统一性与延续性较差:发现的放射科护理问题与技师问题无法汇总,最终不了了之,问题独立而无法暴露,且反复出现,影响工作效率,放射科护理质量无法提升。自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了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上述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艺术管理方向范文5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若未及时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有效消毒灭菌,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或者手术次数过多、接台时未能够彻底消毒,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护理人员对环境消毒灭菌工作的执行情况[2]。
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疗器械是必用、常用及反复使用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由于进行手术之后会残留血迹或污物等,若未彻底将之清洁干净就会导致感染发生[3]。同时手术中需要的药品、用具等在使用前存放不当,也可导致使用时引发感染。此外,手术中所需要的物品由于存放、缺货等问题,导致手术时不能够及时获得,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加。
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护人员携带细菌、病毒进入手术室是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对医护人员管理时若存在制度不健全,会使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忘记更换手术室专用鞋、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帽子等事情,进而引起医院感染发生[4]。同时,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术前所需器械、用品、药物的清点,导致手术时不能及时提供,进而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不足,在执行专业技能操作时存在不当操作,也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点。在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感染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对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进行评估和检测的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汇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使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还应该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监测手术室所用器械、物品及环境的微生物,监督相关人员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可引起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在环境管理上面应注意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应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分开,例如将手术室内分为污染间、感染间和洁净间,对于一些有感染性的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手术结束之后将该房间内的一切物品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5]。同时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完成之后严格对手术室内地面、物品及空气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空气进行2次常规消毒,在手术结束后及手术开始前均必须严格实施消毒清洁措施,消毒完成之后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此外,应详细评估手术室中所有物品、器械及环境的监测指标,若有超标情况发生,及时向有关科室及上级领导汇报,及时分析、讨论造成超标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微生物菌落?盗吭谡?常范围内[6]。
在手术物品管理上应定期检查手术室内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内容包括有效期、灭菌日期、包装有无破损等,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不能使用的无菌物品要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品的相关处理条例进行处理[7]。手术器械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才可使用,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的物品可采取低温等离子灭菌消毒。
在人员管理上应完善医护人员责任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强化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规章制度中相关条例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有效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8]。
艺术管理方向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据益肾活血清利法组方对UUO(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大鼠的肾间质中ED1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活血清利方组、益肾活血清利方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观察对术后21天大鼠肾间质ED1及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各组较模型组大鼠肾间质ED1及NF-κB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苯那普利组对ED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益肾活血清利方对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ED1及NF-κB表达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苯那普利组可以抑制UUO大鼠肾间质ED1的表达。
【关键词】 益肾活血清利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ED1(巨噬细胞);NF-κB(核转录因子)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whether Yishen Huoxue Qingli recip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ivo in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after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in rats.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UUO model in vivo,the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ive groups:sham opermion group, model group,the yishen huoxue qingli Chinese medicine group,the high dosag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the benazepril group.After 21 days the expression of ED1 and NF-κB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D1 and NF-κB in the UU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ED1 level of the groups with drugs was less than the UUO group,the role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P
[Key words] Yishen Huoxue Qingli recipe;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ED1; NF-κB
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走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路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特点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和消失,肾间质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其中大量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IL-1还可以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PKCS)启动NF-κB的转录活性,进一步增强多种炎症因子的转录和表达,由此引发炎症损伤的“瀑布效应”,造成肾脏直接损伤(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系膜细胞、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同时还可刺激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增加。我们以益肾活血清利为原则组方,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观察其对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ED1及NF-κB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动物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50~170g,由南京青龙山动物饲养厂提供(许可证号:SCXK-2001-0018)。
1.2 药物 根据益肾活血清利法组方(主要由杜仲、川芎、白花蛇舌草等中药组成,购自南京药材采购供应公司),水煎分别浓缩至每1ml含生药1g (低剂量)、2g(高剂量),由江苏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盐酸苯那普利(洛汀新)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3 实验仪器 Leica光学显微镜(型号:DM LS2)。
1.4 实验试剂 ED1一抗为鼠抗鼠巨噬细胞ED1(CD68)单克隆抗体,Chemicon international (a Serological Ccompany),美国。NF-κB一抗为核转录因子NF-κB单克隆抗体,二抗为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链菌素抗生物素IgG (HRP-Polymer Goat anti-MS/Rb IgG),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磷酸盐缓冲液PBS、DAB显色液,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造模及给药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活血清利方组、益肾活血清利方高剂量组(2ml/100g)、苯那普利组(45mg/kg),提前1天给药,每天2次灌胃。以2%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1]。无菌手术打开腹腔,分离右侧输尿管, 在肾盂处和输尿管上1/3处用3号线双重结扎输尿管,分层缝合关闭腹腔;假手术组仅将输尿管游离但不结扎。术后21天称重后处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脏标本,置于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保存,用以作有关病理检查。
2.2 肾组织标本ED1及 NF-κB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在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进行。采用改良SP法:(1)脱蜡修复液修复10min,微波450W,停留15min,自来水冷却,PBS洗3次,各2min。(2)加羊血清孵育10min,加第一抗体,室温1h,PBS洗3次,各2min。(3)加第二抗体,室温15min,PBS洗3次,各2min。(4)DAB显色液显色,水洗;苏木素复染1min,水洗;(5)1%盐酸酒精分化数秒,各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6)中性树胶封固,光镜下观察。
肾小管间质ED1及 NF-κ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测定:在光学显微镜(×400倍)宁阙病理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屏幕上计算每例切片20个不重叠视野中阳性染色面积的吸光度值并取平均值,吸光度值越大,表明表达量越多。
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
转贴于 3 结果
3.1 肾形态学检查 肉眼观察可见各结扎鼠左肾(术侧)肿大,颜色变浅,有囊性感,内含混浊的褐色尿液,肾实质变薄或消失;右肾稍肿大、颜色稍浅,肾组织结构清楚。
3.2 肾组织标本ED1/ NF-κ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 UUO术后21天假手术组右肾小管轻度变性,模型组大鼠右肾小管间质纤维组织呈片状分布,ED1表达以肾间质明显,其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
NF-κB表达以肾间质明显,其中模型组、中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
4 讨论
益肾活血清利方是根据慢性肾病“肾虚湿瘀”理论总结的治疗原则组方,本方实验结果显示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干预作用[2]。慢性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患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与肾损害进展密切相关,决定肾功能的预后[3]。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可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4],巨噬细胞进入肾间质后,分泌一系列促纤维化因子,如TGF-β、FGF、TNF-α、PDGF、EGF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使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合成TIMP、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 1)增多,使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减少,从而影响基质转运,加重肾间质纤维化[4]。本实验用药各组对ED1的积聚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药组优于西药组。
过量表达的趋化及粘附分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VCAM-1、ICAM-1等,可导致组织局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5]。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通常情况下,与其细胞内抑制物IκB结合,以非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被激活后,NF-B/ IκB复合物解离,NF-κB进入细胞核,在核内与多种基因启动子特异性序列结合,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活性,其中包括MCP-1、VCAM-1、ICAM-1等[6]。体外实验已发现高糖能通过PKC-NF-B途径引起系膜细胞活化,并分泌粘附分子,导致单核/巨噬细胞浸润[7,8]。笔者研究发现ED1表达减少的各组NF-κB表达亦轻,中药各组对NF-κB的积聚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优于西药组。从而可见中药抗肾纤维化的潜力是值得深入挖掘的。
参考文献
1 Yang J,Liu Y.Delayed administration of hepate growth factor reduces renal fibrosis in obstructive nephropathy.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3,284:349-357.
2 孙世竹,孙伟.益肾活血清利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0-32.
3 Becker G J,Hewitson T D.The role of tubulointerstitial in jury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0,9(2):133-138.
4 Eddy A.Role of cellular in filtrates in response to proteinuria.Am J Kidney Dis,2001,37(Suppl2):25-29.
5 Sassy-Prigen C,Heudes D,Mandet C,et al.Early glomerular macrophage recruitment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Diabetes,2000,49:466-475.
6 Klahr S,Morrissey J.Angiotensin II and geng expression in the kidney.Am J Kidney Dis,1998,31: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