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管理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管理概念

艺术管理概念范文1

[关键词] 考试改革 能力培养 评价标准

课程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通过课程实施教育、培养人才,学生通过课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核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施教方式的指挥棒,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来强化教学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在《银行柜员服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除了加大对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过程性考核的力度,根据课程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对《银行柜员服务》期中、期末考试进行了改革。

一、期中考试改革方案

1.指导思想

《银行柜员服务》是一门通识课程,绝大多数的知识点只要求一般了解,很多内容以操作模拟软件、流程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思想上不太稳定。拟通过改革考核方式,以理论考试和分组汇报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做一定的思想准备。

2.期中考试成绩组成

3.分组汇报

汇报内容:面试常见问题及应答技巧(至少5个题目);财务人员招聘信息及启示。

分组:同桌2人一组。

要求:组长、组员每人分工明确,任务分配合理;分组PPT汇报、模拟,时间5分钟。简洁明了,突出主题,形象生动;团队协作,发挥每人优势;文件名――组号+组长名,在规定时间发到指定的邮箱。

4.评分标准:小组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20%,从小组合作、PPT制作、汇报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评定。

二、期末考试改革方案

1.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2.理论考试

着重考核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个人汇报

(1)汇报主题

具体内容:制作一份简历;成绩榜、努力方向;为毕业实习已经做了哪些准备(物质、知识、素质、思想等方面)或打算作的准备;理想中的毕业实习情况及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要求

PPT首页写明学期、内容、班级、姓名等信息;PPT制作简洁明了,突出主题。

(3)注意事项

汇报时间5分钟。举止大方、语言清楚、思路清晰、突出主题。

(4)文件名

班级+姓名+课程+期末考试汇报在规定时间发到指定的邮箱。

4.评分标准

(1)教师评(20分)

提交时间3分;格式、形式规范3分;PPT制作3分;举止3分;语言表达3分;思路2分;时间控制3分。

(2)被找茬数(10分)

具体标准视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定。

(3)找茬数(20分)

具体标准视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定。

三、考试效果

目前,绝大部分课程的考试仍然存在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轻过程重结果、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功能异化的现象,使学生容易养成平时不学习、临考抱佛脚的坏习惯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通过改革考试方式,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考核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改变了以往死背书本知识的现象,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分组汇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组同学都进行了认真准备,虽然是第一次尝试,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PPT制作汇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同时也对两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反思,对即将到来的实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考试由于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教与学的良性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体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参加考试的人中,达到90分以上优秀标准的学生占30%,80分以上占45%,不及格人数占9%。

四、体会和建议

1.树立以能力培养和测试为中心的科学考试观念

如何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将职业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要想在考试制度设计上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

一方面,要从“人”出发,着重强调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考试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考试的教育功能。

2.以考试促进教学,有利于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可采取口试、试验、参与研究、实地作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在平时教学环节中,始终突出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这种考试过程本身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考试过程难以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以前采用笔试,只要按照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批改试卷即可。对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可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至少显得比较公平。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可能会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掺杂有教师个人的感情因素。考试整个过程难以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即如何评价新的考核方案是否科学有效。如何科学合理的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这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需要教研室群策群力,仔细研究一套公平合理的考核方式,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4.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的积极性

某些课程,特别是对于老专业课程、老教师而言,如果采取笔试的方式考试,出张试卷可能只要数个小时,批试卷也只要数个小时,轻车熟路,工作量较少。但如果让教师采取新的改革方式,首先要认真费心设计考试方案、考试内容、具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而且具体的实施过程也要花很长的时间。整个过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项工作远远超出直接采取笔试的方式。我在实施本门课程改革时,设计具体考试方案及考核内容时,前后历经几个星期,中间反复与学生沟通,具体PPT汇报和点评过程又花费了一整天时间,再加上考试的分析评估等占用了很多时间,这也是在考试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和困难。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改革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提高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的积极性。同时改革会出现失败的可能,管理部门要宽容允许存在失败的现象。考试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方积极参与。

5.汇报前应对学生进行更具体和详细的指导

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细节考虑得尽可能周到细致,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

考试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相信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改革也将越来越完善,真正实现教、学、考三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陶晓东.基础教育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文教资料,2007,(18).

[2]陈丽冰.推进新时期学生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中国基础教育网,2004.

[3]黄全愈.一流的学生从哪里来[N].南方周末,2006.

艺术管理概念范文2

首先,“文学”的观念,就是历史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错误观念。本来,“文学”应该是一个学科的概念。源出孔门四科之一的“文学”,按照日本学者中岛敏夫的理解,是“指由文献、文字记载的学术。”由此,可见“文学”具有学问、学术和学科的意思。1887年,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卷三二介绍东京大学校的学科分类时,“文学”就是个一级学科,它包括哲学、政治学、理财学和汉文学等二级学科。这些应该是“文学”的本义。问题就出在外来词的翻译上了。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学者以汉字“文学”翻译英文的Literature,才变成了一个艺术的概念。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因为,与音乐、戏剧、舞蹈、绘画和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文学”不像是一个艺术名称,始终存在着“学”的影子,倒像是一个学科名称。而且,“文学”概念的内涵从来就没有精确过,一直存在着传统遗留下来的“观念的杂质”。于是,人们议论纷纷,也留下了打不完的笔墨官司。在教育上,“文学系”、“文学院”与“艺术系”、“艺术学院”也不同,后者教学以创作为主,主要培养艺术家型人才;前者教学以研究为主,主要培养学者型人才。尤其是“文学院”与“艺术学院”相比较,“文学”也是一个学科概念。尽管为了使“文学”更像“艺术”,有人提出了“纯文学”、“美文学”的概念,其实也无济于事。因为,还有一个“学”的影子存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提出以下两个对策:其一、用“文艺”一词翻译英文Literature,从而代替“文学”。对于“文艺”可作这样的定义:“文”用其本义,指文字;文字是记载语言的符号,也代指语言。“艺”用其本义,指技艺;用其现代义,指艺术。因此,所谓“文艺”,就是使用文字的技艺和运用语言的艺术,包括书面语言艺术和口头语言艺术。这样以来,“文艺”既与英文Literature的本义“词的艺术”比较接近,也与目前通行的“语言艺术”的观念相吻合;其二、将“文学”一词彻底废弃,从源头上清除“概念的污染”和“观念的纠缠”。

其次,人们习惯于将研究“文学”的学科,称为“文学学”或者“文艺学”。前者既拗口,又显得笨拙;后者在观念上比较混乱:一是将“文艺”理解为“文学和艺术”(简称“文学艺术”),那么“文艺学”就是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学科,然而,事实上“文艺学”只研究“文学”,不研究“艺术”;二是由此可以这样推论“文艺=文学和艺术=艺术”,因而“文艺学=艺术学”,但事实上,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中,“文艺学”中不包括“艺术”,“艺术学”中也不包括“文学”,两者互不搭界;三是大多数学者将“文学学=文学理论”,或者将“文艺学=文学理论”。目前文艺学硕士点、博士点、研究中心和基地等,也是按照这种观念设立的。一般来说,学界通行的观念是:“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如果将“文艺学=文学理论”,那么将“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又该往哪儿放呢?这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容易造成观念上的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的对策是:其一、废弃“文学”和“文学学”两个概念,不再使用;其二、不再将“文艺”理解成“文学和艺术”,而应该理解为“语言艺术”,这样“文艺学”成为研究“语言艺术”的学科,就是名正言顺的了;其三、将“文学理论”改称为“文艺理论”;其四、“文艺学”是一级学科,包括“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史”三个分支的二级学科。“文艺学”不再等于“文艺理论”。

再次,“诗学”观念的泛化也是很严重的。有人将“诗学”等同于“文学理论”,有人将“诗学”等同于“文艺学”,甚至有人将“诗学”等同于“理论”。诸如“小说诗学”、“戏剧诗学”、“历史诗学”和“后现代诗学”等中的“诗学”,其实就是“理论”。这种情况不仅国内存在,国外也存在。造成这种泛化的根源,主要是来自西方的影响。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就是一个具有泛化倾向的概念。本来古希腊人的“诗”概念就有原始包容性,不像现代人的“诗”概念那么狭义和精确;再说,亚里士多德也没有“诗学”的概念,这是公元6世纪亚氏的《论诗》被翻译成叙利亚文时才有的概念。因此,给叙利亚文的“诗学”一词注入古希腊人的“诗”概念,就形成了“诗学”这个具有泛化倾向的经典概念。它是“指一切以语言作为实体又以它作为手段的著作或创作,而不是指狭义的关于诗歌的美学原则和规则”。后来,从J・C・斯卡利格的《诗学》、G・特里西诺的《诗学》到让・贝西埃等人主编的《诗学史》,就形成了西方传统的“诗学”的观念。当然,在西方也有从狭义的角度使用“诗学”一词的,如让・絮佩维尔的《法国诗学概论》那样,但是并不多见。我国现代的“诗学”观念是搬用西方的。这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的“诗学”观念完全不同。我国从唐代开始就有了“诗学”一词,经过宋、元、明、清到近代,也形成了传统的“诗学”观念。这就是:“诗学是关于诗的技巧和学问,也包括关于诗的理论和批评”。将“诗学”等同于“文学理论”,或者等同于“文艺学”,在西方文化语境里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却存在着很大的麻烦,造成了观念上的泛化和使用上的混乱。我认为,诗学、文艺理论和文艺学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文艺理论只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诗学所研究的问题只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部分。因此,我的对策是:诗学、文艺理论和文艺学三者独立使用,不再互相等同。

艺术管理概念范文3

【关键词】校务管理改革 艺术院校 校办 服务创新

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一个高智商、多元化、长时序的复杂系统。当前,大学内部生态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持续稳定,大学的外部条件趋于常态化;另一方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完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管理日益迫切。如何全面、系统、持续地激发大学的创造活力,是新常态下大学所必然面临的问题。大学校务管理是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基石和保障,是大学行政权力的执行系统,因此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艺术院校既承载着为国家文艺事业不断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工作,又肩负着“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重任。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和现代大学制度的推进中,如何响应“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以中国精神为创作灵魂”的文艺思想,深化艺术院校管理机制改革特别是形成并夯实与之相适应的校务管理体系,为“为人民立心,为精神铸魂”的艺术院校教育与创作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是艺术院校校务管理改革的根本指向。

校办是大学校务管理的“大队长”“设计师”和“多面手”,在大学多向性、多渠道的立体交叉的管理网络中居于中心和枢纽位置,在大学校务管理中,既是决策的“外脑”,又是事务的“手足”,承载着艺术院校校务管理改革的重要职责,是大学校务管理的核心所系。校办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内涵的创新和提高将会对整个艺术院校产生重大影响,对艺术院校未来的长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服务创新概念

创新(Innovation),顾名思义,即创造新的事物,是指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中国古代对创新的提及很早就有,如《魏书》有“革弊创新”之言,《周书》有“创新改旧”之言。西方的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最早提出创新一词及其理论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从1912年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及,到1939、1942年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使创新理论系统化,前后经历了近30年时间。21世纪初,创新理论逐渐从单纯的经济学概念演变为哲学概念。而关于服务的创新理论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虽然由于服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有关服务创新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框架,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服务创新就内容而言是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就内涵而言,服务创新是在服务过程中的创新,在服务中应用新思想、新技术来改善和革新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创造新的价值,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

二、艺术院校校办服务创新现状

创新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要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使人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变化了的工作实际。校办是大学的窗口和枢纽,事关全校的运转效率和工作水平。对于校办而言,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即是创新。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校办工作多服务于校领导,为领导决策思路提供服务,故工作过程中,因循传统、遵从既往、寻求稳妥的观念时有存在,大多缺少创新。艺术院校校办工作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部门单位的协调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具有协调职能,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都有协调工作。艺术院校的校办协调职能依据其服务面向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外协调和对内协调两个方面。依据校办在协调工作中的地位不同,则可以分为主角协调和配角协调两个方面。由于校领导对工作的关注程度不同和服务对象的能力强弱不同,校办在工作中处于组织主角地位的全院性大型活动,全院性大型制度修订建立等方面校办均能协调有力。但对处于配角地位,由相关职能部门或教学单位牵头的工作,校办的协调就显得局促和无力,进而导致内部协调和配角协调相对较弱,校办协调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服务艺术教学、服务艺术家还嫌不足。相较于普通高校,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均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比较独特,口传心授的表达更加个性和张扬,教师对教育本身的独到思考和创新要求更加注重自我表现。艺术院校教师和学生个性特点更加鲜明、更加崇尚艺术自由、更加注重表达自我,感性体悟多于理性思考。当前,艺术院校校办在主动适应艺术院校教学和师生特点方面还嫌不足,充分研究艺术院校特点和规律的服务意识还不够。

三是服务学校决策执行的督查机制尚不健全。督查作为高校重要的行政环节和实现决策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大学行政效率、快速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艺术院校校办作为学校校务管理的中枢,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落实决策的重要作用,校办的督查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大学的行政能力和校务管理效率。艺术类院校因其规模小、人员少等历史原因,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服务学校决策执行的督查督办机制,校办督查督办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三、艺术院校校办服务创新途径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以“全面服务”理念引领校务管理体系专业化。校办服务创新首先必须以创新服务理念为主旨,牢固树立“全面服务”理念。一方面校办为校领导、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全校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工作具有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多、复杂的特点,需要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全面服务”要求校办做好“大队长”的角色,全校即团队,激发各方力量,团结调动全院资源,协同校内校外,为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校办要以项目化协同与梯队式管理方式,引领和打造校务管理专业化体系。院校要善于聚全校之力,成众家之事。对全院性重大活动、重要接待来访、重要文稿组织、全院文件清理等重大项目,要成立项目组,组建专业化团队,吸收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师、学生、社会有关人士参与其中。对学校会务管理,要协同后勤等部门分块服务,形成合力。通过强化全面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各部门、各级人员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理解,从而提高校办服务执行力。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以“标准化服务”模式统筹学校运行步调一致。服务模式创新是校办创新的基础,校办的服务模式创新要梳理“标准化服务模式”,以标准化服务来关照全面服务,从而求得二者的统一。校办既要善于统筹全院性的重要工作,又要做好千头万绪的日常事务,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组建模块化、标准化的服务导则和服务手册。如针对学校会议组织、领导行程安排等日常管理事务,要对全校进行统筹,通过会议、活动、日程统筹,制定每位校领导的周行事历,从而通过模式创新达到服务的精准和有效。针对入学典礼、毕业庆典等大型活动要编制标准化工作流程手册,从各部门职责到各事项准备,统一梳理,统一调度。“标准化服务模式”要求校办当好“设计师”,有效地发挥策划、组织、协调职能。这样才能在模块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和补充,统筹全院步调,高质完成任务。

三是创新服务内涵,以“云服务”手段汇聚服务师生内容多样性。服务师生是校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校办要树立“云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涵,让师生感受到校办服务的无处不在和无微不至。一是要围绕服务型办公室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信息化办公平台和电子公文系统,通过校内网络平台学院重要事项日程、实现会议室网上预约、文件审阅批转等。同时,要通过信息化校园平台建设,构建“延伸服务”体系,不仅仅在工作上为师生提供服务,还要拓展服务渠道和服务内涵,为师生提供生活上的服务,如可以发挥校办对外联络和对外协调优势,为全院师生提供汽车加油大客户优惠、车辆和保险大客户优惠、与辖区小学签订教职工子女就近入学协议、协议医院绿色通道、教职工上下班新能源车团体租赁等多样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办公室工作沟通机制和培训机制,为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参与校办服务、监督校办服务提供有效平台。为师生提供“云服务”,要求校办要充当“多面手”,以管理促发展,以服务惠师生,通过服务广大师生,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士红,徐彪,彭纪生. 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J].科研管理,2013(05).

[2]谭皓中.高等艺术院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探讨[J].齐鲁艺苑, 2012(04).

[3]张文红,李曼,施建军.服务创新中的整合研究方法:前沿探析和未来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12(08).

[4]崔雄.高等艺术院校的管理特色探讨[J].艺术教育,2014(11).

艺术管理概念范文4

英文名:James Zhang

中文名:张希

职业:概念艺术家,美国概念

艺术之家创始人、CEO

工作经历

卢卡斯艺术

卢卡斯电影

威世智

米拉麦克斯出版

索尼在线娱乐

威望迪环球

图书实验室

邦诺图书

离子风暴游戏公司

Xbox国家杂志

英派数码游戏公司

第5因子游戏公司

多年以前,当张希刚刚踏上美国的土地时,也许不会有人想到他会成为一位铸就了众多优秀电影,游戏,漫画作品的概念艺术家。多年以来,怀揣着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梦想。张希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不断尝试,超越自己,这种努力最终铺平了他进入美国一线游戏艺术领域的道路,大学刚毕业他就成为卢卡斯的一名专职概念艺术家,在那个电子娱乐产业刚刚发展起来的阶段,加入到这个行业的先驱者的行列中。十几年过去了,从卢卡斯到Epic,从《星球大战》到《龙与地下城》。张希活跃在漫画、插画、概念艺术等领域,不断的尝试,不断自我突破,他已从一个怀揣艺术梦想的青年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张希对行业了解的不断加深,他的艺术思想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创作了,他有了新的目标――创建一个真正属于概念艺术家的国际一流公司。如今,张希和他优秀的团队正为了这个目标不懈的努力着。

作为最优秀华裔概念艺术家之一,他也非常关心国内行业的发展,在本次访谈以及后面的“艺术课堂”中张希热情分享了他多年来在概念艺术行业等中众多有价值的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正在努力的你有所启迪和帮助。

事业的开始

以下访谈中[幻想艺术] 简称为F

詹姆斯・张 简称为J

F 请谈谈您是如何开始您的事业的?是什么让您选择了概念艺术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之路?

J 我的职业概念艺术家之路开始于乔治・卢卡斯的游戏公司――卢卡斯艺术(Lucasarts),那是在1998年。我很幸运能够在我刚刚从艺术学院毕业时能得到这样一份固定的工作。那时我非常努力,而且概念艺术家在当时的游戏行业也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位。那时的游戏的图像水平,对全职的概念艺术家也没有太多的要求。

我还在中国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画画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的生命就是为了追求艺术而存在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我在上海长大,那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的玩具,当然也没有电子游戏。而那时的黑白电视里播的还只有两个儿童频道。(是否还记得《铁臂阿童木》)那会儿的娱乐只有和父母出去玩,或者画画。

在我移居美国之后,就学期间我继续画画。画画帮助我赢得很多朋友,并打发了空闲时间。我所有的其他爱好都和艺术有关。我像美国千百万小孩子一样喜欢《星球大战》,《特种部队》,《变形金刚》。自然的,我就会绘制我喜欢的电影或者动画角色。在80年代末,当世嘉和任天堂的游戏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就绘制很多我喜爱的视频游戏角色,并讲述他们的故事。

当中学时代结束的时候,每个人开始考虑要上什么样的大学,但是这对我来说却不是问题。因为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艺术,其他的科目完全不能吸引我。我只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F 您能谈谈那些改变您艺术生涯的大事吗?

J 在中学的时候,我有幸遇到2位既博学又有趣的老师。他们让我了解到了卡通片和动画背后的事情。他们让我学习传统美术。他们让我画脏器皿、壁橱以及那些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替代我的《街头霸王》漫画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赢得了一些本市比赛的优胜以及艺术学院的奖学金。

回首过去,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能够允许我自由的选择艺术之路。他们那时并不知道这条道路,但是动画和游戏成为了我以后走上这条道路最早的启蒙。我相信很多中国传统的家长在90年代之前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走上这么一条艺术之路。

在大学期间,我很幸运的拥有一群很棒的老师和一群相互促进的朋友。我去过两所大学,孟菲斯艺术大学(Memphis College of Art,MCA)以及林林艺术与设计学院(Ringli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RSAD)。在孟菲斯艺术大学我修完了传统艺术课程。我遇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他们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肖像课老师福瑞德・伯顿先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他说他的课上只可能有1个A以及4个A-。我非常喜爱绘画肖像。所以我一遍又一遍的选择他的肖像课,上了7遍,只是为了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以及得到A。在这7次尝试中,我得到了大概1个A和2个A-,我很自豪。

在1997年,我转学到林林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这里我得到了完全不同于孟菲斯艺术大学的经历。在林林学院中所有的项目基本都和商业有关,而在孟菲斯更多的是着眼于传统艺术与画廊。尽管我在孟菲斯学会了如何画画,但是在林林我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到概念艺术,并以其为生。

在2004年,我在第5因素游戏公司得到了一个正式的职位,为一款PS3上的视频游戏做艺术指导。那个游戏的名称是《龙穴》(LALR),从名字你们也可以看出来这是关于龙的一款游戏,而龙是我一直喜欢的一种生物。作为一名艺术指导,我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够画画。在这段时间,我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视点以及设计中去,而不太在乎我的绘画技巧。我让我的目标由成为一名好的艺术家变成做出一个好的产品,一个来自我规划的项目的产品。

自从开始经营概念艺术之家之后,我作为概念艺术家、艺术指导,视觉顾问亲自参与了数百个数字娱乐项目。而如今我和中国一些最好的艺术家合作。我也不再需要亲自去绘画。但是对我来说,我需要去完成“概念艺术之家”的整体目标。这也意味着我的想法和设计要比以前更好,而实际绘画的机会却更少。

在卢卡斯艺术

F 您能谈谈您在卢卡斯艺术工作的那段时间的经历吗?您在那里学到了什么?

J 在卢卡斯的那段时间是一段非常愉快的记忆,在那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从《星球大战》的艺术指导道格・蒋(Doug Chiang)和另外一位比我先到的概念艺术家彼得・陈(Peter Chan)那里学会了如何使用马克笔绘画。我学会了如何做交通工具设计。我学会如何绘制故事板。我学会了很多关于艺术。关于绘画,关于数字绘画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一个好的概念艺术家能对一款游戏的成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最起码,我得到一份稳定而忙碌的工作和一份稳定的薪水。在大多数日子里,创造一款游戏的挑战从早上10点开始,而在晚上7点结束。作为一名在60-70人团队的中的概念艺术家,你可以从众多的人那里得到你需要的灵感和支持。当然,大部分时间你需要去完成分配给你的任务。

我在卢卡斯的那段时间努力学到很多关于游戏行业的知识。作为一名艺术家我觉得我的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只限于游戏制造。如果我能一直待在卢卡斯的话,我 觉得我会有一个更加愉快的职业经历,但是这只能是个假设了。

近期计划

F 您是否依然在练习自己的画技?您为未来有什么打算?

J 很不幸,我现在没有时间去提高自己的画技。我知道我现在依然是一名概念艺术家,但是我在概念艺术之家的位置是CEO,而非艺术家。我对于公司来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一位管理人员比做为一名艺术家更加重要。如果我不做我的工作而只画画,那么我的团队将难以继续生存。

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去把握和开拓所有我之前提到过的机会。我非常想和其他例如《幻想艺术》杂志这样的优秀团体合作,为中国的数字艺术圈带来更多来自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关注。我也希望能够继续提升概念艺术之家品质和团队的生活质量。而即将发行的我们的第一款产品《盗墓笔记》也让我兴奋不已,这是套故事是基于徐磊最畅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其中有不少我们的原创故事。

对于之后长久的未来,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归艺术。在数年之后,我希望能够拥有时间去操作一些其他的项目。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公司的战略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讲述故事。我有一个酝酿了20年的史诗故事构想。这也是我的人生目标之一。这是我的《星球大战》、我的《指环王》。在明年的年初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个故事做更进一步的构思。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在美国和中国都受欢迎的故事。

F 您最喜欢创作什么样的题材的作品?

J 我对各种不同种类的艺术都很欣赏,只要它们是好作品。至于题材,我更偏向于奇幻题材,这个题材更加浪漫和纯净。我不是说浪漫的爱情是必须的,而是那个时段就是浪漫的。我喜欢那些关于人类的审判,爱情、挑战以及神秘的故事。我喜欢那些第一眼看上去就感觉良好的奇幻作品。我同样也喜欢科幻作品,但是对比这两种题材,科幻更冷,更政治,更技术,而奇幻则更人性,更私人,也更浪漫。

这也是说,我觉得大部分奇幻题材的作品都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它们遵守着陈规,创作着可预见的角色或结果。大部分的奇幻作品都脱离不了托尔金的精灵。矮人,在峭壁上的龙之类的东西。对我来说,我可以区分概念和执行。我爱奇幻的概念,但对执行却不感冒。对于奇幻的概念我是指书籍,绘画,电影以及游戏。

F 从概念艺术家到管理一个概念艺术工作室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您觉得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J 我就简短的说一下这两个角色最大的不同。

简单的来说:作为一名概念艺术家既能拿钱又能画那些很酷的东西是最大的吸引力。这更像让自己的爱好成为事业。如果你非常成功,你就可以选择像HR・齐格创造异形那样成为娱乐界真正的幻想家。

而作为工作室的头头的吸引力又在哪呢?那就是自由探索你的商业之路或者创造一些全新的产品。对我来说,能够参与到那些著名品牌或者公司的产品制作、改进中去是一件非常让人兴奋的事情。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只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我从未把自己看作一名商人。我只想画画并长大。我的兄长约翰是一名商人。他大我5岁。所以他总是先我一步。当他开始喜欢女孩的时候,我还是喜欢玩具和视频游戏,而数年之后当青春期来临我才开始喜欢女孩。当他开始在高中练习举重时,我觉得这挺傻的。而数年之后,我也开始举重了。再之后,他在大学开始做一名商人,他希望我也进入商业圈,而我对他说了不。我那会儿只想当艺术家。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他总是对的。

直至今日,我的兄长依然是我最亲近和尊敬的人。当我自己开始自己的商业事务之后,我才明白商人对于创作概念艺术以及把它们带入市场具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很多艺术家会说“如不这样,那么它就不会那么酷”,但是他们基本都不会知道如何让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为了订单,以及在社会中活下去,我们必须按照供求关系来运作。

我相信,通过结合艺术创造与商业创造,它们能创造出新的辉煌。在我的心目中,我的老上司乔治・卢卡斯是一位英雄。在电影市场,他则是一个传奇。是他首先捐赠了自己作为《星球大战》导演的预付薪水才换来发行权,而这成就了他的传奇。那会儿福克斯没觉得发行权能够值多少。但是,自星战之后,他鼓励了无数人,并创造了数百万的价值。他的商业直觉让他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公司――卢卡斯影业、工业光魔,THX认证机构、天行者音乐室、卢卡斯艺术工作室,这为数千人创造了工作机会。

而他对电影的热爱和创造性的灵魂让他创作了他的早期电影,《美国风情画》、《星球大战》,《夺宝奇兵》,而他的商业头脑则创造了卢卡斯帝国。

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团队在中国取得同样的成功。

F 您在休闲的时候有哪些爱好呢?

J 当我被迫离开我的笔记本的时候,我会把时间花在我的女发、猫和朋友身上。我爱好视频游戏、橄榄球,滑雪等相关运动,以及看电影。我一直坚信,好胃口,多运动和室外活动是保持健康的秘诀。我每周会教授一节健身课,而每两周则带领我的朋友们运动。我们都是龙舟赛成员。你可以在以下站点看到我们:。我们在美国西海岸以及加拿大和中国都参加过比赛。生活在加尼福利亚是一件瑕意的事情,但是我想念在上海的团队和家人。

艺术管理概念范文5

关键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问题

1 前言

园林植物群落作为园林配置和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其设计的过程比较复杂,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一定要掌握好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保证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效果。

2 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

园林植物群落的构成元素是:人工创造的审美艺术;要同时满足园林生态、植物性能、园林环境等条件并且相协调。园林植物群落被今天的城市园林建设普遍采用,但是在设计与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园林技术人员素质直接影响了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有的工作人员不能兼具园林植物学知识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能力。因此对于有关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外延,还需要更深刻进一步的针对性探讨;对于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及其应用问题上,还要对园林植物群落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在这个阶段中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被认为是: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一定范围内,有着针对性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理论,能够在多种不同方面满足植物生态学要求的多种类的植物统称。这说明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过程中,既要满足或具备植物群落的自然特征,还要注重对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在园林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意义以及作用的思考,侧重生态学意义和生态学视角的角度进行概念应用。

植物营造立体群落

3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园林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设计现亟需完善。要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群落结构,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这要求园林的管理维护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但是,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人员往往对园林植物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从有机整体和植物个体的角度设计园林群落结构。 其次,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落实“近自然环境”理论。在植物群落的设计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地设计植物群落与实际环境的适应性,细化植物物种的选择和配置,做到功能、色彩等的合理搭配,保证植物群落的个体性和机体性,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最后,群落单位的设计理念以及具体设计中的设计定位不够明确。群落单位理论是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要理论,对于园林植物群落、城镇绿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依据。但是,目前的设计中,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设计理念,定位不够清楚,设计目标不明确,造成群落设计质量不达标。

4 园林植物群落的鉴定

对园林植物群落开展生态学研究,园林植物群落的鉴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它能够促进生态学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真实。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工作是根据自然植物群落的发育过程、地域地带性规律、植物群落外貌性质和土壤、地貌、地形等环境差异性形成的自然边界来开展的,提供给具备一定理论技术及实践经验的研究人员对园林植物群落进行客观科学的鉴定。但是城市园林群落所处的环境与自然植物群落不同,城市园林群落所处的环境是人工形成体系下构建在城市地区的,会严重的遭受外界因素干扰,在这种环境下对园林植物群落进行鉴定,不仅很难清晰地确定鉴定对象的类别,还很难掌握鉴定对象的边界、结构以及外貌特征等情况。这个难题说明了适用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和经验,并不能直观借鉴到对园林植物群落的鉴定上,这个问题现阶段普遍影响着园林植物群落的研究过程结果,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以及尽快的解决。

5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5.1 明确合理的技术定位

汪菊渊先生在为《植物造景》(苏雪痕编著)一书所作的序中,对植物景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等概念性内容都有明确的论述,强调性重复了书中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2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一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讨论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艺术与构建时,介绍了园林植物造景生态设计、区域设计、文化与科学艺术设计、立体设计4大设计艺术,探讨了植物造景中的植物配置、群落构建,较好地体现了对植物造景、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构建概念关系的把握。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是园林植物配置技术的基础与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艺术开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植物造景的目标。

图1 园林植物群落配置

5.2 落实具体的“群落单位”

前文在讨论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存在的问题时,已经提及鉴定一个园林植物群落的困难程度及其影响,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对象,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个从群落角度设计的结果。然而,对于新建城镇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倒是完全可能根据基质的性质、地形、土壤类型与土壤性质、功能分区、园路等自然与人工设计要素,进行空间单元的区划,落实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群落单位”,真正做到以群落为单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为今后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变化、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动态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群落设计方法不断优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5.3 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2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重点要求设计说明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的艺术性特点与植物空间的构成等。前苏联的园林植物配置,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型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3类,将花形花序分为6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工作涉及到各个行业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够提升设计的效果,从而保证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艺术管理概念范文6

东京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东京的文化不表现在具体的形象上,东京的文化体现在合理社会的形态,可再生的社会生态上。一个拥有近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一个为创造物质而高速运转的经济实体,一个充满着魅力,欲望,孤独与虚伪的财富陷阱。城市作为近代文明的象征,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以物质创造为神经中枢的系统性机能的完善与完备已经为城市生态下一步的转型与再生提供了依据。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城市作为公共交流空间与人性依存空间的特殊性问题,是东京为代表的以典型经济城市向适居型城市转型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和最具学术意义的问题。

以东京六本木(ROPPONGI)地区为代表的持续近五年的一系列公共艺术项目,从投入,到历时时间,到作品水准都可能是东京乃至日本近年少有的艺术工程。本文试图以笔者个人的视点来透视、折射整个计划的图景。

一、文案――六本木地区概况。

六本木地区是位于东京港区的一处繁华的商务区,近年来由于几个重要的美术馆的建成与开放,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文化人与艺术家的人住,逐渐成为了东京一处新兴的商业与艺术的消费区。六本木还是集中了各国使馆和驻日机构的最多的地区,是国际化的东京最为国际化的区域。来自欧美的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最早登陆这里并蔓延到日本各地,酒吧与迪厅为代表的夜生活景致也是六本木独特与知名的风景。

六本木的公共艺术项目虽然伴随着政府的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契机,但政府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扮演辅的角色。整个项目的管理、施工与运营全部委托企业以法规和国际惯例来管理和运营。这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小政府,大国民”的施政方针。

此公共艺术的计划采用策划人的制度,分别由位于六本木地区的重要现代美术馆――森美术馆的两位馆长David Elliott和南条史生两位著名的批评家来担任策划人,并负责整个项目的资金管理和艺术家的邀请,还有最后的展示与推广,但对于作品的制作不作限制,完全由艺术家个人自由创作。也就是说,艺术家、策划人和建筑师、设计师在互相协调与合作的前提下,各自分工,有机互动,以协调的姿态对话市民的文化与公共意识。

关于艺术家的邀请与组成方面,以策划班底为主体结合市民的意见与倾向,涵盖建筑、环境设计、雕塑家、观念艺术家和视觉艺术家几个方面的突出代表性人物,以具体环境为命题,以环境的质感表现和肌理语言表现为途径,完成空间理念的方案构思。在与市民的广泛交流与磨合下,还有制作领域的专业人士的沟通与合作下,最终完成作品的空间成形。

二、作品

1 雕塑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造型感,习惯用造型语言和空间语言与环境调和的惯性冲击力来解密公众的审美情绪。同时,雕塑家对空间的理解是独到的,往往能使具有普遍意义的空间重新定义为有意味的空间。

例如,美国雕塑家Louise Bourgeoies的作品《MAMAN》,是这次公共艺术计划中尺度最大的作品。作者本人也是此次受邀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她出生于191l年巴黎,现在纽约,此次巨大的铸铜作品类似于外星生物的有机造形,矗立于高层大厦的入口处。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联想,恐怖与失望,探求与再生,对蔓延于世纪初的都市情绪作了极尽的表现。

另一位出生于1941年的美国雕塑家Martin Puryear的作品《守护石》是笔者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之一。巨大的头颅似的石像,背景为日本样式的庭院,似有东方禅宗的意境,又甚有精神分析主义形态与潜意识的哲学置换,雕塑与环境的互动,东西方文化的共生。

日本雕塑家安田侃的作品“《意心归》,一整块意大利产大理石,无理由的极致唯美的表现,只有宗教中才具有的纯洁、冷静,创造了都市人逃离喧闹的精神桃花源。

英国雕塑家Richard Deacon的作品《黑洞》尺度巨大,位置处于一块高起的坡度上,环境过于开放,作品又太过于晦涩与抽象,空间环境的意图传递的并不十分到位,多少有些遗憾与不足。另外,还有几处雕塑《蔷薇》等,也并无太多的新意,只能流于环境小品的范畴,也就不过多介绍了。

2 设计师创作的作品带有很强的功能性,似乎在重视实用与功能的同时,更考虑个人的人生体验,还有社会的共性问题。在一条全长400m的休闲街中,汇聚十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以休闲椅为题材,共同来阐释“坐”的文化内涵。比如,瑞士设计师Droog Design的作品《day-tripper》,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作品《波纹》;休闲的理念也是公共的理念,交流的概念,平等的意识来自于城市哲学的定义。重新理解“平等与交流”的概念,把田园的休闲概念引入喧闹的都市,还都市平静与和谐,是这部分作品的特点,比如,建筑师RonArad的作品《evergreen?》和设计师日比野克彦的作品《何处去》设计师Andrea Branzi的《ARCH》

3 观念艺术家的作品,更多的是以空间装置的形式,体现的是文化与哲学意义的公共关系问题,传统文化、流行文化、都市文化共同的存在与互置,为生活在都市的艺术家带来精神冥思后的问题或答案。

媒体艺术家宫岛达男的作品《COUNTERVOID》以一贯的液晶数字的形式,表现时间、空间的存在与轮回,预言着数字时代的精砷空虚和恐惧。作品肢其合理的空间场所的选择,成功地体现了作品的意图。我个人理解,位于商业街区的这件作品才真正找到了它的空间归属,比任何的美术馆都具有空间的合理性。

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高山流水――立体山水画》于闹市区立体再现了宋元文人画的意境,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公共艺术再新转换的可能性。但是作品缺乏造型语言的视觉感,观念的意图性又过于沉重,与受众缺乏相应的沟通,无法产生共识与共鸣,所以此作品作为公共艺术的概念下,很难成为成功的个案。假如说,达件作品是美术馆或双年展的展品,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作品,但处于公共空间的作品无疑要做到观念性与公共性的双重认定,绝不仅仅是个人观念的简单位移,否则一定成为空间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