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1

(项目编号:2016SJD630119)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2-0095-02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经济往来日趋频繁,信用信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使用,逐渐成为各个企业办事审批的前提条件。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征信信息需要不断完善,把不同领域的信息都包含在内。文章旨在通过调研情况总结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关键词:涉农 信用管理 问题

近年来,农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涉农企业尤其是涉农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普遍存在信息不全、滞后等问题,涉农信用体系不完善,极易引发信贷风险。涉农信用主要包括农户、涉农企业、与农村业务紧密联系的金融机构。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经重的地位,涉农企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甚大,因此,对涉农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极具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江苏省涉农企业开展信用调研,发现涉农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涉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助力。

一、加强涉农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涉农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户中有很多都创办企业、建设厂房,进行与农业紧密联系的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牧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销售、农村生态度假等。但研究发现,这些涉农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很少开展相应的信用管理工作,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信用问题,经济风险偏高。因此,加强涉农企业信用管理是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涉农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

(二)提高涉农企业融资能力

据课题组调研显示:涉农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向亲戚朋友挪借,申请贷款非常难。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的信用信息掌握不全面,涉农企业信息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贷款给涉农企业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风险,基于此,一些金融机构选择放弃贷款利益而规避风险。可见,大力开展涉农信用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意识,促成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氛围;有助于金融机构掌握可靠的农户信用信息,提高涉农企业融资能力。

(三)促进农村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支柱,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涉农企业诚信经营是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大力开展涉农信用管理工作,通过建立涉农信用管理平台,实现涉农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涉农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

二、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课题组前期调查:涉农企业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问题,金融需求难以实现是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涉农企业具有固定资产比重较小、财务信息不对外公开、信用基础不足等特点,主要原因是农户为投资主体,缺乏相应的公司管理知识,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模糊,职能不明确,自身信用管理水平低,更是加剧了自身的信用风险,金融需求难以实现。

为了确保调研数据能够体现江苏省涉农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课题组首先了解到江苏省涉农企业的分布比例,并对照该比例进行选取样本,采取问卷调查与电子邮件往来的形式进行调研,问卷在设计上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对涉农企业金融需求的调研;二是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表现的评价;三是对涉农企业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四是涉农企业希望得到的改善。课题组以苏南、苏中、苏北的涉农企业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研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9份,有效问卷率94.83%。对被调研企业大多采用上门访问、沟通,调研结论是可靠的,有参考依据的。

三、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现状

(一)涉农企业信用现状

涉农企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涉农信用的不稳定性,这个不稳定主要是指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信用波动。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涉农企业以农业生产为主业,而农业的高风险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频繁且难以预防,涉农企业的收入因此时好时坏,农户信用也极具不稳定性。此外,农业产品的产量、收成质量、销售收入也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调研显示:有些企业的果实由于受某些因素影响,导致客户反馈不好,信用风险增加。可见,构建涉农信用管理体系时需要把非人为因素对信用造成的影响单独进行分析。

(二)涉农企业金融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涉农企业金融需求有较大的代表性。课题组调研的569家涉农企业中,所有的企业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企业需要发展,必然会产生资金需求,但是由于涉农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缺乏信任,以至于出现涉农企业存在强烈的金融需求但贷款难的局面。

调研显示金融信贷市场对涉农企业信息的不对称,使涉农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涉农信贷主体真实的信用信息,从而使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加大、信用成本增加,贷款门槛增高。涉农企业通过正规途径获贷存在难度,因此当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常常会选择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是以超高利率作为放贷条件,这使得本来就处在经济困难期的涉农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三)涉农企业信用管理意识现状

涉农企业经营者缺乏信用管理意识,被调研的企业中有90%尚未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调研显示489家企业认为扩大业务才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信用管理就是诚信,太讲究诚信反而会影响企业利益。对这一调研结果,课题组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涉农企业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信用管理缺乏了解,]有认识到信用管理在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正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信用管理意识,信用信息不健全,才造成贷款难,造成企业发展缓慢。

企业信用意识缺乏造成的另一后果便是假货遍布。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涉农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在没有达到国家绿色、环保等相应的标准时,为了眼前利益,选择了造假方式,而造假行为一旦被识破,将面临处罚或付出更高的代价。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具备信用管理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四)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在被调研的涉农企业中,89%的企业存在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情况。涉农企业为了开展业务过多采用赊销手段,以至于被客户拖欠货款情况严重。赊销产生大量的风险,不赊销又无法提高业务量,很多涉农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出F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涉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开展信用管理中的征信、授信工作。征信是指收集客户资料,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授信是指企业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销售手段应用于该客户。开展了征信、授信工作的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赊销造成的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非常关心的内容,也是信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开展信用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涉农企业解决一系列的财务、业务问题,为企业创造丰厚的潜在收益。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很多企业对于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束手无策,随意搁置。这种做法只会造成企业坏账的无限增加,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涉农企业没有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开展相应的信用管理工作。

四、涉农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针对涉农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需要我们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涉农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为提高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一)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是管理事务的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信用管理作为涉农企业构建时的必要条件之一,那么涉农企业在后续发展中也许会少走弯路,发展更顺利。因此,制订与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迫在眉睫,是江苏省信用建设的一项根本举措,通过制度约束,快速地帮助涉农企业认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信用管理相关工作并将其付诸实施。

(二)涉农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缺乏

目前江苏省虽然有很多信用服务中介公司,但是还缺少专门为涉农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已有的这些中介机构对涉农企业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不知道涉农企业的需求与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谈不上为涉农企业深入的服务。信用中介的作用是帮助企业认识信用、开展信用建设、对企业进行评估并出具企业信用报告,信用中介机构只有开展具有指向性的服务,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涉农企业信用发展提供帮助。涉农信用中介机构的缺失,增大了银行交易成本,同时也增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课题组建议:政府对于涉农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使更多的新设信用管理公司专门开展涉农信用业务,为涉农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助力。

(三)涉农信用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目前涉农企业的信用管理明显滞后的原因主要是信用管理工作尚未形成体系,体系是对信用管理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详细规划、设计。涉农信用管理体系的事前体系需要建立涉农信用中介体系、涉农市场信息体系、涉农企业征信体系等;事中需要建立涉农信用担保体系、涉农信用授信体系、涉农金融机构体系等;事后需要建立评价体系、涉农信息服务体系等。只有建立涉农信用体系并在该体系中系统地实施信用管理,才能保障涉农信用管理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从而为涉农企业信用贷款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的涉农信用体系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以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课题组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建立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体系,把信用管理应用在不同领域,真正达到全民、全社会信用。J

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2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四、结语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对策

由于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很多的管理工作都在发生着改变,也有很多的管理目的发生着改变,但是这么多年来,对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目标没有发生改变,其目的仍然是保证企业的信用度可以有所提高。

一、企业信用缺失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信用就是两个企业法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也是一种信用的传递,其实质就是卖方向买方进行的一种货币借贷活动。产品的信用销售就是指,其在企业的信用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相关法人以及性质上的客户进行赊销的过程。企业的性用非常重要,它在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企业的信用主要包括银行信用、个人信用、商业心信用、企业信用,这些信用都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信用一旦缺失,就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严重会使得企业倒闭等。企业中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赊销、拖欠、预付款的拖欠等等。当企业信用严重欠缺的时候,就会使得很多的企业不愿意与信用低下的企业进行业务上的往来和交易,因为这在执行履约条款的时候非常困难。企业为了能够确保业务上的有效与及时性,就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信用,因此企业就会不断的加大投入的范围以及方式,这样就能获取具体的信息,但也会引起交易费用的不断加大,使得企业的成本不断加剧。

针对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仅仅只是为了追求企业在销售方面的业绩效益。尤其是在买方市场中不断的赊销,还有一部分的企业在市场中不断的侵占,其主要就是通过赊销的方式,这也使得企业的销售不断的提升,这些做法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不断恶化,企业的收账也急速的上升,销售的成本费用不断增加,最终企业的利益不断的减少。如果在这种时候企业不断的进行扩张,就会导致企业原有固定的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投入力度加剧,企业从此就背上了巨大额度的欠款,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等问题。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就会提供大量经济上的优惠政策,而这一举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原本的利润;但很多的企业都会发生的问题就是,很多的用户出现拖欠账款的现象,销售人员对其催收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就会导致欠账现象长期的拖延,这都将使企业的利润不断减少与降低,最终影响企业的运营。因为赊销的时间越长,企业的资金就不断减少,就会造成企业的运营减缓,在增加企业投资成本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弱,因此我国目前应该对企业的信用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信用管理时企业内部发展的要求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如果企业的信用降低了,就会失去整个市场、以及合作的伙伴或者合作的资金等等。这都将导致企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信用必须要高,因此企业的信用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也是企业的口碑,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更是一个重要手段和竞争的工具。现阶段,我国的各个企业都应该不断的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这是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和正常运行的基本措施。

2.信用管理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

针对一些发达的国家对于企业的扩张数据来看,企业的销售借助于将传统的方式转化为现金的形式,这种做法十分的重要。在我国1990年以后,我国的一些产业在交易的过程中也曾运用到外国。伴随我国医学、工业、农业等行业中竞争力的不断加剧,信用销售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地位。企业的信用销售是一把双刃剑,其好处就在于能够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其坏处就在于信用销售管理工作的不足,造成企业很多赊销欠账无法及时的收回,有甚者根本就收不回来。这种大量的欠款最终就会导致企业财务上的巨大风险问题,其中的利润都会被吞噬。因此,我国的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价值和利益,就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企业信用销售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也是企业不断生产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3.企业防范危险的必要举措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一直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是企业中的账款拖欠问题。在我国经济市场买房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交易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剧,因此信用销售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很显然规模的扩大化将直接增加企业运行的风险以及信用危机。如果企业对于信用销售的管理没有健全的措施或者是有效的办法进行管理,也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就向客户随意的进行授信,这将会造成企业经营上的巨大风险,最为严重的就会导致企业的倒闭。所以,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制定信用管理的相关体系制度,从而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这是企业有效防治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1.对信用管理不够重视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很少有管理人员重视企业的信用管理,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如果有较高的信誉度,就可以保证客户不会因为企业的信誉问题造成炮弹现象,并且还可以减少违约现象的出现,从而在信誉上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发展。一旦企业在信用上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得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而且还会将企业排除在上流的社会当中,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将会止步不前,未来发展更是岌岌可危、无从谈起。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影响到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能力以及市场占有力。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在进行经济交易的过程中,只重视目前的经济效益,每做一件事,都是从利益出发,从而对企业的信誉忽视,导致企业管理不能统一进行。

2.管理职能出现偏差

针对我国企业现阶段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中来看,其基本的管理只要是由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进行管理。由于这两个部门其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这两个部门在市场中反映出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看,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以及管理落实不到位等等。在实际工作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管理,所以导致了经营管理的不明确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直线降低局面,严重就会造成企业的运营风险。2002年,根据美国一国际性质的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信用与应收欠款中的实际实践调查工作来看,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调查人员承认了在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已经将信用销售不断的应用,但目前还有60%左右的企业并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3.缺乏相关人才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其信用的管理工作虽然有别于企业中的一般类型的管理工作,但是其也是一项具有专业性质的工作。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于管理人员本身综合能力的要求。由于信用管理涉及范围很广、且内容较多,所以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对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法律、营销、统计以及公关等工作中涉及的内容都能够有较为综合的专业性知识,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企业信用运营之中的诸多环节。单单以企业在传统中的管理信用方式来看,其管理的方式十分的落后,具体分析传统的管理工作,其仅仅只是依靠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所以在整个管理组成上来看都显得非常不专业,这也是由于我国的政府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欠缺,使得我国在信用的管理方面十分的落后。这也是造成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人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专业的人才,从事信用的管理工作人员其信用的专业知识不健全,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很多的企业在调查过程中都会觉得缺乏信用管理上的人才。据相关部门预测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将在今后的五年之内,逐渐的增加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据可靠数据表明来看,信用管理的经理至少需要五十万以上,信用管理工作人员大概需要二百万左右,因此可以看出信用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以及专业的技术都将是我国企业所需要的。

四、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管理,加强建设

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要先制定合理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从而指导与协调企业内部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业务沟通,其主要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客户的评价、信用额度的授权、债权的有效保障以及应收账款回收等等。这些基本的内容都是信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所以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在发展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企业在信用管理的工作中应该不断的提高对于信用的认识,对于企业中的领导而说,一定要重视信用管理工作,从全方面去考量企业的利益问题,建立全面且系统的信用管理体系,并且不断的建设信用文化建设,通过活动等形式宣传信用有关的教育内容,让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能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企业信用管理要做到有效的销售、较少赊销、增大利润,这是企业每一位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核心。

2.构建制度,打造良好环境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发展核心。在企业信用的管理工作中信用交易的价值体现与风险都是独立存在的,其在运营过程中都必须具备科学性、定量性,对于管理工作中的应收账款运行内容都需要加以严格的监督。除此之外,对于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就能更加全面的执行且完全实现信用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坚定的基础。

五、结束语

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加强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文莉.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J].改革与战略,2011,27(10)

[2]王亚非.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10,17(1)

[3]孟颖.关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11)

[4]郑滨成.从电缆行业的“三角债”问题看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J].科技资讯,2011(27)

[5]刘勇.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看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策略调整[D].天津商业大学,2011

[6]谢姣.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功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

[7]王地宁.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4

摘要:目前,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开展的主要内容,只有创建信用体系、提高各企业的信用意识,市场经济才能稳定发展,国家才能日趋繁荣。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业务中都应用信息化完成相关工作。因此,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极具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作步骤的日益加快,信息化已经是企业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信息化已在大多数企业开展并逐渐加深其使用范围与功能。本文从信用管理方面对信息化软件的功能扩展进行探讨,从信息化系统的采集、评价、查询等方面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信息化与信用管理体系的关系

1.信息化是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平台

目前国家大力开展信用建设,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保证,是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信用管理的不断提升才能带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信息化平台是方便企业工作的工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工的运算、查找、搜索等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将信用管理与现有软件集成使用,提高企业信息的利用效率与信用体系的构建周期。

2.信用管理体系是信息化良性运作的保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很多信息都是从互联网中获取,虽然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但是获取的信息不能全部保证其真实性。如果合理的在信息化系统中构建信用管理体系,就能过滤一些对企业无关、虚假的信息,促使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运作。另一方面,企业在应用自身的信息处理业务时,需要增强信用意识,制定相关信用政策、利用信息化最大限度的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信息为主线的信用管理体系。

二、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

企业间的竞争已从过去的个体竞争发展到了企业联盟间的竞争,即供应链的竞争。供应商、客户、企业间一方出现问题,则整个价值链利益受损,甚至瓦解。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创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健康、安全发展的前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平台的不断先进,互联网信息的广泛应用,采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已经被很多企业应用,这就使得开展信用管理的意义尤为明显,构建信息化平台的信用体系的势在必行。只有构建了合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信用,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快发展步伐。

2.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外在驱动

企业外在的信息要求企业构建信息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商业活动,不仅在现有的市场,而且需要不断扩展销售渠道,把目光放在信息化运作模式上。在信息化的运作模式中,商业风险尤为凸显。商业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信用体系的构建不完全造成的。因此企业需要确定准确的客户信息、获得客户信用状况,控制信用风险,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信用管理体系也以帮助企业最大化的过滤企业无用信息,规避商业企业风险。

三、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

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息化信用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信息化的顺利运行,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实施。该部门可以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信用管理工作。

(二)完善评估系统

1.自我评估。根据企业现有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据,对本企业经营状况、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机制体系。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技术等能力进行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给出适合的企业信用策略。

2.行业评估。对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发展评估,是企业时刻了解该行业所处的地位,并根据行业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

3.供应链评估。针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评估,建立供应链数据库,对客户及供应商的生产状况、供货能力、支付能力、日常业务量进行评估,加大与优质供应链的合作,降低企业风险。

(三)改进信息化系统功能

企业在信息化使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业务、财务方面。信用管理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约束、促进企业的信用意识,改进企业信用模式,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因此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信息化的总账模块、应收款管理模块、应付款管理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来构建信用管理体系。

在各个模块中增加信用动态跟踪及反馈语句,在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实时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

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1.企业内部培养信用意识

牢固的信用意识是企业信用体系的顺利实施的前提,企业开展信用管理首先要从完善自身信用着手,依法开展商业活动,诚实信用、保证提供给客户的信息真实,按时交税,接受政府及会计师事务所审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只有自身信用了,才会和信用的企业长期合作,促进企业持久、良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只有企业加强了信用意识,才会及时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保持与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合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政府加快信用法制建设

国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并且用法律法规支持企业建立信用机制。建立政府网站,进行企业信用评估,确保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如果政府能建立、完善这样的信息化信用管理平台,那么,企业在进行交易时,都可以去政府的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交易方的信用等级,明确并降低信用风险。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也要充分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也就是加强信用服务公司的建设与管理力度。信用服务公司相当于会计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帮助分析企业信用风险,创建信用平台,使企业在信用管理建设中少走弯路。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不是企业独立进行的,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政府的职能,做到环环相扣,才能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信用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

课题来源: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3SJD63010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411054009Y;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改项目(研究性课程)SZDYKC-140203。

参考文献:

[1]陈丹,赵树宽,巩顺龙.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6.1:47-51.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5

从实质上来讲,波及日本、欧盟、美国的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是信用管理上的危机。在我国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影响下,企业的信用环境出现了改变,持续增加了信用交易的规模。然而,不少企业的信用管理依旧不够先进,存在一些风险。为此,本文阐述了企业缺少信用的原因以及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信用;管理;原因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属于非常关键的一项制度,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建设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信用规模的拓展,推动发展商业融资。与此同时,有助于企业风险的规避、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创建社会信用机制。

一、企业缺少信用的原因

1.企业缺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以及信用观念。

对于企业来讲,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信用,信用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保障。然而,因为受到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信用大都依赖于国家的信用,企业缺少树立良好形象的动力。尽管已经初步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是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缺少,有关的失信惩罚以及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这导致不少企业缺少信用道德意识。鉴于此,会造成社会缺少信用道德约束体系与评价机制,从而使信用问题成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2.企业缺少基础性的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几乎不设置管理内部信用的部门、人员、机构等。为此,时常地出现由于违约、不能履行合约的情况。长时间这样,不利于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稳定。

3.我国缺少信用奖惩体系和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通常都具备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机制,涵盖政府监管信用服务领域、立法、执法等。我国具有一些信用法规,但只是在《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法律当中具备有关诚实守信的规定,因此,这还不能完全对社会的一系列失信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除此之外,政府关于社会信用的监管较弱,这导致虚假信息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4.企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水平低。

当今的信用服务市场经营分散、规模小,市场竞争存在较混乱的局面,不能体现企业信用的奖惩功能。这一是因为企业缺少应用信用产品的观念,进而导致信用服务市场缺少需求。二是公开信用数据的企业相对较少,国家统一性的数据库依旧不够完善。

二、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策略

1.不断提高企业诚实守信的意识。

信用主体自身信用观念与信用管理能力的增强是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创建的根本所在。为此,政府应当强化舆论的科学引导,特别是注重宣传信用文化,创设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气氛。应当使企业明确诚信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既属于一种生产力,也是有效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进而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增强信用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优良作风,让所有的企业都自觉地践行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

2.确定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用管理的根本宗旨是实现企业的信用管理目标。结合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缺少健全信用机制的实际情况,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目标要求是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规范,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建设市场信用机制,倡导诚实守信的行为,从而发展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管理目标的确立,就是对信用管理活动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并且为企业信用管理架构确定了方向。根据这个核心,企业信用管理的一系列事项都应当服务与服从这个基本的需要,进而让失信者较难生存,推动守信者的进一步发展。

3.创建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护守信者以及严厉制裁失信者,我们需要创建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公示信用”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借助相应的方式和媒介,向公众传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信用实际情况的信息,且借以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形成影响的一种监管手段、形式。公示信用信息既要达到资源共享,又要考虑方便迅速、真实可靠等因素,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广播、电子档案等多种公共传播媒介,实时地将企业的信用记录情况进行公示,从而积极地引导社会与企业,满足社会信用信息的需求。

(1)建设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相应的范围之内,针对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的企业在商务活动当中给予优惠待遇与优先待遇,像是优先进行评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免审企业年检、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而针对严重缺少信用的企业,相关部门能够进行处罚,针对违反国家法律的企业或者是情节严重的企业,甚至可以按照规定吊销营业执照。

(2)建设企业信用评价制度。

为了动态性地监控企业的信用动态,需要建设权威的、公正的、客观的企业信用评价机构,且立足于我国的法规体系,以及参照各级行政执法管理部门的相关认定,对企业信用评价进行规范。通常来讲,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良好行为记录系统、不良行为记录系统、基本现状记录系统。相关部门需要将信用评价的结果定期地公布于众,针对存在良好信用的企业可以上“红榜”;而相反的,严重缺少信用的企业上“黑榜”,从而驱邪扶正,激发企业诚实守信的主动性。

4.创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体系。

创建有力的工作体系与领导机制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创建政府相关领导负责以及有关部分责任人参与的领导机制。创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带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体系,清楚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此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职能部门是结合我国的法规进行市场监管执法,其不但具备执行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根据,而且也具备开展企业信用管理的条件与实际基础。为此,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讲,需要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责,密切联系有关部门,一起对企业的信用秩序进行有效地维护和整顿。

5.创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企业信用管理的中枢是信用信息系统,其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结合各个司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进行完善,通过一系列部门间的互联网络,给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计算机信用管理系统,进而能够提供查询服务。通常而言,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需要涵盖企业不良行为警示信息、企业良好行为信息、企业身份注册信息、企业不良行为预警信息等。为了使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实现,我们需要根据“政府发起、部门联合、相对独立、逐步社会化”的方针,对规范、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信用信息记录制度进行制定。因此,需要创建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涵盖收集、记录、存储、查询等功能),对征集信用信息的方式进行梳理,保障信用信息在资料库中进行准确和迅速地收集,进而使社会化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流、查询得到实现,便于应用信息的人员快速地得到企业有关的信用信息。

6.实现市场化的信用服务领域。

信用服务领域得以发展的关键保障是市场化的信用信息,而市场化的信用信息也是健全企业信用管理的根本所在。为了使企业信用管理能力增强,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法律作为准绳,对取得以及应用信用数据的程序和公共信息进行规范。并且,需要创建部门或者该领域的数据库,在整合企业的信息之后向信息服务领域进行提供。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要有效地监管信用服务领域,让它切实变成一种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品格与原则的信用服务机构。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诚实守信是企业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信用与知识,其关乎企业的发展命脉。为此,只有持续地发展与深化企业的信用管理,才能够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骏 单位:西电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立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与中国宏观政策反应效果研究———基于开放经济DSGE-VAR模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职能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为了搞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实施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以及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而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三个方面:信用政策的制订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以及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债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