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的原因

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摩擦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贸易摩擦的现象。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堡垒以及许可证、配额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逐渐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随着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中国不得不直面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习惯于采取传统的单一价格竞争。特别是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往往是某一家企业开辟了某一块市场,其他企业便纷纷涌入,竞相压价、盲目扩大出口量,导致出口秩序混乱。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往往授人以柄,引发国外对华频频发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措施。

2.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使全世界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但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参与经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WTO的协调与约束下,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存在,并时有抬头甚至呈加剧之势。

4.加入WTO后不利政策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也不完善。

5.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我国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自律,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压价竞争,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日趋恶化。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也造成外贸出口额增长并没来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利润日益低薄,已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

二、为缓解贸易摩擦应采取的措施

1.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仍有许多环节不够完善。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2.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地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本国的政策法律规则,都是远远不能实现的。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驾驭规则,对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自觉运用国际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发动调查和限制措施,还因为中国缺乏一套完整的贸易保障体系,使得国外在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时,不必担心会遭到中国相应的报复。因此,政府应根据WTO规则,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相关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克服过于原则、抽象、操作性较差等缺点,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这样可以变原来的被动为双方博弈。

4.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 手机贸易 技术贸易壁垒

我国国产手机品牌近年来在对外贸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华为、中兴、小米等手机厂商逐步扩大在海外市场的份额。由于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国产手机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即使是发达国家美国,华为的销量也不断攀升。

一、我国手机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

我国手机出口量在2000~2012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保持了稳我定快速的增长势头,也是拉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自2009年开始,我国手机一般贸易出口量在总体出口量中的比重上升趋势明显,已经从2001年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的41%。不过,一般贸易出口手机平均价格仅为35美元,尚不足总体价格水平的一半。由于3G、LTE、4G网络日渐普及,市场对基于上述网络运行的智能手机需求日益增长,智能手机在今后几年中的发展仍将十分显著,所占市场份额还将不断提升。

二、我国手机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我国手机出口低价策略冲击国际市场

国产手机出口面临一大难题:缺乏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如CPU、摄像头和屏幕基本都掌握在美韩,所以国产手机厂商只能“高品质低价位”策略,用低价吸引用户。但是低价是把双刃剑,长期的低价竞争最终会导致品牌形象的低端化,曾经的波导、夏新等厂商的倒下就是前车之鉴。我国手机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水平较落后,企业出口过多地依赖于成本优势,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手机生产厂商热衷于中低端手机的生产。随着全球手机行业技术水平和手机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手机出口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替代关税壁垒

贸易自由化打破了原来的高关税壁垒,世界工业品关税由1947 年的40% 降低到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发达国家的3.7% 和发展中国家的11%。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倾销等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受到削弱,同时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技术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加难以度量,各个国家的制定标准很难达到共识,而且较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所以很多国家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替代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和地区极易利用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成熟的认证体系制造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限制进口。

(三)国内手机厂商对技术性法律法规的不熟悉

由于大多多数手机厂商对TBT的不了解,对国际技术标准和法规缺乏了解,欧盟、美国等区域性标准一无所知,在产品质量管理上仍然采用低于国际通用标准的行业标准,而且由于技术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和效率较低的信息传送渠道,意识不到危机的严重性,普遍持消极等待或观望态度[]技术标准变化不能及时了解,导致其难以及时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以致无法达到要求而遭遇出口限制。由于高通在博通发起的专利诉讼案中落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随即签署了一纸排斥令,禁止使用高通芯片的所有手机和PDA制造商对美国的进口,这也就意味着华为、富士康等众多包含高通芯片的产品无法再进入美国市场。为此,华为、富士康以及另外17家公司便组成了“联合部队”,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了上诉。作为华为等其中十家公司联合聘请的上诉律师,最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华为等手机出口厂商提出的诉讼成立。华为等手机厂商诉讼的胜利启示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诉讼才能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三、我国手机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一) 手机产品零部件研发是关键

手机产品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与研究围绕着复杂的专利技术争夺,近几年苹果、三星在智能手机上频繁爆发的知识产权诉讼。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基手机自主创新研究、提升对专利保护力度,并与上游和同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以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手机出口,获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国产终端厂商在自主创新方面已有一定的作为,但就目前整个市场形势来看还远远不够,专利研发应当成为国产厂商逃出侵权困扰的根本出路。当然,可能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国产手机厂商也纷纷加快自身的专利研发和保护。

(二)手机外形差异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审美也随着提高,对手机外形的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性能,还包括手机的靓丽型、手感、耐摔和防水等。一系列提供差异化需求的定制款手机也随之出现,包括女性手机、老年人专用机和商务机等。手机市场的日趋成熟导致顾客开始对手机的外形产生极大的诉求,苹果手机的成功不仅仅只是性能佳,和它靓丽的外形也密不可分。Iphone 5S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不仅拥有苹果手机传统的先进操作系统,更是拥有流畅的外形,土豪金的设计完全顺应了当季流行的审美,在手机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政府加大对国产手机厂商的扶持

首先,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建立技术壁垒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和别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及变化情况。设置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第二,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法律法规,督促企业合法经营,生产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从源头避免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三,建立完善的出口支持和服务体系。组织专门部门对出口产品进行检查,制定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的国内行业标准。第四,加大谈判力度。充分利用WTO谈判的契机,要求取消发达国家的一些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余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技术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03,5(8):16-17.

[2]闫彩霞.广东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研究[J].农业经济,2003,8(2):23-25.

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3

我国近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状态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详见下表)。

2001年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为38.47%,即有42183.6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0.09%,大约有22024.4亿元,表示需要通过国际交换的这部分商品的价值,这部分商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需求;进口依存度为18.38%,大约20159.2亿元,这部分表示国外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参与经济活动。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超过了日本,名列世界第三。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的增长。2003年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2006年更是达到了65.17%。据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等。从一些发达国家来看,美国的对外依存度只有20.7%,日本的经济发展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其对外依存度也只有20.1%。因此,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存在过高的情况。

我国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的原因:

(一)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运用价格、汇率、出口退税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平均增长达到12.4%。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通常从事低沉次的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的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明显降低。

(三)汇率波动的影响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波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PPP)低3倍左右。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小幅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高估依存度

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70.01%,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对外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小国的贸易依存度大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小国本身的资源和市场都有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进出口。相比之下,大国由于本身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等因素,对外部经济依赖程度不大,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

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形成乘数效应。而出口取决于国外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外国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则对该国的产品需求会增大,从而促进该国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外国进入经济增长衰退期或经济增长不景气,则对该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会将该国带进甚至加速经济衰退。国民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国际市场,受国外需求的制约程度高,出口企业的风险大。一般情况下,国际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经济发展比较好时,国际需求量会增加,相反则会减少。

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趋于频繁化。目前,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但我国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我国进出口对美、日、欧盟的依存度很高,对美国、日本、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出口。若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出现问题的话,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发生波动的话,对我国的经济也将会造成影响。一些国家大幅度的提高进口关税,对进口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和数量限制,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我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由于历史积累的国家外汇储备量巨大,外汇占款增多,货币的投放量增大,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的绝对、相对购买力下降。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外汇资产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实用。因此,央行为了换汇必须投放大量的人民币,在长期投放人民币的过程中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也就越多。直接增加的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货币迅速增多。其后果是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弱化了国家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通货膨胀的加剧进一步的使物价上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下降。同时人民币升值趋势带来的外汇资产贬值和外汇不良资产增多,导致了出口压力增大。这使得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

合理调控对外依存度的措施:

以上的这些不利影响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果更为明显。因此,不能将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放在日渐疲软的国际需求上。应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减少外向型企业的比例,降低对外依存度。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可以通过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物价,增加国民的收入,尤其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减小贫富差距,适当的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等方式进行。

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益低下,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低端。要想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必须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使我国改变给发达国家打工,外贸以数量取胜的面貌。取得自主定价,商品以质量取胜的真正贸易大国的地位。

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对外贸易;提高;外贸依存度

一、入世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将进出口额从2001年的5096.5亿美元已经增长到2010年的29728亿美元,十年内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21.12%。不难发现,入世给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外贸易额的迅速攀升直接导致我国对外依存度的蹿升。2001年入世以后,我国的贸易依存度有了大幅的提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中国经济数据中心网

上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年的外贸依存度数值。我们可以看出,外贸依存度在2001年之前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的,而入世之后有一个迅速飙升的趋势。2003年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开始超过50%,其中2006年达到顶峰为65.17%,就是在2009年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达到了44.24%。2001到2010这十年中,总共有七年外贸依存度都是高于50%的。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特点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与世界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通过《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不难发现,从2001年底入世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大幅攀升,增速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入世十年来,世界外贸依存度平均增长45.96%,而我国平均增长53.6%,超出世界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

二、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蹿升的原因及影响

(一)入世十周年外贸依存度蹿升的原因

1、贸易环境的改善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贸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外贸出口面临的传统贸易壁垒因为加入WTO而有所降低,外贸伙伴国对我国进行贸易限制会受到较多限制,对我国出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贸易政策的调整

入世以来我们对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首先,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入世第一年,我国将总关税水平从15.3%降至12%。随后按照入世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2010年底中国关税降至9.8%。此外,我们还彻底放开外贸经营权,取消了实行了50年的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外贸依存度蹿升的又一原因。

3、FDI迅速增长推动外贸出口

加入WTO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更容易,使得境外投资者信心增强,从而更多外资流入中国。而FDI的流入对我国出口乃至整个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入WTO以后,FDI企业出口额已经超过国有和民营经济,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主体中的首要力量。

(二)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蹿升的影响

1、经济增长对外的依赖性增强

我国出口对美、日、欧盟、东盟的四大市场依赖程度很高,贸易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国外贸出口将下降五个百分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大国来说,没有贸易安全,就没有整个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因此,对外进出口过于集中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得阻碍作用,不利于发展。

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存度高,危及国家安全

以特殊钢行业为例,中国特殊钢材主要是通过进口获得,而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和韩国。2010年全年我国进口钢材总量为1643万吨,从日本韩国分别进口776.9万吨和409.9万吨,分别占进口总量的47.3%和24.9%。日本地震无疑会导致中国加大从韩国的进口,而这样很有可能将国际市场上钢材的价格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3、加工贸易比重过高,不利于产品竞争

入世以来,在对外贸易上,我国的出口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通常从事低层次贸易加工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会高于从事高层次贸易加工的国家。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竞争力集中在廉价的劳动力上,而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这种贸易增长模式是存在极大的风险的,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应对入世以来外贸依存度蹿升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把一部分过剩的劳动力和资金吸引到发展服务贸易上来,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 降低由于加工贸易造成的高依存度, 从而降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降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目的。

(二)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截至2004 年底,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约为29000 亿美元, 占到全国出口总值的48.55% 。政府在制定发展加工贸易政策时, 应当从对本国产业的带动作用出发, 减小加工贸易带来的负外部性, 促进加工贸易由简单的加工装配逐步转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售后服务、研发、信息咨询等升级。通过加工贸易促进、拉动内需的扩大, 使得加工贸易成为连接国内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的纽带。

(三)加快科技投入, 发展高科技产业

加快科技投入, 发展高科技产业, 一方面减少了对国外高科技的进口依赖, 另一方面可以创建自己的世界品牌, 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动优势。对于我国依赖进口的原料、原材料,更应该加大科技投入, 早日研究出其替代品, 减少进口, 避免受制于人现象产生。

参考文献:

[1]苗迎春.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4-03-15.

[2]隆国强.正确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J ].国际贸易,2000,(8).

[3]魏浩,宋耀. 构建适度外贸依存度[J].中国经贸,2004,(6).

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隐性贸易保护国际贸易中国贸易对策

一隐性贸易保护

1.隐性贸易保护的含义

隐性贸易保护,旨在非理非法地限制自由贸易,假借劳工、环境、技术、安

全等措辞,行贸易保护之实。多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存在,是非关税贸易保护的范畴。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有本质的区别。其隐蔽、多样、易变的本质特征极易附会正常的保护措施,在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下被滥用而沦为一种贸易歧视的手段。

2.鉴别隐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判断原则

①透明度原则

公平通知、及时披露信息,提供申辩机会等做法能大大降低公众理解法规的难度,有助于进口商和外企准确把握此项限制措施的宗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行业对该措施实施后果做出合理的预期,以便及时调整应对。

透明度的要求可以将处于分散状态的消费者集中起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因为消费者通常从低成本的进口货中受益很大,国家树立贸易壁垒,最终损害的将是本国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允许消费者在监管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和建议,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体现。

透明度原则只是一种程序上的要求,并不涉及实体内容,不会侵扰民族国家制定关于劳工、环境、卫生、安全的权利。

②科学根据原则

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理由必须达到名正言顺、以理服人。依照WTO的精神,任何政府都能够进行它所认为正当的贸易保护,这是它行使权利的体现,只是这种权利的行使必须要保证不被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所滥用,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阻碍。任何保护措施必须在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内实施,不在情形相同或相同的成员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

③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从WTO非歧视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中抽象出来的。通俗点说就是要保证做到“内外一致、外外一致”。“内外一致”要求各成员方要对外国商

品做到与内国商品一视如同仁。“外外一致”要求外国各方的商品都要受到同等的待遇。

④越境管辖限制原则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上的强势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霸权。一个在贸易上占主动的国家很可能会以“公共利益”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实施某些贸易措施间接操控他国经济,从而达到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的目的。这样一来,这项贸易措施便产生了域外效力。为此,强调公共利益必须与监管国自身的福扯直接相关,是防止越境管辖的关键。

二隐性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反倾销战略更显婆娑迷离

纵观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其趋势是越来越隐秘化,早期使用的是关税保护,之后是非关税保护,而这些问题已经被意识到,在GATT/WTO的历次谈判中这些问题已经逐一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但是现有的反倾销机制所形成的贸易保护,与之前的关税保护和非关税保护相比,是在合法性外衣之下,以维护公平贸易为幌子的保护,在内容到形式上都具有隐秘性,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反倾销是“隐形保护”。这种保护越隐秘化,其打击越具有随意性、不确定性,而这种不可预期性对于自由贸易理念的实现和反倾销发起国自身公平秩序的建立都是有极大伤害的。反倾销不加区分的打击低价行为,而且其调查程序明显不利于被调查方。反倾销调查不仅达不到公平竞争的目的,反而限制了市场竞争。可以说,反倾销是以牺牲公共利益的方式来满足少数集团利益,对反倾销调查发起国而言,反倾销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策略。

2.各组织纷纷出台保护本组织的保护条件,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

欧盟于2004年4月30日出台了《传统药品法》,规定:如果传统草药制品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经安全使用超过15年以上,同时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30年以上的证明,产品符合药品质量要求,就可以通过登记注册作为传统药品,在欧盟销售和使用。欧盟各成员国将在药品法生效后18个月内根据本国药品法规加以实施。2004年5月到2011年4月为过渡期,在此期间现已上市销售的传统药品将仍可按现行办法继续销售,此后则必须按《传统药品法》注册方可销售。实际上,欧盟是利用了时间差对外国草药进行隐性的贸易保护。要求在境内安全使用长达15年,并且只给出7年的过渡期。也就是说一种草药要能顺利地成为欧盟的传统药品,至今最少要在欧盟已经安全使用8年以上才有可能。这样的时间限制,可见除了本土草药之外,其他国家的草药基本不可能实现。

韩国在水产品的贸易销售中,规定除了活鱼之外其他的水产品均需要原产地的标识。韩国人一向比较强调消费本国的产品,对产自其本国的商品情有独钟。这就意味着原产地标识实际成了隐性的贸易保护,起到了抑制韩国人消费进口产品的作用。而抑制韩国人消费进口产品也抑制了中国出口这些水产品,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这样的规定,无异于是对他国竞争的残杀,没有跨入门槛就已经被枪毙,这样的隐形贸易保护不利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竞争。

3.技术性贸易壁垒甚嚣尘上

技术性贸易壁垒区别于关税与其它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基于市场失灵和经济利益保护的双重性质。在纠正负外部效应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这一合法目标的过程中,技术壁垒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内市场与外部竞争的某种隔离,从而事实上构成对本国产品一定程度的保护。

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也往往被政府用来对国内某些产业提供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使其获得相对于外国竞争者的战略优势,发达国家则借技术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增加贸易成本,限制和阻碍正常贸易,扭曲贸易地区和商品结构,从而在主观上成为一国进行贸易羁绊的手段,这种保护成分无疑是不合理的贸易限制。

三隐性贸易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隐性贸易保护

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保护国内市场和生产者利益,发达国家经常以环境保护和福利标准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设置隐性贸易保护的障碍。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出口产品也屡遭阻击。其中,农产品出口遭遇的隐性贸易保护主要有“绿色保护”和动物“福利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正常“绿色贸易”是所有国家的应尽责任。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发达国家通常扮演规则制订者的角色,因此,他们有机会通过对正常“绿色贸易”标准的过分使用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志、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手段削弱我国出口农产品竞争优势,尤其在畜牧业、水产业和水果产业方面,“绿色保护”已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

“福利保护”是近几年我国畜禽出口中遇到的新问题,是“道德保护”在动物生产标准方面的具体体现。由于生产条件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对“福利”的认知和关注程度各不相同。目前,我国许多品种的禽畜养殖加工数量已居世界前列。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禽畜养殖已被我国政府确定为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点领域,可以预计,“福利保护”将会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大障碍。

2.对纺织业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也是影响最广的纺织品环保态标准标签要算Oeko-TexStandrad100&Eco-Textile,很多国家都使用这两种标签作为技术壁垒限制别国纺织品进入本国市场

与Oeko-TexStandrad100&Eco-Textile两种纺织品环保标签相比,一些隐蔽的技术壁垒给我国纺织品带来的损失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了。比如将包装物回收责任归于生产商的“德国包装废弃物包装法令”;要求产品从开发、设计、加工、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生利用整个周期都要达到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系统技

术标准体系ISO14000等。这些标准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设置了障碍,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四我国应对隐性贸易保护的对策

1.正确认识世界技术贸易环境

要正确应对国外环境技术贸易措施,就要对其正确分析,判断出哪些是合法的贸易措施,哪些是不合法贸易壁垒,对于不合法的环境技术贸易壁垒我们要积极申诉,争取我们自己的权利,对于那些合法的环境技术贸易措施,我们要积极研究对策,找出差距,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对我国的影响。

2.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遭遇“特保措施”对于涉案企业和行业来讲毕竟是一种潜在的经营风险,所以我国的大型出口企业应该建立出口市场预警机制,为中国的对外贸易设置安全阀。这类企业在从事贸易时,应当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本企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变动情况,对出现的一些不利情况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对存在的隐性贸易保护措施要防患于未然。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对进口国市场的监控,建立宏观预警机制。通过对重点产业、重点产.钻,以及我国进出口情况等重要参数变化的监测、整理和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预警信息,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工作的前置化,如发现进口国有提起特保措施调查的传闻,一经核实,需积极与当地生产者联系、磋商,力争将案件扼杀在摇篮中。

3.熟悉进口国国内的调查程序

国内各方对进口国国内调查程序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在应诉“特保措施”过程的顺利与否和最终的结果。就目前而言,对我国提起“特保措施”调查并且最具攻击效果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因此,对美国国内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序、过程应该进行透彻、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4.优先考虑发展和建立区域经济组织以实现我国经贸利益

国际贸易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 货物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 跨国外包

一、近期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特点

1.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1990年至2004年的十几年间我国货物贸易除个别年份如1993年为逆差122.2亿美元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顺差,年度贸易顺差金额最小为43.5亿美元,最大为434.7亿美元,大多数年份贸易顺差为200多亿美元。但最近两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激增,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018.8亿美元,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774.6亿美元。

2.货物贸易顺差主要以加工贸易顺差为主,其次是一般贸易,而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

2006年我国货物顺差为1774.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为1888.8亿美元,比2005年1424.5亿美元增长了464.3亿美元;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顺差为831.4亿美元,比2005年353.7亿美元增长了477.7亿美元;2006年我国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为945.6亿美元,而2005年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为759.4亿美元,贸易逆差增加了186.2亿美元。

3.货物贸易顺差来源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高科技产品,而农产品贸易为逆差

200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是1470.85亿美元,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额为180.51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1290.34亿美元;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5494.2亿美元,机电产品进口额4277.3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216.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814.9亿美元,进口额2473.1亿美元,实现顺差341.8亿美元。同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319.9亿美元,贸易逆差9.6亿美元。

4.货物贸易顺差来源国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

2006年,我国与香港地区的贸易顺差为1446.0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28.8%;与中美贸易顺差为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2%;中欧贸易顺差为91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7%。2006年,中国与这些香港、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总额为3805.2亿美元,是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额的2.14倍。

5.货物贸易顺差的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2006年外资企业出口额为5638.3亿美元, 进口额为4726.2亿美元,顺差额为912.1亿美元;同年,民营企业出口额为2118.3亿美元,进口额为928亿美元,顺差额为1190.3亿美元。相比之下,2006年我国国有企业出口额为1913.4亿美元, 进口额为2252.4亿美元,逆差额为339亿美元。

6.各地区货物贸易顺差不平衡

2006年我国东部沿海的广东省货物贸易顺差为766.9亿美元、浙江省货物贸易顺差为626.5亿美元,江苏省货物贸易顺差为368.4亿美元,福建省货物贸易顺差为198.67亿美元,河北省货物贸易顺差为122.7亿美元,天津货物贸易顺差为25亿美元,而有些省份和地区出现了货物贸易逆差,如北京822.2亿美元、内蒙古16.78亿美元、吉林19.2亿美元、甘肃8亿美元,上海3.48亿美元。

二、近期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分析

1.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外包与供应链重组的加速发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或服务转移到海外,再把产品纳入旗下的全球供应体系,形成供应链的重组。跨国外包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各国的比较优势格局发生重组,并出现了时间差,即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印度等国,发达国家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但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从而形成了时间差。在这一阶段,贸易不平衡会扩大。外国直接投资在跨国外包和改变贸易平衡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这种生产和贸易的汇率弹性相当小,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国从国外的进口。

2.加工贸易发展过度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

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在我国外贸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中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而我国为了鼓励加工贸易发展对加工贸易的原材料进口免税,使加工贸易进口额远低于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顺差高速增长。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为5103.7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口额为3214.9亿美元,占对外贸易额的47.2%,加工贸易顺差达1888.8亿美元,是贸易顺差总额的1.06倍,同比增长32.6%。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实现顺差1682.4亿美元,占加工贸易顺差的89.1%。

3.出口退税等政策继续调整的预期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导致企业加快出口步伐

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几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总趋势是下调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增强了企业对此类政策继续调整的预期,造成一些企业短期内加快出口步伐。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也对贸易顺差火上加油,它不仅驱使一些企业开展提前错后操作,加快出口,放慢进口,而且通过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而造成贸易顺差扩大。

4.中国本土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内销使国内产品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一些原本通过进口才能实现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就能满足,进口产品的国内替代效应显著。中国长期以来作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量内销,使我国居民和企业减少了进口量。

5.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乏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投资的拉动,而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近几年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为42%,但与投资率及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长速度相比,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2005年消费率下降为51.9%,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由于国内居民消费市场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续的热点。因此,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扩大国外市场上,造成出口剧增。同时,由于中国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如2004年中国净进口钢铁1500万吨,是当年全球第一大钢铁进口国,而2006年净出口钢铁58万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6.企业的利润率过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大高于工资的涨幅

首先,我们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利润增长提高了,而我们的制度,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还是为亏损企业制定的制度,国有资产的利润都留给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国有企业亏损,没有能力增长就把钱全留给企业,现在企业盈利了企业还继续拿着这些盈利。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2006年159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1031家省市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097.2亿元,同比增长38%。

其次,中国企业在资源的收益问题上不向国家纳税,甚至资源行业都不缴特许权金,国内的资源价格上涨产生的地价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而我们的企业所得税正在从33%下降到25%。因此,企业的这一块都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都留在企业。因此,企业的存款大幅度增长,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所产生的储蓄大幅度增长,就进行过重投资,包括到股市上投资。

最后,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中国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点,加上我国劳工保护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过低,中国工人工资的价格非常低,企业即使低价出口依然有利可图,货物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参考文献:

[1]陈继勇: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武汉金融,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