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空间设计;创新;设计教学;探索
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更多地借助具有较强体验感的模型进行感知和获取。该课程与设计方法的运用密不可分,为此,教师必须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让空间设计课程帮助学生厘清设计思路,强调体验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空间设计课程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的建筑设计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空间、材料和建造的兴趣逐渐兴起。这种变化最先于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一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体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些新的建筑形式除了突显出现代传媒的巨大潜能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支持。事实上,环境设计专业不但可以通过空间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还可以通过学术研究阐述与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如今的空间设计教育滞后于设计实践。教育的滞后尤其反映在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而言,国外很多艺术院校(如巴黎美术学院)的形式主义方法就有着深厚的学术基础,它们除了凸显现代传媒的巨大潜能外,还通过设计教育和学术研究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如今,国内对空间设计概念和实践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当下的建筑空间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欠缺。
二、空间设计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其一,对比研究法。将传统的建筑教学思维模式与建构体验式教学方法相比较,研究建筑构成的特点与优势。其二,设计实践法。利用建筑构成实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概念设计。其三,经验总结法。归纳授课情况和学生的最终成效,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教训。
三、空间设计课程的建构
1.教学内容的延伸和重构
在传统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书本式教学思路,传授学生确切的思维要领,并在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式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以体块和杆件等为线索的空间研究,重新梳理模型和图片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建构设计方法。此建构方式的重点是通过对限定空间的模型制作,强调对空间的观察和对比,通过尺度感和光影效果加深学生对空间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模型材料的操作产生建构理念。
2.体验式教学的引入
本课题的主要特色是在现有空间设计教学基础之上,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从自然中拓印元素,开展以体块和杆件等为线索的空间研究。通过各种要素探讨生成空间的可能性,将所有的可能性通过排列等方式得到一个合适的、具有尺度感的理性空间。这一建构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以模型制作作为设计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厘清设计思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并紧密联系教学,指导学生设计,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逐渐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强调模型操作与空间观察的循环,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学到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技能。
四、空间设计课程的应用价值
首先对模型材料的操作产生建构概念,而后运用这一概念组织空间和形式,经过研究多种模型材料,完善空间的形式与表现,最后将真实的建筑材料运用到空间中,转换成实际的、可操作的真实空间,并衍生出一套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延伸到环艺专业的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讲授、指导学生操作实践、交流座谈和论著宣传等途径进行推广,形成较为成熟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研究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理念,对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延伸和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院的关注和重视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创新工作得到了保障。建设师资力量、延伸课程时间、配备一定的硬件设备与书籍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几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设计指导,我们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理论阐述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设计思维方式,并转换为设计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熊阳漾 刘阿强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是否能熟练掌握办公空间设计技能直接关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是否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在探索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结合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力图寻找更加适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不同于高校的培养目标,不能只注重思维的开发,创新能力和设计理念的构建,要更注重于掌握对应岗位要求的实际技能,教育教学与企业对接更融洽,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要求。这也已然成为环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所重视,也正逐步占据业内装饰装修公司主要承揽项目的大部分份额。是否能熟练掌握办公空间设计技能直接关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是否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通过对笔者在探索《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结合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寻找更加适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1.传统《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在进行课程改革之前,多数院校开设课程名称为《室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授课内容按照书本的章节进行授课,而多数教材缺乏对针对办公空间设计相关知识点的阐述。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办公空间设计实际操作中的相应技能,走向社会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更达不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按照章节授课更注重的理论知识的教授,知识面太宽、太全面,缺乏针对职业技能的训练。教学评价以期末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会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死记硬背知识点上,学生只会在试卷上答设计的原理知识,而忽略了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实训和理论讲授不能有机结合,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训练,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在不同程度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程改革后《办公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化”改造实践探索
2.1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要素,紧扣企业实际生产需要,课程改革后独立开设了《办公空间设计》这门课程。该课程授课过程以一个适应市场的办公空间设计实际项目为例,让学生在完成这个设计项目过程中,了解办公空间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掌握办公空间设计中应该具备的知识,即开展“项目化”教学。
笔者参与了针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的“办公空间设计项目化”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实践了洽谈客户、量房、图纸绘制、预算书制作、方案汇报的各个工作环节,了解了企业工作流程;学生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也学会综合应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在该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及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模拟接待洽谈客户、设计方案交流讨论的训练,强调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
2.2在办公空间设计“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由三位分别主讲室内工程设计、室内工程制图、室内工程预算的专业教师组成,三位教师轮流辅导学生,指导学生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多名主讲不同专业课的指导教师轮流指导的模式,能够随时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专业问题进行最直接的解答,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在一门课程中只能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的问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穿插知识讲解、穿插技能训练的形式下得以增强。
2.3结合企业要素,在授课的过程中模拟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室”,强化企业工作模式。如果学生能够具备的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确保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工作室”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向团队协作,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学生们在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有助于学生创新设计理念,扩展思路。
课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仅仅把工作成果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指标,更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同时加大各个“工作室”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工作进度、工作纪律、工作质量”考核力度,个人进度的落后会影响整个“工作室”的进度,最终影响到每个人的平时成绩,用制度约束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加强富有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职业教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的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能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的主动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目前都已经毕业,社会评价良好。
2.4在实践《办公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造的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应具备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指导教师加深与企业交流,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熟练掌握实用生产技术,以便能随时解决学生完成的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3.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工作室”式教学模式还需要与实际结合的更紧密
在实践 “工作室”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在未来能够引入实体公司或企业加入、指导,引入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工程师,弥补高职实践教学薄弱的这一缺点,同时利用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使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吕海景,2010)。如何与相关单位合作,具体的合作模式还需要我们下一步去探求。
3.2课改后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新的教学形式以就业为导向,在项目的实施中向学生渗透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多数高职教师从校园走出来就直接走进教学工作岗位,这也是横在课程改革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引入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工程师,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总之,加钱高职教师本身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4.小结
高职课程改革既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全体高职教师思维的转变,一次全体高职教师共同探索更加适合中国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讨论。《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改革在试行的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初步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吕海景,韩振坤.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职业技术. 2010(09),总第21期:57.
[2]戴士弘.论课程项目.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1-10.
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3
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课堂教学的唯一驱动力,这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但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性的消解[2]。研究发现,互动式讲授法、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法被学生更加期待[3]。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中,我们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原理、平面功能布局、界面设计、展架设计、照明设计等。学生们对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设计更擅长,而对于如何调研并搜集资料,与甲方进行沟通,如何围绕“商业”二字展开设计,则需要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提升。我们发现学生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学习中,很容易以自我为出发点,服务自我喜好,而忽略消费者需求;围绕空间做设计,而非商品;就设计论设计,忽略掉“商业空间”需要辅助甲方经营这一功能。面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对商业空间设计人才需求的期待,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构。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某一个实际或虚拟项目,或者专业领域内的竞赛命题,把该课程中所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其对应的实践部分串联、融合在一起,用项目实操的过程和方式呈现在教学中,学生根据项目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增加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构建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互相作用,主张用多种方法表达教学内容,主张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学习伙伴的协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过程而获得[4]。项目式教学正符合构建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三、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项目式教学开始阶段,我们不再对原理及知识点部分做详细的讲授,开课即布置项目任务书,只做提纲挈领的讲解后,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项目往往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团队的人数以3~5人为宜,成员需明确分工。该项目成为课程的主要线索,在其任务书分析、实地勘察、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成果制作与汇报展示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置于实际情景中,与团队伙伴合作,有目的地获取知识,主动与教师沟通,随即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商业空间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除了甲方外,还有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商品购买和使用的终端客户。传统设计课程中,学生很容易过多地将自我意识加入设计中,而忽略掉设计的服务对象。通过项目式教学,我们会强化调研和互动部分,通过指导学生实地勘察与甲方多次交流、向消费终端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典型人群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完成设计方案后向甲方进行汇报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从甲方的角度,服务其商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从商品最终消费终端人群的角度,考虑其在空间中的行为和体验,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商业特质的商业空间。学生们在面对商业空间设计时,往往就空间论空间。但是商业空间设计最终服务于商品买卖的实现,因此空间设计就一定要围绕所售卖的商品展开。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研,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就商品的性质、特点、参数、尺寸、销售方式、信息传达手段等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工作。当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时,学生们就能够自然地围绕商品及其相关内容展开。商业空间设计中,空间是载体,所售卖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品牌信息的表达是核心。项目式教学更符合学生自主认知的规律,也会让学生对商业空间设计的理解更透彻。“商业空间设计”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常常遇到不能得到甲方认可的情况,最终很难把自己的设计想法完成。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与甲方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甲方通常为非设计专业人士,对设计的判断往往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借鉴类似项目,对设计的要求更多从投资和经营的角度出发。当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后,学生会了解到一些包括销售方式、购买行为、客户体验、组织管理,投资预算等内容,这部分知识的补充,对于设计师而言非常重要。它帮助设计师换位思考,从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商业空间设计,从商业的角度看待空间。传统“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中,多数时间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按照实际项目流程,学生需要就设计方案向甲方进行汇报。从被动到主动的结果是,学生需要自己整理清晰的思路,完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向甲方、老师和同学们提案汇报,并且就方案解答各种提问。提案汇报的过程对于学生,就像一次详细的复习,把理论学习、实地勘察、调研、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过程完整梳理一遍。同时,提案汇报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表达,向甲方阐述自己的设计。这些能力也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其在传统的课堂上很难得到锻炼,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项目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理论、实践和教学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很强的项目实操能力,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整个项目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十分负责;善于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与设计能力;重视项目研究的整体过程,针对各个过程及时做出总结;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能够准确评估与检测。
作者:聂晶晶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参考文献:
[1]殷勤.当代艺术关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策略探析[J].装饰,2013:143.
[2]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手绘表现技法 项目化教学 课程设计
当前高职高专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引导了展示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而如何对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笔者认为,应主要从课程设计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评价设计五个方面考虑。
一、以展示设计岗位群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探讨
以展示设计岗位群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课程设计是通过循环建设的方式,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首先采取市场调研、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的方法,研究、展示专业的岗位群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所要进行的典型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知识、能力、素质,构建课程设计;在教学实施后,对已就业、上岗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方面的具体情况,以此来调整课程的整体设计。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学校教师组成的课程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可以共同研究制定课程内容。
二、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设计课程目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手绘表现技法在专题性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定了该课程的目标为:熟悉各种手绘工具的特性及使用方法;掌握透视原理、对象的形体结构、体积空间、明暗关系、质量感等属性的表现技法;能按照手绘制图步骤熟练完成展示空间及道具图纸的绘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表达能力、艺术修养与艺术情操。
三、以岗位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职业能力的分析与课程开发的思路,以展示空间设计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手绘表现技法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单体透视训练、空间透视训练、着色表现训练三大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任务驱动为基本形式设计7个能力训练项目。其中模块一分为手绘效果图认知力和单体器具、展具等陈设速写表现两个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训练,提升学生对空间的敏锐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模块二分为:一点透视空间训练与两点透视空间训练,主要提升学生对不同展示设计空间的透视表现能力。模块三分为:水彩、水粉着色表现;马克笔、彩铅着色表现;综合着色表现三个项目,以此训练学生对空间设计色彩的表达。在每个项目里,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确定子项目及工作任务,采用企业项目、典型案例、学生创新作品作为驱动任务,实现职业能力的进阶提升与迁移。具体来说,设计如下:
1.项目1:手绘效果图认知力表现
子项目行业现状分析。(1)具体包含一项学习任务:手绘设计表现工作目标制定。(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了解课程与专业的关系。(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了解手绘表现技法的相关知识与作用;熟悉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子项目职业方向认知。(1)具体包含两项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设置,工作的必备素质。(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了解手绘表现技法的相关工作岗位;能够根据基本人机工学原理对不同功能的空间和展具进行划分。(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了解手绘表现在专业设计工作流程中的作用;熟悉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及展具的分类;熟悉不同空间与展具的基本人机工程学尺度。
2.项目2:单体器具、展具等陈设的速写
子项目单体展具设计表现练习。(1)具体包含三项学习任务:灯具速写及设计表现;展具速写及设计表现;陈设品速写及设计表现。(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对单体器具、展具等陈设进行分类;能够对实际空间的单体器具、展具进行现场考察测量;能够根据人机工程学基本尺度绘制单体器具、展具等陈设的速写表现图。(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熟悉现场考察测量单体展具的方法步骤;熟悉单体手绘速写表现技法的表现原则;掌握单体器具、展具等陈设的速写线条绘画要领。
3.项目3:一点透视空间透视训练
子项目展示空间一点透视表现练习。(1)具体包含两项学习任务:家居类展示空间各功能分区设计;家居类展示空间效果图设计绘制表现。(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对实际空间进行现场考察测量;能够按照家居类展示空间与单体展具陈设的人体工程学尺度完成一点透视空间图纸绘制。(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熟悉现场考察测量空间的方法步骤;熟悉家居类展示道具与空间的人机工程学尺度;掌握空间一点透视原理与线条表现要领。
4.项目4:两点透视空间透视训练
子项目展示空间两点透视表现练习。(1)具体包含两项学习任务:商业专卖店展示空间各功能分区设计;商业专卖店展示空间效果图设计绘制表现。(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按照商业专卖店展示空间与单体展具陈设的人体工程学尺度完成两点透视空间图纸绘制。(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掌握空间两点透视原理与线条表现要领;熟悉展示空间场景局部组合表达。
5.项目5:水彩、水粉着色表现
子项目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图纸水彩、水粉着色表现。(1)具体包含两项学习任务:水彩、水粉渲染基本技法认知及作品赏析;展示空间水彩、水粉上色表现练习。(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按照水粉、水彩的特性及使用技巧完成展示空间三视图和效果图的上色。(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掌握水粉、水彩的特性;掌握绘制水彩、水粉展示空间设计图纸着色表现要领及步骤。
6.项目6:马克笔、彩铅着色表现
子项目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图纸马克笔、彩铅着色表现。(1)具体包含两项学习任务:马克笔、彩铅效果图渲染基本技法认知及作品赏析;展示空间马克笔、彩铅上色表现练习。(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按照马克笔、彩铅的特性及使用技巧完成展示空间三视图和效果图的上色。(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掌握马克笔、彩铅的特性;掌握绘制马克笔、彩铅展示空间设计图纸着色表现要领及步骤。
7.项目7:综合着色表现
子项目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图纸综合着色表现。(1)具体包含两项学习任务: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图纸综合着色渲染基本技法认知及作品赏析;展示空间效果图综合着色上色表现练习。(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综合着色技巧完成展示空间三视图和效果图的上色。(3)拟实现的知识目标:熟悉各种上色工具的特性;掌握展示空间设计图纸综合着色表现要领及步骤。
四、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设计教学方法
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依据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室+工作室+专业公司,教师针对不同的能力训练项目和工作任务,可以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采取项目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过程,提升学生的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如,本课程在实施模块二(任务项目3)一点透视空间透视训练表现时,我们可以根据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让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选取方案,比如银座家居展示设计方案项目,整个项目分为方案的初步设计、深入设计、设计实施三个周期,并按照项目日程的要求实施。在此过程中,运用实地观摩、分组讨论的教学手法,带学生到实地测量展位空间和相关家具的具体尺寸,熟悉展示空间的环境及不同家具的造型特点,最后运用岗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模拟企业项目设计流程进行方案的设计与汇报,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实施教学,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引入到课堂,还原企业工作情境,使学生在学习阶段进行体验式工作,形成职业能力。
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设计考核的方案
这一课程为集中授课,采取平时成绩、模块训练成果考核、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手绘创意应用表现能力。(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评分,这个过程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2)模块训练考核――以任务为驱动的“工作室制”项目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设计任务组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等)和总结性评价(设计成果),让学生体验项目工作室制教学的意义。(3)期末考评――由专业教师组成考评小组,逐个对学生期末考试作业进行考评,考评组教师进行现场打分,最终取小组平均分。
综上所述,手绘表现技法是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是用图画记录灵感和思维的笔记,是学生深入理解、表达空间结构与造型形态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学生学好展示空间设计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怎样进行手绘表现技法教学值得深思。
(注:本文为2010年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从“项目引进”到“项目开发”高职展示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设计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Q1006)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职业教育,2007(10).
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室内设计;空间设计;整体设计
1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设计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居空间与业主沟通,进行实地调研并编写调研报告;能够根据业主信息选择家居空间功能,结合业主要求确定设计立意;能够熟练的利用软件按绘图规范绘制图纸(平面图、天花吊顶图、立面图、效果图);能根据装饰风格选择装饰材料、家具、陈设品;能够结合设计立意、项目书对业主进行装修汇报。
(2)知识目标
了解家居空间的设计领域及发展前景;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概念、作用、设计原则;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空间类型、装饰风格;掌握设计前期调研的内容;掌握家居空间功能区域及空间功能划分的方法;掌握家居空间基本设施、人体工程尺寸、设计方法,并熟悉家居空间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掌握家居空间的家具陈设、灯光照明、家具陈设及色彩心理等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从室内设计专业人员角度进行评价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编排信息能力(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成功案例、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共设计了3个项目和15个任务,内容涵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过程中的经典户型设计,并且所选项目任务基本覆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的所有知识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增减。(见附表)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项目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可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例如“XX室内装饰公司设计部”,老师是项目部总工程师,每班设立7个项目组(7组),每个项目组由4、5名学生构成,每个学生轮岗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每个学习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开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进度检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项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老师介绍各个项目的背景,以项目部为单位领取图纸、工具书,填写登记表,各项目组负责人与项目总监签订合同书和任务书。
4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本课程的课程任务要明确,以真实项目、任务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课堂就是公司,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学生能更多接触实践,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且反复训练,提升技能,最终达到课程的所要求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冬,张菲菲.景观设计的留白――避免乡村景观的城市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3).
空间设计课程总结范文6
一、基于开放性实训中心下的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探究
1.重视实训教学,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中做;结合开放性实训中心将教学内容细分为“学”与“做”两部分,做到“有学有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在“学中做”,“做”中体验和深化理解理论内容,并通过课程任务的形式再次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讲解居住空间设计尺寸和尺度概念时,采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任务同步进行的手段;在课程前中期,在结合理论知识和相关数据进行概念讲解的情况下,创设课程案例实操训练情境,通过设置不同尺寸、尺度空间的分隔组合,让学生从实践角度感受空间的尺寸和尺度的理论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达到“做”与“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目的。课程后期在总结授课内容的同时课程的课后实训内容,即利用课程所学居住空间设计尺寸和尺度知识进行居住空间户型平面图布置设计,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和知识深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做好课程衔接,在下次授课前集中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和讲解点评。2.强调实训教学,在实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同时,突出实践实操对理论知识深化和理解的作用,做到理论学习的再次认知,突出“做中学”。实训教学要注重在“做中学”,学生要重视在完整的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实现艺术创意的技术手段,材料性能和运用设备、工具的能力,提高艺术创新能力、艺术表现与鉴赏能力,增强原创意识、环保意识和就业意识。依靠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进行校企联合,促进实战能力培养,将社会研发项目放入实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项目研发的各个环节,贯通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强化能力、服务地方、实现双赢”的教学模式。将社会实际项目作为课程的最终任务选题,与企业和单位同步设计和制作,以任务制带动教学,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企业设计师及相关人员紧密联系,学生可以亲临项目现场和校企合作的基地,从而进行实际观摩和测量感受,同时将自身作品与企业作品进行阶段性对比,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学生还应深入项目施工与制作阶段,从中学习常规课程之外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拓展学习。3.突出教师的辅导性作用,强调引导式学习。基于开放性实训中心框架下,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讲授课程内容的主体,更强调在教学环节中的辅和引导性作用。不仅进行实际经验性的引导,同时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程前段主要通过对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多种授课方式及形式的配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内容的同时热爱课程,热爱知识,起到知识的普及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的作用。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和查阅大量优秀案例、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真正起到引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二、探索中的几点思考和反思
1.注重知识讲授的趣味性、避免授课形式的枯燥与内容的乏味,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建积极的授课环境。如,在居住空间设计概念课程讲解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引入视频教学环节,并在视频观看之前预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探索和发现自主在过程中寻找答案。观看后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加强教学效果。2.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自身特点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并在理论学习和实操制作的关键节点上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热情。3.专业知识灌输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大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学习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作者:李吉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