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的认识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心理病理学三因学说三因制宜心理障碍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三因学说”是TCM关于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诸如时令、气候、节律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产生影响。运用TCM“三因学说”研究其对于土家族人心理障碍时,要做到“三因制宜”,并结合心理病理学相关理论来指导临床对土家族人心理障碍的治疗。本文简要论述如下,以供今后进一步研究时的借鉴和参考。

1 TCM“三因学说”的主要内涵

TCM“三因学说”的主要内涵有三点:第一,TCM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规律,注意到不同时间段的气候或物候特点下的宜忌,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第二,TCM强调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于该地域上的人们由于受当地气候和人文水土的影响,体质差异性很大;第三,TCM认为病人的性别、生活习惯、个人体质、饮食偏好等因素对人体产生影响,需要我们根据病人自身的特点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2 心理病理学

2.1 概念

所谓心理病理学,是指对心理障碍的科学研究。

2.2 心理障碍的主要内涵

2.2.1 心理功能失调

由于认知、情绪或行为的异常,常常会引起生理功能上的异常甚至衰变。伴随这一过程的是认知障碍,而由认知障碍导致的心理功能失调,必须与正常的思维、生理或心理反应相区别,因而必须考虑这种认知障碍是否持续或维持,是否达到恐惧的程度等。一些恩施土家族姑娘看到血时会产生一种恶心与呕吐感,但这不一定是心理功能的失调,因为这种对血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并没有达到所谓的“连续体”或“维度”。

2.2.2 痛苦或损害

痛苦不仅是悲伤的严重程度,也是心理障碍和紊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患者处于极端痛苦的程度,则可以作为考虑心理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应该考虑患者痛苦时有无内心的苦闷,有无生理、行为等功能损害。在恩施梭布垭地区,每年的土家族爱情戏―女儿会,一些青年男女在唱情歌时可能由于失误而没能找到属于自己幸福的另一半,常会十分懊恼痛苦。但是这种痛苦的程度如果导致茶不思饭不香,自寻短见,则属于一种心理功能的障碍。

2.2.3 不恰当的反应

某些不恰当和不为社会所认同的行为表现,可以作为判定心理障碍的一个能动指标。但是有些事情被认为反常只不过其非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这和心理病理学上心理障碍的标准是有差别的。通常而言,某事物与通常接受的标准差异度越大反常度也越高。此外,如果某种行为与社会行为标准背道而驰,必然也要考虑到种族和文化因素的差异,并综合予以考量。在恩施官坡的土家族人,在老人正常死亡后人们对其后事的处理是以“笑丧”的形式。如果某人在“笑丧”时却大声啼哭,悲痛万分,则和土家族人“笑丧”的社会习俗格格不入,可以视为不恰当的反应,有心理障碍。

3 TCM“三因学说”在恩施土家族人心理障碍方面的应用

3.1 帮助精神病患者“正视现实”

由于精神患者常会产生幻觉和妄想,对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失控,而不能“正式现实”。TCM“三因学说”强调“因人制宜”,提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及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因而,在治疗土家族精神患者时,除了要抓住此类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妄想和某些心境障碍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个体特点,检查不同患者之间是否可能与生理疾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有区别和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早日摆脱虚幻,走进现实生活之中。

3.2 提高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效果

药物损害、脑部疾病、脑损伤、中毒等导致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属于脑病变引起的心理障碍。TCM“三因学说”的“因时制宜”根据自然界的时令气候节律特点及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力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在分析恩施土家族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常见于严重的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谵妄或人格改变等。此外,由于时令气候的不同,对于Nolen-Hoeksema于2004年提出的精神病性症状,不同时辰出现的相关器质性损害,也应当纳入医生病情诊断的参考之中。只有根据不同时间节气所表现的特异性,通过择时治疗才能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

3.3 减少药物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依赖度

恩施土家族药物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的异常表现为酗酒,使用违禁药物,过于频繁使用非处方药,因而易产生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有关的精神障碍。TCM“三因学说”强调“因地制宜”,注意到不同地域的气候、地理环境、水土性质不同,因而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体质差异不同。加之受到工作、生活与行为方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因而 “因地制宜”需要医生看到这些差异,思考恩施土家族哪些地区药物依赖的个体没有能力戒掉巴比妥酸盐、可卡因、致幻剂等药物,并实事求是地分析该类病症在恩施土家族各个区域的伴随症状的异同,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地域背景而实施适宜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尽量减轻患者对于精神活性药物的依赖度,促进病情的好转。

参考文献

[1] 孙朝文,王林,刘虹婷等.浅讨中医学“三因学说”在天麻产业链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35(7):33-35.

[2]孙广仁,童瑶,陈文垲,李其忠.中医基础理论[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增刊:296-298.

[3]Dennis Coon,John O.Mitterer,郑刚等.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第十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608-610.

[4]V.Mark Durand David H.Barlow,张宁等.异常心理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2-4.

作者单位:

1.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445000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血透 饮食护理 健康 调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20-01

我们经常所接触到的血透原因,就是由于某种官能的功能衰退,由此可能引发别的症状,做了血透之后,就有个该吃不该吃的问题,哪些食物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哪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等,需要我们做到有效的调节。加强身体和心理的调节护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透析疗法是根据半透膜的"膜平衡"原理,使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和葡萄糖组成的透析液和血液中积累的代谢产物,水及电解质进行渗透交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对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多采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法。应用透析后的病人一般病情均可以得到改善,但要丢失一些营养素,其中,氨基酸、无机盐等损失物质,将其融入到血液当中去,营养物质进行利用与进一步补充

一、血透护理的饮食原则与分析。

蛋白质、热量与微量元素的调配与获取

因为某种功能的衰退,像肾功能的衰退,做过血液透析之后,需要在营养上进行有效的调节。有一些传统的常识与错误观点,影响我们的判断与实施。首先是对于蛋白质的摄入,应该适当加强,血透当中由于随着过程而消失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消耗的量比较高,可以加入鸡蛋和鱼肉的含量摄入,控制每天的摄入量的1-2克左右。

在热量的消耗方面,血透中损耗的热量更多,需要每天摄入40卡的热量以调节内心的平衡,这些热量可以多从肉类中获取,以牛羊肉为佳,以减少病人的新陈代谢紊乱,在摄入热量的同时,防止脂肪的过多摄入,避免动物的肝脏和油脂的摄入,优选营养食物。水果一定要注意 糖分大多都很高,也不可多食盐,进盐过多会加速心血管病变,清淡为主,戒烟戒酒,不要吃已是血糖增高的食物,

对于微量元素的摄入,像基本的钙钠钾镁盐等,需要进行严格的限制与控制,除了有严重的高血压和水肿之外,一般病人控制在6克左右即可,其余的血液透析者控制在3-4克左右,血透病人血钾容易升高,高血钾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因此饮食上,应避免进食高钾食品,如桔类、葡萄、香蕉、花生等。为尽量减少饮食中的钾含量,可将绿叶蔬菜浸泡半小时以上,少吃菜汤,根茎类蔬菜应去皮,切成薄片,浸水后煮。另外,病人应多食高钙低磷的食品,如蛋黄、动物内脏、骨髓等,坚果类食品含磷较多,应避免多食,防止出现副作用。

二、血透护理中水的摄入与获取。

血透病人的水摄入显得尤为重要,往往需要控制水量的引入。在血透之后,血液的浓度和粘稠度有所加大,适当的饮水量可以缓解这种浓度,并且能够带动血液循环,促使我们的体内营养物质进行有效的循环。

在实际的饮水量中,我们往往强调多饮水,使病人出现头晕和心衰等不良现象,甚至有可能加重以往的病情,,出现低血压和呕吐等现象。在水中的摄入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糖分和汤类,弥补汤糖成分的不足或者增进营养,另外可以加入柠檬片或薄荷叶等,适当的调配成饮料,加入冰块,含在口中缓解口渴的症状。

三、血透护理的饮食调配

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之外,我们要在中间适当的搭配食物,附属于正餐之外,作为正餐的必要补充,获取更加充足的营养。可以适度的加入水果和蔬菜等食品,让其获得必要的补充,一般2-3次为宜。

中间饮食的搭配,需要关注到病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关照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要求,在饮食过程中,由于血透之后呈现的各种疾病症状都是亚健康类型,诉本究因,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外界因素和压力使然,治疗表症容易,去除根源困难,而心理护理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求根求源,心理康复,疏通思想,减少复发,这个课题成为了医学界一个倍受瞩目关注的焦点。饮食的摄入当中,需要加入心理的辅导与安慰,进行合理的搭配与融入。按照一般的血透护理特点,主要是以清淡为主,禁忌辛辣食物,特别是对自身体内有较大刺激的食物,需要特别注意与防护,

综上所述,由于血透的病因与营养消耗的不同,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饮食护理来达到平衡的目的,护理过程中,要做到饮食的质与量的控制,合理控制与分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其中往往要考虑的就是蛋白饮食的含量与摄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必须的元素,也是体内营养的最基本需求,对于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根据体内血液的含量进行量化与思考,使之合理的摄入与过渡,满足一个时期之内的需要即可,不可过多的摄入,以免引起副作用。对于水的限制,护理人员需要酌情考虑,满足其食欲,已度过危险期。血透病人的护理在掌握了基本的护理原则之外,更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况灵活应对,达到更好的效果。血透病人应遵循高蛋白、高热量、低钾、低磷的饮食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应变换着花样吃,增进患者的食欲,以顺利度过透析期。

此外,在医学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涉及到一个“身心兼治”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下的定义中谈到:“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有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虽然涉及到本方面,但是没有有效的展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产业链的形成,直至今日,专项的心理护理还处在摸索阶段,而心理护理的渗透化还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血透中的饮食搭配需要和心理的护理联合起来,做到高质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 《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血透现代护理1400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

[2]卫生部护理中心 《血透心理护理教程》科学出版社 1989-06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3

【摘要】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病人了解均衡合理饮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营养;护理;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比例很高,营养不良与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相关。尿毒症与透析引起的营养状态改变,使终末期肾病病人容易患多种营养综合征[1]。血液透析病人实行科学的营养护理,对于病人的病情稳定,保证良好的生命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1 均衡饮食

在血液透析(hd)病人的饮食中,保证营养物质均衡是饮食疗法的最基本点。为保证均衡饮食必须做到以下5点:①血液透析病人应该一日三餐或多餐,规律进食,其热量早餐占2/5,午餐占2/5,晚餐占1/5,避免不节制饮食。②避免偏食,每日可以选择30余种食物,主副食搭配合理。③注意食品卫生,保证食品质量。④注意食物中蛋白质及水的含量。⑤注意4个平衡:即热能营养素平衡(糖类、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及酸碱平衡。

2 优质蛋白质饮食

血液透析有促进蛋白质的异化作用。调查发现,hd病人进食蛋白质能量的摄入量均值远远低于推荐量。蛋白质摄取不足会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也会使机体蛋白质被消耗,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营养不良。hd在清除毒素的同时,亦有营养物质的丢失。每次透析通过透析膜可丢失氨基酸及与肽类结合的氨基酸10 g~30 g,并伴有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丢失。透析过程中,蛋白质丢失严重,透析期间病人的蛋白质摄入应较保守治疗期升高1倍左右[2]。应根据每周透析次数决定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周透析3次的病人,蛋白质的供应量为1.5 g/(kg·d)。每周透析2次的病人,蛋白质的供应量为1.0 g/(kg·d)~1.2 g/(kg·d)。应食用优质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一般优质蛋白质应占摄入量的50%~70% ,但须禁食含嘌呤和核蛋白的植物,如动物肝、肾、鱼卵等,因为它们可能转变为尿酸,加重肾脏负担,但植物蛋白即粗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玉米等尽量不吃。有的病人和一小部分医务人员认为透析病人就应该是低蛋白饮食,这样能延缓疾病的进展,这将给病人造成恶性循环。

3 热量的补充

热量摄入充分可防止组织蛋白质分解,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对于经常坐着、活动量少、状态稳定、不胖的病人,建议摄入热量147 kj/(kg·d)左右。对于活动量大、处于高分解状态的病人,一般摄入量168 kj/(kg·d)~189 kj/(kg·d),消瘦营养不良者可给予168 kj/(kg·d)~189 kj/(kg·d),对于肥胖病人给予126 kj/(kg·d)~147 kj/(kg·d)。糖类与脂肪之比应为3∶1,脂肪的摄入量为40 g/d~60 g/d,烹饪油以植物油为主,多食禽肉,少食牛肉、猪肉。如热量不足,在病人无糖尿病的情况下,可增加各种糖类的摄入,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

4 水和电解质的摄入

4.1 水的摄入量

包括饮水量、固体食物含水量及药物的水分。而额外丧失的水分如腹泻、出汗、呕吐等亦应补充。水的摄入量应按下面公式计算:水的摄入量(ml/d)=尿量(ml)+透析脱水量(ml)/透析间隔天数(d)+500 ml,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原体重的4%。同时治疗期间1 h 测1次血压,及时发现病人的血压变化及反应,并做相应的处理。当发热或出汗过多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体重的增长以两次透析间每日增长0.5 kg~1.0 kg为宜。应特别提醒病人:在透析后的 2 h内应严格限制进水量,以免引起急性脑水肿。有学者主张,每日的饮水时间应在晚睡前为宜,此时补充的水分可减轻因夜间长时间禁食使血浆中尿素氮、肌酐水平相对增高所致的晨起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4.2 避免食用高钠食物

有人认为,水肿表现为体内na+过多,需限盐饮食,但食欲不振可影响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对改善低蛋白血症不利,且低蛋白血症可能是水肿的主要原因。所以,多数学者主张补充热量及蛋白质摄入比限盐更重要[3]。

4.3 钾的摄入

高钾血症可引起急性死亡,应特别注意食物中的钾,应根据尿量和透析前血清钾浓度,考虑钾的限制,对于每周透析2次的病人,钾摄入量应控制在1 300 mg/d以内;每周透析3次的病人控制在1 500 mg/d以内。尿量多和血清钾在正常范围内的病人,钾可以稍放宽,但仍要警惕高血钾的危险。对于少尿、无尿的病人应严格限制,同时应结合血钾水平对钾的摄入加以调整。含钾较丰富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性的,如蔬菜、水果、豆类等。少尿、无尿及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的病人应忌食根茎类植物、干货、干果、橘子、香蕉、柠檬、山楂等含钾较高的食物。尿少和血清钾浓度偏高的应严格限制钾,钾的摄入量一般为2.5 g/d,蔬菜可用浸泡、煮等方法去钾,新鲜水果、蔬菜的旺季为满足病人进食要求,可以降低透析钾的浓度。

4.4 低磷、补钙

肾衰竭病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高磷低钙。因为高磷血症是引起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代谢性骨病的重要因素,磷的摄入最好限制在600 mg~1 200 mg。因此,应少食含磷高的食物,如豆腐、花生米、瓜子、莲子、黑芝麻、蛋黄、河蟹、猪肝等。牛奶中的乳钙容易被机体吸收,故可作为首选食物,其次可选择鱼、虾,低钙还可给口服一些钙剂:如骨化三醇、迪巧、乐力等。

5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不能合成,它们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物化学过程所必需的化合物,并以辅酶的形式参与代谢,在防治贫血、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胶原合成、参与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饮食的限制,血液透析病人往往伴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b属维生素、铁、锌等的缺乏。因此,可以额外补充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维生素制剂,但应注意适量,以免加重酸中毒或引起中毒。

6 积极合理的饮食宣教

hd病人除了未能得到合理和有效的饮食指导外,厌食、消化能力减退、情绪抑郁、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其他分解代谢性疾病的同时存在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因而合理的饮食营养宣教是必要的。应对每个透析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营养宣传,使病人了解饮食营养的重要性,教给病人科学的饮食方法,使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设立专职营养师开展营养知识讲座、细化食谱、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洗肾中心病友休息室张贴宣传材料、逐个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等[4]。合理的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提高了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对战胜疾病更有信心,情绪也较前乐观,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57]。

总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李幼姬,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

[2] 江卫仙,张雯,王璞,等.综合性营养评估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9b):23772378.

[3] 李丽,奚燕萍,张敏.饮食指导对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12):1516.

[4] 张军.血液透析病人饮食营养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155156.

[5] 李庆春,苏春燕,唐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康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11a):28642866.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89-01

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来势猛,常需急诊治疗。由于短时间大量失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引起微循环供血不足,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各组织器官的急性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1]。因此,迅速而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和扩容是抢救病人中首要措施。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共收治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现将失血性休克抢救过程中的输液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入院时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不清、失血过多、面色苍白、四肢无力。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4.6±10.9)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5例,利器刺伤12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3.9±10.6)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6例,利器刺伤14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失血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输液前护理:护理人员做好输液前准备工作,对药物、消毒用品、输液器等进行清点和记录,护理人员也应熟练掌握各种药物作用和禁忌事项。②输液中护理:在患者输液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O测,在易穿刺、易固定部位建立输液通道。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确保其呼吸通畅,协助患者及时排出呼吸道内异物,并随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③输液后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认真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处理。④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精神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治疗优势并建立起康复信心,由此消除存在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2.5%),呼吸道感染1例(2.5%),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5.0%),呼吸道感染3例(5.75%),切口感染1例(2.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5

一、学会家庭自测血压

家庭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家庭自测血压是一种投入少、收益高的行为。凡是年满30岁的成年人,每年应测量2次血压,尤其是肥胖成人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每年应该测量血压4次,这样做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推荐患者使用肘臂式血压测量仪,最好是全自动的、有欧盟认证标识的正规产品。测量的时间,建议在早晨起床后30分钟,以及晚上睡前测量。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专家认为可以将家庭自测血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血压测量服务相结合。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应及时看医生,采取相应的降压措施。

二、学会早期识别病人症状

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具有隐蔽性,因为它不像有些病,先让人感到痛苦使人警觉。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突然中风,转眼就告别人世,这些人大部分是高血压所致。高血压病的早期信号有:(1)枕后头胀痛。高血压的机械作用使血管异常扩张,刺激动脉壁的痛觉感受器,引起头痛。(2)阵发性眩晕伴头晕、眼花等。主要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弹性变差,管壁变硬,加之动脉粥样硬化,若合并高血脂、血黏度增高,均会影响血流通畅。长此以往,人体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诱发眩晕。(3)胸闷。这是由于患者的心脏受高血压的影响发生了功能变化。如果长期随血压升高,总有一天会疲惫不堪,致使左心室扩张或心肌肥厚,进而发生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如此恶性循环,会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4)肢体麻痹。高血压患者因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等原因,会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特别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就容易损伤脑血管,激发脑血管意外,出现肢体麻木。

平时健康的中老年人,没有任何原因出现头晕、头痛或上述其他症状,都要考虑高血压的可能性,最好及时测量血压,警惕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一旦发现有高血压倾向,应及早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接受早期治疗。

三、学会控制情绪谨防脑出血

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出血,多好发于患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未能稳定控制的老年人。可以说,高血压是脑出血的第一危险因素。在当前全世界发达国家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却呈现上升的趋势。事实上,脑中风的发生总是在猝不及防间,未能稳定控制血压的老年人,一旦情绪骤然波动如暴怒、大喜大悲等,或者咳嗽、喷嚏、弯腰取物、用力排便时,都会引发颅内压升高而诱发急性脑出血。故脑出血一般都在白天发病。脑出血大多好发于大脑动脉,多累及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如内囊、丘脑、底节等,引起昏迷、半身瘫痪、半身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故被称为内囊血肿,预后往往很差。有些病例位于该区的较浅部位,形成外囊血肿,则神经功能障碍显然较轻,预后较佳。不过,仍有高达30%的医师不清楚通过控制血压可以预防绝大多数首次发生的中风。许多医师并未按照国际高血压协会等医疗组织建议的标准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就我国而言,减少中风发病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好高血压,这也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

有关专家指出:高血压患者对于脑出血发生的一些前期征兆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征兆有:血压很高难以控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手脚麻木、肢体活动不灵活。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要及时就医。专家们特别强调:凡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最好每年测量1~2次血压,以便确诊为高血压后及时采取措施。

病理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士兵学员;任职能力;培训

作者简介:高欣宝(1966-),男,山东广饶人,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1977-),女,河北无极人,军械工程学院训练部,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06-01

近年来,为积极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更好地贯彻落实科技强军发展战略,我国适时调整了征兵政策,使得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成为我军的骨干力量。不仅从源头上提高了我军整体文化素质,同时也为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为适应大学生士兵不断增多的新形势,2006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关于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后入伍的优秀士兵中选拔基层干部的通知》,明确了从普通高校毕业后入伍的优秀士兵可以直接提拔为基层干部。[1]从而使我军的干部来源渠道从军校本科毕业生、国防生、特招入伍大学毕业生拓展到大学生士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为提高大学生士兵提干后的岗位任职能力,一般要到相应的军事院校进行任职培训。由于大学生士兵学员在入伍动机、军政素质、文化基础等方面与现有的军校本科生、国防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给承担大学生士兵学员任职培训任务的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大学生士兵学员的成长规律,量身打造适合大学生士兵学员的培训模式与方法,以提高大学生士兵学员的任职培训质量是各级承训院校必须重点解决的难题。

一、大学生士兵学员专业任职能力需求分析

大学生士兵学员的第一任职岗位一般为基层部队一线的初级指挥干部或初级专业技术干部,因此通过任职培训,大学生士兵学员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过硬的专业素养

部队新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其基本原理或发展模式仍然有章可循。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有限的时间里,承训院校对大量装备的培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只能选择典型的装备作为案例进行讲授。[2,3]这就要求大学生士兵学员要通过院校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科技快速发展、装备加快更新的步伐。

2.扎实的实践能力

作为基层干部,每天都要与具体的装备和战士打交道,不能只说不做、光摆花架子,而要真干、实干,因此要求大学生士兵学员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战士信服,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迈好任职岗位的第一步。

3.全面的组训水平

作为基层干部,除了自身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组训和带兵能力,能讲会说,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思路清晰、准确、迅速的传递给战士,从而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二、大学生士兵学员知识结构与素质分析

1.毕业院校分析

大学生士兵学员来源于部队拟提干的大学生士兵,这部分学员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是毕业的院校来源广泛,既有来自“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也有来自一般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各院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术氛围、培养模式差异性较大,与军事院校相比,更是完全不同。

2.所学专业分析

为了广泛吸纳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在招收入伍的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上没有特别的限制。尽管大学生士兵在选拔为提干对象时,根据岗位需要可能会对专业提出一些基本要求,但是仍然非常宽泛,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士兵学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既有学机械、电子的,也有学外语、经济的情况。即使所学专业相同,由于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个体差异较大,也会在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方面给承训院校带来严峻的挑战。

3.军政素养分析

大学生士兵学员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比较强,通常过于强调工作个性化,追求生活自由化,军人意识有所欠缺,因此使得团队精神薄弱;同时他们又与国防生和军校本科生上学期间的培养模式不同,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军政训练,军事理论素养不高,带兵组训能力较弱,军事技能急需加强。大学生士兵学员通常在基层部队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才送学提干,与国防生和军校本科生相比,年龄没有优势,在工作和学习中容易产生挫败感。

三、教学体系与组训方法探索

针对大学生士兵学员的自身特点和现状,结合岗位任职对大学生士兵学员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大学生士兵的教学体系,着力突出岗位指向性、现实针对性、内容先进性。从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内容设定、授课方式、教材选用、教学配备、条件配套、考核验收等各个方面,系统构建和优化大学生士兵学员的教学体系,力争做到人才培养指向明确、能力突出、效果明显。

1.课程体系融入军事元素

由于大学生士兵学员来源于地方,对军事常识、部队作战、军事装备等都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注重军事元素和装备文化的渗透,并贯穿于课程体系始终,使大学生士兵学员能迅速掌握部队和武器装备“姓军为战”的基本特性。

2.教材体系优选前沿装备

教材体系设计中,要注重前沿装备知识的介绍,同时适当穿插介绍目前我军即将装备部队、或正在研制的前沿装备,拓展其装备视野,为新装备的技术保障做好适度的知识和技术储备。

3.讲授内容强化实战背景

讲授内容选择中,要注重装备运用的实战背景,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营造实战氛围,讲授装备技术保障在实战中的原则、流程、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4.授课方式突出实践环节

大学生士兵学员具有相对明确的岗位任职需求,因此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中,要进一步突出实践能力,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要综合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学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应加大模拟训练、实装操作、现地教学、参观见学、综合实践等实践型环节的教学时数,使实践教学成为任职培训的主体。

四、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设置构想

大学生士兵学员任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其岗位任职能力,而其任职能力的提高则主要通过亲身实践,因此对大学生士兵学员培训效果的检验,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试卷考试,而要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和验收形式。

1.考核内容科学合理

结合大学生士兵学员任职培训目标,通过部队岗位调研和任职能力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大学生士兵任职培训能力考核标准》。按照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实战的原则,科学设置考核内容。

2.考核方式多样并举

大学生士兵学员任职培训效果不能局限于笔试,要综合采取笔试、口试、答辩、模拟或实装操作等多种方式,对培养的大学生士兵学员进行综合考核验收,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并举。

3.考核专家立足部队

大学生士兵学员的任职培训效果好不好,要由用人单位来评价。因此,在确立大学生士兵学员考核专家组成上,要立足部队,通过抽组形成由部队用人单位领导、专家等构成的联合验收组,共同考核评价,从而为大学生士兵学员教学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孔锋,霍云超.对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士兵提干工作的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11(6):70-71.

[2]丁昌元.大学生士兵军营成长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