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1
奉新只是我国纺织产业新兴城镇之一。事实上,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已有相当一批城、镇,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快速崛起,并逐渐成为行业整体格局中的新型加工制造基地,这些城镇与奉新一样,产业充满活力与希望。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特殊时期,产业转移中焕发出的生机,让人们越发关注起这一现象。就在8月20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交流会在奉新召开。议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指导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司、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奉新县人民政府承办。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代表,参与度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参与热情之高,大大超出了主办方的预计,各界对产业转移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交流经验,洽谈对接,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而对国家即将出台的《纺织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更是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
“奉新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再结合当前的形势,让我们对产业转移这一话题有了更多的延展性思考。在后危机时代,产业转移不仅将走进实质化、纵深化的发展阶段,成为拉动产业新一轮崛起的引擎,而且,其本身也许还要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历史演进
如果说20世纪50~90年代曾发生了三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那么以中国为主体发生的从中国东部向中西部及海外的本次大规模转移,则被称为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产业转移是企业的一种市场行为,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必然现象。历史表明,每一次转移都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跨越式的经济增长。相关统计显示,原来浙江、广东、福建等纺织工业并不发达的省份得益于国际纺织产业转移,工业增加值分别从1980年全国第八位、第十三位和第二十一位跃进到2007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截止到2008年底的数字表明,我国86.02%的纺织企业分布在东部10省市,拥有全国纺织工业85.24%的资产,84.89%的纺织工业总产值,创造了全国86.35%的纺织工业利润。
在今天,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国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国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生产力差别将长期存在,城市化进程还很长。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拥有比较优势梯度转移的巨大空间,这是其它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
经过十多年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高速发展,近三年东部沿海企业在劳动力、原材料、能耗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地区需要调整结构,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衰退,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我国纺织业,另一方面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进入产品和市场价值链高端的机遇。
另外,无论是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还是今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都对纺织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和加快产业转移进行了鼓励和指导。“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中部地区要抓住崛起机遇,利用沿海经济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紧张,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的实际,成为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重点区域。《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进一步指出,东部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
从历史的演进来和企业面临的形势不难看出,纺织产业转移在当前已势成必然,参与其中,乃顺势而为,这是时代赋予产业的又一次机遇。
星星之火
事实上,在这轮产业转移中,不少企业早已经行动起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在重庆,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元在三峡库区的万州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上海三毛集团落户重庆,雅戈尔15万套西服在重庆下线在新疆,一些优秀棉纺企业纷纷在新疆投资建厂,2003年,鲁泰集团在新疆阿瓦提县投资设立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最近新建成一座5万锭精梳棉纺纱厂可年产高档次纯棉精梳纱2000吨;2005年,雅戈尔集团在新疆喀什成立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现在拥有31.2万精梳纺锭;2009年,香港溢达集团正式重组新疆昌棉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宣布成立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至此,香港溢达集团已在新疆建立了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3个棉纺基地在安徽,有太子龙、九牧王等进驻,在四川,法派集团投资达25亿元在四川简阳打造“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培罗成集团迁往江西九江,太平鸟集团、洛兹集团迁往湖北宜昌……
目前,除了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之外,产业转移还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形态。相关调研显示:就近转移仍是主流,如苏南到苏北,粤南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波司登、梦兰集团、恒力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快步向苏北转移,开辟工业园,苏北正成为苏南大型民营纺织服装企业新的主战场。另外,就是珠三角快速向长三角转移特别明显。去年以来,织里镇新增童装生产企业800余家,绝大部分是从广东省转移而来,这是一种梯度转移过程中的过渡形态。还有就是向海外转移异军突起。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如江苏AB集团已在柬埔寨金边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红豆集团也在柬埔寨控股兴建了西哈努克工业园。同样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反方向转移”。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国内承接这种转移比较集中的大型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等。以上海为例,“杉杉”、“报喜鸟”、“森马”、“七匹狼”、“波司登”、“梦舒雅”等服装业内众多知名品牌,先后把营销、研发、物流中心迁往上海。
这些皆为产业转移过程中呈现的星星之火。
矛盾暗生
尽管是潮流所向,但转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会议交流时,很多企业都认为,中西部地区当前呈现的诸如劳动力资源、土地能源优势等,仅仅是一种表象,产业转移过程还有很多的隐藏要素成本。宁波一家企业负责人就表示,他们在安徽的工厂运营中发现,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管理成本,还有生活成本,都高于在宁波的开销,很大一个因素是用人的问题。
在这轮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综合企业碰到的各种问题,归纳起来暂时不外乎三点,一是产业链配套不完整,二是用
工困难,劳动生产率低,三是投资环境尚不成熟,非市场因素影响大,在中西部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存在招商时盲目承诺,招商后难以兑现的现象。而第三点是企业最为担心所在。内陆地方的政府跟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在开放的理念上,对企业支持的程度上,以及行政效率上都有很大差距。
由此可见,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更是产业转移要关注的元素。承接产业转移对中国中西部地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中西部生态脆弱、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的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风险、生态安全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
如果说上述还只是技术问题,那么,还要有战略布局上的诸多考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决不能盲目、而应该有规划、有质量、创新性地承接产业转移,要在转移过程中同步考虑到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问题。还有就是纺织产业转移要做到有序发展,不能盲目上马,要避免产业粗放发展、数量扩张模式。另外,纺织产业转移,承接地除园区配套建设外,要更加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最后,纺织产业转移必须最终将落脚点放在提升和完成产业升级上。产业转移是表象,产业升级是实质。
显然,这些话题既是对承接地的挑战,也是对企业主体运营能力与战略视野的挑战。
时代载体
产业转移的话题在这几年当中,已被剖析得较为透彻,而在今天,特殊的时势,产业转移也正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尽管这一次的产业转移被称为第四次浪潮,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一次的产业转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轮崛起模式,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成熟的理论予以指导,它面临的是一些中国特有的矛盾与问题,转移中的阵痛有着必然性。此其一。
其二,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在各国产业回流之中,我们更大的优势在于,不仅制造业基础雄厚,更有着尚未完成开发的内需市场,这将是我们新一轮崛起的最重要元素。从这个角度看,此次产业转移,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还被赋予了快速拉动内需的内涵。转移不是搬迁,这其中无论是承接地,还是转移主体,都将伴随着产业调整升级意味的投资,这是拉动内需的一方面。而更长远来考虑,不难发现,产业转移必然伴随着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和就业岗位的增多,人们的收入水平将比以往大幅提高,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消费能力。与此同时,产业也在转移的过程,实现结构的合理布局,产业升级在转移中形成,生产力进一步释放,最终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这才是时代机遇的大之所在。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2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91-02
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2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3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 纺织行业协会殛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置、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3.2 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3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世界级服装大师、皮尔・卡丹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理事长鲍曼博士,意大利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杰尼亚集团总裁保罗・杰尼亚,纺拓会董事长王文渊,日本纤维产业联盟副会长樱井正树,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会会长马里克,法国纺织工业联盟副会长、帝凡黎鳄鱼公司执行董事长贾克梅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辛格加亚,日本三永国际株式会社社长三宅正彦,印度瑞蒙德集团顾问、前任总裁巴迪亚,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英国服装工业协会会长约翰・罗伯特・威尔森,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河明根,西班牙芒果公司社会责任部经理、经济师卡博内尔,清华大学人文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兵,德国法尔克公司总裁弗郎茨・彼得・法尔克,瑞士通用公正行集团全球消费品部副总裁杨敬宗,美国时装与零售旗舰杂志《女装日报》主编詹姆士・法隆在会上分别致辞并发表演讲。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的纺织工业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全球纺织业的产业链当中去,与各国相同和相关产业日益形成了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关系。中国纺织工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不仅为各国的消费者带来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且为各合作伙伴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了条件。
徐匡迪说,科学技术是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第生产力,品牌是纺织产品形成社会物质及精神使用价值的综合体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科技与品牌是贯穿于跨国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核心因素。在世界多边或双边的国际合作体系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品牌对纺织产业的推动作用,是今后全球纺织工业发挥其更大创造力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品牌和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为人类衣着消费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徐匡迪表示,衷心地期望中国的纺织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产业的研发能力,努力培育自主的品牌,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在科学技术和品牌、投资与贸易方面,与世界各国各地同行加强沟通和交流,为建立和谐的国际纺织经济与贸易的新秩序,为世界纺织工业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会上提出,科学技术与品牌是当代全球纺织经济的两项具有时代性能动作用的重要资源和竞争焦点。首先,科学技术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一生产力,不仅是实现产业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各时代产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演变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其次,品牌是纺织产业链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品牌作为全球纺织经济的上层建筑,它在现代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价值影响力,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财富和纺织产业的重要资源。
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纺织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与品牌的内在要求。品牌国际合作必将出现两个趋势,即国际品牌本土化和本土品牌国际化。这两种趋势是品牌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品牌国际合作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是跨国团队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愈激烈,国际间要素的合作、科技与文化创意的合作也必然愈深入。
杜钰洲指出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和品牌为重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扩大国际合作。建设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和品牌对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理事长鲍曼博士
纺织品在环境和医疗领域大有可为
创新是所有事情成功和发展的动力,那么纺织工业的创新仅仅只在与工艺、面料、色彩等方面吗?在其他领域,纺织品还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吗?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理事长鲍曼博士认为纺织品在环境和医疗领域同样大有可为。
鲍曼说是现在很多时候纺织材料与加工也是创新发展的载体和动力。如今纺织品在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等领域,在建筑领域,在运输领域,纺织品已能够提供很多功能产品。除了环境外,纺织品在医疗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纺织品已经成功地应用在动脉支架、疝修补网片、半月板移植和人造角膜等产品中。而新的研究成果将利用纺织品强化对伤口的湿度管理,大幅度提高伤口的药物治疗效果。这也就意味着康复速度加快,用药成本降低。如此,纺织品可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全部领域。如今德国纺织业在环境和医疗领域保持领先,德国也会努力加强和中国在环境和医疗纺织品领域的紧密合作。建立公平贸易的基础
随着地区性或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条款的持续增加,加上2005年在WTO框架下《多边纤维协定》配额被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走向自由化。市场自由化及贸易增加触发了纺织贸易领域的不公平竞争。在此背景下,推动纺织领域的公平贸易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河明根认为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消除贸易自由化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促进国际贸易也有助于经济全球化。
但是河明根也指出目前侵犯知识产权、非法转口、倾销与出口补贴等问题仍然是影响纺织业发展与国际合作的贸易壁垒。河明根说纺织业发展必须面向未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任何国家或公司都不能从不公平竞争中获益。如果不能实现公平竞争与贸易,国际合作也就失去了基础。他建议,全球纺织服装业应该抵制不公平贸易手段。同时纺织出口国政府应努力完善立法,使之与WT0法规一致,并正确的加以实施,对任何侵犯知识产权、原产地原则和国际贸易标准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日本三永国际株式会社社长三宅正彦
把握住时尚脉搏
整个上世纪80年代最令人瞩目的时装现象就是日本时装进入国际主流,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等设计师纷纷在这个时期登上巴黎时装舞台,开始走向国际。而如今,日本服装品牌也正在努力将这种地位保持到新世纪。
三宅正彦说日本服装商业发展有三个关键之处。一是多品牌策略。比如他自己的集团就拥有35个品牌,其中大部分的品牌主要的服务对象集中在10多岁的后半期
至30岁中期的女性顾客。二是SDA的商业模式,它是从商品计划到制造、零售整个流通阶段一体化的模式。当初也称做“有店铺服装”,采用SPA的方法,通括垂直功能进而提高效率,构建了能快速反映用户需求的机构。根据自己制定的商品计划,确保设计的原创性而产生附加价值。三是从品牌――生产――商务模式要适应变化更加激烈的市场。三宅正彦说与时代同步的市场是经常变化的。最近的倾向是其变化的速度显著加快,受消费者生活多样化的影响,与10年前相比看清市场变得极为困难了。品牌的强弱与时代追求相结合,向消费者提供崭新的有创造力的产品,这就是品牌――生产――商务的本质。我们必须构筑这样的模式,即使是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也能正确把握时代脉搏,满足用户需求。
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会会长马里克
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地化
就像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纺织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2005年配额取消后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结构调整,印度纺织业制定了宏伟的产业现代化和技术更新的发展计划,将印度纺织业由一个低技术水平的产业转变为高技术行业。
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会会长马里克称,目前印度的技术更新体现在将从普通商品贸易向高附加值时装转变;生产加工结构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规模经济等几个方面。马里克说更多技术已应用到纺织领域,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创新设计,也增加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和需求。这些因素也增强了品牌意识。品牌提高了产品的认可度,使之在竞争中与其它产品拉开差距,也吸引一批长期忠实的消费者,同时也使溢价成为可能。
关于品牌的培养与推广,马里克认为,在国际品牌本地化和本地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树立品牌,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品牌发展,就有必要解决某些问题,如了解消费者需求,产品供应要有差异;适应因各国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生产周期的不同;以及在“标准”和“民俗”之间做出选择,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感情和信仰。于是,印度提出了“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地化”的口号,马里克认为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才能解决文化冲突以及品牌高度分散经营的问题。
意大利纺织服装协会会长保罗・杰尼亚
两国共赢才是最重要
来自意大利的世界顶级男装品牌杰尼亚目前已经在巴黎、米兰、东京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开设了220家专营店,作为其掌门人保罗・杰尼亚更关心中国与意大利以及世界各国的关系合作。
杰尼亚说,以他在杰尼亚公司任职的角度来看,过去5年中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年增长率为25%到35%。但是,以意大利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他认为目前意大利纺织产业正在逐渐被中国进口侵蚀,这都是2005年1月1日《多边纤维协定》实施的结果。意大利从来没采用过针对中国的保护措施,今天中国威胁似乎已成为“中国机会”,这也是因为中意两国纺织业存在互补的优势。
而新的5年计划也为创造更好的合作环境制定了指导性方针。杰尼亚希望两国要达成共赢的局面,突出各自的优势是关键。如此,两国才可以制造多样化而具有各自特点的产品,以满足两国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法国纺织T业联盟副会长、鳄鱼公司执行董事长贾克梅德
全球战略以及国际发展
为什么要国际化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回答,就是为了扩大市场,获取资源、原材料,赢得客户。同时国际化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各个市场的不同优势,从而为企业降低风险。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市场。贾克梅德认为如果个企业想要在国际上取得成功,那么它就必须首先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也就是首先要在国内市场上获得认可,这样才能够有实力进入国际市场并最终取得成功。关于产品出口和直接投资,产品出口可能只限于对周边市场,而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有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直接投资,实现生产的本地化。问题是如何组织本地化生产,是通过子公司来组织,还是在当地寻求合作伙伴,与之建立联系,获得当地技术支持,这样做能够减少成本,缩短时间,但不足之处就在于你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会被削弱。因此,只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促进商品在当地市场的发展以及销售。
贾克梅德指出企业在发展国际化时要注意保护商标,保护知识产权。而对服装行业来讲,保护知识产权是十分重要的。国际市场不仅为大型跨国企业提供机遇,也给中小企业提供机会。在国际市场中,中小企业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的空间,他们能为大型跨国企业提供非常便利的产品。但这些公司必须要有全球的眼光,要有自己的特色、地区特色,特别是要把自己同本国特色结合起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辛格加亚
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才能得到附加值
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辛格加亚介绍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下的一个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183个成员,有来自94个国家的1300名员工,大概有2000多条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条约。
辛格加亚说制订条约就是要让大家建立知识产权意识,关于有形产权发展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知识产权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即便是在西方世界也是一个非常新的,特别是对那些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概念。知识产权,就是人的创造力,就是人的知识产权。在一些产业里头,大概有95%的份额都是来自于知识产权。在高端纺织品行业,知识产权的比重很大。
辛格加亚说知识产权能带来附加值。在整个供应链当中每一步都需要重视知识产权。每一个商人都应该知道你从劳动力那儿得到的,通过销售你的产品,这关键取决于你从消费者身上能够获取的利润和价值。因此整个的供应链,你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在其中的重要性。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注意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你才能得到附加值。因此每个人或每个企业都要遵守规则,而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目前商业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规则之一,通过这样做,才可以更好地解决纺织服装行业在这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
日本纤维产业联盟副会长樱井正树
日本纳米纤维产业的发展
日本开发出的纳米纤维是纺织业纤维产业的革命。纳米纤维的加工使纤维直径最细已经达到了十亿分之一米,人们用肉眼已经无法观察到纤维的细度了,通过树脂加工的加工技术,提高了其耐久性,确保了其通气性,这种纤维被加工以后,被惰性化的应变后物质,即使进入人体内,也不会产生抗体反应。比如说现在日本花粉是比较严重的,所以会对人们的眼睛、皮肤有刺激。日本如何来对应花粉比较多的现象,就是用这种纳米
技术的纤维做成的外套,然后进行一些包括药品上的加工处理,所以使花粉落到上面以后,能够起化学反应,而不对人的皮肤造成刺激。而我相信,纳米的加工技术是永无止境,发展越来越快,向越来越高精尖的技术发展。
台湾纺拓会董事长王文渊
竞争利器:创新与营销
在全纺织企业面临供需失衡的产销环境之下,纺织产业应该有怎样的应对策略?台湾纺拓会董事长王文渊说首先要以技术创新和品牌行销扩大获利空间。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使得纺织原料价格上升,供应商获利越来越低,因此,必须以品牌行销创造终端产品的价值,即以技术创新改善成本。在技术创新方面,除了生产技术必须创新以外,经营模式也必须全面创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开发到设计管理,最后在客户关系经营及品牌与流通等各方面都应该用创新模式来改善成本,在激烈竞争获利压缩的夹缝中发展更大的获利空间。其次是以品牌建立顾客忠诚度。王文渊说,品牌所代表的意义是带给消费者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及优质产品的含义,同时一般消费者认为品牌提供优质产品的印象是强烈的,因此品牌显现的价值和利润常常具有倍增效应。最后,纺织产业除了必须深耕两端的创新研发及品牌行销外,还要具备大量及弹性生产制造能力,并透过扩大与深化协同工程及深化设计服务能力,以及生产运筹管理,后端加值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大发展机会。
英国服装工业协会会长约翰・罗伯特・威尔森
国际合作是为所有人的利益
已经当了10多年英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理事长的威尔森曾在15年前到过中国,他清楚地看到了这15年里中国和英国纺织服装业的就业和生产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英国纺织服装业的就业率下降了60%,产量下降了40%。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增长很快,在2006年中国向世界各地出口了价值1440亿美元的纺织品和服装。英国的同比数字是100亿。中国目前纺织业的就业人数是1960万人,预计2010年这数字将增长至2300万。而英国的就业人数是16.5万人,预计2010年就业人数会更少。
关于科技今后在纺织服装的行业里能发挥多少作用,威尔森对此并不乐观。但他深信品牌化在纺织服装业中将发挥很大作用的,品牌化是发达国家区别于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生产的种手段。但目前一个品牌在哪里生产的重要性已经远远逊于品牌本身。
威尔森更加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社会立法、定价、反倾销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着重大分歧,但大家都居住在日益体化的世界里,都互相需要,这不仅会影响纺织行业未来运作的方式,而且会影响如何共同居住在个星球上。尝试国际合作很有必要,而且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继续发展。
德国法尔克公司总裁弗郎茨・彼得・法尔克
生活风格是人类生存的目标
法尔克认为,任何具有功能性和价值的创新都能被抄袭,而且这种趋势越发严峻。创新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昂贵,但投资回报却在减少。所以在当今这个多极发展而充满竞争的世界,品牌的培养和快速成长显得更为重要。法尔克说,品牌可以培养信任,信任可以坚定我们对世界和未来的信心。我们需要品牌来推动我们的消费文化向完美的方向发展,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如果公司能将自己与文化价值相融合,以此来丰富他们的品牌概念,那么这些公司将会是胜者。对风格的了解总是那么重要,这决定了你是向前走,而不是后退。于是,品牌已成为我们所谓的生活质量的组成部分:采购了品牌产品,就满足了人们对生活风格的个性化要求。生活风格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标。
美国《女装日报》主编詹姆士・法隆
个性消费将成趋势
如今日本年轻消费者已经开始从知名的奢侈品牌转向那些默默无闻的当地设计品牌,因为这些产品更为个性化,消费这些品牌是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相信这种状况很快会蔓延到其它国家。当我走进一家汽车卖场,花了3.5万订了辆车,随后明确提出要怎样的内装饰、油漆处理、车轮调整及其它额外要求,在之后的~两个月我就收到了车子。汽车生产商能做到这点,服装生产商为什么不能呢?服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满足更多的个性消费者。
印度瑞蒙德集团顾问、前任总裁巴迪亚
品牌为日常生活带来安全
品牌仅仅是个名字吗?为什么要谈品牌?它的意义到底何在?作为印度男装品牌领头羊的瑞蒙德集团顾问、前任总裁巴迪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巴迪亚认为品牌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安全,比如早上喝茶的时候,茶的牌子要是熟悉的。我们用熟悉的牙刷和熟悉口味的牙膏刷牙。其实一整天,我们都在这种熟悉中度过。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熟悉的品牌能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或生理力量,而消费者希望、认同也愿意为此买单。而个品牌不仅包含了这些产品的共性,还有其它许多内涵,比如品牌特性、标志、品牌与消费者关系、情感作用、自我表现作用和组织关联。只有使用适当技术直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市场营销让产品“品牌化”从而获取消费者忠诚度和附加值的制造商,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有能力接受挑战。
瑞士通用公正行集团全球消费品部副总裁杨敬宗
搭建双向信息沟通平台
作为国际第三方机构,在纺织行业全球贸易体化进程中。瑞士通用公正行集团首先帮助本土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以达到国际市场的标准及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培训、研讨会及咨询等途径,帮助本土企业排解技术难题。提高质量检测和技术管理水平,以减少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以及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贸易风险。以及可以帮助本土的纺织业了解并且掌握应对各种新法规、新条令的方法并做出快速反应。
其次可以为纺织业各产业链合作提供一个双向信息沟通平台。既能从行业企业的角度考虑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程度,又能从标准制定者角度考量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利益,并建立双方的有效沟通,促进相互理解,切实提升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艺术与科学密不可分
其实说到艺术与科学,就涉及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早在近代科学发源的初期,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一位学者之一――达芬奇,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位工程师和设计者,同时还是哲学家,又是艺术家,那个时候人们觉得哲学和艺术是没有什么分裂的,是统一的。
艺术与科学,或者说艺术与科学和技术在纺织行业领域里也是一直相联系的,包括全球化、本土化等等,包括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和本土品牌的国际化等。这样一种观念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创造有民族、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我们要走出去,如果能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也许
对于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肯定会是非常有益的。
西班牙芒果公司经理卡博内尔
寻找差异性
西班牙芒果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家族已经在89个国家设有997家商店。卡博内尔说他们和一些顶级时装公司一样同处于这个圈子里的甲级公司,他们之间是有一些相通性的,并不可能和别人完全标新立异,但是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各个公司之间寻找一些微妙的不同点、一些差异性,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例如在赛马比赛的时候,就从侧面有一个监视器,这样就可以从侧面来判断。特别当很多的马都是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判断出来哪一匹马有领先的优势。但是就要在这样几乎是相似水平同样的公司中寻找出来我们不同的特色和差异性。在设计上,芒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都是自己设计的。而销售商店是一种高级服装的商店,区别与普通的服装店,环境非常地轻松,非常惬意,让顾客享受购物的过程。
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
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说从她做纺织行业开始就想要改变这个行业的形象。溢达集团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在生产服装时,从环境角度来看的话,他们不仅看织染这个部分,还有看消费者把产品买回去之后,他们把衣服放在洗衣机里会发生什么。因此,他们会和生产洗衣粉的厂家合作,也要和那个生产纺织机的工厂合作,还与那些污水处理厂合作,与染料生产商合作。要把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一个全面的体系中去。对这一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话,就能借此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废物排放,不管是水还是化学物质还是原材料。杨敏德说应该倾向于自己清理排放的废物,注重节水,注重循环,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用人方面,溢达集团也致力于提高工人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以及用一些最新的科技和有些成衣工厂,工厂提高了产量,工人也从中获益,达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皮尔・卡丹公司总裁皮尔・卡丹
时尚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作为时尚大师,皮尔・卡丹讲解了他心中的时尚。时尚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都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论你是法国人,还是意大利人,我们不知道你是哪国人,但是你穿上时装的话,我们就知道你是哪国人了,所以时装或者时尚能给我们种与别人相区别的性质。不论是工人还是白领,不论是哲学家或者学者,不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不论你的社会地位如何,你都不能离开这个时装。因为它包括了很多的内涵在里边,包括些技术的含量,包括创新和设计的些内涵,包括一些与化妆相联系的,还有香水行业等等。如果这些我们都取消的话,是毫无意义的。时尚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它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花 絮
共 性
杜钰洲会长在接见印度棉纺织品促进会会长马里克时指出,“中印两国的纺织产业基础有很多共同之处,在发展品牌方面也有很多共性。中国目前的产业重点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自有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目前,内需市场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需求市场,其间形成的多层次需求使中国高、中、低端品牌大量增长。”马里克表示认同,他认为随着中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影响的扩张,未来30~40年间会逐渐改变西方品牌盘踞发展中国家的高端市场的局面。在会谈中,马里克会长充满激情地憧憬“从现在开始,中、印两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做品牌,并逐渐影响世界,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合 作
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董事长舒沃泽、理事长鲍曼、德国品牌协会会长法尔克一行的到来给会谈室带来了欢声笑语。在会谈中,舒沃泽董事长希望在去年“法兰克福共识”的基础上签署双方的合作备忘录,杜钰洲会长在首肯的同时指出:“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仔细考虑具体的合作项目,以及这些项目的实施日程表,督促双方把合作向前推进。”
在融洽的氛围中,鲍曼理事长和法尔克会长同大家分享了“科技”与“品牌”的经验和心得,随着话题进一步的深入,宾主双方开诚布公地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的文化含义等问题。谈到2007年底即将到期的中欧纺织品协议,三位德国客人透露,“2007年以后中欧纺织品走向如何,欧盟内部争论也很激烈,欧盟国家70%态度是不续签,但是如果中国在2008年的出口增长超过50%,最后的结果就很难控制。此外,中国汇率增长过快也可能导致局面失控。”杜钰洲会长在认真听取建议之后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号召企业进行自律,在国际贸易中承担起纺织大国应尽的责任,表明自己的姿态。
橄榄枝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4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7-0071-03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纺织行业出口影响深远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增长之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性
绍兴传统纺织业出口产品主要为棉、丝、化纤布及其制成品。目前绍兴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是无序竞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应对印度等地潜在市场竞争者的能力弱,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对等使企业在出口谈判、定价时处于劣势等。因此,价格低廉是绍兴出口纺织品的主要特点,绍兴出口纺织品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一方面由于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低,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激烈,无法通过提高商品单价来弥补汇率调整后的损失;另一方面,目前绍兴纺织品出口平均利润仅维持在1―5%之间,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润空间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出口。如浙江某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2005年因人民币升值减少利润120多万元,目前该企业部分产品由于无法在价格上与外方达成一致而不得不放弃出口,同时,因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凡2个月以后结算的订单都不敢贸然接单。
(二)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无利甚至亏损
嵊州是领带的全球原产地,迄今为止虽尚未遭遇配额限制等贸易摩擦,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已成为企业经营困难的主导因素。2004年以来,领带的主要生产原料白厂丝价格飞涨,从15万元/吨涨到目前的33万元/吨,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大部分领带出口企业只能依靠出口退税和有关优惠政策维持出口。与此同时,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大部分需企业自行消化,企业普遍感到经营压力增大。如我国最大的某领带生产、出口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已亏损569万元;另一家领带龙头企业也出现建厂10多年以来首次亏损,一季度亏损300万元。一些小规模的领带企业生产经营已陷入困境,领带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三)纺织品配额限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举步维艰
2006年国家对纺织品出口实行配额管理,纺织品配额僧多粥少,配额限制无疑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瓶颈。如第1次招标中,占全国输美袜子总量30%左右的诸暨市企业中标数量只占全国可招标数的6.1%。诸暨某针织有限公司是该市出口美国最多的袜子企业,分到的配额只能满足半年的出口量,剩下的缺口只能通过购买配额解决。配额限制一方面导致出口库存增加,资金占用上升;另一方面购买配额出口又提高了出口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若因成本增加而提高出口价格,则极有可能失去一大块出口市场,被印度等不需要配额的东南亚国家取而代之。
受人民币连续小幅升值及继续升值预期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大的袜子企业开始减少出口、增加内销,并在接受客户订单时考虑汇率因素,不再接收汇时间超过3个月和利润率低的订单。据统计,2005年末,诸暨市袜子出口企业l 17家,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约占20%,出口额在100―5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占70%,由于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纺织品配额限制、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四)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内外销比例失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汇率风险凸现
绍兴纺织品出口结构比较单一,如绍兴县出口产品集中于棉、丝、化纤等的布料以及窗帘、衬衫等小部分制成品;嵊州领带出口量占销售量的80%以上,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结算币种主要为美元。同时由于领带时尚性的特点,客户平均单笔订单金额较小,结算方式单一,以货到汇款为主,收款期限一般在40―60天之间。绍兴纺织企业高度依赖国外市场,贸易方式、结算币种和方式又过分单一等特点,使汇率波动导致的汇率风险对绍兴纺织品出口企业影响巨大。
(五)纺织品出口收汇时间长、汇路不畅,汇率波动使汇兑风险增大
绍兴提花布(贡缎)主要出口贝宁、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出口企业普遍在西非国家设立了境外贸易公司,并以此作为销售仓库进行直销。据了解,正常情况下,货物出口到贝宁科努特港口需要45天左右,若再转口到尼日利亚还需20天时间(因尼日利亚从2004年开始禁止我国提花布产品直接进入),货款汇到时间一般需要4个月。企业先后要进行两次换汇,换汇成本提高,直接造成汇兑损失。如西非法郎与美元的汇率低时780∶1,高时550∶1;尼日利亚奈拉与美元的汇率低时149∶1,高时138∶1。据某贡缎出口企业调查问卷反映,汇改后该公司换汇成本由7.6元/美元上升到7.8元/美元。为缩短收汇时间,部分出口企业甚至通过当地私人汇兑公司或者地下钱庄兑换并汇款,虽然时间较快且兑换数量限制相对宽松,但隐藏的风险更大。
二、企业在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难
(一)汇率风险意识较弱,避险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
长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已习惯盯住美元汇率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模式,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企业经营人员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不敏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普遍感到无法适应。同时,部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浓,希望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或措施,如减少税收、提高退税率、及时向企业传递汇率变动信息等,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这种惯性思维和对政策的过分依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经营的主动性,也反映了企业对实施汇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欠缺。
(二)普遍缺乏应对汇率变动、规避汇率风险的专业知识和人才
据调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对各种贸易融资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了解程度不高,基本上只是单方面接受银行提供的一些服务,很少有人对如何规避汇率风险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
(三)企业无法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以至在外汇理财中出现亏损户
外汇理财产品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对外汇市场的分析判断。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企业对外汇汇率走势缺乏分析能力,从而失去了应用外汇产品降低汇率风险的机会。
(四)汇价管理政策调整及连续升值给企业增加了操作难度
汇价管理政策调整后,汇率实行一日多价。对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择机进行结售汇,否则就会带来汇率损失从而增加经营成本。如绍兴某印染厂年出口涤纶、棉布1000万美元以上,按照纺织企业出口惯例,始终有约10%左右的资金在途,汇率持续升值,这部分在途资金将直接面临汇率风险。
三、目前企业利用银行提供的避险工具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银行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多层次的需求
对基层商业银行而言,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局限在常规的远期结售汇业务、福费廷业务、贸易融资等几种,且受自身业务能力限制,难以进行组合理财,银行通过外汇理财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和成本的能力受到挑战。同时,银行分支行没有定价权,创新空间小,不能按不同客户和风险制定不同价格。不少银行反映,基层行只能在上级授权范围内办理外汇衍生品交易,营销也仅局限于总行开发的产品种类,无法视不同客户情况分别定价和设计产品。
(二)上级行对基层行缺乏业务培训与指导,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基层展业积极性
一方面,上级行推出新产品时缺少详细的操作规程以及会计操作说明,基层行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对汇率风险规避手段的掌握比较肤浅,对如何选择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仅停留于上级行规定,不能根据当地企业的业务特点、业务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银企双赢方案;另一方面,基层银行受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在向上级行叙做汇率避险业务时操作程序繁、审批环节多、传递时间长,使基层行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银行提供的外汇避险业务对企业而言成本较高,缺乏吸引力
目前远期结售汇业务,按照各行操作规程均需交纳3%―5%不等的保证金。在实际操作中,随着交易风险程度的提高,保证金的比例也会随之升高。对利润空间较小、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的纺织企业来说,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积极性。企业普遍反映,运用汇率避险工具现实成本高,避险作用不明显。
(四)外汇融资产品利率偏高,国际贸易融资吸引力减弱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汇率风险,以最快速度回收资金,企业往往会采取信用证出口押汇、保理、福费廷等方式。目前商业银行对一般国际贸易融资的利率定价普遍为LIBOR加点,如某市农行的平均水平是LIBOR+1.2%,由于近阶段美元利率持续上扬,如4月10日三个月LIBOR利率达5.02813%,国际贸易融资利率为6.22813%。但同时,当前6个月以内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5.22%,国际贸易融资利率比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高1个多百分点,相当于人民币利率上浮19%。而外汇融资产品利率与人民币融资利率利差只有小于人民币升值幅度时,才能起到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实际上,很多进出口大户人民币贷款享受的是基准利率或上浮10%,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对企业的吸引力趋于弱化。
四、应对汇率风险的对策措施
1.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针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体现在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出口企业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和惯例,在结算中尽可能选择非美元货币,如汇率波动较小的欧元结算等。
2.切实增强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积极运用远期结汇等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要采用出口押汇、进口延期、远期付汇等贸易信贷方式,尽量减小汇率变动风险。同时,要加快外汇结算速度并尽快结汇,并注重本外币资金置换,尽可能增加美元负债。
3.提高管理水平,内部挖潜压缩成本以抵消因汇率变化带来的部分损失。加强采购、生产、销售、资金运作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转移原产地,选择合适的第三国投资办厂,规避贸易壁垒和汇率风险。
4.外汇指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上级行要鼓励基层行加大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运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避险工具。切实加强外汇资金产品营销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提高经营运作能力。
5.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正确认识汇率风险。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提示、讲座培训、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把握最新的外汇政策,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发挥行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避免行业内部相互杀价的恶性竞争。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5
华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粗纱机和并条机,几十年的纺织机械产品研制、生产、服务方面的经验,使其在纺机行业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海外。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公司积极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提供最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华威科技最主要的产品之一就是粗纱机,现在在华威高档和低档的产品都有,而面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纺织业大环境,公司也开始将一些新研发的技术嫁接到老产品上,以便提高老产品的附加值,而这样做同样赢得用户良好的反应,因为这对于用户来说性价比提高了很多。
受危机的影响,华威科技一时之间也面临不少的困难,但是始终坚持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突破,其中最新的三大主要产品就是最好的证明。FA4754/FA4764型悬锭粗纱机,适用于普梳、精梳棉型纤维及化纤的纯纺或混纺,将并条后的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捻度的粗纱,以供纺制高质量的细纱。它应用PLC、变频器,控制四个电机的转度,慢速启动,平稳停车,较好的解决粗纱机开关车的张力控制问题,有效抑制开关车时的粗纱细节随着纱锭直径的增加,按照预设的速度变化曲线下降,从而保证粗纱张力在整个运转过程中的一致性,生产出高品质的粗纱。此外,在主要传动路线上大部分应用同步带,既可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又显著地降低噪音。棉条喂入装置采用高架式导条辊,并且五列导条辊的转速相同,可以防止棉条喂人时的意外牵伸。第二大产品FA4501PV、A454PV系列粗纱机,是在FA4501、A454系列粗纱机的基础上改进提高并不断完善的高档次托锭粗纱机,改变了传统的齿轮传动结构,采用圆弧齿同步带进行传动,具有噪音低,维修工作量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其可靠性高,纺纱的经济效益也很好。还有一种就是HWD58型单眼并条机,具有三上三下附导向皮辊的曲线牵伸系统,罗拉隔距快速设定,同步齿形带传动,动态响应快,噪音低,多电机伺服拖动,简化了传动结构,提高了传动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
不管什么时候,技术的创新是不会改变的,就像是一个商场,其他方面再好,提供不出客户需要的商品,也是白费工夫。所以对于纺机行业来说,技术就是制胜的基础。这一点,华威科技坚定不移。
在客户服务上做得更细一些
现在纺机行业竞争很厉害,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不断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大家都处于你追我敢的状态,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客户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也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而华威科技就提出“在客户服务上做得更细一些”。比如有的客户半夜来电话,公司第二天一大早肯定就会派人过去,尽量满足客户的需要。华威科技公司的刘杰副总经理说:“最近华威给浙江客户做了一项技术改造,他们用了我们四台粗纱机,也给我们在粗细纱的纱锭和尾纱处理上提出新要求,公司的技术人员接到要求后仔细研究,做出方案和用户商量,而最终改造后的效果用户也是非常满意。不仅如此,在技术改造之后,技术人员还在产品使用和保养上给予客户耐心讲解。我们经常都会主动和客户沟通。售后服务也很到位,积极和客户交流,一来赢得客户的信任,二来我们也会从客户的反馈信息来改进自己的产品,维修不是维修好了就完了,我们还会告诉客户部件是怎么坏的,是由于哪些地方操作不当造成的。而对于新客户,产品都要经过用户的试生产满意后才完全交货,还经常给用户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我们一直都认为,公司和客户之间应该是一种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我们尽力最好自己产品分内的事情,保证产品的质量,我们也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买我们的产品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
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更加到位
华威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原来的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演变过来的,它大部分的员工也都是接收第二纺机的员工。对于员工,华威科技一直都很重视,即便是在去年困难的情况下,公司也是坚持不裁员。而在市场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公司反而对销售人员的待遇作了一定的提高,这一点全公司上下给予理解,一个企业销售一定要搞活,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形势是不好,可是还是要继续坚持跑市场,跟用户多交流意见,建立感情,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6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人民币升值 纺织品出口 对策研究
自2007年4月开始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美国和世界经济2008年上半年继续走低。美国消费部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严重下滑,作为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消费疲软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纺织品出口。
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364.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70%,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增速下降趋势。2008年4月份出口增速继续回落,出口141.7亿美元,增长10.4%,其中,纺织品出口59.8亿美元,增长23.1%,服装出口83亿美元,仅增长4.02%,创今年最低。如果扣除汇率因素,以人民币计算的行业出口增速实际近三年一直在下降,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有加速下降的趋势,2008年4月已经下降3年来的最低水平8.4%。
从出口地区构成和增速比较看,欧盟依然是国内纺织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且所占比重还在不断提高,2008年1月~4月受取消10类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的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大幅增长了31.82%;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为63.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0.2%,远远低于我国同期出口15.32%的总体增速,美国依然是排名第二的出口市场,但其第二的位置岌岌可危,与排名第一的欧盟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拉大。
从分产品看,对美国出口增速的下降主要来自于服装类出口的下滑。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2月开始,我国对美国的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速一直呈现逐月下降的态势,进入2008年以后增速更是一直呈现负增长,前3月累计降幅分别为8.26%、14.73%和6.86%。除了欧美,对日本和香港两大传统出口市场一季度的出口各有表现,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8.32%,对香港(主要为转口欧美)由于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同比下降了8.51%。而从日前结束的103届广交会看,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交28.7亿美元,下降4.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24.6亿美元,下降16.8%;对美国和欧盟的成交量分别下降了25.5%和16.4%。
无论是1月~4月的出口数据,还是广交会的订单成交情况,都显示2008年行业的出口增速逐步下滑是一个大趋势。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依赖出口,其出口依存度高达51%,其中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20.14%以上。在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压力下,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稳定出口、如何站稳脚根生存,是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2007.1―2008.4月全国出口总额(亿美元)
注:以上数据来自国家海关每月统计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下滑的原因分析
1.欧美经济下滑,直接影响纺织品的需求
欧美地区历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主要市场,其经济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 2007年4月以来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明显减速,且蔓延到美国消费信贷,信贷紧缩正在转变为消费紧缩。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个人支出2008 年前两个月分别增长0.4% 和0.1% ;国内零售销售总量明显下降,2008 年1 月和2 月分别同比增长3.91% 和2.36%,但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零售总量同比下降0.35% 和1.61%,消费需求实际上在2008 年初已经发生萎缩。具体到纺织行业相关消费市场,在2007 年12 月起,美国服装服饰产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前的5%~8%直线下降至0.2%,2008年前三个月分别增长0.7%、0.5% 和-1.58%。出现这种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高度关联,主要由于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美国家居民习惯于信贷消费,消费支出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72%,约50%是信用消费,20%是负债消费。美国银行估计,受次贷危机影响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可能占其放贷总数的20%。信贷质量恶化,银行对于消费信贷的投放由此趋于紧缩。同时,在次债危机中很多居民遭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国内个人消费需求明显疲软,导致纺织品的需求下降。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趋势。欧元区国家2007年2、3季度增长速度由1季度的3.4%下降到2.5%,日本2007年2、3季度增长速度由1季度的2.8%下降到1.9%。尽管欧盟统计局于2008年5月15日最新数据,欧元区200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达2.2%,一季度0.7%环比增速远高于2007年四季度0.4%。但笔者认为并未改变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德国和法国经济的贡献,而德国和法国达到了增长巅峰,周期性下行风险越来越大,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性逐步加大,包括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荷兰在内的其他国家经济下行风险也不断加大。此外,在欧洲,由于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现在可能才刚刚展现。
除了欧美经济下行造成需求减少,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外;欧美进口企业贷款难度加大、资金周转困难,下单时要求货到后延期半年付款方式,这对我国原本资金就很紧张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也是一个影响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内生产成本和组织出口成本急剧上升,推高产品出口价格,阻碍纺织品出口
受国内通胀的影响,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土地使用、国际运输物流等价格不断上涨,推高出口产品的价格。2007年,原棉每吨上涨了2000元,导致棉纱价格上涨;染色等步骤需要使用烧煤炭的大炉,而煤炭价格从200元~300元/吨,已上涨至800多元/吨。随着棉纱、化纤等上游产品提价,作为下游产品的纺织品面料、服装价格传导过程中放大。同时国内严格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后,纺织品出口企业社会化成本和社会责任体系成本加大,间接地推高出口产品的价格。
由于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涨,我国纺织品参与世界竞争的杀手锏: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制造、规模效应正逐渐消失,欧美进口商的订单正转向印度、越南、印尼等周边国家。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占有率为40.53%,服装在美市场占有率为34.24%,仍居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美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同比减少1.68%、7.74%,与此同时,印度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则增长了8.26%。
3.汇率急剧上升,同样推高产品出口价格,阻碍纺织品出口
人民币升值从劳动工资和中间投入品两个方面加大纺织品的成本。当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时,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应该以美元为核算单位才能计算出出口的真实收益,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即使以人民币计价的劳动工资不变,换算成美元的劳动工资仍然会上升。同样道理,对于在国内购买的中间投入品,即使其人民币价格不变,人民币升值也会使换算成美元的中间投入成本上升。尽管我国的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但是,仍然需要在国内购买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其他中间消耗,而且国内的采购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劳动成本和国内购买的中间投入成本大约占其总成本的60%。这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将使得出口成本上升0.6个百分点。从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至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6.992:1,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按此测算,纺织品出口成本至少上升10.8个百分点.
由于出口纺织品成本上升,本来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只有3.9%,能承受压力很小,纺织服装企业为生存只能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而我国纺织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也最主要是价格优势,而纺织品的提价,则是带来出口量的缩减。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除了减弱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使出口量的缩减外,还直接给纺织企业带来汇兑损失,压缩纺织企业利润空间,迫使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补损失的利润。
4.国内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影响纺织品出口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市场,对这三大市场出现高度依赖性。这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里”的高风险经营方式,难以避免出口大起大落,三地经济繁荣时,我国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而现在受次贷危机影响三大市场经济明显减速,纺织品出口很难以不受影响。其实即使美国不出现次贷危机,这种出口方式,在近年来欧美等国不断实行新的贸易政策、增加贸易壁垒,使得纺织品出口处于不利位置,时时都可感受到。
5.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下,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
出口增速下滑更重要、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我国纺织出口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下,以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及低档次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产品少,企业几无技术创新能力。
在我国,纺织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出口通常是以量取胜,出口的纺织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此外,由于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出口市场自然相对狭窄,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有品无牌,为人作嫁衣,只能依靠接二手单,代客加工,或是通过挂靠等方式,经由一些大型自营进出口企业”借牌”进行出口贸易。在这种景况下美国市场需求稍有变动,纺织企业就不知如何应对。
6.出口退税降低,影响出口企业积极性
自2003年后,中国已3次下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最近一次是2007年7月,其中,服装、鞋帽、箱包由13%调至11%,粘胶纤维由11%调至5%。由于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出口上缺乏定价的主动权,使出口退税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很难转嫁,利润率将进一步降低,而且不少企业利润本身来自出口退税。据测算2007年国家下调服装出口退税率的2个百分点,直接减少了棉制服装企业5.86亿美元的利润。
由于出口退税降低,导致利润下降, 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很多中小企业为生存,由出口转向内销。
二、稳定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对策措施
对于我国纺织企业而言,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困难是现实存在的,笔者认应充分认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以来贸易形势的变化,加大结构转型和科技提升力度,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1.努力开拓新国际市场,走市场多元化道路
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中国纺织行业的企业多,基础、规模大小不一,如果强求转型的一步到位,势必很影响企业的生存,在目前这一阶段,巧妙地生存下来,规避风险,以最有效和廉价的方式开拓渠道,才是当务之急。笔者认攻克新兴市场应是目前出口的重点发展方向,欧美市场的出口空间增长幅度有限,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同时,可选择性地将出口重点转移到新兴市场,特别是印度、俄罗斯、南非和巴西这些有较高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但必须在出口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些新兴地区的市场需求。
2.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自主品牌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尤其应着眼于发展高端纺织品市场,通过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可循序渐进地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纺织企业应通过培育自有品牌提高议价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手中的优势和外商进行价格谈判,让外商承担部分上升的成本。
3.加快大型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研发
有条件的大企业应该“走出去”办厂。统计显示,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以及国内制造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等因素,我国纺织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至2008年5月止,仅到柬埔寨投资设厂的国内纺织企业就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国的也近百家。
据了解,孟加拉国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元左右),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拥有比较充足的低廉劳动力,比较优势还可以维持较长的周期。面对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到海外投资设厂对于以出口为主的纺企来说是一条突围之路。
4.积极推进中小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纺织企业“走出去”办厂,可以利用当地优质的资源,低廉劳动力,回避很多国际贸易壁垒等优点,但这种“走出去”办厂并非适合大多中小企业。由于到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包括前期的考察、选址、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建厂、员工培训、投产等。这些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承担诸多风险。显然多数中小企业不适合到海外建厂。实际上走出去的都是国内有实力、资金雄厚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立足国内,积极配合国家产业转移政策,将企业、工厂由东部向中西部省份转移。目前中西部省份无论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相对珠三角、长三角都有较大相对优势,而且国家也推出很多优惠政策。如为了保住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商务部力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07年8月规定沿海地区限制类加工贸易企业的保证金台账管理由空转变为实转,而中西部地区可以享受继续空转待遇;同时确立了中部地区9个城市作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地。2007年10月,商务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下发《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致力于加快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导实现产业集聚。
5.采用更加灵活的结汇方式,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出口纺织企业积极采取缩短报价有效期、争取非美元报价、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等多种方法来应对汇率风险。据测算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出口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对于本来就簿利出口纺织企业来说,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是相当重要。纺织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规避汇率风险:一在外贸合同中加注有关条款,例如规定若遇汇率变动超过一定的幅度,另行商议价格或各自承担相应的约定风险。二用欧元等非美元进行结算,如果客户坚持要使用美元,则将对报价的有效期限定在1至3个月内,甚至缩短到10天~15天,期满再根据实际汇率调整价格;三多运用汇率方面的金融工具管理风险。如可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权、汇率期货等金融工具固定成本或收益来规避汇率风险。
6.努力降低出口成本,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方式出口
电子商务方式出口最大的优点是低成本、高效、不受时空限制,将个性化产品需求变成规模化生产供应。目前国内纺织出口企业拿到订单多是在交易会、展览会上,由于交易会、展览会的摊位动辄几万至几十万元,对于微利的中小纺织企业而言,是一种相当高成本组织出口方式。如果生产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方式,不但可以节约组织出口成本、扩大出口市场、提高效率,而且可以自己转型充当“贸易商”,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外买家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商务旅行和参加展会的数量,更依赖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这对出口企业来说提供了一次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契机。
7.延长企业产品线,增加企业利润
由于受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生产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纺织产业链的利润大幅下降,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延长本企业产品线,同时生产上下游产品,增加企业利润。如自己买纱、自己织、自己染、自己生产服装,把中间利润挤压掉。日本纺织行业在2001年至2003年间同样遇到纺织产业大调整,不少企业面临破产,为生存,一些生产纤维的纺织上游产业企业,向下游进军生产生产机织织物、编织衣物和染色织物;一些下游企业生产上游产品。最成功典范尤尼吉可和郡,通过生产上下游产品,延长企业产品线,增加企业利润。现在该企业已成为日本纺织行业的一个龙头企业。据笔者了解,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现在也是上下游产品自己做,来应付不断缩减的利润,而且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1]张燕生王海峰等: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8(3): 7-10
[2]杜娟徐海星骆建基:纺织品成交下降1/4 [N] .广州日报,2008-04-20(A2)
[3]魏好勇高密: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N].中华工商时报2008-05-12(3)
[4]马洪:出口型企业转型可以三步走[N].中国经营报,2008-05-13(3)
[5]刘晓午:评论:出口持续下滑政府减顺不松动[N].中国经营报,2008-05-12(1)
[6]刘文元:纺织业步履艰难 国家酝酿扶持政策[N].上海证券报,2008-0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