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

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煤矿 机电管理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不到位

机电管理主要针对设备各环节的管理。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 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 帐、卡、物不对应; 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总帐、台帐、明细帐为手工记帐,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1.2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滞后

煤矿技术人员不足,技术管理无法指导生产,经常会发生以政带技的现象。供电、施工经常是设计不规范或者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不能进行严格性能

检测,仪器仪表老化,不能准确工作。

1.3 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问题

机电人员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没有系统进行设备管理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或者培训课程讲解不细致,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弱,应用性低,职工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4 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1.5 设备安全隐患多

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设备老、旧,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力控制系统及制动系统保护措施不完善。井筒装置腐蚀严重,防腐措施不力。固定设备的仪表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真空表、安全阀等未能定期校检。井下电气设备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铁丝、铜丝、铝丝来替代保险丝,并且经常不按规定做电气实验。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规范,条件不合格。输送机保护、漏电保护、风电闭锁、煤电钻综合保护、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试验及记录不规范等。电气设备失爆现象时有发生。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

1.6 资金相对短缺投入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另谋出路。

2 改善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2.1 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 1) 煤矿主要领导自身重视这项工作,这是十分重要的; ( 2) 实行设备运行跟踪管理,要加强机电维修人员的培训,学习设备保养维修的理论知识,钻研技术和熟练操作,学习其它矿井好的管理经验,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3) 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设置机电管理机构,负责全矿机电、设备、配件管理工作; ( 4) 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权与专业班组职责联系起来,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的好办法; ( 5) 重视技术资料的积累,做好科技情报的检索,图纸资料技术档案要分类管理。做好设备的运转、保养、检修、事故记录等资料的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2.2 综合管理设备设施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技术性能和使用状态,编制审核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等计划,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机电设备管理人员( 班、组) ,认真做好机电设备各项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生产,正常完好率。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结构各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强制保养。确保操作、维护、修理三个环节的严格执行。若不遵从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不对设备按时检查定期保养,就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不修理老化磨损,就得不到补偿。规章制度办法是机电管理工作中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报站,应建立健全完善,落实好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内容,使设备正常安全运转,保证全矿的安全生产。

2.3 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煤矿井下机电安全生产的保障,煤矿各个部门应当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规划好各个具体措施,设定明确的完成时间。严格执行“三抓”政策,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标准化奖惩制度,建立标准化竞岗竞

资机制,开展标准化竞赛活动,成立标准化样板区队、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展开。

2.4 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水平

对培训人员既要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教授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全员培训与

重点培训相结合。教材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技术职称评定,或提高经济待遇,或建立竞争机制。

2.5 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 1) 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煤矿企业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各部门职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细化、量化、具体化。( 2)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从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不同级别领导与员工分别由相应部门的上级领导进行考核。

2.6 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以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处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2.7 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地方煤矿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外,较大型的矿井应组建机电调度室,配备调度员,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车间班组日作业计划制、采掘运机电区长、维护班组长例会制等。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侧重点有所变化。

3 结语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比较复杂,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严格执行好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水平,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 进一步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建立质量监督监控体系,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机电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谢恩广.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转[J].科技资讯,2006,(15):12

[2]汤井林.地方煤矿机电管理[J].煤炭技术, 2006,( 5) : 9

[3]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14

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着煤矿能否实现安全高效生产,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安全管理。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系统中重要体系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1、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煤矿开采和施工大多在井下进行,难以完全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煤矿机电设备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中,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其运行维护成本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随着机电设备的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管理手段逐步被高科技所取代,煤矿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可以说,机电设备的现代化是煤矿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决定生产质量的基本要素。煤矿产业的不断进步,对机电设备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并承载更多的责任,如性能更高、功能更强,精度更准等,机电设备的日新月异,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同时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2、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生产型企业的基本要求,由于煤矿开采和作业的环境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高危性,安全生产更是永恒的主题。在机电设备广泛运用并取得高效生产力的同时,煤矿企业必须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的维护工作。如果配套安全管理有所缺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可能会更加严重。据调查,每年矿山生产事故中60%以上是由于机电设备故障引发。若机电设备运转出现故障,不仅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会给煤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机电管理技术力量薄弱,而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不重视,盲目地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未建立完整的机电安全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仅靠电工负责,机电设备的性能也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机电设备从选型、采购、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还存在一些疏漏的环节,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没有使用编码管理,机电设备管理运行还存在很大提升和改进空间。

2、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机电设备管理维护需要有专业性很强的队伍,刚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只对理论的知识进行学习,而没有实践经验,从而需要在现场实践半年以上,才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技能,而不能单独上岗担任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但是有些地方煤矿企业急功近利,招聘的机电技术人员只进行短期培训后,就安排到工作岗位上,给工作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结果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当今部分煤矿企业也专门建立了安全教育的培训基地,虽然教育培训培训经常组织,经费也花了不少,但一直没有培养出技术过硬的人才。主要表现为:教师素质低,培训观念落后,重视理论缺少实践;考核不严格,培训走形式,虽然培训考核合格了,但真正上岗时,依然缺少实际工作能力。

3、安全投入不足、设备管理不到位,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安全经费的投入不足,机电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很多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保养;使用机电设备数量不足,使用的品牌、规格各不相同;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配置煤矿机电设备,设备的调试、参数的计算存在误差;仍然使用国家淘汰产品设备的现象较多,例如:井下使用YB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DW80空气断路器的馈电开关、KBD9型启动开关等机电设备;许多机电设备老旧,带病运转,设备运行环境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安装使用等不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现场仍然存在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普遍。以上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费用投入不足等现象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和威胁。

4、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三、机电设备管理与运行维护的主要措施(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特殊工种岗位责任制以及事故追究责任制等;重点建立健全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规程、完善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制度及机电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等,同时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维护考核办法;在管理过程中使各种安全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加大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构,配备专业技术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人作为培训教师;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3、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加大安全投入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优化机电设备水平,首先要发挥机电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管理的双重职能,切实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制定出机电管理标准化检查评分办法、设备维修制等制度,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强化机电设备点检和保养,及时发现要及时治理和维护。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设备运行中设专职管理员对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巡回检查。机电设备操作人员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每一个部位都要做到不漏油、不漏电,特别是要保证机电设备周围粉尘浓度不能太大,保证油路的畅通无阻,保证各个部位的轴承性能。此外,加大机电装备资金的投入力度,采购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的机电设备。对存在缺陷的机电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改善设备自身的缺陷,将安全性能低、消耗高、效率低的工艺设备进行淘汰,坚决不使用老化、生锈的机电设备,提高机电设备系统的可靠度。

4、增强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在各生产部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机电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煤炭生产是否正常开展。所以,对机电设备实施完善的综合信息管理显得不可缺少。开展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引进“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对整个矿上机电设备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管理,方便、快速、全面的掌握机电设备的情况,规范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强化技术力量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机电 管理 途径 发展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机电管理发展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实现决策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建立现代煤矿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理念的精细化,使企业的每个环节都精密有序,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自觉参与者。

2.企业科学定位,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要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准确地给自己定位,牢牢把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扩大经济社会影响,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给员工讲清精细管理的科学道理,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奖惩机制。

二、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煤矿机电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的层次,存在诸多问题。

1.矿井机电管理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好设备,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机电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权威不强,管理职能没有正常发挥。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方面各单位存在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的个别现象,职能部门权威性不强,会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积压,使设备利用率没有完全发挥。

3.设备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的总帐、台帐、明细帐部分为手工记帐,部分微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管理,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4、随着矿井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矿职工的技术素质已不能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

5、机电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到位,制约机电管理。机电管理部门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完善、全面。

三、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对煤矿机电管理来说,只要遵循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由部分到大局,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推动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1.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要推行微机管理,建立机电现代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机电管理工作中,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质量。对全矿各单位大小设备摸清家底、摸清资源、科学预算、高效使用,要通过“机电信息化”找差距,确保基础平台建设为以后机电管理现代化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使设备购置、修理、资金结算都非常规范;做到设备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账、卡、牌、物四对照,设备账、财物账两相符,规范设备进货、领用、库存的各个环节;使设备管理始终在有序、动态、透明的管理状态下,减少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确保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超级秘书网

2.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3.建立规范精细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煤矿机电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工艺技术的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环保性、节能性等综合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消除因设备不适用、闲置等产生的浪费现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4、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煤矿机电 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中采煤、掘进、提升、运输诸环节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由于机电管理不善造成的机电事故隐患随之相应增加。据统计,我国煤矿井下由机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 40 ~ 45%,同时 80%以上的电火花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因此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成为制约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 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 1) 职工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

众所周知,煤矿属于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所以导致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不愿意来煤矿就业,使得煤矿专业人才大量缺失。据统计,发达国家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 60%,而我们国家国有煤矿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 3%,大多数乡镇煤矿、民营煤矿几乎没有 1 名煤炭专业学校毕业的技术人员。

近几年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职工队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很难招到优秀人才,大部分为农民协议工、轮换工,岗位变化频繁,文化业务素质不高,操作过程不中不能满足安全规程的要求,违章作业时常发生。因电气失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 2) 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

从设备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出于追求经济效益的考虑,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不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 5 的要求。正是因为煤矿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对设备检修的重要性重视不足,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工作不能落实,直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后,才开始实施维修,影响了正常生产,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对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中,三到四成是因为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的。

( 3) 安全投入不足,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目前很多煤矿,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配套设施不全,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差距较大。例如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效验。井筒保护装备没有定期防腐,导致生锈。电气设备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采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不规范。局部接地极材质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有的设备超过服务年限仍在继续使用,有的设备安全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但仍没有更新电气设备。

2 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 1) 重视机电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为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机电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规划,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 2) 建立机电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送电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并能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大型设备技术性能档案。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为防止大型设备恶性事故发生,要建立大型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对于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接收,存在质量缺陷、设备不完好的,不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应当由维修维护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等共同参加验收,试运转正常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使用过程要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 3) 加强特殊工种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电工种的技术性较强,要用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人担任,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岗位,严格考核发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技术职称评定( 工人评定技师) 制度,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使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实行定期组织职工技术比武制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

( 4) 加强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训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知识。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业余培训为主;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 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以内部培训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业务素质,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 5) 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运用典型事故案例的进行教育,让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性,消除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强化岗位责任心,提高正规操作的觉悟,使职工自觉习惯地遵守安全规定,彻底避免现有的习惯性违章。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一定要以保障煤矿安全、服务生产为目的,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严格管理,注重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工作,提高机电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素质,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上。“祸故多藏于隐蔽,而发与人之所忽。”只要认真落实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各项措施,就一定能够实现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勇. 浅析我国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2010,( 9)

煤矿井下电工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矿山机械;实践教学;教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32-02

随着我国矿产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矿山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也不断提升。培养实践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高等教育人才是煤炭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目标。矿山机械的理论教学部分诸如其工作原理及选型计算等,就目前来讲,课堂教学问题并不是很突出,学生基本都能很好地掌握其知识要点,然而教师如何将课本知识有效地映射到实践教学环节,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师资教学改革问题。

1 实践教学前务实理论基础知识

矿山机械装备主要包括掘进装载机械、采煤机械、液压支护设备、运输与提升设备、矿山通风、排水与压气设备及辅助机械设备等。教师在带领学生到厂矿学习之前,务必将此类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配套原则及使用和故障维护等基础性知识稳打稳扎。另外为了更好地配合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针对机械类实习,教师最好多专业多学科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如采煤概论、矿井通风、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与矿山电工学等。虽然煤矿开采涉及的范围很广,知识面很宽,但毕竟不是矿山机械装备实习的重点,作为旁枝内容可以选择性地去学习与理解。

2 增强厂矿现场实践经验的储备

实践教师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后,还需要亲临厂矿现场,这里所说的“亲临”是指亲自操作与体会的意思。实践过程中仍离不开教师的讲学与指导,比方说学生在煤矿装备机械厂看到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时候,带队教师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当然能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和配套工作方式等进行详细讲述,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能较好地解决,然而当一些学生问到带队教师是否下过矿井时,一些未曾有过井下经验的教师此时可能会“招架不住”,尤其体现在一些女教师上,因为一般矿井是不允许女同志下去的。再者学生问到没有现场经历的一些教师,那么接下来该教师的实践教学说服力就会迅速减弱,哪怕是非常拿准的知识,学生认为的可信度也会降低,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教师个人的威信。

另外,没有实践经验的支持,现场教学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丰富程度比较差。没有“故事”的渲染,一些设备的运转和配套工作只能通过自己的臆想得到,没有眼见为实来得坚定。

3 教学资源的协作建设

教学的资料来自课本和其他一些纸质或电子资源,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从直观上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和运用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生产技能与解决问题技能。实践教学可以说是知识传授的延伸,也可以说是知识的丰富化。理论上来讲,教学知识点越多越好,面越大越细越显著,然而实践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要做好这一点很难。目前可参考的矿山机械装备实践类教材市面上并不多,内容更新速度甚为缓慢,跟不上科技进步的发展。有很多陈旧的设备已然淘汰很多年了,但一些课本上仍是以著者的年代来写作或再版;相反,一些新的设备却只字未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脱钩迹象。如今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非常希望有关部门得以关注。

针对这种现象,若要完备与更新教学资源,理论教学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就要通力协作,要不断进厂矿采集矿山机械装备的最新信息数据,然后整合加工,编制内部实习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另外补充一点,编制实习教材时要尽量多采集现场实物照片,这样有助于学生重现现场情景,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日常生活的科技进步,学生大都使用智能手机,为方便更新及图片查看,也可逐步将纸质材料过渡到电子格式,增强多媒体的感染力。

4 科学研究的补充效应

为做好矿山机械的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师还需尽可能地与厂矿合作,不论是横、纵向项目,只要付出真实的劳动,参与厂矿的装备的设计、制作、试验、验证等工作,每一次的合作都将有所收获,而且得到的通常是第一线资料和第一手资料。如此一来,教师个体的科研能力、素质大大提升,同时为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工作起来也会游刃有余。与厂矿合作的同时亦可熟悉厂矿技术人员,人际关系得以升华,在实际的带队教学中会得到很多的便利和通融。

现在提倡的“2011计划”,也就是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路线,与厂矿合作建设也将是一些工科类院校的主流。作为矿山机械装备这一块,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能源和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加大矿山机械装备行业科研力度的投入必将是时代的主题,实践教师若能抓住好这一契机,在矿山技术装备突破上定会有所成效与业绩。而且在进行厂矿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带领一些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硕导类及以上的实践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兴许会渔利双收。

5 提议学校与学院加强后盾支持

矿山机械专业比较特殊,并不是每所高等院校都能很好地去开设,对于临近矿产资源的一些国家及省属地方院校比较有利,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靠山吃山”这句俗语意义还是很大的。但是随着高校师资队伍人才的不断流动,进进出出,反而将一些煤炭特色院校的色彩淡化了。科研基金支持热点方向不断变动,现在煤炭院校仿佛在慢慢蜕化,教职人员随波逐流,不再拥有学科特色优势了。老一辈起家的矿山机械装备的专家教授岁数较大,新一批的青年教师由于硕博专业研究领域问题又“青黄不接”,如此“传帮带”的效果并不好,造成了巨大的知识资源的浪费,很多院校现在都是“啃老本”,实验教学设备严重落后。

因此,为做好矿山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应该给予相关支持,加大对特色学科的支持力度,重新梳理学院专业的前进方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若丧失,学校培养特色人才方面与科研方面都会深受影响。只有学校得以重视,教师才会重下功夫,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方面才不会仅仅停留在表层研究与计划教学任务上。同时在学校尚未有大政策的指引的背景下,实践教师仍要努力和艰苦开拓,不忘“特色”二字的教学责任。

6 总结

综上所述,矿山机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装备,提高其设计、制造与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体系中,高校将承担起培养专业人才的角色,在提高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技能是目前一些高校不断思考的问题。抓住特色行业,培养实践经验,加大学科与科研资源的联系,优化高校矿山师资队伍的培养,应该是解决实践教学改革问题的指南。

参考文献

[1]钟玉海,王守恒,朱家存.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谢锡纯,李晓豁.矿山机械与设备[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3]胡坤.《矿山机械》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0(24):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