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1
高职院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经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水产养殖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于2010年我校水产养殖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现将我校水产养殖品牌专业建设相关经验及成果作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理论教学课程建设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除了能够做到生动、形象地讲授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外, 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1、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按照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积极补充水产养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的传授, 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能, 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办学特色。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改革,更多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实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为“学”,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水产专业教师在制作网页本文由收集整理与课件上精益求精, 不惜耗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制作电子课件。课件页设计新颖, 既美观大方, 又生动活泼,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课件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直观性强, 且通俗易懂,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实物展示、现场讲解、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材及相关资料齐全:
本课程选用的是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 并配有实验实训指导书, 充分保证了水产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教学大纲、电子教案、题库、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及鱼类图库等相关教学资料配套齐全。
4、实验条件不断完善
为满足学生校内实验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学校要加大实验实训投入力度,成立了饵料培养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循环系统养殖实验室、生物标本实验室、病害防治研究实验室等,不断完善校内实验教学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同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生产实习教学是水产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生产实习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中心课题。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
近年来,辽宁沿海地区掀起了海参养殖热潮,从而推动了海参苗种生产的快速发展。刺参育苗生产时间在5月份就开始准备工作,各育苗场急需水产技能人才和小水体的技术人员。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辽宁沿海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水产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2006年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每年春季新学期开始,给学生重点讲授《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技能操作的集中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入企业后学生带薪上岗,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把企业看成自己的企业,学生按照企业安排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由校内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实践任务,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水产养殖行业实践性和季节性很强,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管理非常严格。学生进企业实训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稚嫩走向成熟。经过在企业艰苦的磨炼,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消除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尤其是刺参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学生们参与育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鼓励和指导下,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从事水产行业充满信心,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绝大部分表现优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首肯,为学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影响,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对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专业人才规格目标的实现。因此, 本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对教师教学及实践做出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理论学习,一名教师已考取了全国水产执业兽医师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深入生产实践。由于教研室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跟班下企业蹲点,必须对学生实习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同时在生产车间收集教学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2
水产养殖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人才水产养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水产养殖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进入生产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具备一定的规模化、完善的专业设施等条件。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实习基地,就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难以培养出适应生产一线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我校对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作用
1.弥补了校内实训资源不足
校外实习基地能有效的弥补校内实习资源的不足。虽然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强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实训设施建设,但近几年发现,实训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实习教学需要,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仍制约着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通过加强与辽宁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企业的联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有效弥补了校内实习资源的不足。
2.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将淡水鱼类人工繁殖、鱼苗培育等专业实习项目安排在锦州市海洋渔业局淡水水产良种场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将文蛤等贝类苗种生产内容安排在盘山国家级文蛤原种场进行,将海参苗种生产项目安排在锦州达连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盘锦金利水产养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行,将大菱鲆等海水鱼的养殖内容安排在葫芦岛兴城知名养殖企业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打破了原有“教室讲理论、实验室做试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带薪实习,在水产养殖生产一线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边学习边实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同时,组织专业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到生产企业中,将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工作逐渐融入到实际生产中。专业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但生产实践能力有所欠缺。通过长期深入生产一线,专业青年教师一方面增强了对水产养殖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在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实习,能准确把握水产生产中的岗位设置及各个岗位对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能力要求,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水产养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状况
1.进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生产实习教学是水产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指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在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
根据辽宁沿海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水产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我校及时调整水产养殖教学计划,从2006年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将水生生物学、鱼类学等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给学生重点讲授《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技能操作的集中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入企业后学生带薪上岗,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由校内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实践任务,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考核结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规范以及生产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
2.加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初期,我们选择生产条件好、业务水平高、社会信誉好的水产养殖企业为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在确保实习基地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交通、学生食宿等条件是否便于实习工作开展。一直以来,学校与辽宁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生产实习合作关系。例如大连鹤圣丰海珍品养殖场、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凌海达莲海珍品有限公司、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淡水水产良种场以及盘山国家级文蛤原种场等十余家生产企业,这些单位每年能提供近100名学生的实习岗位,充分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的需求。
3.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专业人才规格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深入生产一线。由于教研室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跟班下企业蹲点,必须对学生实习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同时在生产车间收集教学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课堂教学。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的同时,还聘请水产养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学校教师结合自身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特点运用理论来指导学生实践,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水产企业技术人员结合自身现场专业技能熟练的特点,讲解实用的技术内容并指导生产操作。
4.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过程中,教学与生产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但通过校方与生产企业不断沟通调节,生产实习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为学校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有效解决了生产单位工人短缺不足的难题。
三、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在辽宁沿海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辽宁沿海地区水产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水产技术人才,初步形成了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郝瑞荣,王伟伟.提高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科教文汇,2009,(5):91.
[2]熊良伟,王权,李育培,朱云干,张力.高职高专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2,(3):124-125.
[3]肖调义,文祝友,肖克宇,向建国,陈开健.水产专业“学研产”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中国农业教育,2003,(3):28-29.
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3
师资方面,在校和院以校培养教师博士为主和引进博士为辅的政策支持下,本院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40%左右。教师以本科教育为主,科研和生产为辅。很多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也大都具有独立进行科研试验的能力。水产养殖专业共有教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专职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教育背景大都在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接受过博士或硕士教育。
2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困境
就全国农业院校招生困难和考生报考涉农专业观念来说,所属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水产生产型本科生招生更是困难。校和院领导针对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的关键问题,也采取了多种招生措施,均未缓解涉农专业招生量和在读涉农专业学生减少的颓势。尽管地处畜牧业发达的内蒙古通辽,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也面临着与水产养殖专业相同的招生困难的境地。目前,全院3个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约350人。也就是说,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平均人数也只有约30人。长期以来,水产类高校都面临招生难、生源层次低的困境。据调查,国内水产养殖专业第一志愿率尚不足30%。由于本校水产养殖专业属于涉农专业和非优势专业,生源质量更差,每年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比例几乎为零,大部分都是调剂补录的。再者,补录的学生入校后,由于本专业属于学校的非优势专业,若符合校内转专业的招生政策,大部分补录的入校生转入其他理科专业,使得最后水产养殖专业人数急剧下降,年班级人数低于20人。本校水产养殖专业尽管招生难,但就业形势一直良好,近年来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从本校毕业的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生产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多年来在水产企业具有良好的口碑。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摆脱招生困难的困境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双元制”模式,英国、韩国农业高等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等,结合农业高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初步探索我国高校与企业在教学和实习等层面深度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了适应企业和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对于提高农业院校招生数量和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目前,在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热情不高的局面。另外,区域性校企联合培养的市场需要完善,目前存在培养混乱、良莠不齐的现状。高校自身也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政府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还比较欠缺;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
5校企联合办学策略及措施
5.1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本科生在校学习3年,第4学年全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即形成“课程理论+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了校企双方在动物生产和管理人才培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兴趣引导,完成必备基础知识构建后,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案,通过教学做循环学习,融会贯通。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将科研活动带到教学过程中,用科研经费支持教学,使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和品质,获得创新能力,为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在企业中实践和毕业实习
假期中,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有关企业的认知、了解:其一,组织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等疑问,在企业实践中体会到,更能使学生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科研;其二,企业进驻高校,用企业中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管理模式等知识来培训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未来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
6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6.1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为辅的“三方四段式”培养模式
笔者构建的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为辅的“三方四段式”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高校主导的“三方四段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综合技能运用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适应期,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培养农业水产养殖专业技能人才中的重要性,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使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更加切合现代农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6.2高校提供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平台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的基础培养,即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通过通识教育的基础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通晓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创新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同时,大力推进专业知识培训,增设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提早接触科研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
6.3企业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
与地处经济中心地带的高校相比,偏远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又称得上是就业群体中的“弱势”,地理位置局限了他们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大型企业在行业都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和一些企业合作,能让专业学生、教师真正了解先进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状况,能使实习的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依托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质资源,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6.4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学生经过在合作企业的实践和实习,已经对即将加入企业的文化和组织建构有了非常深的了解,这些毕业生基本类似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直接面对合作企业。当其进入合作企业之后,很快就可以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这不仅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容易,也使得大型企业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目前,本院水产养殖教研室已与通威集团、正大集团水产部、广东海大集团、厦门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公司、山东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有多位毕业生在以上公司实习,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7结语
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发展 渔业 经济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81-01
1 概况
1.1 基本情况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辖四镇四乡,102个村民委会,5个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8万人。2013年农村人均有粮409公斤,农民人均所得3789元,远远低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山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438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2.9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35万亩。全县水域总面积3.8万亩,人均占有水面0.19亩,其中自然水面3.7万亩,养殖水面0.03万亩,占水域总面积的0.66%。
1.2 渔业资源情况
兰坪县全境均属澜沧江水系,县内有通甸河、a江河、碧玉河等大小支流93条都流入澜沧江,总长度为458.9公里。有丰坪水库、黄梅水库、白羊水库、东坞水库和正在建设的黄木水库五个水库。兰坪县境内有鱼类25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其中土著鱼19种,占土著鱼种数的63.1%。鲇形目6种,占31.58%,合鳃目1种,占5.26%。兰坪县境内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虹鳟鱼、鲢鳙鱼等,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全县共有82户养殖户,已办理养殖证的有43户。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1亩,水产品产量170吨。
1.3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兰坪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是山区,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兰坪县水产养殖处于养殖面积小、规模小的状况,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只达到321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4亩。水产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水源为冷水(山泉水)水源。由于兰坪县渔业生产起步较晚,池塘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注排水不方便),养殖管理手段落后,养殖科技含量低,形成粗放粗养,产量低(亩产600千克/亩)、经济收入低。兰坪县境内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要从外地购买,因长途运输,鱼种投放后成活率不高,造成养殖成本高。
从近年来对兰坪县水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来看,全县鲜鱼销售量平均为400吨/年,而自产的水产品总量每年只有17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兰坪县水产品销售市场需求,水产品销售市场缺口仍然很大。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大多都是从外地调入,价格昂贵,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很大。
2 造成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1 养殖基础设施脆弱、养殖条件差。全县池塘规范化程度低,池塘老化,池埂垮塌时有发生。进排水设施不完善,不能保证定时注水和排水;池塘塘深普遍偏低,有的平均水深不足1m,池底淤泥过厚,有机物沉积过多,造成富营养化,形成氧气供应不足,鱼类时常出现浮头现象和发生鱼病。给水产养殖生产者造成损失。
2.2 规模化化程度低。兰坪县水产养殖总面积为294亩,分散在全县的八个乡镇。多为一家一户式经营,是典型的家庭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单一,只有鲤鱼、草鱼;连片程度极低,面积最大的养殖户只有18亩,很难形成规模。养殖方为粗放粗养,没有定时定量投放饲料,鱼苗生长缓慢,产量低。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化程度低,据调查了解,县内已在使用的自动饲料投喂机仅有一台,增氧机不足10台。
2.3 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兰坪县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养殖户自己到外地购买。各养殖户由于缺少资金或节省资金,购进苗种的渠道不同,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苗种质量。从外地购进的鱼苗,经长途运输后造成苗种损伤,投放后成活率低,增加养殖户经济成本。大多数养殖户因苗种质量差,品种不纯,形成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难以得到提高。
2.4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兰坪县的水产养殖者没有把水产养殖作为专业化来进行养殖,现在的养殖模式基本都属于附属养殖,养殖者大多数时间都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弱,对水产养殖技术缺乏系统了解和认识,养殖管理跟不上。现在养殖的品种多为常规养殖品种,苗种质量差,规格参差不齐,产量低,没有主导品种和优势品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更没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2.5 渔业科技推广力度不足。兰坪县水产养殖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工池塘养殖和水产品品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养殖业的发展除了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县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弱有很大的关系。兰坪县是一个民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技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资金,不能有效的组织、开展水产新技术科技培训,养殖户没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导致兰坪县水产养殖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影响兰坪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 市场信息不畅。兰坪县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品市场信息缺乏了解,没有充分掌握水产品养殖、销售渠道的信息。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未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仍以常规品种和传统养殖方式进行水产品养殖和生产。水产品产出单产较低,且品质差,缺乏价格竞争力,水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2.7 开拓市场的能力差。名优水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经济效益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兰坪县水产品新品种难以打开市场销售局面。因为名优水产品养殖因养殖成本较常规品种高,养殖技术要求高,市场销售价格高。而水产品消费者对名优水产品价值了解甚少,高价格的销售很难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名优水产品没有被投入到更大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自产自销或者销售到高消费的餐厅,市场空间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者对新品种的引进、开发的积极性。
2.8 病害防治手段简单。由于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池底淤泥大量沉积,池塘水质质量下降产生富营养化,水中氧气含量减少,有害物质富集,病菌滋生,造成养殖水域环境恶化,鱼病频发。由于养殖户缺乏鱼病防治知识,不能正确的判断鱼病和及时预防、治疗,一旦发生鱼病,就没有办法控制病害,直接产生鱼苗或成鱼直接死亡的现象,给水产养殖户造具大的危害和损失。
3 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措施的几点思考
3.1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要根据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科学谋划渔业发展战略措施,制定水产养殖规划,报行政主管部门,将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长点,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将水产养殖业纳入兰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加大对兰坪县对渔业资金投入的力度,稳步推进兰坪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改造养殖池塘,提高养殖技术和鱼苗鱼种质量。近几年来,国家开始对地方渔业发展予以重视,对有利于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项目都给予立项。为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兰坪县水产站要以渔业项目为依托,,组织技术力量,以养殖大户为重点,积极申报渔业项目。利用成功申报的资金对养殖户的池塘进行规范化改造,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引进优质鱼苗种,形成规范化养殖,达到以养殖大户带动周围养殖户共同致富的目的。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是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3.3 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兰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要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和加大水产养殖新技术培训力度。在渔业新技术推广和培训过程中,利用项目资金,以条件好的养殖大户为培训基地开展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推广和培训的目的。通过现场培训养殖户,让他们掌握养殖实用技术,并在水产养殖实践中加以利用,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带动兰坪县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3.4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新产品被市场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养殖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逐渐将以引导和制定养殖品种,以达到增强市场开拓的能力。但是养殖过程中养殖者不能为了高价格而盲目扩大,最好是养殖本地适应能力强的土著鱼类或试验养殖成功的冷水鱼类。如兰坪县高坪龙泉生态园养殖成功的虹鳟鱼,由于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和成功的养殖技术,到目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消费渠道只是餐厅消费,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因此水产品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市场,也要不断开拓扩大新市场。
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改革;毕业生;就业率
一、概述
一个专业是否值得建设,主要看这个专业是否有市场,即学生和家长是否愿意报考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简单地说,一个好的专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专业,就是学生招得来,毕业生分得出去的专业。这个专业,也就是社会急需的专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专业。也只有这样的专业,才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能建好一些好的专业,也是一所大学生存的基础。一所大学具体办什么样的专业,除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外,又受这所大学的历史、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决定。所以,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社会竞争力,这所大学就该办社会最急需的专业,办自己最有特色的专业,办自己最有优势的专业。只有这样,这所大学才会立于大学之林而处于不败之地,并经久不衰。但是,大学建设一个专业,及大学停止一个专业的招生,都将涉及到大量教师和教学资源的配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该所大学都是一件大事,并不是说建设就能建设,说停就能停的,事。所以,一旦一个专业在一个大学已经存在,总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到万不得已,随便地取消一个专业是不可取的。一个专业建设后,这个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及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又强烈地受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影响。所以,一个适于社会发展的专业,或一个有潜力的专业,为了提高其生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进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
二、社会的发展对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大家公认的海洋世纪。人类发展至今,主要从事大陆的开发和利用,而占地球大部分表而积的海洋,除人类对其有限表面的开发利用(如航运和渔业捕捞及养殖)外,人类对大洋及深海知之甚少。其实,就算渔业和养殖,也只是在大陆周边的极其有限区域里进行。人类数量的剧增,大陆资源的匮乏,使人类不得不加速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有关海洋科学专业方面的人才。只有贮备大量海洋科学方面的人才,才能使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将来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占得先机。
中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域广阔,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虽然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低。所以,21世纪开发和利用海洋,中国的任务比其他国家更急迫。在21世纪或在不久的将来,为了使中国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中国必须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具有海洋特色的大学及具有海洋历史的大学,就应该建设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大量的海洋开发和利用人才。
三、当今毕业生就业对海洋科学的影响
虽然大家公认21世纪为海洋世纪,也深知海洋科学的重要性。海洋学科为一个未来学科,海洋专业,是一个未来专业。受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历史的影响,海洋科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仍为一个潜在市场。要把这个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造成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真正从事海洋科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仍不多。但是,我们从事海洋科学的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的确是海洋世纪;大规模、大范围地进行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必然的。真正的海洋世纪的到来,不是等来的,而需要我们投入大景的时间和精力。这其中,大量的海洋学科人才的培养,是真正海洋世纪到来的前提。我们必须清楚地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没有大量的海洋学科的人才,海洋学科就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目前海洋学科发展的现状,又不可能消化大量的已有海洋学科方面的人才,即不可能给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大量合适的岗位。解决的办法是,为了将中国这个海洋大国转变成海洋强国,大力培养海洋科学方面的人才;同时,通过海洋专业课程的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增强海洋科学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四、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海洋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虽然某一个涉海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并不太多,但涉海行业涉及面广。就目前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量的涉海工作岗位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时,就必须考虑这个现实,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适应面。目前社会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在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所以,在进行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时,就应加强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主要的基础课程教学。
本科毕业生,既不同于高中生,也不同于研究生。高中以前的学习,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而研究生学习,除进行一定的知识传授外,主要是进行知识生产,也是一种职业训练。本科教育,介于高中和研究教育之间,既要兼顾基础教育,同时也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为毕业生直接就业服务。虽然加强基础教育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面,但仅有基础知识,而缺乏较具体的实践能力,就将增大单位或企业的用人成本。这可能就是一些单位要求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原因。所以,为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而,又能尽可能地降低单位和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对海洋科学专业进行分方向培养,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通过学习海洋科学不同方向块的相关课程,能使学生掌握较为具体的专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海洋科学专业分为不同的方向块,也能减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撞车,便于毕业生就业分流。
五、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改革。对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本科),创建于1999年。广东海洋大学是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在广东海洋大学创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是学校发展的必然。凶为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是在原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的。所以,该专业创建之初,具有浓厚的水产养殖特色。当然,由于是以原水产养殖系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为基础组建,也就决定了其主要以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为专业的基础。由于创建之初的课程设置,水产养殖的特色太浓,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和水产养殖毕业生来比,具体的养殖技术学得较少,养殖能力稍有欠缺。找与养殖有关的单位或企业就业,竞争力就肯定比水产养殖的毕业生差。而和纯粹的生物科学或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比,水产养殖的特色太浓,水产养殖方面的教学内容占了较大比例,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教学内容肯定受到挤压,毕业生就业时,和海洋科学或生物科学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也较弱。所以,本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初次就业率(当年9月之前统计的就业率)仅为44.93%,总体就业率(当年12月之前统计的就业率)也仅为86.96%。为了提高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自2001年开始,逐步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
通过改革,我们规范和加强了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教育,拟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我们将海洋科学专业分为海洋生物科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三个方向块。
通过改革,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从最初(2003年)的44.93%,提高至2006年的86.57%;总体就业率,从最初(2003年)的86.96%,提高至2006年的95.45%;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均走上了正轨。详细初次就业率见表1,总体就业率见表2。
六、学科今后的发展及改革方向
社会是发展的,学科是发展的,专业也应该随之发展。在今后对海洋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主要考虑社会的发展、本校的历史、已形成的特色等三个方面。
大学,最终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的。一个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不能为人类进步服务的大学,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大学。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也必须为社会服务。不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将是没有前途的专业。社会在变化,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个学科或专业,要能跟上社会,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及时改进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服从已变化的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服务于人类进步,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也是学科和专业存在的根本。
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养殖水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W改革;海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76-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quaculture water chemistry teaching system,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nd exist problems were 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ainan University,put forward through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on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to make the students form perceptual knowledge for water quality index changes,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but also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goal.
Key words aquaculture water chemistry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Hainan University
养殖水化学实验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具有养殖水质管理综合能力的一门实践课[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水质监测原理和操作方法,更能获得对水中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利用测定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甚至掌握水质调控方法。目前,由于实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养殖水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课程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检测水质,不会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更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对水质进行评价、调控和管理。通过将实验教学从课内引到课外,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但仅限于少数学生,覆盖面较小。课堂依然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依然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结合养殖水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的基层实践经历,依托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国家级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利用海南大学校园内的2个开放湖泊水系,对养殖水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讨。
1 养殖水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物质的迁移转化及水质指标的变动情况仅限于在理论上的理解,在教学课堂上无法获得感性认识,仅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实践教学应成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对水质指标变动的感性认识,获得丰富的数据,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但现有实验教学并未很好地发挥其优势,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如下。
1.1 实验内容较为简单
目前,我国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所开设的养殖水化学实验课主要分为重复性、验证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几类。其中,重复性和验证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课程占用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课时[4]。该部分实验包括水体中盐度、酸碱度、溶解氧、铵态氮、亚硝酸态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仅需要学生掌握原理和操作,为水产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生产中对水质指标快速测定奠定基础。该部分实验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掌握操作技巧即可,内容较为简单。虽然各高校水产专业的养殖水化学实验课也都开设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4],但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仅为辅助部分,所占比重较少,同时受到课时数的限制,实验设计同样较为简单。
1.2 学生参与实验不足,实验缺乏启发性
在养殖水化学实验中,除盐度和pH水质指标的测定外,其他实验如溶解氧、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等均需要配置5种以上试剂。为了保证实验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顺利完成,同时保障各小组之间结果的可比性,以及节约实验药品等,实验所需药品和试剂多由教师本人或带领少数学生提前配置,绝大多数学生未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5]。并且,课堂内所测定的水样独立,相互之间没有相关性和可比性。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实验所得数据简单,缺少启发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思考也就无法理解每一步骤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无法掌握实验原理,更无法理解实验数据对养殖生产的意义。
1.3 实验教学课时相对偏少,内容缺乏创新
水产养殖学是一个偏向于应用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养殖水化学课程,各高校水产养殖专业都已将养殖水化学实验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1-4],这体现了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课时较少,一般为理论教学的1/2左右[6]。实验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变化和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创新能力。
总之,养殖水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水质指标变动规律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利用理论知识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探究潜能也没有很好地发挥。
2 改革办法
2.1 充分利用校内湖泊水系,为实践提供多种检测样品
海南大学校内有2个半开放性湖泊,分别为东坡湖和丘海湖,2个湖泊共同由一个入海口(E点)与海洋相通。其中东坡湖未进行养殖生产,多年受到生活污水影响,水质较肥,湖中有3个小岛,种植有红树植物。丘海湖内进行“鱼-虾-藻”生态养殖,江蓠为主要B殖对象,可常年收获,湖中搭配养殖一些鱼虾,鱼虾不进行人工投喂,而是摄食天然饵料。根据教学需要,共设置A到G共7个采样点(图1)。
2.2 创新实验内容
在重复性和验证性实验中,通过对所测定的水样进行合理选择和处理,可以使学生对水质指标的变化获得感性认识。①水质指标的昼夜变化:采集B和F点的水样,在上午采集湖泊中的水样,放置在实验室柜子内,形成一个无光的环境模拟水样夜间情况;下午实验课时,再从B和F取样点采集新的水样,作为下午的水样,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水样,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水质指标的昼夜变化获得感性认识。②水质指标的垂直变化:采集B和F点的水样,上层和下层的水样分别进行测定,使学生对水质指标的垂直变化获得感性认识。③水质指标的水平变化:采集A、B、C和G点的水样进行测定,使学生对水质指标的水平变化获得感性认识。④水质指标的其他变化:在各次实验课时,除要测定的特定水质指标外,其他水质指标通过教师演示,展示其他指标的测定结果,并详细记录每次水样采集时的天气情况及季节,通过不同时间测定的水质指标数据结果,使学生对同一池塘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加以了解。
2.3 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疑问激发思考。在重复性和验证性实验中,通过对不同水样进行同一水质指标的测定,以及对同一水体不同时间的水样进行测定,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数据差异,通过主动和被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集A、B、C、D、E和F共6个地点的水样进行盐度的测定,了解盐度的水平变化,通常随着采样点离大海的距离越近,盐度越高,但在采样点D的盐度低于C和E点。根据测定结果可提出如下问题,“盐度的水平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有何规律,有没有异常值,异常值是如何出现的,盐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再比如“丘海湖B点和东坡湖G点的透明度不同,丘海湖的透明度较大,东坡湖透明度较小,有大量单细胞藻类生长,但在白天丘海湖的溶解氧高于东坡湖,其产生原因可能是什么”。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产生兴趣,进而对养殖水化学中的原理、现象、规律等积极地观察、研究、探索。
2.4 将重复性与验证性实验进行组合,提高分析能力
水体中各项理化因子是相互联系的,每项水质指标的变动均与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动相联系。如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水体中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到水体中,在此过程中,浮游植物会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的物质用于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水体中氨氮含量和pH值的降低。另外,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会促进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和氧化,从而导致COD、硫化氢和氨氮含量的降低,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增加。因此,通过将重复性实验进行简单的组合,如溶解氧和pH值的测定,使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了解氮元素的迁移与转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氧、pH值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使学生了解天气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等。通过不同的组合,使学生掌握各水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物质的迁移转化和变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5 开展灵活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通过将重复性与验证性实验进行组合,减少其所占课时数,相应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课时数,为学生进行实验的自主设计和测定留出足够的时间。为了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实验设计包括几个方向:①养殖生产中的热点问题,如益生菌作为水质改良剂已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水质改良剂市场混乱,品种繁多,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可以设计实验对不同品牌水质改良剂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了解和掌握益生菌添加到水体中后水体中各项水质指标的变动情况。②环境污染问题,如对学校及周边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既可以训练学生开展水质采取、测量和分析工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③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问题,对矿泉水、自来水、新鲜的凉白开、放置过夜的凉白开、长时间煮沸的凉白开等不同生活饮用水进行测定,验证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验证生活中热点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变灵活的综合设计性试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语
通过对养殖水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与探讨,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使学生对水质指标的变动形成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预期教学的目的。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和手
段还会不断改进和更新,养殖水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还将进一步深入。
4 参考文献
[1] 梁震,蒋礼,郑曙明,等.高等院校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112-113.
[2] 姜宏波,包杰,何剑斌,等.《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3):34-35.
[3] 陈雪芬,郭伟良,王永强.“水环境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41-143.
[4] 吴湘,郭玉华,叶金云.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