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师德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师德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师德小结

个人师德小结范文1

师德是什么?——我对师德的理解。

1、师德是对教育事业最本质意义上的执着追求。

教育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可以借助一句广告语来进行最简单的阐析:“教育的根本就是爱与责任。”这是哪个明星给哪所学校做的广告代言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以最商业化的形式回答一个最不应该商业化的教育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的根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爱;一个是责任。应该说爱是教育的前提侧重了教育的感情模式,而责任则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应该是为了完成某种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基于这种对教育的理解,师德就应该是在爱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完成成长的责任,作为教师,执着追求的也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对教育最本质、最纯粹的师德境界。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爱只是师德的一个方面,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完成教育的责任,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成长。而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因为社会性价值取向的影响,多数人选择了最显性、最简单的师爱作为了师德的全部,而忽略了师德最应该追求的责任的践行。

2、师德是对教育生活最朴素的心灵叙事。

教育生活是一种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它以崇高的要求履行着崇高的责任,但是它的践行过程却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完成的。教育是神圣的,教师是世俗的,用世俗来追求神圣,那么这种生活必然要承受来自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生活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师德固然有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例,但更多的表现却是在平凡中见证孩子的成长。大多时候,我们是带着欣喜与期望、疲惫与艰辛,见证并引领着一个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在课堂、在课下,潜移默化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关于教育的心灵叙事是朴素的,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更别说什么感天动地。但在无数平凡日子里他们的平凡、质朴的教育叙事却又在点点滴滴中折射出教育的博大与神圣。

从以上两点,我觉得师德就是教师在平凡的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够引领生命成长的责任、能力,以及这个艰难的实践过程。

应该怎么做的?——我的师德表现分析。

1、做一个能够引领学生成长的人。

一直以来,做一个能够引领学生成长的人是我的教育理念,也是我的教育追求。为了能够引领,就要首先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所以对个人的学习、进步看作是教育的资本,引领学生的资本。不仅仅是学习师德材料,也认真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让自己不仅是在课堂能够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2、做一个朴实的人。

现代的社会就像城市的街道,到处张扬着虚华与浮躁。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朴实的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我希望自己能够坚守一份朴实、一份宁静,只有内心里拥有了这份坚守,才能少去一些随波逐流的浮躁,只有拥有了这份坚守,才能安心教师这份清贫的职业,只要内心里有了这份坚守,就可以拥有一个平凡但是弥足珍贵的收获。我想这也就是能够坚守职业情操,遵守师德规范的最好的心理基础。当然,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努力,有很多东西还会迷惑自己,我想自己完全有能力慢慢走向自己希望的那个方向。

个人师德小结范文2

[关键词] “三我”人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C太太;激情;潜意识

茨威格被罗曼・罗兰称为“灵魂的猎者”,他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以下简称《二十四小时》),“提供了文学活动中成功运用精神分析(特别是其中的‘三我’人格结构)的最为有力的佐证。”。

但对照以往解读,使人不免仍有以下疑问:作者为什么要写与C太太毫不相关的亨利哀太太私奔一事?为什么C太太救助一个谜途的青年还需要献身,甚至想抛弃家庭和名誉随其逃到天涯海角,有必要吗?既然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英雄”式的救助行为,为什么会使C太太陷入深深的懊悔且对自己那24小时的激情经历羞于启齿呢?

由此,我们将对《二十四小时》做纵深挖掘,以探寻作品深层意蕴,或找出作家作为生命个体的潜意识愿望在作品中的表现。

茨威格在小说开篇用一定笔墨写亨利哀太太与人私奔及因此引发的争论。

首先,作者写亨利哀太太的事,是为表明“本我”的激情爆发与放纵是带有人类普遍性的东西,只是常被“自我”或“超我”用厚厚的面纱遮挡,被压抑到了人的潜意识深处。而且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一件颇为有趣的事,在这一事件中,存在着一个别具一格的小“三我”结构。为什么这么说?在此,一个人身上的“三我”被分到不同人身上。简言之,亨利哀太太与法国年轻人恰如一个人人格中的“本我”,在“快乐原则”支配下没有价值观念,不讲善恶,“竭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我”则可被视为“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调解人;而其他争论者则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超我”,直接压抑“本我”,阻止那些本能冲动。于是,一场争论恰成了一组特殊的小“三我”人格(尽管充当“本我”的两位私奔者不在场)问的激烈交锋,从而说明“一个女人一生里确有许多时刻,会使她屈服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之下,不但违反本来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形实际上明明存在着;硬不承认这种事实,不过是惧怕自己的本能和我们天性中的邪魔成分,想要掩盖内心的恐惧罢了……”

其次,亨利哀太太的故事与C太太的经历形成一种“同构”:两人都是出身好、有教养、举止高雅的妇人;法国年轻人与赌徒同样英俊、引人注目,易惹人爱慕。因此,两位太太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激情――被激发,才有了亨利哀太太的私奔以及C太太的24小时经历。亨利哀的故事自然成了一个由头或契机,唤起了C太太25年前那次24小时的经历,以使她后来向“我”倾诉变得顺理成章,使原本蛰居于她潜意识中的尘封往事“浮出水面”。

可见,所谓C太太对赌徒的人道主义“救助”,其实是被其外表(特别是那双令人痴迷的手)吸引后的本能使然,其言行是受了一种“魔”的牵引,是其人格中的“本我”潜意识长期处于封闭、压抑状态下。而被激发后的激情四溢,“这种处在原始混沌中像大山底下的岩浆一样的粗暴力量堆积着、涌动着却不自知,往往因为一个契机在瞬间苏醒,旋即一发而不可收。”尽管C太太有时因受自己的“超我”“自我”的棒喝,而常常心负重压,但她始终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惟一的一天――其余的一切全无意义,别人听来也很乏味”。

C太太在24小时中的言行及心理活动,或者说面对一个与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与之素味平生的赌徒,C太太何致要委身,甚至愿随其到天涯海角?驱使这位有教养女人这么做的原因何在?

首先,我们需简单了解C太太的生活遭际:

丈夫生前:(1)二人相识于宴会(浪漫美好);(2)婚后欢乐无忧、闲适、有趣;(3)婚姻美满,未蒙半点儿阴影;(4)两个儿子成人。

丈夫去世后:(1)空虚寂寞、痛苦不堪;(2)触景伤情,睹物思人;(3)四处旅行;(4)需琐屑刺激填补。

由上可知,C太太曾是个出身高贵、浪漫、有情趣的女人,但由于丈夫去世,她不仅成为寡妇,而且生活无所寄托,她需要宣泄,需要“琐屑的刺激”填补。于是,她选择了赌场,选择了观察各色赌徒的手。一方面因为她丈夫生前的爱好使然,一方面因为赌场是最能表现人激荡的情感的场所。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一个人若丧失了爱的对象,或不得不放弃了它,他常模拟它以补偿其丧失;他将它安置在他的自我之内,因此对象选择复还原模拟作用。”C太太无法从丧夫的痛苦中摆脱出来。但无法改变物是人非的事实,两个儿子又不在身边,这种亲情的缺失,将她天性中的浪漫、诗意都压抑到潜意识深处。

于是,当C太太在赌场突然看到一双充满激情“含义无穷”的手时,被“迷住了”。忍不住又看了拥有这手的人的脸(俊美而清秀,表情生动而倔强),因而,“全身猛震”“目难旁移”“像受了催眠”“如同身在梦中”……C太太内心的激荡及一系列表现正是其本能和一种原始内驱力被激活,或者说恰是其本能欲求(人格中的“本我”)决堤而出,一触即发,势不可挡,仿佛受了魔的牵引。甚至赌徒输光走出赌场,C太太也跟出去,文中对她的行动有这样的描述:“这一切完全是不自觉地发生的,并不是我自己在行动,而是行动来到我的身上……”这种不自觉的下意识行为及感受,恰是人的潜意识中被抑制了的的外在流露,而C太太却反复强调自己所作是出于“急于救人的本能行动”,这只是借口、托词,为其非道德、不合常理的潜意识内容,穿上一件道德的外衣。

C太太当时言行表面看是要拯救一个迷途青年,实际是其潜意识欲望支配下形成的“本我”激情显现。对此,我们不难从文本中找到确证。C太太对那24小时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献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像这样的一小时一个人大概一生只能经验一回”;是精神愉快的:第二天“精神振奋,乐生之愿重又复活”“四周景物全像着了魔法,霎时之间光灿鲜明”“一生里还有什么时候比在那一小时更感幸福呢”;是不计后果的:“跟着他去到天涯海角,听任自己和我的孩子们的姓氏蒙上羞辱”“一切在所不惜,只要不失掉他”……都足以说明C太太为何选中年轻赌徒而不“救助”其他人,实在是基于其潜意识的激情释放、人格中“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下的欲望的满足,或说年轻赌徒是C太太亲情、缺失下的一种替代、代偿性满足。

C太太讲出自己那24小时经历前的犹疑及心理的懊悔。

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比喻:潜意识系统可比做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前房相毗连的,有一个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口,有 一个人站着,负守门之责,对于种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它们进入“接待室”。

由于C太太是出身名门、“娴静高雅”、拥有“雍容高贵的仪表”的年老孀居者,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终生操行无亏的女人,与人交往一向重视合于习俗的身份人品……”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在“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不自觉地与一名赌徒有了激情澎湃的24小时,尽管其行为源于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但由于不合现实的伦理、道德,常呈现隐意的状态。对C太太而言,“自我”“超我”时时鞭打她,拷问她,以使其深感那24小时的经历是不光彩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但“一个人对自己生命中惟一的一点,对于其中的一天,竟全神贯注凝望了整整一生。这实在是不堪忍受”,所以,她又需要找一个适合的人,叙说内心的痛苦,而“我”则恰成了她的倾听对象。

C太太对是否道出内心隐秘的激情经历是谨慎、犹疑的,其对“我”不停地试探,套出“我”的言论是否出于本意,甚至当“我”赢得她的信赖后,仍羞于开口,直至“我”临行前一天,才以信文相邀,仍“羞羞怯怯如同少女”。足见,二十多年来,C太太被深埋心底的隐秘激情压抑的程度之深重,心灵的挣扎、“三我”人格的冲突在其灵魂深处激荡,一刻不曾停息。因此,她处于一种欲说还羞,不吐不快的两难境地,就可想而知。 “三我”人格中“自我”“超我”,特别是“超我”恰如大、小前房的守门人,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当一个人听从了要获得某种愉快的强烈的欲望的驱遣,不顾良心对这种欲望的反对声音而做了某件事情后,他的良心会痛苦地责备他,使他陷入对那种行为的深深懊悔中。实际上,我们的主人公C太太的“本我”为躲过“超我”的检查监督,已将自己的放纵做了一个常见的伪装,为自己本能冲动的满足披上一件合理的“救助”的外衣。正因为如此,许多论者才被其“救助”的表面行为蒙蔽,才会有不切实际的阐释。C太太用“英雄救美”的伪装,实现了潜意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使被理性、道德等压抑的激情――得以释放和补偿。

由于自我守护神一刻不停追随,使她在是否救人上一度犹豫:“逃走”、想“放弃…‘离开”,再加之“超我”的棒喝,使其陷入深深懊悔,觉得老有一种幻觉随着她,感到无论谁只要看看她的眼神,便能识破她的终生耻辱,“深深地感到自己不忠、不洁,连灵魂里最深处也不得安宁”……“三我”激荡着C太太,特别是“自我…‘超我”时时给其施压,令其不得片刻宁静。至此,实际上等于C太太自己摘去了“人道主义救助”的伪装,在对“我”的倾诉中其人格中的“三我”轮番登场,仿佛敞开心扉,使读者感同身受。因此,所谓“救助”一说纯属主人公为自己潜意识中的放纵寻找的美丽外衣。 文中还有一细节,C太太特意提到听人谈及年轻赌徒自杀的消息,“最后的恐惧完全消失”“不再感到不安”…一进一步表明所谓“救助”说的不确定性,假设真是为救助,自然是希望其获得重生,对于这死讯,C太太反而释然,足见其因被“超我”“自我”时时压制,加之其自身的道德观、伦理观的制约,使“快乐原则”下的“本我”时不时地隐退至“潜意识”,这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C太太不知所措。而赌徒的死虽无法真正将那24小时的激情经历从其生活中抹去,但只要C太太不讲,其深埋心底的“隐秘激情”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个人师德小结范文3

一、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现阶段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其最低税率为5%、最高税率为45%,当收入达到某一档次时,就按该档次的适用税率计算纳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按个人月实际收入来计税的,这就为税务筹划创造了条件。增加薪金能增加个人的收入满足其消费的需求,但由于其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当累进到一定程度,新增薪金带给个人的可支配现金将会逐步减少。把个人现金性工资转为提供必须的福利待遇,照样可以达到其消费需求,却可少缴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教师每月工资收入8000元,每月支付房租1200元,除去房租,其可用的收入为6800元。这时,该教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是: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8000-2000)×20%-375=825(元)

如果该教师自己没有住房,正每月出1200元租房居住,则学校可租房让教师免费住宿,每月工资下调为6800元,则该教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8000-1200-2000)×15%-125=595(元)

如此筹划后,对该教师来说,其待遇和原来一模一样,但每月节税230元。而且学校不增加任何负担。

二、抓住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节税

我国税法规定:凡是以现金形式发放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的,视为工资薪金所得,计入计税基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单位正常运转费用,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笔者建议纳税人在报销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误餐费时,应以实际、合法、有效的发票据实列支实报实销,以免误认为补贴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节税的效果。

三、巧用“临界点”节税

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后,每个教师都有一块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部分收入实际上就相当于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方法是先将教师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由于适用税率的不同,会形成一个纳税临界点。在临界点附近经常会出现年终奖总额高实际收入反而低的情况,也常因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个人以为在年终奖收入在临界点附近时可以适当作一些调整。

案例:年终奖多1000元,税后所得反而少250元。

王老师年终奖为24000元,税后奖金为21625元;李老师年终奖为25000元,比陈老师多1000元,税后奖金为21375元,比陈老师反而少250元。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问题出在税率上。由于王老师和陈老师的年终奖刚好处于税率临界点左右,两者适用不同的税率,因此出现了以上的差别。

王老师的年终奖为24000元,分摊至12个月后所得数额为2000元,而陈老师的25000元年终奖分摊至12个月后为2083.33元。根据9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超过2000~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5%。陈老师年终奖适用税率为10%,年终奖应纳税速算公式为24000*10%-25=2375元;而王老师适用税率为15%,年终奖应纳税速算公式为25000*15%-125=3625元。王老师年终奖收入多了1000元,支付的个人所得税却要高1250元。面对税率临界点,必须提前作出纳税筹划。陈老师如果在税前主动通过有关慈善机构向贫困学生捐赠1000元,其个人收入不减反增,何乐而不为呢?

四、巧用公积金节税

公积金管理办法规定:职工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来降低工资总额,从而减少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教师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根据我的统计,我县许多义务教育学校由于经费紧张,缴存比例与上限有一定的差距,此时个人就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例如某校王老师的每月的公积金缴存基数为7000元,该单位的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此时王老师还可以缴纳560元的补充住房公积金。筹划前后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情况如下:

筹划前:( 7000-2000-7000*0.12)*0.15-125=499

筹划后:( 7000-2000-7000*0.2)*0.15-125=415

通过筹划,每月相应地节约了个人所得税84元。需要强调的是,利用个人缴纳补充公积金进行避税时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纳税人要在所在单位开立个人补充公积金账户;二是纳税人每月缴纳的补充公积金虽然避税,但不能随便支取,如果教师本人即将买房或过几年就要退休,此法较为可行。

结语:综合上述,教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存在不少的空间,了解个税政策,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收支策略避税,完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个人师德小结范文4

首先,感谢公司及领导给予这个机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示;其次,感谢人力资源部同事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最后,感谢李老师的无私分享。本次培训不仅仅是对一次知识的学习,老师的娴熟与自然,实例的引人入胜,中国古代历史与西方哲学的结合,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深入浅析的剖析,各种小游戏与书本内容的互动,使我深深的沉入到本次学习,结合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与本次的主题相结合,感慨颇多。

本次课程,李老师主要是结合其个人经历、培训经验及个人思考,带领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一次梳理,对文中的主要框架、关键内容进行了指点。

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但是,不论从谁的角度,总离不开个体与大众,个人心灵对自己的认可和社会关系对个人的评价,乃至人类历史的评价,都是成功的组成部分,正如儒家对个人价值的成长历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七个习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人际效能的渐进、连续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从人一开始的依赖其,通过积极主动(观)、以终为始(为)、要事第一(得),达到个人心理对自己的认可,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也使自己迈入了独立期;然后通过双赢思维(观)、知彼解己(为)、集思广益(得),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标志着人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社会,能够与其他人形成完整的共生互赢的状态,也就是互赖期。但人与社会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获得持续不断的进度,整个流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持续推进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强大自己的生理、心智、心灵以及社交情感,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身体健康、强壮个人意志和精神,不断推动自己向前行进。

第一个良好习惯是积极主动,传递正能量。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积极主动,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情上,向外传递正能量。

第二个良好习惯是以终为始,也就是以终为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楚方向。一开始终点就是错的,再怎么努力也无法使你到达正确的地方。所以,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创造与应用个人及组织使命宣言,并当成是日常生活宪法,以期望的结果及个人重要的价值观,来前瞻引导我们的活动,避免走弯路,事倍功半。

第三个良好习惯是要事第一,提高效率。李老师通过将时间和重要程度划分为象限图,深入为我们分析了各个象限代表的含义及其影响,提示我们将焦点放在第二象限活动上,按照个人的使命宣言、角色、目标及优先次序来规划每周的时间并逐日的实践,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事情上,并对不重要的事情说“不”。最后,李老师留给我们一份详尽的每周工作计划表,其详尽程度完全可以成为后续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计划书,收获较多。

第四个良好习惯是要形成双赢思维,互惠互利才能长久。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互相之间的利益才能建立有效长久的人际关系,追求别人的利益也能招股自己的利益;要想得到更好更长的成果,要以互赖合作代替独立竞争。

第五个良好习惯是要学会知彼解己,即既要知道对方在思考什么,也要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诉求。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要学会去倾听,事先假设自己是完全不了解,而不要带着主观思想及情绪去倾听。只有先了解了他人,他人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双方的思想及意见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彼此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与依赖。

第六个良好习惯是集思广益,简单来说就是1+1>2,其基本态度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正如古人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珍惜别人的差异性及寻求第三变通方案,有差异证明存在进步的空间,通过差异来寻找第三变通方案,解决双方的差异意味着进步。因此,虽然可能团队合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长期来看,结果必然好于单打独斗。

第七个良好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其实指的就是投资自己,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锻炼自己。通过适当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强化自己的身体,通过阅读、写作以及思想来增信心智的成长,由阅读启发性的文字作品、沉思冥想以及祷告、花费时间与大自然相处来提升心灵健康,在重要的人际关系情感账户中持续存款,令我们的社交情感趋向成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断的投资自己,锻炼自己,强大自己的身心。持续开发及更新个人资源去创造更好的产出及产能平衡,同时在更强大的自己的基础上,制定更高更好的目标。

个人师德小结范文5

花:你对最近有网友说你的风头不再像当年一样劲了,怎样看?

萧:风头怎样我不需要评说,因为我需要的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我现在做的事,如果心里是安静的,我就认可。我其实很怕那种云淡风轻的感觉,好像身边的一切,甚至是有些声音都是疏离的,这种感觉我好怕。可很矛盾的,我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份起伏不定的工作,既然如此,我就对自己说,做好我本分的工作就好。

花:事业方面你最怕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萧:脱轨。我对自己的事业心中一定会有一番设想,但因为某种原因我不得已修正自己的设想时,就很容易出现脱轨的情况,如果我找不到回归的方向,那种迷失中更多的是失落和困惑,就像一叶障目的感觉,很不舒服。

花:面对事业起伏时,你会有很急躁的心态吗?

萧:不会,我都不是新人,也不是一炮打响的艺人。入行后经历了许多事,我觉得我的心态还蛮好的,因为日出和日落都是风景,就像大家都觉得黑白两色过于单调时,却没想过,这样的颜色才更不会退出流行,所以,各有各的风景,主要是要有欣赏它们的眼光。

花:在娱乐圈,你一直给人感觉蛮坚强的,内心深处也是大女人吗?

萧:不是,我是个很爱哭的人,我的坚强是环境逼出来的。我是成年人,不是小孩子,不可能凡事都有人保护你,自己不变坚强,就要感受更多不必要的委屈。

花:出身单亲家庭,对你的婚恋观有影响吗?

萧:会有影响,会不自觉地保护自己,但我是个很渴望爱情的人,会觉得生命里注定有个男人是属于我的。可能在遇到他之前会有恋爱的机会,也会全情投入去爱一个人,但是这个男人才是我的真命天子,但因为我不知道他是谁,何时出现,所以我一定会认真对待每次恋爱。我很希望可以早一点遇到他,因为我相信这个命中注定的男人会在我心里生根,陪我走过一生。

花:如果在爱情中遭遇欺骗,你会怎么处理?

萧:以前也有这样的经历,会很痛,但会变得更坚强,毕竟曾经相爱过。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情痴的一面,这样的情结与风月无关,是对爱本能的向往。后来我就想,既然曾经痴痴地爱过一次,不如抱着宽容的态度去处理,哪怕是被骗,我也不会恨对方,也不会对爱情本身失去信心,因为我是个戒不了爱的人。

花:你觉得在爱情中你是强势的一方吗?

萧:不会,我不需要给对方不舒服的感觉,因为爱情不光需要甜蜜的感觉,更需要一份自由,这份自由更是要来自内心的。我觉得向往自由的人,会更理解爱情,会明白爱情是付出,不是索取。有时爱情真的就需要那种孤注一掷的劲头,血拼它的结果,是它会回报你更多的收获与满足感。

花:在你眼里,爱情是什么?

萧:可以是一件华丽的配饰,满足女人的虚荣心,也可以是祖辈传下来的古董,越久越珍贵,重要的是拿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收藏它,品味它,对我来说,爱情很像件奢侈品,不太好寻到,因为在这个圈子,浮华的东西一定是有的,所以我真的不清楚,爱上我的人,是看上我外表的光彩,还是穿过浮华看到我简单的内在。

个人师德小结范文6

吴晓红是一位个性张扬的丹东女子,喜欢在蓝天白云下纵情驾车;喜欢像猫王那样玩摇滚;喜欢在网上同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聊天;甚至想像三毛小说中写的那样,与“王子”一起到非洲沙漠里种玫瑰。她“博学、干练,还有点酷。”这是见面后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

这个激情似火、又喜欢探险和挑战的“疯丫头”,命中注定人生充满变数:大学毕业后进入丹东师范学院当了3年英语教师,工作太清闲太稳定,让她产生了逃离的冲动。于是,吴晓红去读了研究生。没想到毕业后她又回了大学做英语教师,只不过工作单位由一个地方的师范学院变成了沈阳医科大学。吴晓红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2002年她再次辞职,到辽宁出版集团当了编辑,同时攻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学位。这时,辽宁教育集团拿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权后,既有英文专长,又有中文底蕴的吴晓红脱颖而出,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国版的责任编辑。

虽然吉尼斯世界纪录已经与70多个国家合作,但全球只拥有6个认证官,分别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全部为男性。

拥有13亿人口、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确需要一位世界纪录的认证官,可是,吴晓红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人会是她!

从还有些冷的沈阳,到达同样冷的北京,接着飞往温暖如春的伦敦,吴晓红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充满了变化。8个小时的飞行后,她一脚迈进了位于伦敦幽斯顿路366号的吉尼斯总部大楼。那一刻,她无比激动。

在这座大楼里,吴晓红进行了8周的培训,签证官、审核官、各部门主管对她轮番教授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标准、类别、申报程序等20多项内容。“知道吗?现在你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女认证官!可以代表总部进行吉尼斯纪录认证了!”经过主管部门考试后,总裁查理兹握着吴晓红的手兴奋地对她说。吴晓红永远忘不了那个特殊的日子:2004年3月18日。

向中国传播吉尼斯,向世界宣传中国

当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认证中吴晓红也有遭到困难的时候。踢毽子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踢得最好、最妙的当数辽宁省铁岭市的李汇凤,她能连续踢毽4小时37分钟而不使毽子落地,而且花样百出。然而,在2006年以前,吉尼斯里面并没有这个项目,甚至英国总部的工作人员连毽子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李汇凤的多次申请被驳回,这一度让她感到沮丧和灰心。

2006年2月,已是认证官的吴晓红得知这个事情后,向总部提出了异议,她要帮李汇凤拿到这个世界纪录。为了确保成功,吴晓红翻阅了大量历史书籍,又邀请运动专家给踢毽一个科学的说法。最后,这一项目的英语名称被确定为“s huttlecock(羽毛球、毽球)control”。准备充分的申请,最终得到了总部认可,这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面惟一一个以中国项目立项的纪录!比李汇凤更高兴的是吴晓红,她把这次认证看作是“收获最大的一次认证”。

据了解,到2001年,全世界5万余条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与中国有关的不足50条。2002年吉尼斯(中国)申报中心在沈阳成立以来,每年增加的与中国有关的纪录也不过20条。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人阿什里塔・弗曼,一个人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就达94项之多。

另据吴晓红介绍,现在吉尼斯英国总部,每年都会收到6万条左右的申请,最后获得成功的大约在2000至3000条。而在泱泱13亿人口的中国,每年提出申请的只有400至500条,申请成功的一般只在20至30条之间。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普通人的奥运会”,看来我们在这方面确实落后了。所以,每一次认证成功,都会给吴晓红带来惊喜和意外。

最令她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给当地举办的搏克比赛进行认证。2004年7月,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向吉尼斯申报中心提出申请,该地将在草原上举行一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搏克比赛。吴晓红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且符合吉尼斯纪录标准。于是,她决定去现场给此次比赛认证。

认证时,吴晓红被当时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瓦蓝瓦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2048名身着统一红色搏克服、健壮如牛的搏克手,同时展开了搏斗,喊声震天动地,场面极为壮观。在旁边观看搏克手精彩的搏斗时,她深怕漏掉其中任何细节,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整个比赛中,她的心随着比赛精彩地进行而跳动着……后来,英、美、法等数十个国家,都在电视上播报了这条新闻。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由得对中国顿生敬意!

在工作过程中,最让吴晓红骄傲的是每当她把国内一些纪录材料传到总部时,总部的工作人员总会对中国人伸出大拇指,由衷地发出赞叹。有一次,吴晓红见证了大连久鼎公司在广西梧州对梧州市人事局大楼的平移过程。大楼高10层,建筑面积达到8836平方米,重达13254吨,移动距离30.276米。在平移的过程中,梧州人事局和人才交流中心居然还在照常办公,29户居民在楼内如往常一样生活!吴晓红在认证和审核了该项纪录后,把材料传到了伦敦,吉尼斯总部的工作人员接到材料后,情不自禁地对她说:“中国人真了不起,科技真发达,这样的创举,许多科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完成!”

激情“鸟人”,每天的生活都很快乐

2008年3月的一天,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两岁的女孩子找到吴晓红,说要创“最小儿童转呼啦圈次数之最”的纪录。他们说:“为了能让孩子成功申报这个纪录,我们从她刚能站立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她,现在孩子已经能转两个多小时的呼啦圈了,申报这个纪录一定能成功。”吴晓红听后大吃一惊,忙告诉他们,吉尼斯没有这种活动的收录,并且也不鼓励成年人这样残忍地培养孩子。那对年轻的夫妇听了,很不服气:“为什么不能?你可知道我们为了今天,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孩子吃了多少苦头吗?”吴晓红给对方解释说:“不是这个项目不好,而是孩子太小了。我咨询过医生,儿童持续这项活动会造成发育上的障碍。你们想想,假如确立了这个记录之后,是不是会有更小的孩子跟风,所以,除了只能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伤害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更有甚者,一名年轻人打来电话告诉吴晓红,自己在后背上刺了一个巨大的文身图案,他要把这块皮剥下来,申报吉尼斯纪录。吴晓红认为,这种血淋淋的东西决不是吉尼斯所倡导的。于是,她连声相劝:“这样的记录再好,我们也不能收。请你还是珍惜自己的身体吧!”

吴晓红每天至少要接到100多个申请吉尼斯的电话,90%以上的项目都是不成功的。也就是说,同样拒绝的话,吴晓红要不厌其烦地说上90句!同事们都好奇,长年累月下来,吴晓红怎么就不觉得烦?而事实上,吴晓红高兴还来不及呢,申报的人越多,说明大家对吉尼斯关注程度越高!

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许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因为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一下成了“明星”。 2005年8月,一名叫鲍喜顺的蒙古族男子以其2.361米的身高,走进吉尼斯世界,成为“现今存世身材最高的人”。一项吉尼斯记录,改变了生活窘迫的鲍喜顺的人生。在喜顺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后不久,英国吉尼斯总部将他请到英国,参加当年的颁证庆典。此行不但改变了他极其悲观的处世态度,还使他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人物。总部还请了英国一家制衣公司,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高档西服,作为礼物送给他。2006年元旦前夕,意大利一家电视台特意给(中国)吉尼斯申报中心发来邀请函,邀请喜顺前去参加该电视台的特别节目录制。如今,找他做广告的商家络绎不绝,这位世界巨人之“火”,决不亚于影视明星。

可喜的是,自2007年以来,中国认证项目开始直线上升,令欧美国家刮目相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成功申报的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申报人主动申请的,而是吴晓红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发现线索,然后联系当事人并鼓励他们申报的。

如今,中国也掀起了一股挑战吉尼斯记录的热潮,央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电视台都开播了挑战吉尼斯的相关节目,吉尼斯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奥运会”。吴晓红更忙了,她笑称自己是“鸟人”,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间飞来飞去,难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