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1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是按照教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每节课的划分,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一样的,致使优等生常常在完成教学目标后就“无所事事”,而学困生用了比其他学生长好几倍的时间,但依旧完不成目标,久而久之,优等生开始“骄傲”,开始“翘尾巴”,学困生则开始厌烦。所以,教学目标的分层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而且还能顺利实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效果。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教学方法的分层是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比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分层。A层:学生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所以,选择的是小组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生生交流、讨论中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B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力不高。所以,授课时,我选择的是先学后教法,首先,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C层:学生基础差、自主力差。所以,选择的是结对子法,引导学生在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而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

三、对课堂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的重要方面。所以,对于A层学生来说我们要肯定他们的优势,但也要让其认识到“山外有山”,让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对于B层学生来说,我们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其取长补短,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对于C层学生同样采取鼓励的方式,而且要对其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让其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

总之,我们要有效地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促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法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这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作为新时代的园丁,要以此为宗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在语文教学中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就必须依据其思想,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法观。但特色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大凡有崇高声誉的教师,其教学都是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的,如魏书生,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成名的价值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在从事教学的生涯中,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创出自己的风格即可。

1.求实

即是有求实的教学思想,求实的教学方法,求实的教学作风,求实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人以实实在在的享受,而不是流于形式,有“哗众取宠”之感。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很大,因此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真正的教育实效。当然也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了解学生对于教育的建议。

2.求新

在新时代的世纪,教育也蒙上了时代的特色,这就必然使得教学具有时代活力,以崭新的面貌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怎样做才是求新呢?在优秀教师的讲课中,我耳濡目染地得到了许多启发。也就是在教学中所提倡的贯彻新大纲精神,体现新教材意图,用新思想统揽教学,用新方法授知,落实新育人目标,从而展示教改事业的风采。然而,新的关键还要以实为基石。

3.求精

素质教育要求“轻负担,高效益”,也就是说精讲精练,一功多能,通俗一点即教学必须在课堂准备上多下功夫,不做文章,要立足于精,体现于准,落实于功。教育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要苦心揣测,追求实效。低龄段的学生对于老师有极高的崇拜心,因而绝不能给学生留下拖泥带水的印象。

4.求活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下去,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个成语故事、唱一首歌、猜猜灯谜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主动参与的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化,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音响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都刺激着学生的视听神经,增强了他们的感官认知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情绪性与不稳定性,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续时问延长,有利于学生的深度观察。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在语言信息和图形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让学习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老师,因此,老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之一,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老师要用真情教学,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赖老师、喜欢老师,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会推动教学更好的一面发展。老师在上课时,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应用和蔼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回答错误的话,不能批评或者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应该要耐心的诱导这位学生,使学生正确的回答完问题,。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从兴趣出发,即有其必要性,也有着具体的实践价值。只有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完成统一,将“兴趣教学”深化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切实彰显出该门课程的教学职能。伴随着教育学界对“兴趣”这一因素的愈发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必然会沿着“兴趣”的起点出发,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郑秋芳;信息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3]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凌纪霞;小学生学习责任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4

【关键词】视域融合 示范教学法 小学语文 教学

一、探析“视域融合”教学示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伟大教育家曾说过,示范教学并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否定学生的看法、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视域,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开拓学生的眼界。“示范”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学科教学成熟的表现,因此,“视域融合”示范法标志着教学以及取得了质的飞跃。

“视域融合”这个理念最先是从哲学上提出的,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所谓解释学又称为“释义学”、“诠释学”,是致力于解释的一门学科。“视域融合”就是将解释者的视域与被解释者的视域相结合,进行整合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解释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视域教学”示范法,通过对学生看、听、说能力的观察,引导学生攻破阅读障碍,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视域融合”示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从加达默尔的“意义阐释革命”出发,“视域融合”示范法逐步从哲学解释学开始走向教育舞台,并逐步被各个学科教学应用、采纳,其自身存在的鲜明特点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呈现了一副教学新篇章。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母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积极意义。

1.小语教学中的“视域融合”示范法与“接受美学”结合。“接受美学”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以读者、学生的主观感受、情感态度为研究对象的美学,俗称“接受理论”、“接收美学”等,而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人本思想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的主观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学,因此,“视域融合”示范法正好与新课程标准吻合,对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有着积极意义。

2.小语教学中的“视域融合”示范法与教学过程融合。在视域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教学的实施过程被展示得淋淋尽致。在“视域融合”示范法的三个角度出发,就本体论而言,教学充分诠释了文本阅读教学的本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课文以及教科书编排者的有机结合,这四者是语文教学的本体体现,是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视域融合”示范法中的认识论、知识论,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教学体系,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对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分析、对比之后,会发现“视域融合”示范法,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能更积极地构建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才艺,提供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之,正是因为“视域融合”示范教学法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要吻合,在现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被越用越广,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视域融合”示范法将会受到更多人们的青睐。

参考资料

[1]王家勇.论“儿童中心论’与儿童本位儿童小说的现代生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5

    教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时间最长(大约一个半月时间)的内容,是学生识字的一块入门砖,也是他们识字与写字、阅读的基础。可是根据我这么多年来教小学生的经验,发现小学生的拼音学习情况不尽人意,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甚至不会给汉字注音了,而且这种情况占到班级的百分之十。可见学生在初学拼音时就存在着不少问题。形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老师教学时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就这几个问题我具体的做了一下分析。

    首先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读声调第二声和第三声调值时不到位,比如上声的特点音高低,音长长,而有些学生却读得音长较短,读成比较高的调子。在标记方面也有容易混淆的地方,比如把第二声标成了第四声。i和u标调时总是标在i上。

    2.翘舌音、平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也分辨不清,导致读不到位、读得不准确。还有学生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也较低,比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

    3.在学习j、q、x与u相拼写时u上两点的拼音规则后学生干脆把n、l与u相拼也省去u上的两点。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大致上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受方言环境的影响

    学生平时在家庭和社会上听到的都是地道的东北话。这样的生活天长日久,所形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如果想让他们很快的接受普通话是有难度的。

    2.拼音自身的影响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一年级新生要在约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声母、韵母、声调,既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音调,拼读又要一定的速度,对孩子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有的教师自身普通话就不标准,发音不到位,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教学时以机械识记字母、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为主,教学手段单一,一本书讲到底,这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肯定会影响了他的听课注意力,不但学生学得被动,教师还教得无奈啊。

    那么,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拼音教学效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汉语拼音学习起来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如果一味的机械记忆,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说,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与插图相结合,将抽象的字母具体形象生活化,来帮助孩子的记忆。例如可以用猜谜语、做游戏、演一演,比一比”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

    二、课堂上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喜爱拼音

    1.做我说你猜的游戏。看口型猜猜老师要读什么音,如aoe;还可以老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师说:两个门洞,生说:mmm一个门洞──nnn。这样就巩固了知识。

    2.设计“打牌游戏”就是四人或两人打。牌就是写好的拼音。将“牌”分发到每个参与的学生手中,一方先出一张“牌”,口中要念“我出……(如我出‘b’)”,然后该对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与对方的“牌”相拼(如出“O”,出牌者还要念“我出o,b—o——bo”),拼对了对方的牌就被你赢过来了,最后看谁赢的牌多。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肯定愿意参与,一定会很喜欢。

    3.“抢答游戏”——可将家人分成两组,妈妈出示拼音,孩子和爸爸进行抢答,拼得又快又准的为胜。可先从简单的拼音开始,逐步加深难度。

    4.拼音找家的游戏。学生学完所有的拼音字母时,我让他们给拼音字母造个家,可以住在云朵宝宝的肚子里,可以在大树上安家,可以住在小屋里,还可以在小鸟的身上……分别给声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造个家,同时提醒孩子们可不要让拼音宝宝住错了地方。这时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画起来,一边还在动脑想想这个拼音是属于哪个家里的,这样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拼音字母的分类了。可以在家里的电器、物件上贴上对应的名称,上面有汉字和拼音。这样创设拼音的环境,帮助拼读。

    三、和生活实际联系,开拓学习的渠道

    设计拼音练习时,我经常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完所有的字母时,我让学生拼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写下来。不会写了就去翻查字母表。每个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去完成这个作业,做对的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很有荣誉感。

    四、用表扬、鼓励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范文6

关键词:情感激发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的语文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因而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纵观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越来越多的老师反映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越来越难教,课上老师常常自己一人在唱独角戏,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在小学高段尤为明显。我们老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有利因素出发,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好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让情感有机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

一、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是一门激感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调动。

1.动情于师,以情传情

教师积极的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景界,身临其景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特别是在教师的语言上,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2.挖掘情感,恰当移情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既是教育之“材”,又为教学之“本”,虽然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大部分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是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经典范文。这些范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文,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上课时努力抓住课文中的动情点。如《白杨》这篇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使作者看到了“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的积极乐观精神。课上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着重体会感悟。

3.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的娱悦性,即这种刺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产生心理上的愉快,进而增加学生阅读活动的内动力。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例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欢乐、热闹的场面”的抽动片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傣族人民过年的喜庆,把学生的想像带入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4.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教师面对活泼好动的学生,使他们愿意听、能听懂是一个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充满感彩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讲解、课文的内容形成共鸣,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二、情感的体验

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体验的艺术,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1、抓住题眼,调动情感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有利于尽快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如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抓题眼“情深”,用这条情感主线串起四大板块:出示课题,提出“情深”;初读课文,聚焦“情深”;研读课文,感悟“情深”;简介作家,升华“情深”。引领学生从“母亲工作的环境”及“母亲自身的形象”这两方面感悟慈母“情深”。

像《将相和》、《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唯一的听众》等课文,我们都可以采用“抓住题眼”来展开教学,以起到举纲张目、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调动学生静心研读的情感。

2、扣词研读,体悟情感

古人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说法,可见不起眼的字词有时是极具表现力的。因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品读、体味关键字词,不光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能悟出其传达的神韵和情韵,更好地提升教学层次。

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珍珠鸟的动作“探”、“蹦”、“啄”进行探究,不断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作者把小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它,爱护着它,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就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爱亲近“我”了。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共鸣,体会出文中字词的深意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反复诵读,熏陶情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宗旨。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迁移运用、熏陶情感。执教《白杨》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读文本,在默读中思索“白杨”的品质,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在诵读中升华作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情感。

引读,作为有效朗读的教学形式之一,极具鼓动性和感染性,在“情感型课文”教学中倍受青睐。学生在教师引言的引导下,能更为深刻地走进文本的内核。

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三次朗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4、融情想象,凸显情感

所谓“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如痴如醉的人性化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语言,进行想象、揣摩、品味,使师生对话的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

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