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1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从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收支差异三个角度出发,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从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和竞争力系数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上升。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 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
2 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
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3 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收支状况改善,逆差减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逆差额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扩大,如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逆差541.88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逆差总体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从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缩小为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2
一、 中美贸易差额的基本状况
自1992 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阶段,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在中美贸易总额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浮出水面。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2000年起,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近年来,中美贸易差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中方的统计(见表1),中国从1993年对美贸易出现顺差,该年两国贸易差额为62.7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812.6亿美元,是1993年的29倍.而根据美方的统计(见表1),美国1993年对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227.6亿美元, 2010年更是增加到2730.1亿美元,是1993年的12倍。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一直存在着差异,突出表现为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美两国在编纂双边贸易数据上不统一的统计方法和原则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外,按照现有的贸易统计方式,中美两国的贸易都主要关注在货物(商品)贸易逆差上。但现实中,随着中国加入WTO , 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取得了极大的开放,中美服务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势头迅速,因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已不能忽略服务贸易领域。
二、 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方法
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划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跨境供应模式(过境交付);(2)国外消费或过境消费模式(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模式;(4)自然人流动模式。
目前,在反映国家(地区)之间交易的国际经济统计中,主要有三种统计:以记录跨境货物交易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统计;以记录跨境服务交易为特征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与国际投资活动有关,具有非跨境交易特征的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的统计(FAT统计)。三者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记录国际经济贸易状况。
1.国际收支(BOP)口径的服务贸易统计。我们通常所说的服务贸易统计是与国际收支(BOP)统计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跨境服务贸易统计。跨境服务贸易统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的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也就是GATS所提供的四种形式中的a、b、d)。
2. FAT统计方式下的服务贸易。FAT统计反映了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所有东道国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第三国之间的交易,核心是其中的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按照WTO的要求,外国附属机构的当地服务销售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
三、中美间服务贸易与中美贸易差额的重新估算(BOP口径)
就中美货物贸易而言,中国有着巨额的顺差,但在对美国的服务贸易中,中国多年来面临的却是清一色的逆差。1993年逆差额为6.09亿美元,17年之后的2010年双边服务贸易逆差就高达111.68亿美元(BOP口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如果将服务贸易差额(BOP口径)计入中美贸易差额中,结果会怎样呢?
按中方统计数字,从1993--2010年中美服务贸易差额(逆差)与贸易顺差(商品)的百分比最高为11.68%(1996年),最低为1.43%(2007年),平均为5.68%,也就是说如果把服务贸易计入中美贸易差额,18年间,中美贸易顺差年均可降低5.68%。即使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服务贸易额计入美中贸易逆差后,仍可将18年内的美中逆差年均降低2.15%。(见表1)
中美服务贸易的差额是否就是上述表中所列的数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大量非跨境服务交易没有被纳入统计,从而造成了对中美服务贸易的低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报告,1999 年,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外的服务销售额达到 3380 亿美元,比当年对非居民提供的基于国际收支方法统计的跨境服务出口额2790 亿美元还高 21%,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这两个数字不能简单相加,但随着美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增加,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东道国提供的服务作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我国,许多美国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同时投资于我国贸易、营销或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在为国内提品的同时,为了获得内部化收益并支持其货物制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务。如,汽车制造厂商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石油加工企业自己投资设立加油站、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置在国内,如IBM和GE等。目前,由于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内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上反映出来,中美服务贸易统计并没有包含这部分内容。
四、 FAT统计口径下的中美服务贸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前面所述的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跨境支付(25%左右)、境外消费(15%左右)、商业存在(60%左右)、自然人流动(1%左右)。很显然,BOP统计把份额最大的商业存在(非跨境服务贸易)的绝大部分忽略掉了。
美国是世界上对服务贸易统计重要性认识较早的国家,他们的统计工作也相应地开展较早,他们建立了现在统称为“国外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由于工作难度大,附属机构的统计数据比BOP统计滞后一年取得。
表2所列的是从1993—2009年中美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年度总值,1993年美对华附属机构服务贸易顺差仅为0.17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却猛增到224.4亿美元,是1993年的1320倍。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93—2009 年的17年间,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差额计入中美贸易顺差(商品),可使年顺差平均降低近7%。随着美国对华投资额的进一步增长,中美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差额(逆差)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美商品贸易的顺差。
从表1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顺差与BOP口径的跨境服务贸易顺差大体不相上下,就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看,前者还大于后者,凸显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如果把跨境服务(BOP口径)和非跨境服务数额(FAT口径)相加计入中美贸易总额,那么在1993—2009年间中美贸易顺差额年均会下降近12.5%。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3
一、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
WTO规范体系是由国际公约(如《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多边协定(如《货物贸易多边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等),国际组织规章(如《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等)。国际组织的决定与宣言(如《关于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措施的决定》、《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对实现全球经济决策更大一致性所作贡献的宣言》等等),以及各国的加入决定书等等组成。这些公约、多边协定、国际组织规章、国际组织的宣言与决定以及加入决定书等无疑都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约束国家的国际行为的规范,因而属于传统国际法的范畴,具有传统国际法的本质和特征①。然而,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的规范体系却有着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对传统国际法所规范的行为范围的拓展,而且表现在对传统国际法的本质特征的拓展。兹一一列举之:
1、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规范体系的规范对象发生实质性变化。
传统国际法调整的是国家与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所规范的对象对国家来说,仅是国家的对外行为,或称国家的国际行为。而对国家的国内行为,传统的国际法向来都根据原则将其排除在国际法的规范对象之外。与传统的国际法不同,WTO的规范体系,不仅将国家的对外行为作为规范对象,而且将国家的国内行为也作为规范的对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下称“入世议定书”)第二条A款2项对国家的国内行为方式做出规定,即:“中国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也就是说,对国家有关贸易的国内行为,WTO要求以“统任何国家加入WTO,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入世问题”。所谓入世问题,是指加入国如何调整和变革现存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甚至部分政治制度,使之符合WTO规范体系要求的问题。“入世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与WTO规范体系的不相适应性。“入世问题”的严重程度与这种不相适应性成正比。二是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这是产生“入世问题”的更重要的原因。正是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才使得各成员国的国内制度不但有必要符合WTO规范体系,而且必须符合WTO的规范体系,才使得调整和变革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不但成为必要,而且成为必须。因此,要探讨入世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冲击和挑战,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入手。
一、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
WTO规范体系是由国际公约(如《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多边协定(如《货物贸易多边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等),国际组织规章(如《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等)。国际组织的决定与宣言(如《关于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措施的决定》、《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对实现全球经济决策更大一致性所作贡献的宣言》等等),以及各国的加入决定书等等组成。这些公约、多边协定、国际组织规章、国际组织的宣言与决定以及加入决定书等无疑都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约束国家的国际行为的规范,因而属于传统国际法的范畴,具有传统国际法的本质和特征①。然而,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的规范体系却有着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对传统国际法所规范的行为范围的拓展,而且表现在对传统国际法的本质特征的拓展。兹一一列举之: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文化;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差异性;互补性
1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①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②文化的时代性。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3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1)在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文化商品一直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早在西汉时期,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中国被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更是铺天盖地。在追逐降低产品成本的竞赛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普遍地在商品中加入文化的因素,以获取新的超值。
(2)在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文化包含的附加值更高。例如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以及收藏和展览等,其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还有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餐饮、住宿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
4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及启示
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尊重并深入研究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发展现状 竞争优势 贸易强国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的特征
“十二五”时期,国家非常重视经济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服务贸易业,这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总结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服务贸易的发展:08年的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格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各国都相应的出台一些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使世界经济虽呈缓慢复苏态势,但经济发展仍呈疲弱状态,外需和内需市场都陷入萎缩。因此,全球货物贸易都将步入深度调整期,而服务贸易亦可寻求新的突破。总体看来,“十二五”时期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五大特征:1.服务贸易领域将进一步拓宽;2.服务贸易长期逆差;3.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分布;4.服务贸易增速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5.出口退税成为服务贸易重要举措。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进出口状况
如图1-1所示,中国近10年来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迅速。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624亿美元,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其中在2007年的增幅最大,同比增长高达30.85%。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情况并不乐观,最近10年里一直持续贸易逆差状态并有同步扩大的趋势,从2001年的61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220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比较低,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还较弱,存在着一些缺陷。
图1-1 中国近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注:表中服务不包括政府服务
资料来源:根据WTO数据库整理得出。
2.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表明该国出口商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评价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3-1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提高的态势,但是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不足4%,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仍然很弱。
表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计算得出。
3.TC指数分析
TC指数=(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等于0时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
表1-2 2003-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TC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2003-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计算
从上表1-2可知,2003-2010年间,中国服务业的TC指数呈上升阶段,并于2007年达到顶峰,但总体上大多数行业指数一直为负数,说明我国该贸易的竞争力十分薄弱。
4.NRCA指数分析
表1-3 2003-2010年服务贸易N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2003-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计算
NRCA指数是用一国某一产业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业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来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值大于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指数值小于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指数值等于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
由上表1-3可知,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总体的服务业的NRCA指数都小于0,说明中国的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劣势,并且增长缓慢。
三、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2013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5.88%,相当低,这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低。
同时,我国出口的服务型产品大都集中于一些如运输、旅游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像保险、通讯、广告等现代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性的新兴服务业的出口比例相对较少(见图4-1),进出口结构不太合理。
数据来源:《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1》数据制出
图4-1 中国服务贸易2001年―2010年出口项目
(二)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国际市场结构较集中
我国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发展较快,90%的服务贸易集中在东部11个省份,其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结构也相对单一,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欧盟、美国、日本等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对那些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的出口则相对较少。
(三)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我国的相关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宏观管理制度等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业管理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出现政出多门,管理人员冗杂等问题,针对性不强,对于这么服务业这个产业群,我国的管理体制还有很大的缺陷,相关的管理政策也很缺乏,管理相对滞后。
(四)服务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立法较滞后,尤其是对于新兴服务业的立法严重不够,总体面临着针对性不强,实施力度不够,透明度不高,与国际接轨程度不大等问题。虽然近年中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外资企业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体制的有序竞争、统一开发、规范管理等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服务贸易意识,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近来,住房、教育、代购等与服务业相关的热词非常活跃,为不断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时代,就必须要强化服务贸易的知识和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具体而言,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突出以服务出口为重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服务出口的战略目标上;
其次,通过引进促进出口,引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出口,而不是盲目地出口和进口,要有的放矢,提高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程度;
第三,调高服务贸易管理水平意识,控制好风险性成本;
最后,转变服务业增长方式,提高现行的、新兴的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改变以往传统的靠大量投入劳动力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二)优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
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等的比较优势全面地规划我国各产业的长远发展,将个别产业发展的局部竞争力与提高整体优势的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主要依靠以政府的力量来建立各产业的长期优势,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大科研教育投入,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人力资本是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中的关键因素。在培育和提升服务业的国家竞争优势方面,波特也指出,人才储备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政府要加大科研教育投资和投入,培养一些更加专业性和复合型的综合人才,必要时甚至可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注重培养人才的创造性;还可引入个人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社会投资的方式,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积极性,提高投资效率,并建立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市场调节机制、合理的人力资本市场价格、通畅的人力资本流通渠道、人力资本数据库和诱人的晋升机制和平台等,充分重视人力资本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大对外开放深度与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应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力度,把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进行突破,加快国际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与竞争力;要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合作,开拓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市场和新领域;适当加快对国外第三产业的投资建设,拓展和拓宽服务贸易发展的渠道,以此带动和推进信息服务外包、金融、等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
(五)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与保障。目前我国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和完善与国际制度接轨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也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填补一些领域的法律空白,并对已设立的法律要增加各界的各方面的监督,有效的落实,促进我国服务贸易长期、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道先,刘海云.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
[2] 林红.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3] 中国期刊网--经济期刊,2010,11.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范文6
展试点,由此揭开了威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其带来极大的发展优势与便利。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威海市目前服务贸易竞争力情况,并尝试对其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威海市;服务贸易;SWOT
一、背景
2016年2月14日,威海市被批为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威海市政府、商务局针对这一政策优势,结合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全面透视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成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加快威海市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新兴服务贸易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二、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
威海市依托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海运优势,拥有多家大型运输公司,运输网络覆盖日、韩、东南亚,甚至远至欧美。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具备建港条件的岸线很多,加之紧靠国际主航道,距离韩国最近,威海市已经成为中韩、中日等贸易运输的中枢城市。被批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后,威海市依托四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载体,进一步打造国际物流园,发展国际海运、货运、多式联运等综合性国际物流业务,提升了威海市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2.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蒸蒸日上
威海市作为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2014年创建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游客满意度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威海市旅游局积极为出境游提供政策优惠与便利,根据国外游客需求,拓展自由行、深度游,丰富了游客的旅游品种。2015年威海市接待外国旅游人数仅次于青岛、烟台,达到43万人次,国内外游客到威海市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呈有进一步上升的势。
3.新兴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威海市金融保险业目前在全省不具备相对优势,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政策优势下,威海市金融办积极筹措创新发展事宜,开展创新发展论坛,积极开拓国际化的金融保险市场,力争在1-2年内有所突破。威海市文化服务贸易虽然目前相对发达地区缺乏竞争力,但具备向善发展的条件和趋势。目前,威海市已经搭建了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图通过此平台汇聚人才,留住优势资源。
三、威海市服务贸易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运输优势
威海市三面环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近1000公里,有30多处港湾、168个岛屿,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为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运输优势。目前威海市已建有六个港区,开通了数条国际海上客运航线,并在积极发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业务,大力培育海铁联运模式。此外,威海市还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陆海联运项目,弥补了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不足,助力服务贸易发展。
(2)资源优势
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优势。威海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森林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一直在全国领先。此外,还有革命老区、城市园林、历史遗迹等十多种类型景区,拥有数百处国际级、省级旅游景点。在民俗文化资源方面,威海市现有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节祭祀仪式、渔民号子、渔家锣鼓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浓郁的胶东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风俗习惯,为开展旅游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2.劣势分析
(1)规模劣势
2016年,威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73亿元,相对于巨大的贸易总额,服务贸易所占比例微不足道。虽然威海市对外服务贸易水平近几年呈现波动式增长,但与本省的贸易大市青岛市、烟台市相比,仍有几倍的差距。此外,威海市对外服务贸易增长不均衡,传统的运输、旅游、建筑服务有关的领域发展较为迅速,但在文化、保险、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发展则处于劣势。
(2)品牌劣势
企业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拥有品牌效应,就是拥有竞争力的标志。然而在威海市,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不仅国际影响力弱,在本地知名度也较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国际大品牌的冲击。而在国外市场,“苹果”、“微软”这些大品牌则是家喻户晓。品牌意识的缺乏限制了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
3.机会分析
(1)政策机遇
自威海市被评为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以来,政府各部门积极探索,于当年8月23日正式《威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为威海市培育发展新型服务贸易,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创新服务贸易模式规划蓝图。除此,威海市政府还出台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办法》、《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威海市服务贸易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等行政法规,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此外,政府还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为试点地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面实施服务外包保税监管,均具有较大的支持力度。
(2)市场机遇
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全球消费水平骤降,经过近十年的恢复,世界经济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上,各国人民消费需求日益膨胀。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海淘”、“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不仅直接促进了商品贸易,也刺激了各类服务贸易尤其是运输贸易的发展。
4.威胁分析
(1)区域制约威胁
威海市三面环海的区位特征,为运输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西与烟台市接壤,东与辽东半岛相望,处于较为“孤立”的位置。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辐射到威海市,与发达地区的交流极为不便。另外,由于威海市多丘陵的地形特征,商业区大多分布于沿海一线,各区之间的交流也不甚频繁,制约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2)国际关系威胁
过去几年,韩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密不可分。韩国总统朴槿惠上台以来,大力推进“文化创造融合纽带”活动,加强了两国贸易伙伴关系,威韩两地贸易量连年增加。但在2016年,由于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导致两国关系极其脆弱。韩国是威海市最大的出口国,对威海的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两国紧张的关系势必会减少威韩两地企I的商业利润,在威海的韩资企业纷纷减少投资或撤资,寻找其他国家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中韩两国紧张的形势,极大的影响了威韩贸易往来,制约了威海市服务贸易的发展。
(3)人才缺失威胁
威海市具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师范大学(威海)三所一本院校,生源质量上在全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大多数高质量人才尤其是前两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选择离开威海回到家乡或到大城市发展,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高质量人才留不住成为目前发展的难题,在威海本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来自威海职业学院,专业素质相对而言较低。
四、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1.强化运输业与旅游业优势
继续利用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航运中心,为对外贸易提供运输便利。同时,威海市应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海洋生态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引进旅游合作项目,设计更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种。
2.提升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继续加大开放与合作力度,打造文化影视合作中心、工艺美术交流中心、数字文化体验中心,建立威海国际文化创业园区,丰富威海市的人文底蕴,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加强威海市首家服务贸易试点支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出口加工区支行的发展带动作用,做好对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支持。
3.加强对外服务贸易企业交流
优秀的领导策划团队是提升企业品牌效应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能力有限,长远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间的帮扶与合作。威海市商务局可以定期组织企业交流会,为当地企业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开办讲座,或为当地企业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与补助,有利于整体提升威海市企业的竞争力。
4.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政府应充分抓住本地高校人才优势,增加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设置基金支持教师科研项目,充分做到双方互助发展。为防止应届毕业生人才流失,政府可联手相关企业,出台就业福利政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还需制定吸引国际化人才的方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