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1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它要按照企业的基本规则从事业务经营,要讲求经济利益,而利润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有偿的市场化服务机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商业银行才有持续经营动力。银行通过经营,为社会、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客户给付对价作为补偿和一种认可。这是市场化的经营行为,体现了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商业银行正在向市场体制转轨。

(一)服务收费是商业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保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和个人客户对银行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投入巨额资金,不断提升服务的科技含量,才能满足不同层次金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求。因此,只有按等价交换原则,允许银行根据银行业务成本高低,合理运用服务收费政策,才能鼓励和激发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和丰富服务品种,促进业务更好地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银行业发展的双赢。

(二)服务收费是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有数据表明大致占收入的30%-40%,这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存贷利息差的收入结构明显不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银行存贷利差会逐步缩小,银行的收入来源面临较大压力。银行业只能通过创新中间业务和寻找新的收入渠道而生存发展。

二、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公众对商业银行定位不准确,往往把国有商业银行看做是行政机关或准行政机关,免费服务的观念已经成为公众心理定势。一旦收费,便会招致强烈的不满。同时,服务收费业务市场竞争不规范,收费标准不尽完善,也加剧了公众对服务收费的质疑和强烈不满。因此,尽管银行服务收费有其合理性,但不可否认,我国的银行收费市场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一)收费项目繁多,但同质化特征明显

银行业服务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据相关资料统计,收费项目从2003年的300多项到目前的3000多项。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产品虽然项目繁多,但同质化现象突出,相似度比较高。往往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其他银行很快会推出相似产品。只是产品名称有所不同。而且这些产品大多集中在传统业务上。如各家银行提供的支付结算、汇兑、银行卡、、担保及承诺等服务基本是无差别的。即使是开发了众多的理财产品,也是从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化来的。正是这种产品同质化,导致各银行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缺少具有差别化的特色产品。

(二)收费标准不统一,缺乏定价依据

根据《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收费项目仅有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除此之外的服务产品价格标准均由各家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制定和调整。监管部门只对价格的合理性和制定程序的合规性进行监管。由于缺乏完善的定价体系,各家商业银行定价政策依据不统一,同一市场,相同的服务产品,价格相差悬殊;同时,由于各银行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内可以自主定价,即使同一家银行,不同的分支行定价也存在差异,这种定价方法的合理性面临社会公众的质疑,定价的科学性也面临考验。

(三)服务收费行为欠规范

目前各家银行为争夺市场,往往以价格战的方式对服务对象采取差别化的收费标准,引起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收费规范性的质疑。尤其近年来,一些银行以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和不合理收费为主要形式的不规范经营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银行声誉,削弱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降低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四)引导宣传不够,经营行为欠规范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有关规定,在其营业网点公告有关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标准。部分银行在新增或调整服务收费标准时,未按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情况。在向客户收费前,未尽到应有告知义务,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有些营业机构为了提高业务量而不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充分的风险提示,或是向不需要某些服务产品的客户进行盲目的推销,使银行与客户间产生冲突或误解。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利于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也损害了银行业自身利益。

三、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规范途径与建议措施

(一)修订完善《暂行办法》,制定行业定价标准

目前商业银行收费指导性文件主要依据《价格法》和2003年出台的《暂行办法》,目前已不能适应银行服务业务迅速发展、收费名目繁多的现实。建议监管机构明确对商业银行收费活动的监管要求,确定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如对具有“公共产品”特点的银行服务,包括人民币储蓄账户、结算、银行卡服务等,实行政府指导价,明确适用范围和幅度;对一些创新服务产品如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市场培育尚未成熟的产品,制定保护性指导价格,给予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以鼓励商业银行研发创新;对一些传统产品、成熟度高的产品,适度收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浮动幅度;对于一些可以为客户提供的高端的、个性化服务,允许商业银行与客户沟通协商,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制定服务收费标准。

(二)加强监管力度,将法律法规落实到位

从近期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不规范经营整治工作要求来看,部分商业银行对《暂行办法》和各项制度规定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的监督力度,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制度规定的执行力。

(三)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标准,完善定价机制

一是银行内部要建立规范的定价决策机制,在同一银行的分支机构定价政策应统一,对差别化的服务产品价格政策,应制定便于操作的指导意见。二是认真进行成本核算,合理解决成本收益问题。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细分产品,分配归集产品和账户实际消耗的成本,通过成本分析为收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三是加强与贷款融资相关的各项服务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和服务收费管理制度规定和流程操作,区分收息和收费业务的不同营销、定价程序,从制度、流程上确保银行业依法合规经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四)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规范服务收费行为,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银行服务因其对象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复杂性,属于知识密集型业务、智能,需要大量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如经济金融专家、咨询专家、调研评估专家及金融理财师,才能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银行发展服务业务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动力。

(五)提高收费透明度,确保客户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共服务;职能;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87-02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功能相对健全的银行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商业银行已经不仅仅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还承担着支持金融体系的重任,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但实际情况则不然。诸多国有商业银行在参与公共服务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公共服务的水平较低。在我国金融服务也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注意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并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理论与公共服务的相关调控机制分析

1.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理论。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解释是政府官员也具有“经济人”的属性,他们把自身的私利和本部门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内容,其次才会关注公共利益,这样就会造成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低等情况发生。在传统的公共服务中,由政府组织负责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因欠缺相关机制或制度对政府组织予以约束,再加之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政府难以做到合理落实公共物品供给服务活动。要想真正改变此种情况,政府需要借鉴企业和市场的各种治理方法,也就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以市场标准为导向落实社会化和民营化的公共服务,对政府执行行为予以严格的约束,促使公共服务真正满足各种公共服务需求,使我国公共服务真正得到改善。因此,采取企业化和市场化的模式推动公共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

2.公共服务的相关调控机制。①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的政府调控机制。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在多个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是公共服务的整个方面,无法单独完成关于公共服务的所有内容。对此,2012年通过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此《规划》说明了将国有商业银行纳入到公共服务主体中,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机制,提升我国公共服务水平。②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的自我调控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的自我调控机制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在履行其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行业内部和银行运行标准,不断调整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不断评测银行的观念、意识、工作效果以及社会反响,优化公共服务。基于心理学元认知策略提出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公共服务职能运作予以合理的调节,保证公共服务满足广大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公共服务模式缺少创新。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共服务有很大进步。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依旧受政策、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限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模式并没有创新。这一情况主要体现在:①公共服务的主导依旧是政府。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公共服务职能,但其在推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依旧依靠政府的支持,依旧会受到国家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②金融管制过于严格。尽管我国金融管制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但金融管制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的制约是非常严格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外在压力较大,难以实现公共服务模式创新。

2.公共服务方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参与经济交易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对银行业务的需求更加旺盛。此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当前大众对银行业务需求的角度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方式存在的缺陷是:①公共服务工具较少。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但银行公共服务工具比较欠缺,如银行职员的缺少,不能对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网络服务设施少,难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自动办理业务窗口少,促使顾客办理业务比较困难。②服务管理水平低。目前诸多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共服务方面树立的服务观念比较落后,未意识到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促使服务管理过程中,在公共服务信息供给、顾客信息反馈、顾客问题解决、业务人员形象等方面的监督不到位,导致公共服务水平不高。③对公共服务的认识不足。从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公共服务,在经营方面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在机制上带有传统思想的理念,在服务上缺乏服务观念的实践。

3.收费服务项目多且繁杂,收费依据不合理。相关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与收费的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收费服务项目多且繁杂,收费依据不合理。①收费服务项目多且繁杂。据统计,在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中超过八成是收费项目,只有不到两成是免费办理。公众在银行办理各项业务的过程中时常遭遇莫名收费的情况。对国有商业银行服务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确定收付服务较多并且繁杂,如转账手续费、异地存款手续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②各种收费项目缺乏依据与合理性。的确,国有商业银行项目收费的设定是依据听证制度的。但目前听证制度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地显现出来,其形式化比较严重,对项目收费的监管不够严格,造成了项目收费门类与服务费用依据不合理、不明确;也没有合理的收费标准对费用予以严格的约束和控制。

三、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对策

面对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整和解决问题,强化商业银行公共服务职能,公平、合理地落实各项公共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

1.加强政府监管理,核裁不合理收费服务项目。面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项目收费繁杂、收费依据不合理的情况,应当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详细审核国有商银行公共服务项目,公平公正地裁定公共服务项目是否收费以及收费标准,以规范化、合理化服务于公众。那么,如何加强政府监督管理,核裁不合理收费服务项目?①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为了真正意义上核裁不合理的收费服务项目,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执行。而真正意义上的执行,需要有健全的政策法规为依据。所以,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当制定与商业银行公共服务项目收费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标准的公共服务项目收费准则,对国有商业银行收费的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如此不仅可以体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还可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更加规范化、法制化。②强化政府的监管力度。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导,其职能是尽可能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公共服务活动。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委托机构,应当尽量完成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任务。但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对商业银行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银行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及时做出调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质服务于公众。

2.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确保客户信息安全。公共服务信息中包括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为了确保客户信息安全并且客户能够及时了解信息,国有商业银行应当严格参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原则与方法,采用适合的方式方法公布和公开公共服务信息,促使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公共服务信息,办理相关业务,避免用户利益受损,同时也可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另外,国有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公众的需求,及时调节公共服务,促使国有商业银行与公众建立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3.调整和优化公共服务模式。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当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调整、创新、优化公共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笔者建立创建人文化公共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创建社区银行、创建网络银行等,扩大公共服务渠道、拓展公共服务项目,为用户办理各种业务,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良好发展,推动社会良好发展。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国家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引发很多公共服务问题,不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对此,应当通过加强政府监管理、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调整和优化公共服务模式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然.葫芦岛市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服务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马国耀.我国商业银行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14.

[3]刘秀姣.WTO反补贴规则下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机构”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4]邢会强.商业银行的公共性理论――兼论商业银行收费法律问题[J].现代法学,2012,34(1):96-102.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3

《意见》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确保信贷总量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运行节奏相衔接,积极采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这些意见措施被认为是深圳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的“强心剂”。

根据《意见》要求,法人金融机构要在满足信贷总量调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对深圳信贷投放力度。非法人金融机构将积极争取总行支持将深圳作为金融资源投放的重点区域。

《意见》提出,要强化金融调控功能,推动经济战略转型,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进“绿色信贷”工程。

据悉,今年深圳市将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20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不低于20%。力争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家数超过全市新上市家数的60%。

《意见》表示要构建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力度。据悉,深圳将积极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适当将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至5%,存贷比指标按规定的控制线上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

根据《意见》,深圳市将推动银行业机构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事业部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专业机构,鼓励在小微企业比较密集的宝安、盐田、龙岗区和大鹏、坪山、光明、龙华新区增设营业支行网点。此外,还将规范银行服务收费,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据悉,深圳市将吸引更多创投和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更多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以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金融创新开放为契机,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前海集聚发展,今年力争深圳市股权投资企业突破2500家。此外,还将通过再担保、联保贷款、集合债、银政企合作梯级贴息等机制,保障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

同时,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将以深圳前海开发开放为契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推进深港金融合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前海金融创新的内容之一,深圳将积极探索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尝试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持前海开发开放和重点产业发展。同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深圳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在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规划》中已经原则明确,具体操作方案需进一步深入论证,待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后实施。

在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社会民生普惠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等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积极推进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试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扩大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和民生领域,支持各金融机构配合政府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系,稳步推进保险资金以债券或股权形式参与投资社会医疗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养老服务机构等。

在强化金融扶持功能、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外溢发展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便利企业贸易外汇收支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推广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提高境内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第三方支付机构外汇业务需求,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特点的管理模式;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非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便利境内外旅客货币兑换,服务深圳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等。

此外,深圳市还将稳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力度,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创新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深入开展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各类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满足企业“走出去”对本币的需求。继续扩大以深圳为基地的跨境人民币行清算网络覆盖面,为境内外企业提供高效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积极组织辖区商业银行和试点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培训。

《意见》最后提出,要充分利用财税资金杠杆作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和监管能力建设。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012年主要量化目标:

1、实现“两个高于、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全市各项贷款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同期贷款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不低于2100亿元、增量不低于380亿元;

2、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不低于30家,首发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突破500亿元;

3、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不低于600亿元,深圳证交所债券、债券回购累计成交金额超6000亿元;

4、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20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20%。力争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家数超过全市新上市家数的60%;

5、争取上级监管部门支持,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至5%,争取存贷比按规定控制线上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

6、全市银行支行网点不低于1450个,新增不少于30家,其中宝安、盐田、龙岗和4个新区新增网点不少于20家;

7、争取上级监管部门支持,实现罗湖区、盐田区和4个功能新区各设1家村镇银行;

8、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不低于80亿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新增贷款超过200亿元;

9、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额不低于480亿元;

10、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减少各类收费不低于20亿元;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业务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相关的金融法规出台之后,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环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上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业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比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伴随资本主义市场的完善,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不断增加,业务贡献率不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潜力巨大的中间业务,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推行了财务顾问业务的二期推广,建立起财务顾问的专业系统,不断发展投资理财的顾问、并购贷款等多项业务类型。建设银行针对用户需求向其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直接融资模式,极大程度提升了财务顾问中债务重组、上市融资等新型业务收入的占比。浦发银行的业务创新发展速度迅猛,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在2015年上半年的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额高达1327亿元,同比增长了79.12%,银团的贷款余额高达1301亿元,是国内股份制银行名列前茅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致力于产品创新的同时,忽视了产品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状况,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过度偏向于财务顾问、债券承销和银团贷款方面,同时很多银行发展业务的同时没有结合好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导致对产品开发缺少个性化,没有形成商业银行独具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二)经营模式多样化,但存在不足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和原先的单一模式转变到多样化的形式,其主要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即外部经营和内部经营,内部综合经营模式主要分成实体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两种形式,例如,我国民生银行主要采取事业部的经营模式,灵活运用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和内控机制不够健全,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采用该种形式的可能性很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阻碍

(一)外部制约因素

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创新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受到分业经营模式的制约,商业银行处在分业经营的制度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之间的业务知识停留在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上,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进行了限制,导致其业务创新无法进一步的拓展。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投资银行组织机构,和其他部分之间缺少良好的合作,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当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投资银行组织机构,且和其他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合作,对市场动态和业务产品的创新难以良好的掌控;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还会受到监督管理层面的制约,当前由于监管机制的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很容易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缺失的状况,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造成阻碍,监管的效果较差,很多状况下监管局较多采取相对强硬的方式实施监督和管理,忽视了市场效率问题。

(二)内部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不科学的现象是造成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面临的主要阻碍,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十分关注借贷业务的发展,因此忽视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对业务创新的意识十分缺乏,当前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多集中在中介业务上。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缺少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约束,只是对国外经验的简单套用,缺少对应的风险转移机制和资金对冲机制,由此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很低。除此之外,有关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相对缺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投行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相对较弱,加之培训力度较小,人才培养处在十分薄弱的模式,无法良好的满足的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需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经营模式,创新业务品种

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树立起“以价值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和业务经营理念,注重对优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由此为客户提供十分全面的银行服务,针对现有的银行业务种类进行创新和深化,在业务品种上市前进行债务优化,利用企业融资增信、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创新特色性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品种创新,由此实现产品业务的特色经营。

(二)强化外部监管约束

我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投资银行业务的信息披露,针对创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开发,关注产品定价过程和风险评估等业务进程中的具体信息披露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测量体系进行借鉴,使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出适应期自身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模型,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风险的处理水平和对风险监督管理的能力。

(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训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对应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针对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出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实施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针对业务的创新、推广和开发等技巧进行传授,注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还需注重引进一些十分熟练金融业务、财务业务和法律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的专业技能。

四、结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分析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措施,由此才能更好的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苹.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对策[J].特区经济,2012.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of commercial bank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distribution, high flexibility, raise funds quickly, higher added-value, has now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investors to quickly seize the market, the various commercial banks continue to launch distinctive financial products. Whe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personal financial products market continues to intensify, some exaggerated financial products revenue, bank false sales phenomenon begin to appear. It not only brings loss to investors 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of commercial banks, which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about the risk of personal financial product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risk and risk control of personal financial product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suggestions on risk control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控制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personal financial products;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081-02

0 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商业银行针对于其理财产品的风险梯度仍然还不够完整,客户需求的风险偏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就目前来说,对于个人客户,典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包括现有的理财计划、银行存款、债券买卖、股票交易、基金、信托、期权期货等等,从风险角度来看,债券买卖和银行存款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低,属于保守型个人理财产品;而信托、基金、股票等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收益也较高,类属于激进型的理财产品。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论和风险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分析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中的主要问题,并且从风险防范意识、产品开发、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以及投资者的角度,来寻求如何有效地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确保金融安全。

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与其他投资项目一样,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面临着诸多风险,主要存在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1.1 市场风险 一般认为,个人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比如,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向个人投资者隐瞒投资风险并向客户保证收益。而当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发生一些不利的变化时,个人理财产品将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面临损失的可能。

1.2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当金融市场的利率降低时导致其债务利息支出增加的可能性,而个人理财产品则会因为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而造成自身损失。如果说,利率的非市场化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暴露出来,那么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则放大了这些潜在的风险。

1.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投资产品交割前的风险和投资产品交割时的风险。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不成熟,这使得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对违约行为的监管存在比较大的难度。这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成本,而且不利于商业银行未来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

1.4 法律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受到比较多的法律约束,但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程度却很低。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相对较高的法律风险。

1.5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一般是指由于风险控制体系设计不当、控制系统失灵而导致的各类风险。操作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危害很大,它可能使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操作性风险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比如,理财专员建议投资者购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投资者亏损,或者理财商业银行设置模型错误而导致交易损失。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产生原因

2.1 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理念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只重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而缺乏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的意识。例如,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理财人员一般会重点强调理财产品的收益,而很少提及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导致很多投资者在没有了解清楚产品时就盲目进行投资,从而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另外,2005年个人理财业务才在国内商业银行兴起,销售人员缺乏系统的风险意识,尤其在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下会进行变相销售。

2.2 理财产品研发及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仍是以分业经营为主,与混业经营模式相比,分业经营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形式比较单一,能够使用和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也非常有限。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采取的采取传统存贷款业务结合方式,不但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而且也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而外资银行采用混业经营,理财产品种类在个人理财业务竞争中占据极大的优势。例如,外资银行一般设有专门针对不同客户开发的“综合性金融超市”机构。并且,外资银行很重视与投资公司的合作,并参与到保险公司的并购中。中国自加入WTO后,金融行业也开始走入世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果不及时改变现在固有的经营模式,不断完善银行管理制度,这对我国日后银行的发展极其不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但是却没有突破限制,缺少个性化,理财产品的结构、定价机制大体一致,而不是从银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独具特色的理财产品。并且在理财产品功能和投资方向上趋于一致,有些商业银行不注重内容实用性而是盲目地追求理财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张,真正能够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少之又少,这限制了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

2.3 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 对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有两个方面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是产品的收益率,二是风险等级。一般投资者不知道产品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只知道通过收益率可以算出产品的最终收益。再者,虽然银行内部会对不同的产品进行风险评级,但是在对个人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的信息披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银行很少提出这些等级形成的依据,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硬性规定。

在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中,信托是一种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式,经常运用在结构性的理财产品之中。但是由于信托行业披露信息不充分,募集的资金又大部分投资于实体行业中,如果实体行业经营不顺畅,信息披露又不及时,将增加信托投资的风险,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带来严重的后果。

2.4 风险控制计量方法滞后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控制中,风险控制计量方法落后于其他国家。比如在利率和汇率等市场风险的计量控制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还停留在缺口管理等简单方法上,而对某些风险计量方法比如久期、风险价值的运用却很少,很多理论也没有将其应用在控制风险的实践中。正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计量方法落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所以无法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防控建议

3.1 银行方面的防范措施 ①构建以风险测量、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为主体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并把它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有效的风险收益分担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确立业务和产品的内部审核程序,严格内部审查和监督。②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做好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细分工作,在开展业务前先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客户的年龄、收入、受教育水平等细分好客户群体,并建立客户个人档案。建立理财产品统计报告制度,及时跟踪个人理财产品发展情况。针对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方案。比如给高收入客户群体提供附加值高、费用高、多样化的理财服务。给收入较低的客户群体提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费用低廉的代收代付理财服务。一般中老年客户收入较高,可以向他们推荐理财咨询、信托等业务,而对年轻的客户则可以推销信用卡、消费信贷等业务。通过细分市场了解客户群体的多方面需求,然后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③商业银行要加强其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步伐。在改善服务态度的同时要不断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在产品结构、品种、定价、效率等方面实现多样化。设计产品结构时要与国内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相匹配,并且满足区域性差异需求。④商业银行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个人理财业务客户风险往往因为产品宣传和营销的不到位,个人理财业务宣传首先要有得放矢,对细分后风险偏好趋同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宣传;其次是充分的风险提示;再次是宣传和实际的统一,不夸大收益。⑤要发展壮大个人理财客户经理队伍,同时要提高个人理财经理的专业化水平。并且针对需求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服务,为理财产品的后期营销提供有力的后台支持。理财经理在开发客户的同时要做好维护工作,而产品经理则做好产品的设计研发,理财经理与产品经理一起合作,互相配合,使产品管理与市场销售相结合,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

3.2 监管方面的防范措施 ①银监会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机构,在鼓励支持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要以防范风险作为重点,规范发展银行业务,时刻关注银行业务存在的风险并引导银行加以管理,从而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②监管部门要始终贯彻风险控制为本的监管原则,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并及时分析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风险管理监管体系和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引导商业银行稳步发展理财业务。

3.3 投资者方面的防范措施 ①个人投资者作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直接购买者、持有人和最终的受益人,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教育,多了解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特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而降低投资风险。②投资者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培养自己的理性投资观念,积极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学会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理财产品。

4 结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其在理财服务、理财产品品牌、理财人员素质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理财目标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商业银行只有加强客户服务管理模式、打造优质理财服务品牌,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理财人员队伍,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环境中,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实现长期、健康、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刘凯.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解析与防范[J].江苏商论,2006(12):19-21.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振兴 实体经济 举措

中图分类号:V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11-01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遭遇到的多重困境,中央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振兴实体经济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措并举化解其发展困境,改善其发展环境,重塑其竞争优势,推动其转型升级。

一、深化激活实体经济的结构改革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效或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进而造成供需不匹配。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持续发酵,产能利用率偏低,产品滞销导致库存积压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供给侧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出现大量到境外采购高品质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这就需要着力疏通结构梗阻,通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充分释放有效供给,着力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

一是进一步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现市场出清,通过建立公平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淘汰一批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创造条件支持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效益、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二是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创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四是深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能源等资源要素的价格改革,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二、扩大以内需为主的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持续不振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新常态下,当前需求增长中枢不断下移。市场预期总体不好、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不足等掣肘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消费囿于就业质量下降、收入增长放缓、市场扩容受限等;出口既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冲击,也受新兴市场国家替代效应影响,竞争优势趋于弱化,增长空间收窄。这就需要继续加强需求管理,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倒逼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一是积极增加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立足长远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提升。二是在加快传统消费扩容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及假日经济等热点和亮点,扩大幸福产业的服务消费规模,改善消费环境,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在结构升级中释放增长潜力。三是在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设备等领域新的出口增长点,推动服务贸易业态创新,促进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融合发展,拓展出口增长空间。

三、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长期以来遭受资金紧张困扰,当前已陷入了一种“企业挣钱少、银行给钱少、其他渠道钱难找”的怪圈,这与我国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一方面,与金融等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市场资金流向实体部门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缓慢,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而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有限。这就需要综合考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动有效性,统筹货币信贷、部门利润和融资结构等多重关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增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一是积极打造源头活水,增加市场流动性供给和优化银行信贷配置结构并重,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和放贷积极性,提高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的放贷能力,严密监测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金加速成为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推动资金更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二是加快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平衡金融部门与实体企业的利润关系,加快l展各种自担风险的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村镇银行等合规合法的金融主体,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健全金融市场机制,引导资金从低附加值、高风险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转移。三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和市场扩容,加快基于股票、权证汇率、利率等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设计适应特定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新产品,拓展实体企业融资空间,提高融资便利性,化解实体经济被银行资金边缘化的困局。

四、加强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实体企业正在遭受内外双重挤压,实体经济面临的生存压力巨大。从外部看,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居高。虽然近年来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但由于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本身的约束以及一些地方的行政性收费、银行服务收费和部分行业协会收费过多过高,企业仍感税费负担较重。从内部看,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相关报道和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的资金、土地、能源、交通物流等成本和部分交易成本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加之逐年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侵蚀到了企业应有的合理利润空间。这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既要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易成本等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也要激励企业自身内部降本增效。

一是大力推进清费正税改革,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全面落实服务业“营改增”,提高直接税比重,再免除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二是加大财税信贷等优惠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多种支持方式,支持实体企业特定生产制造与研发活动,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三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组织和新流程等,加强管理创新,提高实业投资回报。

五、优化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