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1
新生儿期是从出生到适应环境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的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免疫功能不足,病情发展变化快,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先将我院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结果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为200例新生儿上门服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未发病新生儿176例,发病新生儿24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黄疸9例,新生儿低钙血症4例,腹泻2例,上呼吸道传染3例,发病率12%。
1.2方法
1.2.1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由科主任科护士长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满5年,富有爱心,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等综合素质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建立护理人员登记卡,卡上有工作人员照片,姓名、学历、职称、工龄、联系电话等。
1.2.2工作方法:建立新生儿档案卡,写明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工作单位、新生儿天数等,采取家长选护士的方法预约登记服务分为定时服务和临时服务两类。定时服务主要针对正常新生儿每周服务一次,具体服务时间由双方决定。临时服务主要针对患病的新生儿,根据病情随时上门护理。
2家庭护理内容
2.1针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作好健康宣教。
2.1.1环境: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温不可过高过底,夏季如室温高,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1.2保暖:寒冷季节室温底意保暖,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也差,室温过底可引起硬肿症,用热水带保暖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2.1.3喂养:告诉家长母乳喂养是最佳喂养方法,教其捕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喂奶前应先给新生儿更换清洁尿布,母亲洗净手,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应抱起轻轻的拍背部,直至嗝气后,再取右侧卧位,垫高头部,以免溢乳或呕吐时发生窒息。对于确实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指导母亲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孔不要过大,以免下咽不及发生呛奶。奶具每次用前必须清洁消毒,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充满,以免吸奶无效或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溢乳。
2.1.4尿布、衣服的选择:选用纯棉柔软的尿布及衣服,衣服应宽松,不可过紧。
2.1.5皮肤的护理:指导家长如何护理眼睛、鼻腔、外耳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部试干,涂油保护。保持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
2.1.6脐部护理:母亲每天应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
2.1.7预防疾病和意外:新生儿食具应专用,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衣服尿布保持干燥。新生儿出生后2周应口服维生素D,每日400IU。夏天要预防中暑和腹泻,指导母亲寒冷季节新生儿包被不要过严,以免导致窒息,发生意外。
2.1.8培养养子观念:鼓励家长多抚摸、拥抱婴儿得一健康成长。
2.2针对患病新生儿遇到的护理问题给予具体知道。
2.2.1发热:首先区分是否由感染引起,如因疾病引起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药物。如因保暖过度,脱水热等引起发热,可给予松包降温,嘱母亲多喂水,体温均可自行降至正常。
2.2.2哭闹:首先由医师检查是否疾病引起,在排除疾病引起哭闹的基础上,考虑是否饥饿,观察是否有口腔炎尿布是否尿湿。有无大便,臀部皮肤是否发红,是否有腹部胀气等情况,并根据各原因给予处理。
2.2.3黄疸: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出现部位、范围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的时间如足月新生儿黄疸持续过久,超过两周,或黄疸出现早,在24h内出现,或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说明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就诊。母乳性黄疸较为常见,可采取高频喂养9~12次/d,能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平均3d左右,效果较好。
2.2.4腹泻: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有无脱水情况,如加大便为黏液浓性便,应及时送往医院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患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这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要特殊处理。
2.2.5知道合理用药:简明讲解药物知识,知道正确用药方法,准确用药剂量,喂药是可将药物用温开水溶解,用注射器吸好药液在患儿吸药液的间歇是要从口角旁滴入,待患儿吸几口奶后再缓慢滴入至顺利喂完即可。
3讨论
3.1家庭护理服务方便了患儿的家长,使其掌握了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方法,提高了社会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广大婴儿及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不仅使婴儿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增进感情,增加了年轻父母的育儿的知识,使新生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护理。
3.2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家庭护理服务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医学各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家长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7.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哭闹。因为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中枢神经活动的过程较弱,所以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他们都处在睡眠中。在他们哭闹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是生理性哭闹,还是病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饥饿。此外,口渴、睡眠不足、衣着不适、尿布湿等,这类哭闹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精神状态和面色正常。病理性哭闹大多数是由于婴儿身体某部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和不适所致。其特点是突然剧哭,哭声尖锐,呈惊恐状,四肢屈曲,两手握拳,额部皮肤皱起,虽经喂奶或将其抱起,婴儿仍哭闹不止,哭闹间歇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哭声低微、尖叫,若出现上述情况,均应引起注意。
二、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1.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3.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4.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5.注意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新生儿进食后喜入睡,一些残奶易留在口腔内,如时间过长,易产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因此,在进食后给新生儿喂食少量白开水,可去除口腔内的残奶,以防口腔炎的发生。如发现有口腔炎,即给予1%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洗口腔时,动作宜轻柔,以防损婴儿的口腔黏膜。
6. 注意新生儿的卧位。一般情况下,婴儿宜取平枕卧位,头侧一边,以防婴儿呕吐时,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但要注意定时更换。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3
宝宝的体温
宝宝的体温往往要比大孩子和成人高一些。因此,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他们的正常体温可以介于36.5℃和37.8℃之间。半夜体温最低,傍晚体温最高。一般来说,宝宝早晨的体温在37.8℃以下、晚上的体温在38.2℃以下都不能视作发热。
宝宝无法像大孩子那样控制自己的体温,所以可能会升降得非常快。他对周围的温度也非常敏感,所以天气暖和以及穿着过多时,他便很容易变得过热;而穿得不够时,他又开始冷得发抖。正因为如此,所以你不能仅仅用温度计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有些生病的新生儿体温很正常甚至低于正常温度,而另一些孩子有点发热却又并未生病。所以最好是根据孩子的行为举止来判断他健康与否。如果他吃饭香、反应快、易于满足,即便他的体温较高也不必担心;而如果他啼哭不止、不愿吃饭或者柔弱无力、反应迟钝,则要注意了。
宝宝常见病
感冒和咳嗽 感冒是由空气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因为有成百种不同的病毒,所以在宝宝尚不具备免疫力之前,一年患8次或更多的感冒并不稀奇。大多数感冒过5~7天就会痊愈。
症状:鼻塞或流鼻涕,常伴有咳嗽甚至发热。
治疗:如果宝宝超过3个月,可以用正确剂量的扑热息痛来退烧。如果鼻塞影响宝宝吃奶,可以服用缓解鼻子充血的药物,但只能用药2~3天。盐水滴鼻也有助于缓解鼻塞。多给宝宝喝水,试着用几本书将宝宝的小床头垫高,这样可以让他呼吸顺畅一些。那种多痰的咳嗽可能表示伴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腹泻 频繁拉肚子可能是肠子里的病毒或细菌引起的。
症状:大便比平时稀,可能呈绿色,闻起来也与平时不同。如果腹泻引起脱水,宝宝就会昏昏欲睡,眼睛和囟门都会往下陷。
治疗:频繁喂奶,两顿奶之间给他喝凉开水。要特别注意卫生,照顾宝宝之前一定要洗净双手。如果腹泻严重并持续超过24小时,要去看医生,宝宝可能需要口服补液合剂。
宝宝的衣服
大多数宝宝的衣服都是根据他们的大致年龄及身高体重来划分尺寸的。因为宝宝几个星期就会长到下一个尺寸,所以你不需要太多的新生儿衣服――确实,有些宝宝长得很大,他们一出生就直接穿第二号衣服。如果你的宝宝是早产儿,你会发现有很多衣服都非常适合他,从非常小的全套服装到小号的新生儿衣服。
需要记住的是,新生儿的衣服一定要式样简洁。给宝宝穿衣和脱衣已经够困难了,更不用说还要为那些设计复杂的松紧带、纽扣和蝴蝶结操心,所以你要选择自己不费周折即可帮宝宝脱和穿的衣服。可以购买柔软的弹性棉质汗衫,信封式宽大领口,这样你才能轻松地给宝宝套头穿上。腿部收紧的连身宝宝衫可以防止宝宝的肚子受凉,当你给宝宝穿着上下两件的外套时,这种连身内衣不失为理想的选择。从颈部到胯部采用纽扣或拉链的连体衫便于穿着,而且换尿布时不用全部脱掉。
随着宝宝长大并逐渐适应穿衣和脱衣之后,用上下两件的衣服来取代连体衫是最简单的。最好别穿那些漂亮的衣服。带花边的羊毛衫、牛仔裤和夹克衫,这些衣服在日常穿着中并不实用。一定要购买易于打理的天然织物制成的衣服,以便于清洗和穿着。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4
关键词:感染控制技术;PICC;新生儿护理
随着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院感管理越来越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的危害之一[1]。由于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也是广泛应用,在护理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PICC技术的效应,收集2011年~2013年80例目标病例,旨在探讨院感控制技术对PICC技术应用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取得家长同意并签特殊治疗同意书后实施PICC置管术的患儿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胎龄29~40w,住院天数10~28d。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PICC包(有1.9Fr规格导管1个、20G穿刺针1个、镊子1把、1%碘伏、酒精棉签、5ml注射器2个、止血带2条、孔巾、治疗巾、肝素10u/ml)。
2 护理要点
2.1术前护理
2.1.1坏境准备 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术前行紫外线消毒及辐射台的终末消毒。
2.1.2物品准备 根据穿刺需要准备充足的无菌物品,包括PICC穿刺包、手术衣、无滑石粉无菌手套、消毒棉签、肝素生理盐水等。
2.1.3人员准备 具有PICC操作资质的专科护士,操作者穿手术衣,戴帽子、口罩,实施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
2.2术中护理
2.2.1将患儿置于消毒后的辐射台上保暖,暴露术野,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生命体。
2.2.2打开无菌包,建立消毒区,将导管等无菌物品放入无菌区,修剪导管长度,检视切面,确定没有割出斜面和松散结构。
2.2.3皮肤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10cm,左右到臂缘,螺旋式消毒皮肤,先用酒精棉签消毒3次,再碘伏棉签消毒3次,待干20s。戴无滑石粉无菌手套,按近-远-近原则铺无菌区,助手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术者更换手套,扎止血带,穿刺所选静脉[2]。
2.2.4穿刺中除镊子以为任何物体不能接触到导管,退出针芯时需要手指压迫管端皮肤防止血液反流,这对穿刺部位皮肤会造成污染,连接肝素帽后应再次消毒。
2.3术后护理
2.3.1透明敷料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1个24h更换。以后敷料干洁则更换敷料1次/w,敷料松动、脱落及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2.3.2更换敷料时应铺无菌台,戴无菌手套,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撕,避免导管脱落,外露的导管用治疗巾包好,由内向外先用酒精消毒皮肤3次,再用碘伏消毒3遍,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约20cm,自然干燥,并使用皮肤保护剂,以防撕揭敷料时损伤皮肤,以减少感染机会。
2.3.3每目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如导管有部分脱出,可采用局部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送入血管中,避免发生感染。
2.3.4穿刺点渗血的预防及护理 充分评估患儿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选择适当置管时间[3]。局部渗血后应及时更换贴膜,避免血液培养基的作用滋生细菌导致感染。
2.3.5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将患肢抬高,可先以湿热敷20min,再以喜疗妥按摩患处,3~4次/d。如患儿存在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导管相关性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严重者拔管观察。
2.3.6保证PICC患儿专人护理,进行床边保护性隔离,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消毒手。做好交接班,认真书写PICC护理记录。
3 结果
感染和医院消毒环境、PICC留置时间及患儿本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4]。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操作过程中全面落实院内感染控制技术,使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发症明显减少,80例患儿仅1例因金葡菌感染后拔管。延长了导管使用期限,平均留置时间20.13d,充分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4 结论
反复穿刺易致外周静脉破坏,影响婴儿生理稳定性[5]。提高穿刺技术,缩短操作时间,是防止感染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导管部分置于体外,势必存在感染的危险,仔细的观察,细致的管道护理,既能确保导管的顺利留置,又能维持婴儿的生理稳定。时时树立院感管理理念,时时具有感染控制意识,事事落实感染控制技术,对PICC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笑梅,王新利,储慧华,等.12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5):279-282.
[2]胡晓静,沈国妹,等主编.儿童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儿科护理学,2011:12.
[3]熊月娥,周月娥,周钝敏,等.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1,8.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5
教你认识新生儿肺炎
从宝宝出生到满28天叫新生儿期。新生儿肺炎是此阶段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治疗不及时,会并发其他疾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新生儿肺炎的表现又很不典型,往往不易引起家长注意。
新生儿肺炎与婴幼儿或年长儿患肺炎的症状很不相同,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很少见到。当然,新生儿肺炎并不是一点也无迹可循,如果宝宝出现下列症状,你应引起警惕: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吃奶呛、不吃奶、有时烦躁不安、呕吐、面色青灰或苍白,鼻翼翕动(小鼻子不停地翕动)、闭口吹气、点头呼吸(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在呼吸的同时头一点一点)、呼吸不规则甚至暂停、低热或不发热,甚至体温过低全身发凉、不咳嗽(有的没有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普通表现,如、呼吸困难等)、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
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中的某几项,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线片,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治愈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了解医生如何治疗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也可同时并存。不同的病因,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新生儿肺炎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的各项治疗措施,使宝宝尽快痊愈。
1 吸入性肺炎
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分泌物,或出生后吸八乳汁等引发,同时也会继发感染。
医生的治疗原则: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和对症处理。
2 感染性肺炎
产前感染(在母体内)常由大肠杆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引起。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至呼吸道等引起。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常见。
医生的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
多数新生儿患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住院时间需要1~2周,待肺炎的症状消失,宝宝能够正常地吃奶,其他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妈妈的配合
定时替宝宝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
拍击宝宝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以利痰液排出和促进肺循环。
在护士的帮助下帮宝宝吸痰:反复吸净宝宝的口咽、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的要采用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
密切观察宝宝病情:
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及早告知医生,若合并肝迅速增大,提示可能心力衰竭,医生会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用强心药等。
如果宝宝突然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是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护理。
居家护理很重要
宝宝出院后,妈妈的悉心护理对宝宝的痊愈和康复很重要。
1 了解住院情况记住医生嘱托
包括:在医院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多少,几小时喂一次,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是否需要复查等等。
2 改善宝宝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对流风。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空气太干燥会影响宝宝排出痰液,加剧呼吸困难。
3 注意呼吸道护理
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宝宝呼吸;安静平卧,经常翻身变换,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如有气喘,可将宝宝抱起或将背垫高,利于呼吸。鼻腔内如有干痂,用棉签蘸水取出,防止鼻塞引起呼吸不畅。
4 注意喂奶 防止呛奶
应抱起或头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会儿奶,应将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
5 严密观察宝宝变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可以咨询住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
有效预防最重要
新生儿肺炎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应该从娘胎里就开始。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定期做产前检查,特别是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如发现有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缠绕、受压、过期妊娠等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因素,产科医生会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乳汁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因此,妈妈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孔要大小合适,喂奶时宝宝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高一点。喂奶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再观察一会儿,若漾奶,应及时抱起拍其后背。如果宝宝呛咳严重,并有发憋、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胎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出生后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给宝宝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的用具应彻底消毒。成人要注意洗净手才能接触宝宝,特别是外出回来时。
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如果母亲感冒,应戴着口罩照顾宝宝和喂奶。宜婉言谢绝客人探访宝宝,更不要让客人近距离接触宝宝。
其他感染引起的肺炎
宝宝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脐炎、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能经过血液循环至肺部而引起肺炎。发现宝宝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相关链接
新生儿肺炎会传染吗
一般不会,但如果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或有过密切接触的同龄小婴儿,也有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应注意隔离。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6
小儿为何易发生尿路感染
生理特点 婴儿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粪便污染,其中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易引发感染;女婴的尿道比男婴短得多,更易发生感染;新生儿及小婴儿机体抗茵能力差,发生皮肤脓疱病、肺炎等疾病时,细菌可通过血液而引起尿路感染。 尿液返流 成年人膀胱内尿液充盈时,尿液不会返流入输尿管,而婴幼儿却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尿液返流。 先天性尿路畸形 据统计,小儿尿路感染者25%~50%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盂积水引起的梗阻,等。
如何早期识别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与成人大不相同,所以,对小儿尿路感染的早期识别不能套用成人尿路感染时“尿频、尿急、尿痛”的思路。
发生于新生儿期的急性尿路感染,突出表现为发热、吃奶很差、面色苍白、呕吐、腹泻,部分患儿可出现抽风、嗜睡。
发生于婴幼儿期的急性尿路感染,症状以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尿频、尿痛等症状不明显,只是在排尿时可发生哭闹。 发生于儿童期的下尿路感染,早期表现尿频、尿急、尿痛,较易于被发现;但如果发生上尿路感染,早期主要表现是寒战、发热、全身不适,较大的孩子可能诉说腰痛。
如果孩子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发热、面色苍白,不肯吃奶、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切不可以为宝宝得了“感冒”,必须仔细观察病情。如发现宝宝有尿频,或排尿时哭闹,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家长应及时抱孩子去医院就诊。
尿路感染对孩子的危害
急性尿路感染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迅速治愈。约有半数病例由于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往往迁延不愈。不少患儿在出现发热等症状时,易于被当作“上感”而不规则地用过抗生素,故尿液中不一定能培养出致病菌,所以需多次作尿液常规和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迁延不愈的病例可演变为慢性尿路感染,患儿呈现间歇性发热、消瘦、进行性贫血,严重危害健康。个别患儿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怎样防治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