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信技术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1
关键词:电力信息;电力通讯技术;融合
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相融合是一种全新的电力网络发展趋势,也是电力网络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在传统的电力网络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并对电力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现代化的电力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也使得电力运行维护变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1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融合的必然性
1.1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发电设备与输送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中国电力事业迅猛发展。另一方方面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这些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促进了众多行业的发展。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同样可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相融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今水平下的必然结果。
1.2电力企业发展进步的需求
电力行业正在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电力行业同样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急需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保持高效的工作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电力供应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为电力企业的设想提供了实现可能,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电力企业自身的需求也使得这些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成为现实。
1.3技术保障
电力技术和电力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使得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具有了更多可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信息交换技术、接入网技术,这几项技术构成了两者融合的基础,而现有的技术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构建出相关信息平台,使得电力企业可以建设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信息平台,推动电力企业完成现代化建设和转型升级。
2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在现有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情况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应该对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寻找适合两者融合的发展策略。
2.1技术方面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各个电力企业每天都要完成大量数据的传输工作,而这些数据的传输主要是依靠现有的传输网络来完成。在现有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传输网络还能够满足电力信息传输的要求,仅有个别企业会在高峰时段出现信息传递卡顿现象。但是随着电力行业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必将会出现电力信息输送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现阶段就开展技术研究,推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就技术角度而言,电力通讯技术革新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网络融合。这项内容主要是对整个电力通讯网络进行系统化升级,提高通讯网络的可靠性,特别要提高通讯网络的传输能力,保证通讯网络能够在高峰时段和电力信息拥堵时段维持正常信息传输。(2)接入技术融合。接入技术是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融合的最主要环节,它能够帮助电力信息从现有网络与电力通讯网络展开无缝衔接,完全接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下的电力通讯网络,将监控设备、控制中心、信息采集设备等完全融合起来,最终实现电力信息的快速接入与传输。(3)软交换技术。这项技术是指将电力信息传输至指挥控制中心后,再利用通信网络将各项指令传输到电力设备中,通过网络完成电力设备控制,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双向传输与控制,同时这项技术也可以使不同形式信息数据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完成传输。
2.2制度方面
技术是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融合的重要保障,而相关制度也是能够有效推进两者融合的基础,只有建立起科学可行的融合制度才能够使电力信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落在实处,切实实现融合的目标,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生产活动提供制度保障。(1)制定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的统一平台。电力企业要制定统一平台规定,将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融合在统一的制度之下,使得所有企业员工都形成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的意识,这样企业员工就能够更加努力的将各种信息统一在这个平台,适应统一平台的协调与调度,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平台奠定基础,并最终促使电力的电力信息与相关协调工作完全可以控制在平台框架范围之内。(2)树立员工融合意识。很多电力企业员工长期工作在固有的环境之中,对于电力信息收集和电力信息处理还停留来传统阶段,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力信息与通讯融合的需要,企业需要树立员工的融合意识,使得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和认清二者融合所带来的好处,积极转变自身观念,从自身工作效率提高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应对即将到来信息与通讯技术融合。(3)提升电力企业员工技术能力。很多电力企业员工还未具有应用融合技术的能力,甚至对于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融合缺乏正确认识,这些都是阻碍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应该加强对本单位员工的培养,使得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适应融合需求,同时电力企业也应该招聘更多能够满足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融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总结
电力信息与电力通讯技术的融合对于电力企业发展与电力稳定输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实现二者融合,我们要深入研究相关技术,并建立有效制度来保障二者融合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焱.探究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问题[J].信息通信,2014(12):192-193.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2
关键词:通信技术;创新研究;措施
1 引言
目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电子通信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取决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谁能够在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方面取得进步,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如何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在国际电子通信技术革命中拥立潮头,成为摆在所有电子通信技术人员面前的重大技术课题。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必须在现有的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陈出新,保持电子通信行业对社会进步的强劲的推动力,只有创新,才能确保国际电子通信市场的份额,只有创新,才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
2 通信技术创新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首要的措施。任何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关键在于人,电子通信科研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健全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变得非常重要。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把人才作为优质的资源。将人比作蓄电池,要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放电,进行二次开发。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的过程也是二次开发的过程。所以,要特别重视电子通信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健全竞争机制,促使研发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进行充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大胆启用有潜质的年轻员工,给他们提供适合的研发位置,引导电子通信研发人员进行有序竞争,创新出优秀的电子通信产品,促使有才能,创新意识突出,创新成果较多的优秀研发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保持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2.2 强力推进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
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第二个措施。在电子通信技术的激烈竞争中,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占领着重要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电子通信核心的新技术,谁就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因此,要进行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基础和后盾,是增强电子通信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必然引起人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力也明显大于其他技术。所以,要在电子通信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上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真正将电子通信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发发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破重点,以点带面,全面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如在支撑新一代异构网络融合协同管理技术、对等网络体系结构(具有异构网络融合特征的新型结构)、面向异构/融合分组业务的动态控制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能够增强电子通信业内的竞争力。只有坚持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才能始终在竞争激烈的电子通信国际市场保持强劲的竞争力。ICT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采用不同技术标准的不兼容的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技术标注掌控在哪一个企业手中,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超强的竞争优势,会为企业带来自巨大的市场效益。市场效益又会极大地推动企业市场优势的扩大。而创新则是ICT产品竞争的核心。ICT行业的创新可分为组件创新与系统创新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创新分别对应着ICT产品和标准,对ICT行业竞争的影响力也相对不同。组件创新同产品竞争相关联,系统创新与标准竞争相关联,两种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系统创新却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成为ICT行业超一流企业的关键。因此,在ICT行业的创新中,加强系统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但是,ICT行业系统创新的难度非常大,当事实标准被某个超一流企业控制的时候,新的技术标准很难顺利通过。
2.3 始终坚持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始终坚持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第三个措施。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兼容的问题,每一个电子产品都有自己的连接方式和端口,严重制约着各类电子通信产品的通用。因此,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中,要始终坚持标准化战略,以实现电子通信产品产业化为最终目标,采取积极的向外发展政策,强力推进创新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应用,扩大应用范围,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技术创新同业务发展推广共同发展,紧紧围绕电子通信核心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带头在电子通信产业制定有影响力的技术标准,积极进行电子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业务推广作出积极的贡献。例如,中兴通讯就是在坚持专利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成功地进行了组件创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兴通讯面临着欧美厂商的垄断,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兴通讯在来料加工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在沿用已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交换机,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打破了欧美国家对电子通信市场的垄断,为国产电子通信产品的发展开辟了创新通道。不仅使中兴通讯的科技人员得到了创新锻炼,而不断提高了自主研发能力,且为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对于中兴通讯技术跟随创新,大唐电信集团在系统创新上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从而研发出TDSCDMA核心专利技术,被国际电联批准为3G系列国际标准,并为3GPP接纳,正式成为被国际大多数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承认的国际标准。ICT行业有句流行语:“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可见,ICT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以卖标准作为发展方向,因此,在技术创新上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系统创新,成规模地发展ICT专利技术,才能使我国的电子通信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掌握的ICT专利技术有限,再加上国际竞争标准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电子通信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无法具备超一流企业的实力。
2.4 大力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创新
强力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推广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第四个措施。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为电子通信产品带来了业务推广的可能,电子通信产品业务推广又为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的支持和良好的实际操作平台,两者之间是互补互利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推广,不仅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的科学发展,加快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拓展电子通信产品的产业链,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开发商同电子通信业务商的合作共赢,为电子通信业的繁荣增砖添瓦。电子通信技术开发商同电子通信业务商的合作启动了利益共享模式,促进了电子通信技术的换代升级,有效缩短了技术创新的研发周期,并且提高了电子通信新技术推广的效率。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3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通信方法;创新
引言
当前,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无线电技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种。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直以来,人们对此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绩。相比于有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不需要传输设备,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传输十分灵活,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无线电技术在当前市场上倍受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无线电技术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传输的结果失真,较易被人截获。因此,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新方法十分有必要,文章即是对此展开论述。
1 无线电通信技术概述
1885年,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论述了发明无线电接收机的过程。这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论文成为无线电技术研究起点的标志,并且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就将5月7作为无线电的发明日期。波波夫的研究延长了无线通信的距离,他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入了新的篇章。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1898年进行了海上通信实验,这次实验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真正实现。马可尼通信实验将无线电信号的距离又进一步的延长,并在1901年在相距将近三千多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了通信。马可尼通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时代,从此以后各式多样的通信发明也相继诞生[1]。1946年,科学家八本、威玛、罗斯等用电视机进行天线信号的接收,他们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无线电技术的真正普及。在当今信息社会,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对通信技术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信息社会就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开发各种通信应用软件,更好的为民众的通信作好基础。作为信息化服务的一大标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不仅在民众通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军事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当今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不足,怎样研究出更好的通信方法以完善通信质量,满足民众生活、军事用途上高质量的通信要求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2]。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所以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是因为其在通信上具有很明显的通信优势。无线电通信能够不受空间、时空的限制,通信自由,同时能够更加完善通信中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等,并且能够使信息更加高质量化,即不仅能够传递,还能够进行深入加工。在通信设备上,无线电通信技术设备具有智能化、小巧化的特点,传输数据信息容量大等这些特点就注定了无线通信技术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通信的可靠性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灾害上的抵抗性。在水涝、泥石流等天气下,无线电通信依然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传输的可靠性,时空上的自由性等优点,但是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无线电通信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信号的干扰,信息容易被外界窃取。因此,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国军事信息研究的重点。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有用信息被敌方获取对国家、企业、军事机构等造成的危害都是致命的。因此,做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3]。
3 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在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解决无线电通信技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必要。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并切实满足民用通信、军事通信上的各种需求成为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进行创新研究[4]。
3.1 提高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各种设备如果没有较好的安装、配置与部署,那么无线电通信网络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在无线电通信的整个网络布局上,我们必须保证网络的设备性能,优化各种设备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用来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3.2 采用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界的干扰,保证通信的质量。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要保持系统信号的稳定、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增加系统通信上的质量,就必须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确保提高通信质量。
3.3 改进接入网络的方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融合,无线通信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市场发展中,无线传统网络与新兴网络接入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快速地推动了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等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通信上的各种需求。
3.4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宽带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发展对于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年,光纤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我国无线通信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逐步演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宽带化成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方向。
3.5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推广。在无线电通信侦察方面,软件无线电具有重要的应用。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运用,如果能够推广到大众生活市场,那么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也将是重大创新。
3.6 个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个人信息化通信在全球上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在通信上,个人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通信传输路线的信息量,提高无线通信的传播速度。
3.7 电路交换网络的过渡。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都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在数据的处理能力上,电路交换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无线通信信号易受到干扰的难题[5]。
4 结束语
文章简要回顾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的优缺点。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上,传输的路线、信号稳定性、传输距离、保密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我国上亿人通信的要求,在无线电通信的网络规模与通信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满足用户多方位、多层次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创新的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快速地推进无线通信方法技术的研究,为民众生活、国家军防等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
参考文献
[1]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 W.Couch[M].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雄伟,赵彦然.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及其攻击方法研究[J].2005.
[3]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4
1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滞后在我国以往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长时间采取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重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内容乏味枯燥,教学模式落后单一,没有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的进行考虑,无法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轻实践而重理论,将实验教学看成是理论课程的辅助,并且实验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整体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2实践环节有待改善一方面,高校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验考试方式缺乏科学性。到目前为止,高校所采取的实验考核方式为抽考方式,导致了部分学生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不良现象。评价实验课程的标准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正确的采集实验数据、课前是否预习、实验内容完整与否等,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考核,极大的削减了学生重视实验课的程度;另一方面,高校电工电子实验设施数量不足,并且性能十分落后,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是示范方式及板书方式,而极少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综合型实验和自主型实验,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3师资队伍素质不足,教学质量难以确保高校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对师资队伍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而且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的理论知识,积极的投身于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去,然而,就我国高校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师资状况来看,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特别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极为缺乏,无法为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改革高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1更新及调整教学内容随着电工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及突飞猛进的发展,多样化的新技术开始涌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这便要求高校的电工电子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尽快的引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便于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跟上社会和时展的步伐。改革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包括:(1)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适时的修订,以便于与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的相适应;(2)按照高校学生的所具备的典型特点,对优秀的教材加以参考,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3)适当的调整课时,将实践教学增加,加大整合课程的力度。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量的减少理论课时,以够用为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环节。[3]
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1)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教师应当合理的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知识,保证课堂教学的直观和形象,活跃课程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授课效果;(2)实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以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功能的定位,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帮助教师重新的整合教学内容,巧妙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隐含于任务中,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学习潜能,教师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切实的应用到日常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4]
3重视建设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电工电子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有强大的师资后盾。所以,高校应当致力于双师型教师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为了提高办学内涵,高校可以安排电工电子技术教师轮流参与到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中去,做访问工程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到同类学校学习,不断的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并积极的鼓励教师充分的将自身的业务特长发挥出来,切身的参与到企业的项目设计中去,正确的引导教师学以致用,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富有活力的、业务精湛的、素质优良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便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5
关键词: 光纤通信;电信;技术
传输技术以及交换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在电信领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光纤化核心网、数字化核心网以及宽带化核心网。但是,当前电信领域的媒体业务量正在迅速增长,业务类型也变得多样化,因此只有对其通信技术进行不断完善,才能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电信领域,将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对此,本文研究了电信光纤通信技术,以供参考。
1 光纤通信的含义以及组成部分
光纤通信指的是运行时信息载体为光,传输介质为光纤的一种通信手段。由玻璃材质制造而成的光纤是一种绝缘体,所以不会出现接地回路的现象;不同光纤之间只具有小距离的中绕,光信号不会出现泄漏现象,因此不会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被泄露,在电信的通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要使光纤通信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则离不开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光发信机,此部分为光端机,能够转换光与电;第二部分为光收信机,与光发信机类似,此部分也为光端机,能够转换光与电,光收信机包括了光放大器以及光检测器;第三部分为光纤,光纤是传输信息的通路,光纤能够转换光端信号,负责传输信息。第四部分为中继器,系统当中的中继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再生电路、光源以及光检测器;第五部分为无源器件,包括耦合器以及连接器等,这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
2 光纤通信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2.1 具有较长中继距离,传输损耗较低
光纤通信当中,传输介质光纤的损耗率能够控制在0.20dB/km以下,因此传输损耗较低。当损耗率较低时,就可以相应延长中继距离。随着科技的进步,光纤材质也将变得更为理想化,在理论上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有损耗,因此可以预见,采用光纤通信技术将能够实现更长中继距离之间的跨越;从而减少中继站的数量,降低系统复杂性以及系统建设成本[1]。到目前为止,最长中继距离已经大于200千米,这对于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2.2 具有大容量通信以及极宽频带的优点
光纤通信当中的载波频率远远高于电波频率,光纤在传输信息时,其损耗远远低于导波管以及同轴电缆,因此采用光纤技术进行通信,其容量要远远多于微波通信。与电缆以及铜线相比,光纤传输宽带要大得多,因为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可以充分利用光的调制方式以及调制特性等,如果为长窗口以及散波光纤,则几十GHz·km容量的宽带便可以存在于单模光纤当中[2]。如果光纤的类型为单波长,为了能够使其传输最大容量的信息,可以通过运用相关技术来对其进行完善,例如采用波分复用方面的技术,在采用波分复术对单波长类的光纤进行改造后,将能够使其传输容量扩大到十倍甚至是几十倍。因为单模光纤具有非常大的宽带拓展潜力,所以此类光纤已经成为电信业务网络传输的一个首选介质。
2.3 光纤易于铺设
光纤的内芯极细,光缆直径较小,因此,在传输信道上使用光缆,可以减少传输系统的占地空间,从而使管道出现拥挤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作为通信介质的光纤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重量也较轻。因此,如果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于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以及飞机上,将能够有效减轻飞船以及飞机等现有的重量,方便于信息的传输。此外,因为纤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所以可以对光纤进行大幅度的绕制,方便光纤成束,从而获得密度较高与直径较小的光缆,便于系统的铺设。
2.4 具有良好的保密性
保密水平是评估通信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科技发展的同时,窃听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只有对通信技术进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防止窃听。光纤通信技术当中的传输介质较为特殊,只在光纤包层以及纤芯附近进行光波的传送,光纤之外很少存在光波;因此能较好的保护信息,预防信息泄露。此外,光缆的外部运用了橡胶护套以及金属材质的防潮层,这些保护设施均无法透光,再加上中继光缆以及长途光缆一般被埋置于地下,因此光缆出现光泄露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光纤具有良好的保密性,泄漏光信号的情况很少发生,所以在电信领域当中运用光纤通信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串话现象。
2.5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由绝缘性材料制造而成,具备良好的绝缘性,也不容易遭到腐蚀,再加上光波导能够对抗电磁所产生的干扰。所以在传输信息时,即使出现太阳黑子频繁活动、大气电离层发生变化以及雷电等自然现象,都不会对其造成干扰。此外,人为原因制造的电磁也不会干扰到光纤的正常传输,因此,可以将光纤架设于输电线的平行范围内,也可以组合电力导体,形成复合形式的光缆。光缆不具备导电作用,因此并不会生成电动势,保证信号不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因此,即使将通信系统建设于高压电气设施附近,通信质量依旧良好。
3 通信领域当中接入光纤的技术分析
当前,光纤技术的接入网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无源光与有源光两种网络。有源光接入网络应用到了ATM技术以及SDH技术;而无源光接入网络的光配线网当中没有源节点。当前,要实现FT-Tx,则应采用无源光接入网络技术,即PON技术。应用PON技术能够简化网络层次,并可以提高宽带传输能力,从而降低运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因此PON技术适用于面积较小且用户较为集中的通信区域。在用户接入方面,可以根据光纤到达时的不同位置,应用不同的接入技术,如FTTH、FTTC以及FTB等。FTTH指的是光纤到户,光纤到户技术能够接入全光,所以能够对光纤技术所具有的宽带优势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向用户提供不受限宽带,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最近几年,FTTH技术已经得到了推广以及应用。在我国,目前有三十多个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FTTH技术的试商用网以及试验网,
主要包括了网吧、居民用户以及企业用户等多样化的应用形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应用FTTH技术方面,已经有许多城市制定了相关建设标准以及技术标准,部分城市为了鼓励该技术的应用,还制定了针对性优惠政策。在应用FTTH技术时,需要以xPON技术(点到多点)以及P2P技术(点到点)两种技术作为支撑。点到点技术可以实现自接连接局域端与客户端,因其采用到了媒介转换仪器,在自动连接局域端与客户端之后,就能够为用户接入高容量宽带。就目前的情况而言,GE带宽以及FE宽带主要面向小型用户,而P2P技术接入方式则比较适用于中型或大型的企业用户。
4 结语
光纤通信技术从一开始问世,发展到现在,已经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发展。传输速率不断加快,与十年前的水平相比较,当前的传输速率已经提高了将近一百倍。通信市场因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而变得活力无穷;因用户对于通信容量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化,通信市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笔者相信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必将加快通信市场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创新与实践 教育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87-01
引言
而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家都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电子信息技术创新重要地位与深远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增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使国家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实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保持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直接决定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向主动构建的过程,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系统的主动构建过程,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以政府为主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分立、政府投资等主要特征已经不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尽管在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味沿袭、不懂应变地传统政策应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经济环境不完整,缺乏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
中国长期处于计划经体制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分立,科研机构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主要从事研究开发,以达到国际先进科技水平而不是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大学缺乏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人才的意识。电子信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总体上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资金融通是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准备。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风险投资发展缓慢、创新创业型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缺乏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相对滞后。而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需要不断的探索,进步,法制体系的不完善使大多数的人对信息技术缺乏兴趣,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停滞不前。
(二)信息技术受制于人,产品与学术环节过于脱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还不够雄厚,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领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共性技术没有得到充满划分重视,以及技术产业环节薄弱。这些环节制约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自主化程度较低,产品中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较低。
(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通劳动力过剩,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组织领导重大工程、攻关项目、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从事电路设计、软件与系统集成工程、计算机、信息产品设计开发和营销的人才更为短缺,从而一些创新意念更不会产生。
三、培育和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扶持两种创新体制
在关键领域内,建设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在创新技术体系中管理调控的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中国创新产业的核心技术。所以,要尊重市场规律,建设企业自主、政府扶持型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创新支持环境。国家应该根据信息产业层次结构、技术结构的演进采取一些相应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电子信息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投入力量,使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以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为主线
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战略,及时跟踪国际信息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支持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自主指定的技术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形成并迅速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学习、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技术能力,加快科研快速发展。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消化、创新,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教育与创新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以为教育与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潜在的联系。教育是有目的引导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目的性是其主要特征。教育的多种行为都需要服从服务于特定目标,要将多个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整合为统一的要求。为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育是追求“一”的,是将多元、多样的自然人的状态统整到一元、一致的状态。而创新意味着超越,意味着首创,意味着出新,它是以多样、个性、差异为前提的,有了多样,才有可能出现新的观点、认识、创造;有了个性,创新才会生成;有了差异,才有可能呈现新的生长点。也就是说,创新是与一统、刻板、无缘的,是与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息息相关的。教育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与教育联姻,这一点无论从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创建,还是从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来看,都是必要的,是毋庸置疑的。教育与创新特性、指向等方面的差异,恰恰凸现出创新在教育中的难度。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依旧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发现才能够跻身于打过行列。教育与创新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创新。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消化、创新,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