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图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图书管理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1

1.1复制时不容易丢失

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复制后不仅清晰度保持不变,还不会出现纸质档案管理中出现几遍、信息丢失等问题。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处理,电子文件在复制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保持原本的特性。

1.2表现形式多样

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图形、文字,还是声音、影像等网络信息都可以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并且,这些信息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互相搭配都可以形成档案管理模式。

2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措施

我国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图书档案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低、社会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等。笔者结合多年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经验,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措施做了简单介绍。

2.1加强环境保护,保证存放空间安全

电子图书档案的存放环境是保障其信息安全可靠的基本保障,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环境保护。电子图书档案的环境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以及存储工具等,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温度适中的同时,还必须安装抗雷、抗电击以及抗磁场力等设备。另外,为了保证存放空间的安全,还应该对存储的电子图书档案进行备份处理,最好选择多个位置储存。最后,定时检查存储工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2.2加强管理制度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储藏的安全,必须根据电子图书管理的实际状况,加强管理制度设计。在进行电子图书档案的编制工作时,应该专门安排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参与电子档案编制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整理电子档案,尤其是档案的归类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以档案的级别作为归档的依据,确保各级别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归档处理。最后,电子档案编制结束后,必须交由领导检查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存储。

2.3加强系统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的读取安全,必须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系统管理设计。很多时候,电子图书档案的信息安全性不够高,主要原因是系统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者是有人而已破换管理系统。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可以对电子图书资料进行加密设计,为了防止破译,密码不能太简单,最好定期更换密码,确保信息的安全。另外,根据需求设置访问权限,杜绝任何人都可以获取信息等问题产生。最后,定期对系统进行维修保护,有的网站因多种原因会出现系统漏洞,这时候应该加强防火墙设置,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2.4加强人员工作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通过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能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人担任电子图书管理工作,为电子图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3结束语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2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包含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建设是结合了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总体需求而构建的。这些电子资源主要是指电子数据库、音像图书制品、电子书籍、电子报刊等。为了使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还增加了一些电子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文学典藏等,使学校的电子图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而且更加方便学生阅读和查阅。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存在的优势

高校中的电子图书资源中的各种数据、资料、文献等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并且,在建设电子资源的时候,能够按照高校内部的专业进行划分,并结合专业特色开发电子信息资源,使其利用率得到提高。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拥有的信息量非常大,其中网络资源较多,为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管理人员不足

图书馆电子资源与传统的图书馆一样需要有专业人员的管理,使电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控制和优化,各种电子资源在质量上的差距缩短,使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教学资源。为此,加强图书电子资源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很多高校中,缺少专业性较强、管理水平高的图书管理员,对信息的掌握不够,管理过于松散。不利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

(二)宣传的力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与高校中的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并且负责图书电子资源宣传的人员专业性不高,对宣传的重视度不够,即使对其进行宣传手段也非常单一,缺少针对性。这种薄弱的宣传使学生不能及时获取到电子资源方面的信息,也不能使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和关联性增强。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

(三)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准确

随着图书电子资源建设步伐的加快,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电子资源正不断涌现。并且这些电子资源在发展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还有其自身特定的运行规律。此外,对各种电子资源进行检索过程中,也有非常多的平台可以选择。但是,在很多高校中,鉴于人们对图书电子资源的认识度不够,对电子资源不能及时获取和了解,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带来了阻碍。

(四)整体结构不够合理,质量不高

在对电子资源进行选择时,高校不能对电子资源进行充分的选择和检查,导致引进的电子资源形式上较为老旧,最重要的是质量上存在不足。此外,在进行检索时,方法较为落后,检索的质量并不高。

四、提高高校图书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电子资源管理

为了使高校中的图书电子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并保证图书电子资源的质量,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就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按照电子资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专业性提高,提高对资源利用的监督,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

(二)对电子资源实施整合管理

图书馆电子资源系统采用的检索平台是不同的,并且有不同的数据标准,为此,电子资源数据之间存在很强的重复性和交叉性。所有这些特点都对用户检索造成了困扰,而且还要对不同的检索界面进行管理和整合,而这就需要构建出一个一体化的检索平台,使数据实现全方位的检索。

(三)提高电子资源的宣传力度

要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对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宣传,并对数据库供应商提出一些要求,使其能够进行定期的培训,并要对过度下载现象进行提醒,做好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工作。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和校报进行宣传和推广,也可以定期开展讲座,使电子资源能够在全校实现推广。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从电子资源的逮选购买电子资源的管理.校,访问方式的构建.宣传和培训等方面解析如何提高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问题。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书刊为载体的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日益成为当今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特征。电子资源以其便于检索、出版快捷、传播迅速等优势被各大文献信息机构所青眯。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随之逐渐增多,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文献数据库、网络版的检索工具一应惧全。图书馆电子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受用户的信息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环境、电子资源管理等因素的限制,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一直很难提高。

全国各地的很多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都对读者进行了调查,对电子文献进行了跟踪评价,结果显示:除少数几个常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稍高些外,多数电子文献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有资料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39%的读者不经常上网阅览电子图书。50%的读者从没有上网阅览电子图书。这种情况不仅在绝大部分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存在,并且在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或文献信息中心也同样存在。事实上仅有少数重点大学图书馆中电子文献的利用情况比较乐观。这与电子文献方便、快捷、准确的优势以及应有的良好发展前景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这种低利用率状况与电子文献管理的不足分不开。本文从电子资源的引进、电子资源的管理、校外访问方式的构建、宣传和培训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电子资源的引进

为了满足各层次、各学科的用户对多种类型的电子资源的需求,大学图书馆部购买或自建r各种数据库。随着文献数量剧增、价格攀升、重复购置与经费紧张的矛盾,图书馆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资源,满足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成为图书馆引进数据库必须思考的问题。但由于电子文献形式新、内容繁杂,而且与检索方式、操作系统等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数据库之间的交叉和重复、数据库来源的动态变化以及电子文献的价格体系等因素也需要考虑。所以对其质量和价值的评价牵涉到多个方面、多项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评价中顾此失彼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电子文献引进之后的低回报率、低利用率,甚至完全的闲置。因此电子资源的引进环节就是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首要环节。

2.1电子资源的试用

试用电子资源,即图书馆通常所说的试用数据库,是电子信息生产商或发行商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争取更多的客户,对图书馆用户提供的玎购前的免费试用及演示的各种商业化的电子资源。它是各图书馆完善数据库资源的手段之一。试用期一般为3~6个月不等。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对于感兴趣的电子资源填写、递交试用表,主动要求免费试用。在采购电子资源之前。对大量涌现出来的新的电子资源进行试用,通过对新生产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并预评估,有利于正确决策,使电子资源建设合理化、科学化。因此,各馆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电子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公共基础性、专业研究性和个别需求性的特点,分清轻重缓急,制订科学合理的引进方案。

2.2强调特色资源建设

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重点建设特色资源,保证其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以便资源互补。例如:以“少而精”和“少而全”个性特色的馆结构。作为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应该结合本院的专业学科建设,着力处理好“少而精”与“少而全”的问题所谓“少而精”是指图书馆必须围绕学科专业设置为中心购置、增添图书资料,不能贪大、贪多以求全,应以“精”为核心;所谓“少而全”是指尽管本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绝对数量不多,但一定要保持主要、必备资料不缺,为科研教学提供完善、详细的资料保证。

3电子资源的有效管理

应对文献价格上涨的需要随着信息的急剧增加和书刊价格的持续上涨,有限的购书经费能够获得的信息量已越来越少,高校馆的进书量在逐年下降,文献保障率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高校师生的研究领域不断加宽加深,使得文献的老化速度加快,使用寿命不断在缩短,对新文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为缓解这一矛盾,应加强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通过推行联合采购文献资源、加强馆际互借等手段共同满足各馆读者的借阅需要。

3.1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呈现出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再加上每年不断扩大的招生数量,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满足本校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为此,要充分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

信息资源共享分为有偿共享和无偿共享两种方式。有偿共享就是与其他图书馆建立网上联系,租用其他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在各图书馆及出版社的网站中,存在许多免费试用的学术性数据库,这些电子资源使用时间较短,但是内容丰富,作为中小型图书馆,町以将这些资源收为己用,为一些作教学、科研的读者提供一个参考、检索的信息资源库,这就属于无偿共享。

我国建立的图书馆联盟主要有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全国性的综合性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和行业性联盟。如高校系统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等。

自从“2ll工程”实施以来,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北京大学图书馆承担了牵头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任务,其宗旨就是组织和协调“21l工程”高校的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lO年来,CALLS通过联合目录建设,公布和报道了成员馆的大量馆藏书刊,促进了纸质资源的共享;又通过数据库建设,引进和自建了大量数字资源,实现了资源的网上共享。CALIS的建设改变了高校图书馆过去“单馆建设、各自保障”的模式,形成了“合作共建,联合保障”的机制和“基层高校馆+地区(省)中心+全国中心”的三级保障体系,极大地改善了“21l工程”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了“2l1工程”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保障率。同时也带动和促进『l相关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业务工作的水平。

“十一五”期间,CAIIS还将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在其他高校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力争使全国所有的高校及高校图书馆都能普遍享受CALIS的服务。各地各类高校图书馆,都应该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地参加到这一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中,为本校读者获取和利用书刊文献资源提供更多的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本馆读者服务。

所谓馆际互借就是图书馆代表读者,向其他馆免费借入图书资料,同时以互惠方式将本馆的图书资料借给其他图书馆。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平等互惠、互通有无的好办法,但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如:互借速度慢、时间长、各馆互借量及其费用不平衡、大型馆负担过重等。这些都有待更加成熟的技术和形式的出现。 3.2做好师生的培训、辅导工作

广州大学在对图书馆提供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需求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的内容选择了“电子资源检索技巧”,其次为:图书馆电子资源介绍,计算机网络知识讲座等等。因此,图书馆对读者进行电子资源的使用培训非常必要。可采取在图书馆主页上张贴各种电子资源使用方法的文字性介绍内容或视频内容链接;进行电子资源使用方法的专门培训;对于有校外访问需求的读者应在申请开户之际发放印刷性学习资料,集中观看视频资料等。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引导和帮助,使合法用户更为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类型及其使用方法,从而使读者正确、高效、快速地使用这些电子资源。

3.3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选择、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有知识渊博、爱岗敬业的馆员,根据本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听取读者的建议,常年精挑细选,广泛采集。同时,需要加强对国内外图书市场和出版社的调研,了解出版的动向,对哪些出版社出书质量较高、哪些出版物比较适合本校的需求、哪些供应商服务比较好,做到心中有数。要提高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图书馆馆员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3.1专业化

专业化主要包括馆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图书馆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能掌握与图书管理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如计算机操作能力、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检索技术等。如英国雷丁大学图书馆根据全校学科、院系门类将馆员分为艺术人文团队、经济社科团队、生命科学团队和科学技术团队。他们会根据学科的要求从事读者导读、咨询、资料利用讲座、定题服务、组织学术报告会等工作。这都需要图书馆员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

3.3.2人性化

图书馆注重服务人性化,是衡量服务效益的关键指标。服务人性化就是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紧紧追踪和洞察当今世界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积极主动的精神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培养图书馆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另外,在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应引进先进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系统,实现采访、编目、流通、查询、检索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现代化管理。管理系统必须有较强的统计、查询功能。

4增加图书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方式

现代化信息网络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读者获取其他单位的文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同时其他单位的读者也能有效利用本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而提高本校电子资源利用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基本来源于购买和自建,其电子资源受知识产权保护,其中大部分在校外是限制访问,只有一小部分是免费访问。图书馆开展校外访问其电子资源服务,既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又方便用户的有效利用,使用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履行。

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方式包括如下形式:

第一,VPN方式。VPN是VirtualPri-vate Net—work的简称,即虚拟专用网。其接人方应是宽带、Cable M0DEM、DSLS~NISDN等。分学校和图书馆两类。因其有用户验证、地址管理、数据加密、密钥管理等特殊管理功能,因此访问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二,Proxy Server方式。其接入方应是宽带、CableMODEM、DSL和ISDN等。也分为学校和图书馆两类。

第三,EZproxy方式。其接入方也应是宽带、CableMODEM、DSL和ISDN等。也分为学校和图书馆两类。它也是一个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实现校外访问的软件,与普通的服务器不同,EZProxy基于“URL重写”技术,用户无需修改其浏览器的设置。它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远程认证访问电子资源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对电子资源的访问率作统计,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软件。

第四,其他。主要是一些拨号的方式,例如:采用电话线、MODEM池(M ODEMPOOL)设备*~PPP协议等的。PPP是PointtoPointProtocol的简称,即点到点协议,是事实上的远程访问协议标准。其相对速度较慢,但对硬件的要求也不高,是较易实现的早期访问方式。国内“2l1工程”院校,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的服务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院校没有设置校外访问服务,而美国大学普遍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校外访问,而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则多采用VPN或反向方式来实现。基于目前我国高校校外访问服务的缺失,图书馆应该对比现存的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的技术方案,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使用经验,与自身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优选出最佳的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方式。

同时图书馆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凡要求开通校外服务的读者,必需遵守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制定的校外资源访问的规章制度,严禁通过各种手段对资源进行过量下载,并且该系统会全天候监控读者的下载数量,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自动冻结读者对该系统的访问权限,由此引起的法律上的一切后果将由违规者自负。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4

人们对图书馆中的图书缺乏兴趣,借阅率较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在一些图书馆中,一些管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对人们的询问往往显得不耐烦,极大打击了人们的阅读积极性。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差也是管理员素质需要提升的一个方面,在图书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计算机能力基础较为薄弱,对图书资源的分类和检索仍然限于传统的手动方式,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管理措施

1.完善图书馆图书资源配置

完善图书资源配置,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相关单位和政府要注重从资金方面对图书馆的支持,丰富图书馆藏书资源,推动建设并发展图书馆管理事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图书管理设备的升级换代,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硬件和软件,使图书管理走上信息化与科学化的道路。例如,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整理存档,并建立文献资源数据库,加快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图书管理质量。

2.建立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

当前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人们拥有的电子设备非常丰富,而且普及率很高,人们渴望更方便地获得图书信息资源,而图书馆建立电子图书资源库,能够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做好图书管理工作。例如,图书馆可以建立电子书阅读平台,人们通过登录这一平台来查询需要的书籍,并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下载阅读。对于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本,要限定它的阅读时间或阅读范围。对图书馆来讲,这样他们就能够有效地保护这些图书资源的版权。图书馆在增加电子图书资源的同时,也很好的为这些书籍做了档案保存记录,能够保障在纸质图书出现损坏的情况下,来查看该书的信息和内容。图书馆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也能够更好的吸引更多读者。

3.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也要求图书管理人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从图书馆和自身两个方面加强学习提高。作为图书馆要注重引进人才的综合能力,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升,及时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才能够保证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如计算机硬件维护和管理系统的熟悉,为每个图书建立二维码,同时还要掌握office文档和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从而保障图书管理走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道路,也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有效。

三、结语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5

1美化图书室,为教职工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

图书室是学习、传递知识的殿堂。学习和传递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随时保持图书室的清洁,在室内色彩、空间结构、景物装饰、背景音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布置,营造幽静、舒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职工在图书室能够无噪音、无干扰地进行阅读、思考、研究,与书籍对话,或静心写作。

2严格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的利用率

图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图书在存放、借阅中被遗失、损坏,并保证图书在流转中被更多的教职工阅读和查询。因此,图书管理员应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存放登记制度、借阅归还制度、查询使用制度等。管理员要适时提醒教职工爱惜图书、到期归还借阅书刊,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3全面了解收藏书刊,开展藏书宣传

进修校的教职工在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工作岗位等方面都各有特点,阅读的习惯、内容、方法都各有不同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学校藏书应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进行专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教职工推荐、宣传适宜的书刊、电子图书。一方面为教职工提供快捷了解学校藏书服务,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书刊和电子读物的知识传递功能。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收集一些阅读和查询文献的基本方法,向教职工推荐使用,帮助教职工有效进行图书资料的阅读和查询。

4根据阅读需求,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图书室也应当不断新增阅读的内容。因此,管理员应当发挥工作主动性,根据教职工的阅读需求,以及进修校的学科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需求,搜集图书市场的发行动态,并向学校领导提供加强图书管理的建议。比如,建议不断补充图书室的藏书,给教职工提供新的阅读内容;建议图书室环境的改善,给教职工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等等,以保证教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5利用过期报刊,搜集专题资料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还在精神文化这一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容量、技术种类、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还能够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价值得到体现,以此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结合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封闭式图书管理的创新需求

图书馆以往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封闭,储存的图书资料均是以书面账目这种形式展开管理,并非所有图书品类和数量都对读者开放,导致图书资料缺乏共享性。在读者角度,图书馆内部涉及到大量图书资料,并不能快速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致使图书资料在呈现方面存在缺失,很容易出现图书资源浪费问题。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必须要创新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满足读者在图书资料数据共享性与便捷性方面的需求。

1.2 被动式图书管理的服务需求

基于传统管理方法,读者在筛选图书资料时更多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而图书馆则在读者服务这一层面相对被动。考虑到被动式图书管理服务需求,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在所有读者的基础上创建针对性档案,根据以往读者图书购买、借还记录,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筛选功能,为所有读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为读者推荐适合的图书资源,从以往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

1.3 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

现阶段图书管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朝着大数据时展的进程中,电子图书成为广大读者青睐的对象,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当下,读者也开始选择电子图书进行阅读,致使传统形式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日渐减少,这是图书馆经营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商类平台对传统图书馆运营带来冲击,面对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引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进行改革非常必要。推出电子图书这一项服务项目,从而参与到现代市场的图书管理竞争当中。

2 大数据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中的实施要点

2.1 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法

因为图书资料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比较广,所以主要呈现形式也比较多。(2 )图书租借服务。按照读者提出的需求,由图书馆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图书资料,该服务具有被动性,即被动的向读者租借图书、文献等资料;(2 )图书查询服务。所有文档与资源归档之后,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做好编制,按照目录与摘要将其整合归纳,为读者查询提供便利;(3 )图书检索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所有资料信息,并且创建物联网,将其与互联网结合设计读者终端,读者可以直接检索需要的图书资源信息;(4 )社会需求服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还可以为所有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信息查询服务。现阶段,一些图书馆在资料管理方面仍然有使用数据存储模式的现象,这在大数据时代下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要求,相对应的信息方式增多,信息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自然生产方式逐渐体现出差异化。不同种类的图书资源数据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而数据的覆盖与影响范围、存在模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这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契机。

2.2 高质量的图书管理信息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读者需要采集的资料信息越来越多,进度到图书馆之后难免会对图书管理服务水平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也需要引进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从而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2.3 严格的图书管理要求

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管理者也面临严格的要求,需要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其他关联学科与专业的知识,提高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在参与图书馆里各项工作时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3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创新

3.1 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服务

处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也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是符合大数据时代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的有力创新举措。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结合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在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方面,知识服务需要展开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储存空间这一方面具备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创建图书资料数据库,提升知识服务水平。

3.2 改变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现阶段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推荐服务,网站推荐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且网站浏览量也相对较高,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创新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该创新举措的作用,全方面剖析读者在阅读、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对图书摆放位置与编排进行创新,使读书资料的查找更加方便,也可以利用各大网站加强宣传,保证所有资料都能够得到利用。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进入到图书馆中查找实体图书资料的机会减少,加之图书馆内储存资源相对有限,若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无法吸引到更多的读者。所以推出电子图书服务成为图书馆创新的一项有力举措,可以直接在移动端中在线阅读,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电子图书馆,并且以app的形式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满足人们日常阅读需求。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实体图书的需求依然存在,如果读者长期处在电子阅读状态,难免会导致视觉疲劳。此时图书馆保持纸质书籍服务能够改善该问题,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3.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可能会面临数据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为了保证图书馆内部所有资料安全,需要严格限制信息传播范围以及数据开放程度,在图书资源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所有读者隐私安全,规避重要数据遗失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规范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大数据创新要做好资料开放环节的规划,在保证数字图书馆运营安全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图书资料遗失或者受损等现象必须要及时总结原因,并且严格管理。

3.4 管理人员大数据技术培训

图书馆内部负责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掌握更多技能,这就需要参与到大数据技术的培训中,树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具备更加丰富的管理知识。图书馆也应该定期展开技能方面的培训,所有管理人员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今后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遇到突发性问题可以马上解决。

3.5 在图书资料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朝着大数据方向的转型,需要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尤其是在图书资料类型与内容更加完善的当下,图书资料管理难免会面临更多问题。所以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承担职责,做好图书资料统计工作,能够总结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各项工作规律。另外,图书馆与读者通过管理人员实现了紧密衔接,在实施图书资料管理时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维系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综上所述,关于大数据和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到位、图书资料管理资金不足等。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需要更加深入。根据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受到技术影响,需要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图书馆在选择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时,参考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影响,从采集、查找、整合资源数据等方面着手渗透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