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1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关于机器结构、运转方式、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的学科。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
传统教学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虽然内容上相互关联,但两门课程独立授课,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没有建立起对机械、机构和零件的足够认识时产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困难。此外,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展开,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与与生产实际脱离,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学校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课程采用一门课程的形式进行传授,即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并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一、确定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的典型工作任务
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工种和岗位能力。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以培养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操作人员为主要目标,主要岗位是电气设备安装工、常用电机检修工和维修电工,这些工种需对电器设备或电机的机械部分比较熟悉,必须具备以下岗位能力: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和拆卸能力;查找机器故障能力;机械零件制图和机械装配图识读能力;机器的维护和修复能力。确定岗位能力的同时确定了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确定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
二、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学习情景设计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确定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学习领域,按照岗位能力形成阶梯和知识衔接顺序设计10个学习情景,以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型号、装卸等工艺要求作为主干线,穿插必要的知识铺垫,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项技能训练。
三、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步骤
每一个学习情景都可根据内容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根据10个教学情景设置了17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体现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5个环节,每个工作任务分别设置教师任务单和学生任务单。现以减速器螺纹连接件的维护这部分内容的任务单为例进行说明。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职业教育,由此职业教育在近年来获得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分析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问题;对策
1《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方面
一方面,当前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很多教材甚至还在执行以前的老标准,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教材中的案例也与社会脱节,学生很难将所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机械结构也已经被优化设计,甚至被更新型的结构所取代,但是教材内容却并未体现,这将严重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便是教材内容不具备应有的针对性,机械专业学生将来到一线工作,为此应注重知识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样才可以实现高职教育的真正目的。但实际教学中,尽管很多教材标注的是高职系列的教材,但内容却是普通教育内容的删减与结合,知识理论性较强,推导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很难做到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较差,有限的课堂时间使他们理解这些知识已属困难,加之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并不需要过多的理论知识,由此这些教材显然并不适合高职教育学生。
1.2教学方法方面
当前高职专业对机械专业教师的能力与教学质量都具有较高要求,但当前《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灌输法为主,教师只是一味的实行填鸭式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主体,且以理论推导内容为主,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容,那么高职教师的讲解便是空讲,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当前高职教育最大的问题便是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多数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也都以书写为主,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误区,将需要完成的作业作为课后的学习内容。《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填鸭式教学虽然符合这样的教学理念,但整体学习过程之后,学生仍然处于模糊的认知水平,缺乏实践操作支持,学生也往往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内容。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学校最大的通病。
2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问题的改革措施
2.1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针对性,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应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并注重实现教材内容的独特性,使其可以与其他教材区分开来,并突出机械的实用技术;其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教材应紧紧围绕实际应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高职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特色的专业人才,为此教材应根据大纲要求设置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并构建专门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内容;最后应确保理论体系的适度性,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层次化发展,对于课外知识则可以作出简明陈述也可以将其作为自学部分,这样便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2.2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具体过程,高职教育的核心教学体系便是实践教育内容,这也是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实践教学不但成为高职教育的主体模式,也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实践改革体系。首先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并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次应建立实践性较强的师资队伍,做到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分离。同时,学校还应指派教师到专门的企业进行培训,以便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最后要建立高标准水平的实践基地,并使其具备高技术含量,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校外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可以熟悉各种职业岗位,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
2.3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引进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描述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典型且有争议性的案例,确保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推理,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以便提升自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应使用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综合性的实习项目,并将自己经验融合其中,以便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应使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利用直观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模拟现实中的角色,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操作能力,这样学生便可以迅速掌握专业知识,以确保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发展。
3结语
高职院校主要向社会输送一线的实用人才,为此,高职教育课堂应紧紧围绕此教学目标进行培养人才,作为机械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注重改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使其可以充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熊敏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本杰.当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2(2).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宏观发展到微观---每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为了适应社会对实用型应用型机械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地职业技能,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走上职业岗位之后还应当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从工作领域看,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生产、技术、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他们不仅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胜任一线工作,而且还能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潜力,具备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是从事机械方面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熟练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对我院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调研,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生产工艺设计,机械设备操作,小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设备管理维修,生产管理等。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常用机构和典型零件的设计能力,常见机械故障分析解决能力,机械标准件型号、参数的选择与确定能力,机械工具手册的使用能力。
针对上述能力的要求,我们确定了本课程教学目标:在学习完本课程后,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设计和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将此能力目标进行分解,构成本课程教学单元的单项能力和相关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既有基础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以知识的传授、掌握为主。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为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知识和能力是脱节的,认为掌握知识自然就具备了能力,没有把二者以一体化方式来进行。这种模式是对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简单复制,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往往是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能听懂,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却无从下手。
因此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提出了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知识和能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了几个贯穿全课程的综合训练项目,按照专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将其分解为各项任务,教、学、做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通过任务(项目)的完成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综合项目,单元项目,任务的选择与设计都要紧紧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学生职业能力目标培养来进行。
我们根据《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典型、实用机械如:冲压机,自动运输机,钻床,减速器等的分析设计为贯穿教学的项目(任务),以这些项目为主体,通过完成产品项目的整体方案分析设计,机构分析设计,零部件分析设计,装配设计等项目任务,来训练学生在机械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能力目标的教学设计,我们首先根据选定项目的工作顺序划分课程单元,不会按照知识内容划分单元,然后以技能,知识,态度三个方面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然后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制定了项目任务驱动,知识、能力、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1) 告知――单元教学目标
(2) 引入――项目任务
(3) 针对任务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点
(4) 任务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练习
(5) 检查提问,点评,过程考核
(6) 知识点归纳,任务完成总结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试卷―知识考核不应该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惟一评判标准。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在包含知识考核的同时应更注重能力考核,强调学生的技能,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其中过程考核考试占40%,终结考核占60%。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评价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 结束语
新的教学模式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实施以后,教学效果明显。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得以显著提高。但同时还存在教师工程经验和教学设备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改革来得到发展和解决。
【参考文献】
[ 1 ]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M] .北京: 清华大学版社, 2 0 0 7
[ 2 ] 龚晓群.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0 8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4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design is based on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a highly basic course. On the one hand, this paper proposed to develop and apply a set of courseware system with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n the other hand, to enhance four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basic courses of mechanical design.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能力;培养
Key words: the basic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ability;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82-01
1加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
1.1 改善现有的教学手段,研究开发出一套新型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课教系统,提高机械设计基础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电化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教改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加强教师备课程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使用电化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要有利于创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②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要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而不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电化教学方法,都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电教为“电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会发生变化,适时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重点内容尚未引起学生注意时,学生思维展开尚缺少形象材料时,复杂机械动作的运行方式难以想象时。投影片的使用方式,可以是老师先演讲,后播放,再概括;也可是先设疑,后播放,再演讲;还可以边播放边讲解等。为获得课堂电化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动手制作教学课件。
1.2 利用新型的动态模型展示,提高学生实践感受力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人也多次对我国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出批评。提倡死记硬背,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知识传透和积累,在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上也是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发现等等,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流弊。
2提高教师自身实践创新素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创新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要靠教师的创造力去培养。而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仅要善于不断地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还要能交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而这些不断更迭的新知识、新技能,又难有召之即来的现成的教科书提供答疑和咨询;只能靠教师本人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去摸索、去探讨、去学习、去掌握。当前部分教师在认识上有“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思想,有些人片面的认为只有增加投入才能提高实践教育能力;另外,在教师能力方面,存在部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育活动,一些从校门到校门的青年教师扎在的小圈子里,缺乏从事专业实践教育的底气。通过探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增强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对自身实践创新素质提高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要乐于参加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方面,而且更体现在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上。这种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内涵。不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而这种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3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四种能力
3.1 将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职业教育、专业、职业的关系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既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且以项目、任务、工艺、范例、案例、设备、产品、实验、厂家等作为课程的实践形式。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大部分,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各自成体系。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绝从职业群众归纳整合出的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可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将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教学内容按一般通用机械的设计过程来安排。
3.2 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施行“精讲多练”及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等,突出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机械创新设计方面的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中,由教师提出案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形象直观,用大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和机构有更广泛的了解,开阔了眼界。
3.3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人文讲座等,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生可自由报名、自选课题参加比赛,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组后学生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在大赛演示并参加评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还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部分科研或科研项目,学生能够从中或得许多创新设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学到许多书本中没有的东西,并可以综合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闫存富(1972-),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副教授,工程师;孔令云(1966-),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21PYEZX179)、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ZZJG-C6022)、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豫教高[2012]18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25-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要求,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结构设计、理论计算、绘制相关图纸并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基础较差,课程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课程设计中,要涉及到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由于这些课程学习时是分开单独学习的,在设计中则需要综合应用,此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该方面问题在图纸上表现特别突出,主要表现为制图时不知道先画中心线、标题栏位置不对、图中箭头画法和一些零件的简化画法错误等,其他如正确标注装配图和零件图中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错误,图上的技术要求临时凑上一些内容等问题;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知识去对轴、轴承及其他零件进行强度校核,有些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知道什么是截面法等;机械原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对有些常用机构的特点不清楚,如有的学生在设计时将蜗轮设计为主动件去带动蜗杆转动,根本就不知道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另外说明书书写不规范,有些图、表和相关符号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问题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上述问题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先修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反映说是在学习时有些知识点老师没有讲或没有重点讲,再去问老师,老师则说课时太少,没时间讲,此类问题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设计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下。
2.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少思考,盲目照抄现象严重
目前我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都采用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指导老师给出已知数据,由学生完成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相关参数、设计主要零件、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题目单一,设计过程大同小异。虽然在课程设计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缺乏主动思考。加上多数学校都是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3周内完成,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设计,没有经验,在时间安排上不重视,到后面真正去做时才发现很多问题。如果老师又催得紧,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去拷贝、复制别人的东西。有些学生还会有选择地作一些轻微改动,而有些学生则干脆完全照搬过来,只改纸上的姓名、学号,其他数据计算和结构设计都相同,抄袭现象特别严重。
3.学生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课程设计。他们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只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次大作业。而且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种设计型任务,在刚开始设计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时间安排上很松散,效率不高。而等学生慢慢入门以后,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以至于在最后几天加班加点,随便抄袭别人或一些书中的现有设计来应付交差。有些老师把关不严,使得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做法就会影响到下一届的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4.课程设计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影响课程设计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而在设计过程中负责指导的专业课教师有限,经常是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或两个班的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时也就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直到课程设计结束,交图纸和说明书时才发现问题。而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懂装懂,老师不催,他们也懒得做,直到最后老师催缴课程设计时,才匆匆整理一下,凑出一个设计交上来。这样的课程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与前修课任课教师沟通,夯实基础,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通过与前修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将课程设计中发现的专业课问题适当提出来,在上课时作为重点来讲,提前为课程设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要将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部分给学生提前强调一下,将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学生改正。
2.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杜绝抄袭现象
数十年来,课程设计的选题大同小异,都以减速器或皮带机为设计题目,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会影响教师的创新精神。而有的学校在制图课的测绘练习时也选择减速器,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重复。所以指导老师最好能深入现场发掘新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个题目,尽量避免设计题目的重复,从源头上杜绝抄袭。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
课程设计实际上是学生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一次演练,在此之前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了解很少,作为指导老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设计经验,这样在给学生指导时才能直奔主题,使学生少走弯路。而现实中由于近几年学校扩招,有工作经验的老师相对较少,所以有些学校就只有让一些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去带学生的课程设计。而这些教师自己就对实践设计知之甚少,只有跟着前辈们“依葫芦画瓢”,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效果。即便是凑合着带着学生做出来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又如何得到保证。
4.严格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另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设计、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需要查阅有关设计手册和资料,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设计进度过快,在设计过程中就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难以保证设计质量;若设计进度过慢,就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到后期会出现抄袭现象,同样也无法保证课程设计质量。所以应由教师提出一个设计进度计划,明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应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上按着该进度计划进行设计。
5.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考核方式
那些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不重视课程设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解释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次设计任务,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由此提醒学生,那种将课程设计仅仅看成是一次大作业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
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前各个学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学校采用指导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考核方式,而有些老师平时又对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在最后验收时又没有详细审查设计内容就匆忙给个成绩了事。这样致使比较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而有些完全照抄过来的学生却能得到好的成绩,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不认真做最后也能合格。所以笔者建议对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分段给分制,即可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成果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考勤及设计过程中与设计的计划进度的符合程度,成果的质量包括设计说明书和绘图,答辩成绩即最后由答辩评委给出的成绩。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但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先修课程基础差、在课程设计中缺少思考、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等是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提高先修课程的上课质量、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严格设计进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传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人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0-22.
[2]高路,陈民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38-39.
[3]郝秀红,邱雪松,王琼,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1,(5):51-54.
[4]尹延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07-108.
[5]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范文6
一课程背景分析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各国大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点大学纷纷将拓宽国际化办学途径作为自己新的目标。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渐成趋势和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凸显,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也先后招收了一些短期或长期学习的留学生,怎样为这些留学生做好培训或授课工作,这是我们即将给留学生上课的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该课程主要讲授机械中常用的各种机构以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为先修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之间搭建桥梁。
学生开始真正接触机械类的专业知识是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开始的。这门课程与以往所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内容繁多,纵横关系复杂,基本上每章都包括工作原理、类型特点、机构(结构)设计等内容;课程内容无重点又都是重点;各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生容易出现学完就忘的现象。这些特点会让初学学生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掌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在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该课程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课程教学关键要素探析
1 授课对象特点分析
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 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既是学习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效果验证的唯一显性途径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 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目前我们学校留学生大多数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国,也有部分学生来自非洲国家。这些学生群体有以下共同特点:英语水平较高,英语口语能力强;思维活跃,上课过程中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善于提出问题;学生上课不带教材,喜欢记笔记,如果课堂上幻灯片描述太多,会影响教学进度。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校即将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几名留学生来自尼日尼亚,他们在机械制图及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上述的共同特点。同时,我们也发现,相对于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表现出更强的钻研精神,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们会通过课堂提问、老师讲解和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等方式直至学懂为止。
通过了解这些留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教材优化配置
一般,对于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教材来源主要有国外原版教材或自编英文教材。原版教材原汁原味,英语语言地道,在教学上更有利于与先进国家接轨,因此被部分教师认同和采用;有些课程国内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与国外教材差距较大,因此有些学校开始自己编写教材。选用自编教材的优点是与中文内容衔接较好。目前,由于我校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自编教材,所以根据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在教材的选取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以讲授机械中常用的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实际应用特点为主,该课程内容表述、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诠释具有国际通用性,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或更具有全英文教学的优势。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我们采用HomerD.Eckhardt 编著的《Kinematic Design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作为教材。同时将国内作者编写的英文或双语教材作为参考教材,比如叶仲和、蓝兆辉和M.R.Smith 合著的《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英文教材,张春林和张颖主编的《机械原理》双语教材。
机械设计以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基本知识为目的,它是一门设计性强的课程,不同的零件、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零件标准和材料标识方法(如美国的机械零件标准与国内的大不相同),不同的设计准则、设计思路和经验公式(如零件的设计公式与国内不同),甚至是所采用单位制可能都不一样(如美国的教材大多数以英制为单位)。
外文教材系统性、实践性比中文教材强一些,而国内中文教材在基本理论论述、零件强度设计与选择方面更详细一些。
由于国内培养计划与国外存在差别,国外教材中有些内容是国内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如美国M. F. Spotts 编著的《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美国Joseph E. Shgley 等人编著的《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内容中包括了机械设计概论、工程力学、零件设计、工程材料等。为了避免知识的重复,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中国教授缩编的英文版教材,如美国RobertL. Mott 著、钱瑞明缩编的《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Fourth Edition),美国Ansel C. Ugural 著、李良军缩编的《Mechanical Desig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缩编后的教材基本涵盖了我国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内容。原版教材《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在美国高校使用频率较高,书中每章开头都有“The Big Picture”“You Are the Designer”,主要作用是对该章的生产实际背景和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作一些启发性的提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该书中的例题和习题数量也很大,其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校留学生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掌握不同国家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并保证与后续课程的有效连接。因此,完全照搬照抄国外教材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机械设计课程采用中英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英文教材采用《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钱瑞明),中文教材则采用《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该教材还包含机械原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中文教材中的设计方法,同时引进介绍国外的设计方法,对两种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也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内外同行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针对我校留学生的教学特点,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拟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循序渐进、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这两部分课程都为专业基础课,既有基础课严谨的逻辑推理,又注重专业课的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课程应该综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上课时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根据我校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和组织,力求在教学中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例如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意引入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也要对国内的一些内容、标准和方法进行延伸补充。如《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教材在“轴”的这章中,只介绍了确定轴径向尺寸的强度计算方法,而未涉及到轴的结构设计,但轴是非标准件,它起着轴上零件(如齿轮、带、联轴器等)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其结构还要满足轴上零件的和密封,所以轴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需及时补充这一内容。
通过对授课对象的了解,我们知道这些留学生思维活跃,上课过程中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问题,所以那种传统的讲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留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启发式教学对给留学生上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主要提倡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给留学生讲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见到哪些传动实例?这些机构我们经常在哪些地方见到?这些机构有哪些工作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维,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由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齿轮传动项目)、现场教学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可以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我们自己制作了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是课件文字要少而精,让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去记。尤其是让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必然让学生会加深认识,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同时也易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齿轮根切时,动画演示是很有效的手段,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示根切现象,避免学生因为无法理解而引起厌学的心理。
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概念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可以使课堂显得不枯燥,也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授课教师培养
(1)利用出国研修项目加强教师语言训练
全英语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就要求老师不但要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及授课技巧,还要求老师具有很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熟练、准确地使用英语,并在汉语及英语间自如地转换。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全英语教学面临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师资不足,即缺乏外语口语和专业水平俱佳的教师。尤其是教师的口语水平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的听说能力亟待提高。近几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了“高校基础课任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选派优秀的基础课教师到国外的著名高校进修,这一举措为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提高基础课任课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促进各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近半年的出国留学人员英语培训过程中,笔者在英语听说训练方面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但却深切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不能做到自如地使用英语教学,也很难说出比较地道的英语。为此,要给留学生上好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必须要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不间断地进行语言学习,尽快过英语语言关。
(2)利用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准备好一桶水”。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师才可能对知识运用自如。所以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教研活动,以增强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工程实践意识。科研教研活动也有利于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素材。教师也应及时总结自己的科研教研经历和经验,将科研教研中的思想、方法和成果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在我国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文在对课程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留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的特点、授课使用教材、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授课教师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对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标,邓冰湘,陈懿,等.留学生生理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5(6).
[2]魏军英,李学艺,齐秀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1(1).
[3]李新房.如何讲好机械设计基础绪论课[J].河北企业,2011(9).
[4]翟敬梅, 徐晓, 李杞仪.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