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法,教学模式、方案和思路也应做出相应改革。综合型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根本之路和最佳选择是将产学研合作教学思路推进到教学过程中去,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1-3]。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实程度、教学质量的高低等会对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自我校确立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以来,我院高分子专业的很多课程都在教学过程也做了调整,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也积极参与了教学改革,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出发,在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传统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浇灌式”教学,即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的方式,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传统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占据大量时间,教学过程基本遵循教师先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后动手实验的顺序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课程不够重视、提不起兴趣,实验前没有认真的进行预习,实验时没有深入理解实验内容,更谈不上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验课程进行时,大部分学生被动的坐着听老师讲课,教学过程缺少积极主动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严重制约,同时创新精神也被压抑,这与我校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培养模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更谈不上了,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不一致。

2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2.1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

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作为支撑,主要强调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如何通过改进实验、实践和实习环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不放弃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4]。因此,高物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必需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尊重学生意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定制,应是当前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教学理念。在高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组织下进行主动自发的学习。此时,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调动学生动手实验,并且参与到实验现象的观察、整理和分析中去。何时、如何准备实验,选择什么样的试剂等应由学生思考,和教师共同确定,老师和学生讨论,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应是实验教学的中心。将以往的高物实验重新设计,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和步骤,并提前预习,实验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在遇到特殊现象和实验出现问题时,小组内同学们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和问题的解决办法。设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首先在组内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然后各小组之间再相互交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2.2发展网络平台成为新的教学交流渠道

共建一个网络空间,课前,教师可将课程的规划,课程的相关预习资料和网络补充材料上传空间,让学生在课程前就能对接下来的课程有宏观的了解,也可以省去一些简单的概念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疑难点的分析讨论上。课后,学生可将作业、自己的课程的理解和疑问等上传至空间,教师在解答后仍传至空间。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为提问的同学回答了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看到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情况,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在该共享空间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大量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可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需求的实验资料,对于实验涉及的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也上传至该空间,学生可直接下载和学习,为后期实验开展做好更充足的准备。《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大型仪器,如电子拉力机、扭辫仪、偏光显微镜、旋转黏度计等在固定时间内为学生免费开放,学生通过预约,教师定期开展培训,让同学们有机会对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进行系统的学习。

2.3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适应我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物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代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的教学内容,每2~3年对《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并重新编写实验讲义,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在保证基础理论得到充分验证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也有所了解。如实验项目“聚合物溶液性质研究”实验,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到实验步骤等均可让学生参与进来,参与的同时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高分子溶液物理的配置、黏度特性和影响因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其动手实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相互印证,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4创新考核方式,客观评价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考核是高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5]。以往,由于对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重视程度不够,我校高物实验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和期末的笔试成绩。在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考核方法,实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上,降低了实验报告和期末笔试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使实验课的考核和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实验中学生实验的条理性、操作的熟练和合理程度,以及实验结果的理解等方面综合评价其学习状况。我们发现,有效利用平时考核和实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更加科学有效地对评定高分子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我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对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2]朱平平,何平笙,杨海洋.浅谈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J].高分子通报,2007(8):55-59.

[3]夏茹,周艺峰,林宏云,等.高分子专业大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10(12):95-98.

[4]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51-53.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2

金工实习这门课程是国家教学大纲里规定的所有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在五一前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在我们两星期的金工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金工实习方面的知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于我们机械类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在二十种工种——锻压冲压、电焊气焊、铸造、薄板加工、钳工、汽车、齿模磨具、车工、铣工、刨工、数车928、数车980、线切割、工业安全、电火花、化学加工、注塑挤塑、CAD、CAM、热处理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数控技术——微机数控车削加工、微机数控线切割加工、微机数控铣削加工。

我第一天实习的工种是铣工。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铣床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然后,老师亲自操作铣床,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最后,他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将直径为25毫米、长约为100毫米的圆柱体铣成17*16平方毫米的立柱体以及另外的要求。这个工种自动化的程度虽然不高,但手工操作的工序也不多:主要是装夹工件,调整工作台高度,以及一些启动和停止按钮。由于铣床构件比较精密,加工的精度比较高,所以老师要求我们加工出来的工件的误差不超过0.02毫米。我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操作失误,但就是急于求成,使得工件的加工精度不合要求。老实说,纵观所有实习过的工种,我觉得,就只有这个工种,我们学到的东西最多。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只学习了解了铣平面这一道工序,其他的如铣通孔等都没有接触。

接下来的三天实习,是接触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操作。这些数控机床分别是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这些机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都比较高,整个加工过程除了装夹工件和调试程序需要手动之外,其他的全都是机器自动完成的——准备工作就序之后,按下几个按钮,就可以坐在一边等着加工成品的出炉。这几个工种,最难的地方就是根据加工要求编写加工程序。不过幸亏我们学过VB语言的编程,对理解计算机语言问题不大,因而,阅读和编写这些程序都还可以。其他的也没什么可说,就此而已。

在这里呢,我要略过几个工种不表,只为了说说我最有话可说的铸工这一工种。实习的指导老师跟我们说,铸工是最原始的一个工种也是最基础的工种,没有铸工就没有其他的工种。我们实习这个工种,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了解,主要是通过制作沙模达到了解的目的。这个老师很有趣,他是一个老广州,普通话不标准,也不熟练,在讲解的时候,蹩脚的普通话里缠夹着广州话,对我们会说广州话的人来说,理解不成问题,但对来自省外的学生来说那可就难坏他们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所以就有同学打趣说:这是我们入学两年来第一次接受双语教学,所不同的是人家学的双语是国语和英语,而我们的是粤语和国语。算了,闲话少述,言归正传。指导老师的讲解结合亲自示范,他一边制作沙模,一边讲解,同时适时的讲一些工艺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技术要求。整个过程不过半个钟,我们看得心里了开了花:原来如此,不过耳耳。太简单了!然后,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今天的作业:制作两个沙模,上下午各一个。接下来就看我们显神通了:

首先,按要求在模型框里放置好模型。其次,铲一些沙子覆盖在上面,手握铁条,将它类实。这一工序没啥要求,整个就是一体力活,谁力气大谁就完成的比较快。不过由于重复这种无聊的动作,实在是~~唉!作完了下模,就要做上模。这工作和前面的工序没大的区别,就是不用放模型在里边。作完了上模下模以及做了一些初步的修整之后,就要拔模。拔模这道工序,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不容易,真的。它不能直接被,得用锤子从各个方向轻轻的敲,让它松动松动,然后才能。我觉得我做这些操作的时候作的相当之完美,但结果确实很糟——凹模里边砂型碎裂了一大砣。深究起来真不能算是我的错,因为这工件模型上细下粗,往上拔的时候肯定会挤裂砂型的。既然砂型出了问题,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修复模型了。说真的,这道工序最见真工夫。此时此刻,你得有耐心,既不能生它的气,更不能跟自己怄气,要心平气和的,要小心翼翼的修。当然,最主要的你得能利用好手头上的每一件工具,因为先辈们对我们要遭遇的一切困难都已经遭遇了,并获得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发明一些新式工具去解决特定的问题。工具就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等到我将它修复成功时,整个人呐,那个腰酸啊,腿疼啊,头晕啊~~~~~所有老年人才有的症状都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了。完成了这道工序,接下来就比较轻松了,只需要将上下模的两个接触面修平整就行了。等到我们完成作业时,时间已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下班的时间。你看看,老师半个钟完成的工作量,我们整整用了两个半钟。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工人师傅劳累和艰辛。我要好好学习,走出车间,迈向写字楼。

挤塑和注塑这个工种是跟我们的专业关系最大的。挤塑和注塑,两者都是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但却有很大的不同。注塑就是将高温熔融原材料高压注入工件模型的空腔中,待冷却后就得到符合要求的工件;如果在原料中加入一定的色素,就能得到彩色的工艺品。挤塑就是将高温熔融的原材料从一定通孔挤出来,拉伸成管状。这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继续加工,如加工成薄膜或是瓶子。实习中,除了听老师讲解之外,还有亲自操作机器的机会,看着自己加工的成品从模子里取下来,成就感油然而生。以前总是很迷惑:这些塑料瓶子,管子,薄膜到底是怎样成型的?现在总算明白了。

最后来简单的说说焊工。这个工种的实习被安排在星期二,由于下午英语课,因而只有半天的实习时间。老师鉴于这种情况,只给我们主要介绍了电弧焊,中间顺便简单介绍了点电焊。电焊最难的操作就是引弧和走条。引弧要把握好高度,走条除了要把握好高度以外,还要走直,均匀。总体上来说,我们做的都不好。主要是不习惯戴防护面罩,戴上之后,就看不清楚工件。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3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在新要求下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的特性;②使学生全面接触大型测试仪器;③紧密联系当前研究热点。这样设置课程内容不仅能改善实验项目陈旧的问题,引领学生直接关注研究热点,同时也能系统地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全面性也让参与实验的教师对自己的科研有了新的体会,实实在在地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1实验项目选择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完成好一个个具体的实验。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项目进行了修订。

(1)突出热点和学科前沿。

学院调动广大优秀教师对《化学综合实验》教材重新进行了编写,所有实验均精选自一线教师的教学积累、近期研究成果及前沿科学等相关课题,内容涉及锂电池电极材料、荧光磷光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多个领域。

例如“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实验。由于石墨烯在电子运输、导电性、机械特性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加上其在2010年成为诺贝尔物理奖的主题,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学院教师在科研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一个成熟的综合实验。充分考虑实验安全性和原料成本,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运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剥离技术制备单层氧化石墨烯及还原石墨烯,并通过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光谱对比分析了原料和产品。再如磷光发光材料对未来新一代显示技术及节能固态照明光源研发的意义重大,实验“2-苯基吡啶Pt配合物磷光发光分子的合成与光物理表征”合成了一种磷光发光分子,它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是在聚合物主链或支链通过化学键引入功能性金属中心而生成的新型高聚物。金属聚合物由于整合了金属中心的导电、荧光、氧化还原、催化特性以及高分子材料优良的溶解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催化、磁性材料、荧光材料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当今化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我校教师将其整合成一套适用于学生操作的综合实验。从前驱体的制备、目标分子的合成到产物的分离、提纯,从方法的选择到洗脱液的选择配比,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对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柱层析分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化学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又能让他们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目前此研究方向的现状与进展,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2)联系实际,注重设计。

大多数基础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照方抓药,这样会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这次改革引入了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提升他们的专业亲切感和自豪感。如“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的合成与评价”,学生自己从原料入手合成表面活性剂,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价后进一步设计并配制自己专属的洗手液和洗发水;铝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材料,“铝合金的图纹化”实验强调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审阅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让学生将校徽、自己的名字制作成铭牌留作纪念。这种寓教于乐的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实实在在的样品更有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紧密围绕“综合”的主题。

整个教材的选题对于从单个实验内容到各项目之间的关联都进行了通盘考虑。单个项目内容全面,从产品合成、优化、修饰到表征是一个小“综合”,各实验项目之间从基础性实验、综合型实验到设计性实验,逐级增加实验难度,并且囊括了化学学科中的几大分支,辐射到了无机合成、高分子、仪器分析等各方面,甚至对近化学学科(如材料、医学、食品等)也有涉及,相当于一个大“综合”。《化学综合实验》教材本身是一本很好的科研入门资料,虽然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将所有实验全部开出,但是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也能有所收益。化学综合实验将做成一个不断开发升级、滚动发展的课程,逐步开出更多新型的实验,为科研成果向教学项目的转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系统地接受科研训练创建平台。

2引入先进大型仪器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我校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基础实验条件和目标的限制,学生接触到大型精密仪器的机会很少,但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又需要使用,造成了带毕业设计教师的很大困扰。因此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引入先进实验仪器的训练很重要。

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大型仪器,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实验的兴趣。同时使用大型仪器的经历使得他们对仪器的构造、使用及简单维修都有了很直观的认识,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先进仪器设备对科研发展的促进作用。改革后的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所有实验项目均涉及产品的鉴定分析,涵盖了我中心大部分的大型仪器,如:X射线衍射仪(XRD)、核磁共振仪(NMR)、拉曼光谱仪(Ram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AFS)、接触角仪(CAT)等。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表征手段。教师对仪器的原理、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最后的谱图分析都要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后能够自行进行检测。与传统实验相比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如在实验“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光谱特性研究”中,学生合成出含有钴、铝、锌等金属中心原子的酞菁配合物,分别研究了不同金属中心、不同溶剂对酞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并针对同一溶剂的不同浓度、不同金属中心的酞菁荧光光谱进行了检测对比。相较于基础化学实验单一的评价条件,在化学综合实验中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学生对两种谱图进行分析比较,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这两种分析手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又如实验“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及表征”,由对甲基乙酰苯胺分四步反应最终合成出产品苯佐卡因,每合成出一种前驱体都要进行相应的检测(用熔点仪测熔点,用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等),学生从检测的数据和合成产品的产量,选择下一步的投料量,最终对合成出的产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由于每一步的成败都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可使学生意识到这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实验,检测时就不会走过场。

3调整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化学综合实验已从原来的32学时增加到64学时,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科研的系统性,同时也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科书中的明确实验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改革后的化学综合实验不但内容辐射面广,而且与时俱进,强调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这更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则是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及基础背景,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教师根据目前的研究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出最佳的合成路线、提纯方法及相应的检测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办法,直到最后报告的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系统的小课题。

3.2师资配备的调整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对带实验课的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有很大提高。以往科研水平高的资深教师较少参与实验教学。此次除了对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很大的调整之外,另一个亮点就是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直接走进实验室,全程参与学生实验中的讨论、指导。同时,打破了一位教师主讲一门课程的传统。我们的实验课是由一位教师总负责,6位资深教授、副教授分别指导自己编写的实验项目。由最专业的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实验,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接受到最有效的指导,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收效显著。

3.3考核制度的改进

完善的考核体系能更好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新的考核制度更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对平时操作技能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验设计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等的评价。平时成绩从原来占总成绩的30%增加到70%。加大平时实验的成绩能使学生更注重在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学生向“学习、探索、研究、创新”型学生转变。

4以科研助教学、教学带科研的循环滚动式发展

经过系统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提高了学生科研训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验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对随后进行的毕业设计选题、考研方向和工作方向的选择都变得更主动、更有目的性,而且缩短了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后的磨合期。同时,这门课程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科研思路。

科研与教学是对立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科研助教学,以教学促科研的循环滚动式发展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是一项双赢的措施。

5结论和展望

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型仪器的认知及熟练操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他们进行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学综合实验将不断更新和调整,这对教学资源配套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力量。这种改革无疑会使教学和科研都充满勃勃的生机。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是高校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正路,理应得到大力推广。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4

【关键词】中小型水轮机;磨蚀;维修;防护

1 概述

轴流式水轮机的类型为反击式水轮机,因为水流进入和离开转轮的方向均为轴向而得名。轴流式水轮机过流能力大,尺寸较小时机组效率依然很高,运行相对平稳且范围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水力发电中,水轮机会因为水流中的空气、泥沙、腐蚀性物质出现磨蚀,使得机组的维护成本增加、使用年限降低,严重影响水电站的效率、效益和安全,如何有效的减少过流件的磨蚀是当前水电站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2 水轮机部件磨蚀的原因分析

2.1 气蚀磨损及其机理

气蚀就是在水流经过轮机过流部件时,微小的气泡不断的产生、破灭,对部件的化学物理作用一直在发生。尤其在发生漩涡现象时,漩涡的中心水压很低,气泡很容易破裂,气蚀磨损就比较严重。气泡破裂产生的冲击波具有冲击速度快(100m/s~400m/s),冲击压强大(100Mpa~1000Mpa),冲击范围小,冲击频率高的特点,对部件的损伤很严重。

气蚀的前期,对部件的破坏主要为材料的塑形变形、产生小坑或裂纹,故材料塑形变形能力和抗裂纹能力决定了磨蚀速度。气蚀的稳定期,主要为裂缝不断扩展造成材料剥落,此时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和材料硬度成正比)影响其耐气蚀能力。

2.2 泥沙磨蚀

泥沙磨蚀即水流中混杂的泥沙对轮机部件产生的磨损破坏。水流的速度较快,水流中的泥沙高速经过部件时,泥沙对部件表面会产生磨削作用,高速摩擦的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高压,使部件表层和水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破坏防护层,加速磨损。当某些硬度较高且棱角尖锐的颗粒高速冲击金属表面时,冲击点的局部应力很大,可能会直接破坏表层材料,使其发生细微颗粒的脱落。泥沙磨蚀的表现为:部件表面产生沟槽、波纹、鱼鳞坑。

影响泥沙磨蚀损坏程度的主要因素为部件材料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越大,部件的损伤越低。另外,泥沙颗粒的直径,水流速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损坏程度。

2.3 复合作用

首先是气蚀磨损和泥沙磨损的复合。上文提及的两种磨损方式并不是单独发生的,两者同时发生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过流部件磨蚀的主要方式为泥沙磨蚀,而气蚀磨损会加剧破坏速度。泥沙磨蚀很容易造成材料表面损伤,产生局部的凹坑或使表面变得粗糙,破坏的同时为气蚀损伤的发生产生有利条件;材料表面在气蚀损坏下会变得疏松,很容易被泥沙冲蚀掉。两种方式彼此互相加速,部件表层疲劳强度不断降低,加剧了轮机的磨蚀破坏。

另外,磨蚀和震动的复合作用,磨蚀和电化学的复合作用都会加剧部件磨蚀。

3 易磨蚀部件的维修

3.1 底环

底环最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为:导叶轴孔附近、导叶头部和限位块后部。因为导叶正面和背面存在压力差,水流流经导叶枢轴流至导叶背面时,枢轴的对应部位将形成沟槽状的破坏,这种破坏的影响较为严重。维修方式为:首先堆焊不荡钢,然后进行打磨达到质量要求(Ra1.6以上)。当磨蚀较为严重时,应更换抗磨板,甚至直接更换底环。

3.2 导叶

当河水中泥沙较多是,活动导叶的损坏十分严重。活动导叶上下端面很容易磨蚀产生较深的凹槽,导叶轴颈附近也容易产生10mm以上的凹槽,同时出水边易缺失。损坏后,活动导叶将无法正常关闭和打开,机组开停机也会很难。导叶的损坏维修方式为:①将导叶尾部齐全的,进行堆焊,具体部位有导叶头部、端面、正背面;②车削导叶的端面,使其高度符合设计要求;③加工导叶正面和背面,是导叶线形符合设计要求,要使用专用夹具并保证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0.8);④打磨导叶的头部,使用靠模进行检查⑤对于损伤严重的导叶,先割下残损的导叶,再焊接一块楔形钢板,并通过②③④步加工。

3.3 顶盖

轮机顶盖的锥形段容易发生磨蚀,形成沟槽或产生较大裂纹,运行时可能发生漏水等危险现象。对于顶盖的磨蚀,最佳的维修方式为:先堆焊铸铁焊条,再进行打磨。对于产生裂缝的顶盖,焊接较为困难,需要在裂纹的两端打眼,并用角形磨光机把裂纹打磨成“V”形口,然后进行焊接,要注意防止裂缝的发展和再生。

3.4 转轮

中小型轮机在泥沙较多的河流中运行时,转轮的叶片磨蚀十分严重,尤其是叶片外端容易磨蚀形成锯齿状的凹槽,影响轮机效率和安全。维修转轮的本步骤为:①在修复开始前,首先要使用原木模图做出组合样板;②割去损坏严重,无法进行堆焊的部分;③根据组合样板制作叶片,常用20SiMn钢板,并焊接到原有叶片外缘;④使用测型工具检测叶片形状,精细打磨直至符合设计标准;⑤运行前要进行静平衡实验,防止意外发生。使用此工艺修复的转轮叶片寿命可达原来的1.5倍,且机组功率可以提高15%左右。

4 易蚀部件的防护措施

4.1 优化水轮机设计

分析可知涡流、脱流等现象会加速磨蚀,而合理的叶型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设计过程中要重点改善叶片翼型,修正其端部形状,使转轮叶片在转动时呈光滑的流线型,更好的适应水流;综合考虑流体力学,尽可能的使叶片内外侧压力分布均匀,减少压力差;材料类型上应选用韧性强、硬度高、耐磨的材料。

4.2 添加保护层

4.2.1 抗磨焊条堆焊防护

在容易发生气蚀的部位使用抗磨焊条堆焊,常用的焊条材料为Al32、0Cr13Ni4Mo、Gb1。在不同的区域可以选用不同的焊条进行堆焊,以得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抗磨蚀性能排序为Gb1>0Cr13Ni4Mo> Al32,一般在磨蚀较严重的部位使用Gb1焊条,而在其他位置使用焊接工艺好、价格低的0Cr13Ni4Mo。

4.2.2 环氧金刚砂涂层防护

环氧金刚砂由于分子结构较为紧密,因而具有抗酸碱的能力,能够很好的防止内层金属被酸和碱腐蚀,而且该材料价格较低、抗磨性好,是理想的防护材料。该材料对泥沙磨蚀有很好的防护效果,但对气蚀磨损防护效果较差。

4.2.3 聚氨酯涂层防护

聚氨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能够很好防护气蚀磨损。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粘接强度高达30Mpa的涂层,该涂层有很好的韧性,能够吸收泥沙颗粒的冲击,且高强度、高耐磨性、高弹性的特点使其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但是该材料容易被尖锐物刮伤,且容易脱落。

4.2.4 喷涂碳化钨防护

通过在部件表面喷涂碳化钨,具体工艺为将氧气、丙烯、丙烷的混合气体在超音速喷枪中燃烧,可以产生1500m/s的高温气流,在喷嘴处加入碳化钨粉末,就可以产生500m/s以上的高速射流,均匀的在部件表面涂层。此法在抵抗泥沙磨蚀时效果极佳,是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在没有硬物冲击、气蚀不明显的部位,当泥沙含量很高时,该涂层依旧可以表现出很好的防护作用。

4.3 降低泥沙含量

减少通过轮机水流中的泥沙含量也是一个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建设水电站的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沉沙、排沙设施,有效地降低过机泥沙含量。

5 结论

减轻轮机易蚀件的磨蚀,是水利发电站的重点问题。分析磨蚀产生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轮机的使用寿命才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各个水电站应当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做出相印的防护措施,及时检修发电机组,保证发电效率和安全。

参考文献: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5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 工程实践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05-04

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过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为适应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各高校应通过增量和存量两种方式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其中存量学术型计划要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增至专业学位计划,后期下达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专业学位。这次结构调整是重新定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使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2009年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1名,占整个招生名额的1/3,目前这11名研究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均就业于理想的工作单位,分别是中海油采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航天二院、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北京燃气集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由于专业型研究生的需求比较旺盛,同时顺应了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要求,随后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比例逐渐增加,2012级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招生名额增加至23人,占整个招生名额的60%,实现了新的跨越。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硕士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学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种可行的模式,为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打下了基础。但在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一)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调查分析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刚刚起步,比起国外著名高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就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企业工作站科研与生活、毕业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已经毕业和在站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生普遍反映,与同一工作站其他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相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站时间为1年半至2年,其他高校学生大多为1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已经开展了10周的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所安排的研究课题相对较快,他们在进站工作中和工作站的员工接触非常融洽,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了沟通能力,而且企业工作站导师与校方导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站的科研工作中。学生可以经常到油气田现场工作,对现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学生也反映,尽管已有10周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进入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长,而工作站还很少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进行考核和监督,致使课题的进展缓慢,最终影响论文的完成进度。工作站地点离学校较远,学生很少能回到学校和导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致使导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不了解,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学生不能对课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测技术,导致学生的学术深度不够。

学生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包括:(1)研究生应带着项目进工作站,且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该进行一些有关项目的培训工作;(2)要求进站研究生定期回学校汇报工作情况;(3)加强和工作站的沟通,由工作站抽查学生的出勤情况;(4)根据情况,实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不同的企业工作站实行双向选择;(5)在派遣学生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考察工作站的食宿医疗状况。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没有科研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2)学校导师不知道每个研究生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课题进展情况、现场导师的指导情况等;(3)作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并能够利用这些手段分析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但由于现场实验室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现场的学生只是从事比较简单的金相分析、硬度分析、尺寸测量等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4)学生到现场后,认为自己不属于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去单位,甚至长期不到试验现场,缺乏自律性的学生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研究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而现场导师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状况反馈到学校,导致学校、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由此可见,真正培养出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仅靠企业工作站明显不能满足要求。

(二)授课与学术交流的现状

专业型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践和应用能力。教育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大多仍然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考试”的本科化模式,即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或者教师布置要讨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准备某一专题的内容,然后由该生讲授。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低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较低。

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研究生本是学科前沿的代表,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偏小,尤其是到工作站后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更少,大多以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居多,不少学生没有安排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级别分布明显,牵头主持过课题的学生数量不多。可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区别之所在。因此,我们应对学生的学术交流、工程实践训练、企业站实习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毕业论文现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时要摒弃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专业学位论文不像学术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体现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此外,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专业型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并不是不要求了解最先进的分析手段,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可。而已经毕业的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远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其存在一定缺陷。譬如,一名学生开展二氧化碳驱输送系统腐蚀控制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几大油田均进行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后发现,二氧化碳驱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导致某些工艺设施使用寿命仅为1~2年,为此必须开展缓蚀剂、防腐涂料等技术攻关以解决二氧化碳驱油注采输系统中金属设施的腐蚀问题。该生研究了二氧化碳驱采出水的腐蚀规律,针对二氧化碳驱的腐蚀条件,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确定了两种可行的金属材料,并筛选了缓蚀剂和防腐涂层。文中采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压腐蚀挂片试验、高压腐蚀试验、腐蚀速率的测定、缓蚀剂合成及筛选试验、 涂层优选试验。在论文中,只是开展了腐蚀试验,测定了腐蚀速率,没有提出较为创新性的试验。大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论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创新能力不强、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企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的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大多是比较普通的仪器设备,这表明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授课方式

要求在完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启发讨论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在讲授基础知识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表各自见解,同时将点滴的灵感融入集体配合协作之中。在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去组织内容,提供若干参考教材、课程相关论文以及在相关学科中具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论的论文给学生,扩大学生阅读面,跟踪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可讲授学科前沿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对应的措施,使研究生少走些弯路,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招生与录取对策

我们对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生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宣传发挥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踊跃报考专业硕士的氛围。同时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推荐免试的人数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优先录取,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若不能被录取,没有机会转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为专业型研究生的,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更高的待遇,奖学金的评选也采取倾斜政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享受的待遇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都要到工作站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学校导师也希望招学术型研究生而不希望招专业型研究生,为此,应制定政策要求带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每年缴纳不同数额的配套经费,带的人数越多缴纳的数额越高,而指导专业型研究生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且给予一定补助。

(三)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以材料科学、机械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高原、沙漠、山地和海域等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扩展,恶劣地质条件对油气装备用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需解决复杂油气田开采及储运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难题,因此提出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材料工程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提出、分析并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定了几个培养方向。(1)腐蚀与防护工程:开展油气装备金属材料的H2S/CO2腐蚀机制与寿命预测研究,研究钢和耐蚀合金在高温高压H2S/CO2条件下的腐蚀失效机理及防护措施,解决油气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2)高分子材料工程: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修饰新方法新技术,以高分子材料在高温高压高H2S/CO2介质中的老化机理为指导,开展高强、耐磨、耐腐蚀橡胶、涂层及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应用。(3)石油工程材料:基于材料科学理论,开发石油新型装备材料以及材料性能表征,满足日益苛刻的油气田环境对材料的要求。(4)先进功能材料:以材料的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为目标,研发先进的功能材料及智能材料,满足现代高技术发展对先进功能材料的需求。

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4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工程管理类型。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不同形式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对于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项目论文,要求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对于工程管理的论文,要求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开展中期考核,包括考核学生的选题与工程实际、工程技术和产业背景的关联度,对工程实际产生作用或价值,以及是否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实际、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否对产业有重要技术创新。考核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与开题报告时相比,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比例,是否在中期考核前取得相应科研成果;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学生参加课题组内报告和参加国内外教授的学术报告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按期完成课题研究,是否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等相关工作。

(四)工程实践课程的制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安排在入学一年课程学习之后。以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为例,我们开展10周的涉及腐蚀与防护相关的专业实习,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石油装备材料与腐蚀防护技术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材料与腐蚀工况、防腐措施的调研实习,辅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授等实践环节,熟悉油气田生产开发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了解我国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使用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应用现状,增强学生对油田现场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场腐蚀与防腐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井下管柱系统、井口装置与阀门、集输站场等关键部件的材质、腐蚀工况条件及腐蚀失效现象;(2)了解油田现场主要采取的控制或预防腐蚀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3)了解油田现场采取的腐蚀速度监测检测技术、腐蚀评定方法和标准;(4)总结油田现场腐蚀失效规律,分析油田现场发生腐蚀失效的可能原因和腐蚀机理,评价防腐措施的有效性。

(五)试验平台建设

重点是筹措经费建立研究生专用实验平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环境、硬件设置、软件安装方面,按照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进行规划。如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的实验室,设有制样室、常温常压室、高温高压室、电化学室、环境力学室等。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先后买入了多台电化学测量仪器、高温高压釜、慢拉伸试验机、拉扭疲劳试验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腐蚀与防护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所提供的优质科研条件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和全面,极大地提升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优势资源共享,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重点是拓宽企业工作站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大幅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打通学校和企业工作站的沟通渠道,让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参与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学校组织导师深入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实践基地考察调研实践课题,根据企业工作站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创新性。与此同时,我们聘请了大量企业工作站的导师,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讲授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性课题中的设计、研究和问题等,依托各企业工作站实践基地或以实践基地为主组织研究生课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感受。

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基金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技术难题入手,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我们与部分企业工作站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我们与一家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开展采输系统二氧化碳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入该企业工作站的学生主要围绕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1)开展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高含二氧化碳采出液性质,找出影响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2)产出井及集输系统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以及耐蚀材料的优选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体系的特点,研究玻璃钢环氧树脂内衬层、煤焦油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纳米陶瓷涂层、超高分子量PE内衬复合管、玻璃钢管、合金管等在该腐蚀体系中的耐蚀性能并优化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3)产出井及集输管线二氧化碳腐蚀体系缓蚀技术研究:在确定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二氧化碳驱腐蚀体系的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可行的现场加注工艺技术。(4)产出井及集输系统阻垢技术研究: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不同部位的阻垢剂并研究阻垢剂的加注工艺技术。通过共同攻关,许多技术难题得到克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证明,共同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

三、结论与展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名额达到总招生名额的60%,并且呈现出大量学生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型研究生的趋势。专业型研究生的就业需求旺盛,学生接受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渐趋成为令人羡慕的一种选择,这与不断创新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密切相关。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把工作站导师、校内导师以及学生纳入共同攻关的整体体系中,定期在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企业技术难题带到学校进行技术交流,把学校的攻关成果带到企业进行学术交流,搭建科学与技术的桥梁,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肖顺华,刘峥,杨建文.关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基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2,(3):60-64.

[2]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EB/OL]. http: / /yz. chsi. com. cn /kyzx /kydt /201108 /20110826 /228763828. html.

[3] 邓涛,孔凡琴. 专业学位教育的问题与改革论争[J].大学教育,2012,(4): 30-34.

高分子材料的解决办法范文6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1

 

  去年的实习是参观,而今年学校安排我们真正地去车间工作,操作机器,制作工件。着实让我们体会了一次实践操作带来的乐趣。

 

  首先是钳工实习部分。实习第一天我们早早的就来到实习地点——工厂培训实习车间,这里的厂房显得有些陈旧,不过里边的机器在此时还是比较通用的那种。培训老师带我们简单地参观了下钳工的车间,成排的机器映入眼帘,什么可以说用壮观这词,因为我们还见过如此多的机器,并且是齐刷刷的摆放在这里,老师说,这就是我们接下来一周的培训地点。此时,我们正期盼着老师给我们派下任务,然后亲自动手去操作,屋子里很冷,但一点不减同学们的热情。

 

  操作前当然要听老师的讲解,老师用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告诉我们操作过程中要怎么操作,应该注意什么。我们第一次来工厂工作,这些提示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同学都在听讲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老师所讲的意思,不懂得记下来再问,直到全部弄清楚,这样即是对自己老师负责,对校方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这次的工作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完成,通过这项实习,不但要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还要在这几天的培训中迅速地,熟练地掌握老师所传授的技能。

 

  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了老师分配下来的任务——手工打磨一个螺母。螺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零件,但我们从未见过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更别说亲自去做了,因此新鲜感由内而发,无穷的动力促使我们去努力完成任务。

 

  从一块厚铁上锯下一个方块,并且要在规定的尺寸范围内将其打磨平整,棱角分明。很多人曾经锯过木头,感觉不是很费力,设想着今天要磨的铁也应该不会很费力,结果可想而知,一小时也不一定能锯下一公分去,足足地磨练了我们的耐力。由于实践和理论总是有一定差距的,我没能正确估算零件需要的尺寸,第一个以失败告终。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很快又投入到第二块的制作当中,这次我是小心了再小心,每一处做的都很仔细,并且沉住了气,有条不紊地制作着自己的工件。我们是每天下午工作,但给我的感觉似乎所有的工作都连在了一起,如同由星期一工作到星期五从未间断过,并且从未感觉到累,这也许就是兴趣的动力。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2

 

  金工实习这门课程是国家教学大纲里规定的所有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在五一前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在我们两星期的金工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金工实习方面的知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于我们机械类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在二十种工种——锻压冲压、电焊气焊、铸造、薄板加工、钳工、汽车、齿模磨具、车工、铣工、刨工、数车928、数车980、线切割、工业安全、电火花、化学加工、注塑挤塑、cad、cam、热处理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数控技术——微机数控车削加工、微机数控线切割加工、微机数控铣削加工。

 

  我第一天实习的工种是铣工。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铣床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然后,老师亲自操作铣床,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最后,他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将直径为25毫米、长约为100毫米的圆柱体铣成17*16平方毫米的立柱体以及另外的要求。这个工种自动化的程度虽然不高,但手工操作的工序也不多:主要是装夹工件,调整工作台高度,以及一些启动和停止按钮。由于铣床构件比较精密,加工的精度比较高,所以老师要求我们加工出来的工件的误差不超过0.02毫米。我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操作失误,但就是急于求成,使得工件的加工精度不合要求。老实说,纵观所有实习过的工种,我觉得,就只有这个工种,我们学到的东西最多。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只学习了解了铣平面这一道工序,其他的如铣通孔等都没有接触。

 

  接下来的三天实习,是接触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操作。这些数控机床分别是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这些机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都比较高,整个加工过程除了装夹工件和调试程序需要手动之外,其他的全都是机器自动完成的——准备工作就序之后,按下几个按钮,就可以坐在一边等着加工成品的出炉。这几个工种,最难的地方就是根据加工要求编写加工程序。不过幸亏我们学过vb语言的编程,对理解计算机语言问题不大,因而,阅读和编写这些程序都还可以。其他的也没什么可说,就此而已。

 

  在这里呢,我要略过几个工种不表,只为了说说我最有话可说的铸工这一工种。实习的指导老师跟我们说,铸工是最原始的一个工种也是最基础的工种,没有铸工就没有其他的工种。我们实习这个工种,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了解,主要是通过制作沙模达到了解的目的。这个老师很有趣,他是一个老广州,普通话不标准,也不熟练,在讲解的时候,蹩脚的普通话里缠夹着广州话,对我们会说广州话的人来说,理解不成问题,但对来自省外的学生来说那可就难坏他们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所以就有同学打趣说:这是我们入学两年来第一次接受双语教学,所不同的是人家学的双语是国语和英语,而我们的是粤语和国语。算了,闲话少述,言归正传。指导老师的讲解结合亲自示范,他一边制作沙模,一边讲解,同时适时的讲一些工艺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技术要求。整个过程不过半个钟,我们看得心里了开了花:原来如此,不过耳耳。太简单了!然后,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今天的作业:制作两个沙模,上下午各一个。接下来就看我们显神通了:

 

  首先,按要求在模型框里放置好模型。其次,铲一些沙子覆盖在上面,手握铁条,将它类实。这一工序没啥要求,整个就是一体力活,谁力气大谁就完成的比较快。不过由于重复这种无聊的动作,实在是~~唉!作完了下模,就要做上模。这工作和前面的工序没大的区别,就是不用放模型在里边。作完了上模下模以及做了一些初步的修整之后,就要拔模。拔模这道工序,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不容易,真的。它不能直接被,得用锤子从各个方向轻轻的敲,让它松动松动,然后才能。我觉得我做这些操作的时候作的相当之完美,但结果确实很糟——凹模里边砂型碎裂了一大砣。深究起来真不能算是我的错,因为这工件模型上细下粗,往上拔的时候肯定会挤裂砂型的。既然砂型出了问题,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修复模型了。说真的,这道工序最见真工夫。此时此刻,你得有耐心,既不能生它的气,更不能跟自己怄气,要心平气和的,要小心翼翼的修。当然,最主要的你得能利用好手头上的每一件工具,因为先辈们对我们要遭遇的一切困难都已经遭遇了,并获得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发明一些新式工具去解决特定的问题。工具就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等到我将它修复成功时,整个人呐,那个腰酸啊,腿疼啊,头晕啊~~~~~所有老年人才有的症状都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了。完成了这道工序,接下来就比较轻松了,只需要将上下模的两个接触面修平整就行了。等到我们完成作业时,时间已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下班的'时间。你看看,老师半个钟完成的工作量,我们整整用了两个半钟。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工人师傅劳累和艰辛。我要好好学习,走出车间,迈向写字楼。

 

  挤塑和注塑这个工种是跟我们的专业关系最大的。挤塑和注塑,两者都是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但却有很大的不同。注塑就是将高温熔融原材料高压注入工件模型的空腔中,待冷却后就得到符合要求的工件;如果在原料中加入一定的色素,就能得到彩色的工艺品。挤塑就是将高温熔融的原材料从一定通孔挤出来,拉伸成管状。这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继续加工,如加工成薄膜或是瓶子。实习中,除了听老师讲解之外,还有亲自操作机器的机会,看着自己加工的成品从模子里取下来,成就感油然而生。以前总是很迷惑:这些塑料瓶子,管子,薄膜到底是怎样成型的?现在总算明白了。

 

  最后来简单的说说焊工。这个工种的实习被安排在星期二,由于下午英语课,因而只有半天的实习时间。老师鉴于这种情况,只给我们主要介绍了电弧焊,中间顺便简单介绍了点电焊。电焊最难的操作就是引弧和走条。引弧要把握好高度,走条除了要把握好高度以外,还要走直,均匀。总体上来说,我们做的都不好。主要是不习惯戴防护面罩,戴上之后,就看不清楚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