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1

关键词:水循环;养殖技术;发展与现状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趋增多。水产品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因其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且易于为人体吸收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这一趋势下,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养殖收获的水产品消费量仅占全球水产品消费总量的6%;而现今,全球水产品的50%以上出自于水产养殖[1]。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其养殖总量、养殖面积以及从事水产养殖相关行业的人数均居世界首位。1988年起,中国的水产养殖总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总产量,养殖总产量占据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2]。

然而,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高水产品产量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大量养殖废水肆意排放造成养殖水域的水|下降,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障碍。传统开放式水产养殖模式中,大量残饵粪便排放至附近水域[3],以致大量有机、无机营养元素以氨氮、亚氮、磷酸盐或有机颗粒等形式进入临近水域[4],不仅造成了养殖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加剧了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恶化,诱发病害发生,影响到水产品的安全,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5]。

因此,为保护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资源利用效率,亟需发展并完善一种保证产品质量,有效利用资源并兼顾解决环境污染的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6]。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养殖环境高度可控的养殖模式,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是一种相对新型水产养殖模式,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收集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并对其进行回收处理[7]。RAS是集中了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生物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去除残留的残饵粪便、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等污染物,以净化养殖环境为目的,对污水进行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去除CO2、消毒、增氧、调温等处理,再将净化水重新输入养殖池,并通过实时监测与反馈及时调整养殖过程中投喂等养殖行为的过程[8]。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养殖生物提供了安全可控的环境,充分利用养殖用水,合理分配养殖资源,为实现环境友好型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典型的RAS主要处理单元包括养殖池、机械过滤装置(固液分离器、微滤机等)、泡沫分离器/蛋白分离器、CO2去除装置、生物滤池、消毒装置(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增氧机等。其中,固液分离器借助离心力、重力作用去除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微滤机用于拦截固液分离器无法去除的小颗粒物;泡沫分离器/蛋白分离器则是通过射流器将空气射入水底,产生微小气泡,在气泡上浮过程中借助其强大的表面张力吸附水中溶解态杂质或小型颗粒态有机杂质;生物滤池作为RAS的核心单元,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基质上附着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去除养殖池中TAN、NO2--N等有害物质;紫外灯或臭氧发生装置则主要用于去除养殖系统内可能存在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RAS加强了对养殖系统中生物状态、环境指标、饲喂行为的实时监测,并根据反馈的检测数据及时调整养殖行为,确保养殖生物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养殖环境,养殖资源始终得以合理使用,进一步推动了RAS的发展。

我国目前,循环水养殖在国内外均迅猛发展,养殖品种也日益增多。在循环水养殖技术相对发达的欧洲地区,多数养殖企业在水产养殖苗种孵化及育成阶段均采用循环水养殖工艺,越来越多的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得以成功实践[9]。在挪威,其幼鲑产量从2005仅约35万尾剧增到2009年的380万尾[10],可见其循环水养殖的规模在不断增大;从2000年起,丹麦法罗群岛培育大西洋鲑(Salmo salar)幼鱼便全部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方法。法国将循环水养殖工艺应用于大菱鲆(Turbot)苗种孵化、育成等其他几乎所有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欧洲循环水养殖种类多达100余种,年产量已超300万吨,养殖面积超过35万m2。循环水养殖理论与技术也成为欧洲重点研究领域之一[9]。

近20年来,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也将海水循环水养殖带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沿海各省如辽宁、山东、福建、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循环水养殖规模不断提升,可以工作的循环水养殖车间数量逐年增加,养殖种类也逐渐增加,已经多达几十种。目前典型的养殖品种主要包括欧鲈(European seabas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大西洋鲑、石斑鱼、大菱鲆、对虾、河等。但循环水养殖在工厂化养殖中所占比例还是相对小,因为循环水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高昂的成本。以天津市、山东省、辽宁省和河北省为例,其现有的循环水养殖总面积只占工厂化养殖的6.72%,约为3.2×105 m2[11]。在经过了开拓、探索、整合等不同阶段的发展,我国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因此,研发运行成本降低的设备,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同时培育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提高系统的盈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循环水养殖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FAO.在满足日益增加的全球水产养殖食用鱼类绣球方面应对各种挑战的机遇.FAO渔业

[2]谭洪新,罗国芝,朱学宝,阮赞杰.对我国循环水养殖产业发扎的若干思考[J].封闭循环水养殖一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2009, 22-27.

[3]Read P, Femandes T.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arine aquaculture in Europe[J]. Aquaculture, 2003, 226(1): 139-163.

[4]Piedrahita R H. Reducing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ank aquaculture effluents through intensification and recirculation[J]. Aquaculture, 2003, 226(1), 35-44.

[5]陈立侨,候俊利,彭士明等.环境营养学研究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J][J].饲料工业,2007,28(2):1-3.

[6]侯沙沙,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气水比对生物滤器去除效率的影响,青岛理工大学,2011.

[7] 陈家长,何尧平,孟顺龙.封闭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C].2006 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循环农业与新农业建设:537-540.

[8] 刘鹰. 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50-53.

[9] 刘鹰.欧洲循环水养殖技术综述[J].渔业现代化,2006,6(6):47-49.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虾蟹增养殖技术;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09-03

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其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虾蟹增养殖技术》作为高职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主要讲授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育苗基本原理及技术、养成原理及技术和虾蟹类的增殖技术等。近年来,教研组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使学生更加符合生产一线的要求,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优化。

一、结合生产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源于水产行业的发展,在调研和分析了江苏省和周边省市水产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在“工学结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不断更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成为合格的水产行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体现在“精、深、新、练”四个方面。“精”是指联系实际,把握区域特色突出重点。江苏省作为我国的水产大省,目前已经形成河蟹、青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等甲壳动物的特色水产业。我校培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省内和周边地区,因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以这些甲壳动物作为重点,讲精、讲透。“深”就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虾蟹增养殖理论与养殖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新”是指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虾蟹养殖技术、养殖方式及养殖品种的发展变化,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引进和介绍国内外虾蟹增养殖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如把抗病毒对虾苗种培育、大棚养殖对虾技术、河蟹生态养殖等本学科最前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之中。“练”是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快适应生产岗位的要求。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需要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使之达到总课时的30%左右,同时需将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并构建相对对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校2010年新开办的专业,教学基础相对薄弱,本课程主讲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但充满创新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此课程组归纳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

1.提高教学趣味性。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课程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好的开篇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选购河蟹时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此时可能对答案背后的原因充满好奇,带着找寻答案的动力进入课程的学习能调动其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生产实践中的趣事和目前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入教学,满足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使学生对专业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学生讲课和课堂辩论。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为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部分章节由学生辩论、学生讲课等形式完成的方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响应。例如针对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追求产量和质量两种趋势,可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辩论,在增强课堂活跃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聘请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走入课堂。国内许多行业都存在产学研严重脱节的问题,水产行业同样如此。学生作为行业的生力军,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承者,只有把企业和科研单位请进课堂才能培养出既懂生产又能科研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介绍河蟹养殖时,邀请河蟹养殖专家就“河蟹生态养殖”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对生产一线的技术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及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人才质量

水产养殖行业一般是处在农村或者是更加偏远的地域,生产工作条件比较艰辛,收入待遇不高,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仍然是没有出息的职业,学生对水产专业有本能的抵触与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的加强有助于学生对水产养殖业的全面了解,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变社会对水产养殖就业的评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虾蟹增养殖技术》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强,实践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为提高处理实际生产中出现养殖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1.构建新型的实验课程体系。《虾蟹增养殖技术》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需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实验课时,使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左右。本课程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实验和系统的课程实习,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课程组缩减了验证性和基本操作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同时根据生产实践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创新性实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同时也需要大量经费,教师可以与自己的相关课题联系起来,例如可以把“早春河蟹池塘的青苔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处理既能有效又经济实惠地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部分试验交由学生设计和实施,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新意识。

2.将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周期较长,课程设置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时间较短只能了解某个阶段。虾蟹水产品种类繁多,学校又不可能建立所有品种的实训基地,所以为期1周的教学实习都是去相关的养殖场走马观花地参观1~3小时,学生只能了解大概过程,不熟悉生产的整个流程,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学生一方面会抱怨缺乏实践动手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却又轻视实践教学活动。我校的培养模式为前2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顶岗实习,而水产养殖专业是一个季节性比较强的行业,每年的3~10月份为生产旺季,其他季节则处于休息状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水产教研组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寒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首先将第3学年的实习分成2个阶段,分别在大二和大三下学期去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产实践,这样就能充分利用生产旺季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还能利用淡季回学校补充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在第1学年的暑假,学校也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短期实习,这样既能让其对水产行业有大体认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又能为新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为期1年的试验,这种实践改革得到学生的普遍支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也确实起到明显的效果。

3.加强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学校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能最便捷地为学生实践提供保障,但是基地的建立、运行和日常维护管理等需要大量的投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短期内往往无法建立与课程配套的实训基地,而大型的水产养殖企业具有众多的养殖场所,两者若能深化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流程和制度,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学校已与多家育苗场、饲料、渔药、养殖场等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并与企业联合建立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将科研、教学和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每年列出教师研究课题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就业的规划选择适宜的研究课题,然后在学校的统筹规划和教师的沟通下,企业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的机会和条件,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同等条件下将科研成果优先在该企业应用转化。同时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建立初步的人才培养、就业关系,形成产、学、研、就业的长期稳定合作模式,确保科研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提高企业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提升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总之,通过对《虾蟹增养殖技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加大投入,自主建立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动物综合实训基地;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此外,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多采取讨论式、报告式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黄瑞.虾蟹增养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向枭,陈建,段彪.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96-198.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 新型现代渔业装备;池塘养殖;水质净化网;曝气式立体增氧机;水质调控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13-01

从2011年开始平湖市广陈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在水产养殖中开展新型现代渔业装备的示范与应用,并积极推行健康与生态养殖新模式。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减少养殖过程中药品的使用量,减少药物在水体和水产品中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首选措施。而且该项技术是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可大幅度减少养殖过程池塘的用水量,起到很好的节能降耗的作用。还积极推行健康与生态的水产养殖新模式,养殖全过程不换水、不用药、零排放。不换水养殖,可切断外来病原生物,节能降耗,不污染环境。全程不用药,产品全部为绿色无公害产品。该技术的示范应用也符合当前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水产养殖结构调整的方向,更推动了浙江省渔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发展。该装备可自行安装,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1 新型现代渔业装备的技术来源

该技术引进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利成果新型渔业装备(水质净化网和曝气式立体增氧机)和科学养殖配套技术。水质净化网是一种高性能水体生物净化过滤材料和生态基质,具有非常有效的水质净化能力,能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水环境水质恶化的问题。曝气式立体增氧机是一种新型底部曝气系统,专利设计将增氧管与特制增氧格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增氧机。它具有底部曝气、提水、增氧、推水等多种功能[1-2]。

2 设备结构及安装

曝气式立体增氧机结构主要包括层叠式鼓风机、微孔增氧格、非金属结构框架、塑料围板、浮筒。功率配置:虾塘配置0.75 kW曝气式立体增氧机9台/hm2,水流通量800 m3/h。水质净化网采用特殊高分子复合纤维,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纤维表面10~500 μm的微孔为有益微生物提供了巨大的附着空间,形成超强生物净化能力。净化网每片5 m2,虾塘安装60片/hm2。

3 技术路线及示范情况

技术路线:池塘整改―曝气式立体增氧机的安装―水质净化网设置―河道水―贮水池―消毒、生物净化处理―养殖池塘―优质苗种投放―水质调节―投饵量调整―跟踪检测―捕捞―销售―总结调整―再创新―制定操作规程。

曝气式立体增氧机与传统增氧机使用方法基本一致,根据水体溶氧变化规律和养殖水产品的存塘量确定开机增氧的时间。一般应掌握晴天12:00―14:00开机,生长旺季每天开机,晚上22:00至翌日6:00开机,中午开机时间短,阴雨闷热天气开机时间长。

示范区池塘16个,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面积5.4 hm2,其中8个2.7 hm2使用新型装备,另外8个2.7 hm2使用传统设备作为对照。每个示范池塘安装曝气式立体增氧机3台,每台0.75 kW,共计18 kW;对照池塘每个安装传统叶轮式增氧机2台,每台2.2 kW,共计35.2 kW。按每天平均开机8 h,养殖周期开机100 d,电费0.728元/kW・h计算,示范塘2.7 hm2需要电费10 483元,对照组2.7 hm2需要电费20 500元,节约电费10 017元,节能近1/2。养殖配套技术主要体现在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投饵和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等方面[3-5]。

4 示范结果

示范池塘与对照池塘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情况见表1。示范塘平均新增产量795 kg/hm2,按照市场价格40元/kg计算,可新增收益31 800元/hm2,同时节约电费3 765元/hm2,有利保障养殖户的养殖丰产和高稳定收入。在先进新技术推广后,发病率、死亡损失明显减少,产量稳定,增强了虾体抵抗能力,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使南美白对虾的经济收益得到充分体现,可带动周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新型现代渔业装备的主要创新点

水质净化网(3v生物基Bio-Nets)是一种高性能水体生物净化过滤材料和生态基质,其具有非常有效的水质净化能力,能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水环境水质恶化的问题。高效水质净化是有效的生物过滤,能使水体中有机物质快速分解,从而彻底改善水质。生物饵料富集能为藻类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形成和提供养殖生物需要的大量天然食物。疾病防治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减少病菌侵袭,预防各类疾病。

曝气式立体增氧机是一种新型底部曝气系统,专利设计将增氧管与特制增氧格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增氧机。曝气式立体增氧机充分克服了传统增氧机能量消耗高、噪声大、底部增氧不足的难题,也有效克服了传统底部增氧管容易堵塞、易断、安装复杂等缺点。它具有底部曝气、提水、增氧、推水等多种功能,可实现水体上下交换、水平流动并全方位立体增氧,从而提高水中的溶氧,改善池塘底部的水质。

水质净化网与曝气式立体增氧机在池塘中巧妙地配合使用,能有效降解亚硝酸盐,快速分解水中有机物,达到高效生态净化池塘水体环境的目的。还积极推行健康与生态的水产养殖新模式,养殖全过程不换水、不用药、零排放。不换水养殖,可切断外来病原生物,节能降耗,不污染环境。全程不用药,产品全部为绿色无公害产品。

6 结语

新型增氧设备材料牢固度不稳定,容易变形,而且价格偏高,需要对其框架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经济耐用。示范中比较注重水质的调控,使用了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有益菌,结果表明这些有益菌对改善水质、防治病害确实很有效果,但使用中还是凭经验感觉,缺乏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7 参考文献

[1] 沈建.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危害及管理措施[J].科学养鱼,2014(7):91.

[2] 施振宁,叶素兰,唐明法.南美白对虾设施大棚循环水养殖模式与技术[J].科学养鱼,2014(4):33-34.

[3] 赵宇江.更具可控性的水产健康养殖管理模式介绍[J].科学养鱼,2013(3):92.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4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

3.温室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二)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1.西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2.东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3.华北地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4.黄土高原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5.全膜覆盖双垄集雨保墒技术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四)秸秆还田快速腐熟应用技术

(五)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施用技术

(六)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人工释放天敌控害技术

2.害虫诱杀技术

3.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4.蝗区生态控制技术

(七)毒饵站灭鼠技术

(八)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农机主推技术(5项)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耕整地、播种(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1.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2.机械化深松技术

3.“两深一精”和镇压机械化技术

4.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5.双季杂交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6.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7.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械化技术

(三)机械化收获技术

1.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2.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

3.薯类(马铃薯、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

4.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

5.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五)植保机械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1.便移式动物防疫自控消毒机械化技术

2.高效远射程均匀雾喷洒植保机械化技术

3.设施农业常温烟雾植保机械化技术

4.果园新型植保机械化技术

5.生态耕水、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水稻(7项)

(一)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

(二)水稻钵苗机插技术(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

(三)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四)水稻抛秧、摆栽与直播栽培技术

(五)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六)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七)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小麦(9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二)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三)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四)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五)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

(一)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

(二)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技术

四、东北地区

(一)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玉米(6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二)玉米晚收增产技术

二、西南地区

(一)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

三、北方地区

(一)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

(二)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

(三)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大豆(4项)

一、东北地区

(一)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二)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二、黄淮海地区

(一)麦茬夏大豆节本栽培技术

三、南方地区

(一)南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棉花(6项)

一、长江流域

(一)杂交棉增密技术

(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三)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方法

二、黄淮海地区

(一)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二)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

油菜(3项)

(一)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栽培技术

(三)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2项)

(一)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二)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2项)

(一)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的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技术

(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2项)

(一)柑桔大实蝇综合控防技术

(二)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

畜牧兽医(17项)

(一)提高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三)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

(四)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养殖技术

(五)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

(六)母牛提前(20-24月龄)产犊技术

(七)肉羊标准化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八)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

(九)奶牛隐性炎综合防治技术

(十)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

(十一)青贮饲料生产技术

(十二)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

(十三)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草原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

2.器械防治鼠害技术

3.草原牲畜豆科醉马草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十四)糟渣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十五)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

(十六)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

(十七)兔球虫病防治技术

渔业(9项)

(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二)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三)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四)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五)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六)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

(七)海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5

关键词:水产养殖;视频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65-02

水产养殖是一门研究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的专业学科,主要讲授水产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病害、繁殖、营养等与水产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水产养殖学涵盖多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21世纪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实践性强的学科其专业知识讲解,适当应用多种新型动态的教学方式(如视频教学模式)才能更好提高学生对实践性专业技能理解与领悟。

一、当前水产养殖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我国高校水产养殖课程大多数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口头讲授,课件展示,讲授内容大多偏重于书本知识,冗长生硬,对学生来说空洞乏味。虽然多借用多媒体技术,但不可避免还有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难以激起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认真听讲,一般在睡眠或在手机玩耍中度过,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信心和动力,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巩固,已成为很多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学非所用、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全面展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科,其课程设置不乏多门与室外实践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课堂授课大多以理论为主,对于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点难以深入介绍,即使结合具体的图片,学生也只能略懂皮毛,对于具体的操作印象不深。由于受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与实践相关的基础内容无法一一安排室外现场实习。缺乏形象的实物演绎与理解,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进而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开发,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视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了多元化,多媒体教学素材,高清图片、动画模拟、视频教程等多种教学元素已逐渐融入当代教学环境中。其中,视频教学图文并茂、动感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已逐渐成为传统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视频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动课堂积极性

目前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大多以板书和文字讲解为主,大学生每天接受不同课程的学习,头脑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概念与符号,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疲劳与枯燥之感。视频材料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画面、文字、声音等直观的视听信息,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具体操作的过程和细节。此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而将视频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观看视频,从视频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二)视频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教学手段难以清楚地讲解知识,如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者是普通教学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的技术过程利用视频技术会让该部分知识难点变得直观形象,显著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思考。如在讲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最基本的人工催产操作技术,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借助教材的文字描述以及相关图片的剖析讲解,尽管教师讲得鲜明生动,大部分学生仍难以明白整个过程的原理操作,或是难以把各部分的技术操作相互衔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部分水产养殖学课程需要通过视频展示才能有效突出课程亮点

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水产养殖学专业设置了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倘若仅仅依靠教材的讲解,学生大多数只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对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技术内容无法全面了解。此外,文字是单调的,许多简单的原理现象以及技术流程若转化为文字性描述会占用较多的内容篇幅,需要花费较长的讲解时间才得以把问题阐述清楚,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会让教学陷入沉闷的境地。虽然室外实地观察可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但每次上课专门进行室外教学也不现实。且多数实践内容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一一开展。如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大多数实践内容跟繁殖有关,而鱼类的繁殖习性受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繁殖时期一般在3~6月份,倘若授课时间未逢其时,或课程安排于下半年,这方面的实验以及实地观察就无法开展;又如水产动物疾病学,病害的爆发都具有不确定性,受养殖品种、温度、水体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也限制了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进行教学

视频教学在实践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也并非万能。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也不能一味依赖视频教学的模式,毕竟视频技术只是作为教学工作中的辅助手段,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视频材料,与传统文字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视频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能过多依赖视频教学方式

视频教学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可以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说明今后的教学方式一律采用视频教学代替传统教学,而是应该重视视频技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过多依赖视频材料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让学生习惯了上课观看视频,而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主题。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做笔记,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水产养殖专业虽然许多课程内容与室外实践相关,但也有绝大部分内容是基础理论知识点,例如专业性的概念,原理,发生机制等等,必须以文字讲授为主,以巩固学生头脑中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与概念,对于那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实践型的技术操作流程和实验等需要通过视频材料才能直观形象讲解的内容,合理性的引入视频材料,结合文字讲解,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二)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提前准备视频材料

在进行每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授课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制定教学大纲,整理具体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确定授课方式,确定需要应用视频材料的章节和内容,提前准备与此相对应的视频材料。此外,对于每个视频,任课老师在课前必须认真观看一遍,理清讲解思路,保证课堂中能够有条理讲解视频的内容,进而引出该章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在众多视频材料中应择优而取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种类越来越丰富,来源也越来越广泛,琳琅满目的视频资料在互联网上都能获得。对于众多的视频材料,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的课程需要对视频素材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筛选,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料作为授课素材。如有关鱼类受精卵发育过程的视频网络上就有十多个,但是选用的鱼类材料,视频时间长短,拍摄手段等各有差异,而有关鱼类增养殖技术方面的视频更是多不胜数,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用视频。

(四)原创性实拍视频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力

互联网上的视频五花八门,许多视频学生只要上网也能轻易获得。可能教师上课中播放的视频部分学生之前甚至很久以前就在网上看过,视频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倘若条件允许,教师最好多收集第一手的原创实拍视频应用于教学上。譬如任课教师与校外的试验基地,实习企业,研究单位合作交流,获得相关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操作实拍视频,或者自身参与相关室外实践和技术交流的同时,在现场进行拍摄获得第一手实拍视频。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辅助手段,在当代教学模式中已逐渐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应用型专业,许多课程涉及到具体的室外技术操作,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对该部分内容环节难以深入诠释,影响教学效率,而视频教学技术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视频教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应用视频技术注意的问题及主要应用方式,以期为今后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毓.基于视频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139-141.

[2]蒋三强.视频教学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3,(10).21-23.

[3]曹谨玲,陈剑杰.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践,2013,5(9):133-134.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渔业;问题;发展对策;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83-01

遵循着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等发展理念的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较,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和协调发展生产方式,并以先进的现代设施装备和科学方式方法为手段[1]。其技术含量更高、可控性更强,技术应用更加集中,是现代农业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与现代农业相比既具备现代农业的普遍特性,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养护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2-3]。

1 宣城市现代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现在养殖用药不规范、不科学,滥用药物现象比较普遍,使用禁用药物也不少,这些问题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首先要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做到不用药、少用药。但是,现代养殖业中很难做到完全不用药,因此药物研究滞后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针对该种情况,要把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摆在科研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药物代谢研究和药残控制技术研究,加快开发新的替代药物和水产疫苗,加快水产养殖药残问题的有效解决。

1.2 水产良种化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低

我国水产养殖的良种化水平不高,遗传改良率不到17%。目前,经过全国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只有逾60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引进品种、杂交种和原种,真正意义上的良种很少。比如,在淡水养殖中,人工选育品种只有10余个,导致品质下降,抗病性差,生长速度慢。与国内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相比,水产育种的差距很大。目前,种植业已整体实现了良种化,并且达到了4~5年更新1次,另外,畜牧业的品种改良进展也很快。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大多使用未经改良的野生苗种,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1.3 养殖技术不合理,制约渔用饲料推广

目前,现代的渔业生产需要节约环保型的养殖模式,通过推广该种节约友好的养殖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渔业安全,这是当代渔业生产的迫切要求,也是渔业生产安全的前提保证。不合理的养殖技术,阻碍着该目标的实现,饲料是个突出的问题。目前,水产养殖业的配合饲料普及率不足30%。

1.4 渔业生产能耗高,增加养殖成本

近年来,渔业生产因油价大涨受到很大影响,渔业是高耗能产业,目前我国渔船每年柴油消耗量超过800万t,这还不包括电力。节能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通过渔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可以大大地提高渔业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可极大地提高渔业生产的成本投入,进而可以大幅提高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的经济收入,因此渔业节能对渔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重视不够。如依靠科技,首先要解决渔船节能问题,从技术设备、材料到船型,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1.5 资源调查滞后,亟需进行数据更新

宣城市已多年未开展全面的渔业资源调查,现在使用的数据零碎分散,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资料,工作滞后已经对渔业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资源调查的数据和分析结论是开展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开展现代渔业建设,需要在资源养护和管理方面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和政策,但决策的科学依据和理论非常缺乏。

2 宣城市现代渔业发展对策

2.1 加快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通过加快转变目前渔业生产的增长方式,改变以前渔业发展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以数量取胜的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为现代渔业要求的以技术集中、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增长型渔业增长方式,是现代渔业生产安全,提升成品质量和产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4]。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兽药管理条例》为法律依据,加强生产环节特别是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准出准入关,侧重从市场角度来进行管理。组织实施健康养殖推进行动,主要在生产领域、生产环节,加大渔业养殖技术的推广入户,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和水产养殖,同时大力推进良种选育、改良,发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辐射作用,在生产环节把健康养殖的理念、方式和相关技术向渔民和企业宣传、贯彻、普及和推广。

2.2 推进“平安渔业”建设

“平安渔业”建设是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需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产前、产中、产后等不同环节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产前需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渔港通讯设备等要加大投入;产中需增强应急救助能力,特别是突发状况的救助能力及相关制度的建设;灾后需有一套让渔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的救济制度,这就是渔业的政策性保险。

2.3 加强资源养护工作

新时期建设现代渔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加强重点渔业资源品种的保护,坚持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落实和完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探索区域内流域资源保护管理措施,加强渔业生态环境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工作,组织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建设,强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继续探索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水平[5]。

2.4 加大渔业支持保护力度

争取中央和各级财政支持,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业政策性保险、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渔业的支持保护政策,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渔业权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渔业水域滩涂使用制度,保护渔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要努力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农业专业合作社法,推进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对渔业行业协会的指导,提高其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6-7]。

2.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水产科学研究机构和高校在渔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功能,联合省市级水产科研机构组建区域性渔业科研中心和试验站,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强化其公益性职能,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提高渔业科技素质[8]。

3 参考文献

[1] 汪佳佳.加快现代渔业发展 打造现代渔业强省[N].马鞍山日报,2013-08-30(1).

[2] 李欣,刘舜斌.简论我国现代渔业管理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渔业经济,2012(5):36-40.

[3] 孟庆武,李丁军,赵斌.我国现代渔业制度建设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21-25.

[4] 戴振铎.舟山群岛新区背景下现代渔业发展问题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3.

[5] 赵珍.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6] 包特力根白乙.辽宁现代渔业发展态势及推进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