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63-02

一、中国纺织行业面对的国际环境

2011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外有全球经济复苏减速,内有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等紧缩货币政策、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等问题,整体市场处于宏观环境的阴霾中,纺织行业压力持续加大。虽然在“十二五”开局运行中表现良好,但整体呈现趋缓走势。

尽管总体看来,1~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呈现增长较快的势头,但较1~4月的出口增速(27.05%)减缓了0.85个百分点,出口价格提升是支撑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测算,1~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提高了21.49个点,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提高24.91个点,服装出口价格指数提高18.91个点。

首先,近年来棉花价格高涨无疑是原料成本压力上升的关键因素。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棉花价格一路高涨,使纺织企业叫苦连连。至2011年3月国产328级棉花月均价已经上涨到了30732元/吨,相当于2009年国产328级棉花年市场均价水平的2.4倍。

尽管企业纷纷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方式等方法努力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但价格传导仍不能同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此外,全球需求不确定因素增加,竞争加剧环境紧张。

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而我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在近年来尤为明显,使得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尤其是服装行业)直接构成挑战和竞争。

再者,资金环境趋紧,加息带来融资困难。

多年以来,纺织行业融资,尤其是占纺织服装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行业面对的难题。无论是正常的生产经营,还是扩大规模、改造升级,资金的缺乏都让纺织服装企业举步维艰。

而今年,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环境更趋紧张。去年和今年央行不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更给企业融资带来巨大困难。紧缩货币政策致使行业融资成本提升过快、利息支出明显增多。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利率的提高,更使得民间信贷资金的融资利率“水涨船高”。这对因银行融资渠道不畅而多方寻求民间融资的部分纺织企业来讲,更增大了融资成本。

二、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中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重要一年,全行业要在2020年成为纺织科技强国、纺织品牌强国、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和纺织人才强国。在这一进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1.利用好“国际环境”。中国实现“纺织强国”这一目标离不开国际环境。中美两国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关系对彼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纺织品贸易更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互利,结构互补是中美两国在纺织服装业乃至其它行业合作的主导因素。每年中国除了向美国出口大量纺织品服装外,也不断从美国进口大量的纺织原材料以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纺织业致力产业升级的进程中,美国对中国纺织业的技术及资本输出将处于不断上升的势头。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约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1/3。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历史新高。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值得中国企业不断地、深入地开拓。借助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这个国际化、多元化的贸易平台,中美两国企业在公平、稳定、有序的环境中通过更深入开展合作,能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2.确立好在国际中的“专业分工”。随着展会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纺织生产国在这个国际化的平台中的分工越来越明晰。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纺织服装业中一些成本相对低的产品生产被周边国家取代,中国企业在纺织品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应有所变化。

3.打响“中国品牌”。中国一直是纺织大国,这样源远流长的悠久纺织历史文化更应该成为中国成为纺织强国的一个理由。中国应该多邀请国外服装、家纺设计师及相关贸易机构,与参展商加大交流和研讨,通过这种形式的有效对接,提高参展企业的产品的附加值与时尚度,提高应对美国市场和把握市场需求与走势的综合能力。在面料展展区,邀请在国际流行趋势方面非常资深的公司,强化突出展会高水准流行趋势的和为参展商提供增值服务。主动参与和加入趋势环节,对企业产品口碑的提升和品质的宣传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4.努力改善市场环境。近年以来,全球局部地区的政治动乱及部分地区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全球贸易风险上升,同时欧洲债务危机、美国高额财政赤字问题都成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度的因素。预期全球经济虽会持续复苏,但速度将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或将有所减缓。与此同时,市场压力将更大。在国际竞争环境趋紧的条件下,出口缓慢下行的走势仍将持续。

国内市场方面,内需市场总体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抑制,国内居民对纺织品服装的消费能力或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从内部环境来看,成本压力突出、资金环境紧张是我国纺织行业需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尽管棉花价格在近期出现迅速下行的调整态势,但造成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产业链前后传导衔接受阻等问题,行业盈利状况继续改善仍存压力。而资金环境紧张的压力在今年下半年仍会继续加大,也将继续提升行业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需求。

因此改善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市场环境好了,纺织品市场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1]李革胜.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J].纺织导报.2001年04期.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近几年,虽然我国钢铁出口贸易面临历史最高产量、最低年度价格以及境外反倾销与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是在此环境下,我国钢材出口量依然稳居全球最大钢铁出口国家的地位。那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钢材出口贸易该如何抓住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关键词】

钢铁;出口贸易;贸易摩擦

1 近年来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国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比较旺盛,但钢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中国钢铁抓住机遇,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地位。2011年我国共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2011年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0%。2012年,出口钢材5573.21万吨,同比增长14.02%,2012年净出口粗钢4436.30万吨,净出口钢材4207.46万吨。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2012年12月份,中国累计钢材出口量排名前5位的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向这些国家出口的钢材数量之和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32.77%,与2012年11月份34.17%的比例相比,略有下降。但在2013年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目前我国钢材出口量仍旧位于世界钢材出口的前端。并在2012年我国出口了5573万吨钢铁,占国际钢铁贸易市场的11.08%,我国钢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增长。

2 钢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钢铁出口贸易摩擦加剧

近年来,我国出口以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居多,价格低廉,与北美、拉美、欧盟和东盟等出口市场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钢铁企业频繁遭遇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让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中国钢铁企业雪上加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2011年针对中国内地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有9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但是,2013年钢铁贸易摩擦减少了。

2.2我国钢铁出口结构失衡

我国钢铁出口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反映出工艺结构的不协调。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装备增长速度慢,而技术含量低的装备增长速度快。这种低出高进的产品结构,给我国资源环境造成极大压力。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也迅速成为世界前五大钢铁进口国之一。

2.3钢铁资源供应不足

在钢铁原材料供应方面,国产铁矿石供应不足,而且钢铁工业的耗水量很大,每年能耗用30亿吨左右。一直困扰我国钢铁生产的问题是水资源和钢铁产量分布不对称。在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中东部平原,生产的钢产量却占全国钢产量的40%以上。

2.4我国钢铁出口付出的环境代价巨大

我国钢铁行业普遍存在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高等问题。如今,在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现实下,我国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口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创造了很大的利润,但也在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口本国的环境资源。

3 对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3.1建立钢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应对反倾销

如今,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并存,贸易战和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企业要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调查,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协会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对市场的发展动向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当出口产品遇到反倾销调查时,应及时为相关企业提出对策和措施,并提供法律帮助与支持,为我国钢铁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3.2扩大海外投资和出口区域,回避铁矿石价格风险

我国钢铁企业要在铁矿石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要在控股国外的铁矿石企业上掌握主动权。我国最早“走出去”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中钢集团,在海外将资金投资于铁矿石开采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南非、澳大利亚等国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

3.3注重出口产品质量,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的钢铁产业出口粗放式增长,低附加值产品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于钢铁产业的研发投入不够。只有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具备生产高附加值、技术难度大的钢材品种的能力,才能转变我国钢铁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较长的时期内,增加高绿色度产品产量、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重点。否则我国虽然增长了钢铁的出口量,但我国环境却遭到严重污染,违背了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初衷。其次还要发展国家重点保护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的品种。例如冷轧薄板、不锈板、镀锌板等。

3.4国家政策适度引导

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健全规划实施机制。适时的钢铁工业先进技术、产品和装备指导目录,引领钢铁工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完善中外钢铁交流机制,促进各方在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值得一提的是, 2013年1月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了《关于加快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倡导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即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家―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家―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3.5发展绿色钢铁出口

近年来,钢铁行业实施了干熄焦(CDQ)和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等一系列有效的节能技术,节能效果十分有效,且这类技术在行业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已采用该技术的企业在实施效果上差异较大,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节能技术的潜力。同时,钢铁企业要想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建立企业能源怜控中心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节能减排是发展绿色钢铁出口不可或缺的手段,必须从源头抓起。在这方面,宝钢在业内率先了绿色采购指南,给其他钢铁企业做了一个表率。宝钢鼓励供应商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能源,优先采购能降低消耗、提高寿命、可循环使用的产品,这不仅可以带动供应商对自身管理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能让宝钢自身产品引入更多的绿色认证、绿色标准和绿色制造措施的生产流程。如今,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己经开始,中国的钢铁产品既要低成本又要绿色环保,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走集约化的出口增长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旭.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人口与经济,2011(S1):22-23.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科研项目(编号:LQ15A02,负责人:周叮波);百色学院2015年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15TSZY02)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对广西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贸易风险由此不断加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强化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能力。

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1 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要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大省,其各项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其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施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成为当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及各国农产品乃至整个贸易的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1.2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成效,其所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贸易更是呈现出不断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当前,其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全面强化对农产品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提升广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效性,争取更多的利润。进出口贸易能否取得健康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对全球化背景下贸易风险的控制情况,因此从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情况来看,全面强化风险控制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3 有助于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损失

贸易风险的存在使得广西农产品在实施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的损失,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沿线各国经济金融的联系更加密切,贸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将被放大,各项农产品进出口风险会威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强化风险控制时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及其损失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整个贸易发展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1.4 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强化风险控制,减小风险损失,进而提升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其可以根据现实需求选择性的进口所需要的农产品,实现全放联动的风险控制模式,有效降低农产品进口的成本,更好地满足本地区市场的需求。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有限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实施的必然性战略,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不高,使其难以通过与贸易国家之间的深入合作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从比较优势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而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其风险性因素不断增加,对其控制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广西在进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其有效的把握,使其难以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服务于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而限制了其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不到位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当前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使其所面临的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长期来看将严重影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目前政府部门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把握程度有限,难以根据一带一路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服务于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各项风险因素的考量不周,对风险的具体识别与规避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现有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施行,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实施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进而限制了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2.3 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有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使得国际贸易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其复杂性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其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广西农a品进出口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各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其预测的难度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的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因此在风险预测方面存在事实上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变化和增强的趋势,使得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难以采取传统的方法与模式,贸易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增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发展。

2.4 缺乏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其还缺乏专业化的贸易风险控制人才,对其整个贸易的发展都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行业内现有的从业人员难以得到关于贸易风险方面的有效培训,使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的各项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限制了整个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其利润水平有限,使其在实施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现有的风险控制人员团队得不到有效强化,限制了其贸易的整体发展,因此使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贸易变得更为艰难。

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要首先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充分借助现有的机遇,提升风险控制意识。一方面,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需求进行分析,对其各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完善其农产品进出口策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逐步推进其贸易策略。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对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带来的诸多层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风险防范,提升整个农产品贸易行业的风险意识,充分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2 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得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关键性举措。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修正和完善,根据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实发展情况,对其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其在贸易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根据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创新贸易风险控制机制,充分提升对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完善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够具有充分完善的保障。

3.3 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与应对能力

有效的风险控制得益于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不断提升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充分借助历史数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根源,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依托,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便于实施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另外,要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在农产品贸易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体系、风险控制实施体系等方法,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形成协调高效的风险控制模式,全面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控制能力。

3.4 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各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各贸易企业通过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外部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贸易风险管理人才,充实现有的人才团队,使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能够顺利流入各贸易企业中,保证广西农产品贸易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得以实现健康长期发展。

结语

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其在贸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该从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对各项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实现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外贸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桂海论丛,2015(07)

[2]闫德忱,王秀珠.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21)

[3]成榕.贸易风险防控新机制[J].世界农业,2014(11)

[4]郭绪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十年(2000-2010年)变化史与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1(04)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汽车出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471;F75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95-02

汽车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产品零件构成以万记、产量以千万计的技术复杂的综合性大批量、高质量生产部门,对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有着巨大的关联作用。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现实利益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快速的发展,产品结构、技术质量以及企业产能都有极大的提高,汽车出口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汽车产品出口贸易上,我国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寻求相关对策以改善国内汽车出口现状。

一、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现状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产能逐渐提高,预计到2012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到2300万辆。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汽车产品出口成为了提高汽车行业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在全球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汽车出口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出口产品结构。我国汽车产品出口以汽车零部件为主,整车出口以商用车为主,轿车出口量逐年增加。

第二,出口贸易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都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以及其他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很小。

第三,出口市场分布。国内汽车产品出口市场较为分散,分布在207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南美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整车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东亚等地区,汽车零部件主要出口到发达地区。

第四,出口企业。我国汽车市场生产和出口企业较为分散,数量多但是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很低。

二、中国汽车商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弱

我国出口的汽车产品,主要依靠外国专利技术,缺乏自身的知识技术创新。同时,我国缺乏强大的品牌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弱,拥有的核心技术少,自然不能与其他汽车品牌相抗衡。

2.出口结构不合理

我国汽车出口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而核心零部件几乎都是由外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生产制造。整车出口以载重车等商用车为主,轿车所占比重偏低,主要是中低端的经济型车。

3.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

国内汽车企业长期以来凭借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作为成本优势,出口时忽略质量和效益,为了占领市场大打“价格战”。低价格降使得企业利润低,出口量和出口收益相差甚远。

4.营销渠道和服务体系落后

中国汽车企业对海外市场不了解,缺乏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国内整车出口大部分为小批量,因此,在东道国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存在很多困难。

三、制约因素

1.国际贸易壁垒

汽车类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以较高收益率的特性,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汽车产品的进口也都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以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我国汽车商品出口经验少,技术落后,对进口国的法律环境、技术门槛、产品需求等不了解,容易受到东道国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制约。

2.人民币升值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

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国际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汽车产品属于消费品,更易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在全球遭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出口受到了重创。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大幅升值也影响了我国汽车企业长期以来廉价营销的竞争优势。

3.增强国内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虽然国内汽车产品出口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但是国际汽车产品出口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我国应该坚持“走出去”战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汽车出口的增加。

(1)增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创新是汽车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国内汽车企业须不断加强研发投资力度,建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汽车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加强创新力度,规避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阻碍。

(2)保证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时,应该注重其质量和安全,保证汽车整车的安全性和汽车零部件质量的标准。此外,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需在各国市场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点,为产品的长期出口做好铺垫。

(3)规范出口秩序,避免恶性竞争

国内汽车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相互之间交流少,信息流通不畅,在出口上多采取价格战的方式。这种只重出口量而不重视效益的恶性竞争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会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政府、企业、相关中介机构要加强合作,保证信息的通畅,增强我国整个汽车出口行业的效益。

(4)加强政府服务

在汽车出口贸易中,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政府应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建立相关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汽车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组成研究网络,支持汽车龙头企业自主研发具有较好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共性技术项目。

(5)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和经验

对海外市场中生活习惯、经济法规、社会状况、政治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的匮乏,是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的软肋。因此,在汽车出口中,要增加贸易人才的培养,利用其知识技能增强对出口产品、出口渠道、销售服务的管理和操作,逐步总结各项经验教训。

四、总结

中国汽车出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长远的路要走,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也在贸易中遇到了许多的障碍,但在这种磨练中成长和壮大。因此,中国汽车企业要在不断自我创新和自我反省、总结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9(3):25~27.

[2]崔双维.浅谈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商业,2007(8):193.

[3]何晓群,杨岚.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前景[J].国际市场,2008(6):81~85.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出口贸易 风险 风险控制

出口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是近年来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出口贸易进行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一旦有纠纷问题出现,就会极难解决,所以企业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控制,能够及时判断风险的类型和性质,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

一、出口贸易风险因素

(一)客观因素

各国之间的文化、法律等都存在差异,在海关等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在进行出口贸易时需要经过的环节很复杂,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一些企业出口的商品并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不能对出口商品进行实地验货,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商品在生产、包装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为后期的运输和收货埋下隐患。在运输过程中,海运、空运等运输方式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无法按时交货或是货物遭到损坏的情况,不仅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形象,导致企业失去很多顾客。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普遍风险意识不强,在进行出口贸易时并不考虑风险成本。现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每一笔交易的出口成本核算,都把风险成本考虑在内。企业也应将风险成本加入到财会部门的工作中去。而且很多企业认为出口贸易信用保险并不是必需的,对于潜在的风险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往往因小失大。

企业风险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一些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机构,也没有关于风险控制的具体化制度,风险防范都依靠外销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出口贸易过程中不能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预测,使风险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增加了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一些企业对风险控制有一定的认识,并在企业中设立了风险控制的相关部门,但是由于极其缺少专业的风险控制人才,使得风险控制部门无法充分发挥它的效用,造成形同虚设的情况。出口贸易的风险防范人员需要具备充分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风险防范人员的配备直接导致企业的坏账率的高低,对企业利益有着重要影响。

二、加强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

企业要将风险意识普及到企业的各个阶层中去,转变经营方式,在进行每一笔交易的时候,都将风险成本考虑进去,并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将风险控制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加强风险控制体制建设

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并积极招纳风险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并制定相关的风险防控制度,用科学的办法实现对风险的控制。或是将风险管理工作委托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节省人力和时间。

对客户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客户信息进行调查,将客户企业的相关信息,客户信息及诚信情况进行记录归档,方便查找,便于对风险控制策略的及时调整。如果企业自身没条件进行调查,可以请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进行调查。还可以联合多个外贸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分享客户信息资源,更多的了解客户资信情况,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

(三)加强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积极引进精良的风险管理人才。寻找具备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人才,补充企业中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缺乏,加强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对本企业的出口贸易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要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安排专家讲座和专业进修课程,及时补充企业人员的风险控制知识,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宣传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树立风险意识。

进行专门的风险意识教育,帮助企业人员认识出口贸易中经常出现的风险类型,教授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了解风险,时刻做好抵御风险的准备。

(四)风险分散

国家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会直接影响出口贸易的进行,本国的经济市场变化、行业竞争等情况对出口贸易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有很多风险是企业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市场经营向多元化发展,不同的产品市场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可以进行考量,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决定规避哪些风险,尽量做到将企业的损失减到最小。

(五)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

在进行出口贸易交易时,可以选择事先进行投保,对合同、运输等投保条款保险和运输保险,以便在风险发生时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对国家的出口信用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并购买出口信用险来保证企业对出口贸易的风险控制。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不要因为觉得保险费不合算而因小失大。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水平不断加强,出口贸易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导致风险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企业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调整,从根源上控制风险的发生。加强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大力吸收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对本企业人才进行专业的风险知识培训,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在企业经营上尽量做到将风险分散,减少损失,并利用保险来加强风险方法,以便在风险真正发生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参考文献:

[1]杨俊.浅谈企业如何在出口贸易中降低经营风险[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1.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额;出口贸易额;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014-03

一、引言

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一种信用风险。它同时也是一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出口贸易,保障出口商收汇安全和银行信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保险。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2001年,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成立专门的国家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信用保险业务合并而成。2010年,我国实现出口信用保险额共19643亿美元。2011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再接再厉实现了25389亿美元。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渗透率2008年仅有3%,到2011年则达到114%,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05%)(如图1所示),总体上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渗透率在不断上升。

图1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渗透率

然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如果有,又会是怎样的关系?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讨论与分析的问题,更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对发展出口贸易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关系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变量包括出口贸易额(EX)和出口信用保险额(ECIC)。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开展得比较晚,所以本文选取1989—2011年年度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等统计资料,并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使之趋于线性化,并且可以消除异方差,同时不改变原模型的协整关系。所以本文用LNEX、LNECIC分别表示处理后的我国出口贸易额、出口信用保险额。

(二)平稳性检验

表1 相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ADF值(t值)

P值

临界水平1%

5%

10%

LnEX-189757303272-3769597-3004861-2642242

DLNEX-799215800000-3788030-3012363-2646119

LNECIC030039509727-3769597-3004861-2642242

DLNECIC-436627600030-3808546-3020686-2650413 注:Eviews 60软件检验的结果不报具体的ADF统计量,而是以t统计值代替,另外,D代表一阶差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若使用传统的计量经济方法分析易产生“伪回归”的问题。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是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所以首先对各序列做平稳性检验(见表1)。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LNEX、LNECIC皆服从,即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DLNEX、DLNECIC皆服从,即变平稳了,满足协整的前提条件。

(三)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明出口贸易额与出口信用保险额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对变量LNEX、LNECIC在5%的显著水平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分析

原假设上H0滞后期PF-统计值P值

DLNEX不是DLNECIC的原因310862203921

DLNECIC不是DLNEX的原因339998400346

由检验结果可知,出口信用保险额是出口贸易额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出口贸易额不是出口信用保险额的格兰杰原因。即出口信用保险额增加促进了出口贸易额的增加,而出口贸易额增加不能促使出口信用保险额增加。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外部效应,起到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四)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如果模型不稳定,某些结果将无效。因此,本文利用AR根进行检验,即如果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的倒数值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其稳定。如图2所示,所有的单位根都落于单位圆内,因此所设定的模型是稳定的,表示所选取的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做进一步分析。

刘祥祥 王 鑫: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刘祥祥 王 鑫: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图2 AR根

(五)协整检验

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判断出口信用保额与出口贸易额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进一步确定相关变量间的符号关系。采用AIC与SC信息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1期。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借助Eviews60软件进行Johanse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额与出口贸易额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Vecm t= LNEXt-2101452×LNECICt +1265089。其中,Vecmt表示误差序列,对其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它是一个平稳序列;说明该方程所显示的协整关系是显著的,其长期均衡关系式为:LNEX=2101452×LNECIC-1265089。

协整变量的参数代表弹性系数,反映变量间长期稳定的平均速率关系。从长期看,出口信用保险额每增长1%,贸易出口额增加21%,故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 LnTE、lnECIC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Hypothesized

Noof CE(s)

Eigenvalue

Trace

Statisic

5

Percent

Critical

Value

Prob* *

Max

-Eigen

Statistic

5

Percent

Critical

Value

Prob* *

None*056416720273542026184004981660991158921000386

At most 1

0167383

3663631

9164646

04645

3663631

9164546

04645

(六)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1脉冲响应分析

根据已建立的VAR(1)模型,给LNECIC一个正冲击后LNEX的脉冲响应函数,如图3所示:

图3 VAR模型出口信用保险保额

对出口贸易额脉冲分析

在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出口额增长率的变化(单位:%)。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出口额对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二倍标准差偏离带。

从图3可以看出,LNECIC对LNEX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总体上是正向的。在前4期波动较大,且在第3期达到正的最大值;在第6期以后,LNEX呈现稳定的收敛迹象。这表明不仅在短期内出口信用保险增加对出口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这一冲击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长期呈现平稳收敛的现象。

2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还有另外一种分析可以揭示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即方差分解,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从图4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贡献程度。

图4 VAR模型出口信用保险额

对出口贸易额方差分解分析

横轴代表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人力资本对出口额的贡献率(单位:%)。在不考虑出口额对自身的贡献率情况下,LNECIC对LNEX的贡献率随着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但最高未达到20%。

三、结论与建议

(一)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论可知,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来看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特别是从方差分解分析上看,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贡献率还不到20%,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刚刚起步,才发展20多年,时间上相对较短,从而影响了研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影响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

(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Johansen协整方程看,出口信用保险额每增加约1%,贸易出口额相应的增加约21%。根据以上数字不难分析出以下事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出口每增加约05%单位价值的商品,出口信用保险额相应增加1%个单位货币价值。

实际上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金额占出口贸易额的比例非常小,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在20%~30%之间或者更高。尽管2011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的渗透率达到了114%,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10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发展的空间与潜力。

(三)优化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模式及发展对策

从实证角度,虽然出口信用保险与贸易出口额之间有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出现的问题是无法从数字和模型中得出结论的。从Granger因果检验中得出贸易出口的增加不是引起出口信用保险增加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投保费率过高、承保方式单一、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投保申请周期过长等,因此,我国应培育和强化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意识,建立健全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实现增加出口和扩大财政收入的良性循环;降低保费费率、简化申报程序,建立保险公司与出口企业的客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增加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散风险与经济保障的功能等。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89—2011年贸易出口额和出口信用保险额年度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贸易出口额和出口信用保险额有着长期的相关关系的结论,并且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的作用十分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大。虽然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在实施和具体操作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和缺陷,但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模式和道路。

[参考文献]

[1]应世昌新编财产保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337-338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9-268

[3]王智慧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10(10):56-61

[4]张路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8):523-525

[5]毕甫清浅谈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企业的作用及完善[J]高教研究,201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