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课堂变得生机勃勃。然而在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能否实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

1.学生对问题要有切身感受的缺失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首先,学生对问题要有切身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搭建认识新知的平台;其次,老师不要简单的与学生“对答案”,应当是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看法,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全班展示、质疑、解释、修正,这一过程因为凝聚了学生们的努力和智慧,使知识内化,才会更好地把握;第三,学生经历了反思评价的过程,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和质疑,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学生自主探究肤浅化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感知,在探索中领悟,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有时确实收到了“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然而有些探究还是比较肤浅,给人表面花哨的感觉。

3.小组合作偏向化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师师合作等。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质疑、释疑、方案最优化的讨论等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应对措施

1.教师要了解课改、适应课改

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走近课改。新课标中更注重对学生主导地位的确立,并且不同于以往只偏向于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在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都有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反对师对生单向传输

以前,有些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还有些学生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对其听课效果教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3.远离课改误区

在课改中,教师最难做到的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对广大数学教师教学要求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观念上的转变,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变革,有形式无内容的课改同不改是一样的。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是穿针引线,切不可将课改形式化、简单化亦或复杂化。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2

关键词:动手做数学;初中数学教学;优点;实施

根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初中数学的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初中生的模仿和记忆能力,更主要的是积极努力地提升初中生的主观参与性、培养他们勤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研究和团队协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意识。倡导以学为主,以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让学生学会“动手做数学”。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又是极为抽象的。那么,“动手做数学”的学习方式究竟有何优点,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又该如何实施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学者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一、“动手做数学”概论

“动手做数学”是新课改后的一种新模式和新理念。所谓的“动手做数学”,就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素材,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来发现数学规律;然后通过猜想、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最后通过计算、证明、概括形成数学命题和定理的一种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发现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因为该教学方式的主旨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来达到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而它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具备许多特殊的优点。

二、“动手做数学”的优势

1.“动手做数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做数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突破、创新,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正是因为如此,在课堂上积极开展一些实际动手操作活动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能够切实有效地达到提升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各种数学和非数学的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够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磨炼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

2.“动手做数学”具备良好的教育价值

由于“动手做数学”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一些工具进行裁剪、拼图、画画等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得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能够积累更加丰富、全面的数学知识,从而为他们正确辨别一些经验认知。这样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为他们增添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储备,同时也使得初中数学的学习由抽象变得具体、枯燥变为趣味,增加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学生由于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迫于此,他们会采用小组合作、团队配合的方式来“做”数学,这样他们就会深刻体会到知识探究历程的艰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这个是“动手做数学”所具备的重要教育价值。

三、“动手做数学”的实施

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当前实行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知识板块比较混乱、知识点流畅性比较差、数学概念不完整、系统性较差等特点;(2)教材内容不连贯,跳跃性大,不利于初中生的学习;(3)教材的例题、习题设置不合理,难度较大,不但加重了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也比较容易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实施“动手做数学”呢?根据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旁观者”这个角色重新定位,在“动手做数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的努力、创新予以理解、支持、鼓励。其次,教师要多多和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以便及时发现他们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协调,促进他们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动手做数学”的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自身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究,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适时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63-01

引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学形式下的必然之举。毕竟学生的学部分都得依赖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课堂的意义,让学生在其中尽可能学到足够多的知识,才是正确之道。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绽放数学之美。

1.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转贴。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1.2.1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1.2.2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1.2.3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毕竟是一门理科性质很浓的学科,在对它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多思考,这样才能更深一层地了解数学。任何一个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必然喜欢思考,凡事喜欢探究,想要自己找到答案。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多进行课堂提问,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1]。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会学到《相交线与平行线》,这章内容涉及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老师在上课时,就应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1)相交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该如何判定;(2)平行线有哪些性质;(3)平行线该如何判定;等等。老师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寻答案。这样的初中数学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探讨

数学世界奥秘无穷,永无止境,在这个世界里行走,仅靠自己一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多进行沟通交流,听听别人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合作学习,老师给予学生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相互探讨,一起追寻数学的脚步。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会学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在数学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是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这节课的教学,老师就应该要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但是,这是一个庞杂的过程,仅靠某个学生自己一人,很难做好这项数据处理工作,因为一个人的大脑很难考虑的那么周全。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想法集中到一起,共同探索,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很容乐观。如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水到渠成。

结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一件简单之事,采取具体措施,方能实现其价值。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深深吸引初中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雪婷.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09)

[2]刘宏. 初中数学练习设计的"点、线、面"[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06)

[3]高巧玲. 浅谈大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12)

[4]孙富强. 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4)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4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衔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容和思想上的差异

对于小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思想、经验等方面原因,所以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少,虽然数学课多,但大多都是复习与巩固,作业更是相对简单的计算题内容,而初中数学的内容很多,课程也少了很多,教师不仅教学的进度加快,而且给学生复习与巩固的时间减少,对于学习新知识和如何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解题提升了难度,所以,如果学生懒于动脑就无法跟进老师的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作业。进入初中后,初中的数学知识更是强调以小学数学为基础,进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数学概念的重新认知和数学逻辑的解题能力。比如在对“数”的认知上,小学数学知识只是对单纯数字的认知,而在初中,数学知识在对“数”的认知上逐渐地变为以字母来代替数字,促使学生对代数的思维逐渐熟悉并运用,在代数的基础运算上逐步递进到方程式这个阶段,除了代数,后边更是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模式的课程,如: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课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这个阶段变化比较大,学生比较难理解及运算,因此,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就应该适应并积累一些“运算”的经验,对初中数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二)思维方式的变化。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比较机械,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知识可以说是“死记硬背”大部分都是通过背诵教材来获得的,虽然目前的初中生也有一些机械记忆方式,但教学教材相对小学教材比较严谨、精简,本质非常明确,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已经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小学数学里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小学数学知识是通过小学生的直观感念来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尽量通过活动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直接获得数学知识。而初中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多、信息比较广,它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善和推广,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着重自己对教材的精简,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练习等。

(四)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小学教师之间相对封闭,缺少沟通,初中数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所以经常会出现初中教师“抱怨”学生在小学怎么学的,小学教师怎么教的等等情况。在这种种情况下,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二、抓好衔接,提高学习品质。

首先,学校要重视刚进入初中阶段的新生,要给新生建立相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主动跟学生保持和睦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保持浓厚并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起始阶段就应该抓住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打好基础。其次,新生一般都会把在小学中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带入初中,还是浅显的认为数学就做是作业、练习题等方式,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不是小学数学能比,学习初中数学需要学生不断总结探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灵活运用,所以教师这个学生的领导者,需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合理的安排好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堂来积累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促使学生形成有智慧的学习方式。

三、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章内容又是从初中学习的客观需求出发是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提高,因此,在初中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重对初中与小学、前一节与后一节中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二)指导学生课前自学。

在教师教学生新知识前,要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自己先总结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学习新知识起到准备作用,在上课时,学生已经做好学习目标,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积极学习的心理,有针对性听课,对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所以,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互动巩固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的互动,利用典型的例题并清晰的讲解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不懂之处要多提问,探索同学的解题思路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获取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享受学习互助的快乐,让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总之,在义务教育这个整体体系中,中小学教师都要明确自己育人的目标,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学理念,持续发展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埋怨,不推卸责任,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通过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铺设知识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美良. 对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J]. 考试周刊, 2013(89):78-78.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这自然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呢?下面本人将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建议。

一、明确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

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有的一些评价体系过于关注成绩,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其他阶段或方面的进步,这种理念势必会造成教学过程中重心的偏移,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只是机械的模仿与记忆,难以形成学生独特的数学思维,阻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由于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课堂气氛也便死板许多。

3.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接受程度,一味的按照教学规划与进度要求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状况被忽略,使得教师与学生难以形成统一的步伐,教学效果也便大打折扣。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而不断的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过程便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在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注意不断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同时,创设情境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2.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新课改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活动过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学生可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初中数学的课堂也必将更加高效。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指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指导之下积极思考,认真探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更快速高效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3.给予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学生在经过种种问题的解决过程过后,探究了其中的数学概念、原理,这时,往往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展示思考成果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因为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的同时,也能更为明显地暴露出其中的问题,有助于师生共同努力,解决学生学习上的误区。高效课堂的构建绝不能缺少展示这一环节,因为,缺乏了展示的课堂便缺乏了应有的活力。

4.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点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华之所在。生活中面临的许许多多的现实数学问题,无不是需要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解决的。数学问题数不胜数,若想真正的脱离题海战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之道,也只有这

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之中,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教会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在学生领会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安排有趣的教学内容,将其中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内容中,有“空间里的平行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教室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棱、面等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应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比较其异同的过程中发现以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6.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会产生具体的差异,学生都有其独有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相比自己以前都有提升,从而促进整个班级数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理念等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不注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极易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兴趣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便会自觉主动地积极思考,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作为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

8.适时激励评价。新课改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应该恰当的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及时的评价,即便是一个赞许或者是期待的眼神,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需要为学生送出鼓励的话语,因为,可能正是因为某一次小小的鼓励,学生便有可能终身受益,成为学生生涯中的一笔财富。让学生在激励中得到肯定,获的满足,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总结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投入于其中,认识到现存的问题并根据改进措施及时改进,深入贯彻各种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切实地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思想的形成,就一定能够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初中数学应该如何教学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效益;提升有效性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件事情在开端部分做好之后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之中从而推动整个事件的顺利发展。

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是这样。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活跃课堂的参与度,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充满活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是愉悦的。这样的课堂氛围远比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的繁冗课堂更加吸引人,也更加充满效率。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获得良好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心情是愉悦的,教师的讲授是容易被接受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将得到激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得到加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之中。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笔者认为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应该采取“攻心为上”的计策。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待很多的事物都很情绪化甚至是感性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和学生交流,真诚地对待学生,积极地与学生对话。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将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将缩小,师生之间的平等意识不断加强。这种攻心为上的做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开展交流,最终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初中阶段的数学很多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并且有不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一个是兴趣不大,一个是缺乏信心。其实数学这门学科是偏重于运用型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结合到教学中,并且营造出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甚至可以说任何的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兴趣的引导。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旦培养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这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加固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长久下去,那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相关的学习之中,自觉生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动力,从而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到的“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抛物线”等内容都可以和最短距离的运用学习联系起来。所以在“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抛物线”的新课学习阶段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融入最短距离的运用之中,并且经常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

这样学生对“最短距离”的求解就会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转化能力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获得了提升。

而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拥有自信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容地面对数学学习。拥有自信心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可以借助营造生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外,还可以借助语言情境来鼓励学生。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较有难度的题目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来完善学习和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课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一些掌握知识还不太到位的学生进行补习,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信心也将得到提升。此外,在考试之前,教师多给予学生一些语言的鼓励,或者是借助传授一些考试的技巧给学生。而学生在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之后,教师也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下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三、注重习题训练

习题训练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习题训练的开展而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就了事,而应该遵循不留死角、全面覆盖、难度递增的方式注重习题训练。

例如:在完成了“线段与射线,直线,线段的大小比较”的学习之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习题:

1.画出图形:画出一条长1 cm的线段MN;延长线段MN到点O,使得NO = 2 cm;把线段MN反向延伸1倍;

2.在数轴上,点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1,6,求解:线段MN的长度;假设点O是MN的中点,求解可能存在的线段的长度;

3.已知线段AB = 6 cm,BC = 4 cm,求A,C两点的距离。

这些训练题目比较全面地将“线段与射线,直线,线段的大小比较”的知识点涵盖在其中,而且难度也有梯度地在不断上升。这样就比较好地达到了习题训练的目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如何提升的方法值得数学教师不断探寻,以上方法只是笔者的个人愚见,希望对数学界的其他教学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潘存秀.浅谈初中数学理想课堂中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