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文化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文化艺术

社会文化艺术范文1

一、设计艺术的社会文化属性

人类社会具有群体活动特性,但同时人类的进步又不断彰显个体的相对自由与独立。在论及设计艺术的社会文化属性时,不能无视人类社会这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互并存的特点。设计艺术传播的社会文化属性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方面:

1.相对独立的个体空间

设计艺术具有显在的公共属性,在设计艺术公共属性下讲独立的个体空间并不专指完全排他的个性需求,而是指设计艺术商品最终的实现方式是落属于个体,而商品的设计销售对象仍然为大众,仍然具有现代商品生产的一般特征,即生产的规模化,市场流通的批量化。独立个体需求首先自然是基本实用的生活用品,即基本需求。广义上任何的商品都可以被视为设计艺术品,因此也可以说设计艺术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像油盐柴米这样的基本日常生活必需品。是商品就需要流通,要流通就需要包装,要包装就涉及设计,这说明设计之于生活的紧密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个体空间还在于其功能上抵御风寒的居室和基本的服装需求等。这些应该说都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这个需求层面上设计的作为和发挥空间不大。在温饱和生存问题解决之后,个体空间的提升需求,则为设计艺术留下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消费促成了设计的提升,设计反过来又会促进更加多的消费。设计艺术服务于独立个体的市场空间无限,个体需求具有旺盛的潜力。在这块市场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设计满足市场需求,而是设计推动和引领市场消费。在服饰服装箱包配饰、日用家居设施设备、家居装饰装修、移动通讯方式、交通出行等方面,伴随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流行元素的更迭,设计艺术的社会文化属性会更加凸显。

当前,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重要市场变化,就是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第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信息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持,规模化、批量化的市场形态正在动摇和改变,小量化、专属化、精品化正成为市场的一股新潮流。理论上任何商品都有可能成为一件世界唯一品,这将大大提高商品的艺术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这种发展可能导致设计艺术公共属性的模糊,导致商品的独占性升高,世界从此将变得更加丰富多采。

2.包容开放的公共空间

如果个体空间部分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属性,那么公共空间则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文化职能,集中体现了社会集体意志。从一座城市到整个国家,公路、铁路、桥梁、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等关系民生的基础建设是公众的基本需求。设计艺术广泛参与了基础建设的设计,为公众的基本需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设计服务于社会的内容之一。在民生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后,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需求就提到建设日程上来了。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滨江公园、亲水平台、游园步道等公共休闲娱乐聚会场地;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场馆建设,为各地市民营造了良好的休闲场地,市政形象为之改观,旅游资源逐次丰富。但也应该看到,建设过程中不顾客观实际片面追逐官员政绩,罔顾民生需求的形象工程、亮化工程,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和资源浪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城市绿化广场、公共休闲区域建了拆,拆了建,几经折腾;而市政管网建设的缺乏系统各自为政,也常常是将新建的道路频频开肠破肚,严重地破坏了行政形象。在一些城市亮化工程中,由于缺乏现场体验设计导致严重设计缺陷,违背了设计服务于人的根本原则。如长沙岳麓山景区建设及湘江两岸的亮化工程,整体来说无疑是一项民心工程,它一方面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形象,打造了一个旅游亮点;另一方面也为普通市民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去处。然而,密集布置于地面向上投射的植物景观灯,远看的确亮丽,但却忽略了湘江两岸和橘子洲上的游人感受,在强烈底光照射下,步行经过的人们很难有舒适感。要知道,修建景区的目的就是为游客服务的,这个失败的灯光设计给游人以极其不良的游园体验。此外,湘江两岸的亮化工程将湘江西岸的天马山、凤凰山、岳麓山的山体进行了大范围的灯光布置,笔直认为这是灯光设计艺术的又一败笔,它不仅破坏了原本美丽自然的静谧山色,而且给人一种土豪般炫耀消费的强烈印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设计艺术具有明显的社会溶剂特征,与社会具有文化的无缝依附和渗透关系,其内涵要义可以概括为如下五点:

其一,规范社会秩序。以公共产品和标识标志设计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为例,如果这一系统缺乏或者不够完善,就需要另一套系统补充,如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规范。显然,图形图像在规范公共行为上有着天然的易读优势。

其二,提高社会共识。成功的涉及公共领域的设计艺术本来就是社会共识的结果,如男女洗手间标志的图形识别;人员集中公共区域的分流导向标识等,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度。

其三,增加社会集体的审美品鉴力。因为设计艺术对生活的深入渗透,从一个指路标牌到一幢摩天大楼,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公众生活都留下了它的痕迹,使得社会对于实用公共艺术设计有了直观认知,社会集体的审美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其四,广泛参与的公共设计品评。公共设计的消费对象是所有参与者,任何消费者都可以对消费对象――公共设计进行评论,这时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品评师,品评者的学识水平、文化偏好、个性禀赋各有不同,消费批评的泛化成为现实。

其五,传播流通是设计艺术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

二、设计艺术传播体系的理论构成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信息都需要传播才有其存在价值,而古往今来,文化艺术的传播都要借助于一定的媒材,视觉艺术发展史更清晰地凸显出,传播媒体变化的轨迹昭示着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历史面目。因此,以现代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设计艺术,是理论建构的需要,对于深化W科认知具有积极意义。根据信源、信道和信宿这三个信息传播的环节要素,结合设计艺术的特征和传播实现方式,在理论体系构建上首先要研究设计艺术本体的结构特质、类别特征和美学特征,即将设计艺术本体作为传播信源的研究对象。

其次,设计艺术种类繁多、方法手段无数,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电子信息媒体时代,其复杂程度更是难以想象。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适合的方法将设计艺术进行归类,以研究解决设计艺术消费的实现途径、流通介质和流通渠道方式,在理论上廓清设计艺术传播的信道基础。

再次,作为一种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消费,设计艺术的消费者即目标受众是传播的最终目标,也是传播流程的重要环节和设计艺术传播实现的关键所在。“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而有多少个消费者就有多少个设计需求。作为服务,设计艺术面对消费者评判时,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可能随时出现,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可能就在生产消费互动中产生。因此,对于传播信宿对象的研究,是设计艺术传播体系理论建构的结构性一环。

此外,设计艺术传播实现途径研究的基本思路,即设计艺术传播体系研究在理论建构和方法论证的同时,可以设计拟定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共设计艺术产品为研究对象,对于它们的公共面貌状态、现实表现以及社会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这是相关研究的实践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为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使设计艺术传播研究理论化、体系化。

三、设计艺术的传播路径

与许多其它艺术形式相似,设计艺术的价值实现同样需要传播,没有流通传播的设计艺术是没有实现艺术功能的“库存品”。当然,流通传播的范围有宽有窄,影响有大有小,形式有实有虚,其传播路径具有广泛多样性。

其一,从起居日用到宏大工程,设计艺术无所不在。生活中人们或主动或被动,接收着各类经过设计的日用品、建筑体和设施设备信息,由于起居日用与宏大工程分别涉及物与人的关系、社会文化价值的全然差异,设计艺术的传播影响力也全然不同。

其二,从社会思潮到独立思想,流行文化传播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以文化衫的出现与流行为例,它不仅让我们观察到设计艺术传播路径的丰富性,更是一扇观察社会思想文化与个性表达的窗口。服饰服装从诞生之始仅有的遮体避寒功能,到后来逐渐演变为审美追求和地位象征,到现在它俨然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载体。

其三,从机构酝酿到社会渲染,社会的有机链接导致设计艺术传播的系统性。设计机构向社会提供设计服务,接受社会的评判,社会对设计的舆论反馈促进设计的不断进步。所以设计传播不再是从设计到消费的单向流动,具有从设计到消费,从消费到设计的双向流动性。社会观念的进步发展促使设计艺术将服务终极目标锁定于人,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的优劣,不再看它的规模大小,也不看它的材料贵贱,而看它的功能设计是否满足公众需要;看它的设计是否人性化。

其四,从信息数字化技术到虚拟性、实时性、交互性的鞑ァR贫智能设备的通讯传播技术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无疑是最为巨大而深刻的,随处可见的低头族,让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变得尴尬,人们深陷智能移动设备之中欲罢不能,更有一些深度“患者”在驾驶机动车辆时仍沉迷其中,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当然,对于智能移动设备潜藏着的巨大商业机遇和设计艺术传播手段方式面临的巨大变化,相关业者必须抱持积极的态度予以应对。

其五,从后信息数字化的构想到信息感官化传播。后信息时代的标志一是信息传播的感官化;二是物质产品的数字化传送、接收与再生成,这是一项听起来令人颇为吃惊的技术景象,但事实上这个技术思维的雏形早已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如文件材料、设计图纸等数字化信息的传送、接收和打印。这一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就是将现实的物质形态数字化,将数字化了的物质形态进行跨空间传送、接收并生成,从而形成物流的数字化。更有甚者,像人这样的复杂生物体,都可以进行这样一个数字化、传输、接收、生成,从而实现人的时空穿越。

综上所述,设计艺术对于社会的深度介入使其肩负着厚重的社会职责和文化使命,因此,无论是服务于个体还是服务于公众,也无论是商业服务还是公益服务,从长远计,其社会效益始终应该置于第一位置。而运用设计艺术的形式语言,对消费者进行积极的审美引领、人性观照、情感疏解、价值引导,是设计艺术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和应尽的社会义务。

注释:

①王健荣:《论设计艺术的公共属性》,《艺海》2016年第11期。

社会文化艺术范文2

关键词:艺术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决策。作为高等艺术类院校,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和艺术不断发展创新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出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并拥有较高创新能力与艺术修养的高校毕业生,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现今艺术调研课题的攻坚难点。

一、高校艺术教育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农村进行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高校服务农村建设的意识虽然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但是依然有不少高校的认识有待提高。部分高校认为,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耗时耗力,收效甚微。有些高校的艺术学院教师数量少,没有多少精力走到农村的田间地头。还有些艺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际,在教学中,只关注课题、职称,对老师考核评级时不做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

2.艺术教育服务新农村的机制不完善

在机制方面,由于相关政策空缺,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调度部门,地方政府、高校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有些高校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偏离正确方向,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组织建设欠缺科学规划。在组织运行方面,一些艺术类院校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组织,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门人员,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统筹安排。

3.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滞后

艺术类院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单一、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知识面不广等问题,不能按照农村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艺术类人才。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在主观意识上为农村服务的愿望不强烈,客观上通往农村第一线的渠道不畅通,导致可以为农村服务的人才十分短缺。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人才,艺术类院校对实用型和经营管理型的艺术类人才培养不足,与现实中需要的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有一定差距。

4.服务新农村的资金不足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资金的长期投入。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以及政策的原因,政府对高校服务新农村没有直接的财政投入,而是层层拨款;另一方面,高校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虽然高校有自己的文艺团队和话剧团,但是下乡演出需要的资金用往往从教学经费里扣除。所以,地方高校在资金问题上确实勉为其难。

二、高校艺术教育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1.高校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农村文化建设

投身农村文化建设是高校发挥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职能的必然要求。艺术类院校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继承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担负的责任重大,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动意识,有针对性融入农村,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积极营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浓厚氛围。艺术类院校需要强化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观念。院校的领导要更新理念,将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给予政策、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充足保障。高校领导要引导和鼓励本校教师走出大学校门,充分发挥艺术类教学者的文化鉴别能力和文化传播职责,利用多种途径把先进的艺术理念、艺术作品、文化品位等传播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从而树立真正的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2.培养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和业务骨干

艺术类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提高农村的艺术文化水平也应成为其办学目标之一。目前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机构主要是各县、乡镇文化站和各村的文化管理站,或是人数少,或是文化素养低,难以担当起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艺术类院校应该秉承专业的艺术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在专业设置上开设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专业,不仅大力培养建设农村文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还要在对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培训中发挥作用。迄今,各国高校开展的艺术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初期的人才亟需问题,并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农村形势下的艺术骨干。

3.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艺术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途径有许多,但是我们选择什么形式的艺术服务,是我们新农村在探讨的问题,也是艺术高校组织策划的难题。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不仅仅从平面的视觉绘画,美化改善农村的劳作生活环境,还利用一部分视频技术,以及戏剧表演形式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而且也为目前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慢慢充实自己,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也会反哺学校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

艺术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农村文化传播中调动积极性。不仅要在寒暑假期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不定期地发动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动农村文化振兴项目。

4.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

既要坚持向农村输送文化资源,又要建立农村文化的生长基地,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艺术类院校应该加强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设立地方文化研究中心,要让农民明白保护传承艺术文化也是他们自己的职责,让当地的知识分子、教师、有志青年积极参与进来,将艺术形式复制、传播、延续下去。

三、高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

1.建设服务农村文化的机制

艺术类院校要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坚持以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为责任,建设科学的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建设特色专业并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目标,艺术类院校内部应该成立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并且合理实施学校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要建立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等,充分激发广大高校师生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建立艺术类大学生农村实践的机制

高校应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放到与专业课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自愿为农村文化建设义务提供服务和帮助。为了更好的保证社会实践的有效实施,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正规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中,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内容、考核办法等做出全面规定,对每个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成绩进行严格考核,按等级记录学分并记入其学籍档案。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筹安排,使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地开展,让每一个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社会实践。通过这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既考验了艺术类大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也端正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且从中大学生学会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并将自己专业的艺术知识与现实进行了融合,进行了设计与创作。

3.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

艺术类院校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可以是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高校自身等。为了保障广大教学人员进行地方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整理和保护,更好地服务农村文化建设,艺术类院校要安排充足配套经费和科研经费。建立起多种渠道相配合的资金筹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艺术类院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让大学生更好地投身新农村建设,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思维创新改善美化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为艺术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的结合扫除障碍。

四、结语

当下许多地方也积极主动与高校联合,鼓励欢迎大学生开展新农村建设,把在学校所吸收的先进艺术知识播撒到村庄、田间,传递到农民心中。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国高校的文化艺术学科的实践形式需要不断思变,只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传播途径,才能得到新农村建设者的根本接纳及认可。

参考文献:

[1]路敏.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大学生社会实践介入研究[J].黄河之声,2013(13):81-82.

[2]陈运贵.地方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2(7):109-112.

[3]汪发元,唐春燕.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政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b:自然科学版,2008,5(2):92-95.

社会文化艺术范文3

目前高校艺术文化事业的主力军是在校学生,他们并没有太强烈的功利心,对艺术事业的爱好也大多源自内心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这样的群体创作力和生命力是最强大的。有意识的将他们的艺术作品推向社会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肯定。其次,能进一步锻炼高校艺术文化爱好者的综合能力。大部分高校艺术文化爱好者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可能不和艺术文化挂钩,毕业以后都会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对将面临尽快适应社会,转换学生身份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在大学期间广泛参与校内外艺术文化活动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会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因为他们的阅历更加丰富,思想意识更加成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都要高于一般不参与相关活动的同学。所以他们能更早的感受真实的社会,更快速的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再次,能充分向社会展现高校艺术文化的内涵。如果说高校艺术文化走进社会对当代在校生有着积极的意义,那对社会而言意义就更加深远了。

在当今这样一个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时代,艺术文化舞台上需要这样一支有着浓郁学院派风格的队伍,而高校艺术文化爱好者正是承载着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融入到高校艺术文化当中,用自己的热情歌颂着青春。所以我们也有义务有必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组织,让高校艺术文化将其自身的内涵展现在世人面前。最后,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

改革开放30年,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艺术文化的渴望也越来越强。而将高校艺术文化引入社会,是对主流艺术文化的一种支持,当前许多文化“高地”被“三俗”艺术文化作品占领着,主流艺术文化声音十分薄弱,实际上主流艺术文化之声之所以薄弱,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来源于传播力度不够作品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所以借助高校艺术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主流艺术文化进行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意识情操。

社会文化艺术范文4

1.传统绘画艺术的丰富形式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丰富,种类颇多,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目前市场中许多商业广告中的优秀设计都借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比如传统的汉字艺术等,将汉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笔画原本分割的部分结合在一体。我国艺术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中继续延伸,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同时传统的艺术文化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绘画、书法、形态纹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都对我国的广告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某些商业广告设计越来越重视水墨绘画艺术的融入,将该传统艺术广告设计作为立足于国内并走向国外的出发点。现代商业广告中水墨绘画艺术的广泛运用和追求表现出了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的完美融合和传承。

3.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将多样式和丰富性的艺术风格通过不同途径的展现,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传承艺术的同时理解其内在的含义。(1)对传统绘画艺术编排形式的应用。广告设计师将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图案、文字等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编排,很好地将广告的形态和空间,文字和图案等之间的关联体现出来,很好地引导了观众的视觉,让艺术文化成为广告信息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了广告的传播。(2)对传统绘画艺术图形传达的应用。传统绘画中的插画技巧是通过视觉艺术表达内在信息的一种途径,图形性比较文字更具有形象化和直接性,同时又是一种世界性的表达形式。(3)对传统绘画艺术色彩特征的应用。在广告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特性,准确地把握好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度、均衡性等所代表的韵味和含义,以色彩的形式表达广告主体所代表的信息,在无形中提升了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

二、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准确应用

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伴随着商业广告设计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绘画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融入可以提升广告一定的竞争力和效果影响,这也是目前艺术性广告开始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何准确把握广告设计中传统艺术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性广告的传播效果,这也是广告设计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够准确地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设计中去,能够做到让消费者和观众眼前一亮,提升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做到国内外销量的提高。对此,广告设计者们怎样才能将传统艺术的广告设计做到艺压群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1.广告设计中做到艺术画面色彩和线条的整体把握

目前比较流行的广告设计主要涵盖了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影视等形态的设计,也有的表现为静止的设计模式,也有动态的设计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离不开画面的整体观和大局观,以达到总体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整体的效果的前提是做到画面中色彩和每一条线的完美融合。因此,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传统绘画艺术的存在,简约而又高尚,质朴而又崇高,在设计空间中体现传统艺术的魅力。纯粹的从广告设计的本身出发,根据研究,广告的设计画面中有一个大七的说法,意思是说设计的广告作品的最大的边长乘以数字七以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该广告的观察距离,也是指在这个距离以外可以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观众和消费者所捕捉到。然而,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所注重的恰恰是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起到唯美的视觉效果。在当前电脑设计、缤纷杂乱的广告设计中,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让广告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如果准确地把握好传统绘画艺术中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广告变的更加有吸引力,让观众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和作用。

2.在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手法技巧合理变异的把握

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合理运用到设计中来,做到绘画本质的不变,其效果要超越直接的挪用和引用。将商业广告设计当作一张宣纸,让色彩和线条在上面随意的飘散和渲染,让广告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欣赏角度,从而让设计作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面。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技巧经过合理的变异,准确运用堆、拓、贴、揉等技巧巧妙的挪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来,让广告设计更具有欣赏力,增添广告的平面色泽表现力,从而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另外,除运用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色泽晕染和手法技巧之外,白描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也可以被运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运用这种粗细不均、软硬兼备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商品形态,在不需要着色的条件下,更能简明直接体现商品的外在形态,体现出商品的怀旧情怀、婉约大方的设计思路,让观众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因此,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多样式的手法和技巧,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将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异,在不脱离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借鉴现代人的眼光,运用现代化技术,将传统的绘画艺术手法嫁接到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3.在广告设计中做到传统绘画艺术符合观众审美观念的把握

在广告设计中,除了要把握好绘画艺术中线条和色彩等重要要素,还需要做到各要素之间互相搭配的整体效果,在广告设计中,要素以及形态之间的搭配更容易影响广告给观众留下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如何才能让广告作品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注意,这需要设计者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下,切身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中,了解其思想和观念,以提高观众的购买欲望。另外,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商业广告中去,对于该产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真正深入到市场中去,了解市场行情的同时,熟悉消费群体的当地思想观念,以及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洞察市场的发展脉络,验证何种类型的传统绘画文化和艺术更容易适合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将广告中的传统绘画设计当作一种沟通的艺术语言,表达商品内容的同时,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亲近感,做到广告的设计真正符合当地的观念,以便达到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地域的民族特性、地理文化、人文素质等都是广告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4.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精神之感悟应用的把握

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涵盖着一定的儒家思想,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要追求广告与人的完美结合;另外还涵盖着一定的道家思想,在广告设计中追求的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取之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中,提倡低碳设计、绿色环保设计等;此外还涵盖一定的禅学思想,意在追求绘画空白处的表达意境,强调的是画面以外的设计的感悟和理解。(1)借鉴儒家“中庸之道”的广告设计思想。(2)借鉴道家“天人合一”的广告设计思想。(3)借鉴禅学“虚实相生”的广告设计思想。

三、结语

社会文化艺术范文5

大文化体系下的艺术当代性

艺术当代性的最大价值是影响人们生活的表达和形态。一位艺术家曾说过――最好的当代艺术是生活用品。从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来讲,艺术与生活无边界。历史留存下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生活器物、生产器物,即使有祭祀的精神性物品,也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种精神追求,使器物表现出更高的艺术呈现。真正的艺术哲学就是“日用即道,经世致用,天人合一”,生活中的日用器物,所有的载体、所有的方式,都被加诸有艺术品位的生活方式。

服装、首饰、家居。灯具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一个物品并非仅仅是工业化的标准产品,而都应成为人们生活美学的某个组成部分和生活精神的载体,使用性和艺术性本来就互相结合,被提升为艺术品的新元素。而所有当代艺术,就艺术最后的呈现面貌,应全部来自于空间,来自环境的载体。

例如土陶,在过去是生活用品,现在收藏在博物馆里是文物,收藏在家中是艺术品。包括各种的青铜器、漆器、织绣等,都是一种艺术表达。当代艺术有一定的独特精神追求,单纯强调距离生活越远的物品才具有艺术价值,只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美学与艺术品位品位有偏差,迫使艺术不能距离生活太近,这是对当代艺术的误读。

所谓为生活而服务的艺术,带有功利性政治化色彩,艺术品位自然降低。所以有些艺术家会暂时脱离生活,排除掉生活和其他的干扰,力求艺术变得更加纯粹、具有精神追求同时更加具有批判精神。但这不应是长久追求的更具有精神价值与人类批判精神的艺术表达。

当艺术开始“衍生”

目前国际上的很多文创产品,以及艺术衍生品定义非常宽泛,是能从各个文化来源上寻找出源头,并能够转化为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推出的不仅仅是那种将当代艺术符号以某些形式呈现在杯子、T恤等载体上的艺术衍生品,那是当代艺术进入生活的表面符号化。真正推崇的应该是让艺术美学精神、创意品质与价值渗透到各个生活用品,使其提升为艺术生活品,或者是生活艺术品。更多的是应该从历史传统、当代艺术和文化生活资源中选取能够和现代生活相匹配的,有趣味,有格调的元素与美学内质,将它们作为艺术衍生品的首选。

艺术进入生活,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方向,不是所有的经营化才是当代艺术。能够改变生活的艺术,才是最高端的。最具有思想性、哲学性的艺术。仅仅只能够改变人。生活,艺术家本人、某艺术形态,甚至表达某种独特的艺术批判思想,只是小艺术,是圈子文化,自行生成的收藏体系,拍卖体系,只是在圈子这个流通范围中进行,距离生活甚远。而真正的大艺术是改变社会的艺术。

梵高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他的一幅“向日葵”在全球复制上亿张,人们从作品的复制品里中可以感受到在那个陈旧封闭的年代,梵高带给人们更加自由、更加阳光的艺术精神与艺术美学,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精神追求就是艺术衍生品,“向日葵”衍生出来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改变生活的态度。毕加索除了绘画,还创作了很多的陶瓷,可以挂在墙上作为艺术品,在需要时也能够转化成生活用品,而用车座和车把做成牛头的艺术装置,是艺术化一种更广泛的表达。

而有些艺术家由于想要保持所谓纯粹化的艺术,对于衍生品还未接受。这是将艺术与自我脱离的一种表现,好像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纯精神性的价值,时间将证明这并非是不适合的。真正的艺术家,如果他的精神有真正的艺术思想追求,能够创作出有思想品位与美学价值的艺术品,不是某种单一符号,就很可能会影响建筑、服装等各个方面,自然是与生活脱离不开的。

在艺术品中的技术化语言使得各种各样的艺术都有转化的可能性,艺术作品本身进入生活空间、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具有文化性。艺术创造所有的空间和环境予人是一种享受,可以在任何空问中感受那种美学气质。

为生活而生的艺术民主化

为民生而艺术,为生活而艺术恰恰最具有当代性、民主性,这能够让更多人享用艺术,从而让更多人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文化感、活得有美学品位,这是一种最大的艺术民主观。真正让各种阶层、各类人群享受艺术品的生活美学价值,能够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而不仅是艺术收藏金厍。艺术和设计民主化的方向是当代性的体现,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彼得斯认为设计进入工业化以后,人类的设计智慧通过批量化的产品让更多人享用,由此产生了设计的民主性。将优质的产品不仅仅用于上层贵族阶级,普通民众也可以享受到。但同时如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高品位,重美学,具有当代艺术性,恰恰让人们学会了适度的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在文化产业中,有一些并不值得提倡的案例,看似也是在传播艺术,但从一开始就是用违反版权的方式,以仿制的态度来做艺术。尽管一时的艺术山寨带来了一定的“繁荣”,带给艺术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却更大。社会对于艺术价值的尊重,不是从精神上尊重,是要从物质上去尊重。

我们倡导艺术要有价值,艺术确实值得尊重,就要给艺术家一定的地位,艺术家和设计师一样,都是通过创意智慧与精神思想提升和创造价值的。这部分成本需要由购买者支付,这样能够鼓励艺术者和创意者带来更多的生活美学和精神追求让消费者享有,鼓励消费者真正去购买具有原创价值的的艺术品。具有原创价值并不一定都是原画,还有由艺术家来授权进行衍生的方式。

以故宫为例,在艺术进入生活化的体系中走在了领先位置,再过五年、十年,中国来自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的艺术品进入生活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一定是通过生活产品进行输出。现在很多国际上艺术家都如此,最典型的如日本品牌三宅一生,从服装到包包,所有的当代艺术品都被直接消费,已经进入生活。而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她的艺术品介入商业生活体系之中,艺术化表达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固有模式的看法。

所有的艺术门类本没有边界,跨界只是人为定义而成,戏剧、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只是不同的艺术载体和表达方式。国家提倡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大文化产业,如伺让农业、制造业、交通业,装备业、体育业变得有文化,这是一种大文化观,大设计也是同理,将创意设计文化和美学品类,改变影响所有的相关产业。

因此不能单纯只有被标榜艺术家的人才能创造艺术衍生品,人人都是艺术家。如民间手工艺人制出的产品有工匠精神,有品质追求,有手工温度,本身就是艺术家。将生活中的琐碎做得精致,就是艺术。

当经济增长缓慢时,艺术收藏市场容易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恰是让艺术进入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好机会。如何让普通的生活变得有文化、有美学、有艺术,是“艺术进万家”、艺术生活化的方向。

艺术版权与投资

“IP”实际上是人类所有文化艺术知识的版权,所有的创造都应该有IP。生活中所有的创意都应有IP只不过这些IP在过去并没有被资本重视。现在之所以强化IP概念,是因为过去太不重视艺术版权和知识产权,人们习惯于去抄袭,山寨。

艺术品版权授权与投资模式,根本目的是要进行艺术对于生活的改变和提升。如何通过授权或版权交易的方式,使其更多的为生活所用。首要问题就是为艺术进行确权,同时让确权的价值被资本所肯定,被消费者所认可。以爱马仕丝巾为例,就是艺术转化为生活商品授权渠道的典型方式。让工业化制造体系产生资本多样化,对艺术设计来讲是工匠精神,进行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可以按照每一个人的需要定制艺术化的品质产品。

如何让更多的艺术家创造出艺术品,包括设计的产品使产业资本认可,不仅是选择购买原作收藏,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未来搭建艺术设计版权经济服务体系,如同画廊经纪一样。诞生出一种新的艺术经纪服务体系让艺术作品授权生产企业,让更多消费者购买版权,让更多人享有具有生活格调的艺术品。

至于艺术版权运作体系与流程,许多环节都会有缺节或短板,在服务流程上需要有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如画廊、拍卖公司共同参与。同时让资本了解艺术和设计是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的核心价值组成,了解艺术设计版权的价值并愿意投资其生活转化,评估生活艺术消费的增长模式,细分市场化艺术消费方式。与此同时,形成艺术版权授权拍卖等模式,因为企业购买艺术版权或授权后并不只是为收藏增值,而是能够在产业、生活消费等各领域进行价值转换,这就是资本成长的价值。而第三方服务者让艺术作品变成商品,变成生活品。所以在艺术版权的运作中,必然要环环相接,转化过程路径越短,意味着艺术资源产生的价值效率越高。

社会文化艺术范文6

关键词:雕塑艺术;社会文化;特征;价值作用

引言

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不同国家,甚至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其雕塑艺术的风格都大不相同,每一种风格的雕塑艺术都受该地区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同样,在每一个地区雕塑艺术作品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该地区有特色的一些影子。例如,我国唐朝时期,经济发达,国土面积大,而且唐朝的女子都以胖为美,因此唐朝时期的雕塑的体积比较大,而且雕塑风格也是一些奢靡、豪华、繁荣的风格,唐朝之后的明清时代,经济发展相对于唐朝弱,因此明清时代的雕塑大多没有唐朝雕塑的那种繁荣、奢靡之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雕塑艺术已经与世界接轨,但是这些灿烂的历史雕塑艺术会一直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2]

1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1.1反映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雕塑艺术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雕塑品,以不同的形象作为雕塑原型,其原型可以来源于古老的传说,也可以来源于口口相传的奇闻异事。雕塑家通过雕塑品将这些原型雕塑出来,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同时,这些雕塑品也可以为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提供依据。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唐朝的经济十分发达,从一些出土的唐朝雕塑品中我们更加可以肯定这一点,唐朝最出名的皇帝唐太宗的墓前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浮雕石刻—昭陵六骏,浮雕中的六匹骏马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姿势各有不同。如此精美的浮雕艺术品和雕刻手法也从侧面印证了唐朝经济的发达。

1.2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许多雕塑艺术品的雕塑来源于中华文化。例如,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在许多孔子讲学的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塑品,或是谆谆教导中的孔子,抑或是独自思考的孔子。这些保存下来的雕塑品无一不是在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学文化。雕塑艺术,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不但在表达一种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纪念,更应该是一种鼓舞的力量,鼓舞着我们带着我们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让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特征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社会象征意义,即象征着某个时期全体社会人民最真切的期盼。例如,古时候的人民最害怕的就是天灾和战乱。尤其是战乱,两国交战,不但要牺牲很多士兵,而且交战两国的人民也会久久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西汉时期的边疆人民饱受匈奴的骚扰,于是西汉派出了霍去病去平定匈奴之乱,历经数年之后,霍去病不负众望,平定了匈奴之乱,但是霍去病却在二十四岁时因病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在西汉边界修建了很多霍去病的雕像,这些雕像寄托了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敬佩与哀思,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这位大英雄可以继续保佑他们的和平生活。[3]在每个不同的社会时期,生活在每个不同社会时期的人民生活愿望不同,有的时候希望国富民强,有的时候希望风调雨顺,有的时候希望平安健康,智慧而淳朴的中国人民用艺术将这些美好的向往都表现在雕塑品中,形成每个时期特有的雕塑特色。

3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作用

3.1雕塑艺术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居住地逐渐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近些年来,城市人口的增长数量一直高于农村人口的增长数量。随着在某一个城市居住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也会随之越来越完善。日益完善的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也可以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环境建设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绿化,这是与人民健康相关的问题。在绿化工作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建造了许多雕塑品,继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3.2放松人们生活的紧张感,陶冶人们的情操

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住房、工作、家庭和孩子等。这些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生活的紧张感,在这种高度紧张感的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久而久之,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一些雕塑品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例如,一些造型可爱憨厚的小动物雕塑品可以使人们会然一笑,使人们暂时逃离出巨大的紧张感中。除此之外,一些具有鼓舞意义的雕塑可以鼓励生活或者工作失意的人们继续努力,各式各样的雕塑品可以表达各式各样的含义。

3.3延续与传承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文精神,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过程如果没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子孙后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雕塑可以很好地把这些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进程保留下来。若干年之后,继续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雕塑感受整个城市一路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在这些雕塑中仔细体会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将这些人文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4结语

一个小小的雕塑品,一门看似不起眼的雕塑艺术,其背后都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社会意义,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视,其在社会的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价值作用也十分巨大,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一份雕塑品带给我们的文化意义,用自己的力量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雕塑文化和雕塑艺术。以上是笔者个人的粗浅之见,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相关的工作人员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迪.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价值与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2014(03).

[2]赵彤,孔超.影响雕塑和壁画艺术与公共空间关系的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4(01).

[3]梁杰亮.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3(09).

[4]黄光武.雕塑艺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5]李新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6]吴小刚.论现代园林景观与雕塑艺术的融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