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艺科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艺科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风景园林 理论基础 学科特色 研究领域
中国风景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1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之后,围绕学科发展与研究范畴问题有众多的讨论,经过几年的实践,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理论与学科研究范畴已形成基本统一的观点。各学校应以此为基础,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
一、现代风景园林理论趋势
(一)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的新标准
(1 )形式美的多样化――东西方园林审美的交融
在古典园林中,东西方对形式美的艺术表现存在明显差别。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一直以自然式的山水园林为主要形式,与此相应的是西方古典园林更为重视科学原理的应用,几何形的构图和台地式的地形表现出理性的秩序与严谨的规律,形成了其规则式的园林形式[1]。
但是,在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普遍,从目前世界园林的实践情况看,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规则美,只要是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美,都是东西方园林所共同追求的,东西交融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创造出具有高雅艺术美的作品。
(2)生态美――风景园林的综合美
艺术美自然是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单纯的以艺术美为标准的审美时代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景观是一种社会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生态资源,审美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震撼人心的地貌上,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正在被破坏和消亡的绿色空间,作为自然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2]。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运用生态美学的基本原理创造人地和谐的理想生活境域是大势所趋。
(二)生态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生态意识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表现了古人朴素的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统一[3]。而今天,风景园林中的生态思想更是普遍,规划中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领域目前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景观和园林设计、城乡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具有尺度、性质上的区别,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小尺度的景观和园林设计,适宜用以个体植物为研究对象的植物生态学理论作指导,重点研究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在绿地中形成合理的植物组群结构;对于较大尺度的城乡绿地系统和风景名胜区等的建设,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理论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更大尺度的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5]。
(三)社会科学的指引
1.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因而中国古典园林平淡含蓄,形成了自然朴素的山水园林形式。西方文化征服自然的思想贯穿在对自然大加改造的园林中,故西方古典园林规则对称的形式宏伟而华丽。一方面要以继承的态度来保护传统,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要在设计中予以保留;另一方面,应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用新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予以表现,创造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景观。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任何园林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故其内容与形式必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的发展观决定了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倍受关注的今天,风景园林的建设也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兼顾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其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风景园林的性质。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爱好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使园林更注重优美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再次,社会文化影响着园林的风格[6]。风景园林风格要符合使用者审美心理及文化习俗。最后,国家的政治、法规与经济等因素也会对风景园林产生影响。公众参与规划的政策使园林更能反映大众的意愿[7];法律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使风景园林更加注意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3.大众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风景园林学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去研究分析人在园林中的行为及心理,从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去规划设计园林的空间与景观,创造一种能引起游人产生愉悦心理倾向,满足游人活动需求的环境[8]。
二、学科研究领域特色
(一)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态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范围广泛。根据学科理论基础,风景园林学包括6个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是研究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成因,以及研究风景园林基本内涵、价值体系、应用性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包括中外古典、现代园林史和风景园林学科史以及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美学、评价与管理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营造中小尺度室外游憩空间的应用性学科,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城市各类绿地与城市景观等。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在大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生态地规划与修复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是对具有遗产价值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风景园林境域保护和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传统园林和遗产的保护和修复等。园林植物与应用是研究风景园林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的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是研究风景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原理、材料生产、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应用性学科。
(二)我校研究领域及特色
我校风景学科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为指导、吸取和发掘岭南园林艺术的精华,开展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重点在下述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1)岭南城乡环境与园林景观研究
岭南园林艺术是立足我国热带、亚热带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当地文化形成的一种园林风格,在建筑风格、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方面形成了特色。我校应以岭南园林艺术为基础,着力于岭南城乡环境与园林景观研究,并结合现代造园艺术、新材料、新工艺、科学发展理念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研究岭南特色园林无疑会为我校风景园林学科特色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2)环境绿化适宜植物的研发与配置技术研究
尽管目前广东省从事环境绿化的企业及科研单位较多,但在环境绿化植物筛选的基础研究方面较缺乏,如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筛选与研究、边坡乡土植物筛选与配置研究、适宜河涌治理的植物研究、垂直和屋顶绿化植物筛选等,这些特殊用途绿化植物必将成为以后环境绿化建设植物利用的主导。
(3)生态景观工程技术研究
由于我国在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方面刚开始起步,且目前能够综合各方面学科进行节约型环境生态绿化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企业和科研单位甚少,也没有相关成果成功转化并形成产业化,所以,生态景观工程技术研究将是风景园林的热点研究问题。我校将开发低碳环境绿化技术、边坡、矿山绿化技术、屋顶与垂直绿化工程关键技术、环境友好植物保护技术等系列节约型环境绿化工程技术,并与企业联合进行成果转化。
三、结语
任何的发展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应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立足本土,博采众长,尊重科学,开阔眼界。当今,风景园林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基础理论也正从单一学科向内容更为丰富的综合学科转变,因此,学科的研究也要走向多元化,不同类型的院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
基金项目:1、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JK339);2、2014年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1]章志红.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03,(2):13-15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1):2-5
[3]姜玮.中国传统美学观“天人合一”与生态美学[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2): 22-26
[4]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05,28(2):3-5
[5]蔺银鼎,武小钢.园林生态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6,(2):35-37
[6]王丰.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园林艺术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6(11):122-125
[7]曲娟,米淑红,付晓云,等.论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50-352
园艺科学研究范文2
王德文,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军事医学病理学家、我国军事医学病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我就是少活20年,也要为祖国的军事医学事业填补空白!”
上世纪60年代初,时年26岁的王德文,怀着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理想,毅然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生物效应研究的行列中。
核爆后,几秒钟内就会产生100多种放射性核素,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王德文和战友们总是不顾生命危险,全副武装,冒着遮天蔽日带有放射性的尘埃第一时间冲进离爆心最近的地方,回收猪、狗、羊、猴、大白鼠等各种试验动物。作为从事军事医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王德文明白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他说:“核武器损伤的防护和救治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借鉴的资料十分有限,全靠数据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我就是少活20年也要为祖国的军事医学事业填补空白。”
在一次核试验中,王德文和战友们在爆心附近的山洞里布放了动物,核爆后,山洞塌方,洞内的石块随时都在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为防止意外发生,试验基地的领导下令封锁了洞口,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王德文说什么也舍不得放弃这些宝贵的实验材料。他拿出一套适用的回收方案找到基地领导,恳切地说:“这些实验动物的意义很大,西方国家凭着巨大财力搞了上千次试验,我们不靠拼命精神搞研究,拿什么防护成果保护我们的国家啊?”基地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派出小分队,携带监测设备,保护专家们进洞回收动物。出发前,指挥员做了战前动员:万一不测,就是拿命换,也要保护好咱们的专家也就是通过这次回收的动物,为国家研究核爆震动伤提供了关键和珍贵的生物依据。
王德文是参加过我国核试验次数最多,对不同类型核爆炸生物效应规律和特点及其防护进行了系统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科技进步特等奖——“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他就是“有突出贡献的成员”。
“假如有一天,这些武器投向我们的家园,我们拿什么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近些年,世界上发生了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战争中使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这些高新技术武器引起了王德文的注意。“有些武器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更谈不上有效防护了。假如有一天,这些武器投向我们的家园,我们拿什么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已近花甲之年的王德文每每想到这些,就寝食难安,于是在多方努力下,由他牵头组建起了高新技术武器生物效应和医学防护研究平台,对未来战场的高技术常规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的致伤规律以及医学防护展开了深入研究。
三年前,有一项重要实验进入最关键的时候,两个礼拜,王德文熬了六个通宵,许多年轻人都支撑不住了,而他却带着倦意,坚守在工作台旁。学生们看见导师每天都在吃药,而且药的剂量不断加大,一片,二片,三片最后直到药已经不起作用了,他才不得不让学生搀扶着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肝转氨酶高达3200单位,比正常值高出了80倍!他只得向医生“交待”:最近腹痛得厉害,实验又到了紧要关头,不能耽误,只好吃止痛片来缓解,药量小了不管用,只能增大剂量。
正是以这种“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王德文带领科研团队不断取得可喜成果。
“这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天价之宝,我要让它告诉世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王德文告诉笔者,他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军队建好我国首个军事医学博物馆,让它告诉世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其实,王德文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不停地收集整理着各种常规武器、特种武器、新概念武器以及军事环境与作业对生物损伤的标本、实物和文件档案。
为了收集这些珍贵的资料,他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在参加核武器生物效应试验时,每次试验都要精心把有价值的实物标本进行分门别类地留存。一次在做一种新武器生物效应实验时,他扒地掘土,硬是把新爆的弹片、动物尸体标本挖了出来。为了能收集到实战标本,他在一次出差时,宁愿丢弃私人物品,也要用提包把标本带回来。
园艺科学研究范文3
随着我校教学三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临床医学专科《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一次性考试的压力。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多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边学习,边复习,对重点内容强化掌握,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降低不及格率,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考得过。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研究内容
(一)编写《内科学习题集》
1.组织召开《内科学》任课教师座谈会,传达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集建议、分配任务。
2.依据教学三项改革新修订教学大纲要求,依照教材《内科学》(第6版,主编雷寒,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相对应的《内科学习题集》,将《内科学》授课内容按照任课老师分段授课章节进行分配,每人负责所讲章节的习题编写工作,题型包括名次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分A1型题、A2型题、A3型题、A4型题、B1型题、X型题。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边学习,边复习,内容重点与校内内科学考试及专升本考试相吻合,着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科学》多形式考核
采用多种形式考核,用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10%),实践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四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1.平时考核: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作业批改等方面,百分制打分,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70~80分,一般为40~60分,极差为≤30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2.分阶段考试:《内科学》为两学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在第三、第四学期各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统一时间安排,进行闭卷考试,学什么就考什么,不重复考,每学期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
3.病历书写:在第四学期开卷进行,讲完部分系统疾病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写一份完整的大病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4.实践技能考核:为将实践技能与专业课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后再体会一下实践操作,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心肺复苏八个项目,培训结束后,将考核成绩计入《内科学》总成绩。此项占总成绩的20%。
(三)流水式阅卷
改变传统的分班级阅卷方式,期末组织教师,按照题型分配,流水式阅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确定后及时上报。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个别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徇私情和个别学生在阅卷环节中存在的侥幸心理。
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97.5%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模式不能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需要进行改革;98.3%的同学认为现代教学应该是综合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6.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考试单一,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不合理,二是考试内容多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考试形式多为闭卷考试,不利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97.6%的同学希望考试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是能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注重平时能力的发展。
2.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变的有方向感,知道学什么了,并且边学习边复习,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成绩,降低了不及格率。据统计,2009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1.3%;2010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3.6%;2011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7.4%。
3.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整个实践训练过程,练习双方扮演的就是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训练过程中,紧密联系理论知识,认真思考、认真练习、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项目,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据统计,2009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3.8%;2010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4.4%;2011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8.5%。
六、结论与展望
园艺科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学生译员;口译焦虑
一、引言
口译课是一门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是外语实践技能中最富挑战性的课程。商务英语口译课作为一门融合英语与商务知识的课程,由于其即时性、多任务性与专业性强,更是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焦虑。口译焦虑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和认知方面均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导致口译质量下降,甚至无法完成口译任务。探讨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上学生译员焦虑的成因,并积极寻求相应对策,有利于在课堂内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口译质量。
二、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的成因
口译焦虑源自多方面因素,康志峰将口译焦虑的动因分为两大类:言外因素与言内因素,其中言外因素包括认知、生物、心理、个性、文化、环境六大因素;言内因素则包括口音、语速、信息量、语言差异、双语知识、双语技能六大因素。康志峰的总结涵盖了口译焦虑的方方面面,但是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中焦虑的成因有所不同。引发商务英语口译学生译员焦虑的因素主要有语言因素、技术因素与心理因素。
1.语言因素
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口译材料常为正式语体,句子结构通常长且复杂;源语的信息量集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数字、专业术语等;源语说话者可能语速较快,并且有口音变体等。这些语言因素使得商务英语口译比一般口译更具挑战性,从而给口译学生带来更多焦虑。
另一方面,商务英语口译作为专门领域口译的一种,其口译内容同时具备专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口译主题可能涉及商务英语的方方面面,包括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等,要求学生成为掌握商务各领域知识的通才和专才。如果学生译员的双语商务知识储存不够,在口译课程中焦虑程度将增加。
具体而言,从词汇层面来看,很多商务术语与普通英语同形不同意,在进行口译时,学生译员需要打破头脑中以代码方式储存的信息,并选择适合语境的翻译。例如,在口译过程中,如果学生译员对option一词进行代码转换,即将其转换为脑海中储存的对应汉语译文,会将其译成“选择”,但是在商务英语的语境下,有时应译为“期权市场”。这就意味着,学生译员需要打破代码转换的固化思维,重新寻找其他可能,这种额外的思维过程在即时性的口译中会给学生译员带来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2.技术因素
要完成一项口译任务,大脑需要经历三个复杂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听觉认知阶段,包括听音准备、听觉注意、听辨信息、信息输入、信息解码等;第二阶段是认知计算,包括认知理解、工作记忆、信息转换、目标语编码等;第三阶段是信息输出,包括编码排序、言语表达等。这些复杂的过程在口译的瞬间发生,学生译员需要充分了解口译各个过程,掌握口译全部技巧才能完成口译任务。以口译的听觉认知为例,口译中的听力策略不同于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听力策略,前者重“意”,后者重“形”,即更关注单词的发音、句法结构等形式特点。
学生译员往往不是口译专业学生,没有先期口译课程的铺垫;作为英语类专业学生,他们往往会沿用英语专业的听力策略,从而造成在听觉认知方面的信息丢失等问题。听懂源语信息是口译的前提,听不懂自然造成焦虑。
3.心理因素
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首先源自于对口译课与口译职业的错误认识。由于没有相关前期课程,商务英语口译学生译员对于口译往往存在诸多误解。例如,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口译必须学习速记,掌握同声传译,成为职业口译员等。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得学生在开始口译课之前就已经因“未知恐惧”而产生焦虑。
在口译课堂上,各种因素带来的错误容易造成焦虑,而焦虑又会进一步带来错误,这种恶性循环对口译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由于商务英语口译中源语的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学生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解码处置才能将声音符号转换为意义信息。如果听力解码的环节没有做好,学生译员就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时,在口译的过程中,口译的特性要求译员的精力高度集中,体能高度紧张,这样才能在口译过程中有优良表现。然而,正是这种精力与体力的高度集中会带来焦虑感,进而导致口译错误率的上升,于是形成“压力――错误――压力”的恶性循环。
三、措施
商务口译课堂中学生译员的焦虑情绪不仅影响口译质量,也会影响口译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应对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中学生译员焦虑心理的措施。
1.语言层面
从根源上说,克服口译焦虑首先要提高语言水平。龚龙生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需要提高接收和解码言语信号的速度,而这需要靠大脑中储存大量的外语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尤其是考验源语的听力理解水平。听力理解能力由学生译员的语言综合能力决定,综合水平越高,听力理解障碍越小,焦虑则越少;反之,则加剧。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根据模因论,陈圣白提出口译课堂要重新评估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重新重视以往丢弃的背诵等传统教学手段,加强语言材料的输入,延长语言模因在宿主(即学生译员)身上停留的时间,从而使之与宿主融为一体。
对于商务英语口译学生译员而言,仅仅提高普通英语的综合能力是不够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口译译员,还需具备广博的商务知识,同时最好精通一到两个特定领域。这要求学生不仅在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上加强知识的吸收,还需要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其他学科,形成学科系统和商务知识的网格化、系统化。
2.技术层面
口译过程表现为“接收解码记录编码表达”,“口译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模因跨文化疆界进行复制、传播的过程”。根据模因论的指导,口译教学应该重视翻译教学中的经典部分,如英汉词汇、词义选择、各种翻译技巧等,这些翻译模因库为口译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口译教学还应重视口译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听力与理解技巧训练、口译记忆技巧和目的语的表达训练”。
与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时善于抓词汇,即对听力材料中的用词等特别感兴趣的现象不同的是,口译学员在听力的过程中往往遗忘大部分词汇,而特别注意语音在上下文、语篇逻辑、话语内容等层次上的作用。由此可见,口译的听辨过程中,需要译员“脱离词语外壳”,关注意义的传递。结合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逻辑性强的商务演讲稿进行复述大意或者逻辑分析练习,从而使学生译员摆脱在听辨中抓词汇、注重词语形式的错误做法。
口译记忆是特别容易激发焦虑的过程,尤其是在商务英语口译中,在短时间内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带来繁重的记忆负荷。在较长间隔的交替传译中,译员还需分配部分精力进行笔记,这给缺乏经验的学生译员带来很强的焦虑感。口译中涉及的记忆模式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者各有分工,同时又有复杂的联系。对于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学生译员而言,无须掌握三者的运作机制,但需要强化相关记忆练习,如笔记练习、数字记忆、术语记忆等。
目的语的表达作为口译的最后阶段,其质量直接反映口译的成败。在商务英语口译中,目的语的表达对译员的言语组织等提出了很高要求。译员需具备过硬的语言即席组织能力、副语言信息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口语素质等。口译译员在口译中既有“被动性”,亦有“主动性”,即译员无法决定源语会“说什么”,但是可以主动决定译语“怎么说”。对于商务口译学生译员而言,“说什么”和“怎么说”同样重要。一方面,商务英语口译对信息的忠实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商务英语口译者尤其要注意语体与语级的口译。这意味着在课堂训练中,学生译员需要加强口译技巧的训练,同时也要有语、体语级意识。
3.心理层面
首先,学生译员要认识到口译的特性,接受口译中焦虑的不可避免性。学生译员要学会调节自己对口译的认识,不应有完美主义的思想。要认识到口译的原则是意义而非形式的传达,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思想,要做好长久持续的口译训练的准备。
其次,学生译员要正确认识口译中焦虑的多模态性。康志峰的实证研究表明,口译焦虑具有多模态性,即具有高、中、低三种级度。口译中的高焦虑与低焦虑状态均与口译质量负相关,而中焦虑则会使被试的大脑处于中等兴奋的状态,从而促进信息获取、工作记忆、交传笔记、信息转换、言语输出等口译环节进程加快。如果学生译员能够认识到中焦虑的正面促进作用,不再强行逃避或抑制焦虑时,中焦虑将会激活警觉,将学生焦点集中在任务上,从而促进口译任务的完成。对于高焦虑与低焦虑而言,则分别需要采取“焦虑关注/焦虑调节”与“兴奋关注/兴奋调节”等策略进行相应的焦虑情绪的调整,使焦虑保持在最佳的级度水平。
四、结语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因为其内在特性,容易激发学生的焦虑感。学生译员的焦虑主要来源于语言、技巧与心理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焦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将学生的口译课堂焦虑控制在最佳级度,这对于口译课堂的教学与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均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康志峰.口译焦虑的动因、级度及其影响[J].外语研究,2011(4):81-85.
[2]康志峰.现代信息技术下口译多模态听焦虑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2(5):42-45.
[3]龚龙生.口译心理压力对口译解码过程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8):40-43.
[4]陈圣白.模因论视域下的口译教学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1(2):107-111.
[5]顾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陈顺森,唐丹虹.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46-52.
[7]康志峰.口译中听―译两种焦虑模态的认知心理管窥[D].上海:复旦大学,2010.
园艺科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编译原理;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1研究背景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列入国际ACM91教程。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蕴涵了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抽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的设计思想、算法、思维方式和技术都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还有“编译原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与高等数学对理科学生的重要性几乎可以相提并论”[1]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编译原理与其他计算机学科课程关系紧密,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软件工程等,是一门理论深度和实践要求并重的课程。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目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本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学生学习后,既应掌握编译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知识,也应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移植编译程序的初步能力,为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就实践环节进行了设计,以下就是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
2理论课教学
2.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它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原理较多,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例如在讲解句型分析内容时,提到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分别体现推导和归约的本质,及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如何选择产生式和如何识别可归约串是这两种方法的根本问题。有了以上认识,对语法分析内容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教师同时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在讲到LR分析方法可归约前缀图的构造时,可与词法分析中构造的状态图作对比,得出可归前缀图的射出弧上不仅可标记终结符,还可标记非终结符的结论,通过对前序内容的迁移,指出知识的前后关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课程中,词法分析的功能和任务以及有限自动机等分析工具的内容较抽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任务驱动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词法分析是编译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从左到右逐个字符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单词序列,用以进行语法分析。直白地说就是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例如下面是学生熟悉的C语言程序[2]:
main()
{float a, b,h,s;
s=(a*b+a*h+b*h) *2;}
通过词法分析得到单词符号结果:
保留字:main,float
标识符:a,b,h,s
常数:2
运算符:=,*, +
界符:,;( ){ }
单词序列已完成,如何描述以上的单词符号成为问题的关键,我们采用正规文法构造单词,通过分析得到如下正规文法:
G[S]:
S―> F | I | D | O | B
F―> float
I―>a | b | h | s
D―>2
0―> = | * | +
B―> ,| ;( | ) | { | }
其中F为保留字;I为标识符;D为常数;O为运算符;B为界符。具备了正规文法知识,讲解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知识时就较易被学生接受。
2.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从典型事例分析评价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该理论的能力。
“编译原理”中的难点、重点通常以理论性、抽象性、枯燥性为特征,而案例式教学具有实践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恰好可弥补其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其在分析案例、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主要形式是例题,一般是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综合习题,约占2/3的课堂时间。在自动机理论中,正则式或正则文法转化成等价的NFA、NFA转换为等价的DFA、DFA的最小化等内容,可用一道综合题将这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效果很好;LL(1)分析方法、优先分析方法、LR分析方法等内容也都可以通过实例实现教学。而反例的选择可以包括非LR(0)的SLR(1)文法、非SLR(1)的LR(1)文法、非LALR(1)的LR(1)文法,以更好地说明每种文法的特点及区别和联系。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己变为实例教学模型的主体,教师再就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习题课,效果更佳。除课本上的例题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考研试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4演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结合黑板、粉笔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可适当降低教学速度,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思考,也能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我们除制备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外,还设计了模拟LL(1)分析方法全过程的Flas,有利于学生形象记忆分析全过程。在讲授词法分析时演示分析程序,得到词法分析后的输出序列如图1所示,通过修改源程序显示不同的甚至是包含错误提示的输出结果,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践课教学
实践活动是创新意识的源泉,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验环节中尝试、探索、研究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和科学精神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最重要。
“编译原理”课程对实践性要求较高,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一些重要算法,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等内容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各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编译原理实验加强了学生对编译理论知识的理解,消除其对该课程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LL(1)和语法分析―LR。教师在每个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演示成果及结果,使学生更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实现词法分析器的设计需要两个关键步骤:先要扫描需要分析的源代码,过滤掉其中的空格、换行符、注释等字符;再把得到的字符和保留字表中的字符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该字符,若存在则打印出该字符串,并说明在保留字表中的位置,为下一步语法分析做准备,否则提示错误信息,如图1所示。完成词法分析器功能后,要求学生编写程序实现自动机理论知识,图2是从NFA到DFA的构造及DFA最小化的构造过程。
对于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程序―LL(1),FIRST、FOLLOW、SELECT集合的计算方法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充分理解这三个集合的意义,掌握确定的自顶向下的分析思想,教师在教学中需重点强调编程中的左递归和回溯现象问题。
自底向上LR分析法有一系列算法,在词法分析程序的基础上,构造该分析法对符号表中的单词进行语法分析,对符合给定文法规则的字符串输出结果,否则提示错误,如图3所示。除此之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使用程序动态演示可归前缀图的构造过程和LR分析表的构造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课程中部分经典算法的实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真正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为学生知识储备库中的知识。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仅要检查每位学生的实践结果,还要就算法内容、编程知识的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等内容提出疑问,使学生不局限于掌握课本内容,还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全面整合。
4结语
通过“编译原理”课程学习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技术,学生不仅能掌握编译程序本身的实现技术,也能加深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设计和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还能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形式化描述能力。编译及相关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逆向工程[5]、通信协议[6]、软件再工程等,这更凸显了本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并对近两届学生成绩的分析证明,本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文宇. 关于“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12):80-82.
[2] 李娟,孙涛.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2007(7):93-95.
[3] 岳小婷. 贯彻以人为本,推进“编译原理”教学改革[J]. 福建电脑,2008(1):213-214.
[4] 陈意云. “编译原理”的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探讨[J]. 教育与现代化,2005(12):32-36.
[5] 胡燕京. 编译技术研究与逆向工程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2007(16):99-101.
[6] 刘希远. 编译原理在通信协议转换中的应用[J].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0(9):69-7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iler Principles”
WANG Shun-y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Langfang 065000, China)
园艺科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14-06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开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课程)、 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而实际情况是高等职业院校大量压缩上述课程,尤其是工科专业大量安排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突出技能教育,很少开展艺术教育。对工科学生来说,艺术教育不仅指艺术学科的教育,如音乐、美术、书法等,也泛指在专业学科中实施的艺术教育。如何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对工科学生的作用,开展适合工科学生特点的艺术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并亟待化解的问题。
一、高职工科专业开设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高职院校和系部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普遍没有开设艺术教育,系部不设置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完全被边缘化。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社会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认识普遍不足
第一,高技能人才紧缺,导致对艺术教育的忽视。高技能人才紧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过分强调势必导致对艺术教育的轻视与排斥,这是我国高职艺术教育势微的根本原因。第二,从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格局看,高等教育形成了“理强文弱”的局面。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而科学技术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科技教育的实用和功利价值得到充分显性,使得在高等教育中理工科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由此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文理分家,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全社会对人文教育忽视的同时,也更加显示出社会对艺术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只是单纯地围绕市场转动,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过多地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受经费的限制,工科专业将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当作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虽然很多有识之士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但却不是当务之急,也没有显性的政绩考核,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艺术教育的缺失似乎就成了必然。
在社会大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工科招生和就业比文科容易,学生多,政府拨付的经费多,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就能得到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日益浓厚,人文属性渐趋模糊。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片面促进人的功利意识、物质需求和生产生活技能的发展,课程设置没有了艺术,艺术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二)教师职业倦怠和艺术素养欠缺
目前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额度仍然低于普通高校的财政拨款额度,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职称和工作量决定教师的收入,教师不得不应付科研和上课,在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压力下,大部分教师比较疲惫,没有心思和精力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同时工科专业又没有专职的艺术教师,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成了空白。另外,由于受教育的背景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工科专业的教师本身的艺术修养不高,工科教师普遍存在粉笔字和钢笔字不佳、毛笔字不会的现象,鲜见喜欢高雅音乐和美术等其他艺术的老师。教师职业倦怠和艺术素养欠缺,无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
(三)工科学生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
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绝大多数是由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考录取而来,他们在中学阶段基本没有进行艺术教育,或者只是在小学及幼儿阶段进行过简单的艺术教育,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艺术普遍不感兴趣,对艺术教育采取漠视的态度,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开设艺术教育的选修课,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是为了拿学分而学。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非常肤浅,对艺术教育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中小学中所提倡的音乐和美术教育阶段,认为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就可以了,在大学阶段不需要开展,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艺术需要长期积累,也不是当务之急的大事,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造成这些现状有如下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使得高职院校也越来越趋于工具化和功利化,因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信仰、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二是工科学生学习的目的越来越功利,他们只单纯强调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机械、电子、建工等方面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艺术只不过是消遣娱乐,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只想学一门技能找一份能够赚钱的工作。
二、艺术教育缺失对工科学生的影响
(一)影响工科学生价值取向
当今,我国思想价值观教育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一些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工科学生价值观。工科学生锐意进取,面对现实敢于迎接各种挑战,但同时又表现出轻视集体、轻视他人,唯我独尊,对自己有益的事就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漠不关心,缺乏为班集体为社会的奉献精神,即使是学校、系部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和比赛也不乐意参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存在着困惑和迷惘,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选择存在片面和偏执,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工科学生人生价值观尚未成熟,艺术教育的缺失,使工科学生无法通过艺术教育获得正确的审美观,无法通过艺术获得快乐的生活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无法通过艺术的手段满足个人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转而注重金钱和物质的享受,不注重精神享受和提升。
(二)影响工科学生人格完善
大学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对学校和社会充满好奇,表现出青春激扬,但由于生活的背景和阅历的限制,存在着意志不坚强、内心不平静、情绪不稳定、思想不健康、认知不正确等人格弱点。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到工科学生人格的完善:一是思维方式侧重于逻辑思维。我国的应试教育重智育轻美育、重物质轻精神,忽视思想和道德的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我国高中文理分科,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工科学生的学习背景为理科,进入大学后,学生是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艺术,这使得工科学生的思维侧重于逻辑思维,属于收敛型的思维状态,思维的结构不完善。二是在行为方式上容易选择极端。我国学生带着不确定性进入学校学习,整个社会环境不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家长、学校、同学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学生之间缺少贴心朋友,就会变得孤独和迷茫。在缺少完善的思维结构和认知的情况下,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变得脆弱,没有艺术手段,心理压力和矛盾不能得到正确的排泄。比如,有的学生时常感到生活倦怠、无聊、苦闷,遇到挫折甚至还有轻生念头,有的学生时常出现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存在着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好心劝告的现象,稍微遇到挫折或情感问题便选择过激行为。
(三)影响工科学生艺术素养
由于计算机、游戏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没有了艺术教育,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单调,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晚上打游戏玩手机至深夜,白天上课昏昏欲睡,甚至逃课或者上课也玩游戏,这样的状况造成精神萎靡不振,而且还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的学生沉迷于魔幻小说的虚拟世界中,追求刺激和情节。利用微信和QQ聊天、追星、传递低俗的图片成了部分学生的闲暇事务。没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感官刺激、及时行乐、抽烟喝酒打牌说脏话成了时尚。部分工科学生不进图书馆,不听高雅音乐,缺乏对音乐、书法、美术、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不能从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获得愉悦感,过着一种远离艺术的生活。没有了艺术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趣味低俗、格调不高,缺乏高尚情操和优雅旨趣。
三、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工科学生健全的人格
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艺术使人在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的情感向艺术化和审美化转变,情绪得到释放,心情变得宁静而祥和,人格得到升华,从而形成和谐的人格结构。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和动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可以使合作和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和有的放矢,这些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艺术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化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的过程。艺术教育使工科学生机械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变得轻松、美好。艺术教育淡化了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自我认识、思考、设计、选择的能力,艺术教育使工科学生获得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多的成功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工科学生克服价值观念的偏离,使他们接受美的形象和意境,形成高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工科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辨别能力,对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等人格的各要素有机地统一、平衡和协调,人格趋于完善。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工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查看事物的现象和动向或对事物进行调查和考察,观察是训练人的五种感官收集信息,通过观察获得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和创新的首要前提。艺术教育通过观察收集信息,信息越丰富、准确,越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乃至创新。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独创性,构图或造型美观,韵律美妙,线条优美,内涵丰富,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体会艺术作品,分析、判断、综合体会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在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人的感觉更加细腻和敏锐,这无疑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同样,观察贯穿工科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做中学、学中做”是工科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必须要动手操作,必须观察教师、师傅和同仁的动作,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在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动作有所改进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们在已有认识和形象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随着各国艺术的交流,不同的艺术相互交融,在欣赏不同的艺术过程中,人们的想象变得更加活跃。艺术思维能够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尤其是被深刻感知却无力名状的事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比如,爱因斯坦迷恋音乐和文学。不同的人才爱好艺术,不同的思维方式结合艺术思维,思维模式更全面,想象力更丰富。
对工科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并不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技能的精湛程度,而是通过艺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达到一种美的境界。感受和领悟艺术作品就是把艺术符号变成个人想象的“形象世界”和“情感世界”, 联想和想象力得到强化。由于评价艺术作品非标准化,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没有条条框框的局限,越是有独特个性,艺术风格越鲜明的艺术越有生命力,所以,经常接触艺术作品,接受艺术美的熏陶,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本身就是人创造的产物。艺术能够扩展人的心理空间,激活人的创造性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为创造的行动。艺术教育尊重不同人的创作风格,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艺术欣赏、艺术技能的学习、课外的艺术活动等,训练和培养了学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施时获得更深的感悟和创造的灵感。艺术思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艺术思维使人灵光闪现,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艺术思维改变人们有序、精确和线性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感知世界更全面和立体,在艺术思维的审视下,世界是丰富的、弹性的和张力的,多彩的世界给人们提供创造的空间。
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每一个时代最前沿的展现,优秀的艺术家是每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通过艺术教育,了解社会文化的发展,欣赏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在更深更高的层面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克服落后陈腐的观念,借助艺术思维和艺术作品的阐释方式,用新眼光新方法改造事物,推动社会进步。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艺术和艺术教育提升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使人变得优雅和从容,艺术和艺术教育提升一个民族的审美品位,使一个民族变得安宁和祥和。从美感形成的角度看,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审美的潜能,艺术教育能够唤醒这种潜能,并能够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和生命的境界,通过艺术教育,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作品,人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就是启迪、引导、示范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审美能力就能更好的感知美、发现美。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是对感性世界的无限丰富形式的一种感受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有助于工科学生发现世界的丰富多彩,感悟其包含的丰富意蕴,陶冶情感。审美鉴赏能力是对世界美和丑、真与假的辨别能力和体会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有助于工科学生对各类信息有正确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吸收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产生一种审美情感的愉悦,从而使心灵获得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四、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艺术教育的地位
实施艺术教育,改变教学观念是先导。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确立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升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艺术教育的地位有多种途径:一是在国家的政策层面,必须确立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教育部颁布的《意见稿》能够有力的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如何进一步落实到位至关重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应该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此项规定。二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科规划和发展的层面上,切实执行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方针。三是在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方面,重视艺术课程建设,不能视其专业课程的点缀,改变其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确立其为核心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
1.成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成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是实施艺术教育到位的一项基本保证,这一组织机构直接隶属学校,由一名校领导直接负责,人员组成应该包括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工科院系的领导,他们的职责是在工科院系制定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对艺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进行规划与督导;组织艺术教研活动;进行艺术教学质量评价;定期检查艺术教育实施情况并直接对工科专业开展艺术活动进行指导。
2.提升工科专业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艺术素质
虽然高职院校工科艺术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相比,在课程的安排上不必分门别类,艺术教学的专业深度也应适可而止,但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工科的学科知识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这样的艺术课教师才懂得工科艺术课程该如何教,如何才能教好。艺术教师应该纳入工科院系的管理,艺术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了解工科专业特色和工科专业对艺术教育实用的知识。工科院系也应该将艺术教师等同于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上提供帮助,在课酬和其他福利性收入与同一级别的专业教师一样。规模比较大的工科院系,可以以工科专业为依托,创办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艺术专业,这样,既可以拓宽学校的学科专业门类,又能够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开展,提高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高职院校有培养艺术专门人才的艺术专业,在学校相应的组织机构的协调下,工科专业可以依托艺术专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三)深化高职院校工科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1.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展开广泛的实证性调查和咨询,为专家、教师、学生建立一种民主交流的平台。课程设置不仅仅只局限于音乐、美术、书法等常见的艺术课程,课程设置还应参照专业的特色,开设与工科专业相结合的课程,在开设的艺术基础课程上,增设艺术与工科相融合的课程,如音乐与数学、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建筑造型、汽车设计艺术、计算机设计与艺术等等,以促进工科学生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共同开发,构建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完善多课堂的艺术教育内容
第一课堂建设首先是整合艺术资源,倡导艺术课综合教学模式,比如一个班级同时讲授几种艺术。其次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比如交响乐、京剧引入课堂,由于高雅艺术曲高和寡,没有通俗艺术那样易懂、易学,因而在教学中要大力宣传和推介。拓展第二课堂空间,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经常性的不定期的开展文艺汇演、艺术展览等。第二课堂,既要有艺术特长生的“准专业”的表演,同时也要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更多的艺术社团,如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演讲社等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艺术活动,定期开设相关艺术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拓展第三课堂,将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相衔接,充分开发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与社会各界有关的企业、基金会、艺术团体、学会、博物馆、美术馆、文物馆等开展互动,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
(四)根据工科学生的特点和艺术教育特性来改进教学方法
1.联想学习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艺术教育,要有意识地用联想的方法将艺术教育与学生日常所学的专业教育相联系,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训、实习、作业等实践环节相结合,找到切入点,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工科专业的技能,让学生感到艺术离自己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比如,创作“汽车维修操”、“建筑工人进行曲”等。
2.碎片化学习
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移动学习模式的发展。在课堂上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艺术教育,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外,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按百度百科的定义,碎片化就是将完整的分解成零碎的,我们理解为碎片化就是多元化。碎片化学习就是把学习无缝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开展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发和自觉的行为。智能手机随身携带,随着4G网络的发展、wifi的广泛使用、微信和QQ技术的成熟,开展碎片化的学习十分方便。工科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在空闲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但他们操作智能手机动作娴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可以延伸工科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碎片化的学习重要的是建立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是累计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艺术包括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QQ、短信功能开展艺术教育的碎片化学习,可以链接图片、声音和动画,包括各种视频、音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简单、快捷。成绩管理系统可以为每一位老师设立专用账户,任课教师上传成绩,总成绩由管理系统直接生成。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由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是在最近十年间由北美引入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多媒体等信息化的平台,教师预先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针对教学视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此定义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包含三个环节和三个要素,三个环节是: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三个要素是:一是技术要素,主要是制作教学视频;二是流程要素,就是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是环境要素,就是信息化平台。翻转课堂的学习由关注教学过程转变为关注教师、学生、内容、视频、环境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全过程,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艺术教学,翻转课堂不能代替全部课堂教学,艺术技能的训练和情绪的处理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工科学生处理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多媒体的能力比较强,艺术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艺术形式和课题布置给学生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或者两者共同完成,然后利用教学视频在课堂开展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艺术的同时也可锻炼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 媛.我国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薛 芳.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高 瑛.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4]王 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李景兰,祝西莹,付胜利.工科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0):137-139.
[6]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3.
[7]蒋乃平.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47-149.
Art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Zi-yun
(Schol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Services,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Wuhan 43006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