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1

【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平时的交流中,多数还是采用本地话进行交流为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仍然比较欠缺,课堂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老师问啥,学生答啥,如同“挤牙膏”,而且语言比较单调。如何有重点的、有条理的、生动地表达,同时由于学生个性不同,积累不同,语言应用和概括能力也不均等,口头表达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必要。这次口语交际内容,学生比较容易表达,尽量让那些交际能力欠佳的学生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调查交流,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能力目标: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情感目标:

乐于交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态度礼貌大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展开交谈,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名人资料。

2.准备给学生起名字的布偶。小动物等。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这首歌里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什么?(中国)

师:是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名字的魅力,名字的故事。(板书:名字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以歌曲导入,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名字,感受祖国的魅力,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二、猜名人,知名字由来

师:同学们,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认识他们吗?(师做适时提醒。聂耳、岳飞、林则徐、华罗庚)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故事吗?(仔细浏览一遍课件)

师:同学们,昨晚老师让你们也去找一找,现在,小组合作交流,等一下,请你们来讲一讲。(小组合作交流,再上台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些名人的故事,知道名字的由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师:同学们真是厉害,行,现在说一说你们自己名字的故事。(用“我问你答”的形式,注意礼貌地回应。)

师:同学们,与人交流时,我们的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怎样的表达才是精彩的,请同学们来欣赏看看。(欣赏范例)

师:好的,我们再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设计意图:通过范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有重点,生动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从名字中感受父母的爱。】

四、游戏活动延伸

1.请同学们给上面这些小动物起名字(想一想,怎样表达。)

2.请学生当小评委,练习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从想—说—交流,让学生实现交际互动,在游戏过程中练习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言语、行动修养。】

五、布置作业

请把今天课堂上精彩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六、板书设计

名字里的故事

名人           自己

讲清楚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2

一、认识语文学习的落差

学生语文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其认识是渐进的。早先提出“面向大多数”,随着1997年国内推广小班化教育,提出了更先进的理念:“关注每一个”。

(一)语文学习的群体差异

“面向大多数”的教学原则是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群体差异提出的,在60、70人班额的教室里,教师分身乏术,只能以中等学生的学力为教学的主要参照,进行预设和生成。

班级学生群体语文学习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同一位语文教师执教不同年级,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年龄差异。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是三个语言“快速发展期”,女生比男生的高峰期要早一年。这是和学生抽象思维发生、发展、完善密切相关的。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无本质差别,升到五六年级,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的交际效能区分两种语言形式,开展符合要求的书面语言活动。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教师从说话入手,由说到写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年龄差异的,往往教学效果较理想。若上五六年作文课,还是由说到写的话,必然出现说、写内容不符、甚至背离的现象。这是由于忽视学生群体年龄差异造成的教与学的落差。

(二)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

“关注每一个”的教学理念是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提出的,显然更人性化。有关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很多,如学生个体差异的基本结构观认为: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基础性差异(身体状况、语文知识基础)、动力性差异(非智力因素,如语文学习动机)、操作性差异(语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方向性差异(潜在的学科优势)。对语文教师来说,较陌生的是有关个体的智能结构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

1.智能结构的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种智能的潜质,大多数人在某些智能上有较高的发展,在另一些智能上有适度的发展,而剩下的智能则未开发。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指导,大多数学生是有可能将八种智能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不同智能组合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小学高年级,我们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作文写得又快又好,也有的则一段话都写不通顺。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域来看,这是学生智能倾向的差异:前者凭借最优先发展的语言智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能力;后者则因语言智能发展滞后或未开发,引发书面语言的学习障碍。对于后者,教师就可以通过了解他的智能结构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若该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是强项,语言智能是弱项,不妨利用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进行看图习作的个性化辅导。

2.学习风格的差异。

语文考前复习阶段,有的学生喜欢和他人一起讨论学习,觉得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有的学生喜好独自复习,并要求周围环境绝对安静,不许家人看电视、交谈;而有的学生喜欢在背景音乐中学习。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1954年哈伯特·塞伦首次提出了“学习风格”的概念。美国研究学习风格的权威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涉及四个变量:环境的变量、社会学变量、情感的变量和生理的变量。“生理变量”包括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的爱好,习惯性的生理反应、时间节律等。如有的学生偏爱视觉,学习时以看为主,如阅读、看图表,他的大脑就像一台摄像机;有的偏爱听觉,如听演讲、讨论,他的大脑好像一台录音机;还有的偏爱触觉或运动知觉,通过做事、触摸、运动、亲身经历来学习,他就像一台发动机。若语文课上教师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那么偏爱听觉的学生会事半功倍,而偏爱触觉或运动知觉的学生会如坐针毡。灵活运用多种教法以兼顾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差异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缩小教与学的落差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落差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语文教学理性追求的是如何缩小两者的间距。

(一)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过程

超越一般教育学层面的学习差异,进入语文学科领域了解学生的学习落差,就必须回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每个领域中学生间的落差又何在?这是教学预设的起点。

以作文教学为例,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二级转换理论”,描述了学生习作的学习过程:在写作中,学生要将思维(思考的内容)转换成表达(文字),至少要在大脑中进行两次转换,即由思维转换为内部言语(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再由内部言语转换为有序的表达,两次转换都离不开中间环节“内部言语”。其基本框架表示如下: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进行一级转换——挑选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以语言点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语言点就是内部言语。要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思考清楚:哪些要写入作文,哪些不用写;写入文中的内容,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是先要交代清楚的,哪些是放在后面的。一句话,就是对全文的构想,然后用语言点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固定下来。这就要求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用内部言语固定思路的能力。

学生进行第二级转换即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换的过程中,常常要按照内部言语产生的顺序,在内心悄悄试探着扩展语言结构,排列词的顺序,并在心里默诵这些最初产生的句子,默诵中有比较与选择,也有不断地扩充与删改,最终完成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转换,形成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要很好地完成这一步骤,需具有丰富的词汇量,并且具有快速提取词汇、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将内部言语中的词语扩展成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

显然,第一次转换中学生思路清晰与否,用内部言语固定思路的能力大小,是习作差异的第一个分叉点;词汇量丰富与否、提取词汇的速度和准确性、运用词汇的能力是习作差异的第二个分叉点。前者事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事关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但是,目前我国作文教学关注的是习作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而不是学生习作的过程。这种对学生习作认识的偏差:只认结果无视过程,注定了作文教与学的巨量落差。因此,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过程,是缩小教与学落差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科学性的保障。

(二)借助学习单,满足差异需求

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有超越“面向大多数”的条件、缺少“关注每一个”的现实。现阶段可以尝试引入合作学习思想,“走进每一组”。合作学习认为学习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利用和发挥这种教学资源。学习单是合作学习用于指导各小组学习的一张菜单,具有告知学习程序、明确学习内容、反馈学习结果的功能。当下,学习单可以作为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一种有效工具。

【案例1】阅读学习单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略)

学习单:(5分钟完成)

1.朗读这一段。

2.划出描写珊瑚、气鼓鱼的句子。

3.完成填表:

【案例2】习作清单

我和 上超市

1.补全标题。

2.写清楚什么时候和谁去哪家超市。

3.用三个以上的动词写怎么选购物品。

4.写你和同伴之间的对话。

5.写离开超市时的感受。

(以上案例由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提供)

案例1引导学生按朗读、找重点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程序,层层深入阅读。案例2是借鉴美国过程写作教学法,将习作要求转换成学生的习作程序,旨在进行全程指导。案例1、2兼具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合作学习单的预设综合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认识程度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智慧。

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视点转向课堂,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落在了教师的肩上。从“面向大多数”走向“关注每一个”,无限缩小教学落差将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注释】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将继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主要工作

l、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课改意识。

  措施:

    ①认真参加学校语文大组的各项活动,做好记录,并及时写下反思或随笔。

    ②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

形象,为学生示范;为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

组织教师订阅各级各类语文刊物,引导全体语文老师读好理论书刊和文学经典,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写教育笔记,做好教育反思。

    ③加强学习,落实好四个基本点:

    a、坚持语文课改的正确方向,要切实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努力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

    b、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中实现工具性、人文性的动

态统一;

    c、继承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注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提倡吃

透两头、精讲多练、一课一得、咬文嚼字等优良传统;

    d、积极倡导本色语文。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服务于教学

  目的: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提高教学水平,树立精品意识。

  措施:

    ①教研组将广泛收集课改信息,及时印发,组织教师学习。每一个语文教师

也将发挥群体教育智慧、挖掘潜力,可以不断丰富它的内涵,也可以利用它的资

源,得以不断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②加强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经常

化。学习内容精心选择,符合学校以科研促教研的要求,形成人人发言的氛围。

    ③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开展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在钻

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在各阶段必须达

到的双基要求,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抓好三环节即

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

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六认真”管理。及时上传教案,加强网络备课管理。作业要落实“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在辅导方面,

要建立班组后进生辅导记录、落实转差目标、责任,尽最大努力转化学有困难的

学生。

    ④努力提升公开课质量。每人每学期的公开课,必须围绕学校当前的研究主

题、经过自身精心准备,学科组认真讨论修改后,才可以实施。严格公开课执教时间,非重大工作冲突不得随意变动。积极、主动配合上“自报课”的老师,共同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经常开展正常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提倡一课多上,加强评课、切磋环节,提高研究含量。努力探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其评价过程,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

    ⑤继续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

学就是服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自己识字、自己阅读、自我体验和

感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充分 共3页,当前第1页1

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的提升和发展构建一个恰当的平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

当充满魅力,不仅有情趣,更要有品味,不仅有得益,更要有文化的内涵,要有

情感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要让学生长期受益,终生难忘。我们欣赏并提倡“简

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3、抓好课题研究。只有科研才能兴教,只有科研才能兴校。要抓紧课题研究的

落实,强化过程管理,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力求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目的: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为组内教师创造展示

自己才华的机会。

  措施:

    ①进一步重视写字教学,不仅是低年级要重视,中、高年级更要重视。每周

集中安排两次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老师作认真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

得“入规、入轨、入体”  。

    ②要继续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

口语交际的要求,鼓励教师对现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大胆实践。要为学生创

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的环境,重视平时语言交际的练习,教研活动中要组织研究课,

进行专题研讨。

    ③进一步重视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要在重体验、重感悟的基

础上提高整体阅读水平。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班级建立图书角,并定期举

行读书交流会。同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着力营造书香校园。

    ④作文教学要加大研究力度,要重视作文与学生活动及社会的关系的研究,

重视想象作文的研究,加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追求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

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⑤优化小学尘语文课程评价。

5、各项常规工作

    ①认真听课,听课次数不少于10节。

②认真备课,重视二次备课、分层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

③重视补缺补差工作。

④做好推普工作。

⑤做好常规检查。

三、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学科教学计划。

2、教研组长会议。(期初,时间另行通知。)

3、各教研组制定学期备课方案,并落实相关人员及注意事项。

4、随堂听课。

5、教学六认真检查。

6、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参评(市级)。

7、落实校际研究课题。

8、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修自考。

9、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0、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相关培训。

三月份:

1、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2、教学六认真检查。

3、校一年级识字检测。(下旬)

4、低段写字检测(坐姿、握笔姿势等常规检查,无固定日期。)

5、随堂听课。

6、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3月15日)

7、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研讨活动。

8、校本培训。

四月份:

1、校三年级看图写话检测。(上旬)

2、镇语文学科教师说课比赛。(中旬)

3、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4、镇二年级情境会话能力检测。(中旬)

5、教学质量期中调研。(下旬)

6、随堂听课。

7、校本培训。

8、区语文名优教师教学展示。

9、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师德与职业道德》考试。(闭卷、4月底)

10、镇学科骨干教师示教活动。(第十周)

五月份:

1、校四年级作文能力检测。(上旬)

2、镇语文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中旬)

3、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4、校读书读报比赛。(团体平均分;个人10%)(中旬)

5、镇五年级句式达标。(下旬)

6、教学六认真检查。

7、随堂听课。

8、校本培训。

9、区语文论文、案例评比。(5月8日止)

10、心育上岗资格报名。

六月份:

1、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共3页,当前第2页2

2、随堂听课。

3、校本培训。

4、试用期新教师业务考核。

5、教学六认真检查。

6、六年级毕业考试。

7、心育上岗资格面试。

8、镇各学科案例(教学叙事)评比。(下旬)

9、期末复习与教学质量调研。

10、部署暑假工作。

 

 

九龙湖镇中心学校教导处(语文)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童话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6-01

童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小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童话去认识儿童,用童话来训练儿童语言文字的能力,童话教学模式在现今以及将来都有很大的价值性,给教学者、孩子、家长都带来了很多的益处。这种教学模式削减了文学性语文的枯燥乏味,使之更有趣味性,更适合孩子去学习。

1 童话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1 童话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尤为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心理成长的建设,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的心理建设,还能帮助小朋友理解知识点,促进学习的效率性,在整个童话模式的教育过程中,小朋友们也能愉快的学习,体会不同童话人物的人生、心理动态、情感变化。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1.2 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无形中变化的,他们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的丰富程度也比较深。在小朋友欣赏一个童话故事视频时,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丰富了他们的眼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来说是有个性的发展的,同时,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得儿童的心灵更加的健康,认识到的东西更多,审美的视野更开阔。

1.3 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英语需要语感好,学语文同样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童话在我们小学语文中也同等重要,童话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锻炼小朋友灵活力跟敏锐力的方式,在小朋友阅读童话故事,理解童话故事里的情节时,小朋友会跟着故事的情节走,也会产生很多的为什么,会联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也会通过阅读而增加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

1.4 童话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小朋友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如果加上好的引导,创造力也会由生为一种新的技能,但小朋友的人知力跟辨识力不够强,就意味着需要正确有效的教育手段去引导,而童话教学就很好得解决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去理解童话、去想象童话,在很大程度上比大人更富有创造力。在儿童最富有想象力跟创造力的时候,让他们去接触更多的童话作品,从中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跟想象力。

2 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酸的和甜的》。

故事是以一环节一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大概的故事情节时: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对待“葡萄是酸味的”这个说法表示不太赞同,大家各执己见,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在没有尝试之前都不能因为别人的说辞而完全相信,应该自己大胆的尝试,因为只有自己尝试后,才会知道到底是真的酸,还是假的酸,假的酸的话,又是不是别的什么味道呢?这些都要自己去试验、去感悟、去体会。

从案例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师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同学们去朗读、去理解、去表演,也适当的对童话本身元素的渗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也包括对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跟理解。

案例二: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三课《小学语文特级教案与课时作业新设计》。

(1)匹诺曹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匹诺曹在回家后,肚子有些饿,四周都没有东西吃)

(2)匹诺曹看到一个鸡蛋,想做煎蛋?

(但匹诺曹什么都不会,连煎蛋都煎不好)

(3)匹诺曹大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4)匹诺曹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木匠杰佩托对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案例二的设计体现了童话教学中的核心:点出了“知错能改”的意义,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学方法过于老套,没有什么灵活性,其他的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为老师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童话的韵味大大加强,让教学得到显著的效果。

案例三: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让同学们先朗读文章,然后分小组,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并得出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后,每个同学要说出自己脑海里的东西,同时,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从案例三当中可以得到结论,要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去思考,给他们充足的想象,并陪着他们一起去开发创造力,也要让孩子学会在童话想象中去总结,用完整的童话艺术标准加以衡量。

3 结语

我们平时说的文学教育,都过于强调文学知识的培养,强调对人类文学经典的学习,童话在小学生的小学阶段了对小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的主要文学样式,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教学意义还来自它独特的文学体材,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建设,运用夸张、修辞、充满幻想的写作手法跟写作技巧来编写适合小学生欣赏的童话故事,与此同时,教学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让学生们心中的疑虑减少,让他们接触到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对此,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得小学语文更具有开放性,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童话、用童话,对儿童的心智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364-01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表达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根据这样的理念,冀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综合复习部分安排了“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材料往往被当作“软任务”,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简单处理,甚至忽略不用。其实,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提示,一种引导:提示要想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师生怎样配合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每位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稳步提高,都会有很大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使其“物尽其用”呢,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要遵循以下七点基本要求:

一、阅读链接要有语文味

阅读链接不是科学课的链接,只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读链接不是品德课的链接,只是教化学生行为。阅读链接是语文课的链接,它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知识:字、词、句、段、篇;能力:听、说、读、写),所以我们在上这个课时,要尽可能地融入更多的语文因素。链接材料语文因素多的,要上出语文味;链接材料语文因素少的,也要上出语文味。

《妙语连珠》(冀教六年级下)含有语文因素多,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综合链接内容强调了语言的应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应用,在口语中应用,在写作中应用,并展示了范文进行引领和激励。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应用,这样设计使本身就含有语文因素的《妙语连珠》一课,语文的味道更浓了。

二、要把阅读链接课上扎实

在听阅读链接课有这个样感觉,有的课课上链接的材料内容很丰富,甚至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材料常常如过眼烟云一般瞬间在学生面前消逝,学生积累了多少?实在应该打上一个问号!这些材料内容很丰富,有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即可,有的需要让学生整理到积累上,细细品味,必要时还可以背下来。课上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可以像金老师那样,把需要让学生积累的美文打印下来,连同课上没来得及展示的美文装订到一起,每上一个阅读链接课,做一个有主题的美文集,挂到班级里,要求学生课下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那对于学生来说真是一件受益无穷的事。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办一个作文刊物,扩大学生习作的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倡议,我们每个单元再不妨再办一个美文选刊。每个班级都有两本刊物,一本是“原创版”,一本是“选刊版”,这应该是培养学生读写兴趣、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很有效的办法。

三、要把握好处理链接内容的度

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上阅读链接课走两个极端,要么像上精读课文那样去分析,去指导朗读;要么让学生浏览一遍就算处理完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阅读链接课重在整体理解、整体感悟,重在积累。以链接内容的古诗文为例,让学生知道整首诗的大概意思,让学生背会即可。至于诗中的千古名句,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不但理解了意思,还得会默写,会在语境中应用。常用的谚语、格言、名人名言、惯用语也应当这样处理。应该让学生积累的住的,不要打折扣。只让学生整体理解的内容,不要把内容本身复杂化,要在资料展示、主题作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作等方面做点文章。

四、要处理好学生查阅资料和教师查阅资料的关系

阅读链接课有培养学生定向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上这个课,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围绕主题去搜集整理资料,并要求学生最好把资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果学生搜集不到丰富的资料怎么办?比如我们镇外的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书籍也有限。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动手了。如果学生搜集不到,老师也没这方面准备,那课就没法上好了。其实,即使学生能查到丰富的资料,仍需我们老师对资料进行补充。学生眼界有限,鉴赏能力不高,容易犯“捡到筐里就是菜的毛病”。而我们老师查资料时,却不是这样,一直在搜寻“精品”。比如:《水》一课搜集的3篇美文,《妙语连珠》一课中的《母亲的顺口溜》,学生是不容易查到的。所以,在上这个课时,我们老师一定别忘了向学生推荐“营养丰富”的资料。

五、要把阅读链接课和指导学生读书结合起来

这里我强调“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读书活动”。一说“活动”,似乎一阵风似的,很快就会过去。而读书时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指导读书是我们语文教师永恒的任务。每次课后,我们都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号召学生多渠道淘书,不定期进行读书指导与交流。

六、要把阅读链接课和主题作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习作等结合起

今天这两节课有所体现。《水》一课,留的作业有主题手抄报,这就是主题作业特色作业的一种形式;《妙语连珠》一课,和写作结合得很紧,几个环节强调了积累,实践了应用,激励了应用。如果阅读链接课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那这个课就更活泼生有效了。可惜我们很多教师这个活动还没搞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怎么设计,下面我给提供两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七、创新链接形式

围绕文化主题链接(基本形式)。如:亲情、环保、红色经典等。

围绕同一事物链接:水、月亮、小溪、春联等。

围绕写作方法链接: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联想、悬念等。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6

我教三年级的一节作文课《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一个片断:女生灵灵满怀焦急和无奈的神情说:“我最喜欢我家的小狗的叫声,可是,怎样能写出小狗的叫声呢?”没等我开口,一个男生不加思考地说:“汪汪”。另一个生男也站出来,学着幼儿园小朋友奶声奶气拍着手唱:“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汪!汪汪汪!”几个汪字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灵灵着急地说:“我家的小狗可会叫了,比唱歌还有趣,不信你听……”。接着灵灵模仿了生气时的狗叫,撒娇时狗叫,受委曲时的狗叫,饥饿时的狗叫,防卫时的狗叫……变化多端,韵味十足,把大伙都听傻了。我明白了灵灵的意思,她是想通过写狗的叫声来写出小狗的可爱。我立即问道:“语言文字就汪汪两个字,怎么能表现出小狗的这么多神情呢?”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我接着说:“刚才灵灵同学学小狗的叫声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一样。”“那怎么表达这不同的叫声呢?”“用标点”,“破折号!”“感叹号!”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那就加上这些符号再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模仿一下小狗的行为……”场面一下子热烈了,都学起来了,五花八门。只有做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我因势利导就让学生以《汪汪》为题写下这篇作文,孩子们说得是兴趣盎然,写得童真童趣,我读得童心大发。是的,许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学就停在“汪汪”层面,而忽略了“汪汪”背后的东西。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问题,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问题,才是师生与文本实现对话的真实话题。

—、“汪汪”层面,“乱花渐欲迷人眼”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古诗本可以吟诵为主线,穿插着背景的介绍,诗眼的挖掘以及意境的构建等等,就能和诗人心心相印。但是,一句“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一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把语文课的价值取向弄得面目全非,让人无所适从,忧心重重。有的语文老师傻傻地讲,讲得支离破碎,讲得体无完肤,还演绎了一段教学版的童话。如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老师让学生改“绿”字。有的改成“哄”,把老师给乐得:“你怎么这么聪明”;有的改成“艳”,老师特兴奋,感觉突然发现了天才……,有的学生还说:“王安石怎么没有安全意识,应该改成太阳何时照我还,晚上太危险。”老师都一一肯定,赞美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向古典挑战,很有创新精神。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笑声不断,似乎是皆大欢喜。那么“绿”的背后是什么?“明月”的背后又是什么?这节课的价值又是什么?语文课的文化味呢?经典沉淀民族,人类共同认定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就是文化,这样的文化是不能轻易解构的,这就是文化,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这个民族!上古诗,我们老师身上一定得有《诗经》的文化,《论语》的文化,唐诗的文化,宋词的文化……这种文化穿越沧桑,流传到现在,仍然温暖着我们。而古代先贤圣人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看着我们仍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只有当古典的血液在我们身上流动的时候,才是今人对古典对崇高的致敬!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千万不能上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只停留在“汪汪”层面。

二、价值层面,“众里寻她千百度”

教什么是方向问题,怎么教是技巧问题。如果方向出了偏差,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只怕是“此数者愈,而离楚国愈远耳”。文本不等于语文,课本充其量是个例子,是个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哪里?语文课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把握语言规律,提升语文素养。换句话说,我们要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教材。

如张老师在教《西门豹》时,先是师问生答,充分回顾老大爷的话,接着生问师答,教师剔出每部分的总起句,最后,比较师生的回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懂得简要和详细之间的辩证关系,简要是为了让别人抓住要点,详细是为了让另人听得明白。张老师的成功在于,她能跳出文本看文本。教学基于文本,但没有被文本所限。她关注文本本身,更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她并不满足于学生读懂课文,着眼点在学生语言训练和发展上。所以,就这一部分的处理,她的侧重点在老大爷的语言上。显然,老大爷的话先概括后详细,很有特色,学生可以揣摩和学习到语言的规律。这样的定位,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上,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显得质朴而本色,扎实而有效。

(一)怎么引领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呢?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尝试。

1、技能性表达。

表达的方式很多元,每种方式所内隐的技能也各不相同。就语言能力形成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的基本表达技能大体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概括和复述,仿说及表达形式的转换等。

其能力指向是:对所阅读信息的重组能力——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逻辑性。教师在这些基本表达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引领学生有效梳理文本内容,达成语言的积累的过程。

2、诠释性表达。

诠释性表达指以文本为依托,通过“丰富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表达中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和形式。它的目标是指向一是文本的理解,但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一问一答,而是借助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片断式的“议论、抒情、叙述、描写、说明”等,达成对文本的解释、说明、理解、评价;二是完成片断式的表达训练。

文本提供情境,使表达的指向(对象意识)更为明确。表达的内容是相关情境的丰富和解释,其包含着读者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表达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得以外显。应讲求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并训练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表达,逐步养成遣词造句谋篇的好习惯。

三、想象补白,“东风夜放花千树”

文中写“贝壳”的语言十分有限。师生已经“预设”了描绘贝壳的语言拓展点,并主动做好展示与表达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贝壳与大家分享,没有贝壳的就带来了自己课前画的画——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秀”一下,当然包括露一“嘴”。

师:西沙群岛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多样、形状千奇百怪。瞧,它们向大家走来了!(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贝壳)。

生:我手里拿的贝壳像只小刺猬。

生:我的贝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蝴蝶。

生:这个扇贝像孔雀开的屏,五彩斑斓。

生:这个小贝壳像一朵欣然怒放的蒲公英。

师:能用上前面课文里的好词,学以致用,好!

生:有的像一顶小巧帽子,我想是给美人鱼戴的吧。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棒!咱们比一比,看谁还能介绍得更具体、更吸引人。

师:你们看,大海是多么神奇,它把贝壳变得如此千奇百怪、五彩斑斓!

生:我想编一首小诗。

贝壳贝壳真美丽,小朋友们喜欢你,穿成项链送妈咪。

贝壳贝壳真美丽,大海妈妈养育你,快乐幸福属于你。

师:太好了,瞧!在我们大家的想象里贝壳竟真是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如此充满了情趣。现在出现在你脑海里的还只是那几个字吗?

生:不是了,是那么多非常美丽、动人的贝壳。

课堂教学,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这样的随堂课上,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的空间里展开对话。不必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在教师充分预设和有效引导的摧化下,课堂上流动着“生成“的精彩,学生说得意趣横生。

学生的精彩哪里来?一半要得益于教师适时的“点、抛、引、让”。课堂上教师要胸中有“枝叶”,才有底气“成竹待墨”,和学生一同描绘一片葱郁绿林;教师要手中有“砖瓦”,才能有交待 “抛砖引玉”,让学生的语言流转生辉;教师还要搭建一方舞台,舞出自己的曼妙,才能引来学生的精彩。